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奠定成果

奠定成果

發布時間:2021-03-18 02:35:36

1. 英國的古典經濟學的最積極成果奠定了什麼樣的基礎

選B 勞動價值論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學說,它是在批判地吸取以往的、特別是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優秀成果的基礎上創立的。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最積極的成果是奠定了勞動價值論的基礎。

2. 陳鳳桐的主要成就

建設新中國農業科技事業
陳鳳桐於1949年4月在原中央農業實驗所北平農事試驗場、中央林業實驗所華北林業試驗場、中央畜牧實驗所北平工作站、農林部獸醫防治處北平分處以及河北省農業改進所等機構的基礎上組建華北農業科學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的前身),並於當年5月1日宣告成立。陳鳳桐根據農業生產和農業科技發展的需要,不僅提議設置農作物系、園藝系、病蟲害系(後改為植物保護系)、理化系(包括土壤、肥料、微生物和農葯研製等)、畜牧系、家畜防疫系、森林系,還增設了開展遺傳、生理、生化等基礎研究的應用植物學系(後改為發育生物系)和開展農業小氣候、氣象災害和物候學等方面研究的農業氣象室。他十分重視農業科技情報和普及推廣工作,專門設置了「編譯委員會」和「農業推廣委員會」,前者著重收集翻譯國內外農業科技情報資料和編輯出版農業科學專著與學術刊物;後者主要是組織推廣本所的科研成果和從事農業科技宣傳普及工作。上述機構的增設,是陳鳳桐具有戰略意義的創舉,為中國農業科學有關學科的發展奠定了組織基礎。
陳鳳桐提出「全國小麥銹病研究急需統一起來」的建議,並在周恩來總理的關懷和農業部的主持下,於當年8 月召開了有30 多位小麥銹病專家和育種專家參加的全國小麥銹病會議,成立了全國小麥銹病研究委員會並制定出統一的研究計劃,各地相繼育成一批抗銹高產品種,從1965 年以後在全國范圍內控制了小麥條銹病的嚴重危害。
蝗蟲特別是中華飛蝗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大害蟲,陳鳳桐親自組織科研人員深入蝗區進行調查研究,摸清了蝗蟲的種類和發生規律,總結提出查卵、查蛹、查成蟲的「三查」測報和六六六粉劑與麥麩毒餌治蝗技術,為20 世紀50 年代中期在飛蝗孳生地消滅蝗害作出了貢獻。
為新時期農業科學建言獻策
1962年12月,陳鳳桐在江西省農業科學技術會議上提出:「確定江西為華東紅壤丘陵研究的中心,從各方面裝備它、支持它,使它逐漸形成強有力的紅壤丘陵研究基地,把專家、學者穩定在這個基地上,使他們安心地、最有效地進行繼承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科學研究工作。」這個建議後來為中央有關領導所重視,1963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的全國農業科學技術工作會議,把「南方紅壤山丘利用及水土保持」作為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列入全國科學技術發展十年規劃。1963年正式在江西進賢縣設立江西省紅壤試驗站(後改為研究所)。
1977年7月16日,陳鳳桐向黨中央提出對我國農業科學工作的十一項具體建議;12月25日,他再次上報《關於中國農林科學院專業研究所體制的建議》。
1978年3月,陳鳳桐在全國科學大會上書面發言提出《對我國農業科學工作的十項建議》,內容包括:(1)當前農業科學的重大任務——將科研成果應用於生產、總結群眾經驗、引進外國新技術;(2)農業科學應首先為全國重點建設縣服務;(3)農藝如何和機械化結合;(4)土壤肥力標准問題;(5)關於農業經濟的研究工作;(6)農林牧三結合;(7)農業科學的協作問題;(8)關於培養人才問題;(9)建立農業科學學術報告會;(10)加強農業科技的宣傳推廣。他還號召:「我們農業科學工作者,必須站到生產第一線上來,有計劃,有重點,爭時間,通力合作,完成科研任務。」陳鳳桐這十項建議,反映了他一貫的科學研究思想,對中國農業科技工作有著重要指導意義。 序號名稱發表刊物發表日期1農業推廣和普及科學思想晉察冀邊區自然科學界.創刊號1942年6月12日2邊區冬季護林工作解放日報1944年9月25日3北嶽的農業推廣解放日報1944年12月2日4造林護林是防止水旱災害的百年大計解放日報1945年8月20日5全國小麥銹病會議的成就光明日報1950年8月17日6向農業科學的新方向努力農業科學通訊,1951,(1),1.1951年7新中國農業科學工作概況農業科學通訊,1951,(10),231951年8農業科學工作在大規模經濟建設開始的時期必須走向新方向農業科學通訊.1953年,(1),4.1953年9農業科學工作如何結合實際農業科學通訊,1953,(9),366—367.1953年10深入農村,為生產服務,是農業科學工作的正確道路農業科學通訊,1954,(1),4—5.1954年11讓我們的工作向前跨進一步農業科學通訊,1954,(9)459—460.1954年12兩個值得大家討論的問題農業科學通訊,1955,(6),312—313.1955年13巨大的自然資源——紅壤江西日報1961年9月23日14大力營造防護林人民日報1963年3月14日

3. 下列哪一項成果奠定了近代化學的基礎()A.火的發現和鐵器、銅器、火葯的使用B.原子論和分子學說的

A、火的發現和鐵器、銅器、火葯的使用,只是改善了人類的生存條件,不是奠定近代化學基礎的理論,故選項錯誤.
B、原子論和分子學說是認識和分析化學現象及本質的基礎,是奠定了近代化學基礎的理論,故選項以正確.
C、最早提出空氣組成結論的科學家是拉瓦錫,不是舍勒,且該成果不是奠定近代化學基礎的理論,故選項錯誤.
D、元素周期律的發現使化學的學習和研究變得有規律可循,不是奠定近代化學基礎的理論,故選項錯誤.
故選:B.

4. 宋元時期,為近代印刷術奠定基礎的重大科技成果是什麼

活字印刷的發明

北宋中期,約1041—1048年,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關於畢升的生平事跡,歷史上沒有記載。只有沈括在《夢溪筆談》一書中介紹活字印刷術時,提到畢升是個「布衣」,也就是說畢升是個普通老百姓,沒有做過官。下面是《夢溪筆談·技藝》中有關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的記載:「慶歷中(1041—1048),有布衣畢升,又為活板。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煬(yáng,熔化)之,葯稍熔,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數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餘印,以備一板內有重復者。不用則以紙貼之,每韻為一貼,木格貯之。有寄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不以木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以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fán,燒)土,用訖再火令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升死。其印為予群從所得,至今寶藏。」畢升的發明在當時沒有得到重視,這樣一位偉大的發明家,除了沈括將他的名字記載下來,在歷史上再無蹤跡。畢升死後,他發明的部分泥活字被沈括的晚輩所獲得,才引起沈括的重視,並把這發明記錄下來。中原的活字印刷技術,後來傳到寧夏、新疆等地,在西夏和回鶻也都使用活字印刷。1991年寧夏出土的《吉祥遍至口和本續》西夏文木活字印本,為我國現存的最早木活字印刷品,刻於1160~1205年。

活字印刷術後來陸續傳到世界各地

約在13世紀,我國活字印刷術就傳入朝鮮半島。朝鮮高麗王朝末期,已開始使用金屬活字印刷,到李朝獲得大發展。日本直到16世紀,才開始有活字印刷術,是壬辰(1592年)日本侵朝戰爭後由朝鮮傳過去的。當時日本從朝鮮帶回數以萬計的銅活字和鑄字工,從此日本有了活字刊印本。中國活字印刷傳到越南更晚至19世紀。我國活字印刷術傳到歐洲在15世紀,是從我國新疆沿中亞、西亞逐步傳到歐洲的。1450~1455年德國谷騰堡用金屬活字印出歐洲第一套《拉丁文文法》。我國科技史專家潘吉星先生指出:「谷騰堡完成其活字試驗所處的時代,正是中國印刷術在歐洲傳播和進一步發展的一個高潮。而在谷騰堡時代我們仍能看到中國的技術影響。」(《中國科學技術史·造紙與印刷卷》)。

5. 哪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奠定了錢偉長在世界力學界的地位

幾年中,錢偉長在美國的《應用數學》季刊上連載了12篇新論文。國際力學界認為這是把張量分析用於彈性板殼問題上的富有成果的開創性工作。這項工作中所提出的淺殼理論的非線性微分方程組被譽為「錢偉長方程」。這一系列研究成果,奠定了錢偉長在世界力學界的地位。面對鮮花與掌聲,錢偉長並沒有陶醉。他無法忘記那片養育了他二十幾載的故土,總希望有朝一日回到祖國去。當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馮·卡門時,馮·卡門立刻嚴肅地回答道:「你是知道的,我們噴射推進技術研究所是美國極端保密的軍事管制單位,他們能夠讓你離開嗎?另外,從學術上考慮,我本人也不同意你走。」錢偉長覺得馮·卡門說得很有道理,馬上明白了自己應該怎麼做。不久,他以「探親」的名義提出回國申請,終於得到了批准。就這樣,他搭乘從洛杉磯開往上海的貨船,回到了久別的祖國,擔任了清華大學的教授。

6. 為電力的產生奠定理論基礎的人是誰 其成果是什麼

庫倫:靜電的相互作用,靜電場
伏特:電池,直流電
法拉第:電磁感應(交流發電基礎),電解
愛迪生:直流輸電
特斯拉:交流輸變電

7. 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研究期間,先後參閱了大量涉及區內的科研論文、相關的地質理論和基礎的地質資料,在汲取前人資料中豐富營養的同時,通過大量野外地質調查研究、樣品採集、剖面測制和室內研究工作,對研究區內所存在的重大的、基礎性的科研問題,如各階段的構造環境、構造變形及演化、岩漿岩的侵位機制等,進行了研究,尤其對研究區內東西向召河廟—四子王旗—大灘構造岩漿岩帶的研究取得了如下幾點認識:

第一,通過對比研究認為,原1∶20萬區調在耳營地—大腦包山等地所劃分的震旦紀地層的岩石組合特徵、變質特徵、變形特徵等,可與發育於色爾騰山地區的色爾騰山岩群對比,自下而上構成了一套較完整的火山岩—沉積岩的沉積組合,經歷了綠片岩—角閃岩相變質作用的改造,具有綠岩特徵。

第二,首次在原1∶20萬區調劃分為海西期的花崗岩中識別出侵位於色爾騰山岩群的同構造期太古宙岩體,與研究區內新識別出的色爾騰山岩群共同經歷了新太古代晚期—早元古代變形變質作用的改造,二者構成較典型的花崗岩-綠岩帶。

第三,首次在伊和烏蘇、大腦包山、大蘇吉北發現了韌性剪切帶。並將召河廟—四子王旗—大灘隆起帶作為晚太古-早元古代構造岩漿岩帶提出,認為構造帶是早前寒武紀華北陸塊北緣的增生帶,經歷了島弧環境火山沉積、構造變形及構造隆升階段,最終奠定了華北北緣早前寒武紀結晶基底的構造格局,並據地質體分布特徵及剪切變形將其劃分為北帶、中帶和南帶。

8. 奠定了我國古代地位的古代四大發明是什麼

• 指南針
• 火葯
• 造紙術
• 活字印刷術
指南針:是用以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指南針的前身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磁針在地磁場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
火葯: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因為是用硝石、硫黃和木炭這三種物質混和製成的,而當時人們都把這三種東西作為治病的葯物,所以取名「火葯」,意思是「著火的葯」.
造紙技術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出貢獻之一.公元前2世紀西漢初期已經有了紙.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開始於隋朝的雕版印刷,經宋仁宗時的畢升發展、完善,產生了活字印刷,並由蒙古人傳至了歐洲,所以後人稱畢升為印刷術的始祖.中國的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

9. 英國的古典經濟學的最積極成果奠定了什麼樣的基礎

英國的古典經濟學的最積極成果奠定了【勞動價值論】的基礎

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最積極的成果是奠定了勞動價值論的基礎。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運用科學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全面深刻地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資本主義剝削關系,批判地吸取了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積極成果,嚴密論證和發展了勞動價值論,創立了科學的剩餘價值學說

閱讀全文

與奠定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沈陽盛唐雍景糾紛 瀏覽:973
工商局生態市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757
侵權責任法第87條的規定 瀏覽:553
招商地塊南側公共服務項目批前公示 瀏覽:208
盤錦公交投訴電話 瀏覽:607
馬鞍山到宿遷汽車時間 瀏覽:215
公共衛生服務的工作目標 瀏覽:813
知識產權服務制度 瀏覽:726
警察管詐騙叫民事糾紛 瀏覽:650
馬鞍山胡駿 瀏覽:110
推動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全覆蓋試點工作調研 瀏覽:680
山東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349
投訴制凝 瀏覽:932
黑警投訴 瀏覽:95
國培預期研修成果 瀏覽:151
知識產權專利培訓心得 瀏覽:974
工商登記需要提供什麼資料 瀏覽:683
大連使用權房子辦產權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30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