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山西土地轉讓

山西土地轉讓

發布時間:2021-03-19 22:12:08

Ⅰ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區解原鄉西會村的土地能流轉了嗎

土地流轉是農戶的權利,任何單位、個人無權干涉。原來不能流轉嗎?如被干涉,則干涉行為違法。

Ⅱ 太原土地局南屯菜地市場土地出讓了嗎

詳情可看太原自然資源局土地出讓掛牌信息。

Ⅲ 山西搞土地流轉後國家補助是一次性還是年補

山西平均征地補償標准上調21.4%

從山西省國土資源廳獲悉:經省政府審定通過,山西平均土地補償和安置補助費將調整為每畝3.12萬元,較2009年省政府公布的2.57萬元提高0.55萬元,上調21.4%。更新後的全省平均征地統一年產值標准為每畝1300元,土地補償和安置補助兩項平均補償倍數為24倍。

據介紹,本次調整更新標准適用於省內除基本農田以外的集體農用地,非農業建設項目涉及徵收集體農用地時,根據土地所在縣(市、區)的區域位置確定征地年產值和補償倍數。征地補償平均標准最高的是太原市,為53550元/畝,征地補償平均標准最低的是大同市,為20493元/畝。

據悉,此次標准調整隻包括土地補償和安置補助費,不包括青苗和地上附著物補償等費用。山西省政府同時規定征地補償安置和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資金不落實的,不得強行使用被征土地。

山西省徵收徵用農民集體所有土地征地補償費分配使用辦法

《山西省徵收徵用農民集體所有土地征地補償費分配使用辦法》已經2005年10月17日省人民政府第57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

代省長於幼軍

2005年10月18日

山西省徵收徵用農民集體所有土地征地補償費分配使用辦法

第一條為維護被征地農戶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合法權益,依法做好被征地農民的補償安置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和國家有關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依法徵收徵用農民集體所有土地,征地補償費的分配使用和管理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征地補償費是對被征地農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地上附著物產權人的補償。征地補償費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補償費和青苗補償費。

本辦法所稱被征地農戶是指依法取得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戶。

第四條征地補償費的分配使用應當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

征地補償費的分配使用婦女與男子享有平等的權利,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婦女未婚、結婚、離婚、喪偶等為由,剝奪、侵害其依法享有的征地補償權益。

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經等部門應當加強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征地補償費分配使用的監督管理。

第六條在征地依法報批前,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部門應將擬征地的用途、位置、面積、補償標准、安置途徑等,以書面形式告知被征地農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地上附著物產權人。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部門應對擬征土地的權屬、地類、面積以及地上附著物權屬、種類、數量等現狀進行調查,調查結果應與被征地農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地上附著物產權人共同確認,其共同確認的有關材料應當作為征地報批的必備內容。經依法批準的征地事項,應當予以公示。

第七條在征地依法報批前,當地國土資源部門應當告知被征地農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地上附著物產權人,對擬征土地的補償標准、安置途徑有要求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當在被告知後5個工作日內提出聽證申請。國土資源部門應當自收到聽證申請之日起20日內按照有關規定組織聽證。

第八條徵收或者徵用農村土地的,必須依法辦理征地手續並及時足額支付征地補償費。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挪用、拖欠征地補償費。

第九條省人民政府批准制定各設區的市、縣征地的統一年產值標准或者區片綜合地價時,應當充分考慮當地農民生活水平。依法支付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不足以支付因征地而導致無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的,應當增加安置補助費,確實保護農民的利益。

征地單位必須嚴格執行省人民政府制定的征地補償標准。

第十條征地單位應當在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個月內將征地補償費全額支付給被征地農戶;經被征地農戶同意,也可以與被征地農戶約定分期支付征地補償費。

征地補償費用沒有足額到位前,國土資源部門不得發放建設用地批准書,不得辦理供地手續,征地單位不得強行使用土地,項目不得開工建設,被征地農戶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有權繼續使用土地。

第十一條土地補償費主要用於被征地農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不得以任何名義,侵佔被征地農戶依法享有的土地補償費;不得違法劃分老戶、新戶、女兒戶。

第十二條土地被全部徵收,同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撤銷建制的,土地補償費80%分配給被征地農戶;其餘20%平均分配給征地補償方案確定時,本集體經濟組織依法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成員。

土地被全部徵用的,其土地補償費以不低於80%的比例支付給被征地農戶,剩餘部分留給村集體經濟組織。

第十三條已確權確地到戶的土地被部分徵收或徵用的,其土地補償費以不低於80%的比例支付給被征地農戶;其餘20%留給村集體經濟組織。

未確權確地到戶的土地被徵收徵用後,其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以不低於80%的比例平均支付給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時,本集體經濟組織依法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成員;其餘部分留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

第十四條地上附著物補償費和青苗補償費應當全部支付給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所有者。

第十五條安置補助費根據不同的安置途徑支付,由征地單位或者其他單位統一安置失地農民的,支付給負責安置的單位;不需要統一安置的,應當全部支付給失地農民。

第十六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設立征地補償費專戶,專賬核算、專款專用,應當將征地補償費依法進行分配使用。

第十七條留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使用的土地補償費屬於集體資產,應納入公積公益金管理,用於發展生產、增加積累,集體福利、公益事業等方面,不得用於發放幹部報酬,不得用於支付招待費用等非生產性開支,不得用於清償債務。

留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補償費使用方案應經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大會或者成員代表大會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收支情況應當及時公布,並接受群眾監督。

第十八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及時公布征地補償費到位情況及分配使用情況。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經部門應當依法對征地補償費分配使用情況進行審計監督。

第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實施後,徵收徵用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本辦法公布之日,土地補償費尚未分配的,應當按照本辦法規定分配使用;尚未全部分配的,應當先保證被征地農戶依法所得,剩餘部分留給集體經濟組織。

第二十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負責人違反本辦法規定分配使用征地補償費用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經等有關部門責令改正;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一條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侵佔、挪用、拖欠征地補償費尚未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二條涉及承包地徵收補償費用分配糾紛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二十三條本辦法由省人民政府負責解釋。

第二十四條本辦法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

Ⅳ 山西省商業用地、農耕地變為建設用地,有什麼政策嗎

1、根據《土地管理法》的規定,要將農用地轉成建設用地,必須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不管是轉成宅基地、鄉鎮企業用地,還是公益用地,都必須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如果未辦妥這種審批手續,而將農用地用於非農業用途,則屬非法佔地行為,嚴重者將構成非法佔用農用地罪。
2、商業用地是建設用地的一種。如果要把商業用地變為住宅用地需要補交土地出讓金。出讓應當通過招標、拍賣或掛牌等方式公開進行,並符合城市總體規劃,經過規劃部門批准。

Ⅳ 浙江,山西的農民都把土地賣給了廠房…………每人每年能分3~5萬塊錢…………所以都不缺錢花…………一

如果廠倒閉了怎麼辦

Ⅵ 山西省太原市有住宅土地轉讓200畝以上的沒有

哎呀,這都被那個當地的政府機構了。這畢竟是國家的東西。

Ⅶ 土易網如何解讀山西農村土地流轉最新政策

山西省委辦公廳、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實施意見》的通知

為深入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中辦發〔2014〕61號),進一步推動我省農村土地(指承包耕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充分認識重要意義,准確把握中央要求

(一)充分認識引導農村土地有序流轉的重要意義。近年來,我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有關精神和要求,在穩定農村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堅持依法、自願、有償原則,積極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全省農村土地流轉平穩健康發展,催生了一大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進了農業生產技術的應用推廣,提升了農業的規模化專業化水平,有力支撐了糧食生產連續五年創歷史新高,農民收入連續五年快速增長。實踐證明,引導農村土地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是優化農業生產要素配置、解決「誰來種地」「怎麼種地」的戰略舉措,是加快建設山西特色現代農業、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的必由路徑。當前,我省現代農業正處於轉方式、調結構、提質增效的關鍵時期,引導農村土地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任務艱巨而緊迫。各地要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以更大力度推進改革發展,做好農村土地流轉工作。

(二)准確把握中央關於農村土地流轉的總體要求。中央出台的農村土地流轉意見,是農村土地制度和農業經營制度改革的又一綱領性文件,為今後一個時期農村土地流轉工作,指明了改革方向和創新路徑,設定了基本原則和底線。要把學習貫徹中央農村土地流轉意見作為一項重大任務,深刻領會加快構建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和走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的要求,牢固堅持農村土地「三權分置」、以改革為動力、依法自願有償、經營規模適度的基本原則,緊緊抓住穩定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系、規范引導土地有序流轉、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等關鍵環節,重點突破,全面提升,引導農村土地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鼓勵各地先行先試,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但絕不能搞大躍進,不能搞強迫命令,不能搞行政瞎指揮,避免走彎路。

二、穩定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系

(三)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制度。以現有土地承包關系為基礎,建立健全以土地承包合同、登記簿和權屬證書為主要內容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制度。各地要以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為契機,確保土地承包合同、登記簿和權屬證書所記載的承包地塊面積、四至和空間位置完全一致,做到權屬清楚、合同規范、賬簿完善、權證齊全。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原則上應當確權到戶到地,在尊重農民意願的前提下,也可以確權確股不確地。要將符合條件的婦女姓名寫入權證,切實保護婦女的土地承包權益。縣級農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門應當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歸檔、保管、利用等各項制度,確保承包地確權檔案資料的齊全、完整、真實、有效。

(四)積極穩妥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各地要嚴格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關部署和要求,省級統籌安排,市級協調指導,縣級具體組織實施,扎實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妥善解決農戶承包地塊面積不準、四至不清等問題。在開展前期試點的基礎上,從2015年開始,全省全面推開這項工作,用兩年時間基本完成,第三年掃尾完善。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有條件的地區要加緊推進,能快則快。各地要總結前期試點經驗,科學制定工作方案,因地制宜採用符合標准規范、科學高效、農民群眾認可的技術方法。加強調查研究,以縣為單位認真研究並依法制定解決確權政策性問題的指導意見。以市為單位加快航拍進度,於2015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數字正射影像底圖的採集處理工作。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組織印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統一組織建立全省農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系統。市、縣要按照統一部署同步做好信息平台建設工作,鄉、村要建立信息應用平台,強化管理服務、方便群眾查詢。確權經費在中央財政補助的基礎上,省、市、縣分級分擔,列入各級財政預算,不得向村集體和農戶收取任何費用。

三、鼓勵發展多種形式的土地流轉

(五)鼓勵以多種方式流轉土地。鼓勵農戶依法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入股、委託及代耕等多種方式流轉承包地。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制定流轉獎補等扶持政策,引導農戶長期流轉承包地並促進其轉移就業。引導農民以土地經營權入股合作社和龍頭企業。探索建立農戶入股土地生產性能評價制度,按照耕地數量質量、參照當地土地流轉價格計價折股。提倡農戶委託發包方或土地流轉服務機構流轉土地。鼓勵同一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在自願前提下採取互換並地方式解決承包地細碎化問題。積極推廣既不改變農戶承包關系、又保證地有人種的託管服務模式。以轉讓方式流轉承包地的,原則上應在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之間進行,且需經發包方同意。以其他方式流轉的,應當依法報發包方備案。鼓勵流轉雙方以實物計租貨幣結算、租金動態調整等方式確定流轉價格。按照全國統一安排,穩步推進土地經營權抵押、擔保試點,探索建立抵押資產處置機制。

(六)加大糧食規模化生產扶持力度。農田基本建設、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技術推廣項目的實施區域,優先向糧食生產規模經營主體傾斜。原有的各級各類種糧補貼歸屬由承包農戶與流入方協商確定,新增部分向糧食生產規模經營主體傾斜。在有條件的地方開展按照實際糧食播種面積或產量對生產者補貼試點。對符合申報農機購置補貼條件的糧食生產規模經營主體,要優先安排。在晉中市祁縣選擇運行規范的糧食生產規模經營主體開展目標價格保險試點。在糧食生產重點縣開展糧食生產規模經營主體營銷貸款試點,允許用糧食作物、生產及配套輔助設施進行抵押融資。糧食品種保險逐步實現糧食生產規模經營主體願保盡保,並適當提高保費補貼比例。各地及有關部門要研究制定配套辦法,更好地為糧食生產規模經營主體提供支持服務。

(七)合理確定土地經營規模。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發展要與城鎮化進程和農村勞動力轉移規模相適應,與農業科技進步和生產手段改進程度相適應,與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提高相適應。根據我省實際,現階段對以種糧為主,土地經營規模相當於當地戶均承包地面積10至15倍、務農收入相當於當地二三產業務工收入的,應當給予重點扶持。各地建設農業示範園區,發展高效設施農業,也應充分考慮本地農業生產力發展水平、農戶經營管理能力和投入產出率等,科學確定規模經營的適宜標准。防止片面追求超大規模經營的傾向,嚴禁人為歸大堆、壘大戶,搞政績工程。在引導土地資源適度集聚的同時,要注重通過農民的合作與聯合、開展社會化服務等多種形式,提升農業規模化經營水平。

四、加強土地流轉管理和服務

(八)健全土地流轉服務體系。總結推廣運城市鹽湖區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服務中心科學確權、規范交易、嚴格鑒證、公正評估、安全擔保和抵押融資「六統一」運營模式,加快發展多種形式的土地經營權流轉市場。總結推廣新絳縣土地流轉服務組織建設經驗,依託農村經營管理機構,完善縣、鄉、村三級土地流轉服務體系和糾紛調解仲裁體系,搭建交易服務平台,建立流轉監測制度,開展土地流轉信息發布、資質審查、價格評估、合同簽訂及鑒證、利益關系協調、糾紛調處、法律政策宣傳等服務。按照有關法律規定,將農村土地流轉服務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機構辦公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土地流轉服務主體可以開展信息溝通、委託流轉等服務,但禁止層層轉包從中牟利。土地流轉給非本村(組)集體成員或村(組)集體受農戶委託統一組織流轉並利用集體資金改良土壤、提高地力的,可向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流入方收取基礎設施使用費和土地流轉管理服務費,用於農田基本建設或其他公益性支出。

(九)嚴格規范土地流轉行為。土地是否流轉、價格如何確定、形式如何選擇,由承包農戶自主決定,流轉收益歸承包農戶所有,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強迫農戶流轉土地,不得截留、扣繳農戶流轉收益。土地流轉期限由流轉雙方協商確定,不得超過承包期的剩餘期限。土地流轉雙方簽訂書面流轉合同,應當使用統一的省級合同示範文本。採取委託流轉的,受託方不得超越承包方的授權,擅自增加或變更流轉事宜。沒有農戶的書面委託,嚴禁以少數服從多數的名義,將整村整組農戶承包地集中對外招商經營。嚴禁鄉鎮政府或村級組織出面租賃農戶承包地再進行轉租或發包的行為。嚴禁以定任務、下指標或將流轉面積、流轉比例納入績效考核等方式行政推動土地流轉。依法保護流入方的土地經營權益,流轉合同到期後流入方可在同等條件下優先續約。

(十)加強土地流轉用途管制。嚴格堅持農地農用原則,土地流入方必須按照合同的合法約定使用土地,嚴禁借土地流轉之名違規搞非農建設,嚴禁在流轉農地上建設或變相建設旅遊度假村、高爾夫球場、別墅、私人會所等,堅決查處通過「以租代征」違法違規進行非農建設的行為。加強耕地保護,嚴禁佔用基本農田挖塘栽樹及其他毀壞種植條件的行為,嚴禁破壞、污染、圈佔閑置耕地和損毀農田基礎設施。利用規劃和標准引導設施農業發展,強化設施農用地的用途監管。從事設施農業和規模化糧食生產的,不得改變直接從事或服務於農業生產的設施性質,禁止擅自將設施用於其他經營。採取措施保證流轉土地用於農業生產,可以通過停發種糧補貼等辦法遏制撂荒耕地的行為。在糧食主產縣、高產創建項目實施區,不符合產業規劃的經營行為不再享受相關農業生產扶持政策。

五、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十一)大力發展家庭農(牧)場。家庭經營是我國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根本。在今後相當長時期內,普通農戶仍佔大多數,要繼續重視和扶持其發展農業生產;引導農村土地有序流轉,要優先鼓勵支持流入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規模經營農戶。利用雁門關地區牧坡牧場資源豐富的有利條件,大力發展小型家庭牧場。制定實施方案,在雁門關地區規劃建設糧草經濟試驗區,以家庭農(牧)場為載體,開展農業糧草經濟試點,發展以口糧、飼料糧、草飼糧為標志的新型三元糧食結構,推動現代農牧業的發展。修訂呂梁山生態脆弱區林業生態建設規劃,將草飼糧作物種植納入規劃區范圍,規劃和建設一批小型牧場。完善家庭農(牧)場信息化管理系統,建立省、市、縣三級示範家庭農(牧)場名錄,健全管理服務制度,加強示範引導。

(十二)探索新的集體經營方式。集體經濟組織要充分發揮為承包農戶開展生產服務的職能,通過統一服務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有條件的地方根據農民意願,可以統一連片整理耕地,將土地折股量化、確權到戶,經營所得收益按股分配,也可以引導農民以承包地入股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組織,通過自營或委託經營等方式發展農業規模經營。鼓勵村級集體經濟組織以集體資產投入、設施投入等入股,發展勞務合作社、農機合作社、用水合作社等社會化服務組織。鼓勵村級集體經濟組織之間開展信息、技術、銷售等互助合作和聯合經營。各地要結合實際,不斷探索和豐富集體經營的實現形式。

(十三)提升農民合作社發展質量。鼓勵承包農戶通過共同使用農業機械、水利設施、開展聯合營銷等多種形式發展聯戶經營。深入推進農民合作社「358」示範社建設行動,每年建設300家省級、500家市級、800家縣級示範社,支持合作社加強規范化建設,推行標准化生產,注冊自有商標,發展農產品加工和流通業務,開展多種形式的產銷銜接,通過合作與聯合發展跨區域、跨產業聯合社。實行農民合作社年度報告制度,對沒有按時報送信息或弄虛作假的合作社,不得納入示範社評定和政策扶持范圍。依託運行規范的農民合作社培育發展農村合作金融,嚴格按照「對內不對外、吸股不吸儲、分紅不分息」的原則,鼓勵合作社成員開展內部信用合作和資金互助,嚴禁任何形式的非法集資。

(十四)推進農工商一體化、產購銷儲運一條龍經營。結合農產品加工「513」工程、特色農產品戰略支撐項目和企業產業扶貧開發等工程項目的實施,引導支持農業企業與農戶、農民合作社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使農戶分享農產品加工、流通過程中的增值利潤,帶動農戶和農民合作社發展規模經營。結合規劃實施的七大產業振興翻番工程,著力建設一批區域特色明顯、帶動力和競爭力強的現代農業產業基地,支持符合條件的農業企業採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等方式進入農業、林業、畜牧業、水產業等領域開展原料基地建設,引導工商資本發展良種種苗繁育、高標准設施農業、規模化養殖、農村「四荒」資源開發等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流通和農業社會化服務。支持各地通過農業示範園區引導各類經營主體共同出資、相互持股,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業混合所有制經濟。

(十五)加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扶持力度。鼓勵各地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資金扶持規模,支持符合條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優先承擔涉農項目,新增農業補貼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開展農業機械設備、運輸工具、水域灘塗養殖權、林權等農村產權抵押融資創新。加大資金籌措力度,將金融扶貧小額貸款工程試點范圍擴大到全省58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探索建立農業產業發展基金,支持特色現代農業發展。鼓勵符合條件的農業企業通過債券市場以多種方式融資,鼓勵農業企業在山西股權交易中心掛牌展示和發行私募債,推動具備一定品牌規模、發展前景好的大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上市融資。發展完善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和農村資金互助組織等服務「三農」的金融組織。加大農業保險補貼力度,引導保險公司開發適合我省農業發展特點的新險種、新產品。在年度建設用地指標中可單列一定比例專門用於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配套輔助設施,並按規定減免相關稅費。落實和完善相關稅收優惠政策,支持農民合作社發展農產品加工流通。

(十六)加強工商企業租地監管和風險防範。研究提出工商企業租賃農戶承包地准入監管辦法。單個企業租賃農戶承包地,租期不得超過本輪承包剩餘期限。縣鄉政府要探索建立多部門參與的農地流轉審查制度,對租賃農地面積較大的企業,開展主體資質和經營能力審查、經營項目審核、土地用途審核和風險防範審核。對工商企業租賃農戶承包地,要按面積實行市、縣兩級備案制度。市、縣政府要制定具體辦法,明確備案機構、分級備案標准和備案事項。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定期對租賃土地企業的農業經營能力、土地用途和風險防範能力等開展監督檢查,查驗土地利用、合同履行等情況,及時查處糾正違法違規行為,對符合要求的可給予政策扶持。各地要按照土地受讓方繳納為主、地方政府適當補助的原則,探索建立工商企業租賃農戶承包地風險保障金制度。

六、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十七)培育多元社會化服務組織。鞏固鄉鎮涉農公共服務機構基礎條件建設成果,加強能力建設,拓展服務范圍。探索「專家+試驗示範基地+技術指導員+科技示範戶+輻射帶動戶」的農技推廣機制。大力培育各類經營性服務組織,給予財政扶持、稅費優惠等支持,推行合作式、訂單式、託管式等服務模式,支持經營性服務組織開展農業產前、產中、產後全程化服務。開展政府購買農業公益性服務試點,研究制定購買服務的指導性目錄,建立健全購買服務的標准合同、規范程序和監督機制,向經營性服務組織購買易監管、可量化的公益性服務。農產品初加工和農業灌溉用電執行農業生產用電價格。以縣為單位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示範創建活動。

(十八)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在糧食主產縣和高產創建項目實施區,鼓勵發展智能化、信息化、標准化、集成化、大型高效復式作業機具。支持家庭農(牧)場通過發展先進適用農機裝備改善生產條件。完善農機和農藝融合機制,大力推廣機械化保護性耕作、農機深松整地、機械化秸稈綜合利用等技術。鼓勵種糧大戶、農機大戶和農機合作社開展全程或主要生產環節代耕、代種和代收等農機作業服務。支持建設農村機耕道、農機場庫棚和農機維修網點等農機化基礎設施。

(十九)實施10萬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計劃。認真貫徹落實《山西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規劃綱要(2015—2020年)》,加快建立教育培訓、認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體」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狠抓每年10萬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精準確定培育對象,開展精細化培訓,到2020年培訓新型職業農民70萬人。在全省建設並分級認定300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機構和300個實訓基地,搭建專業化、多元化、廣覆蓋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平台。構建遠程網路教學支撐與管理平台,加快推進新型職業農民教育信息化步伐。研究制定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管理辦法,明確認定條件、認定標准和動態管理機制。把青年農民納入實用人才培養計劃,構建新型職業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認定、扶持體系。

(二十)發揮供銷合作社的優勢和作用。扎實推進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試點。支持供銷合作社通過優化流通網路布局、培育壯大流通主體、改善流通基礎設施、創新流通方式手段,加快建設高效順暢、安全可靠的農產品流通網路,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搞好流通服務。鼓勵基層供銷合作社針對農業生產提升規模化服務水平,整合承接各種涉農資源,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生產基地建設、生產資料服務、農業品牌創建、銷售市場開拓等服務。支持供銷合作社建設一批管控嚴、服務活、形式多樣的農村金融互助合作組織,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金融服務。

土地問題政策性強,事關全局。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加強對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的組織領導,牢固樹立政策觀念,准確把握政策要求,制定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和實施意見。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建立工作指導和檢查監督制度,加強宣傳引導,落實政策措施,保障工作經費,開展改革試點,培育先進典型,認真總結基層的好經驗好做法,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健康發展。

Ⅷ 山西省國地資源廳關於對已經出租的土地如何徵用的規定

《山西省徵收徵用農民集體所有土地征地補償費分配使用辦法》http://tieba..com/f?kz=723187594

土地徵用的補償有三個部分,一是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二是安置補償,三是土地補償。如果是出租的土地,受租只享受青苗補償,如果地上附著物是受租人投資的,其地上附著物的補償也屬於受租人。

閱讀全文

與山西土地轉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商局生態市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757
侵權責任法第87條的規定 瀏覽:553
招商地塊南側公共服務項目批前公示 瀏覽:208
盤錦公交投訴電話 瀏覽:607
馬鞍山到宿遷汽車時間 瀏覽:215
公共衛生服務的工作目標 瀏覽:813
知識產權服務制度 瀏覽:726
警察管詐騙叫民事糾紛 瀏覽:650
馬鞍山胡駿 瀏覽:110
推動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全覆蓋試點工作調研 瀏覽:680
山東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349
投訴制凝 瀏覽:932
黑警投訴 瀏覽:95
國培預期研修成果 瀏覽:151
知識產權專利培訓心得 瀏覽:974
工商登記需要提供什麼資料 瀏覽:683
大連使用權房子辦產權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30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