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運籌學教學成果

運籌學教學成果

發布時間:2021-03-22 10:35:13

『壹』 《運籌學》版本問題

如果是要求的:《運籌學》(本科版)運籌學教材編寫組編,那就沒錯,應該是綠皮的書,如果我沒記錯。另外還有一本類似的《運籌學》也是運籌學教材編寫組編,但是高教出版社出的,比16K的小一些。大部分的書都是以錢頌迪1990版的《運籌學》改編而來的

『貳』 運籌學中的對策論和排隊論哪個寫論文最好寫

1、題目:題目應簡潔、明確、有概括性,字數不宜超過20個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本專科畢業論文一般無需單獨的題目頁,碩博士畢業論文一般需要單獨的題目頁,展示院校、指導教師、答辯時間等信息。英文部分一般需要使用Times NewRoman字體。
2、版權聲明:一般而言,碩士與博士研究生畢業論文內均需在正文前附版權聲明,獨立成頁。個別本科畢業論文也有此項。
3、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語言精練、明確,中文摘要約100—200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
4、關鍵詞:從論文標題或正文中挑選3~5個(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最能表達主要內容的詞作為關鍵詞。關鍵詞之間需要用分號或逗號分開。
5、目錄:寫出目錄,標明頁碼。正文各一級二級標題(根據實際情況,也可以標注更低級標題)、參考文獻、附錄、致謝等。
6、正文:專科畢業論文正文字數一般應在3000字以上,本科文學學士畢業論文通常要求8000字以上,碩士論文可能要求在3萬字以上(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
畢業論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論、結論三個部分。
前言(引言)是論文的開頭部分,主要說明論文寫作的目的、現實意義、對所研究問題的認識,並提出論文的中心論點等。前言要寫得簡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長。
本論是畢業論文的主體,包括研究內容與方法、實驗材料、實驗結果與分析(討論)等。在本部分要運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實驗結果,分析問題,論證觀點,盡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
結論是畢業論文的收尾部分,是圍繞本論所作的結束語。其基本的要點就是總結全文,加深題意。
7、致謝:簡述自己通過做畢業論文的體會,並應對指導教師和協助完成論文的有關人員表示謝意。
8、參考文獻:在畢業論文末尾要列出在論文中參考過的所有專著、論文及其他資料,所列參考文獻可以按文中參考或引證的先後順序排列,也可以按照音序排列(正文中則採用相應的哈佛式參考文獻標注而不出現序號)。
9、注釋:在論文寫作過程中,有些問題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闡述和說明。
10、附錄:對於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參考價值的內容,可編入附錄中。有時也常將個人簡介附於文後。

組成部分
畢業論文是教學科研過程的一個環節,也是學業成績考核和評定的一種重要方式。畢業論文的目的在於總結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成果,培養學生具有綜合地創造性地運用所學的全部專業知識和技能解決較為復雜問題的能力並使他們受到科學研究的基本訓練。
標題
標題是文章的眉目。各類文章的標題,樣式繁多,但無論是何種形式,總要以全部或不同的側面體現作者的寫作意圖、文章的主旨。畢業論文的標題一般分為總標題、副標題、分標題幾種。
總標題
總標題是文章總體內容的體現。常見的寫法有:
①揭示課題的實質。這種形式的標題,高度概括全文內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論點。它具有高度的明確性,便於讀者把握全文內容的核心。諸如此類的標題很多,也很普遍。如《關於經濟體制的模式問題》、《經濟中心論》、《縣級行政機構改革之我見》等。
②提問式。這類標題用設問句的方式,隱去要回答的內容,實際上作者的觀點是十分明確的,只不過語意婉轉,需要讀者加以思考罷了。這種形式的標題因其觀點含蓄,輕易激起讀者的注重。如《家庭聯產承包制就是單干嗎?》、《商品經濟等同於資本主義經濟嗎?》等。
③交代內容範圍。這種形式的標題,從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觀點,只是對文章內容的范圍做出限定。擬定這種標題,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論點難以用一句簡短的話加以歸納;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內容的范圍,可引起同仁讀者的注重,以求引起共鳴。這種形式的標題也較普遍。如《試論我國農村的雙層經營體制》、《正確處理中心和地方、條條與塊塊的關系》、《戰後西方貿易自由化剖析》等。
④用判定句式。這種形式的標題給予全文內容的限定,可伸可縮,具有很大的靈活性。文章研究對象是具體的,面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須有很強的概括性,面較寬。這種從小處著眼,大處著手的標題,有利於科學思維和科學研究的拓展。如《從鄉鎮企業的興起看中國農村的希望之光》、《科技進步與農業經濟》、《從「勞動創造了美」看美的本質》等。
⑤用形象化的語句。如《激勵人心的治理體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論》等。
標題的樣式還有多種,作者可以在實踐中大膽創新。
副標題和分標題
為了點明論文的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研究目的,對總標題加以補充、解說,有的論文還可以加副標題。非凡是一些商榷性的論文,一般都有一個副標題,如在總標題下方,添上「與××商榷」之類的副標題。
另外,為了強調論文所研究的某個側重面,也可以加副標題。如《如何看待現階段勞動報酬的差別——也談按勞分配中的資產階級權利》、《開發蛋白質資源,提高蛋白質利用效率——探討解決吃飯問題的一種發展戰略》等。
設置分標題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清楚地顯示文章的層次。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層次的中心內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數碼,僅標明「一、二、三」等的順序,起承上啟下的作用。需要注重的是:無論採用哪種形式,都要緊扣所屬層次的內容,以及上文與下文的聯系緊密性。

『叄』 杜綱的天津大學教授

性別: 女
出生年月: 1954年11月
籍貫: 湖北省
職稱: 教授,博導
單位: 管理學院,管理系
研究方向1: 管理系統分析與決策
研究方向2: 人力資源管理
研究方向3: 企業戰略管理
簡介
1982年1月本科畢業於南開大學數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1989年4月碩士研究生畢業於天津大學管理工程系,獲工學碩士學位;1995年1月博士研究生畢業於天津大學系統工程研究所,獲中加聯合培養工學博士學位。1984年起在天津大學管理學院任教,1999年晉升教授,2001年擔任博導。2008年8-11月作為訪問學者在英國埃克塞特大學進行合作研究。 發表論文100 多篇,編著出版教材3部。
代表性的論著有:
1.產品族設計中的層次關聯協同優化,工業工程,2005(5)
2.面向產品族協同優化設計的模糊雙層規劃模型,工業工程,2004(3)
3.一主多從非光滑多目標優化方法,系統工程學報,1998(2)
4.企業人才的層次激勵效應分析,管理工程學報,2003(1)
5.石油服務企業核心競爭力構建分析模型,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3(2)
6.基於核心路徑問題禁忌演算法的開放式車輛路徑問題研究,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2007(4)(EI)
7.知識型組織經濟增長中的人力資本效應,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2006(2)(EI)
8.不確定條件下集中控制的供應鏈分銷系統的優化研究,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6(5)
10.基於Rough集理論的城市通信網路建設影響因素分析,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7(3)
11.天津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的系統性分析及對策,天津大學學報,2007(3)
12.企業能力的關鍵維度及其分析模型,天津大學學報(社科版),2002(2)
13.區間AHP法在資產證券化中的應用研究,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7(2)
14.基於遺傳演算法的數量折扣訂貨模型求解,河北工業大學學報,2006(2)
15.基於模糊集理論的醫院員工彈性績效評價系統,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7(6)
16.AHP中可省去構造判斷矩陣的廣義標度法,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8(2),
17.管理數學基礎(修訂版),天津大學出版社,2007
19.管理科學基礎(修訂版),天津大學出版社,2004 1.崗位業績導向的醫院薪酬設計(專題系列論文),天津市第十屆社科成果三等獎,2006,2.管理數學基礎——理論與應用(教材),天津市第九屆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2004,3.運籌學,國家級精品課程,2007
講授課程:
運籌學、管理數學基礎、模糊決策與分析方法
運籌學,國家級精品課程,2007
[2]崗位業績導向的醫院薪酬設計,天津市第十屆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2006
[3] 管理數學基礎,天津市第九屆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2004
[4]建築業宏觀調節DSS,天津市科技進步三等獎,1996
[5]運籌學課程平台與課程系列的整體優化,天津市第六屆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009
[6]運籌學,天津市精品課程,2007
[7]課程體系的整體優化設計與評價,天津市第三屆高教研究論文三等獎,2005
[8]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2008
[9]天津市教育系統「教工先鋒崗」先進個人,2012
[10] 天津市政協優秀提案獎,2012
[11] 天津市科協先進學會工作者,2011
[12] 天津大學教學名師,2009
[13] 天津大學三八紅旗手,2009
[14] 天津大學首屆「我心目中的好導師」,2008 1.濱海新區和諧度研究,天津市社科重點項目,2008-2009
2.轉型期社區衛生組織與績效管理研究,教育部社科規劃基金項目,2008-2010
3.高技術企業創新模式及績效管理研究,企業委託項目,2008-2009
已完成項目
主持完成各類科研項目20餘項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具有非遞階多層次從者的激勵系統理論及其應用研究(79670065,1997-1999),項目負責人,國家基金委組織結題評估,評為優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企業能力的層次-維度體系及層次演進機理研究(70172025,2002-2004),項目負責人,國家基金委組織結題評估,評為良
[3] 天津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面向核心競爭力的協同產品商務管理模式研究(TJ03-GL020,2003-2004),項目負責人,天津市社科規劃辦組織鑒定,評為A等
[4] 天津市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企業核心競爭力測評系統研究(1999-2000),項目負責人,天津市社科規劃辦組織鑒定,評為A等
[5] 天津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面向核心競爭力的企業能力層次-維度及其指標體系研究(2001-2002),項目負責人,天津市社科規劃辦組織鑒定,評為A等橫向課題
[6] 醫院委託項目:濟南市婦幼保健院崗位、績效與薪酬管理體系研究(2003-2004),項目負責人,通過驗收
[7] 醫院委託項目:義烏市蘇溪中心衛生院崗位、績效與薪酬管理體系研究(2005-2006),項目負責人,通過驗收
[8] 醫院委託項目:義烏市中醫醫院崗位、績效與薪酬管理體系研究(2006-2007),項目負責人,通過驗收
[9] 企業委託項目:戰略執行系統優化與評價研究(2004-2005),項目負責人,通過驗收
[10] 企業委託項目:企業績效管理系統優化與評價研究(2006-2007),項目負責人,通過驗收
[11] 企業委託項目:基於戰略的企業績效管理研究(2007-2007),項目負責人,通過驗收
[12] 企業委託項目:大港油田井下公司核心競爭力發展規劃研究(2001-2002),項目負責人,通過驗收
[13] 企業委託項目:海晶工業區土地開發項目後評價研究(2001),項目負責人,通過驗收
[14] 企業委託項目:邯武公路建設項目經濟後評價研究(1999),項目負責人,通過驗收
[15] 張家口潔保凈化器公司核心競爭力分析與發展規劃研究(2001-2002),項目負責人,通過驗收

『肆』 200分!北京工商大學計算機系的問題

1.北京工商大學的計算機系是叫軟體工程系嗎?

回答: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學院

2.北京工商大學是幾本?

回答:二本.

3.2003年計算機系的錄取分數線大約是多少?

回答:不好意思,沒找到!!!

4.北京工商大學計算機系的地址在哪?

回答:
工作地址:北京工商大學耕耘樓九層
電 話:68985331

5.北京工商大學的校長叫什麼?

回答:校長沈愉:

主持學校行政全面工作,負責人事、外事、學科建設工作;分管人事處、外事辦公室、港澳台辦公室。

『伍』 嚴士健的科學成就

創建北師大概率統計教研室
正當嚴士健意氣風發在代數領域里縱橫馳騁之時,1958年「大躍進」的鑼鼓敲響了.「一天勝過二十年」的口號到處可見.北師大數學系的領導也捲入這股潮流,認為代數與數論的研究沒有多少用處,就召嚴回校從事有「實踐」意義的工作.
當時人們頭腦發熱,學校主要領導聽說數理邏輯對計算機設計有用,要數學系在沒有任何設備及訓練有素人員的情況下,設計製造出每秒百萬次的電子計算機.校主要領導在一次檢查數學系工作中問:「世界上最先進的計算機情況如何?」嚴回答:「據說正在設計每秒百萬次的」,「我們也造百萬次的!」嚴實事求是地回答:「不可能.」這位領導讓秘書「記下來」,成為後來批判他「右」傾保守的根據之一.他同意數學研究與尖端技術聯系,在基礎研究中也要注意應用前景.但他不同意簡單化,一說到數學理論聯系實際,就去搞具體設計或對生產的具體應用.如今要回到系裡,他仍然從數學系的發展出發,多方徵求數學界前輩的意見,結合自己的基礎,確定在師大開展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研究.
當時在師大沒有人接觸過現代概率統計,又錯過了1956年在北大、數學所請一批蘇聯、東歐專家舉辦概率統計講習班的學習時機.怎麼辦?就靠他們自己的力量,從格涅堅科的《概率論教程》讀起.什麼是隨機變數?幾個人經過近一星期的琢磨,總算搞懂了這個進入「隨機領域」的重要概念.接著他們組織起討論班,讀克萊姆(H.Cramer)的《統計學的數學方法》.1959年王梓坤建議他們讀洛易甫(M.loève)的《概率論》,這是一本把概率論建立在嚴格的邏輯基礎上、理論體系比較完整的書.沒念多久,又被1960年大搞「高精尖」、「反擊右傾翻案風」的浪潮沖垮.他也因「右傾保守、專家路線」、「個人主義、白專道路」受到「重點幫助」.
1960年的冬天,整個國家進入了困難時期.為了節省能源,學校縮短晚自習的時間.就在這個時候,困難使得人們頭腦清醒了:要進入一個學科領域,必須把基礎理論搞扎實;要把國家的教育事業搞上去,作為全國高等師范的「帶頭羊」,就必須把學術水平搞上去.他帶頭與四位教師寫出關於加強北師大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學術水平的建議書,准備遞交給教育部長楊秀峰.信中提出:剛解放時北師大和國內著名的綜合大學水平相差不多,但師范系統忽視科學研究.綜合大學搞專門化,有利於提高.這樣長此下去對師范系統師資的提高不利,應在師大建立一支有科學研究能力的師資隊伍,應在學生中設立專門化.1961年數學系領導在總結辦系經驗時,基本上接受了這一看法,經討論決定數學系辦起了函數論、環論、數理邏輯、概率論、邊值問題等討論班,同時在學生中開設了這幾個方向的系統選課.這是北師大數學系發展史上的第二個重要時期.嚴士健在這里起到了中堅作用.
在提高師資隊伍,提高北師大數學系學術水平這一思想指導下,嚴士健開設了概率論方向的系統選課.從1961年春到1962年夏一年半的時間里,他一面講課(有時還需一面學習)一面寫講義.就在那困難時期,他完成了60萬字的講義(王雋驤寫了部分內容),帶出了第一批專門化的學生.還讓他們參加了教師舉辦的「馬爾可夫過程討論班」.講義的內容既包括初等概率論、測度與積分、條件概率、概率的極限理論,還包括隨機過程的一般理論、鞅論、平穩過程等等,把測度論與概率論有機地結合起來.還在後來的專門化課程中繼續使用.它成為80年代初他和王雋驤、劉秀芳合作出版的《概率論基礎》的前身.這本書在80年代被廣泛地用作本科高年級及研究生的教材,還多次作為高等師范院校概率論講習班的基本材料,對提高概率論教學水平和促進80年代初概率論研究起過一定的作用.
嚴士健在講課中重視啟發式教學,思路清晰,很注意讓學生跟著想、跟著做.他不墨守成規.常常在講課的過程中生出一些新的想法來,讓學生和他一道作下去,有時候也會出現作不下去的情況.有人抓住這種小辮子,說他「掛黑板」.其實這也許正是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好辦法.
他講起課來常常忘記了時間.上他課的學生都說必須帶個饅頭,否則餓得難以支持.他常常晚下課15—20分鍾,甚至高達45分鍾.有一次下課鈴已經響了,他又在黑板上寫下了一個新的題目.正當他興致勃勃准備再講時,班長喊:「起立!」學生們哈哈大笑,造了一個小小的「反」.他也無可奈何,只好下課了.
嚴士健主張搞科學研究必須有牢靠的基礎,但又不能漫無邊際地補基礎.所以邊讀書、邊教學,在規規矩矩地讀了洛易甫的《概率論》(部分)以後,立即帶領他的隊伍進入科學研究領域.當時他選了「隨機過程統計」這一方向.先是在過程的等價與奇異問題上,他和李占柄做了些工作,1963年他和劉秀芳合作解決了具連續參數平穩隨機擾動(正譜密度情形)及一般回歸變數的回歸系數的最小方差估計和最小二乘估計的漸近表達式及漸近等效問題.與此問題相應的離散情形已於50年代前期解決.50年代末美國「TAMS」雜志上有一篇討論此問題的文章,但論證錯誤.60年代初國內有人討論一些特殊情形.嚴與劉的結果包括了這些結果,達到了一般情形.這個結果受到科學院應用數學所的一些學者多次稱贊,最近還在《數理統計及其應用在中國》文集中有所反映.後來在他的鼓勵下,王雋驤把這個結果推廣到向量情形.與此同時,汪培庄在馬爾科夫鏈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由他創建的概率統計教研室是由一批年輕人組成的朝氣蓬勃的集體,要求每個人在教學和科學研究上都做出成績.系裡的同事戲稱這個教研室是由「拚命三郎」組成的.他們的討論班寒暑假不停.「文革」前的八名成員中如今已經有七人成為教授,兩人成為博士生導師.
在此期間,他不僅要克服學術上的困難,而且由於左的影響,他還要面對政治上的種種非難.1958、1959、1960和1965年他都曾受到不公正的批判.「文革」受到的沖擊就更多了.在這種情況下,他也曾灰心過,想「洗手不幹」.但是他還是放不下為發展祖國科學事業貢獻力量的初衷.他在參加燒磚等勞動之餘,補習了有關統計和泛函的知識.當陳木法分配到貴州後,來信希望進修概率論時,他熱心地替他買了一大批廉價但很有價值的參考書,幫助他制訂計劃,並指導他讀洛易甫的《概率論》,提醒他在掌握了一定基礎知識後應盡快進入科研,支持他在侯振挺指導下開展研究. 「文革」中受到非難的嚴士健沒有被摧垮.還在1975年他就參加了北師大跨系科的量子力學小組,開始學習一些近代物理知識,在討論班上報告了馮·諾伊曼(Von Neumman)的「量子力學的數學基礎」(部分).1976年粉碎「四人幫」以後,他很快恢復了中斷十年的概率統計「討論班」,一方面學習十年間隨機過程、數理統計在基礎理論方面的新進展,一方面對於世界范圍內的新動向展開了積極的調查研究.
1977年當他聽了一些學者介紹I.Prigogine的非平衡熱力學與耗散結構(非平衡系統)理論的研究獲得諾貝爾獎的情況後,便和李占柄合作對其中Master方程進行了分析,明確提出了它賴以成立的概率假設,形成了一般的概率模型,並用初等概率方法嚴格地建立了Master方程的數學形式.文章發表後受到美國、西班牙等國學者的重視,這是後來他所領導的學術集體研究反應擴散過程的良好開端.
1978年,他從鍾開萊的講學中了解到蘇聯R.L.Dobrushin應用近代概率論工具研究平衡態統計物理中的重要問題——「相變」,並且這個方向受到國際上概率學界和數學物理學界重視,可是還有許多尚未解決的問題.他覺得有可能與非平衡系統的非平衡相變(分岔)聯系起來,在這個領域內有施展力量的前景,就率先倡導Gibbs隨機場的研究.
1978年,他在學習Gibbs隨機場的同時,繼續進行有關的文獻調研,在調研中發現了T.M.Liggett所寫的介紹無窮粒子系統十年來研究成果的綜合性文章,是Gibbs隨機場的一種動態模型及發展.他連續兩年間在討論班上作了無窮粒子系統的系列報告,這些報告的內容後來逐步整理發展成他所著的《無窮粒子馬爾可夫過程引論》,成為國內學習和研究這一方向的基礎著作.在這個方向上,他還與陳木法、丁萬鼎合作翻譯了《隨機場》.
嚴士健的第一批研究生之一陳木法,在入學前後,曾和侯振挺一起研究跳過程,並利用抽象場論的思想進行馬氏鏈的可逆性研究;1978年,嚴士健建議他投入到無窮粒子馬爾可夫過程的可逆性研究.於是嚴士健、陳木法、丁萬鼎(安徽師大進修教師)、唐守正一起將上述思想引入到無窮粒子馬爾可夫過程;提出了一般模型;對自旋及排他過程的情形完整地解決了問題,得到了簡潔、實用的可逆性判別條件,在可逆條件下證明了Gibbs隨機場與可逆測度一致.還有一批研究生、進修教師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1985年,蘇聯的R.L.Dobrushin曾對陳木法說:「我曾經考慮過這個問題,現在由你們解決了.」美國的T.M.Liggett在其專著《相互作用粒子系統》中引證了這方面的工作.1985年,嚴與以上諸位及劉秀芳一起以上述成果獲國家教委首屆科技進步二等獎.
對於過程不可逆情形,嚴士健與陳木法證明:在一定條件下必出現環流,而且環流對時間演化來說具有穩定性.這可以認為是發生自組織現象的一種理論說明.加拿大的D.Dowson教授認為這個結果是近年來關於非平衡統計物理少有的好結果;英國的D.G.Kendall認為該結果是「奇妙的」.
隨後,1983年由陳木法建議,嚴與陳合作首次研究了有限維反應擴散過程的存在唯一性、常返性與遍歷性.他們了解到美國學者在無窮粒子系統方面的一些新進展,意識到對他長期關心的非平衡統計物理模型有幫助,就由劉秀芳報告了美國學者關於非緊空間無窮粒子系統的研究工作,部署了新的主攻課題——無窮維反應擴散過程.這是他所領導的集體最先研究的一類新的無窮粒子系統.他的學生陳木法、鄭小谷、唐守正、韓東、馮水、李勇等對無窮維反應擴散過程及非線性Master方程進行了系列的研究,受到蘇聯的R.L.Doubrushin,美國的T.M.Liggett、R.Durrett,加拿大的D.Dowson,德國的H.Rost等著名學者的重視,有些問題他們也參加進來一起研究.在這一研究方向上,中國目前處於國際先進水平.
他所領導的集體意識到概率與物理的相互滲透、概率與其它數學分支的相互滲透,是當代概率論發展的特點.基於這一考慮並經過近十年的努力,逐步擴大了研究領域.涉及到的課題有跳過程、定向滲流、隨機分析、隨機分形、分形上的隨機過程、格子分形上Ising模型的相變、Gibbs隨機場的中心極限理論、馬爾科夫鏈及粒子系統的大偏差、粒子系統的流體動力學極限、流形上的擴散過程(包括格子Yang-Mills場的動態化)、經濟的隨機化模型、量子概率等等.在許多前沿課題上,不斷取得新的研究成果.
無窮粒子系統研究受到數學界的重視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支持,作為「七五」期間數學重大項目「現代數學中若干基本問題的研究」的子課題「粒子系統與隨機分析」的主要內容之一.1990年,國家為要使數學在21世紀率先趕上世界先進水平設立了「數學天元基金」,「粒子系統與隨機場」成為天元基金重點項目.嚴士健是這兩個項目的負責人.
十年來,嚴士健領導的學術集體不僅在科學研究上取得了一批成果,而且培養了一批具有優良素質的、為發展祖國科學事業奮力拚搏的人才.截至1991年底,他在陳木法、劉秀芳協助指導下,已有10人獲得博士學位,27人獲得碩士學位,其中3人已晉升為正教授(包括1名進修教師).1人已成為博士生指導教師,至少有7人已晉升為副教授.他們的研究成果受到國內外專家的重視和好評,不少人已成為本單位的學術骨幹.例如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論文50餘篇、專著三種、獲得霍英東青年教師獎和基金;早在1986年就破格提拔為教授如今已是博士生導師的北師大第一位博士學位獲得者陳木法,美、蘇、日、英、德、意、新加坡、加拿大等國的有關大學系科邀請他講學或作學術報告,增強了中國青年數學家的信心;又如獲得博士學位後第二年就破格提拔為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的唐守正,如今已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生命科學的重大項目「中國主要人工用材林生長模型、經營模型和優化控制」的主持人.在培養高層次學術人才方面,他的貢獻可以說是卓越的.他領導的這個方向已經形成一個老中青結合、團結協作,在教學、科研、學風、品德各方面都過得硬的、受到國內外同行稱贊的學術集體.美國的F.Spitzer教授曾說:「你們有一個很強的集體.」T.M.Liggett教授曾說:「你們是一個非常活躍的集體.」
嚴士健始終認為良好的學風是一個學術集體能否成長壯大和做出顯著成績的重要保障.他為此傾注了大量心血,也得到了集體各成員的共識和一致的努力.
「文革」以後,嚴士健深深意識到必須下大力氣培養年輕人;要「甘為人梯」,嚴格要求他們,給他們創造機會提高,給他們壓擔子,使他們得到真正的鍛煉.他和他的集體始終在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努力.
(1)嚴謹性和民主的學術討論相結合.嚴士健開始在討論班上報告T.M.Liggett的綜合文章時,實際上他是邊學邊講.有很多弄不懂的地方,他都毫不含糊地提出來讓大家討論,請大家幫助解決.這樣既通過集體的力量把內容弄懂了(實際上獲得的更多,有些最早的成果就是這樣產生的),更重要的是創造了一種師生平等民主討論的氣氛,使參加者了解進入一個新的研究方向的過程.對於重點的文獻應先真正讀懂,進一步讀通,然後才能有所發現.他的前兩批研究生,大都有相當的業務能力,但由於「文革」沒有受到「科班」的嚴格數學訓練.為了幫助補好嚴謹性這一課,嚴士健除了在他們報告時嚴格要求外,對他們寫的文章,仔細地審閱,找出不嚴格的地方.有一次陳木法問他:「為什麼你能找出那麼多錯?」十多年來,他們一貫提倡一絲不苟、老老實實做學問;鼓勵大家對討論班的報告提問題、挑毛病;反對馬虎從事不懂裝懂.因此使學生在嚴格推理和計算上大都受到良好的訓練.
(2)團結協作和發揮青年骨乾的作用.他們這個集體提倡互相協作和支持.例如像前面提到的那樣,有些重點的文章由某一成員詳細報告,這樣就使大家都受益,並能在此基礎上更快地開展研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出國訪問學習的成員,回國後在討論班上講新課或詳細報告收獲,使一個人學到的東西成為整個集體的財富,而且報告人也鞏固了他的收獲.由於展開了討論,有很多成果是幾個人共同完成的.還有就是創造各種機會讓年輕人挑重擔.在陳木法做碩士研究生時,考慮到他已有良好的科研基礎和較強的能力,就讓他帶其他同學做碩士論文;周先銀的科研能力較強,博士畢業才一年多,就讓他幫助指導博士研究生的論文.
(3)盡力給年輕人創造深造的機會.他支持集體的成員出國訪問和開會.特別是對年輕教師更是主動設法幫助他們出去作長期訪問,像陳木法、唐守正、周先銀都是在取得學位不到一年的時間內,由他設法或幫助送出去的.在出去時,還和他們商量學習的重點.陳木法1982年去D.W.Stroock處學習時,他就和陳商量以拓廣知識面為主.同時要求他們考慮回來後如何促進集體的工作.
(4)對一些重點問題要堅韌不拔.他提倡要有敢於盯著硬問題想辦法推進的勇氣和決心.例如自提出反應擴散模型後,嚴士健一直記在心頭,連陳木法出國時,都讓他將這個問題帶上,看看有沒有機會推動它.1983年有限維情形有進展後,就立刻考慮無限維.對於它的分岔問題和多物種情形的存在問題,則是大家輪番上陣,各盡其力,終於一步步取得進展,得到國際上的承認.嚴士健向青年人提出:在一個問題解決後要進一步深入下去,或找更困難的問題做,要「爬幾個坡」、「上幾個台階」.
(5)注意新動向,力爭形成自己的特色.他們非常注意在埋頭苦乾的同時,注意國內外有關學術領域的新動向.抓住新的生長點,把科學研究不斷地引向前沿;並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方向和課題,力爭形成自己的特色.
由於嚴士健在培養人才方面的卓越貢獻,1989年北京市授予他「勞動模範」稱號,同年國家教委授予他們(嚴士健、陳木法、劉秀芳)「普通高校教學成果國家級優秀獎」.曾憲梓教育基金會授予他「1993年高等師范院校教師獎一等獎」.
北師大的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學科點,1987年被國家教委評為重點學科.應該說,嚴士健領導的學術集體是它的中堅力量. 嚴士健是一位有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的學者.他能從大局出發積極關心師資培養及科學研究事業,並對他所擔任的工作認真負責.
1952年夏他畢業留校,還沒有報到就和其他兩位青年教師一起被派去清華大學參加俄語突擊班.回校後緊接著就和幾位青年教師一起組織校內教師的俄語突擊試點,並參與輔導.寒假又分文、理科組織了全校教師的俄語突擊,他是理科負責人之一.每次突擊15至20天,結束後像數學這種專業基本上可以看書,對專業詞彙多或語法較復雜的專業也打下了較好的基礎.他和其他組織者認為應該繼續組織學習,鞏固收獲.為此他們積極向學校領導提出了具體的建議.開始領導是支持的,但一經副校長將此建議提請蘇聯專家表示意見,蘇聯專家不問實際效果,認為俄語是一門科學,對待科學採取突擊學習的方法是違反科學的.因此他們的意見也就擱置了.事實上,他和其他不少教師都是在參加俄語突擊後繼續堅持閱讀和翻譯專業書刊而掌握了這一工具的.
由於他為人坦誠,勇於發表意見,學習成績也較好,1951年當他還是三年級學生的時候,就作為學生代表擔任了系務委員.1952年院系調整後,傅種孫集中了一批研究初等數學和教學法的人才,成立了初等數學和教學法教研室,以加強對中學數學教師的培養和中學數學教學的研究.嚴士健根據自己大學學習的體驗和所了解的情況,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他同意師范大學數學系應該加強中學數學教師的素質培養和中學數學教學的研究,但是他認為初等數學及中學數學教學法不能與高等數學割裂.所以他當時主張應該將這批人才分到各高等數學教研室,並且要組織高等數學教師關心或參加這項工作.他至今認為高等師范院校數學系應該十分注意提高學術水平、進行數學專題研究,並加強有關中學數學教育的研究.單純強調「面向中學」或「向綜合大學看齊」都是不妥當的.這個問題至今並沒有在實踐中解決.在多數培養中學數學教師的單位,容易忽視學術水平的提高,這對數學教育的健康發展和對未來的適應是很不利的.在數學教育方面,他也寫過一些科普文章及算術的理論基礎文章[14-16],作過一些講演.
1982—1988年嚴士健先後擔任數學系主任、數學與數學教育研究所所長.在他任系主任期間提出「人盡其才、各得其所」的辦系方針;對數學學科的專題研究、數學教育的研究、本系、外系教學與教材建設各個方面統籌安排;堅持系領導班子任期制並設法保持工作的連續性;加強系資料室的建設;創建了數學與數學教育研究所;為數學系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在任數學與數學教育研究所所長期間,狠抓研究生的培養工作,他認為研究生應該有堅實的理論基礎,特別重視研究生公共基礎課的建設,並要求每個研究生至少選修一門與主修方向不同的公共基礎課,提出內容要現代化,不斷更新;在研究生的選拔上提出「知識與能力並重」,對於推薦的免試研究生,提出成績與口試相結合的辦法;為了活躍數學系的學術空氣,一再設法組織系內的定期學術報告會,親自邀請國內外著名專家來系講學;他狠抓重點學科的建設,在他的積極努力爭取之下,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基礎數學在1987年都被國家教委評為重點學科.
嚴士健十分關注全國師范教育和高等學校的師資提高工作和科學研究工作.在兄弟院校有關教師和領導的支持下,1979—1985年他倡導舉辦了13次師范院校全國性的講習班,他親自參加5次,和劉秀芳等人向400多位教師系統講授了概率論基礎、隨機過程,這對於提高高師概率統計教師的理論水平起了重要的作用.這期間,在教委科技司的支持下,他還與王梓坤發起全國高校概率論討論班並親自主持三次,組織了三次隨機場與粒子系統討論會,這些活動對於活躍學術空氣、推動全國概率論方面的科學研究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中國數學會概率統計學會1980年成立以來,嚴士健擔任了三屆常務理事,並於1986—1990擔任理事長.在任期間除日常學術活動外,參與協助主持南開數學所的1988—1989「概率統計年」.這對於加強與國外概率統計界的交流、培養年輕人都起了良好的作用.1990年他與楊重駿、汪嘉岡合作為美國數學會「當代數學叢書」主編《概率論及其應用在中國》,並與陳木法合作撰寫了其中一篇「跳過程與粒子系統」,將中國概率論的研究成果向世界作了系統綜合介紹.
嚴士健1980—1990年擔任教育部高等學校理科數學、力學、天文學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及概率、統計與運籌學教材編審組副組長;1983年至今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二、三屆數學評議組成員;1986—1991年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第一、二、三屆數學評議組成員;1988—1995年任中國數學會常務理事、副理事長兼教育工作委員會主任,「純粹與應用數學專著叢書」編委.在這段時間內,他希望能從數學學科及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現代化社會需要的角度來對數學教育現代化起些促進作用.1992年春,他和教育工作委員會中與中學數學教育有關的委員研究了有關中學數學教育改革的問題,提出了「關於中小學數學教育改革的若干建議」,並寫了幾篇文章[20-26];1988一1990年任國家教委科技委員會數學組成員;1990年至今任國家教委普通高等學校理科數學與力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教材建設組副組長.
他還是《數學年刊》、《數學物理學報》、《應用數學學報》、《應用概率統計》、《自然科學進展-國家重點實驗室通訊》編委,《蘇聯數學大網路全書》翻譯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科學院出版基金委員會理科組成員,南開數學所學術委員會委員.此外,還是清華大學、安徽師范大學、吉林大學、華東化工學院、鄭州信息工程學院的兼職教授.
在所有這些社會工作中,公認他熱心服務、辦事公道,能虛心學習同行的優點、充分肯定他人的成績,對年輕人更是熱忱扶植.
(概述圖片 )

『陸』 趙軍的研究項目

主要研究成果:
(一) 專業理論研究:
1moler擬陣的參數特徵 北京工業學院學報 1991年 vol 11 no.2 (p.1—4) 0.3萬字(個人)
2moler擬陣的對偶性中國數學文摘 1993年vol7 no.北京理工大學學報 1992年vol 12 no.1 (p.1—3) 0.3萬字 (個人)
3?二元擬陣的k-迴路 北京師范學院學報 1992年 vol 13 no.1(p.15—17) 0.3萬字(個人)
4關於viezing猜想 純粹數學與應用數學 1994年vol 10 (p62—66) 0.5萬字(個人)
5兩類自對偶圖 首都師范大學學報 1994年 vol 15 no.2 (p.23—27) 0.5 萬字(個人)
6圖笛卡爾積的domination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 1996年 vol 23 (p11—14) 0.4 萬字(個人)
7molar擬陣在幾種運算下的不變性 首都師范大學學報 1996年 vol 17 no.4 (p8—10.) 0.3 萬字 (個人)
8?超平面的molar對與二元擬陣的新特徵 純粹數學與應用數學 1998年 vol 14 no.1 (p11—13) 0.3萬字(個人)
9two results on binary matroids journal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998 vol.7, no.1(p1—5)0.5萬字(合作)
(二)理論應用研究:
10一維物資分配問題的圖解法 中國物資 1994年 vol 46 no.4 (p.46—47) 0.2 萬字(個人)
11具有時滯的lienard方程的周期解 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 論文集 1996年 ( p246—248) 0.3 萬字(合作)
12膨潤土燒損率定量預測的有限元耦合演算法 天津大學學報 1998年 vol 31 no.3 (p1—4) 0.4 萬字(合作)
13study on the optimal and empirical solution between genetic algorithm and simulation software
china machine press october 2000, 1 萬字(合作)
14使用附加信息的風險型決策 運籌學教學與研究進展 科學出版社 2006年 0.7 萬字 (個人)
15康利漁業公司賣魚案例 管理案例研究 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6年 0.7 萬字 (個人)
(三)教材,教法,教學管理研究:
16?數學模型選講 編著北京物資學院 1995年 0.8 萬字(合作)
17考研數學復習指導 副主編 中國環境出版1996年 15萬字(合作)
18線性代數 主編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1997年 8 萬字(合作)
19?從數學的發展規律與應用看數學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改革 中國商業出版社 論文集 1997年 (p145—147) 0.3 萬字(個人)
20微積分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6年 21 萬字 (主編個人)
教學管理研究:
21優化培養方案 塑造跨世紀人才 北京地區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一等獎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7年(合作)
22總結八五教學管理,教學改革經驗,促進我院教學工作再上新台階
北京地區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二等獎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7年 (合作)

『柒』 急需會運籌學的,幫忙解決一個多目標規劃問題

先按銷路平衡一下預期利潤
In[37]:= {7, 6, 9, 10}*60/100 + {5, 4, 6, 2}*40/100
Out[37]= {31/5, 26/5, 39/5, 34/5}
再求解:
In[75]:= u = 4; z = 2; a = Array[# &, {u}]; b =
Array[# &, {z}]; zt = {45, 36}; ut = {31/5, 26/5, 39/5, 34/5};
aa = {{8, 6, 4, 3}, { 2, 5, 6, 5}};
zz = Map[Table[
ToExpression[StringJoin["z", ToString[#], ToString[i]]], {i, 1,
Length[a]}] &, Array[# &, {z}]];
zh = Map[Table[
ToExpression[StringJoin["z", ToString[i], ToString[#]]], {i, 1,
z}] &, Array[# &, {Length[a]}]];
bb = Map[aa[[#]].zz[[#]] &, b]; cc = Map[ut[[#]]*zh[[#]] &, a];
t = Maximize[
Flatten[{Total[Flatten[cc]], Map[Total[bb[[#]]] <= zt[[#]] &, Array[# &, {z}]],
Map[{# >= 0, # <= 18} &, Flatten[zz]]}], Flatten[zz]]
Out[80]= {1068/5, {z11 -> 0, z12 -> 0, z13 -> 0, z14 -> 15, z21 -> 18,
z22 -> 0, z23 -> 0, z24 -> 0}}
得到的結果是A設備全力生產4號產品,B設備全力生產1號產品。利潤最大為1068/5=213.6

『捌』 請系統全面地講講軍事運籌學

軍事運籌學

在現代和未來戰爭中,如何以最少的人力、物力消耗,達到預定的軍事目的,是任何一個國家軍事指揮人員所期望的效益。

軍事運籌學正是使這一口望成為現實的一門新興的邊緣科學。

一、軍事運籌學的形成和發展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軍事運籌思想自古就有,我國春秋時期的軍事家孫武子在《孫子兵法》一書中,首先將度、量、數等數學概念引人軍事領域,通過必要的計算,來預測戰爭的勝負,並指導戰爭中的有關行為,其後的軍事家又大大地完善和發展了我國古代軍事運籌思想。

毛澤東和其他老一輩軍事家;在二十多年革命戰爭生涯中,運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正確地進行戰略戰術原則和作戰指揮的決策,形成和發展了毛澤東軍事戰略思想,為我軍以後軍事運籌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盡管軍事運籌思想在我國和國外的歷史上都早有記載和實踐、但是它真正成為一門完整的科學還是近幾十年的事情。

第一次世界大戰顧問,英國人蘭徹斯特為適應戰爭需要,創造性地運用數學方程式來描述兩軍對戰過程。同時期的美國人愛迪生用數學中的博奕論和統計分析方法研究出了商船避免德國潛艇襲擊的航行策略,雖未被採用,但卻對以後運籌學的發展有所影響。

對軍事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雷達。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圍繞雷達進行的工作最終促成了當代軍事運籌學的形成。當時,英國皇家空軍使用一種新研製的預警工具--雷達來對付德國人的空襲,由於對雷達的使用缺乏科學性,起初雷達的防空預警效果令人失望。為此,1940年8月,英國國防部門成立了諾貝爾獎獲得者、物理學家勃蘭凱特為首的11人小組,其中有數學家、物理學家、生理學家、測量員和軍人,研究目的就是如何有效地使用雷達控制的防空系統。勃蘭凱特小組通過多次現場實驗,使雷達和高炮配合達到最佳狀態。由於該小組卓有成效的工作,雷達的優越性充分體現出來。當時德國雷達在技術性能指標上雖然優於英國,但德國人忽略了對包括雷達在內的防空系統的有關操作的研究,其防空系統效果因而始終不如英國。英國作戰研究部把圍繞雷達使用所進行的工作稱為「Operations Research」(直譯為操作研究、作戰研究)我國在50年代將其譯為「運籌學」。
這可以說是軍事運籌學產生的標志。國際上「操作研究」(Operatlons Researeh,簡寫為OR)一直沿用至今:後來到仿效英國,引人了軍事運籌學。1943年3月,為對德國在大西洋的潛艇實現更加有效的攻擊,美國海軍成立了由物理學家莫爾斯領導的跨學科小組。小組通過對潛艇的搜索研究發現,飛機一般在潛艇上浮的時候對其實施攻擊,這時潛艇深度約為30英尺,而美軍的深水炸彈的爆炸深度至少為75英尺,殺傷范圍20英尺左右,這樣攻擊就對德國潛艇威脅有限。根據這一情況,莫爾斯小組議對深水炸即作技術改進,使其在水深30英尺上下爆炸。僅此一項措施,使對潛艇的擊沉率增加了6倍。

戰後,英、美等國在軍事運籌學的研究和應用中,從追求武器裝備性能指標達到最佳設計要求,發展到計劃和預測某種作戰方式或戰術手段可能達到的效果,解決問題的手段也日趨全面。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英、美相繼在軍界成立了運籌小組、運籌研究所等, 1950年第一部運籌學的著作《運籌學方法》,(作者莫爾斯和金伯爾)在美國發表。到1957年,第一個全球性運籌學學術組織一國際運籌學會成立了。至此,現軍事運籌學作為一門獨立的新興學科已經形成。

目前,軍事運籌學在國際上開展得十分廣闊,僅在美國國防部系統就有軍事運籌學從業人員三萬多人,另外美國還有象蘭德公司、國防分析研究公司等運籌研究機構,經常為政府或軍界提供政策及戰略咨詢。各大公司及政府部門也有相應的系統分析機構,英、法和北約各國都有自已的高級運籌研究組織。同樣前蘇聯的軍事運籌學規模也很大,在軍用方面就有一個約兩千人的運籌學應用研究機構,該機構參加了國際所有的有關運籌及系統分析的學術團體。

我國的第一個運籌學小組、在錢學森同志的支持下,於1956年成立,三十多年來,我國軍事運籌學的應用已從以往武器系統論證與研製發展到計算機作戰模擬和自動化指揮系統的研製,正在不斷縮小與發達軍事國家的差距。

二、軍事運籌學的內容與特點

首先,我們引人軍事運籌學的定義。軍事運籌學是應用數學工具和現代計算技術對軍事問題進行定量分析,從而為決策提供數量依據的一種科學方法,是一門綜合性科學。

軍事運籌學主要用來進行作戰評估分析;武器裝備系統的效能分析,確定軍隊(兵力)的戰斗能力,選擇最佳戰斗方案,評估軍隊指揮、訓練、後勤保障系統的技能和預測未來戰爭和武器的裝備的發展趨勢,以及分析國防經濟實力和管理軍事行政等方面。
軍事運等學作為自然科學與軍事科學相結合的產物,其涉及內容十分廣泛,到目前為止尚未形成一個按其研究范圍所規定的完整的內容體系。但是從它的定義不難看出,其內容應包括用於定量解決軍事問題的理論方法和工具,諸如概率統計,規劃論、決策分析、對策論、排隊論、存貯論、搜索論和現代控制理論以及模擬模擬技術、網路分析技術、預測技術、計算機技術等。

運用軍事運籌學解決問題,通常有五個特點:
1、目的性
做一件事或研究一個問題,你的目的是什麼?換言之,你追求的是哪方面的效益。在軍事上,我方與敵方作戰,最終目的是為了搶占戰略要地,或者最大限度地殺傷敵有生力量,還是突圍等。這可以說是首要問題,而且目的性在一開始搞清楚之後貫徹始終,直至目的實現。起初目的就不明確或有錯誤,那麼下面做的工作基本上就是徒勞。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美商船為了對付德國飛機的襲擊,在船上裝設了高炮,但這些高炮擊落的敵機很少(占來襲敵機的4%),而且高炮的安裝維修費高,這時有人提出將高炮拆除。但是運籌分析人員指出,安裝高炮的不是擊落敵機,而是保護商船安全如期到達目的地。實戰統計顯示,不安裝高炮的商船損失率大於25%,安裝高炮後,致使敵機不敢低飛,商船的損失率降到了10%以下,可見安裝高炮是必需的。目前最先進的高炮對現代噴氣式戰斗機的擊毀率不到千分之一,但各國的防空系統中還少不了高炮,再次說明使用高炮的目的性。

2.系統性

系統是指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各個部分所組成的一個種特定功能的整體。系統性問題可以說是如何使整體達到(包括某種功能最強、性能最穩定等),簡言之就是1+1>2,同樣一種型號的電器,用的元件完全相同,由於組裝技術的差異,很可能導致電器整體效果的差別,這就屬於系統性的問題。一個系統的優化指標一般有多個,例如對於彩電來說,優化目標可以是清晰度、穩定性、抗干擾性、靈敏度等,幾個指標同時達到最優的情況一般不存在。因此,局部最優不等於實現了全局最優。要達到整體的優化,必須進行統一規劃,在諸多的可能的方案中找出一個相對最佳的方案。系統性在軍事指揮中尤為重要。古今戰史中不乏這樣的事情,某方以少量兵力,阻止敵方主要力量,來實現整個戰局目的對其最為有利。這就是犧牲局部利益來求取全局的最優,系統性的思維充分地體現在決策之中。

3、有效性

簡單地說,有效性是指運用軍事運籌學時的效果問題,兵貴神速是兵家的信條,但軍事效果不僅是指速度,還包括了以較少的代價換取較大的成功的含義。顯然如何在進攻中減小傷亡就是一個軍事上的有效性問題。還有在後勤運輸系統中,怎樣以最小的油耗,在限定時間內,使運輸車隊盡快到達。類似這類問題解決並非輕而易舉,其中要求的幾個方面效果實現起來往往互相矛盾,但是,軍事運籌學能為解決這個問題提供可行的途徑。
4、科學性

以往有不少領導作出某些決策時,就是拍腦袋定下來的。例如上級盲目給下屬廠家下達產值指標,面對原材料供給和產品的銷路缺乏調查和分析,這種「憑感覺,拍腦袋」的決策方式曾造成過不少不應有的損失。運用軍事運籌學,就能大大地增強決策的科學性,因為這種決策方式有定量分析作基礎,而且手段先進,有較准確的數學模型,適合的演算法以及計算機設備作保證,只要信息來源可靠,運用軍事運籌學作出的決策方案肯定比「拍腦袋」想出來的要有更高的可行性價值。這就是運籌學的科學性所在。

5、參謀性

參謀性是指運用軍事運籌學得出的結果本身的性質。美國從事軍事運籌學工作的專家對同行說: 「運籌學再高級也只是個參謀,不是指揮員,不是決策人。運籌的結果只是輔助指揮員作決策。」這主要因為運籌時是從定量的角度考慮問題,殊不知並非所有的問題都能建立起數學模型和進行量化處埋,系統中各種人的因素就沒有很好的辦法來描述周全。因此,運籌得出的結果在最終決策時,只能作為參謀和咨詢之用。

『玖』 急!!!天津軍事交通學院

中文名: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交通學院
校訓: 自強、先行、忠誠、博學
創辦時間: 1973年
類別: 軍校
學校類型: 軍事
主管部門: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
所屬地區: 中國 天津
主要院系: 車輛工程、載運工具運用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機械電子工程
學校簡介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交通學院地處天津市河東區,佔地面積95萬平方米。是全軍軍交運輸系統唯一的一所高等軍事工程技術院校。是全軍培養軍事交通運輸、軍用車輛裝備和軍用物資儲運領域高層次人才的最高學府,是集保障指揮與工程技術於一體、多科性教學科研型軍事院校,主要面向全軍培養本科、碩士、博士生,同時承擔任職教育和外軍留學生培訓任務。學院組建於1973年,經過2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現在已成為一所多專業、多層次的綜合院校,為全軍培養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交通學院俯瞰圖片 事交通運輸方面的高級工程和指揮、管理人才。
1986年6月,經中央軍委批准,運輸技術學校更名為「運輸工程學院」,進入高等軍事工程院校序列。1992年8月,學院定位為中級院校,執行軍級許可權。1993年,軍事交通專業由軍事經濟學院歸並本院。1995年,學院軍事裝備學學科被確定為全軍重點建設學科,1998年6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正式批准我院新增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軍事裝備學、後方專業勤務兩個學科新增為軍事學碩士學位授權點。1999年6月,全軍第十四次院校會議,將學院更名為「軍事交通學院」,軍事交通運輸研究所歸隸學院,並跨入全軍重點建設的12所綜合性院校的行列。2000年被授予「軍隊重點學科」;2001年,學院後方專業勤務、軍用車輛工程兩個學科被列入軍隊院校重點建設「2110工程」。學院在全軍院校本科教學工作評價中取得優秀成績,被授予「教學優秀單位」;2002年,學院15名教員榮獲全軍「軍隊院校育才獎」金獎或銀獎。學碩士學位。在研究生教學實踐中,學院著眼於部隊建設需要,不斷調整和充實培養方案,緊密結合部隊軍交運輸現代化建設和訓練改革實際確定研究方向,具有鮮明的軍事應用特色。
學院堅持以培養人才為中心,教學科研並重,堅持服務部隊為宗旨,在軍事交通運輸和車輛裝備方面的技術革新、新裝備研製和理論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一批水平較高的科研成果,走在了全軍和全國的前列,有些項目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自1987年以來,有350多項科研和教學成果獲國家、軍隊科技進步獎和軍隊優秀教學成果獎,多項科研成果參加全軍後勤新裝備、新成果展覽,受到軍委和總部首長的好評,部分成果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學院創辦了面向全國、全軍發行的《汽車運用》和《軍用汽車》雜志,為活躍學術氛圍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學院連續多年被天津市評為「精神文明小區」和「花園式單位」。
設施師資
學院辦學條件優越,擁有軍事裝備學、後方專業勤務、軍用車輛工程等一批「軍隊重點學科」和「2110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建有設備齊全、技術先進的軍交運輸指揮自動化模擬演練室、汽車運輸勤務演練室、汽車越野性能實驗室、汽車故障診斷室、綜合實習中心、汽車試驗中心、國防交通研究中心等集教學科研為一體的重點實驗室、專修室和研究中心180多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交通學院教學樓 個。數字化圖書館中外專業資料齊全,實現了館藏資源數字化,管理手段自動化,信息服務網路化。校園網路的建成,為全院教職員工和學員提供了充足的信息資源。學院充分利用網路硬體平台,實施網上教學和信息傳輸,極大地提高了工作和學習效率。標準的軍體訓練場,寬敞的文化活動中心,規范的游泳池,為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學院擁有一支教學經驗豐富、科研能力強、治學嚴謹、業務精湛的師資隊伍,他們中有全國優秀教師、全軍和總後勤部優秀教員,有國家和軍隊科技進步獎獲得者。學院在長期的教學與科研實踐中,形成了嚴謹、求實、開拓、進取的優良校風。學院教學、科研設施齊備,有寬敞明亮的教學大樓、設備先進的電教中心、計算中心、中心實驗室、語言實驗室和多個專業實驗室.學院圖書館藏書豐富、門類齊全,為研究生的教學、科研創造了良好的物資條件。學院的禮堂、軍體大操場、游泳池、浴池、生活服務和文化活動等生活、娛樂場所,為全院師生員工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境。
管理目標
學院自1973年復建以來,堅持以中央軍委的軍
事戰略決策為指導,努力探索為部隊培養高質量人才的路子,形成 了自己的辦學特色。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形成了「面向部隊,求實創新,從嚴治院,勇於獻身」的院訓。建院以來,為全軍培養2.2多名合格學員,其中許多人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交通學院學生活動 已成長為軍隊交通運輸戰線中高級指揮、管理和技術人才,成為我軍後勤現代化建設中的一支骨幹力量。
學院大力實施人才培養戰略,廣開人才培訓和來源渠道,形成了一支以博士後、博士為龍頭,老專家、老教授為後盾、以中青年教師為骨乾的師資隊伍,顯現出學院向新世紀邁進的強勁實力。 學院著眼於部隊建設需要,大力加強學科建設,形成了融軍交運輸裝備工程技術、指揮管理為一體的相互配套的學科專業體系。
學院堅持以教學為中心、科研為先導、服務部隊為目標,積極開展新技術、新裝備、新理論的研究。自1987年以來,近百項科研和教學成果獲國家、軍隊科技進步獎以及軍隊優秀教學成果獎,多項科研成果參加了全軍後勤新裝備、新成果展覽,受到軍委和總部首長的稱贊。
辦學成果
學院先後獲得軍隊級優秀教學成果13項,其中,一等獎3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5項。《著眼軍事斗爭准備,鍛造打贏人才,創多科性綜合院校勤務教學特色》、《堅持「實踐育人、榜樣育人、環境育人」,提高學員第一任職適應能力》等成果獲得軍隊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學院連續多年在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比賽、華北地區物理競賽、天津市大學生計算機程序設計競賽中取得優秀成績。在2008年結束的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中,學院獲得一等獎2個、二等獎5個、三等獎9個。2001年,學院在全軍工程技術院校基礎理論抽測中,高等數學、計算機知識與技能等成績名列前茅。在全軍院校本科教學工作評價中,學院取得優秀成績,被授予「教學優秀單位」。
2008年以來,學院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三等獎4項,國家發明獎2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10項,二、三等獎167項。學院現承擔國家、軍隊科研項目180多項。近五年,出版學術專著、譯著60多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800多篇,其中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發表1300多篇,國際學術會議發表60多篇,被SCI、EI、ISTP國際三大檢索收錄30多篇。
由學院研製的「特重裝備鐵路裝卸站台車」,有效地解決了野戰條件下我軍主戰重型裝備的鐵路快速卸載問題;「整體自裝卸補給車」,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為解放軍一種機動高效的新型集裝
化運輸車輛,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越野汽車輪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交通學院實習中心 胎中央充放氣系統」,有效地提高了越野汽車在岸灘、荒地、積雪、泥濘、沙漠等松軟地面的通過性和作戰、生存能力,關鍵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該技術已在我軍裝備的特種車輛上得到應用;「機場升降裝卸平台」,總體性能達到國際同類裝備的先進水平,該技術使我軍航空物資裝備裝卸機械化達到新的水平,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
學校發展
思路。軍事交通學院在更名後的第一次黨代會上,軍事交通學院提出了「人才興院、質量建院、特色辦院、科技強院、從嚴治院,努力實現跨越式發展」的辦學思路,確立了五年內「把學院建成在軍內外同類院校中自身特色明顯、有較大影響的高水平綜合院校」的總體奮斗目標。從此,學院建設和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
· 品牌
軍事交通學院現有後方專業勤務、軍事裝備學、軍隊管理學、動力機械及工程、機械電子工程等五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按照「同類和相近專業合並、相關學科交叉融合」的原則,以後方專業勤務和軍事裝備學兩個主幹學科為核心,建成了兩大學科群。一是以後方專業勤務為核心的學科群。以軍事交通運輸為主線和研究對象,主要包括軍事運籌學、軍事教育訓練學、軍隊管理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交通學院學生實習 、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管理科學與工程、道路與鐵道工程學等學科。二是以軍事裝備學為核心的學科群。以軍用車輛裝備為主線和研究對象,主要包括車輛工程、載運工具運用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機械電子工程、機械理論及設計等學科。兩大學科群,使得學院「後方專業勤務」、「軍事裝備學」兩個學科內涵更加豐富,優勢更加突出,軍事應用特色更加鮮明。
· 師資
軍事交通學院實施了「名師工程」,制定了《關於加強教員隊伍建設的意見》,設立了人才培養基金,按照「長計劃、短安排、分層次、多渠道」的思路,加快師資隊伍建設步伐。狠抓教員在職培訓。學院制定了《新教員崗前培訓暫行規定》,規范了青年教員崗前培訓工作,同時,注重選送優秀中青年教員到國內外重點院校學習深造、訪問講學。學院實施了人才引進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先後引進博士後5名,博士10名,碩士85名。學院制定了《教學工作獎勵暫行規定》、《科研獎勵管理暫行規定》,對教學成績顯
著和科研成績突出的教研人員實施重獎。
· 人才
學院按照「立足部隊、瞄準前沿、注重素質、強化特色」的原則,堅持「戰爭怎樣打,書就怎樣教、課就怎樣上、人就怎樣培養」的要求,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能力培養的需要,以本科教育為基礎,積極推進教學改革,不斷優化課程體系,加大實踐性教學環節,突出學員綜合素質的培養,實施指揮、管理、技術復合組訓,鐵、公、水、空運輸合訓,形成了「部隊一線當兵鍛煉、青藏高原代職實習、勤務演習綜合錘煉」的實踐性教學新體系,摸索了一套符合現代教育規律、具有自身特色的辦學育人路子,並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教學成果。在開展研究生教育中,學院堅持「厚基礎、寬口徑、重創新」的培養原則,確立了具有創新意識、創新方法、創新能力的高層次人才培養模式。
重點專業
學院除機關外,下設基礎部和軍事交通系、汽車指揮系、汽車工程系、裝運機械繫、外訓系、學員旅及汽車訓練大隊、軍交運輸研究所,開設16個專業層次。
表格數據暫時無法顯示
學生待遇
1、 學生入校後,按《全日制普通高校學生學籍管理辦法》管理,享受與國家普通計劃生同等的全日制教學和生活條件待遇。
2、 學院對學生實行准軍事化統一管理,著軍裝,無軍籍。
3、 學生修業期滿考試合格後,頒發軍事交通學院本科畢業證書(可能過軍校網路查詢),優秀者可獲學士學位證書,可報考本院碩士研究生,錄取後享受軍校研究生同等待遇。

『拾』 蘭州理工大學理學院的下屬系部

應用物理系
蘭州理工大學物理系成立於2001年,經過十多年的快速發展,擁有一支學術水平高、有豐富教學經驗和科學研究經驗、勇於奉獻的師資隊伍,全系在編教師36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7人,中級職稱教師17人,助教2人. 教師中獲得博士學位16人,獲得碩士學位15人,另有2人在職攻讀博士學位. 原物理系曾下設應用物理教研室, 凝聚態物理研究所,理論物理研究所,大學物理實驗室、應用物理專業實驗室。2013年按照學校對學科基層組織的統一規劃,原物理系按照教學科研任務目標擴展為三個學科基層組織,即應用物理系,大學物理教學部和物理實驗室。其中大學物理教學部主要負責全校工科大學物理教學工作,大學物理實驗室主要承擔全校工科物理實驗和創新實驗的教學實踐,應用物理系主要負責應用物理專業本科生專業教學,專業物理實驗教學實踐,以及物理學一級碩士點,物理電子學二級碩士點研究生的招生和培養工作。三個物理相關的基層學科組織協同合作,嚴格按照培養計劃承擔本科和研究生相關專業的教學和科研實踐工作。在教學方面,秉承加強實踐能力培養的辦學特色,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遵從教學大綱和計劃要求, 根據人才市場需要靈活調整進人計劃和培養計劃,加強緊缺人才的引進工作, 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 提高畢業生求職就業的能力和機會。在老教師帶領下,積極鑽研課程教學,通過研討和講課競賽等手段,發表教學研究論文和出版教材,促進教學質量提高。另一方面,及時將較新的科研成果通過講座,課堂擴展融化到教學中,擴充學生的知識面. 鑒於學生發展目標的不同,在課程設置方面充分考慮分層次。一方面為報考研究生的同學設置了物理學的主幹課程如《光學》、《數學物理方法》、《熱力學和統計物理學》、《量子力學》、《固體物理》等,另一方面考慮本科畢業工作同學的需求,設置了相關重點專業技術課程《信號處理》、《電工學》、《數字電路》、《模擬電路》、《集成電路設計》、《電子技術基礎》、《專業物理實驗》等。在科研方面,已經形成了穩定的學科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有:納米結構與低維物理、磁性材料與強關聯新型功能材料、凝聚態體系的計算和模擬、非線性物理、量子信息處理、導波光學與光纖通訊技術、固體微結構與光電性能等。 近5年物理系獲得國家自然基金項目資助15項、教育部重點項目3項, 甘肅省自然基金等項目共18項、校級紅柳重點支持項目2項、獲國家專利授權4項。獲得甘肅省自然科學獎三等獎和甘肅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各1項,高校科技進步獎15項、其中一等獎2項、甘肅省教學成果獎2項,發表論文600餘篇,其中SCI或EI收錄300餘篇。在學術交流方面, 物理系近年來有計劃地選派骨幹教師出國留學和訪問,部分青年教師在國內重點大學短期訪問學習,同時也積極邀請國內外同行專家來物理系交流和指導科研教學工作。 為加快新入職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物理系實行青年指導教師制度, 由物理系教學效果好, 科研成果顯著的老教師對新教師在教學和科研方面進行積極指導, 確保青年教師在教學技能方面快速提高, 在科研方面融入合適的團隊, 以便早日成為教學和科研骨幹。2013年教風, 學風質量年活動中,物理系全體教職工積極響應學校號召, 通過一系列的教學研討活動和座談, 積極探索提高教學質量的新路子。為充分調動廣大教工的積極性,細化了學校各項獎勵制度。 為充分發揮各層次教工的特長, 挖掘教職工的潛能, 2013年12月理學院將原物理系人員歸屬和職責重新劃分,成立了新的三個基層學科組織,即物理系,大學物理教學部,大學物理實驗室。
應用數學系
應用數學系成立於2002年, 其前身為甘肅工業大學基礎科學系數學教研室。現有基礎數學、應用數學、運籌學與控制論3個碩士點,設有應用數學、運籌學與控制論2個研究所,1個數學建模與工程模擬高性能計算實驗室,擁有信息與計算科學1個本科專業。應用數學系共有教師2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博士研究生導師1人,碩士研究生導師7人。4人具有博士學位,3人在讀博士,所有教師具有碩士學位。其中有1人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九屆高等院校青年教師三等獎(教學類),甘肅省高校青年教師成才獎,甘肅省優秀教師園丁獎。應用數學系教師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和省部級基金項目多項,主持甘肅省傑出青年基金1項,學校紅柳傑出人才項目1項,學校優秀青年基金項目5項。本系多次獲得甘肅省自然科學獎,甘肅省高等學校科技進步獎等諸多榮譽,發表論文260多篇,其中SCI收錄論文98篇。主要研究方向有:同調代數、環與模範疇、常微分方程、泛函微分方程、動力系統、非線性分析及其應用、應用微分方程及邊值問題、應用偏微分方程以及數學物理方程反問題、金融風險模型、應用隨機過程、計算數學等。應用數學系承擔全校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數學類課程的教學任務。教學研究項目「工科數學模型教學研究與實踐」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和省級一等獎,「工科數學系列課程的改革與實踐」獲得甘肅省教學成果二等獎,「高等數學課程的優化教學」獲得教育廳級獎。「高等數學」已建設成為甘肅省級精品課程。近年來共發表教學研究論文10餘篇, 編寫出版教材4部。 在連續五屆的校青年教師講課競賽中,有1人獲得一等獎,1人獲得三等獎。組織參加歷年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並多次獲得國家一等獎、二等獎,有1人獲得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優秀組織工作者榮譽稱號。3人獲得蘭州理工大學教學優秀獎, 1人獲蘭州理工大學「學生愛戴的教師」榮譽稱號, 1人獲蘭州理工大學「十大師德標兵」榮譽稱號。「數學教學團隊」被學校列為重點建設教學團隊。
工程力學系
該系成立於2002年,前身是成立於1958年的力學教研室。下設工程力學專業教研室、力學實驗中心、工程力學研究所。現有理論與應用力學、工程力學兩個本科專業,工程力學、固體力學兩個碩士點。
工程力學系現有在職職工共20人,其中教師17人,實驗技術人員3人。教師中有省級教學名師1人,校級教學名師2人,教育部基礎力學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中國力學學會理事1人,甘肅省力學學會副理事長1人,理事3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數理力學學部通訊評議專家2人,赴美國訪問學者2人,教授5人,副教授(高工)5人,講師(工程師)9人,助教1人。6人具有博士學位,10人具有碩士學位。有博士研究生導師2人,碩士研究生導師8人。
工程力學系主要承擔面向全校本科生的《工程力學》、《理論力學》和《材料力學》等公共基礎課以及理論與應用力學專業、工程力學專業本科生的專業課的教學工作。《工程力學》現已建設成為甘肅省省級精品課程。力學實驗中心使用面積達2630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達384萬元,開設工程力學實驗、力學專業實驗,以及為學校教師、研究生科學研究工作提供相關實驗服務。
近年來,工程力學系在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中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果。「工程力學教學改革和實踐」獲得甘肅省教學成果二等獎,蘭州理工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工程力學教學團隊」為校級重點建設教學團隊。共發表教學研究論文40餘篇,編寫和出版教材5部。在連續三屆的校青年教師講課競賽中,分別有4人獲得一等獎,4人(次)獲得二等獎,1人獲得三等獎。有5名教師獲得中國力學學會頒發的優秀力學教師榮譽證書。
近五年來,工程力學系在結構非線性振動和穩定性、熱彈性動力學行為研究、新型材料力學行為研究等方向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1項科研成果獲甘肅省自然科學三等獎,2項科研成果獲甘肅省高校科技進步獎一等獎,4項科研成果獲甘肅省高校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近200餘篇,其中屬SCI/EI/ISTP索引的90餘篇,在國際會議發表和宣讀論文30餘篇。已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現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及廳局級科研項目多項。 「工程力學學科團隊」為校級重點建設學科團隊。
工程力學系在緊跟學科發展前沿的同時,堅持理論聯系實際,面向西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堅持走教學、科研、研究生培養、科技開發和服務社會相結合的發展之路。

閱讀全文

與運籌學教學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侵權責任法第87條的規定 瀏覽:553
招商地塊南側公共服務項目批前公示 瀏覽:208
盤錦公交投訴電話 瀏覽:607
馬鞍山到宿遷汽車時間 瀏覽:215
公共衛生服務的工作目標 瀏覽:813
知識產權服務制度 瀏覽:726
警察管詐騙叫民事糾紛 瀏覽:650
馬鞍山胡駿 瀏覽:110
推動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全覆蓋試點工作調研 瀏覽:680
山東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349
投訴制凝 瀏覽:932
黑警投訴 瀏覽:95
國培預期研修成果 瀏覽:151
知識產權專利培訓心得 瀏覽:974
工商登記需要提供什麼資料 瀏覽:683
大連使用權房子辦產權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30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