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寫讀書匯報
讀書報告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實用體裁,它可以幫助我們記錄復習學過的知識並提高我們的概括能力、綜合能力、分析能力和評判能力。讀書報告的寫法如下:
首先先按下面的提綱做一些簡單的筆記:
1、 書名:書名及其出版年月
2、 種類:如小說、傳記、學習輔導、專著等
3、 作者:姓名、國籍、出生年月
4、 背景:時間、地點
5、 主要人物:姓名
6、 內容:主要情節、論述要點
7、 簡評:對此書的印象及評論
做好筆記之後,再根據自己的需要冊繁就簡寫成一篇連貫性的短文。
一般來說,讀書報告既要寫出一本書的主要情節、論述要點,又要寫出自己的看法和情感、反應和評論。在實際操作時我們可以把它分成以下三種類型:
一、 摘要式讀書報告
所謂摘要式讀書報告(summary-tape book report)就是只把原作的故事情節或論述要點簡要復述一遍,不摻雜自己的看法,不能隨心所欲的發揮.但是必須自己審題、構思、布局,按原文順序,運用自己的話語將原著簡述出來.
二、 簡評式讀書報告
簡評式讀書報告(brief-comment book report)要求不僅把一書的情節、要點復述一遍,而且要在簡述原作的主要內容之外還必須表達自己對該書和作者的看法.也就是說,從自己的觀點來寫,必須包括虛實兩個方面.實的方面是記錄原作的內容,虛的方面是表達自己的見解.
三、 書評式讀書報告
書評(book review)是一種專門體裁,常見於各類期刊、雜志.它篇幅較長,是針對最近出版的文藝作品、學術專著、科學著作、詞典、全書等而寫的.書評式讀書報告也分為四個部分:
1、書名、作者、出版社;
2.全書概要,寫明一本書分為幾個章節,個章節標題或主題;
3.對每一章節內容從正反兩方面作出評價;
4.對書的印刷質量作一評論.
1. 多讀勤寫
2. 注意分類整理
3. 以範例題材練習寫讀書筆記
4、獲得資料渠道很多,像打工、參加社會活動、聽演講都是,但最好的方法就是看一份以上的綜合性報紙,尤其是評論性的文章可擴大自己視野與觀點看法。還有專業性的雜志一定要看,除補己之不足外,可就記者或學者的觀點來分析研究,增加自己的認知內涵。純休閑式的課外讀物,一樣充滿人生經驗、生活智慧以及常識。上網找資料當然是最便利最快速的好方法
㈡ 怎樣開展小學生課外閱讀成果展示
課外閱讀實施方案成果展示與交流
一、課外閱讀實施方案成果展示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開始了以《小學生課外閱讀》為主題的課題研究,進行了分組,討論確定了研究課題,制定了研究方案,通過采訪、問卷等方式展開調查,最後對資料進行匯總、整理、分析、研究、刪選,形成結論,我們每一個同學在整個過程中都非常投入。在今天這個展示和交流活動成果的課堂上,相信各個組不僅能展示自己的活動成果,也能從別的組里汲取更多的收獲。
(二)、進入展示、答辯、互動
1、第一組展示《課外閱讀意義的探究》研究成果
(1)師:課外閱讀對我們有那些意義呢?請第一組的同學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2)探究組上場展示。(心得體會等。)
(3)師:對於他們這個課題,你們還有什麼問題要問? (學生可以是對研究內容的質疑及補充,可以是對課題開展時研究方式的質疑,也可以提出課題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4)學生質疑問答,教師再給予評價。
2、第二組展示《小學生課外閱讀方法》成果
(1)師:愛因斯坦說:「成功=明確的目標+不懈的努力+科學的方法。」那麼,小學生課外閱讀有那些方法呢?請看第二組的展示。
(2)《小學生課外閱讀方法探究》組展示(相關資料等。)
(3)展示後由隊員向場下同學提問:看了我們的展示,你們有什麼感受?(學生可以是驚嘆,也可以質疑,或者是建議等)
(4)交流,教師評價總結
3、第三組展示《小學生課外閱讀如何深度開展》研究成果
(1)師:同學們,大家了解了閱讀的意義,客觀地認識了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現狀可謂是不容樂觀。對閱讀的方法也進行了探究,那麼,我們的閱讀往往是淺嘗輒止,怎樣深度地開展呢?請第三組同學上場展示。
(2)《小學生課外閱讀如何深度開展》展示
(3)老師提問:研究過程中你們還做了什麼?
(4)提問下面學生:看了他們的展示,你們還想了解些什麼,對他們有什麼要說的?
(5)老師評價小結
(三)、總結談話,課外延伸
總結學生活動表現。(同學們,老師真的很佩服你們,佩服你們得到了那麼多的活動成果,佩服那麼在這堂課上展示出來的智慧,佩服同學們研究的熱情。
二、課外閱讀實施方案成果交流
大凡語文成績好的學生一般都愛閱讀課外書籍。許多成功的經驗告訴我們:課外閱讀是學生語文能力提高的活水之源,大量的課外閱讀,廣泛的知識積累,是學生全方位獲取語言信息、立
體化發展語言能力的有效途徑。尤其是在新知識、新信息不斷涌現的今天,在視聽技術不斷普及、人們閱讀能力不斷下降的今天,積極主動地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為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顯得尤為重要。而如何才能引領學生開辟語文學習的新天地,將語文課外閱讀活動落到實處,我覺得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現在的學生寧願每天花兩小時看電視,花兩小時發呆,卻不願花30分鍾看書。因此,我們要想促進學生閱讀的實效,首先應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那麼怎樣才能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呢?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入奇妙的世界,營造濃郁的書香氛圍,讓學生自然走近課外閱讀。
(二)、推薦讀物,明確學生閱讀方向
小學中年級的學生雖已有了較強的求知慾,但辨別是非的能力比較差,他們的閱讀常常帶著盲目性,易受社會不良傾向的影響。很多學生沉迷於卡通書、鬼怪故事等,讀這類作品會讓學生在一種只是尋求刺激的閱讀過程中逐漸失去一顆靜靜讀書的心,慢慢失去了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因此我們老師一定要做學生課外閱讀的主導者,幫助學生做好選材工作,向學生推薦適合的讀物,讓學生根據自身的水平有選擇地閱讀,明確閱讀的目的,把准閱讀的方向。在各類圖書泛濫的今天,這點尤為重要。除了學校規定的必讀科目以外,應在班級建立小小圖書角,讓學生共享
自己的書籍。同時,根據學生的喜好及他們的年齡特點,到學校圖書室里精挑細選,借了不少適合他們閱讀的中外書目。另外,在課堂教學中,還有意識地通過名作家及其代表作的介紹、某個方面知識或問題的懸念、或一段精彩的描述等方法,激起學生的閱讀追求,引導他們去進行課外閱讀。這樣的有機結合,對課外閱讀而言,有了指向;對課堂教學而言,有了良好的智力「背景」,這樣互補互動,有助於形成良性循環。(三)、加強指導,教給學生閱讀方法
在學生有書讀的情況下,要提高課外閱讀的效率,需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閱讀的方法主要包括精讀和泛讀。精讀方法的指導主要來自課內,從而使課外得益於課內。課外閱讀的方法主要以泛讀為主,泛讀就是粗略地讀、瀏覽性地讀。畢竟,學生閱讀的時間是有限的,我們沒法要求學生每本課外讀物都細致地去讀完,我們要教會學生抓住重點進行瀏覽,運用走馬觀花、一目十行的方式去閱讀。對書中自己不感興趣的部分,我們應允許學生採用跳讀法,把重要的地方、感興趣的地方讀一讀,其他地方跳過去。而精讀方法的指導,則需要我們通過閱讀指導課來進行方法。學生在感受文字魅力的同時也能逐漸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閱讀質量得以提高,收獲自然也會很豐。
(四)、搭建平台,盡情品嘗閱讀樂趣
當然,值得一提的是:學生在閱讀完了一些書籍後,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就會產生表達的需要和沖動,我們還應該搭建一
個展示的平台,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和機會,讓他們把讀到、聽到、看到的故事講給同伴們聽,把他們的閱讀成果匯報給同伴們看,這樣既鍛煉了孩子們的口語表達能力,也實現了「內在」語言積累的「外化」。成果的匯報形式無疑是多樣的,從課前的「談天說地」到「讀書園地」牆報到各式各樣的比賽活動,什麼朗誦比賽、講故事比賽、欣賞表演、交流辯論會、自辦小報展等等,既可以讓學生品嘗到讀書的收獲和喜悅,又可以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更多的學生看到了別人的閱讀經歷和成果,也能從別人的展示中為自己指引閱讀的方向,從而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這樣一來,學生從興趣閱讀自然向意志閱讀轉化,養成了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如果我們想把學生教育好,讓他們能學到真正的學問,而且學得比我們強,我想首先我們需要並且能夠做到的,就是引導學生找到開啟閱讀之門的鑰匙,讓他們進行科學有效的課外閱讀。這樣,他才能愛上書籍,自覺地去經典的海洋中盡情遨遊。
㈢ 讀書報告的具體寫法。
一、讀書報告有沒有一定的格式
對初學寫讀書報告的同學來說,老師會介紹一般的格式給他們,讓他們有所遵循。只要有書名、有作者,其它可集中讀後感來寫。最花費筆墨的是內容概要,其作用是讓別人知道你看過這本書。至於寫讀後感的方式卻是多種多樣,沒有任何規范。可以寫成很抒情的散文,很尖銳的評論,很精闢的分析,很周詳的比較……要看書的性質,也要看你感想的性質。
二、寫讀書報告的第一步
寫讀書報告的第一步是一面看書一面寫,不論有什麼感想,疑問和見解,都隨即把它們寫下來。如果書是自己的,可以直接寫在書上;如果書不是自己的,就要准備一本讀書札記簿,寫在本子上。書看完了,把自己寫下來的那些感受瀏覽一次,就會發現幾個重要可以發揮的。把這幾個重點列出來,有時間的話,把書有選擇地再看一遍,以便你想論述的重點,找尋更多的資料或例證。有需要時,還可以再找其它有關的書籍來補充你的論點。這樣,你閱讀的收獲會豐富得多,你寫的讀書報告也會有分量得多。
三、不要只讀一本書
要把一本書的讀書報告寫好,除了對這本書要有較透徹的了解之外,還要對作者、對作者所處的時代,對這本書寫作的背景有所了解。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能同時找到其它有關的書來看,包括:1、作者的傳記;2、作者其它作品;3、別人對這本書的研究;4、其它作者的回顧或有關著作(如巴金的《回想錄》與楊絳的《幹校十記》等)。當然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條件或需要這樣做,但能夠這樣做,寫出來的讀書報告一定扎實得多,豐厚得多。
四、贊揚與批評
初學寫讀書報告,大多拜倒在作品之前,大大誇獎一番。可是贊揚與批評都需要見地,公式化的贊美之詞:內容豐富,描寫細膩,刻畫入微,感人肺腑,文章清麗……全是廢話。贊要贊到作品的節骨眼上,最好是這本書獨有的、最突出的優點。批評當然比贊揚更難,因為寫讀書報告的人學養往往遜於作者,要能指出一本書的缺點,而又能言之成理,使人信服,實在並非易事。但不容易並不表示不可以這樣做,如果做得到,這篇讀書報告會更容易受到欣賞。既指出優點又指出缺點,當然是常用的做法,可是很容易變成一種公式,四平八穩的結果是不湯不水。因此贊揚不容易,批評難,又贊揚又批評也不簡單。
五、點與面
讀書報告可對一本書全面論述,全面的結果很容易流於浮面,樣樣都談到了,但只是泛泛之論,倒不如抓住你最有感受、最有心得的幾點來談。因為你談得集中、深入,自然能給讀者比較深刻的印象。
六、不要引用太多
好的讀書報告應以寫報告人自己的意見為主要內容,原文可以作為舉例加以引述,但不宜太多。引述其它人對這本書的看法也要適可而止,不要連篇累牘的抄。否則看過之後,只覺得大部分是別的唾餘,寫讀書報告的只是一個人雲亦雲的抄錄者。
七、讀書報告的內容可包括:1、作者簡介、內容概要;
2、本書在表達(如用一問一答的形式)、處理等方面的特別之處;
3、書中叫人深刻難忘的部分;
4、作者在書中傳遞的訊息;
5、個人最喜愛的部分;
6、對本書的評價和觀感(如是否值得向其它讀者推介);
7、讀後感:(1)書中情節引起的聯想
(2)書中內容引起的疑問
(3)本書令你有何提醒、啟發及反思
(4)本書引起的思想上的轉變
(5)本書令你引發的期望
8、從本書有何收獲;
9、引用本書或其它書籍的內容,或日常用語。
八、讀書報告的撰寫步驟:
(一)寫版本閱讀:為了比較准確理解原著精髓,推薦閱讀「全本」;
(二)確立論題:每人根據閱讀感受,自由選取一個自己最感興趣的角度確立一個論題;選擇的角度要小,挖掘要深;
(三)收集資料:1、摘記原文:根據論題,摘錄原著中的相關內容,製成摘記卡;
2、查書籍雜志到校圖書館,區圖書館或市圖書館,依據目錄檢索相關書籍。同時也使學生更清楚了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利用;
3、上網搜索:如選用專業搜索網站: www.google.com 或 www..com
(四)報告的內容:選題理由、確立觀點、論述觀點
(五)注意點:語言的流暢、觀點與論述的一致。
一、書名:苦澀的成長
二、著者:朱炎
三、出版社:民國七十三年19版/台北市/爾雅出版社
四、頁數:141
五、內容大意:
這本書包括十篇文章,可稱為給青年的十封信,十個主題,每個都有對象。
首篇「愛」,闡釋愛的作用,同時辨明時下對愛的曲解以及贏得真愛之道。
次篇「青春」,從描述誤解青春的特質中,勉勵青年應有刻苦耐勞,獨立自主又淳樸謙虛氣質,進而體認出一個人的價值,在於他對人類社會的實際貢獻。
第三篇「火鳳凰」,系以火鳳凰的行徑為喻,勉青年要有理想,要有為理想而獻身的精神。
第四篇「挫折」,以「衣衫的領子、袖子最易磨損」之巧喻,勉青年要有面對挫折,不畏挑戰的勇氣,並體認領導人物,註定要比別人承受更大的挫折。
第五篇「孤獨」,簡介離群索居以獨立思考的生活方法,鼓勵能不畏寂寞,進而領略孤獨的況味,以及學習多單獨思考問題。
第六篇「怨尤」,說明報怨之害,便是自動地放棄了自己生存的權利與否定自己生命的意義,勉人行事宜務實,切忌好高騖遠。
第七篇「蠱惑」,勉青年由自持、制欲、去私、不惑使自己清醒之後,進而慎思明辨,知保留自己文化的特質與優良傳統,進而培養有為光明遠景獻身的氣概。
第八篇「孝道」,闡明踐行孝道,最重要的就是幫助年長的父母、祖父母適應這個變遷的社會,讓他們由陰暗的角落裡走進陽光,享受現代生活的樂趣。
第九篇「生活的藝術」,說明生活本是一種需要勇氣與魄力的大藝術,並且唯有從生活的簡化中,才能使心靈蘇活,提高生活的境界。
末篇「人類的母親」,闡釋女性的尊嚴乃人性尊嚴的基石,肯定人性必須有尊嚴,就得從尊重女性人格做起,盡力維護女性尊嚴。
書末還有朱炎先生寫作年表,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從前吃苦,現在有成就而將來成就不可限量的人,其閱歷足可為青年之導師。
六、讀後心得:
朱炎先生是一個從前吃過苦,現在有成就的人,他的豐富閱歷使他能穿過人生重疊的層面,看得深,看得遠,有智慧。他在備嘗生長的痛苦,又把痛苦轉化為喜悅之後,用心寫一本小書,一本形體小而價值大的書。他費盡苦心,辛苦寫成,成果是甜美的。在這個紛紛用悲觀來表示深度的時代,他這本書從深處發掘樂觀,在這個用偏激表示造詣的時代,他這本書完備而中和,更顯得難能可貴。他在走完了人生最艱難的一段長途之後,佇足回頭,看看後面的人走得怎麼樣,鼓勵能好好的走。這一份奉獻,令我敬佩也使我感動。
這十篇文章雖各自獨立,但脈絡相通,渾然如一,像一條山脈十座山峰,根本上,他提供人生在世的一種觀點,一種哲學。沒有哲學和沒有麵包同樣令人活不下去。他從上游解決人生問題,正本清源。這種建設工作,可以使醫生、警察減少許多不必要的忙碌。這十篇文章,一方面探討了人生潛藏於內的幽微,一方面勾勒了人生形之於外的崢嶸,同時也給理想的中國青年摹出風貌典型。人在青年時期辛苦尋覓的東西,大半都在這本書里。
七、評語:
朱炎先生是一位熱愛學問而有學問,熱愛真理而認識真理,熱愛青年而了解青年,熱愛人生而能奉獻自己,不但是一個卓越的散文家,更是一個把墨水變成熱血的人。他的筆是一座橋,從他的內心到讀者內心,交流互通,如響斯應。
推銷鋼琴的廣告有一句話:「學琴的孩子不會學壞」,意思是說音樂能凈化人的心靈,提高人的境界,使人發現並追求較完美的模式。我也要說,熟讀朱炎教授這本書的人也不會學壞,因為他不會走錯路。
中國多一本這樣的書,就可以少一座監獄。
八、附註:本書六十七年初版,時著者年四十二歲。
另外,除了封面要寫校名、自擬的題目、專業、學號、姓名、讀書時間之外,正文第一行要居中寫上自擬的題目,且字數不超過20,允許有副標題。(參見自校規定為准)
㈣ 讀書報告怎麼寫
1.本書的概況:作者簡介、內容概要;本書在表達、處理等方面的特別之處等;
2.本書的主要觀點、意圖;
3.本書的精華部分或個人最喜愛的部分;
4.對本書的評價和觀感;
5.讀後感:(1)書中情節引起的聯想
(2)書中內容引起的疑問
(3)本書令你有何提醒、啟發及反思
(4)本書引起的思想上的轉變
(5)本書令你引發的期望
6.本書讀後的收獲。
二、讀書報告的撰寫步驟:
(一)閱讀著作;
(二)確立論題:每人根據閱讀感受,自由選取一個自己最感興趣的角度確立一個論題;選擇的角度要小,挖掘要深;
(三)收集資料:1、摘記原文:根據論題,摘錄原著中的相關內容,製成摘記卡;
2、查閱其他書籍雜志,掌握相關的資料。
(四)報告的內容:選題理由、確立觀點、論述觀點
(五)注意點:語言的流暢、觀點與論述的一致。
三、寫讀書報告的注意事項
1.讀書報告的形式多種多樣,沒有任何規范。可以寫成很抒情的散文,很尖銳的評論,很精闢的分析,很周詳的比較……要看書的性質,也要看你感想的性質。
2.讀書時要邊看邊寫,不論有什麼感想,疑問和見解,都隨即把它們寫下來。最好准備一本讀書札記簿,寫在本子上。書看完了,把自己寫下來的那些感受瀏覽一次,就會發現幾個重要可以發揮的。把這幾個重點列出來,有時間的話,把書有選擇地再看一遍,以便你想論述的重點,找尋更多的資料或例證。有需要時,還可以再找其它有關的書籍來補充你的論點。這樣,你閱讀的收獲會豐富得多,你寫的讀書報告也會有分量得多。
3.對所讀著作的贊揚與批評需要有見地,避免公式化的贊美之詞用得過多,贊要贊到作品的節骨眼上,最好是這本書獨有的、最突出的優點。批評當然比贊揚更難,因為寫讀書報告的人學養往往遜於作者,要能指出一本書的缺點,而又能言之成理,使人信服,實在並非易事。但不容易並不表示不可以這樣做,如果做得到,這篇讀書報告會更容易受到欣賞。
4.讀書報告可對一本書全面論述,全面的結果很容易流於浮面,樣樣都談到了,但只是泛泛之論,倒不如抓住你最有感受、最有心得的幾點來談。因為你談得集中、深入,自然能給讀者比較深刻的印象。
5.好的讀書報告應以寫報告人自己的意見為主要內容,原文可以作為舉例加以引述,但不宜太多。引述其它人對這本書的看法也要適可而止,不要連篇累牘的抄。否則看過之後,只覺得大部分是別的唾餘,寫讀書報告的只是一個人雲亦雲的抄錄者。
㈤ 讀書報告格式
讀書報告的內容可包括:
1、作者簡介、內容概要;
2、本書在表達(如用一問一答的形式)、處理等方面的特別之處;
3、書中叫人深刻難忘的部分;
4、作者在書中傳遞的訊息;
5、個人最喜愛的部分;
6、對本書的評價和觀感(如是否值得向其它讀者推介);
7、讀後感:(1)書中情節引起的聯想
(2)書中內容引起的疑問
(3)本書令你有何提醒、啟發及反思
(4)本書引起的思想上的轉變
(5)本書令你引發的期望
8、從本書有何收獲;
9、引用本書或其它書籍的內容,或日常用語。
(5)閱讀成果匯報擴展閱讀:
寫法
讀書報告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實用體裁,它可以幫助我們記錄復習學過的知識並提高我們的概括能力、綜合能力、分析能力和評判能力。讀書報告的寫法如下:
首先先按下面的提綱做一些簡單的筆記:
1.書名:書名及其出版年月
2.種類:如小說、傳記、學習輔導、專著等
3.作者:姓名、國籍、出生年月
4.背景:時間、地點
5.主要人物:姓名
6.內容:主要情節、論述要點
7.簡評:對此書的印象及評論
做好筆記之後,再根據自己的需要刪繁就簡寫成一篇連貫性的短文。
一. 讀書報告有沒有一定的格式
對初寫讀書報告的同學來說,學校會有一般的格式要求,讓其有所遵循。一般地,只要有書名、有作者,其一的作用是,讓別人知道你看過這本書。
二. 寫讀書報告的第一步
寫讀書報告的第一步是一面看書一面寫,不論有甚麼感想、疑問和見解,都隨即把它們寫下來。
如果書是自己的,可以直接寫在書隨筆記下一些想法,作為筆記,在總結時大有益處。
㈥ 閱讀報告怎麼寫
貧富差距的合理性具有量和質的雙重蘊涵。在量的意義上,這一合理性主要表現為差距大小、拉距速度的適度性和趨富人口的「大數」比重;在質的意義上,則主要表現為致富資源的可選擇性、致富手段的正當性和貧富走向及關系的非對抗性。
從貧富差距的大小上看,差距過小和過大都是不合理的。前者如平均主義,後者如兩極分化。打破平均主義以後所出現的壓力感、危機感對落後者可以產生激勵作用,模仿和攀比心理可以產生示範和帶動效應,從而使經濟和社會發展保持必要的生機和活力。從這個意義上,貧富差距的合理性指的是奮斗目標的示範性、榜樣的帶動性和利益機制的激勵性。同時,富裕人口的出現所帶來的財富積累,也是擺脫貧窮必不可少的物質條件。平均主義只能導致普遍貧窮。當然要避免兩極分化,也就是避免出現尖銳的社會利益矛盾和對抗,這是社會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的基本保證。作為一個量的概念,國際上通常是把合理差距的基尼系數確定在0.3-0.4之間。
從貧富差距形成的時間或速度上看,當這一速度超過了經濟增長和個人收入增加的可能預期,超過了廣大民眾的心理承受力時,貧富差距就失去了它的合理性。「適度」的速度之所以具有合理性,是因為在通常的情況下,通過勞動創造等合法收入的積累,受財富增長內在規律的制約,需要經歷一定的階段、過程和時間。如果速度過快,人們有理由對其致富手段的正當性產生懷疑。一個時期里,人們對「暴富」者怨言較多,原因正在於此。在這個意義上,貧富差距的合理性指的是差距形成的速度與財富增長常規及人們對拉距速度認可程度的一致性、同步性。
從貧富家庭或人口相對比重上看合理性,就是要在一定歷史時期內,讓大多數人走向富裕,而不是有相當多的人陷入貧困。如果是前者,這樣的差距就是合理的;如果是後者,差距就不是合理的了。在這一意義上,貧富差距的合理性指的是最終使廣大人民群眾富裕起來的利益導向性,是由差距走向共同富裕的趨向性。當然,趨富人口的「大數」比重是一個由少到多,由此達彼的相對的、動態的概念,不能局限於一時一地。
從形成貧富差距的原因或所依賴的資源條件上看,人的利益實現從來源上一般需要兩大資源——先賦資源和自致資源。先賦資源是指人與生俱來的環境賦予的人力無法改變的資源條件,包括個人生活環境的氣候、交通、資源狀況等自然條件,家庭出身、戶籍類別、生活環境的經濟基礎、教育文化發展水平及其在總體經濟格局中的地位、個人所在的行業、職業、單位的效益等社會條件;自致資源是指經個人主觀努力而獲得的資源條件,如受教育和訓練的程度、發展意識、進取和創新精神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素質和既定社會地位的差異等等。按照人的責任取決於主體選擇自由的理論,在形成貧富差距的這兩大資源中,因個人無法改變的先賦資源的不同所造成的差距往往被認為是不合理的,而因自致資源的不同所造成的差距往往被認為是合理的。因而從形成原因上說,貧富差距的合理性指的是體現了「按勞分配」、反映了個人素質和主觀努力程度差異的合理性。
從致富途徑、手段的正當性上看,現有的致富途徑大體上有以下幾類:勞動(包括體力和腦力勞動)致富、特殊才能(明星、名流)致富、機遇(炒股、中彩、遺產繼承、好的行業或單位等)致富、權力(職位、地位、崗位等)的濫用而致富、非權力的違法(偷稅漏稅、制黃販黃、走私販毒、假冒偽劣、欺行霸市等)致富等等。所有這些致富手段從性質上可以歸結為正當和不正當兩種。衡量正當與否的標准,從形式上看,是是否符合一定社會的法律、道德和主流價值觀;從實質上看,則是對生產力發展、社會財富的增加和社會進步所產生的積極還是消極的影響。
從貧富發展的趨勢上看,貧富發展趨勢存在著兩種可能:一種是同向的,即貧富雙方的收入和財富都在逐步增加,只是增加的幅度不同,貧富的關系是後富與先富、慢富與快富的關系;另一種是反向的,即在富者更富的同時伴隨著窮者更窮。這種反向發展的趨勢即通常所說的兩極分化。區分是合理的貧富差距,還是兩極分化,最鮮明、最直觀的指標就是看貧富雙方發展的方向和趨勢是否同向。
合理性是一個歷史的范疇,離開具體的歷史條件,抽象地討論合理性是無意義的。我們所關注的貧富差距的合理性,是指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們應該做到而又能夠做到或者是正在努力去做的合規律性和合目的性相統一的歷史主體的選擇。與此同時,貧富差距合理性的行為和評價主體不僅僅是政府,盡管政府在制定政策和提供公共服務等方面負有重要責任。我們每一個公民都負有促進貧富差距合理化的責任。「致富思源、富而思進」是富者的責任,「窮則思變」是窮者的責任。積極地勞動創造,在追求個人正當利益和發家致富的同時,為經濟發展、公益事業乃至社會的全面進步作出貢獻則是我們每一個公民應盡的責任。
林毅夫:貧富差距關鍵是窮人太窮
「新農村運動」聞名的經濟學家林毅夫,昨天撰文闡釋「十一五」規劃。在這篇名為《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十一五」規劃》的文章中,林毅夫以「窮人經濟學」理論,分析「十一五」規劃強調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戰略價值。在「十一五」規劃審議通過後,林毅夫是第一位撰文解讀的學者。
推薦參考:
關注點一:「窮人太窮」最大的原因是因為獲取的機會太少
「窮人太窮」真正最大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獲取的機會太少,更是因為他們在被以各種方式不斷地剝奪!譬如,有些農民之所以「太窮」,是因為曾經被各種搭車的稅費壓得喘不過氣;或是因為失地時補償太低而又未能得到好的安置;或是因為田地魚塘遭遇無處求告的污染;或是因為進城務工時工錢被拖欠、或工傷致殘後被無情踹出……城市新貧困階層越來越窮的原因亦是如此:他們在企業中辛苦半生,卻突然被告知要「改制」了,要「房改」了,要「醫改」了,教育要高收費了……於是,一生積蓄剎那時化為烏有,傾刻間回歸赤貧。
關注點二:解決貧富差距應更加註重社會公平
喜見,十六屆五中全會公報從完善分配製度角度提出了「更加註重社會公平」,「十一五規劃」建議目標更加強調社會發展成果普惠眾生、看重積極調整就業、財稅、社會保障等有關制度和政策。就此檢點「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分配大原則理當相機調整,站在堅持以人為本、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根本立場上看,時下已經必須慎重考慮各種分配中的公平與效率所居位次。
關注點三:窮人擺脫困境還是要依靠政策要減少政策制約
窮人之所以窮,窮國之所以窮,更主要的是政策方面的原因,而窮人之所以能夠擺脫困境,窮國要擺脫困境,靠的還是政策。中國20年間有4億人擺脫了貧困,靠的不是扶貧,而是改革開放的政策。應該講,我們現在很多人還無法擺脫困境,很大程度上還是受一些政策制約,如果我們公共衛生方面的政策,我們公共教育方面的政策,我們對勞工的合法權益沒有充分保障,還有很多領域沒有充分市場化,使得一些窮人的利益受損,阻礙了他們從根本上擺脫困境。從這個意義上講,就國內而講,給窮人一個「起點公平」,就世界而言,放棄補貼或者其他阻礙自由貿易的壁壘,給窮國一個「起點公平」,這才是真正的解除貧困之道。
關注點四:要真正消除貧困就要保障窮人的自由和權利
在我國,人們則可以看到一些不和諧的現象:在有些貧困縣,一方面,不少農村人口生活在貧困中;另一方面,扶貧款被挪用來購買豪華轎車、建設面子工程。
沒有人願意生活在貧困和飢餓中,每個處於這一狀況中的人,都有走出貧困和飢餓的最強烈動機,這是消除貧困和飢餓的基本動力。所以,要真正消除貧困和飢餓,最需要做、也是最應當做、並且有能力做的,就是保障窮人的自由和權利。只有在此基礎上,政府的財政轉移或國際援助才能發揮效力,不至於被層層截留,而被真正的窮人享受到。
編輯點題:
林毅林最近真是語出驚人,剛剛告誡了人們在個稅改革中「不要仇富」引來如潮評論,日前講到窮人經濟學更是認為:「我國當前貧富差距的主要矛盾不在於富人太富,而在於窮人太窮。」人們關注貧困人群更關注這之後的貧富差距問題,「十一五」我們究竟應當如何改變貧困人群的生存狀況,如何縮小貧富差距建設和諧社會?請您暢所欲言!
㈦ 一篇閱讀報告(250字)
中文書名: 愈放下,愈自在
書籍作者: 林慶昭/著
出版單位: 出色文化
出版年月: 2005年04月01日
版次: 初版
一、相關書訊
本書作者林慶昭著作這本書的主要目的,那就是要人們學習放下,該放下的時候就應該放下,不要想太多,不要太計較,多用樂觀來替代悲觀,多用積極來取代消極。心情放鬆,懂得知足與感恩,誰說你不能無憂無慮的過日子。人生學會放下,一定自在又快樂。也就是說,懂得放下,才能真正從容面對人生,不受牽絆。追求越多,失去越多,取捨之間,別忘了自己興趣所在。過自己想過的生活、想做的事,那才是人生中最大的幸福!放開你身邊的束縛,自由自在的過生活,不妨傾聽自己內心的話,用心過生活吧!
二、內容摘錄:下列文字摘自《愈放下愈自在》
做人不能太自私,應該明是非、講道理,多站在對方的立場設想。以別人為鏡,可以看出自己的缺點。但是最重要的是,能以己為鏡,隨時隨地反省和檢討改進。眼睛看別人,更要看自己。(p.71)
三、我的觀點
生活不是件容易的事,許多人學不會如何放下身邊的一切。有人為了生計從早忙到晚;有人為了名利汲汲營取;也有人活得庸庸碌碌,當然還有人不知道如何活下去。人活著到底為了甚麼?錢財、權力、勢力、地位,讓自己舒舒服服地過日子,或者無所貪求,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忙碌的生活,總是讓人變得庸俗,有時雖然賺不少錢,但內心卻空虛不已。我覺得賺錢雖然很重要,但是放下一切讓自己快樂更重要。
例如書里寫的:有個著名漫畫家,他有一段很長的時間,幾乎把所有的生活重心都擺在工作上,忙到生活變得乏味無趣,忙到每天早上睜開眼睛就是工作、工作,再工作。完全沒有多餘的空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整個人不自覺的被工作所控制住。他忙到忘了自己的家人、朋友的存在,把自己當成工作的機器,每天做著一成不變的事。他雖然賺了許多金錢,但內心卻空虛不已,也快樂不起來。
曾經跟一般人很期待假日的他,在那幾年裡,放假這兩個字對他來說,根本是一點意義都沒有,活著好像就只為了工作。他說:「看起來好像做了很多事,作品一件接著一件出爐,但卻總覺得空洞不踏實。」
後來,他的老婆看出他深陷在這種生活方式中無法自拔,便試著要把他拉回來。可是,瘋狂工作已經成為他的習慣,一時很難改變。
為了幫助他適應新的生活方式,他老婆從好言相勸到不惜利用爭吵來溝通,雖然很慢、很難、挫折很多,但逐漸有了成果。重新過生活後,雖然他的作品沒有以前多,工作量也沒有以前大,但生活卻過得豐富快樂滿足多了。回首過去那段日子,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曾經那麼可怕的虐待自己!雖然有朋友覺得他這樣很可惜,但他倒是認為金錢和名利得失,都是世俗而虛幻的東西,怎樣放下一切得到真正的生活、真正的快樂,那才是最重要的。
由此可知,賺錢雖然很重要,但如何讓自己活的快樂更重要,不斷的追求金錢、名利,卻忽略了自己和身邊的人,豈不是虧大了。況且金錢並不是萬能的,有了金錢也買不到真正的快樂,如果連一個最簡單的快樂也失去,那活著就沒有意義了!應該要找到其中的平衡點,能夠樂在工作,且能善待自己,而不是無趣乏味的工作,把自己當成工作的機器並且忽略了他人。
作家肯桃說:「安於自己的生活,別和他人的生活比較。」意思是說,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別和他人做比較。因為那並不是你所想擁有的生活,假如你跟隨他人的腳步、喜好他人的生活,而不自己追求你所想要的,那隻會讓自己活在痛苦當中,無法快樂的生活。
例如,我小時後很喜歡跟隨別人腳步,做別人喜歡做的事情。比如說,畫畫。
還記得,以前的我並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只知道我身邊的朋友都喜歡畫畫,久而久之,我也跟隨他們一起學畫畫,但每次要上畫畫課時,我都會想辦法逃避,找一堆理由不去上課。因為,我並不喜歡畫畫,那也不是我的興趣,我跟隨他們一起學畫畫,卻忽略了自己的興趣而增加自己的痛苦。直到後來我終於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興趣,溜冰——有一次在學校看到好多小孩穿著溜冰鞋,跟在老師的背後學溜冰,我當時也好想下去和他們一起溜冰。回到家之後,我很確定的跟媽媽說:「媽媽,我要學溜冰。」媽媽也答應讓我去學,還記得,當時的我每天都好期待禮拜六,因為那天可以去學我最愛的溜冰。上了幾節課,我已經學會自己溜冰,不需要拉著別人的衣服了,當時真的好開心。自從學會之後,每天固定都會穿著那雙大大高高的溜冰鞋,到處溜、到處玩,玩得好開心。
由此可知,唯有自己的興趣才會學得快樂,如果你並不喜歡,那隻會增加自己的痛苦而已,並不會變成自己的興趣。生活也是如此,如果你沒活在自己的生活里,成天想擁有他人的生活,那也只會增加自己的痛苦,他人的生活也不會變成你的生活。有時候,也該問問自己,你想要過得是甚麼生活?
我們也要學會放下,在該放下的時候放下,放下一些不需要的束縛、放下一些不必要的觀念、放下一些不屬於你的人事物,如此一來,你的生活將會變得踏實,因為那才是真正的你。放下,是人生中最難的關卡。唯有放下,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
㈧ 讀書報告怎麼寫
讀書報告的內容可包括:
作者簡介、內容概要;
本書在表達(如用一問一答的形式)、處理等方面的特別之處;
書中叫人深刻難忘的部分;
作者在書中傳遞的訊息;
個人最喜愛的部分;
對本書的評價和觀感(如是否值得向其它讀者推介);
讀後感:
書中情節引起的聯想
書中內容引起的疑問
本書令你有何提醒、啟發及反思
本書引起的思想上的轉變
本書令你引發的期望
8. 從本書有何收獲;
9. 引用本書或其它書籍的內容,或日常用語。
(8)閱讀成果匯報擴展閱讀:
讀書報告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實用體裁,它可以幫助我們記錄復習學過的知識並提高我們的概括能力、
綜合能力、分析能力和評判能力。讀書報告的寫法如下:
首先先按下面的提綱做一些簡單的筆記:
1.書名:書名及其出版年月
2.種類:如小說、傳記、學習輔導、專著等
3.作者:姓名、國籍、出生年月
4.背景:時間、地點
5.主要人物:姓名
6.內容:主要情節、論述要點
7.簡評:對此書的印象及評論
做好筆記之後,再根據自己的需要刪繁就簡寫成一篇連貫性的短文。
一. 讀書報告有沒有一定的格式
對初寫讀書報告的同學來說,學校會有一般的格式要求,讓其有所遵循。一般地,只要有書名、有作
者,其一的作用是,讓別人知道你看過這本書。
二. 寫讀書報告的第一步
寫讀書報告的第一步是一面看書一面寫,不論有甚麼感想、疑問和見解,都隨即把它們寫下來。
如果書是自己的,可以直接寫在書隨筆記下一些想法,作為筆記,在總結時大有益處。
三. 不止讀一本書
要把一本書的讀書報告寫好,除了對這本書要有較透徹的了解之外,還要對作者、對作者所處的時
代,對這本書寫作的背景有所了解。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能同時找到其他有關的書來看,包括:
1. 作者的傳記;
2. 作者其他作品;
3. 別人對這本書的研究;
4. 其他作者的回顧或有關著作
當然不是每一個人有條件或需要這樣做,但能夠這樣做,寫出來的讀書報告一定扎實得多,豐厚得多。
四. 贊與彈
初學寫讀書報告,大多拜倒在作品之前,大大誇獎一番。贊與彈都需要見地,公式化的贊美之詞:內
容豐富,描寫細膩,刻畫入微,感人肺腑,文章...全是廢話。
贊要贊到作品的節骨眼上,最好是這本書獨有的、最突出的優點。
彈當然比贊更難,因為寫讀書報告的人學養往往遜於作者,要能指出一本書的缺點,而又能言之成
理,使人信服,實在並非易事。但不容易並不表示不可以這樣做,如果做得到,這篇既指出優點又指
出缺點,當然是持手的做法,可是很容易變成一種公式,四平八穩的結果是不湯不水。因此贊不容
易,彈更難,又贊又彈也不簡單。
五. 點與面
讀書報告可以對一本書全面論述,全面的結果很容易流於浮面,樣樣都談到了,但只是泛泛之論,倒
不如抓住你最有感受、最有心得的幾點來談。因為你談得集中、深入,自然能給讀者比較深刻的印
象。
六. 不要引用太多
好的讀書報告應以寫報告人自己的意見為主要內容,原文可以作為舉例加以引述,但不宜太多。引述
其他人對這本書的看法也要適可而止,不要連篇累牘的抄。否則看過之後,只覺得大部分是別人的唾
余。寫讀書報告的只是一個人雲亦雲的抄錄者。
網路-讀書報告
㈨ 讀書成果怎麼寫
1.寫看完書後,自己了解的書的內容,講課一個什麼故事。
2.寫從故事中獲得了哪些感悟,學到了主人公的什麼品質,給自己的啟發思考有哪些。
3.可以加對於某個人物的深度分析:性格、成長經歷、心理分析等等
㈩ 小學生課外閱讀匯報展示的形式有哪些
1 首先通讀短文,弄清全文的意思 2.找明關鍵問題 3.找到問題所在句段 4.找出關鍵詞語 5.分析詞語 6.什麼描寫 7.修辭手法 8.生動形象 9.說明什麼 10.表達什麼感情。
具體參參照下列內容:
閱讀技巧
一. 閱讀理解的答題宗旨:
1.盡量用原文。
2.將題目帶到原文中,尋找答題區域,結合上下文思考,不可脫離原文憑空想像。
3.做完以後再讀讀自己的答案,多從「為什麼、什麼和怎麼」的角度來加以思考。
二. 寫人記事文章的段意的基本格式:
1.什麼人這么樣干什麼事(,結果怎樣)。
2.寫了誰的什麼方面(事)。
三. 寫景文章的段意的基本格式:
1、景+特點;
2、景物+某方面的內容。
三、說明文的段意的基本格式
1、說明了什麼(說明對象)的什麼特點;
2、說明了什麼(說明對象)的某方面內容。
四. 概括段意的基本思路:
1.找中心句和概括性語句。
2.挑片語合而成。
3.將相同的內容,用概括性的詞語來表示。
五. 概括主要內容:
1.記敘文: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
……時候,……人,在……地方,做了……事
2.小說:人物、事件、環境。……人,做了……事,怎樣做的。
六. 中心思想:
通過記敘……,抒發了……感情\\贊美了……精神\\揭示了……道理。
七. 分析人物精神的基本思路
1.議論抒情句。
2.根據具體事例思考挖掘精神品質。
八. 回答人物心情:原因+心情。
九. 提煉寓意:從不同人物和成敗雙方分別思考原因,可出看法。
十. 標題的作用和含義:
(一)作用 1.文章的線索 ①以人或人的某種感情為線索 ②以中心事件為線索。
③以活動為線索。④以實物為線索。
2.點明(暗示)中心。
3.吸引讀者。
(二)含義:結合文章中心分析人物精神、詞語含義
十一. 解釋詞語的語境義:1.描繪情景。
2.詞語替換。
3.寫出比喻義。
十二. 形容詞、副詞的表達作用:
1.判斷詞性。
2.從什麼方面修飾了什麼。
3.生動形象(准確)的寫出了什麼的什麼特點。
4.表現了什麼
十三. 記敘文中詞語的表達作用:
1.解釋詞語——這次詞語的意思是……
2.這一詞語所描述出來的情形——生動形象(准確)的寫出了…….(場景、心情、環境……)
3.這一情形所體現出來的人物(動物)的情感、精神品質——表現(表達)了……(情感)
十四.說明文中詞語能不能去掉
1.解釋詞語。
2.結合句子,思考該詞語的含義和作用。
3.增強了語言的准確性 (表現了作者嚴謹的寫作態度)。
4.如果去掉就會(結合句子分析不準確的原因);與實際情況不符。
十五. 品味說明文語言的准確性的思考角度:
1.解釋詞語。
2.結合句子思考該詞語的含義與作用。
3.增加了語言的准確性(表現了作者嚴謹的寫作態度)。
十六、品味說明文語言的生動性的方法:
(一)品味詞語 1.解釋詞語。
2.結合句子思考該詞語的含義與作用。
3.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感情。
(二)分析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的作用。
十七、句子的表達作用:
1.是什麼修辭手法。
2.把什麼比喻成什麼\\把什麼賦予了人的動作、心理。
3.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什麼場面。
4.表達了作者對這個形象的情感。
十八、排比的表達作用:
將這些……排列在一起,形象的寫出了什麼場面,表現誰的什麼感情,增強了語言的氣勢。
十九、分析句子含義、作用的基本答題思路:
1.從內容上看:①分析原因
②靠中心
③分析修辭的表達作用
④抓重點動詞和形容詞分析其作用
⑤思考它象徵了什麼
2.從結構上看:①過渡
②呼應
③鋪墊
二十、環境描寫的作用:
1.表現了什麼精神、性格、特點。
2.烘託了人物的什麼心情。
3.渲染了什麼氣氛。
4、為人物的出場作了鋪墊。
二十一、說明方法的表達作用:
1.打比方:把什麼比做什麼,生動想像的說明了原因或目的/說明對象的特點。
2.列數字:通過列舉准確的數字,准確具體的說明了……
3.作比較:把什麼同什麼進行比較,鮮明突出的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