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我國科技創新的重大成果

我國科技創新的重大成果

發布時間:2021-03-18 19:31:38

1.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有哪些

中國近年來的重大科技成就: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27日,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行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

1970年4月24日,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號飛船升天;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號成功升天;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成功升天;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號成功升天;

2003年10月15日9時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將中國第一名航天員送上太空;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升天成功

近幾年國家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1、「天河一號」成為全球最快超級計算機11月17日,國際超級計算機TOP500組織正式發布第36屆世界超級計算機500強排名榜。排名第一。

2、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英文簡稱剛好是FAST。 FAST是世界在建的最大射電望遠鏡,藉助天然圓形溶岩坑建造。

3、 天舟一號貨運飛船是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製的一款貨運飛船,也是中國首個貨運飛船。

4、「天河二號」是由國防科大研製的超級計算機系統,以峰值計算速度每秒5.49億億次、持續計算速度每秒3.39億億次雙精度浮點運算的優異性能位居榜首,成為全球最快超級計算機。

5、C919客機(COMAC C919):學名是 "中短程雙發窄體民用運輸機"(而C929是遠程寬體客機),在中國飛機史上自然是大飛機,但在當代世界客機界屬中型(而大型客機是遠程寬體)。

6、量子衛星就是以量子信號做為衛星與地面之間數據傳輸媒介的衛星。

(1)我國科技創新的重大成果擴展閱讀

1、首架國產大飛機C919亮相。經過7年設計研發,中國自主研製的首款新一代噴氣式干線客機C919的首架機2015年11月2日在上海總裝下線,公開亮相。

2、世界首顆 「量子衛星」發射升空

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簡稱「量子衛星」)發射升空。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

2. 我國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科學家的努力奮斗。國家的支持

3. 2019年中國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

2019年,國家發展起得了重要成就。主要成就有克隆雜交稻種子、盾構機穿海工程、國際頂尖機場、海射型固體運載火箭發射、高速磁浮試驗樣車、人造太陽」等。

1 、造福世界 我科學家成功克隆出雜交稻種子

1月,中國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王克劍團隊,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建立了水稻無融合生殖體系,成功克隆出雜交稻種子,首次實現雜交稻性狀穩定遺傳到下一代。該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生物技術》雜志。

4 、超級裝備 最聰明盾構機挑戰穿海工程

離大連市中心不遠,有個梭魚灣,大連地鐵5號線要穿過這個海灣,考慮到巨輪出入,不能架設跨海橋梁,因此採用海底隧道。而這項工程催生出一台超級裝備。

1月18日,海宏號盾構機在大連始發,它堪稱中國研發的最聰明的盾構機。海宏號盾構機是中國中鐵專門為該工程研發、也是世界上現有功能最全的盾構機,核心部件設計全球領先。

5、 時速600公里 國產高速磁浮試驗樣車下線

「高速磁浮列車」成為2019年點擊率頗高的關鍵詞。5月23日,我國首輛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在青島下線,實現了我國在高速磁浮技術領域的重大突破。

6、 中標ITER 中國企業為「人造太陽」裝「心臟」

7月16日,中核集團收到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俗稱「人造太陽」)組織中標通知書,由中核集團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核工程)牽頭,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等參與,攜手法國法馬通公司等單位組成國際聯合體,以工程總承包形式正式中標在法國建設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TAC1安裝標段。

4. 十八大以來我國科學技術創新取得哪些成果

1、我國TD-LTE產業鏈日趨成熟,2015年末4G用戶數超過3.8億;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高速鐵路技術世界領先,高鐵運營總里程達1.9萬公里,佔世界的60%以上,並進軍海外市場;

2、ARJ支線飛機成功實現商業銷售和交付運營;油氣開發專項再造一個西部大慶;半導體照明技術加快應用推廣,2015年半導體照明產業整體規模達4245億元,比上年增長21%;

3、第四期「超級稻」創造百畝連片平均畝產1026.7公斤的新紀錄;全球首個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以及阿帕替尼、西達本胺等抗腫瘤新葯成功上市。

(4)我國科技創新的重大成果擴展閱讀:

十八大以來,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深入推進,長江經濟帶轉型升級明顯加快,北京、上海積極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創新型省份、創新型城市建設試點初見成效,區域創新改革試驗全面啟動。

2015年江蘇、廣東、山東和北京等地區研發經費超過1000億元,北京、上海、天津、江蘇、廣東、浙江、山東和陝西等地區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2013-2014年,我國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的創新活動企業佔比分別為44%、39.8%、37.9%和26.3%,天津、江蘇、浙江、廣東、陝西等地區位居前列。你追我趕、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5. 我國重大科技成果有哪些

中國近年來的重大科技成就: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27日,第一顆裝專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屬行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

1970年4月24日,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號飛船升天;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號成功升天;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成功升天。

(5)我國科技創新的重大成果擴展閱讀:

基本特徵:

(1)是新穎性與先進性:沒有新的創見、新的技術特點或與已有的同類科技成果相比較為先進之處,不能作為新科技成果。

(2)是實用性與重復性:實用性包括符合科學規律、具有實施條件、滿足社會需要。重復性是可以被他人重復使用或進行驗證。

(3)是應具有獨立、完整的內容和存在形式,如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以及科技報告等。

(4)是應通過一定形式予以確認:通過專利審查、專家鑒定、檢測、評估或者市場以及其它形式的社會確認。

中國科學院在《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研究成果管理辦法》中把「科技成果」定義為:某一科學技術研究課題,通過觀察試驗和辯證思維活動取得的,並經過鑒定具有一定學術意義或實用意義的結果。

6. 我國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我國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的主要原因有:

1、國力的強盛,經濟不斷發展,可以支持科技研究。

2、人才的不斷培養,創新能力提高。

3、國家的重視。

4、自身擁有不斷探索、不斷追求更高目標的精神。

(6)我國科技創新的重大成果擴展閱讀

人才強國

人才強國戰略的工作重心是建設「人才資源強國」,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都必須有「人才資源強國」作支撐,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因此,大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工作重心應當落在「人才資源強國」的建設和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

要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通過各種途徑,大力開發人才資源,加快中國從人口大國向人才資源強國轉變的進程,努力造就一支規模宏大、素質優良、結構合理、活力旺盛,既能滿足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又能參與國際競爭的人才大軍,為實現新世紀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目標提供堅強有力的人才保證。

7. 近年來我國取得哪些科技創新成果

神州十一號飛船上天,空間站建立,屠呦呦獲得諾貝爾醫學獎。

8. 我國近年來科技創新成就

1、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五年來,中國基礎研究取得一批重大原始性創新成果。國際論文總數世界排名上升到世界第四位,在三大國際論文檢索系統(SCI,EI,ISTP)論文總數中佔7%,進入世界第二方陣,與英國、德國、日本相當;

納米科學論文數居世界第一,工程科學論文數居世界第二。前沿技術領域突破了一批核心技術,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不斷縮小。

2、產業技術創新取得多方面突破。

近年來,中國在基礎工業、加工製造業以及新興產業領域,技術創新能力大幅度提高,石油、鋼鐵、船舶、電子信息、先進裝備製造和生物技術等領域重大技術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產業整體技術素質邁上新台階。

3、科技走進千家萬戶、惠及億萬人民。

近年來中國政府把解決民生問題和發展社會事業放在突出位置,科技進步為人口健康、節能減排、氣候變化、防災減災、公共安全等提供了有力支撐。

雜交水稻的培育和應用,糧食豐產科技工程的實施,為解決糧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撐。能源領域突破一批石油勘探、大型煤液化工程成套設備、大型水電設備、先進核電等關鍵技術,攻克一批燃料電池、風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關鍵技術,為調整能源結構、保障能源安全奠定了基礎。

4、知識產權產出水平大幅度提高。

五年來,中國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持續、快速增長,知識產權創造能力進一步增強。2002年到2006年,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從3.97萬件增長到12.2萬件,國內發明專利授權量從0. 58萬件增長到2.5萬件。

5、科技投入規模和強度持續提高。

2006年,全社會科技支出經費總額4500億元,全社會研究開發支出總額3003.1億元,居世界第5位;研發投入強度不斷提升,全社會研究開發支出總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42%。

近5年國家財政科技投入保持了年均17%的較快增長,其中2006年中央財政科技撥款達1009.7億元,比上年增加25.0%。

6、中國成為世界科技人力資源大國。

2005年,中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約為3500萬人,居世界第1位;2006年,中國研究與試驗發展全時人員達150萬人/年;一支充滿活力的中青年科技人才隊伍正在迅速成長,45歲以下中青年科研人員占研究人員總數的80%。

閱讀全文

與我國科技創新的重大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商局生態市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757
侵權責任法第87條的規定 瀏覽:553
招商地塊南側公共服務項目批前公示 瀏覽:208
盤錦公交投訴電話 瀏覽:607
馬鞍山到宿遷汽車時間 瀏覽:215
公共衛生服務的工作目標 瀏覽:813
知識產權服務制度 瀏覽:726
警察管詐騙叫民事糾紛 瀏覽:650
馬鞍山胡駿 瀏覽:110
推動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全覆蓋試點工作調研 瀏覽:680
山東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349
投訴制凝 瀏覽:932
黑警投訴 瀏覽:95
國培預期研修成果 瀏覽:151
知識產權專利培訓心得 瀏覽:974
工商登記需要提供什麼資料 瀏覽:683
大連使用權房子辦產權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30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