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說出寧夏人民是如何治理這段沙漠的
中衛防沙林場職工與中衛第一代治沙人挺進沙漠。從東起勝金關、西至迎水橋的騰格里沙漠東南邊緣平整沙地,植樹造林,為這片荒漠播撒下了綠色的種子。經過多次實踐,終於創造了中國人治沙的「魔方——1米X1米麥草方格」,結束了人類在沙害面前無能為力的歷史。
經過長期治理,沙漠表面沙結皮和植被覆蓋度逐漸擴大,使地面流沙移動速度不斷降低,為沙漠鐵路構建了一道綠色屏障。1958年包蘭鐵路通車以後,中衛固沙林場幾代人結合當地實際,解決了高大流動沙丘的治理難題。
國際社會引起廣泛關注,許多國家的治理沙漠的專家學者都去過那裡。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使沙漠鐵路兩側植被覆蓋度保持在70%左右。有檸條、貓頭刺、黃刺玫、沙拐棗、珍珠梅、沙漠鎖陽、兔絲子、沙蔥、沙米、花棒——有些植物好像在內蒙時見過或者也聽說過。
中衛沙坡頭被譽為「世界壟斷性旅遊資源」,其實我至今還沒鬧機密,可能就是不許外國人再去開發和利用吧?那裡有大漠、黃河、高山、綠洲,在沙漠鐵路的南場是江南的秀美,沙山下就是奔騰的黃河,因為有水,所以植被特別好。在沙漠鐵路的北場就是西北大漠風光的雄奇。那裡有為人類征服沙漠樹立典範和震驚世界的沙漠成果,她不僅贏得了「世界環保500佳」的殊榮,還為聞名遐邇的沙坡頭錦上添了花。
這里有中國第一條沙漠鐵路,這里有中國四大響沙之一的「沙坡鳴鍾」,這里有中國最大的滑沙場,而且還很獨特,那些百米高的沙坡,突兀挺拔,登到最高頂,再乘著松軟的細沙自然滑下,就能聽到如鍾似磬「嗡」的聲音, 滑的越快「嗡」聲越大,這就是那個有名的四大響沙「沙坡鳴鍾」。這里又是世界上第一個國家級沙漠自然保護區。
當年這里曾被人們稱為「魔鬼城堡」,留給世人的也許只是灰色的記憶和毀滅的痛苦,可是現在那裡已經是大自然瑰麗的交響樂的沙坡頭了。
2. 中國治沙40年荒漠變綠洲,為何如今更令人擔憂
我國領土面積十分遼闊,有很多有趣的地方每年都吸引著無數遊客前往。就像近幾年的重慶、成都等,隨著網路視頻的傳播,這些城市開始進入大眾的眼球,成為國內熱門旅遊城市。不過除了這些熱門城市受歡迎,現在沙漠地區也是很多驢友喜歡的旅遊景點。
看到這些消息後,也有不少網友表示心疼治沙人,也呼籲人們要好好愛護環境,畢竟30多萬治沙工人的心血不能毀於一旦,他們流的汗水不能白費,況且保護環境也是我們每個中國人必須該負起的責任。
3. 震驚聯合國!千年沙漠烏毛素從不毛之地變成大漠綠洲,中國治沙技術有多「硬核」
千年沙漠烏毛素從不毛之地變成大漠綠洲,靠的是堅毅不拔的堅持,靠的人愚公移山的精神,才讓這沙漠在不斷努力中變成綠洲。這過程的艱辛,這過程裡面的故事絕對是堅持在治沙技術上努力的人才懂,中國治沙技術並不是靠技術,靠的是堅持。
千年沙漠烏毛素從不毛之地變成大漠綠洲,是一棵棵樹苗種下的,種下了希望最後得到了收獲。
4. 我國為了治沙,都做了哪些離譜的事情
眾所周知,我們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其地理環境多樣豐富,有著著名的歷史遺跡故宮等,又有著繁榮的國際大都市上海深圳;既有著世外桃源般的江南水鄉,還有著震撼的大自然景觀沙漠。
如今,有了豐富的自然環境之後,也吸引著無數的遊客前去這里觀光,想要去感受感受祖國的治沙成就。不得不說,我們中國的治沙,放在世界來看,都是數一數二的。對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呢?有機會的話,你願意去居延海看一看現在的景象嗎?
5. 中國因為在防治荒漠化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榮獲2017年的什麼獎啊在線等
中國因為在防治荒漠化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榮獲2017年的「未來政策獎」銀獎。世界未來委員會是一個致力於在全球范圍內推動可持續發展政策以保護人類未來利益的國際性非營利機構。「未來政策獎」被譽為「政策界的奧斯卡獎」,是全球唯一一個以政策而不是人為獎勵對象的國際獎項。
2017年「未來政策獎」將焦點放在迫在眉睫的環境挑戰和行之有效的政策上,獎項的獲得者都是來自受荒漠化影響的國家,中國用實際行動向全球其他國家展示了對於環境治理的堅定信念和巨大決心。
(5)中國治沙成果震驚世界擴展閱讀
一、2017年8月22日,世界未來委員會與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公布了2017年「未來政策獎」,以表彰世界上最佳的防治荒漠化與土地退化政策。中國因為在防治荒漠化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榮獲2017年「未來政策獎」銀獎,頒獎儀式將於2017年9月在中國鄂爾多斯召開的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期間舉行。
二、為防治荒漠化,中國先後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防沙治沙工作的決定》《全國防沙治沙規劃》,推行省級政府防沙治沙目標責任制,相繼實施了天然林保護、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防護林建設、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石漠化綜合治理等一系列生態修復工程。
三、開展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和國家沙漠公園建設,對重點地區和薄弱環節進行嚴格保護和集中治理。通過實施重點工程,開展大規模治理,實現了荒漠化擴展態勢整體遏制、荒漠化面積持續縮減、荒漠生態功能增強。
6. 中國治沙三十年,究竟變得怎樣了呢
中國治沙三十年,雖然沙漠面積沒有明顯的減少但最起碼就是沒有明顯的增大,也是不錯的消息了。很多人錯誤地覺得,治沙就是代表沙漠面積在減少,其實治沙最大的目的就是控制,因此能夠控制沙漠面積就很好的,但也不會忽視其他對沙漠產生的影響。
中國治沙的三十年裡面,沙漠的面積確實能夠基本地保證了它的不增長,說明了治沙是成功的,但是也得正視旅遊業對沙漠的影響,否則只會影響了治沙的發展。
7. 中國的治沙經驗,為什麼在國際上會受到熱捧
中國在治理土地沙漠化方面有著自己獨特的方式,在最近的一次治沙成果統計數據上,中國是近十年來貢獻最大的一個國家,並且成為了第一個讓土地停止退化的國家。土地沙漠化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世界上有一百多個國家面臨著這個威脅,而中國是其中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但近年來中國取得的成就受到了全世界的矚目,中國在這方面的治理經驗也受到了全世界的追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中國的治理方法十分先進,且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
中國對於治沙是極為重視的,從國家到個人無不為此傾盡全力,在多方的努力下,我國研發出了多種治沙技術,並開創了許多先進的治沙理念,為全世界做出了表率。從最開始的人工治理,到後來的機械式治沙,再到近期的“螞蟻森林”治沙方式,中國在治沙方面一直都在探索實踐,在成功降低我國沙漠化土地面積的同時,全世界也從中獲取了不少利益。
8. 中國是如何在沙漠中挖出水庫令國外震驚
中國的陸地面積是在全球上都可以說是最大的一個沙漠,也是中國最重要的一個地形,現在中國全部沙漠的面積也佔全國的8%,有70萬平方公里。在中國有八個大的沙漠,但是大部分沙漠都是處於西北乾旱的地方,沙漠對於人類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因為在有些地方,經常會受到一些沙塵暴的威脅,嚴重的時候也會威脅到人們的生命安全,所以這幾年國家對於治理沙漠也是非常的看中。
所以沙漠的奇跡工程也被稱為是「中華之最」,是全亞洲最大的一個沙漠水庫。當然這個紅崖水庫修建成功之後,給周邊的人們帶來非常大的便利,水庫也灌溉著幾百多畝的耕地,支持人們的用水生活。然而當美國聽說中國在沙漠中修建了這么大的一個水庫,他們表示這不是真的,然後在確認後,也是狠狠的打了自己的臉。
那就是中國在沙漠中修建了紅崖山的水庫,其實在世界上也有很多國家在沙漠中修建水庫,但是卻沒有一個趕上中國修建的水庫大。這個地方是被沙漠包圍著,水庫也是依山建設的,這里的水高達15米,長度高達8000米,而且水的容量已經達到了1.21立平方米,比九個西湖還要大。
9. 中國庫布其治沙模式已走向世界嗎
在6月29日舉行的庫布其30年治沙成果總結暨服務「一帶一路」綠色經濟推進會上,中國林業科學院、中國治沙暨沙業學會、內蒙古農業大學聯合發布《億利庫布其三十年治沙成果報告》。報告指出,庫布其沙漠綜合治理達910萬畝,創造了5000多億元生態財富,使10多萬沙區民眾受益。
我國荒漠化土地面積連續10多年持續凈減少,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成為全球防治荒漠化的典範。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黨組書記張建龍表示,億利在庫布其30年治沙的經驗值得認真總結,是中國治沙經驗的成功典型。庫布其治沙有政府的支持、老百姓的參與以及來自各個方面的關心,是我們創造的中國經驗。他將庫布其精神和庫布其經驗概括為:責任擔當,科學治沙,注重效益,回報人民。「庫布其經驗和情懷要一代一代傳下去,只有這樣才能確實推動中國治沙事業的發展。」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