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生活中的科技成果統計
從字面抄上看,科技成果轉化襲率應該是指成功實現產業化或商業化應用的科技成果數占調查周期內科技成果總數的比例。然而,什麼是「科技成果」 科研人員承擔項目開展課題研究的過程中不斷產生階段性成果,並發表論文、申請專利,那麼完成的項目任務是一項成果,還是其間申請的專利、論文是一項成果 「高鐵技術」是一項成果,還是數千項成果 從統計上,國內國際對科技成果本身並沒有形成一個公認的定義。
目前我國科技統計系統中,從不同渠道對科研課題、專利、論文、獎勵、標准、軟體著作權等進行統計,但不論是專利登記體系,科技成果登記制度,國家科技計劃統計,還是技術交易市場體系,都只是側重從特定的角度對科技創新活動的產出成果情況進行監測,且有交叉重疊。目前還沒有一個好的方法統計出全社會科技成果總量。
2. 省級成果匯總
根據農用地分等的工作程序和技術方法,按照《農用地分等定級規程》(國土資源大調查專用)的規定,農用地分等先進行等別劃分和確認,然後進行匯總,形成全省農用地分等成果。分等成果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文字部分,包括《農用地分等工作報告》、《農用地分等技術報告》、《標准樣地設置報告》;二是圖件部分,包括各級農用地經濟等別圖、利用等別圖、自然質量等別圖、標准樣地分布圖;三是數據部分,包括農用地分等指數計算數據、面積統計數據、標准樣地屬性數據等。
(一)鄉(鎮)級農用地等別匯總
根據計算得出鄉(鎮)級(農場、林業局)農用地各分等單元的等別指數,按照已確定的分等間距分值及黑龍江省農用地等別劃分表(表 3-10)中所列出的農用地等別間距指數,將屬於同一間距值的分等單元歸為一類,再對照有關農用地等別指數所對應的農用地等別,最終確定該分等單元的農用地等別,並將其匯總。
按照上述方法,根據各分等單元的農用地等別指數,逐一確定每個分等單元的等別,然後將同一等別內的單元合並,形成農用地分等成果圖。
(二)縣(市)級農用地等別匯總
在鄉(鎮)級(農場、林業局)農用地分等成果的基礎上,將縣(農墾分局、森工管局)行政區內的各鄉(鎮)級(農場、林業局)農用地分等成果匯總,形成縣(市)級農用地分等成果。縣(市)級農用地分等成果匯總要求如下。
1. 縣(市)級農用地等別確定
根據縣(市)級農用地分等成果匯總要求,確定全縣(農墾分局、森工管局)范圍內農用地的等別,即在全縣(農墾分局、森工管局)范圍內將農用地劃分成幾個等別。
2. 縣(市)級農用地分等面積統計
按各鄉(鎮)級(農場、林業局)農用地各等別的面積,匯總全縣(農墾分局、森工管局)農用地各等別的面積。農用地分類的面積應和全縣(農墾分局、森工管局)土地利用現狀變更調查中涉及的農用地分等的地類面積一致。如農用地分類中地類為耕地,則通過農用地分等所劃分的各等別的耕地面積總數應和全縣耕地面積總數一致。
3. 縣(市)級農用地分等圖
縣(市)級農用地分等成果圖包括自然質量等別圖、利用等別圖、經濟等別圖。
(三)省級農用地等別匯總
在縣(市)級農用地分等成果匯總的基礎上,形成省級農用地等別匯總成果,其中,市級農用地等別匯總可以作為省級農用地等別匯總的中間成果。
1. 省級農用地分等成果確定
根據縣(市)級農用地分等成果,進行全省農用地分等成果匯總,形成全省農用地分等成果。經過省級成果匯總,黑龍江省農用地經濟等別劃分為 2 10 等共 9 個等別。
2. 省級農用地分等面積統計
省級農用地分等面積統計主要是根據全省各縣(市)及各農墾分局、森工管局農用地分等的面積,逐級統計匯總情況。在統計全省農用地分等面積時,應採用土地利用現狀調查變更的數據,以便使全省農用地分等面積和全省土地利用現狀調查變更的有關數據一致。
3. 省級農用地分等圖
在縣(市)級農用地分等圖的基礎上編繪全省農用地自然質量等別圖、利用等別圖和經濟等別圖,其中,農用地經濟等別圖是全省農用地分等的主要圖件。
(四)農用地分等成果資料庫
1. 建立電子表格資料庫
為了使農用地分等的各項數據得以完善保存和應用,按照《農用地分等定級規程》(國土資源大調查專用)統一的要求和格式,利用計算機技術建立了電子表格資料庫,內容包括分等單元原始屬性數據表、分等基本參數、「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質量分」記分規則表、分等的基本參數表、土地利用系數表、土地經濟系數表、樣點產量-投入調查表、指定作物分等計算結果表、分等面積統計表、標准樣地屬性數據表等。並將以上各種數據統一存入軟盤,以便保存和應用查找。黑龍江省在農用地分等中,已建立了省、市、縣三級電子表格資料庫,表格統一採用 Excel 格式。
1)資料庫的內容
(1)農用地分等基本參數表,包括國家下達的農用地分等指定作物光溫(氣候)生產潛力指數、省統一計算的產量比系數、土地利用系數、土地經濟系數等。
(2)農用地分等指標區因素體系及權重值表。
(3)各指標區的「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質量分」關系表。
(4)省級農用地分等結果和省、市、縣三級農用地分等面積匯總表。
(5)農用地分等結果地類面積匯總表。
(6)省級標准樣地屬性數據表。
2)表格格式要求
為了建立統一的農用地分等資料庫,便於查找和應用,全省按統一的格式填寫表格,輸入計算機進行保存。
(1)匯總單元編號採用「省級行政代碼(2 位)+地級市行政代碼(2 位)+縣級行政代碼(2位)+單元流水編號(4位)」。行政代碼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代碼》(GB/T 2260-2002)執行。
(2)面積。農用地分等面積一律以公頃為單位,小數點後保留 2 位。
(3)提交的格式。電子表格除要求提供 Excel 格式的表格外,其他表格一律採用 DBF 格式。
2. 省級農用地分等資料庫
1)資料庫內容
資料庫內容必須與表格數據一致。資料庫成果包括圖形資料庫、表格資料庫和數據軟體系統,對通用軟體和國家要求格式的資料庫,僅要求提供數據內容。對於圖形資料庫,其內容應包含提交的所有成果圖件的數據;對於表格資料庫或屬性資料庫,應與圖形數據相關聯;對於不需要圖形對應的表格,可以僅提交電子表格。
(1)分等單元電子圖的屬性必須包括單元編號、地類代碼、指標區名稱、面積屬性等。
(2)自然質量等別圖屬性必須包括單元編號、地類代碼、各單元光溫(氣候)生產潛力指數、產量比系數、自然質量分、自然質量等指數。
(3)利用等別圖屬性必須包括利用等單元編號、實際產量調查、二級區最高產量、土地利用系數和利用等指數等。
(4)經濟等別圖屬性必須包括單元編號、投入、產量、土地經濟系數和經濟等指數等。
(5)農用地標准樣地分布圖與樣地屬性表相對應。
(6)綜合數據應包括單元圖形庫和與單元相連接的綜合數據表。
2)資料庫要求
(1)分等單元、自然質量等、利用等、經濟等、注記、主要道路等不同信息應分別保存。
(2)要求圖形數據與屬性數據相關聯,滿足圖屬互查的要求。
(3)成果圖件的電子圖顏色、注記、圖例、圖廓等必須設置完整。
(4)應建立電子文本文件,對電子圖作出必要的說明。
(5)不同的地理信息顏色不同,可根據有關參考色標進行調整。
3)數據格式
基礎資料庫的點、線、面及注記層編碼的規則,對照《縣(市)級土地利用資料庫標准》(國土資源部)、《農用地分等資料庫標准》(國土資源部土地整理中心,2005 年 6 月)、《農用地分等定級規程》(國土資源大調查專用)執行。
3. 成果數據查詢
資源評價工作完成以後,便形成了資源評價成果數據,成果數據查詢主要針對評價成果的資源量參數數據,以常規油氣、煤層氣、油砂、油頁岩四個資源序列為查詢資源類型主體,以評價單元為查詢對象目標,進行成果數據的查詢。成果數據查詢同時還包括對查詢結果的匯總和匯總結果的統計分析。查詢結果和匯總、統計結果並列顯示。
在資源評價成果查詢界面,選擇查詢主體和查詢目標。
查詢設置選擇完成後,進行成果查詢,生成查詢結果,並且同時對查詢結果進行匯總,顯示匯總統計信息(圖5-72)。
4. 統計工作的成果是
數據是次要的,關鍵是統計分析,根據統計數據,反映現象、發現優點問題和趨勢、找出規律、得出結論,並根據結論提出意見建議,意見建議得到採納和施行後取得的成效。
5. 科技人員、經費和成果統計
據《國土資源綜合統計年報(2000年)》報道,2000年我部科學研究機構經費收入達45078.63萬元,其中政府各種撥款(包括財政補助和科技項目收入)為28661.52萬元;技術性收入為7689.68萬元:生產經營收入達5996.86萬元:其他收入為2730.57萬元(表3)。
表32000年科研人員、經費和成果統計
2001年,按照科學技術部《科技成果登記辦法》以及《國土資源部科技成果管理辦法(試行)》,加強了對科技成果的管理工作。首先,對國土資源部科技成果資料庫進行了升級改造,使之適應科學技術部的總體要求,已納入國家科技成果庫,相關資料可在國家科技成果網上查詢,網址是http://www.nast.org.cn。其次,加大了對科學觀測原始數據的管理。以深部地球物理數據為重點,要求項目承擔單位在成果登記時,根據合同的要求向部科技成果管理辦公室提供原始觀測數據的備份。到目前為止,共接收《INDEPTHI-Ⅱ》、《新疆地質地球物理綜合研究》、《深部地球物理探測數據共享與對比研究》三個項目原始觀測數據,共計160張光碟。這些數據,將在國土資源部科技主管部門的指導下,按有關規定和規程,逐步實現共享。
2001年度,在國土資源部科技成果管理辦公室登記的成果共計164項,比2000年增加41項,增長了33.3%。
「九五」以來,我部科技成果登記數量發生較大的波動,從「九五」初期的400多項,下降到了「九五」後期的100多項,1999年達到最低點,僅為71項。除了因受機構改革的影響外,缺乏有效的成果登記約束機制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致使眾多科研成果仍保留在科研人員的手中。從2000年開始,在國土資源部國際合作與科技司的指導下,成果管理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千方百計擴大成果登記項目數量,雖然在登記成果的數量上有明顯的增長,但仍沒有達到「九五」初期的水平。因此,除了部科技主管部門努力外,還需得到相關單位科技主管部門和研究人員的支持。當前,迫切需要建立一個新型科技成果共享機制,實現科技成果的社會化服務。為了讓讀者更好地了解「九五」期間我部科技成果登記狀況,這里給出了2001年和「九五」科技成果有關統計數據。
2001年國土資源部科技發展報告
1996~2000年科技成果學科類別分布情況
6. 三 科技人員、經費和成果統計
(一)科研人員、經費和科技論文統計
據《國土資源綜合統計年報》,2004年國土資源部科學研究機構科研經費收入達16.30億元,其中政府撥款(包括國家財政預算撥款、申請獲得的政府科研項目收入和其他政府撥款)為12.18億元,事業收入為1.97億元,事業單位經營收入達365.00萬元,其他收入為2.10億元,2005年國土資源部科學研究機構科研經費收入達12.14億元,其中政府撥款(包括國家財政預算撥款、申請獲得的政府科研項目收入和其他政府撥款)為7.05億元,事業收入為2.34億元,事業單位經營收入達62.00萬元,其他收入為2.75億元。
表2 2004~2005年科研人員、經費和科技論文統計
(二)科技人才培養
為了加快國土資源科技人才培養,國土資源部一直實施「百名優秀人才工程」計劃。近年來,國土資源部繼續加大在科技獎勵、人才評選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鼓勵部科技工作者積極運用科學技術為國土資源事業服務。
2005年至2006年度,全系統44人獲得國土資源部「青年科技骨幹」稱號,24人獲得部「百人計劃」項目資助,其中王靜等13位同志獲得國土資源部「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稱號,為表彰國土資源系統在「十五」期間作出突出貢獻的科研單位和科技人員,國土資源部決定授予50個單位「國土資源系統『十五』科技工作先進集體」稱號,140位同志「國土資源系統『十五』科技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表3 2005~2006年度「國土資源部青年科技骨幹」人員名單
表4 2005和2006年度國土資源部百名優秀青年科技人才
外事資料考察報告查詢系統
7. 成果網出單站長數怎麼統計
網上看一下
8. 以往工作成果搜集與整理
2.1.2.1 目的
統計以往工作區水文地質勘探與調查、環境地質調查、物探、化探等工作成果與完成的工作量,為科學布置本次補充調查與勘探工作服務。
2.1.2.2 基本要求
(1) 1955 年以來的調查區相關資料的統計。
(2) 要細化統計內容,明確以往工作區完成的各類工作量。
(3) 要在成果內容內描述報告份數、頁數及附圖張數和比例尺等。
(4) 統計工作要力求全面、准確,並應包括地質部門以外的其他部門所做的工作。
2.1.2.3 內容
(1) 項目名稱: 原項目的名稱。
(2) 項目編號、項目來源及工作性質: 按任務書有關內容填寫。
(3) 工作范圍: 包括工作區的地理坐標和工作區內的各級行政區,行政區應具體到縣一級。
(4) 項目類別: 水文地質勘察、工程地質勘察,其他。
(5) 項目下達單位、承擔單位及起止時間: 按實際填寫。
(6) 地質測繪: 包括野外水文地質測繪和工程地質測繪的面積、工作比例尺及實測剖面條數和實測剖面位置。
(7)遙感解譯:包括遙感解譯面積、比例尺,成果解譯圖及說明書等。
(8)物探:各類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包括電測深法、電剖面法、電測井法、磁法、重力法、淺層地震、甚低頻或聲頻大地電場、放射性法等),完成的勘探剖面條數及各類物探解譯推斷成果圖件。
(9)化探:化探樣品數量及分析項目數,化探成果圖件。
(10)鑽探:各類地質、水文地質鑽孔(地質勘探孔、水文地質孔、探采結合孔、地質鑽孔、工程地質鑽孔等)數量、總進尺及樣品數目。
(11)抽水試驗:各類抽水試驗類型(單孔抽水試驗、多孔抽水試驗、干擾井群抽水試驗、大型群孔抽水試驗、穩定流抽水試驗、非穩定流抽水試驗、分層抽水試驗、混合抽水試驗、分段抽水試驗等)、數量。
(12)動態觀測:地下水水位觀測水點、水質觀測水點及開采量觀測水點個數。
(13)水質分析:水質簡分析、水質全分析的樣品數量以及微生物、污染物分析樣品數量。
(14)同位素:同位素分析樣品數量及主要分析項目。
(15)其他工作:壓水試驗、鑽孔注水試驗、試坑滲水試驗、連通試驗、示蹤試驗等。
(16)成果主要包括:各種綜合性調查報告、研究成果、圖件以及其內容簡述。
(17)成果提交使用情況(包括其社會經濟效益)。
填寫附表68。
9. 成果數據統計
(一)統計原則
專題因子分布現狀統計數據:以1975年MSS基準數據、多監測周期衛星數據1∶25萬專題因子分布現狀遙感解譯圖為基礎。
專題因子動態變遷統計數據:以1975年MSS基準數據與第一監測周期,第一監測周期與第二監測周期,1975年MSS基準數據與末次監測周期等多監測時段1∶25萬動態變遷遙感監測成果圖件為基礎。
統計單元:全國、省域(國家最新發布)和流域。
單位:km2。
(二)統計因子
現代冰川雪線、海岸線、沙質荒漠化土地、鹽鹼質荒漠化土地、水蝕荒漠化土地、石漠化、河流湖泊、濕地及城市擴展等專題因子。
(三)面積統計明細表
1.現代冰川雪線
中國現代冰川變化類型面積統計,附錄B表1、表2。
中國雪線高度統計,附錄B表3。
2.海岸線
中國海岸線變化類型面積統計,附錄B表4、表5、表6。
中國海岸線變化類型面積匯總統計,附錄B表7。
3.中國荒漠化
中國荒漠化土地類型面積統計,附錄B表8、表9、表10。
中國石漠化土地類型面積統計,附錄B表11、表12、表13。
中國荒漠化土地變化類型面積統計,附錄B表14、表15。
中國石漠化土地變化類型面積統計,附錄B表16、表17。
4.中國河流湖泊、濕地
中國濕地類型面積統計,附錄B表18、表19、表20。
中國濕地類型變化面積統計,附錄B表21、表22。
5.中國城市擴展
中國城市擴展變化面積統計,附錄B表23。
10. 公司去年有多個研發項目,但是只形成了一種產品,那麼成果轉化的數量應該怎樣計算
如果公司多個研發項目轉化成了一種產品,但形成了多個知識產權則可以算多個成果轉化,但同一科技成果(知識產權)分別在國內外轉化的,或轉化為多個產品、服務、工藝、樣品、樣機等的,只計為一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