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

發布時間:2021-03-15 11:25:37

❶ 教育部思政司關於公布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評選結果的通知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獲獎名單

一等獎(共4名)
(排名不分先後,下同)
湖南大學:《發揮影視文化的育人功能 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與文化素質》
南京理工大學:《凝煉國防教育文化特點 營造創新和諧育人氛圍》
中國海洋大學:《飛翔的海鷗——海鷗劇社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獨特作用》
南京曉庄學院:《「國旗下講話」:曉庄獨特的文化景觀》
二等獎(共10名)
北京師范大學:《開拓校園文化建設新載體——記北京大學生電影節》
湘潭大學:《突出加強班級文化建設 構築校園文化建設的立體工程》
浙江大學:《樹育人理念 創特色文化——宿舍文化建設成果》
武漢大學:《項目運作激發活力 品牌戰略帶來繁榮——武漢大學「校園文化活動超市」》
華南理工大學:《弘揚高雅藝術 全面提升理工科大學生綜合素質》
西南財經大學:《堅持人文教育與科學精神培養並舉 構建財經特色的文化素質教育體系》
長安大學:《新校區校園文化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天津工業大學:《鑄造校魂 培育英才——天津工業大學以弘揚學校精神為主題建設高品質校園文化》
西北師范大學:《以學分制的方式扎實推進「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
湛江師范學院:《推崇名師 追求學術——「學術人生」系列訪談節目的策劃與效應》
三等獎(共20名)
東北大學:《以愛國愛校教育為主線,深入進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
東華大學:《魅力校園 人生講壇》
復旦大學:《復旦的學生傳媒:從一種現象到一種文化》
中南大學:《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載體、機制、內容與方法的全面創新》
電子科技大學:《充分發揮「成電講壇」育人功能 深入開展大學生素質教育》
東南大學:《全員參與 多空間展示 構建多層次立體式的人文素質平台》
天津大學:《多彩校園文化交融科學殿堂》
華中科技大學:《推進三大融合 構建開放式立體化的校園文化體系》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構築地學特色校園文化 弘揚艱苦奮斗大學精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弘揚北航精神 創新文化育人機制 建設特色鮮明的大學文化》
天津商學院:《突出抓好藝術教育 提升校園文化品味》
中州大學:《培養畢業生愛校意識 形成母校情結 升華感恩情懷》
南京師范大學:《澆樹要澆根 成人先誠心——南京師范大學開展本科生誠信教育特色活動》
山東濱州職業學院:《高揚「文化興院」旗幟 搭建「文化育人」平台 全面實施校園文化建設「七大工程」》
武漢科技大學:《系統開展感動教育工程 深入推進校園文化建設》
武漢工業學院:《打造校園科技文化活動品牌 提高學生創新素質和實踐能力》
雲南民族大學:《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促進各族青年團結進步》
甘肅農業大學:《發揮宿舍潛在教育功能 努力推進公寓文化建設》
新疆大學:《打造綠色大學的綠色使者——新疆大學環保公益活動蓬勃開展》
新疆醫科大學:《用特色文化打造魅力校園》
優秀獎(共30名)
中央財經大學:《銘榜樣之精神 繪五彩之青春》
東北師范大學:《走進「雙百論壇」 感悟學術人生》
同濟大學:《繁榮以高雅藝術為主的多元校園文化 促進大學生文化素質全面提高》
山東大學:《以項目化運作方式全面扎實推進大學文化建設》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營造校園文化藝術氛圍 開拓思想政治教育載體》
南京農業大學:《積極開拓校園文化建設新載體 基地建設展「魅力校園」新風采》
中國礦業大學:《切實加強學生社團建設 構建校園文化建設新載體》
合肥工業大學:《突出亮點,彰顯特色,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華中師范大學:《利用資源 打造精品 促進校園文化健康發展》
華中農業大學:《一批綠色使者的綠之夢——綠色協會推動綠色文化建設紀實》
天津財經大學:《強化主題實踐 提高學生素質》
天津醫科大學:《構建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體系培養德高醫粹醫學人才》
太原科技大學:《樹科學工作思路,創一流校園文化》
內蒙古大學:《弘揚社會主義旋律 構建清新校園文化》
浙江師范大學:《實施「三化」運作 搭建四大平台 促進學子成長》
寧波大學:《凝煉精神 打造品牌 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
福建師范大學:《構建校園文化特色服務體系 促進青年學生健康成長成才》
集美大學:《發揮學校歷史傳統優勢 扎實推進校園文化建設》
閩西職業技術學院:《揚老區精神 育時代新人——閩西職業技術學院深入開展老區精神教育活動》
湖北美術學院:《美育與德育相結合 人文與藝術相輝映》
廣東外語藝術職業學院:《以全麵塑內涵 以創新求發展 以專業為根本——廣東外語藝術職業學院校園文化建設側影》
四川警察學院:《創建具有公安院校特色的高校校園文化》
西昌學院:《創新校園文化 建設魅力校園 培育優秀人才》
雲南財經大學:《大力開展校園活動 推動校園文化蓬勃發展》
雲南農業大學:《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努力構建和諧校園》
貴州師范大學:《以科學發展觀為統攬 全面推進校園文化建設》
西藏大學:《圍繞育人目標 開展豐富活動 營造良好氛圍》
西藏民族學院:《締造魅力民族校園 營造溫馨公寓文化》
蘭州職業技術學院:《以京劇為突破口 全面推進校園文化建設》
塔里木大學:《胡楊深處驚現青春幾縷亮色 大漠邊陲昭顯風景這邊獨好》

❷ 易班媒體運營部是幹嘛呢

職位描述:1、根據公司產品策略,策劃推進公司的業務運營戰略、協調公司各部門執行、實現公司的運營目標;2、建立並完善日常運營相關的制度體系、業務流程,建立規范、高效的運營管理體系;3、策劃推進及組織協調公司重大運營計劃、進行市場發展跟蹤和策略調整;4、制定運營部部門戰略發展和業務計劃,協調各項工作,建設和發展優秀的運營隊伍;5、制定運營指標、年度客戶發展計劃,推動並確保營業指標的順利完成;

❸ 中南民族大學哪個專業很好

中南民族大學最好最有特色的專業:

  1. 應用化學

  2. 民族學

  3. 生物技術

  4. 電子信息工程

  5. 漢語言文學



  1. 中南民族大學是一所中央部屬綜合性普通高等院校,隸屬於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學校前身為中南民族學院,創建於1951年,2002年3月更名為中南民族大學。大學橫跨民族大道,位於武漢「光谷」腹地。學校西面南湖,北臨雄楚大道。東臨武漢紡織大學,南鄰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南湖對面即為華中農業大學。

  2. 學校佔地1554畝,校舍面積73萬余平米,館藏圖書280餘萬冊,擁有全國高校第一家民族學博物館。

  3. 2001年,學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隨機性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2005年5月學校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榮譽稱號;2006年,該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再度榮獲優秀;2008年,學校獲「國家民委文明單位」稱號,成為「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2010年獲教育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三等獎;2001之後連續10年5次被評為湖北省最佳文明單位。

❹ 佛山都有哪些大學

本科學院:華南師范大學南海學院1A,東北大學南海校區2A,佛山大學2A,
專科學院:華南師范大學3A,東北大學南海校區3B,佛山大學(大瀝校區)即系獸專3A,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3A.(以上全部都是在獅山那邊的.至於順德還有一間:順德職業技術學院,聽說還不錯,
如果是3A的,個人還是比較推薦華師,那裡的師資都不錯,比順德的那間還略勝一籌..

❺ 河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在哪

石家莊市裕華區珠江大道219號(主校區)

學校始建於1956年,是交通部在全國最早創辦的六所公路工程院校之一,2002年5月,經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為河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校名沿用至今。

據2020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佔地面積684.2畝,圖書館藏書近70萬冊,有招生專業51個,全日制在校生13000餘人。共有6系3個教學部1個分院。學院共有教職工550人,專任教師495人,博士36人、碩士242人。

(5)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擴展閱讀:

學院運輸管理系黨總支獲評教育部「全國黨建工作標桿院系」,經濟管理系會計專業第一黨支部、道路橋梁工程黨支部獲評教育部「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是河北省黨建工作示範校。學院暑期社會實踐項目被團中央評選為全國「最具影響好項目」。

獲河北省第二屆高校輔導員工作案例一等獎1項、河北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河北省輔導員工作精品項目三等獎2項,是河北省思想政治教育先進集體,兩次獲得省級文明單位稱號。

❻ 濰坊工程職業學院怎麼樣

簡介:◇ 辦學歷史悠久,社會聲譽優良 濰坊工程職業學院是由原濰坊教育學院改建而成的國辦普通高等專科學校,學院歷史悠久,起源於1881年英國基督教會創辦的培真書院,學院幾經變遷,1978年經教育部批准設立濰坊教育學院,開始舉辦專科層次的高等教育,1998年經批准成為山東省首批舉辦高職教育的院校,2010年經省政府批准轉制改建為濰坊工程職業學院。 目前,學院有青州市南、北兩個校區和濰坊校區,總佔地面積1500餘畝,有13個教學院系,開設44個高職專業。在校生16000餘人。學院主要承擔普通高等職業教育、普通中等職業教育、繼續教育等教育任務。開設的高等職業教育專業主要有學前教育、機電一體化技術、工程機械運用與維護、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無人機應用技術、飛機機電設備維修、空中乘務、食品營養與檢測、生物技術及應用、會計電算化、生化制葯技術、建築造價等30餘個專業。學院先後獲得「山東省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院校」「山東省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山東省招生工作先進集體」「山東省文明單位」「全省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高等學校教學管理先進集體」「科教興濰先進單位」「濰坊市花園式單位」等榮譽稱號,是全國定向培養直招士官試點院校、全省第二批技能型特色名校立項建設單位、全省現代學徒制試點高職院校和實行單獨招生政策的高職院校。 ◇ 辦學理念先進,引領教學創新 學院秉承「做精做實,創業創造」的校訓精神和「先於企業,高於企業,嚴於企業」的辦學理念,圍繞「為了學生的就業和可持續發展」的辦學宗旨,緊扣「專長突出、技能過硬、素質全面」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目標,堅持專業和產業協調發展的「雙輪驅動」戰略,確立了「國際化、集團化、特色化」辦學方向,探索創新「SQC」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校政行企軍」協同育人辦學體制,辦學特色鮮明,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 師資力量雄厚,師資結構合理 學院有一支由兩院院士引領的優秀教學團隊,中國科學院院士聞邦椿為名譽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周世寧、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庄洪春、中央電視台著名節目主持人鞠萍等為特聘教授。「雙師素質」教師達90.03%。擁有「卡特彼勒課程開發與建設省級教學團隊」「學前教育專業省級教學團隊」「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省級教學團隊」「藝術設計專業省級教學團隊」「會計電算化省級教學團隊」5個省級教學團隊。聘請551名行業企業技術骨幹、能工巧匠任兼職教師。選派教師到英語、美國、德國等國家以及台灣地區的高校進行交流學習,拓展了教師的國際化視野。 學院廣泛開展院、系兩級教研、科研活動,積極鼓勵教師進行教研教改和科研促教活動。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培訓工作,鼓勵支持中青年教師外出進修學習。組織教師深入企事業單位進行實踐鍛煉,建立了與企事業聯系制度,促進了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和雙師素質師資隊伍建設。 ◇ 「三化」辦學,共贏發展 學院堅持「國際化、集團化、特色化」辦學方向。 國際化辦學:國際化辦學成效突出。先後與英國、美國、加拿大等10多個國家和台灣地區的高校建立合作關系,雙方在學分互認、課程對接、教師出國進修、學生出國實習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 集團化辦學:逐步形成了「校政行企軍」多元協同發展新格局。 校企合作方面,與美國卡特彼勒公司、濰柴集團等世界500強企業以及山東聖世鴻大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山東魏仕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江淮汽車有限公司等100多家知名企業和集團深度合作。卡特彼勒公司在院內建成「校中廠」--亞太地區最大的「卡特彼勒培訓中心」,雙方共建二級學院,按照世界名企用人標准共育技能人才。基於校企合作的「國際化視野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與山東聖世鴻大實業集團公司在院內共建「校中廠」—產學研一體化的生產性食品實訓車間和食品研究所,與青州百年老字型大小「隆盛糕點」共建校內食品研發實訓基地,在山東亞泰機械有限公司內建成2萬平方米的「廠中校」---現代學徒制實訓中心,與山東亞泰機械有限公司共建中等職業學校---濰坊科技工程學校。 校政合作方面:與青州市政府共建「校中校」---青州花卉學院;與濰坊高新區管委會、濰坊機關幼兒園共建學前教育實訓中心,與濰坊市國土資源局共建「園中校」---地理信息工程學院。與濰坊綜合保稅區共建的電子商務中心正在建設中。 校行合作方面,與濰坊食品工業協會共建濰坊市食品職教集團,牽頭成立濰坊市工程機械職教集團,與濰坊電信公司合作共建數字化校園,成立了行業企業專家深度參與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形成了以我院為主體,行業、企業共同參與的集團化辦學格局。 校軍合作方面,為火箭軍培養機電一體化技術、計算機信息管理、汽車檢測與維修、通信技術四個專業,為陸軍培養機電一體化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兩個專業共380名技術技能人才。全國定向培養直招士官示範觀摩現場會在我院舉行,火箭軍副參謀長、軍務部正副部長來學院調研直招士官教學工作。學院當選為定向培養直招士官專業組副組長單位。 特色化辦學:學院在專業建設、課程改革和實訓基地建設方面創出了自己的品牌。目前,學院已擁有7個省級特色(品牌)專業、10個省級技能型特色名校重點專業、3個省級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15個市級特色品牌(重點)專業和4個定向培養士官專業、2個中央財政支持的重點專業、2個中央財政支持的實訓基地、2個濰坊市重點實驗室。有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獎10項,有61門省級精品課程或特色課程。學院建有全省建築面積最大、條件最好的學前教育實訓中心;數控實訓中心擁有高精密度的五軸加工中心,培養高於一般企業需求的數控技能人才。 ◇ 搭建產學研一體化平台,科學研究成效顯著 學院堅持「科研強校, 產學共贏」戰略,科研成果豐碩。成立了食品研究所、花卉研究所等校內研究所8個、科研創新團隊9個、博士科研基金項目4個,涌現出了一批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其中山楂干紅酒釀造技術、基於抗氧化效果的柿葉活性成分提取研究、青州銀瓜果酒釀造技術及產品開發研究、以柿子為主體的無抗發酵生物飼料及添加劑的研發與應用等多項科研成果經專家鑒定,均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 就業特色鮮明,創建省級品牌 學院始終把學生的成才、就業作為頭等大事,將畢業生作為學院努力打造的終極品牌。 先後實施就業工作「一把手工程」「全員工程」和就業基地工程,用就業引領各項工作,積極為學生提供高質量、高層次就業崗位,畢業生就業率逐年提高,一次簽約率一直位居全省同類院校前列,近兩年平均就業率98.3%。畢業生就業率、就業層次、就業質量不斷提高,畢業生就業工作打造出了省級品牌。先後與深圳、上海、廣州、青島、煙台等大中城市建立穩固的就業聯系,開辟了深圳教育集團等40多個大型畢業生實習就業基地;每年舉辦多場不同規模的畢業生就業雙選會;積極探索頂崗實習與就業相結合的途徑。多年來,我院專升本錄取率、就業率在全省同類院校中一直名列前茅。學生由於綜合能力強、崗位適應快、職業素質高,受到了用人單位的歡迎,一大批畢業生已成為各企事業單位的業務骨幹。 ◇ 精神文明建設成效顯著 學院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於2011年創建為省級文明單位。幾年來,學院創新形式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院校園文化活動豐富多彩。高雅藝術進校園國家京劇院專場演出、喜迎十八大大學生文化藝術節、「我的中國夢」系列主題實踐活動等,吸引著一顆顆青春萌動的心。 學院深入開展了以「我光榮,我是一名勞動者」為主題的職業道德教育,鼓勵更多的學生畢業後直接走向社會創造財富;開展了以「回首那份愛」為主題的新生感知父母恩教育活動,將感恩父母作為新生入學思想教育第一課。該活動先後榮獲教育部2011年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二等獎、山東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一等獎。

❼ 華南農業大學勤工助學服務中心的特色活動及品牌項目

中心負責的大型活動及品牌項目有:「勤工助學工作進社區」校園招聘會、春運學生列車乘務員志願者活動、貧困生勵志強能工程——「竹銘計劃」培訓課程、廣東省農林、工程、食品、園林類高校應屆畢業生供需見面會(以下做詳細介紹),另外中心參與的工作還有:廣東省普通高考美術術科統一考試後勤保障服務工作、「十大自強之星」評選活動、 校園開放日會場後勤保障服務工作、 新生「綠色通道」設置點布場、新生指引、疏流以及五山校巴中轉站等志願服務工作。 春風化雨溫暖春運鐵路,臘梅吐芳彰顯華農風采。該校助學管理中心本著資助育人、勵志強能的理念,先後九次組織學子支援廣州鐵路春運,為廣州春運做出了突出貢獻。
回顧乘務員工作的發展歷程, 03年,400名志願者在黎明破曉中踏上征程,從此翻開華農學子支援春運、服務社會的鴻章。 05年,510名志願者再次整張,SCAU隨列車長奔而飛揚。06年,2900名志願者獨立承擔重任,用火熱的心鑄造華南農業大學志願服務品牌。07年,2500名志願者四度出征,親身踐行「和諧春運」的莊重誓言。08年,1100名志願者面對特大冰雪災害頑強拼搏,展現華農學子敢於負責、勇於擔當的風采和價值追求,同年,該校乘務員志願者服務隊先後被中共廣東省委、省政府、共青團廣東省委授予「廣東省抗災救災先進集體」、「廣東省志願服務先進單位」的榮譽稱號,這也是我省高校系統中唯一獲得抗雪救災表彰殊榮的單位。09年,1200名志願者弘揚丁穎精神,以實際行動為華南農業大學百年校慶獻上了一份厚禮。10年,1100名志願者續寫青春的豪言壯語,將丁穎精神灑遍祖國的五湖四海。13年,500名志願者第八次挑起大梁,共同譜寫「和諧春運情、美麗中國夢」的華麗篇章,同年,《十載和諧春運夢情暖風雨歸家路——華南農業大學創新責任教育載體,十年組織萬名志願者支援鐵路春運》被廣東省教育廳評為「廣東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特等獎」。
據統計,2003—2013年十年間,華南農業大學過萬名志願者累計運送旅客1461.09萬人次,約占同期廣深鐵路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客運段總送客量的22.3%,極大地緩解了廣州春運的壓力,受到廣深鐵路股份有限公司和廣大旅客的一致好評和充分肯定。 「竹銘計劃」是該校學生工作部(處)助學管理中心秉承「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工作理念,堅持「樹信心,長技能,促就業」的育人思路,以自信心教育為基礎,以職業技能培訓為重點,不斷加強對貧困生的勵志教育和精神扶貧力度,增強貧困生自信心,提高貧困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的一項貧困生勵志強能工程。截止目前,「竹銘計劃」培訓課程已舉辦13期,共吸引9200餘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參與,課程現共設有九門:大學生心理創富訓練營,大學生自信力訓練營,有效溝通與社交禮儀,形體訓練,情境英語口語訓練,演講與口才訓練,圖片處理技術與應用,office辦公自動化基礎,創業素質訓練」。
廣東省高校應屆畢業生供需見面會農林、工程、食品、工程、生物技術、園林、管理類專場每年在該校隆重舉行。大學生勤工助學服務隊作為助學管理中心下設的學生組織,主要負責供需見面會的後勤服務工作。在供需見面會現場,志願者和服務隊成員全力以赴,用規范、整齊、有序的招聘會為用人單位和畢業生提供「安全、高效、細致、到位」的服務,保證了供需見面會順利開展。

❽ 順德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在哪

順德職業技術學院是國家骨幹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單位,坐落在珠三角腹地佛山順德,佔地面積117公頃(1749畝)。學校先後獲得「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全國綠化模範單位」、「全國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進集體」,「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獎(2010年、2011年、2012年連續三年)」、「廣東省高技能人才培養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或獎勵。學校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踏實做事、誠信做人、人格健全」的技術技能人才。學校環境優美、設施良好、制度先進、管理科學,是莘莘學子求學成才的理想之地。

❾ 阿壩師范學院怎麼樣

簡介: 學校於1978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阿壩師范專科學校,2015年4月28日經教育部批准,升格為阿壩師范學院,屬四川省省屬普通本科院校。建校39年來,學校發揚「生命不息 奮斗不止」的阿師精神,秉承「德才兼備 智慧永恆」的校訓,堅持「重內涵強質量 創特色 鑄精品」的辦學理念和「質量立校 人才強校 特色興校創新固校」的發展理念,突出「多元文化交融,民族藝術互通」的民族文化藝術教育特色,構建了教師教育和應用技術教育交融滲透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為建成特色鮮明、合格的應用型本科學院奠定了雄厚基礎。 學校座落於被聯合國評為「災後重建最佳範例」的長壽之鄉、國家AAAAA級旅遊風景區汶川縣水磨鎮,距成都市區60餘公里,東距世界文化遺產都江堰、世界自然遺產青城山20餘公里,西距卧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餘公里,緊鄰三江生態旅遊區,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區位優勢。學校校園環境優美,綠樹成蔭,是四川省園林式校園,是莘莘學子求學深造的理想場所。 學校先後獲得中共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表彰的「全國抗震救災英雄集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發改委、解放軍總政治部表彰的「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先進集體」。學校是四川省民族團結先進集體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單位、四川省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四川省應用轉型院校聯盟單位、教育部中央教科所藝術教育中心藝術教育實驗基地和副理事長單位、全國首批高校轉型與課程改革聯盟單位(首批72所)、教育部科學工作能力提升計劃(百千萬工程)首批試點院校(24所)和培育院校(首批6所)。 學校校園佔地面積1024畝,建築面積約24.52萬平方米。現開設有文、理、工、管、法、藝術、教育、歷史8個學科門類40多個本、專科專業,全日制在校學生近8000人;有12個二級學院、2個研究所、12個非實體性科研機構和1個藝術團。擁有中央財政支持專業3個、省級重點建設專業2個,省級教學團隊2個,省級精品課程4門,省級教學成果獎4項。現有專兼職教師500餘人,其中教授50餘人、副教授180餘人,具有博士、碩士研究生學歷學位教師300餘人。 學校館藏紙質圖書102萬冊。建有功能齊全、設施完備的計算機網路服務體系,教學用計算機2000餘台,多媒體教室語音室座位7000餘座,校內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實驗室48個,校內實訓基地3個、實訓室72個,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8000餘萬元。學校積極推進校地校企合作,對外開放辦學,建有教師教育實驗區6個、校外專業實習實訓基地68個,託管普通中學1所、小學1所、幼兒園1所。與美國北密西根大學、韓國崇實大學、泰國碧武里皇家大學等建立合作辦學關系。 學校高度重視科研工作。建有省級科研創新團隊2個、校級科研團隊7個、實體性研究機構3個、非實體性科研機構12個。近五年來,學校教師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6項(其中委託項目1項、子課題2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1項,國家語委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專項任務項目3項,主持教育部社科規劃和四川省社科規劃、四川省應用基礎研究等各類省、廳級項目220餘項,主持校級科研項目近500項;2017年學校加快對外合作步伐,在橫向課題上實現了零的突破;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000餘篇,其中核心期刊近800篇,100餘篇被EI、SCI、ISTP(CPCI)收錄;出版教材、專著135部,近50項成果獲國家相關部委、省級、廳州級獎勵,80項成果獲國家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授權。 學校堅持「傳承創新 特色 和諧」的校園文化建設理念,著力營造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氛圍,積極搭建校園文化建設平台,努力推動校園文化建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2011年,學校同時榮獲四川省和教育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013年榮獲四川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015年學校榮獲四川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016年榮獲省級思想政治教育先進集體。近年來,學校學生參加省級以上專業技能競賽成績突出,共獲得國際性獎項3項、全國性獎項53項、全省性獎項78項。 學校在服務地方和民族文化傳承保護工作中成績突出。近5年來,學校教師承擔各類橫向科研課題6項;與阿壩州人民政府、州科技和知識產權局、汶川縣、黑水縣、河海大學等建立了校地校企校際合作關系,承擔了阿壩州的教育人才、管理幹部和旅遊從業人員的培訓工作。學校積極推廣藏羌文化,以藏羌歌舞文化為題材創作的民族組舞、民族歌曲作品,在國際性、全國性、全省性比賽中屢創佳績,受到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和社會的一致好評;在全國排舞運動推廣中心創編拍攝完成並於2014年通過國際認證的5首原創排舞曲目中,有3首來自我校;我校主持研究的國家民委「十五」、「十一五」全國少數民族重點古籍出版項目《羌族釋比經典》,獲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提名獎;我校教師創作的藏族祥巴版畫,凸顯了極強的民族性、地域性和現代性,一次性被國家美術館收藏18幅,並多次赴台灣等地展出;我校師生創作的大型羌族詩畫樂舞「雲朵·薩朗姐」獲得四川省首屆文化藝術節優秀劇目獎,學生主演的羌族舞蹈「肩鈴花」走進人民大會堂公開展演。不斷涌現的優秀成果,奠定了學校在藏羌特色文化保護與傳承中的優勢地位。 面向未來,在學校黨政的堅強領導下,全校師生員工緊緊圍繞「兩評估」、「兩轉型」中心工作,大力推進教育教學綜合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為把學校建設成為以教師教育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特色鮮明的、合格的應用型本科學院而砥礪奮進。

❿ 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需上幾年

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需上三年。

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前身為浙江省物資學校,始創於1978年12月。2000年3月,籌建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2002年1月,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建立高等職業學校,由浙江省物產集團公司舉辦。

學校先後榮獲全國職教先進單位、教育部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特等獎、全國模範職工之家、浙江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等榮譽。連續5年在全省高職高專院校教學工作及業績考核中獲得「A」級。

學校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與世界500強企業——物產中大集團等行業引領性企業有著緊密的產學合作關系,建立6個中央財政支持專業,11個省級優勢特色專業,19個校內實訓基地和220餘個校外實訓基地,3個中央財政專項支持的實訓基地。建有28門省級以上精品課程,7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

閱讀全文

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商局生態市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757
侵權責任法第87條的規定 瀏覽:553
招商地塊南側公共服務項目批前公示 瀏覽:208
盤錦公交投訴電話 瀏覽:607
馬鞍山到宿遷汽車時間 瀏覽:215
公共衛生服務的工作目標 瀏覽:813
知識產權服務制度 瀏覽:726
警察管詐騙叫民事糾紛 瀏覽:650
馬鞍山胡駿 瀏覽:110
推動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全覆蓋試點工作調研 瀏覽:680
山東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349
投訴制凝 瀏覽:932
黑警投訴 瀏覽:95
國培預期研修成果 瀏覽:151
知識產權專利培訓心得 瀏覽:974
工商登記需要提供什麼資料 瀏覽:683
大連使用權房子辦產權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30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