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十三五時期脫貧攻堅成果有哪些
1、貧困人口數復量大幅減制少
2016年至2019年,超過5000萬農村貧困人口擺脫絕對貧困。貧困發生率從2016年的4.5%下降至2019年的0.6%,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得到解決。
2020年4月,雲南正式宣告拉祜族等9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實現整族脫貧。當前,我國對52個未摘帽貧困縣和1113個貧困村實施掛牌督戰。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2、貧困人口收入大幅增加
全國貧困人口建檔立卡數據顯示,全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由2016年的4124元增加到2019年的9057元,年均增幅30%。貧困群眾「兩不愁」質量水平明顯提升,「三保障」突出問題總體解決。
貧困地區特色產業不斷壯大,產業扶貧、電商扶貧、光伏扶貧、旅遊扶貧等較快發展,貧困戶就業增收渠道明顯增多。
(1)扶貧種植成果擴展閱讀:
回望「十三五」,我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規模推進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成效之顯著、影響之深遠,前所未有、世所罕見,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
面向「十四五」,中國接續推進鞏固拓展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向著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繼續前進。
B. 農村打造精準扶貧種植項目的申請報告
農村精抄准扶貧種植項目襲申請報告或農村精準扶貧種植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首先需要分析本地的資源、土質類型、土地情況,確定種植何種經濟植物,並分析項目的可行性,項目所需投資,以及種植後的市場營銷以及社會經濟效益,對當地扶貧的拉動作用等等。
C. 如何看待中國的扶貧工作和取得的成果
能夠如此重視扶貧工作的,放眼全世界,好像還沒有。
D. 燕谷坊集團產業扶貧取得了哪些成效
自2015年,燕谷坊在武川縣開始實行燕麥訂單化種植以來,至2017年,燕麥訂單種植農戶新內增3000多戶,戶均年燕麥產業容增收2000多元。國務院參事劉堅一行在參觀了燕谷坊扶貧成果展時,對燕谷坊的營銷扶貧、消費扶貧、公益扶貧等形式做了深入了解,領導們對燕谷坊精準扶貧、產業扶貧的「武川模式」給予了高度肯定,對燕谷坊集團多年推動農業訂單產業扶貧表示贊賞,要求燕谷坊不忘初心,再接再厲,在精準扶貧、產業扶貧的道路上做出更大的成績,勉勵燕谷坊在助力市民健康、農民小康的道路做出更大的貢獻。
E. 精準扶貧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精準扶貧」重要理念五年來,我國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決定性進展和歷史性成就。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精神指引下,五年來,中國減貧成就舉世矚目。
在剛剛閉幕的改革開放與中國扶貧國際論壇上,來自11個國際組織和50多個國家的代表,就此進行了交流並給予高度評價。
2012年到2017年,中國貧困人口減少近7000萬,相當於每分鍾至少有26人擺脫了貧困;貧困發生率由10.2%下降到3.1%;貧困縣數量實現了首次減少,減少了153個。創造了中國扶貧史上的最好成績。
(5)扶貧種植成果擴展閱讀:
精準扶貧的背面是粗放扶貧。長期來,由於貧困居民數據來自抽樣調查後的逐級往下分解,扶貧中的低質、低效問題普遍存在,如:貧困居民底數不清,扶貧對象常由基層幹部「推估」(推測估算),扶貧資金「天女散花」,以致「年年扶貧年年貧」;
重點縣捨不得「脫貧摘帽」,數字弄虛作假,擠占浪費國家扶貧資源;人情扶貧、關系扶貧,造成應扶未扶、扶富不扶窮等社會不公,甚至滋生腐敗。表面上看,粗放扶貧是工作方法存在問題,實質反映的是幹部的群眾觀念和執政理念的大問題,不可小覷。
現行的扶貧制度設計存在缺陷,不少扶貧項目粗放「漫灌」,針對性不強,更多的是在「扶農」而不是「扶貧」。以扶貧搬遷工程為例,居住在邊遠山區、地質災害隱患區等地的貧困戶,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是扶貧開發最難啃的「硬骨頭」,
移民搬遷是較好的出路,但是,因為補助資金少,所以,享受扶貧資金補助搬出來的多是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農戶,貧困的特別是最窮的農戶根本搬不起。
新村扶貧、產業扶貧、勞務扶貧等項目,受益多的主要還是貧困社區中的中高收入農戶,只有較少比例貧困農戶從中受益,且受益也相對較少。
F. 安徽省扶貧工作取得哪些成果
安徽省扶貧開發區域涉及70個縣(市、區),2011年全省貧困人口790.2萬人,貧困發生率14.7%。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強化脫貧攻堅保障體系,實施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安徽省貧困人口下降到2016年的208.1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3.88%,20個國家級重點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5195.7元增加到2016年的9890.04元,年均增長18.07%。
把產業扶貧作為穩定脫貧的治本之策,完善農村經營主體與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安徽打造以龍頭企業為牽引、以農民合作社為紐帶、以家庭農場和專業大戶為基礎的產業聯合體,讓貧困戶更多分享農業全產業鏈和價值鏈增值收益,實現脫貧致富。黃山市利用山區流水資源,用扶貧資金和小額信貸幫助貧困村和貧困戶建生態養魚池3000口,2016年養魚收入達到3000多萬元,帶動1236戶3261人穩定脫貧。
G. 寧夏脫貧攻堅取得哪些成果
8月21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發布會召開。回寧夏回族自治區扶貧辦、答人社廳、住建廳、農牧廳、衛計委和金融工作局相關負責人向媒體介紹了寧夏成立60周年以來脫貧攻堅新成就。
結合特色優勢,大力推進產業扶貧。緊緊圍繞「一特三高」現代農業,制定特色產業精準扶貧規劃,宜農則農、宜牧則牧、宜林則林,大力發展草畜、馬鈴薯、冷涼蔬菜等特色富民產業。於2017年打造扶貧示範村109個、扶貧龍頭企業124家、規范培育扶貧合作社375家、提升發展致富帶頭人2103名。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助貧困人口挪窮窩。自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寧夏先後組織實施了吊庄移民、扶貧揚黃工程移民、易地扶貧搬遷移民、「十二五」生態移民工程,累計搬遷移民120多萬。
H. 精準扶貧種植結構指什麼
種植結構根抄據不襲同方面分以下幾種:
一、品種結構:指同一種作物中的不同品種種植面積的構成。如玉米是種植飲料玉米、食糧玉米還是鮮食玉米品種;梨子是種植早熟梨還是中熟、晚熟梨品種。品種結構的調整原則是上市時間錯開、品質更好、產量更高等;同一品種中是種植鮮食品種還是加工品種。
二、作物種類結構:指種植哪些種類的作物,比例怎樣構成。如是種植糧食作物、飼草作物還是經濟作物。糧食作物中,是種植玉米、土豆、水稻、小麥還是其他;經濟作物是種植水果、葯材、蔬菜還是其他……。作物種類結構調整的原則是盡可能發揮氣候、土地、水資源等優勢,獲得更大經濟效益。
祝健康愉快!
I. 我國扶貧開發取得的巨大成就
此題旨在考查學生對經濟發展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對知識的分析運用,專題文中國家屬重視扶貧工作,有利於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讓全民共享經濟繁榮成果.其中A觀點錯誤,共同富裕不等於同步富裕,是錯誤的;C我國已經實現總體小康,是錯誤的;D我國的中心工作是經濟建設,是錯誤的,排除ACD.
故選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