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管弦樂團是如何做日常排練的
步驟如下:
1、全團開會,主要講解一下排練內容和具體訓練時間安排以及進度。比如:計劃第幾天到幾天訓練那一塊,達到什麼效果諸如此類的細節問題。(在開會之前負責人就需要把訓練時間表計劃好)
2、分塊訓練。每個部分分別找負責人負責,單獨訓練,不需要在一起。每部分自己根據內部水平以及進度自行調整。如:指揮基本上就是一個人,自己沒事就可以在宿舍練習。而大鼓的幾個人就可以在一起商量個時間找地點排練即可。其他部分以此類推。
3、周末全團磨合一下,把本周練習的成果大家彼此磨合一下,看哪個部分出紕漏,查漏補缺。以此類推,每周如此。根據效果放鬆或加強訓練。
4、要經常綵排,全團一起排練才能從整體上看效果以及反映的問題等等。
5、最關鍵的還是要動員起來,如果大家都不上心那肯定是不行的。
『貳』 如何用排練法則排練好銷售這幕劇
托德·鄧肯認為:決定銷售成敗的因素很多,在銷售前充分考慮好各方面的情況,排練好銷售這幕劇至關重要。
銷售盡量讓氣融洽
在推銷洽談的時候,氣氛是相當重要的,它關繫到交易的成敗。只有當推銷員與顧客之間感情融洽時,才可以在和諧的洽談氣氛中推銷商品。推銷員把顧客的心與自己的心相通稱為「溝通」。即使是初次見面的人,也可以由性格、感情的緣故而「溝通」。
那麼怎樣才能創造融洽的氣氛呢?要注意的地方很多,比如時間、地點、場合、環境等等。但最重要的一點是:推銷員應當處處為顧客著想。
年輕氣盛、沒有經驗的推銷員在向顧客推銷產品時,往往不願傾聽顧客的意見,自以為是、盛氣凌人,不斷地同顧客爭論,這種爭論又往往發展成為爭吵,因而妨礙了推銷的進展。要知道,存爭吵中擊敗客戶的推銷員往往會失去達成交易的機會。推銷員不是靠同顧客爭論來贏得顧客。同時,推銷員也知道,顧客要是在爭論中輸給推銷員,就沒有興趣購買推銷員的產品了。
沒有人喜歡那些自以為是的人,更不會喜歡那些自以為是的推銷員。推銷員對那些自作聰明者的不友好的建議很反感,就是那些友好的建議,只要它不符合推銷員的願望,有時推銷員也同樣會感到很反感。所以,有些推銷員總是願意同順客進行激烈的爭論。可能他們忘記了這樣一條規則:當某一個人不願意被別人說服的時候,任何人也說服不了他,更何況是要他掏腰包。
托德·鄧肯告訴我們:要改變顧客的某些看法,推銷員首先必須使顧客意識到改變看法的必要性,讓顧客知道你是在為他著想,為他的利益考慮。改變顧客的看法,要通過問接的方法,而不應該直接地影響顧客。要使顧客覺得是他們自己在改變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其他人或外部因素強迫他們改變看法。在推銷洽談開始的時候,要避免討論那些有分歧意見的問題,著重強調雙方看法一致的問題。要盡量縮小雙方存在的意見分歧,讓顧客意識到你同意他的看法,理解他提出的觀點。這樣,洽談的雙方才會有共同的話題,洽談的氣氛才會融洽。
應當盡量贊同顧客的看法。因為你越同意顧客的看法,他對你的印象就越深,推銷洽談的氣氛就對你越有利。如果你為顧客著想,顧客也就能比較容易地接受你的建議。有時候必要的妥協有助於彼此互相遷就,有助於加強雙方的聯系。推銷員不應過多地考慮個人的聲譽問題,一個過分擔心自己的聲譽受到損害的推銷員很快就不得不擔心他的推銷。
在推銷洽談中即使在不利的情況下也應該努力保持鎮靜。當顧客說推銷員准備向他兜售什麼無用的笨貨的時候,應當友好地對他笑一笑,並且說:「無用的笨貨?我怎麼會推銷那些東西呢?特別是我怎麼能向您這樣精明的顧客推銷那些東西呢?我為什麼要和您開那樣的玩笑呢?您想一想,還有什麼比我們之間的友誼更重要?」
有時候,推銷洽談會出現僵局,雙方都堅持己見,相持不下。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明智的推銷員會設法緩和洽談的氣氛,或者改變洽談的話題,甚至把洽談中斷,待以後再進行。總之,決不在氣氛不佳的情況下進行洽談。
托德·鄧肯認為:在空間上和客戶站在同一個高度是使氣氛融洽的很好的一個方法。
回想一下你被上級叫去,面對面地站著講話的情景,大概就可以體會到那種使人發窘的氣氛。人是在無意識中受氣氛支配的,最能說明問題的事例便是日本的SF經營方法。其方法是等顧客多起來後,運用獨特的語言向人們發起進攻,讓人覺得如失去這次機會,就不可能在如此優越的條件下買到如此好的東西,抱有此種觀點的顧客事後都發現「糊里糊塗地就買了」。這種人太多了。
再次推銷時,常常要說:「對不起,能否借把椅子坐?」若不是過於笨拙是決不會被拒絕的。如一邊說著「科長前幾天談到的那件事……」一邊靠近對方身體,從而進入了同等的「勢力范圍」,這樣做既能從共同的方向一起看資料,又能形成親密氣氛。不久,顧客本人也較快地意識到並增添了雙方的親密感。
空間上的恰當位置是促進人與人之間關系密切的輔助手段,是非常重要的絕不可忽視的手段。學合讓顧言盡量說「是」
世界著名推銷大師托德·鄧肯在推銷時,總愛向客戶問一些主觀答「是」的問題。他發現這種方法很管用,當他問過五六個問題,並且客戶都答了「是」,再繼續問其他關於購買方面的知識,客戶仍然會點頭,這個慣性一直保持到成交。
托德·鄧肯開始搞不清裡面的原因,當他讀過心理學上的「慣性」後,終於明白了,原來是慣性化的心理使然。他急忙請了一個內行的心理學專家為自己設計了一連串的問題,而且每一個問題都讓自己的准客戶答「是」。利用這種方法,托德·鄧肯締結了很多大額保單。
優秀的推銷員可以讓顧客的疑慮統統消失,秘訣就是盡量避免談論讓對方說「不」的問題。而在談話之初,就要讓他說出「是」。銷售時,剛開始的那幾句話是很重要的,例如,「有人在家嗎?……我是××汽車公司派來的。是為了轎車的事情前來拜訪的……」「轎車?對不起,現在手頭緊得很,還不到買的時候」。
很顯然,對方的答復是「不」。而一旦客戶說出「不」後,要使他改為「是」就很困難了。因此,在拜訪客戶之前,首先就要准備好讓對方說出「是」的話題。
關鍵是想辦法得到對方的第一句「是」。這句本身雖然不具有太大意義,但卻是整個銷售過程的關鍵。
「那你一定知道,有車庫比較容易保養車子嘍?」除非對方存心和你過意不去。否則,他必須會同意你的看法。這么一來,你不就得到第二句「是」了嗎?
優秀的推銷員一開始同客戶會面,就留意向客戶做些對商品的肯定暗示。
「夫人,你的家裡如裝飾上本公司的產品,那肯定會成為鄰里當中最漂亮的房子!」
當他認為已經到了探詢客戶購買意願的最好的時機,就這樣說:
「夫人,你剛搬入新建成的高檔住宅區,難道不想買些本公司的商品,為你的新居增添幾分現代情趣嗎?」
優秀的推銷員在交易一開始時,利甬這個方法給客戶一些暗示,客戶的態度就會變得積極起來。等到進入交易過程中,客戶雖對優秀的推銷員的暗示仍有印象,但已不認真留意了。當優秀的推銷員稍後再試探客戶的購買意願時,他可能會再度想起那個暗示,而且還會認為這是自己思考得來的呢!
客戶經過商淡過程中長時間的討價還價,辦理成交又要經過一些瑣碎的手續,所有這些都會使得客戶在不知不覺中將優秀的推銷員預留給他的暗示,當作自己所獨創的想法,而忽略了它是來自於他人的巧妙暗示。因此,客戶的情緒受到鼓勵,定會更熱情地進行商談,直到與推銷員成交。
「我還要考慮考慮!」這個借口也是可以避免的。一開始商談,就立即提醒對方應當機立斷就行了。
「你有目前的成就,我想,也是經歷過不少大風大浪吧!要是在某一個關頭稍微一疏忽,就可能沒有今天的你了,是不是?」不論是誰,只要他或她有一丁點成績,都不會否定上面的話。等對方同意甚至大發感慨後,優秀的推銷員就接著說:
「我聽很多成功人士說,有時候,事態逼得你根本沒有時間仔細推敲,只能憑經驗、直覺而一錘定音。當然,一開始也會犯些錯誤,但慢慢地判斷時間越來越短,決策也越來越准確,這就顯示出深厚的功力了。猶豫不決是最要不得的,很可能壞大事呢,是吧?」
即使對方並不是一個果斷的人,他或她也會希望自己是那樣的人,所以對上述說法點頭者多,搖頭者少。因此下面的話,就順理成章了:
「好,我也最痛恨那種優柔寡斷,成不了大器的人。能夠和你這樣有決斷力的人談,真是一件愉快的事情。」這樣,你怎麼還會聽到「我還要考慮考慮」之類的話呢?
任何一種借口、理由,都有辦法事先堵住,只要你好好動腦筋,勇敢地說出來。也許,一開始,你運用得不純熟,會碰上一些小小的挫折。不過不要緊,總結經驗教訓後,完全可以充滿信心地事先消除種種借口,直奔成交,並鞏固簽約成果。
抓住顧客心理促成交易
有兩家賣粥的小店。左邊小店和右邊小店每天的顧客相差不多,都是川流不息、人進人出的。
然而晚上結算的時候,左邊小店總是比右邊小店多出百十元來,天天如此。
於是,一天我走進了右邊那個粥店。
服務小姐微笑著把我迎進去,給我盛好一碗粥,問我:「加不加雞蛋?」我說加。於是她給我加了一個雞蛋。
每進來一個顧客,服務員都要問一句:「加不加雞蛋?」有說加的,也有說不加的,大概各佔一半。
過了一天,我又走進了左邊那個小店。
服務小姐同樣微笑著把我迎進去,給我盛好一碗粥。問我:「加一個雞蛋,還是加兩個雞蛋?」我笑了,說:「加一個。」
再進來一個顧客,服務員又問一句:「加一個雞蛋還是加兩個雞蛋?」愛吃雞蛋的就要求加兩個,不愛吃雞蛋的就要求加一個。也有要求不加的,但是很少。
一天下來,左邊這個小店就要比右邊那個小店多賣出很多個雞蛋。
托德·鄧肯發現:給顧客提供較少的選擇機會,你就會收到較多的效果,「一」或「二」的選擇比「要」、「不要」的選擇范圍小了很多。
面對愛挑剔的顧客,也自有推銷之道。
一天,商場瓷器櫃台前,來了一位男人,他在櫃台前老是挑來挑去。上等的瓷器他不要,偏偏要那種朴實便宜的青瓷盤,並且還要一件件地開包挑選。這位先生看一件說有瑕疵扔在一邊,又拿過一件說花紋不精美又扔在一邊。而推銷員不急不惱、泰然處之。他扔下一件,推銷員就隨手拾起「啪」的一下將它摔碎。他再扔下一件,推銷員又摔一件,就這樣連摔了3件。那位先生開口了:「摔它幹啥?我不要,你可以再賣給別人嘛!」
推銷員堅決地回答:「不!這是我們公司的規定,絕不把顧客不滿意的產品賣給任何一個消費者!」
那位先生愣了一下,像是有意要試試這份承諾的可信度到底有多大,於是就旁若無人地低下頭繼續挑選。推銷員毫不心疼,仍舊是他扔一件摔一件,就這樣連續摔了31個青瓷盤。不過這一過程中,推銷員臉上始終帶著微笑。這時,已有許多人紛紛趕來圍觀了。
「不要再摔了!不要再摔了!」
「那算什麼毛病?他不要賣給我!」
人們開始對這件事情發起評論來了。冷寂許久的櫃台前第一次擁來這么多人,顧客圍得里三層外三層,像看一出驚心動魄的大戲一樣。當這位先生抓起第32件瓷盤時,沸騰的人群發出一聲聲憤怒的吼叫。
這次,那位先生抓起瓷盤後,看都沒看,便拿上走了。
「我買!我買!」
「給我一件!給我一件!」
人們開始來到櫃台前搶購瓷器,就在這一天,這個瓷器櫃台前空前火爆。當場賣了近300件,第二天賣了500件,是以前幾十上百倍的銷量。那天晚上,老闆重重表揚了那位推銷員。
讓人想不到的是,一個月後,那位先生又來了。不過,他不是來退貨或是再來挑毛病的,而是洽談購買瓷器生意的。後來,那個摔瓷器的推銷員和這位先生也就成了朋友。在隨後的幾年裡,他和他的朋友先後從這兒買去了幾萬件瓷器,為公司增加了上百萬的銷售額。
托德·鄧肯的銷售秘訣是:面對不同的顧客,找到適當的方法去推銷你的產品,盡管有的時候顧客很挑剔,你只要用心去做,對症下葯,銷售也一定會成功的。
『叄』 簡述戲劇排演基本原則
戲劇排演,戲劇、演出前,演員在導演指導下的練習。一般分初排、連排、總排、綵排等階段。① 初排階段。也稱「粗排」,俗稱「搭架子」。即把一幕戲或全劇先樹立起情節行動的初步輪廓來,讓演員對它有個完整印象,以便作行動貫串性的思考。導演可以得出一個粗略的構思體現輪廓,有助於審視自己的處理概貌。② 細排階段。在初排的骨架基礎上,作更進一步的細致加工排練。 逐場、 逐段地幫助演員深入理解劇本,同時精雕細刻,以便完成整體和部分的完整創造。這一階段任務較多,也較復雜,導演要把劇中沒有寫出來的而實際蘊含的內容,盡力挖掘出來。另外這一階段尤須做個別排練和重點抽排的工作,這是最易於出成果的排練階段。③ 合成階段。合成之前,先應在排演場中進行連排,把已排的戲連起來,作幾次連貫性的檢查。然後進入劇場,上台合成。合成也稱綵排,就是把演出的一切結構因素均帶入自己的創造領域,使演員的表演和舞台賦予的環境融合在一個和諧的整體中。也即把一出戲中許多片斷、場景和各幕間銜接起來塑捏成一個藝術完整性的演出。導演隨時以觀眾或批評家的身份,嚴格審查自己的一切處理。在此期間,導演均是以中心指導者的身份工作,有絕對的權威,盡量做到重大體,盡精微,務必使各項因素都能融合、和諧、統一、優美。這就是在執行綜合任務。《網路》
『肆』 如何制定合唱排練的方案
謝謝,包括如何選人,如何分聲部,練聲曲應該用什麼?星星:這可是個長期、細致而又艱巨的工作,做起來相當不易。咱們這里的幾個版主都是合唱團的指揮,有的還是學校合唱團的,我想他們一定會給你一些方案。古典Andy:1.選人。我覺得應該注意兩個方面。一是嗓音條件,二是樂理知識。我覺得,憑你的耳朵,你應該很容易做到。(如果你挑的學生正在變聲期,你就要掂量掂量了。) 2.分聲部。當然根據音域了。說直白一些,就是看看他唱那個那個聲部最舒服。 3.練聲曲的選擇。這個不是固定的。要視年齡段呀! 是不是沒幫什麼忙呀?沒有具體的資料,概括的說,我一時就想起這么多了。因為,這個過程中的很多環節都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我估計你是個中學音樂教師,你大膽的嘗試吧。我覺得你把車開到山前的時候,自己就找到路了。lz: 先從選人、分聲部方面說說我的意見,共參考。嗓音條件及變聲期的麻煩我就不多說了,大家都清楚。我主要說的是聲部分配問題,分聲部一定要遵循一個原則:即把視唱最好的、音最準的分到中聲部,其次是低聲部,最後才是高聲部。夜鶯613:最開始的發聲練習,可以通過幾條風格不同的練習曲來訓練,(連音、跳音、跳連結合)用「嚕」母音來練習,幫助控制和調整統一的音色。古典Andy :要想得到別人的重視。你自己就必須重視!首先你要那這件事情當成個事情來做。其次,要在他們心目中樹立權威。讓他們看到發展的希望。最重要的,你要那出成果呀!所謂成果,一方面是合唱團的水平,另一方面就是拿獎。此外,還要讓他們感覺你由衷地認為合唱團是在他們的關懷下成長起來的。(該怎麼說,你應該清楚了!)夜鶯613 :是呀,最開始的階段就是需要反復的做班主任及一些文化課老師的思想工作,而且需要「軟硬兼施」的,否則你就排練的基本時間都得不到保證!然後就是充分利用現有的業余時間來排練,提高效率,盡快取得團員的支持和理解! 這是一個不斷的磨練自己意志和承受力的過程,必須要有充分的抵禦各種困難和冷言冷語的打擊,最後就是。[我要評論]
『伍』 中小型樂隊如何排練
如何有效的利用排練時間
對於樂隊或者做音樂的人來講,最有效率、最出成績的就是大家在一起排練了。通過排練,每個人都能獲得與其他人在音樂上交流的機會,盡情地表達自己在音樂上的想法和體會,而且通過排練還可以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可以說,排練是每個音樂人必做的功課。隨著音樂愛好者和樂隊如雨後春筍般的不斷涌現,很多城市都相應地出現了專門用於樂隊排練的地方——排練室。設備一般也都比較齊全,擁有公用的鼓、鑔、吉他和BASS音箱以及擴聲音箱等等。條件好的甚至有空調、調音台、數字多軌錄音機等等。但是一般這樣的排練室的收費不會很便宜,雖然樂隊每個人可以均攤排練費用,一個月下來對於預算不是很寬裕的樂隊來說仍是一筆不小的支出。所以如何有效地利用排練時間,能夠在最短的時間里達到最好的排練效果是每個樂手都要考慮的問題。因為高質量的排練不僅僅是節約了寶貴的時間和金錢,對每個樂手或者樂隊來講也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
那麼如何才能有效地利用排練時間呢?依筆者的經驗來看,到排練室來進行排練的大多數都是以樂隊的形式,而且大部分都是用真正的吉他、鼓和BASS,裡面的人少則三四個,多則七八個。所以本文就以樂隊形式排練為重點來說說有效地利用排練時間的問題。一般的樂隊排練分為幾種最常見的性質:演出性排練、錄音性排練和創作性排練。我們現在就逐一來分析。
演出性排練
演出性排練,也就是樂隊將面臨著演出,為了獲得滿意的演出質量,才來進行的排練。像這種排練,是最容易節省時間的辦法,因為首先對歌曲來講,每位樂手都基本上已經瞭然於胸了,只是在某個環節或者什麼地方不是很熟悉,不過這不要緊,主要是對樂譜或者歌曲的段落不熟練,排練正是要解決這些問題。那麼怎麼能有效地進行排練呢?其實很簡單,每位樂手在家裡的時候不要光顧著練琴練鼓什麼的,每天練習的時候最好把自己樂隊的作品或者要演出的作品自己在家裡反復地練習幾遍,尤其是對於自己不是很熟練的地方或者技術難度比較大的地方,只有這樣,每個人才能在排練的時候盡量少出錯誤,才能更好地注重音樂性和整體性。筆者有時候在看演出時經常發現台上的樂手會很緊張,演奏起來面無表情,顯然是在完成他所演奏的東西,而音樂的感情、段落、呼吸等等就顧不上了,嚴重的時候還會破壞音樂的整體感覺。發生這種情況就是因為樂手對自己所演奏的東西還不是百分之百的熟悉,演奏起來沒有達到得心應手的地步,而這正是自己在家裡練習不夠所造成的。所以,在排練之前每個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家裡先把要排練的或者要演出的東西反復地演奏,這樣排練起來的效率會成倍的提高。那是不是大家都熟練了,排練的時候簡單地過幾遍就可以了呢?不是的。因為演出的時候,台上所有的樂手是一個整體,是同時在完成一件作品。為了更加完美地完成這個作品,所以在排練的時候每個人在自己不出錯誤的同時還要仔細地聆聽其他樂器的聲音。對於旋律樂器來說最應該注意的是鼓和BASS,因為這兩個是節奏的基礎,而鼓手和BASS手就應該互相聆聽對方的聲音,從而找到一個共同的律動感覺。這樣才能把音樂的節奏和律動做好,而且同時還要注意音樂的段落和色彩,通過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感覺來達到和音樂最匹配的地步。這樣的話無論是在排練還是演出,音樂的整體感都會非常好。
另外,雖然是在排練室里排練,並沒有真正面對觀眾,但是每個人都要想像一下真正演出時的情景,把自己的心情最好能調整到和演出時一樣,這樣就會變得有激情,而音樂也會變得非常有感染力。很難想像一支好的樂隊在排練室是死氣沉沉的,而一到了台上就會激情四射,所以在排練時一樣也要培養演出時的情緒。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在你激動起來的時候減少犯錯誤的概率,讓演出效果更好。還有就是演出性排練時最好能把上場後的情況都考慮到並且模擬一遍,比如歌手應該說什麼話,在第幾首歌的什麼位置會加入某個樂手的即興solo等等,模擬得越細致,演出的質量也就越高,演出的效果也越好。我們看到國外樂隊的現場演出非常好,那就是因為在台下他們把每一個環節都想好怎麼去做了,甚至連走路的路線和步伐都設計好了。還有一點,就是每個樂隊在演出之前最好能去綵排一下,也就是俗稱走台,因為這是實際了解演出場地點狀況和音響設備狀況的好機會,跟音響師做必要的溝通也是必不可少的,這些都是演出性排練的一部分。
錄音性排練
顧名思義,當然是樂隊馬上要進錄音棚來錄制專輯或者單曲一類的作品。在進錄音棚之前,樂隊必須要進行很多很細致的排練工作,從而確保錄音的質量和節省時間(因為錄音棚的費用更高,實在是不敢在棚里浪費時間)。那麼錄音之前的排練就顯得至關重要了,因為這直接影響到作品的品質。以筆者的樂隊為例,由於我們經常會到錄音棚錄音,所以每個樂手都非常有經驗了。首先,在排練之前每個人依然要在家裡先把要錄音的東西反復地演奏,然後在例行的排練時,我們每個人都會把要錄音的作品中的自己的那部分樂譜寫出來,然後按照樂譜反復地進行共同排練,可以說要把每一處細節都要考慮得清清楚楚,並且演奏得沒有絲毫問題了才可以。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樂器的solo,尤其是電吉他、鍵盤等樂器,可以說經常會有大量的solo在音樂裡面,所以在錄音性排練里要格外地的重視solo,應該說要把每一首作品的solo都要事先編寫完整,每一處轉折、每一處過門都要編寫得很詳細,而且排練的時候還要把solo單獨提出來進行練習,看看和弦是否正確,整體的結構對於音樂作品來講有沒有什麼影響。對於難度比較大的一些solo段落更是要反復練習,不斷地熟練它,這樣做不僅會為錄音節省大量的時間,而且對於自己來講也是一個快速提高技術的方法。不過錄音時的solo最好能夠跟現場演出時一樣,這樣對於樂隊來講作品的完整度更好。對於那些即興成分比較大的,自由度比較高的段落,在排練的時候可以按照不同的想法來排練出幾種不同感覺的東西來,然後都進行熟練的練習,這么做的好處是在棚里錄音的時候可以迅速地把幾種不同感覺的東西全都錄下來,然後進行比較和篩選,為縮混留下非常好的素材。
其實錄音性排練在整體上和演出性排練差不多,但是要更注重細節,而且每個人都要認真仔細地把自己的樂譜寫下來,然後大家可以把整首作品的感覺記住,這樣在進錄音棚的時候就不會產生感覺或者情緒上的問題,能夠順利地完成錄音工作。
創作性排練
創作性排練是每個樂隊最重要的一種排練方式,因為幾乎每個樂隊都會在這種排練的方式下產生無數新的動機、新的想法,往往一首精彩的作品就是在這種排練環境下產生的。而且創作性排練是排練方法裡面自由度最高的一種,有時候大家會隨心所欲地演奏一些東西,然後逐步地跟進。也正是由於自由度很高,這種排練方法很容易變成聊天會,時間花了不少但是成果並不多。有的人覺得既然是來創作,在家裡就不用做什麼准備,其實這也是不可取的。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每個人在家裡練習的時候也依然會有靈感的火花迸發出來,而且這些火花也許是非常精彩的,然而了排練時由於沒有做准備很可能會想不起來了,而勉強想起來也往往失去了當時的那種感覺,這豈不是很可惜?所以,在家裡的時候,每個人都要進行單獨的創作工作,如果有好的想法或者動機,哪怕是一句聽起來很特別的旋律,都要馬上寫下譜子來,然後還是要反復地演奏這個東西。也許在演奏的時候就會有更多更好的想法不斷涌現呢。當然,在演奏的時候也不能單單想著這個東西,拿吉他手舉例來說,當他在彈奏的時候,還要考慮BASS怎麼去彈,鼓怎麼去敲才能和這段東西達到一致,也就是說不僅僅要考慮旋律或者和聲進行,還要進行一定的編曲工作。如果家裡有條件可以用電腦來進行最簡單的編曲,因為這樣能夠初步地聽出整體的感覺,便於日後排練。
前面說的只是每個人在家裡應該進行的工作,那麼排練的時候呢?每個人就可以把家裡已經成形的東西拿出來,讓大家來聽聽,交流一下,看看有什麼更好的想法。而且最好的方法是大家按照這段動機來排練一下。在排練的時候如果大家都覺得非常有興趣或又有了更加精彩的動機的時候,就可以一直進行下去直到某一個段落結束為止。這樣的排練任何人都會覺得非常有意思而不會覺得枯燥。很多人在創作性排練的時候總是覺得每個人的想法都南轅北轍,總是難以統一,其實這也是因為交流不夠,在排練的時候應該先把自己要表達的意思完整地表達出來,然後說一說自己的想法是什麼,這樣大家就會能夠更快地理解並且融入到音樂當中去。當然了,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想法,能夠聆聽別人的想法也是提高排練效率的好方法。
說了這么多關於如何有效地利用排練時間的問題,我想再強調一點並不是說每次排練都會非常精確,因為對於樂隊或者樂手來講所面對的事情也許不止一件,所以排練時間其實是非常靈活機動的。更加合理的方法是把排練時間分成幾個部分,開始時是演出性排練,後一半的時間就是創作性排練了,這樣更能夠節約時間。如果這樣每個人在家裡面的工作就會更多,腦子裡面要記住的東西也就會更多。
高質量高效率的排練對每個樂手來說都是一件開心的事情。從每一次排練中大家都能夠找到自身的不足,都能夠把自己的音樂做得更加完美,這才是排練的成果。最後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遵守時間,別遲到。這直接關繫到排練的效率問題。
『陸』 現在大一參加了一個部門,最近在搞成果展,但是他要每天排練而且還強迫我們走T台,我不想去綵排,怎麼辦
現在放棄之前的努力不就白費了嘛?還差最後一步就成功了,加油啊,不然以後絕逼後悔
『柒』 團體操的排練技術有哪些呢
排練團體操前,應先將全部表演的隊員分成若干小組,應確定好每小組的人員數目以及人員位置。
每個小組的隊員位置按直線隊形也編上號如A1、A2……,這樣有利用每個隊員之間能協調好,變化隊形時容易分別,不會搞錯。
然後,可以安排各組先分別進行排練。分別排練的好處在於:節省人力、物力。不佔據大場地,容易指揮、調度,見效快、成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