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是國家獎嗎
是國家獎,中國的人文社會科學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國家獎,真正的國家獎只有國家科技進步獎,但是屬於自然科學的。所以你說的這東東就屬於國家獎了。
⑵ 中國科研成果離諾貝爾獎還有多遠
諾貝爾獎舉世矚目,雖然已有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等華裔科學獎獲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但人們常常會展開這樣的聯想:在推動人類大步前行的自然科學領域,中國本土科學家離諾貝爾獎還有多遠?
提到國內在自然科學領域的短板,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原創性成果的缺失。「事實上,我國發表的文章數量已經處於世界前列,但是原創性成果與美英德日差距還很大。」記者采訪的相關專家表示。他們認為,主要原因在於國內對基礎研究的原創性重視不夠,評價過度重視量的考核(包括論文的數量、影響因子等),這對我國科研產生了不健康的壓力,也導致在一些地方,課題組偏重於建立越來越大的團隊,相關學術帶頭人能真正用於科研創新的時間卻非常少。糾偏的方法是要回歸基礎研究的本質,更看重原創思想和原創觀點。
施郁則表示:「需要建設為科研而科研的文化,需要更多以對大自然的好奇心為驅動的科學工作者,大學和科研院所需要更多地以教師和科研人員為中心,需要更多對普通科研工作者的普遍的關懷,包括工作、生活等各個方面,讓他們能夠有好的環境,從而潛心於科學研究。」
同時,人們也普遍認為,傳統教育觀念對國內青年科學精神和科學素養的養成形成了很大的束縛,用饒毅曾經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的一句話是,「兒童習慣背書,成人熱衷注經,生怕離經叛道」,這種無形的束縛,對於我國科學技術的整體進步無疑是一塊巨大的「絆腳石」。
除了「原創性成果的缺失」,接受采訪的一些專家還表示,我國科學研究還存在「對基礎研究的應用前景重視不夠」的問題。他們認為,相當長時期以來,我國流行的說法是基礎研究應該是自由探索,不能講應用,但是,如果我們去重溫美國現代科技政策白皮書的鼻祖——《科學,無止境的前沿》,其實美國的思路是非常清楚的,即基礎研究是科學資本,創造新知識是為新應用、新產品、新過程提供源頭。美國政府支持的科學研究絕大部分是基礎研究,是和其經濟、國民健康乃至軍事直接或者間接地密切相關的,如美國的生物學研究一直和醫葯健康產業、生物技術產業緊密結合。德國的化學研究,也是和德國一流的、龐大的化學品製造業緊密結合的。諾貝爾獎承認的大部分研究,也恰恰是這類對人類生活和文明有重要和重大影響的研究。同時,回歸應用前景,也能避免我國簡單地用文章的數量類指標來評價基礎研究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獲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的發明——預防老年痴呆、照亮「21世紀」等,都是應用性很強的發明。
此外,美國能源部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研究員王鴻飛在「賽先生」上從學科交叉的角度撰文闡述了今年諾貝爾化學獎的有趣之處:「明明是幾個擁有物理學博士學位背景的人,發明的是在生命科學領域應用的激光物理技術,居然會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橫跨物理、化學和生物,反映的是現代科學的交叉。」
「現代科學從來都是相互交叉的,簡單的學科分類和標簽往往會讓人產生誤解。在國內,學科的分類和內容相當的老舊、缺乏靈活性,難以適應現代科學前沿發展中學科高度交叉的需要,而且常常誤導公眾對科學的了解。比如說,國內有多少大學的化學系能夠把激光和化學聯系起來?正因為如此,人們對科學前沿的認識也常常標簽化和表面化,難以看到學科知識與技術,以及基礎研究與應用之間的內在聯系。」王鴻飛表示。
如今,科學技術創新發展的重要性,已經被許多國家提到了戰略高度。而近年來,我國在提升科技創新方面也做了許多政策性的努力。
不斷出台的政策受到了科學界的歡迎。張善端表示:「我國的科技發展政策契合各個發展階段的需求,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某些領域的個別突破,我們需要的是所有領域的全面推進。能夠為我國工業化增強競爭力、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就應該是國家政策、人才和資金優先支持的方向。只有從全球工業製造的大國轉變為強國,我國才算實現了現代化。」
政策的不斷出台、科研環境的不斷改善固然可喜,但要靠近諾貝爾獎,施郁說:「還需為科研而科研、受好奇心驅動的科研人員不斷增多,健康的系統更好地運轉。」
「我國處於工業化的中後期,科技的發展已逐漸由模仿、跟隨、改進走到全面創新。在當前階段,沒有必要過度追逐諾貝爾自然科學獎,以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和勤奮努力,只要有一群人靜心研究20年,國家和企業給予持續支持,獲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是早晚的事。」張善端說。
-中國教育報
⑶ 中國有哪些國家級獎項
國家級獎項太籠統了,我只能這樣回答你的問題了,分完類再告訴你吧:
科學技術類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授予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的科學技術工作者;或者在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業化中,創造巨大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的科學技術工作者。授予人數每年不超過2名。
國家自然科學獎
授予對象: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中闡明自然現象、特徵和規律,做出重大科學發現的公民。
評審標准:向國際慣例靠攏,以其重大發現的科學水平、科學價值和在國內外權威期刊發表的論文數及被引用數作為重要指標,評審中適時吸收國際學者參加。
國家技術發明獎
授予對象:運用科學技術知識做出產品、工藝、材料及其系統等重大技術發明的公民。
評審標准:進一步突出三點,一是與知識產權掛鉤,要求獲獎項目具有發明專利權、計算機軟體版權、植物新品種權等,或者經評定具備取得相應知識產權的條件;二是要求技術發明應在實施後取得較大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三是向戰略高技術發明適當傾斜。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授予在應用推廣先進科學技術成果、完成重大科學技術工程、計劃、項目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公民、組織。鑒於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覆蓋面寬,影響面大,政策導向性較強,各方面反映問題也較多。在這次改革中,要通過制定不同的評審原則和辦法,使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的政策導向更加明確,評價標准更加科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授予為我國科學技術事業做出重要貢獻的下列外國人或者外國組織:
(1)同中國的公民或者組織合作研究、開發,取得重大科學技術成果的;
(2)向中國的公民或者組織傳授先進科學技術、培養人才,成效特別顯著的;
(3)為促進中國與外國的國際科學技術交流與合作,做出重要貢獻的。
(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由國務院頒發證書和獎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由國務院頒發證書 )
文學類
茅盾文學獎(始於1981年)
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中國文壇最高榮譽之一,每四年頒發一次。茅盾文學獎是根據茅盾生前遺願,為鼓勵優秀長篇小說的創作、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文學的發展而設立的。單項獎金為1萬元。
曹禺戲劇文學獎(始於1994年)
專就劇本創作所進行的全國性評獎,代表了中國戲劇文學創作最高水準,其前身是中國戲劇家協會於1980年創辦的全國優秀劇本獎,1994年更名為曹禺戲劇文學獎,由中國文聯、中國戲劇家協會主辦。每年評選一次,每屆評出10個正式獎和10個提名獎。
魯迅文學獎(始於1995年)
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中國文壇最高榮譽之一。每兩年舉行一次(實際大約每三年一次)。設有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報告文學、詩歌、散文雜文、文學理論評論、文學翻譯作品等七項獎項,每項可評5部作品。上一屆單項獎金均為2000元人民幣,今年這一屆均為一萬元。
電影類
金雞百花獎
中國電影金雞獎創辦於1981年,當年是中國農歷雞年,故名「中國電影金雞獎」,簡稱「金雞獎」。
中國電影金雞獎由中國電影家協會主辦,邀請中國國內最具權威的電影藝術家、電影評論家和電影事業家組成評獎委員會,通過充分討論、民主協商,選出最佳故事片、科教片、美術片、記錄片、以及最佳編劇、導演、演員、攝影、錄音、美術、音樂、導演處女作等二十餘個獎項。由於金雞獎評委會組成的權威性、評選程序的嚴密性和評獎標準的學術性,因而被稱為「專家獎」。
金雞獎以金雞啼曉象徵百家爭鳴,同時也包涵著激勵中國電影藝術家聞雞起舞,努力創新,奮發向上的意義。金雞獎的評選分初評和終評兩個階段進行,最終的獲獎名單在中國電影金雞百花電影頒獎典禮上當場揭曉。
金雞獎以昂首啼曉之金雞雕像作為自己的獎杯。
中國電影華表獎
中國電影華表獎是中國電影的最高榮譽獎,其獎杯採用的是北京天安門城樓前的華表造型,每年由廣播電影電視部對前一年度完成的各片種影片進行評選。
華表獎的前身是文化部優秀影片獎。始評於1957年。中斷了22年後,從1979年繼續進行評獎活動,一年一屆。1985年文化部電影局整建制劃歸廣播電影電視部後,更名為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除1986年與1987年、1989年與1990年合並評外,仍為一年一屆,1994年開始啟用現名。
建築工程類
魯班獎
「魯班獎」全稱為「建築工程魯班獎」。1987年由中國建築業聯合會設立,1993年移交中國建築業協會。主要目的是為了鼓勵建築施工企業加強管理,搞好工程質量,爭創一流工程,推動我國工程質量水平普遍提高。目前,這項標志著中國建築業工程質量的最高榮譽,由建設部、中國建築業協會頒發。
「魯班獎」有嚴格的評選辦法和申報、評審程序,並有嚴格的評審紀律。評審由評審委員會負責,協會只負責受理申報、組織初審和工程復查,不幹預評選工作。評委由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各地區的專家組成,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選定。
「魯班獎」公布後,建設部、中國建築業協會將向獲獎單位授予「魯班獎」金像和榮譽證書,對主要參建單位頒發獎狀並通報表彰。獲獎企業被允許在獲獎工程上鑲嵌統一的榮譽標志。為記錄這一榮譽,中國建築業協會還會把「魯班獎」編輯成冊,將其載入建築史冊。
詹天佑獎
1999年設立的「詹天佑獎」全稱為「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大獎」,是中國土木工程設立的最大獎項。該獎由中國土木工程學會、詹天佑土木工程科技發展基金會聯合設立,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推動土木工程建設領域的科技創新活動,促進土木工程建設的科技進步,進一步激勵土木工程界的科技與創新意識。因此,該獎又被稱為建築業的「科技創新工程獎」。
「詹天佑獎」之所以出台於世紀之交,是因為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要求建築事業必須依靠不斷進步和創新進行變革,從而加快當代建築業科技創新體系的建立和健全。 首屆「詹天佑獎」頒發於新中國建國五十周年之際,共有橋梁、隧道、房建、鐵路、公路、港口、市政等21項工程獲此殊榮,囊括了86個參建的設計、施工、科研單位。
「詹天佑獎」公布後,中國土木工程學會、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詹天佑土木工程科技發展基金將向獲獎單位頒發「詹天佑獎」金像和獎牌、榮譽證書。
國家優質工程獎
該是我國工程建設的國家級質量獎,分為金質獎與銀質獎。由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承辦。通過對獲獎工程的表彰,鼓勵建設單位用全面、系統、科學、經濟的工程質量管理理念,組織勘查、設計、監理、施工等企業務實、創新,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同時,提高工程建設的投資效益和各工程建設企業的經濟效益,引導各工程建設企業通過參與工程建設和創優過程,轉變工程質量管理和經營管理觀念,促進勘查設計質量、施工質量和監理質量全面提高和持續不斷的改進,推動工程建設行業工程質量管理工作的不斷提高。
國家優質工程獎評選范圍涵蓋建築、鐵路、公路、化工、冶金、電力等工程建設領域的各個行業,評定的內容從工程立項到竣工驗收形成工程質量的各個工程建設程序和環節,評定和獎勵(頒發獎牌和獎狀)的單位有建設、設計、監理施工等參與工程建設的相關企業。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是建設系統以社會力量辦獎形式設立的建設行業科學技術獎。設獎機構為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承辦機構為建設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決策機構為建設行業有關單位組成的獎勵委員會。作為建設行業科技工作的歸口司局,建設部科學技術司將對這一獎項進行扶持、規范、協調和指導。
設立「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的目的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快建設科技創新,提升我國建設行業的綜合技術水平。根據國家《社會力量設立科學技術獎管理辦法》,「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的推薦范圍為:城鄉規劃、村鎮規劃、工程建設、城市建設、村鎮建設、建築業、住宅房地產業、勘察設計咨詢業、市政公用事業中的: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新方法、新材料、計算機軟體等建設科技成果;引進、消化、吸收、開發、應用國外先進技術與產品;為行業服務的標准、規范、科技信息、科技檔案等科技基礎性成果;與決策科學化、管理現代化相關的軟科學研究成果;有組織有計劃大規模推廣應用並取得顯著效益的科技成果;採用新技術、新成果完成的有示範作用的項目等。
推薦項目必須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且無權屬爭議,具備技術含量高、創新性強,以實現產業化或有產業化潛力,市場前景好,對行業共性技術有較大帶動作用等特點;完成單位必須具有國內獨立法人資格;兩個以上(含兩個)單位共同完成的項目,由第一完成單位與其它完成單位協商一致後推薦上報。已獲國家或省級科技獎勵的不予推薦。
該獎先由各地建設廳科技主管部門提出推薦意見和獎勵等級建議,再上報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辦公室。
擬授獎項目將在有關刊物和網站上向社會公示。自公示之日起60天內為爭議期,以廣泛徵求社會意見。獲獎項目公布後,由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頒發獎狀、證書和獎金。
綠色建築創新獎
「綠色建築創新獎」由建設部設立,由建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負責實施,日常管理由建設部科學技術司負責。設立該獎的目的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建設事業可持續發展,加快推進我國綠色建築及其技術的健康發展。
「綠色建築創新獎」分工程類項目獎和技術與產品類項目獎。工程類項目獎包括綠色建築創新綜合獎項目、智能建築創新專項獎項目和節能建築創新專項獎項目;技術與產品類項目獎是指應用於綠色建築工程中具有重大創新、效果突出的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
「綠色建築創新獎」每兩年評審一次,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本地的項目申報、初審和上報推薦。在此基礎上,由建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建設部科學技術司內)組織評審並發布結果。「『綠色建築創新獎』評審專家委員會」由綠色建築領域的技術專家和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有關司局、行業學(協)會人員組成。通過評審的項目將在建設部官方網站公示,公示期為三個月。項目獲獎後,建設部將以行文形式公布獲獎項目,並向獲獎單位頒發《全國綠色建築創新獎》證書。「綠色建築創新獎」是一個全新的獎項。它的設立,將推動更多建築企業向公眾提供健康、舒適、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動的空間,同時實現節能、節地、節水、節材、環保的「四節一環保」目標,最終構建「人——建築——自然」三者的和諧統一。
藝術類
這個就不統一說了,差不多有以下獎項:
梅花獎(中國戲曲最高獎)
金鍾獎(音樂)
金鷹獎(電視劇)
(以上三類,加上金雞獎(電影)並列為國家級藝術大獎)
廣告類
中國廣告長城獎 中國公益廣告黃河獎 中國互動網路廣告創意獎
中國廣告業界創意最高獎項,共進行包括平面、影視、廣播、戶外四大類,26個單項的評比。評出的年度全場大獎及各類金、銀、銅獎及入圍獎代表了中國廣告行業年度創意製作的最高水平。
中國廣告協會學院獎
金犢獎
金鴿獎
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 (算是國家級的吧,在大學里是會加分的)
(太多就不一一介紹了)
國家工程建設質量類
優質工程獎
國家優質工程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優質產品獎(簡稱國家質量獎)的一部分,是工程建設質量方面的最高榮譽獎勵。國家優質工程獎是工程建設行業設立最早、規格要求最高、獎牌制式和國家優質產品獎統一的國家級質量獎,評選范圍涵蓋建築、鐵路、公路、化工、冶金、電力等工程建設領域的各個行業,評定的內容從工程立項到竣工驗收形成工程質量的各個工程建設程序和環節,評定和獎勵(頒發獎牌和獎狀)的單位有建設、設計、監理、施工等參與工程建設的相關企業。
感動中國獎項
等等等等。。。。。
⑷ 中國人民解放軍醫療成果獎是什麼部門授予的
總後
⑸ 中國國家五大科技獎項是什麼還有四大類專利
http://www.chinaqw.com/node2/node116/node1414/node1432/
一、五大國家級獎項
為了獎勵在科學技術進步活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公民、組織,調動科學技術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加速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提高綜合國力,國務院通過《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設立下列國家科學技術獎:
(一)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二)國家自然科學獎;
(三)國家技術發明獎;
(四)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國家設立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聘請有關方面的專家、學者組成評審委員會,負責國家科學技術獎的評審工作。
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每年獎勵項目總數不超過400項。
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的獎金數額由國務院科學技術行政部門會同財政部門規定。
http://gb.cri.cn/18824/2008/01/04/[email protected]
除了公眾矚目的500萬元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科學技術獎還包括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和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四大獎項。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最高科學技術獎每年授予人數不超過2名,獲獎者必須在當代科技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中,創造巨大經濟或社會效益。獲獎者的獎金金額為500萬元人民幣。
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被稱為國家科技獎的三大獎。自然科學獎側重於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領域,例如數理化、天文、地質等學科;用來表彰在自然現象、特徵、規律的探究中做出重大科學發現的公民。技術發明獎授予在產品、工藝、材料、系統等幾方面做出重大技術發明的公民。在三大獎中,科學技術進步獎則是門類廣泛的一項,包括技術開發、社會公益、國家安全和重大工程等多個領域。用以表彰在完成重大科技成果、科技工程、計劃方面,或者在推廣先進科技成果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公民和組織。
五大獎項中的最後一項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授予那些對中國科學技術事業做出重要貢獻的外國人或者外國組織。知名的華裔科學家楊振寧就曾經得到此獎。
專利有三大類
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
http://www.sipo.gov.cn/sipo2008/tjxx/有每年受理各類專利的數據
⑹ 中國兵裝集團科技創新成果獎是屬於哪個級別的獎(國家級,省部級,市級)
國家的
⑺ 中國研究生教育成果獎是什麼級別
中國研究生教育成果獎的級別如下:
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充分調動廣大教師及教育管理者從事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鼓勵解放思想和教育創新,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促進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持續提高。
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以下簡稱「學會」)設立「中國研究生教育成果獎」(以下簡稱「教育成果獎」),獎勵在研究生教育的理論研究與教育教學實踐工作中開拓創新、做出突出貢獻、取得顯著成效的集體和個人,制定本辦法。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單位和個人,在研究生教育理論研究中取得重大研究成果,或者在研究生教育教學實踐中取得突出成就,均可申請「教育成果獎」。
⑻ 全國商務發展研究成果獎究竟屬於什麼級別的獎項
為做好2015年商務發展研究成果獎參評作品徵集工作,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評獎目的
全國商務發展研究成果獎是面向全國的社會科學類獎項,用於獎勵商務領域具有前瞻性、創見性,有較高理論和學術價值的著作、論文和研究報告,以及對政府決策和實際工作產生重要影響的研究成果。
二、評委會設置
商務發展研究成果獎組織機構由領導委員會、評審委員會和秘書處組成。商務部領導擔任領導委員會主任。評審委員會委員由有關部門的負責同志、相關學科和行業有造詣的學者及專家擔任。秘書處為商務發展研究成果獎的常設機構,設在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
三、獎項設立
成果獎按論文、著作、報告和政策調研(均非涉密)4個類別徵集作品,論文、著作和報告均分為世界經濟、國際貿易和國內流通3類,政策調研不分類,總計10類獎項。每類獎項設一等獎1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5名,優秀獎若干(優秀獎數量約為每類參評作品數量的10%),如無相應等次作品,獎項可空缺。
論文類徵集公開發表的文章,著作類徵集正式發行的書籍,報告類徵集已完成的課題,政策調研類徵集政策分析建議類的內部調研。
四、參評辦法
參評作品范圍包括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商務領域出版的書籍,在全國性刊物上公開發表、具有較高學術理論價值的社科類研究作品,以及雖未公開發表、但在內部發行的刊物上刊登的研究成果、研究報告。
五、申報步驟
(一)登陸http://cgj.mofcom.gov.cn/在線填寫申請信息。
(二)列印在線完成的申請表並加蓋公章。
(三)列印《承諾書》並簽字。
(四)申請表、簽字的《承諾書》、作品6份,其中,著作類應為6本正式發行的書籍,論文類、報告類和政策調研類樣刊一份及6份列印件(需隱去作者姓名及相關作息)。此外,報告類因參評作品必須是經委託單位或立項單位正式委託立項並評審驗收的課題研究成果,需一並郵寄相關證明材料。
(六)材料報送時間及地點
申報材料請於2015年6月8日前交科研處成果科(綜合樓1042)。
⑼ 中國有哪些研究成果最有希望獲得諾貝爾獎
實現量子反常霍復爾效應
清華大制學薛其坤院士領銜的團隊2013年成功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被楊振寧稱為諾獎級的科研成果。「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現既是理論物理領域的突破,又具有極高的商用價值。
量子霍爾效應是整個凝聚態物理領域最重要、最基本的量子效應之一。我們使用計算機的時候,會遇到計算機發熱、能量損耗、速度變慢等問題。這是因為常態下晶元中的電子運動沒有特定的軌道、相互碰撞從而發生能量損耗。而量子霍爾效應則可以對電子的運動制定一個規則,讓它們在各自的跑道上「一往無前」地前進,「這就好比一輛高級跑車,常態下是在擁擠的農貿市場上前進,而在量子霍爾效應下,則可以在『各行其道、互不幹擾』的高速路上前進。」
量子霍爾效應的產生需要非常強的磁場,而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美妙之處是不需要任何外加磁場,在零磁場中就可以實現量子霍爾態,更容易應用到人們日常所需的電子器件中。
⑽ 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獎獎金多少
目前比較流行的產學研合作方式有三種:
項目紐帶合作模式,它是比較鬆散的合專作模式,屬主要特點是企業、大學、科研院所以具體項目為紐帶,簽訂合作協議,建立合作關系,項目完成,合作即解散。這種合作模式主要由三種具體形式:技術轉讓模式、項目委託模式、聯合研發模式。
建設平台合作模式,這是一種關系比較緊密的合作模式,其特點是企業、大學、科研院所共同投入資源建立平台,以平台為主體進行科學研究。具體形式有共建科研基地模式和衍生企業模式。
產業技術聯盟合作模式,他由企業和科研機構圍繞創新技術創制、共性技術攻關組建相應的產業技術聯盟,集中優勢力量實現產業技術創新,共擔風險,共享利益。具體模式有契約產業技術聯盟方式和實體產業技術聯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