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管理會計的題目
第二年生產1000台,生產3000台,----這里是不是寫錯了,
因第一年虧損了2200萬元,
則這一年的總成本、費用和等於7200(固定成本)+1*3000(變動成本)+1000(銷售及管理費用)+2200(虧損)=13400
設總成本函數為y=a+bx a=7200 y=13400 x為生產量10000
算出b=0.62
總成本函數為y=7200+0.62x
第二年銷售數量為3000,則總成本=7200+0.62*3000=9060萬
第二年的利潤=3萬*3000台-總成本9060-銷售及管理費1000=-1060
按這樣的計算方法第二年也是虧損。算不出盈利
Ⅱ 項目成果質量控制有幾個關鍵環節
1 項目成果作業標准化
2 人機抄料法環等因素保持穩定
3 一般人的因素經常變化,例如崗位變更,升遷,離職等,因此當初項目團隊核心成員對於變更後的人員進行培訓尤其重要。
4 檢測方法的簡易化,快速化,持續改進,MSA等
5 產品壽命,設計變更對當初項目成果的影響。例如模具壽命等。
本人拙見,共參考
Ⅲ 管理學中反饋控制主要包括哪些
管理人員分析以前的工作的執行結果,將它與控制標准相比較,發現偏差所在並找出原因,擬定糾正措施以防止偏差發展或繼續存在,就是反饋控制。
反饋控制又稱事後控制或成果控制,是對既定的目標或期望值,對生產經營過程加以調整和影響。這種目標既包括企業內部的成本、生產計劃,也包括來自外部的要求,比如公司上市、配股以及退市的條件限制,政府和市場分析師的預期等。調整的對象是人流、物流和價值流,決不是信息流。信息流只是統一的物質流和價值流的反映,如果直接干擾信息流,使其「迎合」目標值,必然引起會計信息失真。
反饋控制是一種在計劃執行一段時間或結束後進行的事後控制,主要為下一步計劃的實施總結經驗,但它卻常常是管理控制工作的主要形式。
Ⅳ 管理學試題、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
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塗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乾凈後,再選塗其他答案標號。
1.b 韋伯認為,理想的行政組織形式的基礎是 b
A. 個人崇拜式權威 B.理想性一合法權威 C.傳統式權威 D.個人情感
2.c 預算也被稱為 c
A..規劃B.規則C.數字化的計劃D.方案
3.a 控制標準是時間的函數,這種控制類型屬於 a
A.程序控制B.跟蹤控制C.自適應控制D.最佳控制
4.c 組織文化的核心是 c
A.組織形象設計B.組織制度的完善C.組織的價值觀D.管理機制
5.b 持久有形\可以核實的溝通方式是 b
A.口頭方式B.書面方式
C.非語言方式D.電子媒介方式
6.c 組織中的每一個人只能服從一個上級的指揮,這是法約爾提出的 c
A.分工原則B.集權與分權原則
C.統一指揮原則D.統一領導原則
7.c 根據計劃的明確性,可以將計劃分為 c
A.長期計劃、中期計劃和短期計劃
B.戰略性計劃和戰術性計劃
C.具體性計劃和指導性計劃
D.程序性計劃和百程序性計劃
8.b 矩陣型組織結構的主要缺點是 b
A.易產生遂道視野B.雙重領導,權貴不一致
C.部門間協調難D.易產生本位主義
9.d 能夠防止"彼得現象"的產生的管理人員的培訓方法是 a
A.設置代理職務B.設立助理職務C.工作輪換D.工作豐富化
10.d 俄亥俄州立大學對領導方式的研究發現,更能使下屬達到高績效和高滿意度的領導方式是 d
A.低關懷__低定規B.高關懷__低定規
C.低關懷__高定規D.高關懷__高定規
11.b 某人渴望結成緊密的人個關系、迴避沖突以及建立親切的友誼,這是 b
A.成就的需要B.依附的需要C.權力的需要D.安全的權力
12.a 責任、權力、利益三者之間不可分割,必須是協調的、平衡的和統一的,這是組織工作中的 a
A.責任利相結合原則B.分工協作原則
C.目標任務原則D.平衡原則
13.b 保證在組織中"事事有人做"體現了下面的哪個職能 b
A.計劃職能B.組織職能C.領導職能D.控制職能
14.b 管理中有一說法叫"跳起來,摘桃子",可用來描述目標的 b
A.可接受性能B.挑戰性C.可實現性D.可考核性
15.c 人口、教育、風俗習慣等屬於管理環境中的哪類因素c
A.政治法律環境B.經濟環境C.社會文化環境D.技術環境
16.a "5W1H"所描述的是哪個管理職能的內容
A.計劃B.組織C.領導D.控制
17.c 現代管理理論中,注重量化分析強調運用數學模型解決決策問題,以尋求決策的科學化與精確化的學派是
A.決策理論學派B.行為科學學派C.管理科學學派D.系統管理學派
18.b"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一現象可以用下在哪一說法最適當地予以解釋
A.正式組織B.非正式組織C.組織分工D.人員配備
19.a 專注於產品的經營,充分合理地利用專有資產,提高專業經營的效率水平,有利於"多面手"式人才的成
長,是部門形式中的
A.產品或服務部門化B.地域部門化
C.職能部門化D.顧客部門化
20.b有利於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有利於被聘請者迅速展開作的招聘方法是
A.外部招聘B.內部招聘C.職介推薦D.領導任命
21.c 由外部或內部的審計人員對管理政策及其績效進行評估的審計方法是
A.外部審計B.內部審計C.管理審計D.經營審計
22.d 通過會議的形式,邀集有關專家就某一問題暢所欲言,從中收集決策方案或評估方案的方法是
A.德爾菲法B.層次分析法C.名義群體法D.頭腦風暴法
23.A在組織的運行過程中,遇到沖突或問題時,管理者必須善於處理沖突和解決問題,這時管理者扮演的角色是
A.決策角色B.信息角色C.人際角色D.聯絡角色
24.D沒有前例可以遵循,較不確定的、關系重大的新問題的決策屬於
A.戰略決策B.戰術決策 C.程序化決策 D.非程序化決策
25.A下面哪個選項是亞當?斯密對管理理論的主要貢獻
A.勞動分工 B.人事管理 C.管理制度 D.報酬研究
26.A認為決策要完全依據其後果或結果做出,是下述四種道德觀中的
A.功利觀 B.權利觀 C.公平觀 D.綜合觀
27.C下述哪個是扁平式組織的缺點
A.信息傳遞速度慢 B.信息失真程度大
C.不利於管理者協調與控制 D.不利於發揮下級積極性
28.A下述哪個環節不屬於勒溫提出的組織變革三步驟中的一個環節
A.診斷 B.解凍 C.凍結 D.再凍結
29.A管理者與領導者關注的重點不同,領導者關注的重點是
A.做正確的事 B.正確地做事 C.接受現狀 D.控制和結果
30.B從創新行為與組織環境的關系來看,創新可分為
A.局部創新和整體創新 B.防禦型創新和進攻型創新
C.組織初期創新和組織發展過程創新 D.自發創新和有組織創新
二.判斷題(每小題2分,共20分)是Y 否 N
你認為正確的在答題卡相應的題後括弧內劃「√」,反之劃「×」
31.管理思想是管理理論的基礎,管理理論是管理思想的提煉、概括和升華,因此,所有的管理思想都可以升華為管理理論。N
32.據社會經濟觀,企業社會責任的范圍是所有股東。N
33.重要的問題,越應該由個體決策,因為個體決策能避免意見分岐,以及避免推動機會N。
34.文化一般是一個組織在長期發展實踐過程中形成的,並且為組織成員普遍認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組織特點的價值觀念、行為規范等內容的綜合,所以需要管理者去積極倡導。Y
35.管理幅度是指一個上級領導與指揮下屬的人數。N
36.領導者的本質就是被領導者的追隨和服從,它完全取決於追隨者的意願,而不完全取決於領導者的職位與權力。Y
37.根據斯金納強化理論的觀點,負強化中不包含減少薪酬。N
38.當今的沖突觀認為,一個組織應保持適度的沖突,如形成批評與自我批評、努力進取的風氣,組織就會有旺盛的活力。Y
39.一般來說,彈性控制即要求組織制定彈性計劃,又要求組織制定彈性標准。Y
40.信息發送者比較滿意雙向溝通,而接受者比較滿意單向溝通。N
三.簡答題(每小題6分,共60分)
41.在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中,績效評估的作用體現在哪些方面?
答:
(1)績效評估為確定員工的工作報酬提供依據;(1.5分)
(2)績效評估為員工潛能的評價及相關人事調整提供了依據;(1.5分)
(3)績效評估為員工提供了一面有益的「鏡子」;(1分)
(4)績效評估為最佳決策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1分)
(5)績效評估為組織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持。(1分)
42.簡述法約爾對企業的基本活動及管理職能的歸納。
答:
(1)任何企業都存在6種基本活動,管理只是其中之一;(1分)
(2)企業的6種基本活動包括:技術活動、商業活動、財務活動、安全活動、會計活動、管理活動等;(3分)
(3)管理職能有: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2分)
43.適度控制需要注意的問題是什麼?
答:
(1)防止控制過多或控制不足;(2分)
(2)處理好全面控制與重點控制的關系;(2分)
(3)使花費一定費用的控製得到足夠的控制收益。(2分)
44.簡述滾動計劃法的內涵及優點。
答:
(1)內涵:滾動計劃法是根據計劃的執行情況和環境變化情況定期修訂未來的計劃,並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計劃、中期計劃有機地結合起來。(3分)
(2)優點:
①計劃更加切合實際,並且使戰略計劃的實施也更加切合實際;(1分)
②使長期計劃、中期計劃與短期計劃相互銜接,短期計劃內部各階段相互銜接;(1分)
③大大加強了計劃的彈性,在當今環境劇烈變化的時代尢為重要,提高了組織的應變能力。(1分)
45.為什麼決策的原則是滿意而非最優。
、答:
(1)決策者很難獲得決策需要的全部信息;(1.5分)
(2)決策者只能擬訂數量有限的方案;(1.5分)
(3)決策者很難准確地預測出方案將來的結果;(1.5分)
(4)決策者評估並選擇最優方案的代價相對較大,經濟上不合適。(1.5分)
四.論述題(每小題12分,共24分)
46.試述權變理論的基本思想以及菲德勒權變理論中的環境因素。
答:
(1)權變理論的基本思想:不存在一種「普遍適用」的領導方式或領導風格,領導工作很大程度上受到領導者所處的客觀環境的影響,因此,要研究組織與環境的關系,根據環境尋求相應的管理模式。(3分)
(2)菲德勒權變理論中的環境因素具體包括3個方面:
①職位權力:即領導者所處的職位具有的權威和權力的大小,權力越大,組織成員遵從領導的程度越高,領導環境越好;反之,則領導環境越差;(3分)
②任務結構:即任務的明確程度和下屬對這些任務的負責程度,任務越明確,下屬責任心越強,則領導環境越好;反之,則領導環境越差;(3分)
③上下級關系:即下屬對領導者願意追隨的程度,如果下屬對領導者越尊重,並且樂於追隨,則上下級關系越好,領導環境越好;反之,則領導環境越差。(3分)
47.什麼是集權與分權?影響管理者進行分權的因素有哪些?
答:
(1)集權:指決策指揮權在組織層級系統中較高層次上的集中;(1分)
(2)分權:指決策指揮權在組織層級系統中較低管理層次上的分散;(1分)
(3)影響管理者進行分權的因素有:
①組織規模的大小;(2分)
②政策的統一性;(2分)
③員工的數量和素質;(2分)
④組織的可控性;(2分)
⑤組織所處的成長階段。(2分)
五.案例分析題(每小題8分,共16分)
五維公司是一家小型民營超重設備生產企業,王飛是該公司銷售部的一名業務員,他在公司的業務員中能力非常突出,由於王飛優異的市場開發能力及業務推廣能力,他俱的銷售業績佔到了公司整個銷售業績的一半以上,從而幫助公司在激烈競爭的超重行業逐漸站穩腳跟,並且市場佔有率穩步提升,公司業務蒸蒸日上。公司總經理對王飛的工作業績非常贊賞,多次在公司員工大會上稱贊王飛,號召公司員工向他學習。很快,公司總經理找到機會,將王飛提升為銷售部經理,他成為公司最年輕的中層幹部,而且在公司所有平級部門中,由於特別受到總經理的器重而更有地位。但是由於公司規模較小,高層職位有限,因此,王飛在公司的提升基本到頂峰了。
一天,公司總經理突然收到王飛遞交的辭職信,在信中,王飛對公司的栽培表示感謝,但也直接表達了自己希望事業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而公司能給他的提升空間有限,所以決定離開公司。
公司總經理經過私下了解,發現王飛在提出辭職之前,已經在外面投資成立了一個起重設備公司,並利用自己在五維公司建立的客戶關系網和社會關系網,經營著與公司相同的業務,而且已經造成一部分客戶的流失。
總經理自感對王飛不薄,因此對王飛的辭職及私下與公司競爭感到惱怒萬分,但公司確實沒有更市制職位能夠提供給王飛,他的離職要求看似也合情合理,因為每個人都有更高的追求。然而,總經理發現更嚴重的問題是:王飛是公司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銷售精英,公司超過一半的客戶都是他開拓的,而且這些客戶資料及相關信息都是由王飛一手掌握的,他的突然離去,不但造成公司無人能接手這些客戶的業務,而且也暫無人能接手王飛的銷售總經理的工作,同時客戶陸陸續續轉向王飛的公司尋求合作,五維公司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公司的總經理很困惑,對王飛這樣項尖的骨幹員工,除了晉升、加薪之外,還有沒有其他更好的激勵方法?事實上,受金字塔結構的固有特點和組織結構日益扁平化後都會遇到這種結構性的晉升終點,因為越往上,職位越有限,這種現象在層級式的組織結構中尤為明顯,而且組織提高運作效率的要求又使得扁平化壓力越來越大。組織骨幹成員一般能力突出、事業心強,對薪酬要求不高,而更關注個人發展機會和發展空間,要想留住他們,也許真需要另闢蹊徑。
請結合案例回答以下問題。
48.發展的趨勢之一是層級扁平化,但這會引起成員的晉升機會有限,從而挫傷成員的積極性,你認為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嗎?
答:
解決方法:
(1)建立完善的人才競爭機制和幹部能上能下制度,及時調整領導崗位。(3分)
(2)利用股權激勵手段。(3分)
(3)建立挑戰性目標。(2分)
49.這個案例,你覺得晉升是保健因素還是激勵因素,為什麼?
答:
晉升是激勵因素(2分)
(1)因為晉升可以增強員工的成就感,得到社會的認可和尊重。(2分)
(2)由於扁平式組織和企業規模小,王飛沒有提升到與他能力相適應的崗位,如果他被提升更高的崗位,王飛可能就不會離職。(2分)
(3)晉升不是唯一的激勵因素,應和其他因素結合使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激勵效果。(2分)
希望採納
Ⅳ 控制是什麼意思
控制是一個漢語詞彙,解釋為掌握住對象不使任意活動或超出范圍;或使其按控制者的意願活動。
一、拼音
控制[ kòng zhì ]
二、出處
宋 ·蘇洵《衡論上·重遠》:「其地控制東南夷、氐 、蠻最為要害,土之所產又極富。」
釋義:
他們掌握著東南夷、氐 、蠻最為要害的地方,土地的產出非常的富饒。
三、例句
1、我覺得自己的耐心已經到了極限,有些控制不住地想發火。
2、警察很快就無法控制這來勢洶洶的人群。
一、近義詞:
統制[ tǒng zhì ]
釋義:統領制約。
出處:唐·李德裕 《授張仲武招撫回鶻使制》:「委其統制之權,當竭一心。」
翻譯:給他委任統領制約的權利,(他)必定竭盡全力。
二、反義詞:
掌管[ zhǎng guǎn ]
釋義:負責管理;主持。
出處:清·李漁 《玉搔頭·呼嵩》:「但不知宮中之事,付與何人掌管?」
翻譯:但是不知道宮廷中的事物,交予誰來管理?
Ⅵ 管理控制又稱控制工作是指管理的什麼職能
管理控制又稱控制工作是指管理控制職能
Ⅶ 下面哪一種控制形式又被稱為"自我控制
下面哪一種控制形式又被稱為「自我控制」 ()
A. 積極控制 B. 消極控制 C. 外在控制 D. 內在控制
正確答案:D
Ⅷ 成果管控學習心得
領導班子 :領導班子是由組織中的若干領導成員按照組織發展需要有機結合而成的集體。
領導班子的特點是:首先,領導班子是按照組織發展的目的建立起來的,體現了領導班子的目的性。
其次,領導班子是有機結合起來的,不是雜亂無章隨便組織起來的,反應出領導班子的整體性或者叫做整合性;
再次,領導班子作為一個領導集體,是組織的領導核心,所以要從組織中選擇優秀的人來組成,這就體現了領導班子的集優性;
最後還要指出領導班子是一個開放的系統,也就是領導班子的開放性。
集中控制:是指在組織中建立一個相對穩定的控制中心,由控制中心對組織內外的各種信息進行統一的加工處理,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案
分層控制:是指將管理組織分為不同的層級,各個層級在服從整體目標的基礎上,相對獨立地開展控制活動。
分散控制 :是指組織管理系統分為若干相對獨立的子系統,每一個子系統獨立地實施內部直接控制。
控制系統:是指由控制主體、控制客體和控制媒體組成的具有自身目標和功能的管理系統。
控制系統意味著通過它可以按照所希望的方式保持和改變機器、機構或其他設備內任何感興趣的量。
例如,假設有一個汽車的驅動系統,汽車的速度是其加速器位置的函數。通過控制加速器踏板的壓力可以保持所希望的速度(或可以達到所希望的速度變化)。這個汽車驅動系統(加速器、汽化器和發動機車輛)便組成一個控制系統。
產品質量控制:是企業為生產合格產品、提供顧客滿意的服務和減少無效勞動而進行的控制工作。
企業目標 :企業目標就是實現其宗旨所要達到的預期成果,沒有目標的企業是沒有希望的企業。美國行為學家j.吉格勒指出:設定一個高目標就等於達到了目標的一部分。
氣魄大,方可成大業,起點高,方能入高境界。只有那些樹立遠大目標,並為之奮斗的企業才能長盛不衰。
決策目標:是指在一定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條件下,在市場調查和研究的基礎上所預測達到的結果。
管理層次:所謂管理層次,就是在職權等級鏈上所設置的管理職位的級數。當組織規模相當有限時,一個管理者可以直接管理每一位作業人員的活動,這時組織就只存在一個管理層次。而當規模的擴大導致管理工作量超出了一個人所能承擔的范圍時,為了保證組織的正常運轉,管理者就必須委託他人來分擔自己的一部分管理工作,這使管理層次增加到兩個層次。隨著組織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受託者又不得不進而委託其他的人來分擔自己的工作,依此類推,而形成了組織的等級制或層次性管理結構。
從一定意義上來講,管理層次是一種不得已的產物,其存在本身帶有一定的副作用。首先,層次多意味著費用也多。層次的增加勢必要配備更多的管理者,管理者又需要一定的設施和設備的支持,而管理人員的增加又加大了協調和控制的工作量,所有這些都意味著費用的不斷增加。其次,隨著管理層次的增加,溝通的難度和復雜性也將加大。一道命令在經由層次自上而下傳達時,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曲解、遺漏和失真,由下往上的信息流動同樣也困難,也存在扭曲和速度慢等問題。此外,眾多的部門和層次也使得計劃和控制活動更為復雜。一個在高層顯得清晰完整的計劃方案會因為逐層分解而變得模糊不清失去協調。隨著層次和管理者人數的增多,控制活動會更加困難,但也更為重要。
顯然,當組織規模一定時,管理層次和管理幅度之間存在著-種反比例的關系。管理幅度越大,管理層次就越少;反之,管理幅度越小,則管理層次就越多。這兩種情況相應地對應著兩種類型的組織結構形態,前者稱為扁平型結構,後者則稱為高聳型結構。一般來說,傳統的企業結構傾向於高聳型,偏重於控制和效率,比較僵硬。扁平型結構則被認為比較靈活,容易適應環境,組織成員的參與程度也相對比較高。近年來,企業組織結構出現了一種由高聳向扁平演化的趨勢。
Ⅸ 管理學中控制的分類
1、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後控制
(1)事前控制。指組織在一項活動正式開始之前所進行的管理上的努力。它主要是對活動最終產出的確定和對資源投入的控制,其重點是防止組織所使用的資源在質和量上產生偏差。
(2)事中控制。在某項活動過程中進行的控制,管理者在現場對正在進行的活動始終給予指導和監督,以保證活動按規定的政策、程序和方法進行。
(3)事後控制。它發生在行動或任務結束之後。這是歷史最悠久的控制類型,傳統的控制方法幾乎都屬於此類。
2、預防性控制和糾正性控制
(1)預防性控制。它是為了避免產生錯誤和盡量減少今後的糾正活動,防止資金、時間和其它資源的浪費。
(2)糾正性控制。它常常是由於管理者沒有預見到問題,當出現偏差時採取措施,使行為或活動返回到事先確定的或所希望的水平。
3、反饋控制與前饋控制
(1)反饋控制。指從組織活動進行過程中的信息反饋中發現偏差,通過分析原因,採取相應的措施糾正偏差。
(2)前饋控制。又稱指導將來的控制,即通過對情況的觀察、規律的掌握、信息的分析、趨勢的預測,預計未來可能發生的問題,在其未發生前即採取措施加以防止。
(9)成果控制又稱擴展閱讀
特點
1、管理控制具有整體性:所有管理人員、組織的各個方面(人員士氣與作風、工作程序、產品質量、資金成本、物料消耗、工作或學習業績……)。
2、管理控制具有動態性。
3、管理控制是對人的控制並由人來執行。
4、管理控制是提高員工管理能力、業務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的重要手段。
5、具有目的性,為了調整實施的偏差,提高計劃的完成質量。
Ⅹ PMP中什麼是可交付成果,什麼是控制賬戶
可交付成果指的是在某一過程、階段或項目完成時,必須產出的任何獨特並可內核實的產 品、成果或服務能力。可容交付成果可能是有形的,也可能是無形的。
Control Account. 控制賬戶,一種管理控制點。在該控制點上,把范圍、預算、實際成本和進度加以整 合,並與掙值比較,以測量績效。
參見《PMBOK指南》第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