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一部動畫片的名字
是不是那個主人公很善良,自己根本不會殺人,但是他的機器里有兩太電腦,其中一台會在他受到攻擊的時候自己操作機器攻擊敵人,他在地球受檢查的時候那機器自動出來破壞時,他拿槍指著機器開槍,後來才知道那機器的一切啊
㈡ 這個動畫片叫什麼
馬丁的早晨 是一部中法合拍片
有一個9歲左右的小男孩名叫馬丁,郭莫和羅娜是他的好夥伴。每天早上當馬丁醒來後,都會有一個新的角色在等待,並會發生一些不同尋常的事情。比如他會力大無比如超人,又會變成小龍人、變成國王、變成外星人、變成原始人、變成偵探、變成機器人甚至克隆出三個馬丁,由此而引發出了一個個有趣的故事。
52個早晨,52個馬丁的形象,52個幽默風趣、驚險緊張、內容不同的故事,將會給我們留下無限遐想,陪伴我們度過一段異想天開的美好時光。
㈢ 經典定格動畫片有哪些
國外的:《神奇海盜團》《盒子怪》《文森特》《小羊肖恩》《卡洛琳》《通靈男孩諾曼》《科學怪狗》《彼得與狼》等!
國內的:《神筆馬良》《阿凡提》《大盜賊》《曹沖稱象》等!
拓展資料:
定格動畫正如它的名稱所述,是通過逐格地拍攝對象然後使之連續放映,從而產生彷彿活了一般的人物或你能想像到的任何奇異角色。我們通常所指的定格動畫一般都是由黏土偶,木偶或混合材料的角色來演出的。
定格動畫是一種特殊的動畫形式,與手繪動畫、電腦動畫共同構成了現代動畫的三大門類。在定格動畫的創作中,材料應用始終是影片效果的最大因素,從簡單材料的直接擺拍到綜合材料的精細雕刻、數字操控拍攝,材料是就是影片主體。
㈣ 中國最優秀的動畫片是什麼
第一部無聲動畫短片:《大鬧畫室》。1926年由「萬氏四兄弟」萬賴鳴、萬古蟾、萬超塵、萬滌寰拍攝而成。
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動畫片:《大鬧天宮》,1949年拍攝。這部動畫片即使在今天看來也堪稱絕對意義上的經典,並讓全世界知道了中國有個孫悟空的卡通形象。
第一部影院動畫片:《鐵扇公主》,1941年攝制。萬氏四兄弟製作的這部動畫電影作品,為中國動畫在國際上找到了位置。
第一部剪紙動畫片:《豬八戒吃西瓜》,誕生於在1958年。之後的《漁童》(1959年)、《人參娃娃》(1961年)、《等待明天》(1962年)等動畫片都沿襲這一道路。
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1960年拍攝。根據國畫大師齊白石的繪畫作品創作而成,曾獲首屆電影「百花獎」。在國外放映時,觀眾們對這種動畫藝術感到驚訝。
第一部折紙動畫片:《聰明的小鴨》。折紙動畫是1960年由虞哲光創造的美術片新品種,它利用兒童折紙的方法塑造電影的人物,具有稚拙的藝術特點。
第一部寬銀幕動畫長片:《哪吒鬧海》,1979年攝制。這部被譽為「色彩鮮艷、風格雅緻,想像豐富」的作品,在國外深受歡迎。它以濃重壯美的表現形式,再一次煥發出民族風格的光彩。
第一部木偶動畫片:《阿凡提的故事》。這部動畫造型誇張,語言幽默,生動地刻劃了新疆維吾爾民族的一個傳奇人物,後來發展為多集系列片。
第一部吸收了外國現代表現手法的動畫片:《三個和尚》。這是一部精彩的動畫作品,篇幅雖短,寓意深刻,它既繼承了傳統的藝術形式,又吸收了外國現代的表現手法,是發展民族風格的一次新的嘗試。
第一部成功的商業動畫片:《寶蓮燈》。《寶蓮燈》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作品。這部國產動畫「大片」改變了「動畫片賠錢賺吆喝」的慣例,投入產出基本持平,在當時被稱為奇跡。《寶蓮燈》總投資1200萬元,從1995年便開始籌備。
第一部投資最大的動畫片:《西遊記》。1992年,央視投入3000萬元巨資,耗時6年,打造出52集動畫片《西遊記》,從1998年開始在電視台播出,可惜至今沒有收回投資。
第一部現代青春題材的動畫片:《我為歌狂》,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2001年製作。
在中國動畫史上,1950年到1964年是中國動畫片的「黃金時期」,原因是這個時期的漫畫注重寫實,大量改編了在中國影響深遠的童話故事,採用了剪紙動畫、皮影動畫、木偶動畫等具有濃郁的中國民族特色的表現形式,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文革」期間,動畫片的創作幾近中斷。1977年,動畫片開始恢復創作。從結束「文革」到1984年,中國一共拍攝了100多部動畫影片。在題材內容、藝術形式和製作技巧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果。然而,這段時期的動畫片明顯出現觀眾幼齡化、藝術性減弱的趨勢,動畫片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1984年到1987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進行了體制改革,於兩三年中完成了一批優秀影片,如《金猴降妖》、《夾子救鹿》、《草人》、《女媧補天》、《搶枕頭》、《海力布》、《水鹿》、《大掃除》、《網》、《偷東西的驢》、《巫婆、鱷魚和小姑娘》、《葫蘆兄弟》、《邋遢大王奇遇記》、《奇異的蒙古馬》、《擒魔傳》等,都各有特色。
從1999年以來,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每年都要推出一部精心製作的動畫大片,如《寶蓮燈》、《封神榜》等。2001年,美影廠投資2000萬元,製作了現代青春題材動畫系列片《我為歌狂》,2002年又繼續推出《白鴿島》,2003年推出《隋唐英雄傳》,這些動畫片市場反響都還不錯。而中央電視台繼1998年推出52集動畫巨片《西遊記》後,2003年6月又計劃推出另一部動畫巨片《哪吒傳奇》。
㈤ 世界幾大動畫片出品公司
迪斯尼
夢工廠
世界動畫電影簡史
動畫的發展歷史很長,遠古人類各種形式圖象的記錄,以顯示出人類潛意識中表現物體動作過程的慾望。
法國考古學家普度歐馬在1962年的研究報告中指出,二萬五千年前石器時代洞穴畫上就有系列的野牛奔跑分析土,這是人類試圖用筆(或石塊)來撲捉動作的嘗試。其他如埃及墓畫、希臘古瓶上的連續動作分解圖畫,也是同類性的例子。達•芬奇有名的黃金比例人體幾何圖上的四隻胳膊,就邊式雙手上下擺動的動作。16實際西方還首次出現了手翻書的雛形,這和動化的概念也有相通之處。
在中國的繪畫史上,藝術家一向有賦予靜態繪畫以生命的傳統,如《六法論》中主張的氣韻生動,《聊齋》的《畫中仙》中任務走出卷軸與人交往等,但這些大體上是以想像力來彌補實際操作的。真正使圖畫動起來的點睛工夫,還是從西方世界一步步發展出來的。
動化的故事(也是所有電影的)開始於17世紀阿塔納斯珂雪發明的"魔術幻燈"。所謂"魔術幻燈"是個鐵箱,裡面放盞燈,在箱的以便開一個小洞,洞上覆蓋透鏡。將一片繪有圖案的玻璃放在透鏡後面,經由燈光通過玻璃和透鏡,圖案會投射在牆上。魔術幻燈流傳、演變到今天,已經變成了一種放映工具----投影機。經過不斷改良,到17世紀末,鍾和斯桑落站了魔術幻燈的裝置,把許多玻璃畫片放在旋轉盤上,在牆上出現了一種運動的幻象。18世紀末,魔術幻燈在法國風行起來,戲法越變越多,因為燈光的關系,影子可以互相融合,加上一些小道具,調整透鏡就可以弄的滿室陰氣森森,鬼影憧憧。
到了19世紀,魔術幻燈的魅力不衰,在歐美等地大受歡迎。音樂廳、雜耍戲院、綜藝場中,魔術幻燈表演仍是大家愛看的娛樂節目。由於大家愛看,便要加強娛樂性,於是出現了"活動畫景"、透視畫、印象強烈的巨畫等。這種說故事的方式,猶如中國的皮影戲,其豐富的趣味長久地吸引著大家的注意力。
中國唐朝發明的皮影戲,是一種由幕後投射光源的影子戲,與魔術幻燈系列發明從幕前投射光源的方法、技術雖然有別,卻反映出東西方不同國度對操縱光影有著相同的痴迷。皮影戲在17世紀,被引入到歐洲巡迴演出,也曾經風靡一時,起影象的清晰度和精緻感,不亞於同時期的魔術幻燈。
在進一步說明魔術幻燈和動畫發展的關系之前,必須提到1824年彼得•馬克•羅傑出版的一本談眼球構造的小書《移動物體的視覺暫留現象》。書中提出如下觀點:形象刺激在最初顯露後,能在視網膜上停留若干時間。當多個刺激相當迅速地連續顯現時,在視網膜上的刺激信號會重疊起來,形象就成為連續進行的了。
上述觀念,就是作為動畫基石的視覺暫留現象。而羅傑的書引起了一陣實驗熱,很多人針對潛在的歐洲和美國市場做了一堆動畫短片,並利用視覺暫留發明了"哲學式"器物,如"幻透鏡"與"西洋鏡"(回轉式畫筒),在紙卷上畫上一系列連續的素描繪畫,然後通過細縫看到活動的形象。還有"實用鏡"、"魔術畫片"、"手翻書",也都利用了旋轉畫盤和視覺暫留原理,得到了賞心悅目的戲劇效果。
後來,愛德華•穆布里治不斷從事動作捕捉方面的實驗,並有了具體的成果。自1873年開始,他拍攝了一套馬在飛奔的微型立體幻影;1877年至1879年間,他更將馬在奔跑中的連續照片翻直成回轉式畫筒的長條尺寸,將之搬上"幻燈鏡"演出。他還嘗試改良艾米爾•雷納德的"實用鏡",大膽地將魔術的幻光影、西洋鏡和攝影融於一體。
他發明的"變焦實用鏡",被稱為"第一架動態影象放映機"。後來愛迪生在發明相關器材時,也受到了穆布里治的不少啟發。而穆布里治拍攝的連續照片,後來被收集成兩套攝影集《運動中的動物》(1899年)《運動中的人體》(1901年),成為後人的參考典範。1884年至1885年間藝術家湯瑪斯•艾金斯亦假如他的行列,他們所建立的動作分析方式一直沿用與今日的生物學及人體學研究上。
早在1882年,發明"實用鏡"的艾米爾•雷納德就開始手繪故事圖片,起先是繪制於長條的紙片上,後來改畫於賽璐璐膠片上。他於1892年在巴黎蠟像館開設"光學劇場"放映"影片",現場伴有音樂與音效,引起相當大的轟動。雖然在1895年電影發明之後,"光學劇場"號召力每況愈下,但是就直接塗繪膠片這項技法而言,艾米爾•雷納德可說是動畫始祖。雖然他的"影片"如今都已經失傳,他的歷史地位亦頗受爭議,但是他對後來"直接動畫"技法的啟示,卻是不容否定的。
1888年,一部連續畫片的記錄儀器誕生於愛迪生的實驗室。原本愛迪生只是想為他新發明的留聲機配上畫面,但他並不是用投影的方式,而是將圖象先在卡片上處理好,然後顯現在"妙透鏡"上。妙透鏡可是說是機器化的"手翻書",愛迪生以一套手搖桿和機械軸心,使圖象或影象得到延伸,產生了豐富的視覺效果。
1895年,盧米埃爾兄弟受次公開放映電影,一群人能在同一時間看到一組事先拍好的影象。盧米埃爾兄弟發明的"電影機",放映了著名的《火車進站》、《海水浴》等片,將電影帶入了新的紀元。
在這里需要澄清的是,動畫與電影的發展,雖然在技法和機械層面上有所交叉,即兩者一樣經過底片曝光,並且通常是投射在銀幕上,但是動畫的美學觀與電影不同,甚至更為激進。
事實上,動畫創作同時汲取了純繪畫的精緻藝術以及漫畫卡通通俗文化的精神。這種包含前衛精神與通俗文化的兩極特性,一直都是動畫吸引人的地方。
20世紀初,補萊克頓到愛迪生的實驗市工作,他用粉筆素描雪茄和瓶子,拍了額稱為"把戲電影"的《奇幻的圖畫》,內容是畫家本人表演速寫的題材。1906年是他對動畫做出最大貢獻的一年,他在黑板上做了《滑稽臉上的幽默相》,被公認是世上第一部動畫影片。一開場是畫家的才藝表演,接下來上一活動起來的畫,並使用了"剪紙"的手法,將人的身軀和手臂分開處理,以節省逐格重畫的時間。後來他又陸續做了幾部短片,包括1907年公映的《鬼神出沒的旅館》,不僅使用當時流行的融疊、重復曝光的技巧,更將動畫技巧運用到影片啊行,造成了轟動。但他後來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在"維它公司"的經營事業上,沒有時間推動動畫的發展,因此直到他去世也沒有人認識到他作品的重要性。
科爾早年曾經師從政治漫畫家安德列•基爾,受基爾自由色彩的影響以及與基爾交往的繪畫界朋友的啟迪,而發展出學院派的,反理性、反中產的"不連貫"美學特質。科爾後來進入法國高蒙片廠工作,在編劇之餘,製作出一張手繪的"幻影集"。1912年,科爾受邀前往美國加入"伊克萊爾"公司,展開另一階段的動畫製作。在公司的安排下,他將當時知名的通俗漫畫家麥克•馬努思的漫畫畫成動畫。在1908年到1921年,科爾共完成250部左右的動畫短片。他的動畫不重故事和清潔,而傾向用視覺語言來開發動畫的可能性,如圖象和圖象之間的"變形"和轉場效果。他所秉持的創作理念是使動化成為自由發展的圖象 ,並堅持個人創作的路線。此外,他也是利用遮幕攝影結合動化和真人動作的先驅者,因而被奉為當代動畫片之父,他於1938年1月20日趨勢,享年81歲。
另一位早期的偉大動畫家是溫瑟•馬凱。馬凱不是發明動畫的人,但是卻是第一個注意到動畫的藝術潛能的人。他於1871年9月26日生於美國密西根,早年曾為馬戲團、通俗劇團畫海報,後來進入報社當記者和畫插圖。並成為知名的漫畫專欄畫家。他最著名的《小尼摩游夢土》首刊於1905年,其中對生活的細微關、幽默的趣味表現、豐富的 想像力和氣派的空間調度,樹立了作品的特殊風格。他從事動畫的原由實出突然,他的兒子把每個星期天的連載漫畫剪下做成指翻書,這個游戲啟發了他,而且之前他也看國布萊克頓和科爾的動畫短片。1911年,馬凱作除了生平第一部動畫影片,內容取自"小尼摩"漫畫中人物的逗趣動作及其經歷的怪事。他親手一格格著色,動畫從此有了顏色,五彩繽紛。此外,馬凱更擅長在平面動畫中營造三度空間的流暢動作,觀眾甚至以為他參照了真人演出的影片。1912年1月,馬凱又完成了《蚊子的故事》,除了表現角色動作外,還具備了故事的結構。
1914年,馬凱推出電影史上著名的代表作%A
㈥ 日本所有動畫片
- -乃瘋了……
這里幾乎有所有好看的日漫,親慢慢挑好了……
http://..com/q?word=%BA%C3%BF%B4%B6%AF%C2%FE&ct=17&pn=0&tn=ikaslist&rn=10&lm=0&fr=search
以下愛情類……
http://..com/q?word=%B0%AE%C7%E9%C0%E0%B6%AF%C2%FE&lm=0&fr=search&ct=17&pn=0&tn=ikaslist&rn=10
以下熱血類……
http://..com/q?word=%C8%C8%D1%AA%C0%E0%B6%AF%C2%FE&lm=0&fr=search&ct=17&pn=0&tn=ikaslist&rn=10
以下異世界的……
http://..com/q?word=%D2%EC%CA%C0%BD%E7%B6%AF%C2%FE&lm=0&fr=search&ct=17&pn=0&tn=ikaslist&rn=10
以下驚悚類……
http://..com/q?word=%BE%AA%E3%A4%C0%E0%B6%AF%C2%FE&lm=0&fr=search&ct=17&pn=0&tn=ikaslist&rn=10
以下後宮類……
http://..com/q?word=%BA%F3%B9%AC%C0%E0%B6%AF%C2%FE&lm=0&fr=search&ct=17&pn=0&tn=ikaslist&rn=10
Ps:童鞋們請不要復制答案,要尊重咱的勞動成果啊T_T
㈦ 這個動畫片的名字是什麼
六三四之劍
又叫「劍擊小精靈」,不過當初鳳凰衛視播出時叫「劍道小霸王」
村上紀香(男)作品
主角名叫夏木六三四(六月三日四點出生所以叫六三四,同時六三四和劍豪宮本武藏的武藏同音,父親希望兒子成為現代的宮本武藏),港譯「夏劍魁」。他的宿命對手叫東堂修羅(阿修羅啊)
動畫在線
http://www.tudou.com/home/user_programs.php?userID=9344493
漫畫下載
http://lib.verycd.com/2006/05/08/0000102036.html
漫畫在線
http://www.cnflash.net/comic/list/156.html
以下是不知轉自哪兒的詳細介紹
十年後重拾故劍-<<六三四之劍>>
內容篇:
<<六三四之劍>>這個名字相信現在並不多人認識,這並不奇怪,因為這部作品至少有十年以上的歷史。<<六三四之劍>>是日本漫晝家村上紀香的作品,是第二十九屆小學館漫畫大獎得獎作品。<<六三四之劍>>是一部關於劍道的作品,我還在念小學的時候它的人氣度可不小呢,除了動畫還推出了電腦游戲,據說當時還有不少人因看了這套漫晝而去學劍道呢!<<六三四之劍>>分為少年篇和高中篇,少年篇我是十年前在電視上看的,而高中篇卻是十年後買漫畫看的。雖然前後相隔了十年之久,但是感覺卻差別不大,仍然是我最喜歡的漫畫之一。從畫的風格來看,村上紀香是比較朴實的,畫工亦十分精湛,每一頁都畫得十分細致,從人物到背景的配答都一絲不苛。我最欣賞的卻是人物的表情,村上紀香在這描繪人物表情的方面可算是入木三分,他很懂得如何把握那細微的表情變化,利用人物臉上那細小的變化來襯托出角色內心的感受。最典型的一幕便是六三四的父親夏木榮一郎與勁敵東堂國彥的一戰,東堂以一招直刺刺傷了夏木的咽喉,眼見夏木已倒下,但他卻再次站起來,那眼神彷佛猛虎一般,而他那不顧痛苦的氣勢亦後他所擺出的上段架勢表現出來,他那堅定不移的表情令我難以忘卻。善於描繪人物的表情便是村上紀香成功之處,在一套漫畫中,表情佔了一個很重要的地位,表情不但是用來刻劃角色的心情,更把角色的性格表現出來。人物刻劃傳神便是<<六三四之劍>>魅力所在。故事以主角夏木六三四的出世開始,因為主角是在六月三日四點出世,因此他父親夏木榮一郎便以六三四作為兒子的名,而且六三四齣世的時候更是夏木榮一神在全國劍道大賽中取得冠軍的時刻。他希望兒子能成為現代的宮本武藏(註:日文六三四與武藏同音)。六三四的父母在劍道界都享有盛名,父親是稱為岩手之虎的夏木榮一郎,母親則是曾奪得女子全國劍道大賽冠軍,有東北鬼百合之稱的佳代。六三四在父母的薰陶下,從小說熱愛劍道,同齡的小孩子都不是他的對手。當父親帶著六三四到奈良的柳生里探望自己的前輩同時亦是自己最大競敵的東堂國彥,六三四亦找到自己生命中的宿敵-東堂之子修羅。六三四與修羅的第一次比拚以修羅一招直刺告終。六三四初次敗在同齡的孩子手上,令他收起驕傲的態度重新練習劍道。不久,六三四又遇上一個對他影響至深的人-大石。大石是夏木榮一郎的弟子,比六三四年長。在少年篇中,六三四與大石的關系像競敵,大石比六三四年長,加上後天的努力,每一次都壓倒性地打敗六三四,而六三四亦不斷向他挑戰。在之後的高中篇,兩人的關系又有所改變,彷佛師徒般,雖然大石每一次都打得六三四遍體鱗傷,但是玉不琢不成器,為了令六三四成為新一代的岩手之虎,大石只有狠下心。沒有大石六三四也不會成材。在六三四參加全國高中劍道比賽前的特訓中,六三四亦稱大石為師傅。夏木榮一郎與東堂國彥一戰是少年篇中最精彩的一戰,亦是最震撼的一幕。夏木與東堂的實力相當,但東堂同樣以一招直刺刺傷夏木的咽喉,夏木雖然身負重傷,但仍然再次站起來,臉上露出了像鐵一般堅強的信心,上段架勢亦絲毫不變,這股有如猛虎的氣勢把東堂的氣勢壓了下去,而東堂亦不相信夏木竟還能再戰,結果,夏木以一分之差贏了東堂,但亦因失血而死。榮一郎的死並沒有令六三四灰心,相反卻令他更專心練習,希望有一天能戰勝東堂父子。高中篇,亦是六三四獨當一面的時候,為了與修羅一戰,六三四採取了父親昔日的深山修練。同時亦雲游日本各地,向各地高手挑戰,此時的六三四已非昔日的頑童,一次又一次的挑戰磨練使他漸漸成長,最後與修羅一戰更是全書的高潮所在,夏木榮一郎與東堂國彥當日的一戰的精神已由新一代繼承,最後六三四亦終於打敗修羅成為全日本高中的冠軍。
人物篇:
一.夏木榮一郎
夏木榮一郎是我最喜歡的人物,雖然著墨不多,只在少年篇出場,但村上紀香對對他性格的描寫卻很深。他第一次出場便是勝出了全日本劍道比賽的時刻,本以為他是一個嚴峻的人,但當他聽到妻子產下一子時,那份喜悅令人覺得他是一個和藹的人。平時的榮一郎是個對妻子和兒子關懷溫柔的好父親,也許這樣一個人共不像一個劍道高手,有一次,有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流氓就是因為這樣才傲然挑戰這位岩手之虎。穿上護具手握木劍的榮一郎卻是既威風又正氣的劍士,與東堂的一戰便是最佳的例子。為了能戰勝東堂,榮一郎辭去警員一職,到山上修練,在燭光下以心中的東堂為對手,最後以不屈的精神,壓倒心中的東堂。比賽的時候,榮一郎的臉上既帶著祥和又帶著信心,雖負傷,但卻絲亳不損他的信心,這時的榮一郎既神聖又令人難以正視,這亦是東堂落敗的原因。
二.夏木六三四
六三四是本故事的主角,但亦是個有魅力的角色,這都有賴村上紀香精湛的描繪。在少年篇的六三四個性很活躍,是個典型的頑童。起初我並不喜歡六三四,也許因為他的惡作劇所致,但漸漸地,六三四那開朗,不怕辛苦的性格改變了我對他的偏見。幼小的六三四因找不到同齡的對手而經常找年紀大的對手練習,雖然一而再,再而三地敗於大石劍下,但仍不放棄,反而更加努力,希望有一天能超越大石,甚至父親夏木榮一郎。這不屈不圬的鬥志鼓勵了我,從那一刻我亦喜歡了這個角色。少年篇六三四的成長並不明顯,可是到了高中篇,那變化可大了。作者故意不畫初中時代的六三四,一跳便跳到高中。高中的六三四變得既成熟又穩重,總是給人一種很有安全感的感覺,但他那樂天的性格卻一點也沒改。無論對手是誰都不懼地挑戰,為了提升劍道的修為,他選擇了父親所用的方式-雲游日本,並在山上修行。這時讀者都不難從六三四身上看到夏木榮一郎的影子,這也許是作者故意的,但是六三四所缺的便是對死的覺悟,這一點是最後大石教給六三四的。六三四所走的路並不是一條輕松的路,而是最艱難的,而他的成功卻並不是自己一個人的成果,其中指點最多的是大石。在父親的喪禮上,大石曾流著淚對六三四說:「六三四你一定會成為新的岩手之虎,你身上流的是夏木老師的血。」在此之後,大石便充當了師傅的職責,以非常的手段激活了六三四身上所流著岩手之虎的血。
三.東堂修羅
修羅跟六三四是完全不一樣的人,他從小到大性格都沒有多大的改變,修羅是個溫文爾雅而且孝順的小孩,他與六三四一樣都具劍道的天份,可是孩提時的修羅並不如六三四對劍道那麼熱心,因為練劍而令父母關系惡化,而母親亦患上重病。後來母親意外死亡,這令修羅意識到生命的無常,而重新愛上劍道,把自己化身為阿修羅。成大後的修羅並沒什麼改變,只是長得更加俊,像個美少年般。修羅的劍與六三四的劍不一樣,他的招式華麗多變,招式層出不窮,但卻非華而不實,而且甚具殺傷力。我很同情修羅,母親早死,後來父親又患上癌症而去世,使他再一次認識到生的的無奈,但他只有把感情投入劍道,甚至放棄了他所愛的女子。
回憶篇:
正如前文所說,我分了兩次看這套作品,看少年篇的時候我的年齡跟六三四差不多,而看高中篇時亦是。以不同的年齡看不同時代的六三四,那感覺真是很特別,可能大家年齡相近吧。小時候只是受六三四過於熱血的表現所影響,每次看六三四和別人比試都替他擔心,一看見他開始反敗為勝,便忍不住為他喝采,更為他加油。雖然我知道這並不是現場比賽,只是動畫,但是我還是覺得那樣做好一些。有一次有同學來我家玩游戲機,玩了一半我便轉台去看<<六三四之劍>>,這突如其來的奇怪舉動使我的同學大惑不解,當他們看到我緊張的反應時,更看得傻了,也許他們沒想到會有人這麼迷一套動畫吧。雖然我很喜歡六三四,但我覺得我的性格比較像修羅,因此不論六三四勝還是修羅勝我都感到開心,因為開心所以開心。高中篇我也是偶然在漫畫店看到的,我當時就忍不住,花了當天的午餐錢買了,一回到家就忍不住拿來看。高中的六三四真是帥,而且很威風,一點也不比父親夏木榮一郎差。高中篇比少年篇更精彩,每次看都看得手心出汗,替六三四緊張。十年了,但是<<六三四之劍>>給我的感覺還是一樣,並沒有改變。有一些童年愛看的動畫/漫畫,幾年後再看已提不起興趣了,並不是因為看厭了,而是因為自己心境改變了。但是十年後,已經很少人再提起<<六三四之劍>>,這的確令人有點悲哀,因為<<六三四之劍>>真是一部很好的作品。
㈧ 中國有哪些動畫片獲過獎
《神筆》義大利第八屆威尼斯國際兒童電影節兒童文娛片一等獎
敘利亞第一屆大馬士革國際博覽會電影節短片銀質一等獎
南斯拉夫第一屆貝爾格萊德國際兒童電影節優秀兒童影片獎
波蘭第二屆華沙國際兒童電影節木偶片特別優秀獎
加拿大第二屆斯特拉特福國際電影節獎狀
1949-1955年文化部優秀影片一等獎
烏鴉為什麼是黑的》 義大利第八屆威尼斯國際兒童電影節獎狀
1949-1955年文化部優秀影片三等獎
《機智的山羊》 羅馬尼亞第一屆布加勒斯特國際木偶片電影節獎
《中國木偶藝術》 義大利第八屆威尼斯國際兒童電影節獎狀
《小蝌蚪找媽媽》 瑞士第十四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短片銀帆獎
法國第四屆安納西國際動畫電影節兒童片獎
法國第十七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南斯拉夫第三屆薩格勒布國際動畫電影節一等獎
法國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第四屆國際兒童和青年節二等獎
第一屆中國電影「百花獎」最佳美術片獎
《大鬧天宮》1962年獲第十三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短片特別獎, 1963年獲第二屆電影百花獎最佳美術片獎;上下集於1978年獲第二十二屆倫敦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1982年獲厄瓜多第5屆基多國際兒童電影節三等獎,1983年獲葡萄牙第十二屆菲格臘達福茲國際電影節評委獎。
《人參娃娃》 第四屆萊比錫國際紀錄片和短片電影節榮譽獎
埃及第一屆亞力山大國際電影節最佳兒童片獎
掌中戲》 澳大利亞第十三屆墨爾本國際電影節優秀獎
《金色的海螺》 第三屆亞非國際電影節盧蒙巴獎
《牧笛》 丹麥第三屆歐登塞童話電影節金質獎
不怕冷的大衣》 首屆上海文學藝術獎優秀影片獎
1986-1987年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美術片獎
《超級肥皂》 日本第二屆廣島國際動畫電影節教育片組二等獎
第七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
首屆全國影視動畫節目展播特別獎
《新裝的門鈴》 第一屆上海國際動畫電影 節特別獎
《黑貓警長》 1986-1987年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美術獎
首屆中國兒童電影「童牛獎」優秀美術片獎
《葫蘆兄弟》 埃及開羅國際 兒童電影節三等獎
1986、1987年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美術獎
第三屆中國兒童電影「童牛獎」優秀美術片獎
《補票》 1988年廣播電影 電視部優秀影片獎
《不射之射》 第一屆上海國際動畫電影節特別獎
《強者上鉤》 日本第三屆廣島國際動畫電影節E組 一等獎
《山水情》 第一屆上海國際動畫電影節大獎
蘇聯第一屆莫斯科國際 青少年電影節勇與美獎
保加利亞第六屆瓦爾納國際動畫電影節優秀 影片獎
加拿大第十蒙特利爾電影節最佳短片獎
印度孟買國際紀錄 片、短片、動畫電影節最佳童話片獎
第九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 美術片獎
1988年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
1989年首屆上海文學藝 術優秀成果獎
《魚盤》 第一屆上海國際動畫電影節A組一等獎
1989 年上海文化藝術節優秀成果獎
第四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 片獎
《半夜雞叫》 第二次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評獎委.員.會二等獎
《草原英雄小姐妹》 第二次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評獎委.員會三等獎
《差不多》 法國第十屆圖爾國際短片電影節青年獎
《長在屋裡的竹筍》 南斯拉夫第三屆薩格勒布國際動畫電影節一等獎
《狐狸打獵人》 南斯拉夫第四屆薩格勒布國際動畫電影節美術獎
《阿凡提》 1979年文化部優秀美術片獎
第三屆中國影「百花獎」最佳美術片獎
全國少數民族題材電影「騰龍獎」美術片一等獎
《好貓咪咪》 1979年文化部優秀美術片獎
《哪吒鬧海》 菲律賓第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法國布爾波拉斯青年童話電影節寬銀幕電影獎
1979年文化部優秀美術片獎
第三屆中國電影「百花獎」 最佳美術片獎
《老狼請客》 義大利第十二屆季福尼青少年電影節最佳榮譽共和國總統銀質獎章
《三個和尚》 丹麥第四屆歐登國際童話影銀質獎
第三十二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
葡萄牙國際國片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第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
1980年文化 部優秀美術片獎
《我們的朋友小海豚》 義大利第十二屆季福尼青少年電影節最佳榮譽共和國總統銀質獎章
《猴子撈月 加拿大第四屆渥太華國際動畫片電影節兒童片一等獎
保加利亞第四屆卡洛澳國際喜劇電影節最佳短片獎
《南郭先生》 文化部1981度優秀美術片獎
《人參果》 菲律賓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鹿鈴》 第十三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最佳動畫片特別獎
文化部1982 年度優秀美術片獎
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
《淘氣的金絲猴》 文化部1982年度優秀美術片獎《蝴蝶泉》 文化部1983年優秀美術片獎
全國少數民族題材電影「騰龍獎」美術片二等獎
《鷸蚌相爭》 第十三屆柏林國際短片電影節銀熊獎
南斯拉夫第六屆薩格勒布際動畫電影節特別獎
加拿大多倫多國際動畫電影節特別獎
文化部1984年度優秀美術片獎
《火童》 日本第一屆廣島國際國電影節一等獎
第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
文化部1984年度優秀美術片獎
㈨ 中國第一部動畫片是那一部
90年代前的中國發展史 中國美術電影始於二十年代初,「萬氏兄弟」在上海拍攝了中國最早一批動畫片,其中影響較大的是長片《鐵扇公主》。由於無人投資於1942年後中斷了。四十年代初,錢家駿等在重慶也攝制動畫短片《農家樂》,但也未獲發展。 新中國美術電影於1947年開始攝制,在東北解放區興山鎮先後產生了新中國第一部木偶片《皇帝夢》和動畫片《瓮中捉鱉》。人民藝術家陳波兒和日本動畫專家方明(持永只仁)等為此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們在人員不足,設備簡陋和條件下完成攝制工作,難能可貴,為新中國美術電影的發展揭開序幕。 1949年專門攝制美術片的機構-美術片組在長春東北電影製片廠成立,漫畫家特偉和畫家靳夕為主要領導人。1950年遷上海,成為上海電影製片廠的一部分。隨著人員的不斷擴大,1957年建立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特偉任廠長,從建組時十幾人發展到二百多人。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錢家駿、虞哲光、章超群、雷雨、金近、馬國良、包蕾等一批著名藝術家、文學家先後參加這一工作。從此,美術電影就以上海為基地,迅速繁榮發展。 五十年代前期(1950-1956)是它的成長階段,藝術人員的增加,帶來創作的發展。通過製片實踐又培養了一大批年輕的藝術、技術人才,為美術電影事業發展奠定了基礎。在這一階段中,攝制了一批優秀影片,如動畫片《好朋友》、《烏鴉為什麼是黑的》、《驕傲的將軍》、木偶片《機智的山羊》、《神筆》等。尤其《驕傲的將軍》和《神筆》,在探索民族風格方面作了成功的實驗。在技術方面也有可喜的成就,1953年拍攝了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1954年完成的木偶片《小梅的夢》,是首次採用真人和木偶合成的技術,1955年第一部彩色動畫片《烏鴉為什麼是黑的》也獲得成功。從此,美術片進入了彩色片時期。 建廠以後到「十年動亂」前(1957-1966)是美術電影鼎盛時期,百花齊放,形式多樣,美術片的藝術特點得到充分發揮,民族風格更為成熟和完美,拍出了一批至今依然是中國美術電影歷史上最優秀的作品,在國內外聲譽鵲起。周恩來總理生前指出:美術電影部門在中國電影事業中,是具有獨特風格的比較優秀的部門。1958年增添了一個新的品種-剪紙片,第一部作品《豬八戒吃西瓜》一舉成功。由於它具有鮮明的民間藝術特色而受到好評,開辟了發展剪紙片藝術的新路。1960年創造了水墨動畫片,把典雅的中國水墨畫與動畫電影相結合,形成了最有中國特色的藝術風格,《小蝌蚪找媽媽》和《牧笛》這兩部影片因此獲得極大成功。它們以優美的畫面和詩的意境,使動畫藝術進入更高的審美境界,令人耳目一新,是動畫史上的一個創舉,它的成就在國內外引人矚目。 1961年至1964年拍攝的大型動畫片《大鬧天宮》(上、下集),是這一時期重大作品之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把神話小說《西遊記》中的故事,形象地再現於電影銀幕,有豐富的想像力。造型藝術和動畫技巧都達到很高水平。大型木偶片《孔雀公主》,它以生動的情節,恢宏的場景,表現了中國傣族地區的美麗神話,影片的精湛技巧,標志著木偶片藝術的成熟。剪紙片《金色的海螺》是這一時期剪紙片中最出色的作品,它發揮了鏤刻藝術的特色,使這一古老的民間傳統表達得絢麗多彩。《黃金夢》是一部漫畫風格的動畫片,以粗獷的線條和誇張的形象諷刺一群貪得無厭的富豪,又是一種新的形式。此外,《小鯉魚跳龍門》、《誰唱得最好》、《濟公鬥蟋蟀》、《大獎章》、《人參娃娃》、《沒頭腦和不高興》、《等明天》、《冰上遇險》、《紅軍橋》、《半夜雞叫》、《草原英雄小姐妹》等,都是這一時期攝制的一批優秀影片。1960年,拍攝的《聰明的鴨子》,是新生的折紙片,這種充滿兒童情趣的紙偶藝術,又成為美術電影家族中新的一員。 為介紹中國美術電影的成就,於1960年舉辦「美術電影展覽會」,先後在北京、上海等八大城市展出,產生廣泛影響,於1960年又到香港展覽,在海外獲得更大聲譽。在「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1966-1976),美術電影遭受嚴重破壞,極大地影響了這一事業前進的速度。 1977年開始恢復了創作生產。從此,美術電影又進入了一個再度繁榮的新時期。從結束「文化大革命」到1984年的八年時間里,共拍攝了一百多部影片。在題材內容、藝術形式和製作技巧等方面,取得新的成果。由於實行開放政策,擴大對外交流,使中國美術電影的國際影響日益擴大。
㈩ 中國比較有成就的動畫片
鎧甲勇士,豬豬俠,百變機獸之洛洛歷險記,成龍歷險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