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農村互換土地只有口頭約定有效嗎
一般認為,如果雙方對原口頭協議沒有異議,並且事實上已經發生了交換,那麼交換關系就建立了。只要土地交換是雙方的真實意圖,不損害他人的利益,口頭協議即被視為合法有效。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的有關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通過轉包、出租、交換、轉讓等方式轉讓。在農村地區,許多農民會自願協商將他們承包的土地換成農業用地。然而,在土地交換之後,也出現了許多爭議。今天我們已經解決了幾個常見的問題。
不是同一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可以交換土地嗎?《農村土地承包法》第40條規定,屬於同一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在承包人之間交換。換句話說,不屬於同一集體經濟組織的承包人不得以交換的方式轉讓土地經營權。土地經營權以交換方式轉讓的,其行為無效。總之,如果交換有效,農村土地交換就不能逆轉。如果這是無效的交換,那麼對方就不能食言。
2. 農村承包土地流轉口頭協議法律有效嗎
1、農村的口頭協議在民間也有效,主要是有證人證言,所以有時當事人用在耕地的兌換和買賣;
2、但是這種口頭協議,如果有一方反悔,對簿公堂的話,法院需要的是當事人雙方的土地的流轉合同,這時只有證人證言是不行的,所以說打官司就是打證據;
3、如果有一方反悔,沒有土地流轉合同上訴到法院,光有所謂的證人證言是不行的,法院只能是讓其雙方恢復原狀,口頭協議無效。
3. 口頭協議轉讓農村土地使用權是否有效什麼法律有這樣的規定
你好:
2003年3月1日《農村土地承包法》正式施行以前,《憲法》和《土地管理法》對農村土地是嚴格控制轉讓的,你說的這幅土地應該在2003年3月1日以前轉讓的,因此此轉讓協議及行為因違法而無效。
2003年3月1日《農村土地承包法》正式施行以後,依以下條款執行:
第三十二條 通過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依法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方式流轉。
第三十三條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平等協商、自願、有償,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強迫或者阻礙承包方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二)不得改變土地所有權的性質和土地的農業用途;
(三)流轉的期限不得超過承包期的剩餘期限;
(四)受讓方須有農業經營能力;
(五)在同等條件下,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優先權。
第三十七條 土地承包經營權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方式流轉,當事人雙方應當簽訂書面合同。採取轉讓方式流轉的,應當經發包方同意;採取轉包、出租、互換或者其他方式流轉的,應當報發包方備案。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一般包括以下條款:
(一)雙方當事人的姓名、住所;
(二)流轉土地的名稱、坐落、面積、質量等級;
(三)流轉的期限和起止日期;
(四)流轉土地的用途;
(五)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
(六)流轉價款及支付方式;
(七)違約責任。
第四十條 承包方之間為方便耕種或者各自需要,可以對屬於同一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的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互換。
第四十一條 承包方有穩定的非農職業或者有穩定的收入來源的,經發包方同意,可以將全部或者部分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給其他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農戶,由該農戶同發包方確立新的承包關系,原承包方與發包方在該土地上的承包關系即行終止。
綜上所述,不論哪種情形,該轉讓都不符合實體要件和程序要件,因而無效。但是,如果,該建房是經政府、土地等部門下了批文的,要得動房子,還得通過批准機關或法院撤銷了該行政許可才行。
4. 口頭協議的土地轉讓合同有效嗎
口頭協議的土地轉讓合同無效,土地轉讓需要事先向發包方提出轉讓申請,經發包方同意後才能進行。
根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第二十一條規定,承包方流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應當與受讓方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簽訂書面流轉合同。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一式四份,流轉雙方各執一份,發包方和鄉(鎮)人民政府農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門各備案一份。
承包方將土地交由他人代耕不超過一年的,可以不簽訂書面合同。
5. 口頭協議轉讓農村土地使用權是否有效
一般來說,如果是本村村民的話,只要寫清楚需要明確的主要內容,且內容合法話,就具有法律效力。
轉讓合同簽訂之前,要對轉讓方的轉讓主體資格進行核實。轉讓方須是國有土地使用證上載明的土地使用者。土地使用者為國有或集體單位的,應提交有資產處分權的機構出具的同意轉讓的證明。
6. 農村土地互換口頭協議是否有效
以事實為准,光說沒有換,不算換,換了以後就是放棄承包權了,政府需要重新認定承包權,一般情況下是各自承包換過以後的地
7. 口頭協議轉讓農村土地使用權是否有效已有12年
很明顯你的房子沒簽轉讓協議你吃大虧了,口頭的協議是沒用的。
8. 農村換地只有口頭協議生效嗎
土地的互換即是農戶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互換,農村土地互換在農村為普遍現象,但是由於農民的法律意意識淡薄,對土地互換後的後果認知力度不強,從而引起了大量的因未簽訂書面土地互換合同、土地互換時間約定不明確、不同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互換土地等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案件,在審判實踐中,如何處理這些案件,特別是對於未簽訂書面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合同的口頭約定是否成立,對該口頭互換協議效力的認定則成了審判的關鍵。
一、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的概念及性質
農村土地,是指農民集體所有和國家所有依法由農民集體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於農業的土地。[200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二條]農戶在土地承包期內對農村土地享有使用權,農戶在獲得土地使用權的前提下,以自願為基礎,對其享有的土地的承包經營權可以通過轉包、出租、互換、轉讓等方式進行流轉。互換作為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一種方式,是指承包方之間為方便耕作或者各自需要,對屬於同一集體經濟組織的承包地塊進行交換,同時交換相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2005年《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第三十五條第三款]即互換是同一集體經濟組織農戶為了各自的需要,使其土地資源配置達到最大化,將自己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交換給他人行使,自己行使從他人處換來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土地要在雙方自願協商一致的基礎上進行,且必須是在同一集體經濟組織內的農戶之間進行。互換土地雖然表面上看只是農村土地的交換耕種,但是實質上卻是承包方對承包土地的權利義務變更。土地互換後,農戶對原有的土地承包關系消滅,變更為農戶對互換後的土地的新的土地承包關系。
二、口頭互換土地協議的認定
在我國,自農村實行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以來,農戶對農村土地的使用權相對穩定,但是有很多農戶之間的土地都處於相互隔離的狀態,不能連成一片,由此導致部分農戶為了便於耕種或其他需要,口頭互換雙方各自原來承包的土地,但是由於時代的變遷,在利益的驅使下,互換土地雙方經常由此發生糾紛,從而起訴到法院,此時則存在對口頭互換土地協議的效力進行認定。
來源海口律師網頁鏈接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以下簡稱《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七條規定,對於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當事人雙方應當簽訂書面合同。但是此規定只是一種取締性規范而非效力性規范,只是為了更好的保護當事人的權利。對於未簽訂書面土地互換合同,並不必然導致該互換合同無效或不成立。該法第二十二也規定,承包合同自成立之日起生效。承包方自承包合同生效時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從其得知,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取得不以書面合同的存在為要件,及於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互換,同樣不以書面合同的存在為要件。同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第十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口頭土地互換協議雖然沒有採用書面形式予以公示,但是其也是合同形式的一種,只要互換雙方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土地互換意思表示真實,且不違反相關的法律規定和社會公共利益,該口頭土地互換協議就對雙方具有約束力。如果是屬於同一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內部互換,則該口頭土地互換協議即應認定為合法有效。土地互換後,根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第十七條的規定,雙方對互換土地原享有的承包權利和承擔的義務也相應互換,即雙方喪失了原土地承包經營權,對互換了的土地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
9. 請問農村土地互換口頭協議有效嗎
農村土地流轉,農村土地流轉是指農村家庭承包的土地通過合法的形式,保留承包權,將經營權轉讓給其他農戶或其他經濟組織的行為。
農村土地流轉是農村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通過土地流轉,可以開展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的農業經營模式。農村土地流轉其實指的是土地使用權流轉,土地使用權流轉的含義,是指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戶將土地經營權(使用權)轉讓給其他農戶或經濟組織,即保留承包權,轉讓使用權。
10. 關於口頭協議轉讓農村土地使用權的問題
當然不用歸還了 使用權轉讓合法的 他憑什麼違約? 03年多數物價都比現在底 那些賣糧食若也學他難道他能把吃進去的東西吐出來??? 另外他戶口都不在村 對村裡的集體地根本沒有使用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