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辦監護人公證需帶什麼證件
流程:先是申請居住證,然後再申請戶口。 材料清單我打了一份。你瞧瞧 窗口服務告知單 申請戶口的材料 1. 申請入戶人的入戶申請書。 2. 申請入戶人系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其申請行為應由其監護人辦理,並應出具與監護人關系的憑證(如法院判決、監護公證等)及監護人的有效身份證件。 3. 申請入戶人(監護人)因故無法辦理申請手續的,應以書面委託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辦理,並在委託書上寫明委託事項和委託許可權,同時提供委託雙方的有效身份證件。 4. 入戶地房屋產權人或公房承租人或農業戶戶主同意接受書面意見。 5. 入戶地房屋有效的《上海市房地產權證》、《上海市租用公房憑證》、或《房屋所有權證》等; 6. 申請入戶人原由本市遷出時的全戶詳細戶籍資料(如:戶籍證明、《居民戶口薄》等,應註明:姓名、戶口地址、公民身份號碼、單位、戶口性質是農業或非農業等項目,下同); 7. 申請入戶人在外省市戶口所在地的全戶詳細戶籍資料及本人《居民身份證》; 8. 申請入戶人的所有子女的全戶詳細戶籍資料; 9. 申請入戶人原有無工作單位的相關有效原始憑證(如:離(退)休證、離(退)審批表、與原單位脫離關系的原始憑證、居(村)民委員會的證明等); 10. 申請入戶人夫妻雙方的人事檔案(如:職工登記表、幹部履歷表等); 11. 申請入戶人的婚姻狀況原始憑證(如:結婚證、結婚登記申請書、婚姻狀況證明、離婚證、離婚判決(協議書)、婚姻登記機關出具目前婚姻狀況的證明等); 12. 申請入戶人在滬子女的人事檔案(如:職工登記表、幹部履歷表等)。 13. 申請入戶人的子女情況的有關原始憑證(如:獨生子女證、申領《獨生子女證》的審批依據、單位或街道計劃生育部門出具有無其他子女的證明等); 14. 申請入戶人的子女在滬落戶的審批材料; 15. 需提供的其他證明材料:(1)(2)二、注意事項: 提供證明材料須同時提供原件和復印件,並由申請入戶人(監護人)、受理民警雙方在復印件上簽名確認該復印件與原件的一致性。因單位存檔等原因無法提供證明材料原件的,其復印件上必須由該單位確認是否與原件一致,並加蓋該單位的行政公章。 三、提供的證明材料應真實、有效,一經查實弄虛作假的承擔必要的法律責任,戶口一律退回原戶口所在地。經上一級審批部門審核需繼續補充相關證明材料的,申請入戶人(監護人)應按要求如實提供。 申請過程中如發現申請入戶人的公民身份證號碼重號的,應退回其申請材料,由申請入戶人原戶籍所在地公安機關予以重新編碼後再申請。 被批准在滬落戶的人員統一登記為本市非農業戶口。 四、審批時限(審批材料在傳遞途中的、審批部門作補充調查的、需申請人重新補充證明材料的等情況除外): 1.派出所自受理申請材料之日起15個工作日; 2.分(縣)局應自收到派出所上報的審批材料之日起40個工作日; 3.市局自收到 的各上報的審批材料之日起的60個工作日。 五、由於對外省市入滬的戶口審批工作受到每年政府的分配指標限制,幫有時會因指標等原因不能在規定時限內答復您的申請結果,敬請見諒。 實在不行,給市長區長寫信好了,有困難,找政府
② 監護權公證書對小孩上學有用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第十一條,根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公證機構辦理下列公證事項: 1、合同 2、繼承 3、委託、聲明、贈與、遺囑 4、財產分割 5、招標投標、拍賣 6、婚姻狀況、親屬關系、收養關系 7、出生、生存、死亡、身份、經歷,學歷、學位,職務、職稱、有無違法和犯罪記錄 8、公司章程 9、保全證據 10、文書上的簽名、印鑒、日期,文書的副本,影印本與原本相符 11、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自願申請辦理的其他公證事項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公證的事項,有關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應當向公證機構申請辦理公證。 第三十一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證機構不予辦理公證 1、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沒有監護人代理申請辦理公證的。 2、當事人與申請公證的事項沒有利害關系 3、申請公證的事項屬於專業技術鑒定,評估事項的 4、當事人之間對申請公證的事項有爭議的 5、當事人虛構、隱瞞事實,或者提供虛假證明材料的 6、當事人提供的證明材料不充分或者拒絕補充證明材料的 7、申請公證的事項不真實,不合法的 8、申請公證的事項違背社會公德的 9、當事人拒絕按照規定支付公證費的
③ 子女監護權協議可以公證嗎
雙方當事人協商達成一致意見,子女撫養權協議書可以去公證處公證。《公證法》明確了公證機關辦理公證事項的范圍以及不予辦理公證的九種情形。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第十一條,根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公證機構辦理下列公證事項:
1、合同
2、繼承
3、委託、聲明、贈與、遺囑
4、財產分割
5、招標投標、拍賣
6、婚姻狀況、親屬關系、收養關系
7、出生、生存、死亡、身份、經歷,學歷、學位,職務、職稱、有無違法和犯罪記錄
8、公司章程
9、保全證據
10、文書上的簽名、印鑒、日期,文書的副本,影印本與原本相符
11、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自願申請辦理的其他公證事項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公證的事項,有關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應當向公證機構申請辦理公證。
第三十一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證機構不予辦理公證
1、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沒有監護人代理申請辦理公證的。
2、當事人與申請公證的事項沒有利害關系
3、申請公證的事項屬於專業技術鑒定,評估事項的
4、當事人之間對申請公證的事項有爭議的
5、當事人虛構、隱瞞事實,或者提供虛假證明材料的
6、當事人提供的證明材料不充分或者拒絕補充證明材料的
7、申請公證的事項不真實,不合法的
8、申請公證的事項違背社會公德的
9、當事人拒絕按照規定支付公證費的
④ 監護人公證如何辦理
持雙方的身份證,戶口本,監護人關系表或者聲明(如果戶口本里已經有說明,就不需要了),到就近的公證處辦理公證即可。約2周時間。
⑤ 監護權如何協議公證
申請與受理 第二條 辦理監護權協議公證,公證員應要求申請人提交下列證件、證明材料: (一)委託監護人: 1.公民作為委託監護人的慶提交: (1)本人的《戶口簿》、《居民身份證》; (2)委託監護人、受託監護人具有親屬關系的證明; (3)被監護人的《戶口簿》、十六周歲以上公民還須提交《居民身份證》; (4)監護權資格證明,包括人民法院的判決書、調解書、裁定書及相關的協議書等; (5)擬申請公證的《監護協議》文本; (6)公證員認為應當提交的其它證件、證明材料。 2.法人或其他組織作為委託監護人的提交: (1)法人資格證明或其他組織主體資格證明、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的資格證明及本人的《居民身份證》; (2)委託他人代為辦理公證的須提交《授權委託書》和受託人的《居民身份證》; (3)被監護人的《戶口簿》、十六歲以上的公民還須提交《居民身份證》; (4)監護權資格證明,包括人民法院的判決書、調解書、、裁定書及相關的協議書等; (5)擬申請公證的《監護協議》文本; (6)公證員認為應當提交的其它證件、證明材料。 (二)受託監護人: 1.公民作為受託監護人的應提交: (1)本人《戶口簿》和《居民身份證》; (2)配偶及家庭其他主要成員同意發行監護職責的書面意見; (3)公證員認為應當提交的其他證件、證明材料。 2.法人或其他組織作為受託監護人的應提交: (1)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的資格證明及本人《居民身份證》; (2)委託億人代為辦理提交的其他證件、證明材料。 (3)公證員認為應當提交的其他證件、證明材料。 第三條 符合下列條件的申請,公證處應予受理、登記,並將受理通知書發給申請人,開始建立公證卷宗: (一)該監護協議公證屬本公證處管轄; (二)申請人提交的證件、證明材料符合本規范第二條規定; (三)委託監護人、受託監護人主體資格符合法律規定; (四)協議雙方已就協議內容達成一致。
⑥ 協議變更監護權後去公證處公證需要帶哪些證件
監護公證需提供哪些材料
監護公證由當事人住所地的公證處管轄,監護協議公證也可由協議簽訂地的公證處管轄。當事人應當親自向有管轄權的公證處提出申請,不得委託他人代理。監護協議不得含有強制未成年人接受宗教訓練等有礙被監護人成長的內容,對不符合我國憲法和有關政策規定的監護協議,公證處不能給予公證。值得關注的是近些年來,親權與監護打破彼此獨立的制度外延,以相向延伸的方式在權能層次上互相進入。許多學者由此提倡在未來的民法典以監護制度囊括親權制度。
申請時,應填寫公證申請表,並提交以下材料:
(1)本人的身份證件;
(2)與被監護人關系的證明;
(3)被監護人的基本情況;
⑦ 轉讓監護權委託書不公證 能否具有法律效益
不具有法律效益。
法律上存在兩種監護,一種是「法定監護」,一種是「指定監護」。只要父母健在且精神狀態正常,父母是法定監護人。所以說,即使公證,其實這個委託監護書也是沒有法律效力,不受法律保護的,因為父母仍然是監護人。
監護權是監護人對於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等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的人身權益、財產權益所享有的監督、保護的身份權。是對於無民事行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和成年精神病人的合法權益實施管理和保護的法律資格。
對於處於父母保護之下的未成年人來講,法律已詳細規定了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權利義務,這些未成年人的監護權人就是他的父母。無父母或父母不能行使親權以及被宣告為無行為能力或行為能力受到限制人的人身和財產受到他人保護的權利也是監護權。
(7)監護權公證書擴展閱讀:
變更
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了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其他有監護資格的人或者單位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的,按照普通程序審理;要求變更監護關系的,按照特別程序審理;既要求承擔民事責任,又要求變更監護關系的,分別審理。
其他有監護資格的人或者單位是指未成年人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願意承擔監護責任,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精神病人的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親屬;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願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夫妻離婚後,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無權取消對方對該子女的監護權;但是,未與該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對該子女有犯罪行為、虐待行為或者對該子女明顯不利的,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取消的除外。
監護人可以將監護職責部分或者全部委託給他人。因被監護人的侵權行為需要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由監護人承擔,但另有約定的除外;被委託人確有過錯的,負連帶責任。
夫妻一方死亡後,另一方將子女送給他人收養,如收養對子女的健康成長並無不利,又辦了合法收養手續的,認定收養關系成立;其他有監護資格的人不得以收養未經其同意而主張收養關系無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監護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