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勞動成果要珍惜的資料,急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一切用品都是勞動成果,它們來之不易。
2.懂得珍惜勞動成果是一種美德,是尊重勞動人民的表現。
情感:
1.以珍惜勞動成果為榮,以浪費勞動成果為恥。
2.尊敬珍惜勞動成果的人,願意向他們學習。
行為:
1.珍惜日常生活用品和學慣用品,不損壞,不浪費。
2.見到同學不珍惜勞動成果,加以勸阻。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課與第二課《不比吃穿》組成一個單元,同屬課程標准三至五年級「勤勞節儉」德目,它們有密切聯系,同是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美德,但著重點各不相同。本課著重於教育學生珍惜勞動成果,下一課著重於教育學生不和別人比吃穿。對學生進行「珍惜勞動成果」的教育,在目前顯得特別重要。其一,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群眾生活水平提高,學生的家庭生活條件和學習條件都有了較大的改善,特別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學生,吃、穿、用應有盡有,家長為他們准備的學習、生活用品十分齊全,他們往往難以體會這些用品是勞動成果,來之不易,因此不知愛惜。其二,現在不少學生尤其是獨生子女,在家中處於特殊的地位,有求必應,有的甚至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對勞動的艱辛缺乏體會,不知道應該珍惜他人的勞動,所以隨意浪費生活用品和學慣用品。本課教學必須從這些實際情況出發,在低年級已進行過的愛惜學習、生活用品,愛護課桌椅和愛惜糧食等方面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針對性,務求收到實效。
本課以學生簡單地說出日常吃的、穿的、用的導入,目的在於引起學生的興趣。那麼應該怎樣對待這些勞動成果呢?課文選用的是董必武教育子女珍惜勞動成果的故事。課文選用的是幾個貼近兒童生活的小故事,學生易懂,但對其中一些具體情節,如把掉在桌上的飯粒撿起來吃,把桃樹上的樹膠刮下留著用來粘毛筆等,他們不一定認同,這是正常的。教學不必糾纏於這些情節,更不是要求學生簡單地模仿,而要緊緊圍繞教學要點,著重理解「勞動成果來之不易,要珍惜」的道理。在分析課文時,不僅要讓學生了解董必武是怎樣做的,而且要使學生明確他是怎樣想的,要將他的表現和思想緊密聯系在一起,從而達到學習董必武珍惜勞動成果的高尚品德的目的。
為了鞏固和理解課文內容,還安排了「說一說」。「誇一誇」、「議一議」、「看一看」四個欄目。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到,一些看得見的東西是勞動成果,有些雖然不是具體的東西,但也是人們辛勤勞動得來的,也是勞動成果,應當珍惜。
教法建議
教師可結合課文、插圖和方框中的提問,著重分析三個問題。
1.古詩《鋤禾》說的是什麼意思?董必武為什麼教女兒背這首古詩?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意思是:由於農民在烈日下「鋤禾」的辛苦勞動,才有這「盤中」香噴噴的飯;是農民流了許多汗水,才換來「粒粒」糧食。吃飯時,董必武教女兒背這首古詩,是要讓女兒牢記糧食來之不易,教育她注意珍惜勞動成果,愛惜糧食。
2.可以把《鋤禾》這首詩運用動畫表現出來,更加生動形象。
3.為什麼董必武要刮下樹膠來粘毛筆?為什麼他說不愛惜勞動成果,就是不尊重工人、農民的勞動?董必武這樣做,並不是因為他沒有錢。他用樹膠粘毛筆,一方面可以利用廢物;另一方面可以保護毛筆,這充分表現了他老人家勤儉節約、珍惜勞動成果的高尚品德。
為什麼不愛惜勞動成果,就是不尊重工人、農民的勞動?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對於這一問題,必須讓學生從正面弄清道理,這里可以簡單介紹一本書、一支筆或一件衣服的製作過程,從中使學生明白一切生活用品和學慣用品,都是經過好多道工序製成的,許許多多的工人、農民和各行各業的勞動者為此付出了勞動。不愛惜這些東西,就是不尊重工人、農民和各行各業勞動者的勞動,也就是不尊重工人、農民和各行各業的勞動者;更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引導他們對一些帶普遍性的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如:失物招領箱里的遺物,明知是自己的,不願認領;練習本上的紙,隨便撕下來,折成飛機來玩;鉛筆盒用不了幾天,又換新的,等等,教師應引導學生分析這些現象,使他們從中真正受到教育,自覺地珍惜勞動成果。
4.董必武的女兒如何對待爸爸的教育?結合課文最後一句,並與第一段相呼應,指出董必武的女兒以爸爸為榜樣,養成了珍惜勞動成果的好習慣,並把爸爸的高尚品德視為「心中的珍珠」。我們應該像董必武的女兒那樣,向董必武學習,養成珍惜勞動成果的好習慣。
教學設計示例
第一課 珍惜勞動成果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一切用品都是勞動成果,它們來之不易。
2.懂得珍惜勞動成果是一種美德,是尊重勞動人民的表現。
情感:
1.以珍惜勞動成果為榮,以浪費勞動成果為恥。
2.尊敬珍惜勞動成果的人,願意向他們學習。
行為:
1.珍惜日常生活用品和學慣用品,不損壞,不浪費。
2.見到同學不珍惜勞動成果,加以勸阻。
教學重點:使學生懂得「勞動成果來之不易,社會財富,都要愛惜的道理。」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養成珍惜勞動成果,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一個聰聰尋寶的旅程世界。
同學們,今天我要跟著聰聰去尋寶,聰聰你們知道是誰嗎?他就是一位生活條件很優越,不懂得珍惜物品的一位小精靈。這一天,他要出去尋寶,但是可能會遇到很多問題和麻煩,你們願不願意幫助他?如果願意,我們就一起出發吧!
二、演示圖片1:聰聰飛過白雲,飛過大地,來到了他嚮往已久的快樂城--北京。
師問:同學們,你們猜猜,聰聰最先到了哪裡?
學生回答:故宮,長城。
師答:不是,原來他先來到了小學食堂里,他一定是餓了,已經狼吞虎咽地吃起來。
出示把麵包吃一半扔一半的圖片。
學生提問:老師,他怎麼沒吃完就扔掉了,這樣太可惜了。
師答:你們也這樣覺得嗎?聰聰真是太浪費了。那你們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幫他。老師這里有一些資料,你們過來找一找,看看哪些可以幫他。
學生回答:老師,我找到了,這個動畫《兒童營養麵包的由來》,我想讓聰聰看看,讓他知道一下這麵包來得多不容易。
演示動畫:《兒童營養麵包的由來》
學生回答:老師,我也找到一個。古詩《鋤禾》,我想聰聰讀了這個,一定就知道這糧食來得有多不易啦!
師問:同學們,誰能告訴我,剛才大家看的《兒童營養麵包的由來》一共經過了多少道工序?
學生回答:11道工序。
師問:那你們想想要用多少人力和物力呢?
學生回答:很多很多。很不容易。
教師提問:那聰聰和董必武的女兒誰做得對呢?
學生回答:董必武的女兒誰做得對,因為她把掉在桌上的米飯都撿起來吃了,她知道糧食來之不易。
教師小結:同學們說的很對,我們吃的米飯、麵包、糖果等等都是經過好多道工序製成的,許許多多的工人、農民為此付出了勞動。不愛惜這些東西,就是不尊重他們的勞動。我想現在聰聰也應該知道不應浪費糧食和食品了吧!
板書:糧食來之不易,勿浪費
三、同學們,聰聰又遇到了一個問題,請同學們幫他分析一下,他做得對不對?為什麼?
出示問題1:當聰聰看到我們的申奧口號:「新北京、新奧運」時,北京小朋友向他提問:「請你說說用過的東西應該怎麼辦?」 此時,聰聰武斷地說:「扔掉。」
師問:聰聰這樣做對嗎?你是怎樣做的,尤其是班上北京的同學好好談一談。
學生回答:有的說對,有的說不對。因此產生辯論。
師繼續問:課文中董老是怎樣做的?他為什麼要這樣做?董必武爺爺是沒有條件買新毛筆嗎?為什麼要自己粘毛筆頭?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董必武爺爺並不是買不起新毛筆,而是他認為粘上還可以繼續用。還有雷鋒叔叔,我們常聽說他穿的襪子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也不是他買不起,而是他覺得還可以穿,而我們小朋友總是東西還沒有壞就扔掉,向聰聰那樣,一點也不注意節儉,這樣對嗎?大家一定都知道「珍惜與節儉」可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呀!我們要不要繼承和發揚下去呢?
學生回答:當然要。
師問:我們不但要做到「珍惜與節儉」,我們還要向全世界宣傳這一美德。我到是想了一個好辦法,而且現在就可以起到宣傳的效果。然後大家都照著去做好不好?那就是我們每個同學不都有很多中外聯誼夥伴嗎?我們現在就給每人發一個Email,把你做到的珍惜與節儉的事情都寫下來發給他們,然後大家再相互交流,怎麼樣?
發信或課後回家去發信。
板書:愛惜生活用品,要節約。
四、師問:我們看看聰聰現在到哪兒啦?快樂林--老年宮。噢!原來是一些爺爺奶奶聽說了聰聰的事,正在給他講老一輩革命家勤儉節約的故事呢?對了,同學們,記得上堂課我讓大家找的呢?現在請大家分別講出來聽聽。
學生講自己搜集的故事。
教師小結:通過同學們的演講,我發現你們的課前調查非常充分,找出了自己的榜樣,並對周圍不珍惜勞動成果的現象敢於指出,這種精神難能可貴。讓我們共同努力,用最真摯的笑臉、最動聽的歌聲,用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共同期待2008年奧運聖火的到來。你們有信心嗎?
板書:珍惜勞動成果,是美德
五、剛才大家找出了古詩《鋤禾》,我們還沒有看,下面我們一起跟著錄像齊聲背誦吧!
播放:古詩《鋤禾》,學生一起背誦。
板書:
一 珍惜勞動成果
糧食來之不易,勿浪費
愛惜生活用品,要節約
珍惜勞動成果,是美德
❷ 為什麼要珍惜勞動成果求大神幫助
1.知道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一切用品都是勞動成果,它們來之不易。 2.懂得珍惜勞動成果專是一種美屬德,是尊重勞動人民的表現。 情感: 1.以珍惜勞動成果為榮,以浪費勞動成果為恥。 2.尊敬珍惜勞動成果的人,願意向他們學習。 行為: 1.珍惜日常生活用品和學慣用品,不損壞,不浪費。 2.見到同學不珍惜勞動成果,加以勸阻。 一 珍惜勞動成果 糧食來之不易,勿浪費 愛惜生活用品,要節約 珍惜勞動成果,是美德
❸ 勞動成果為什麼要珍惜怎樣珍惜勞動成果
從心理抄學上講,心理學中有一個「黃金法則」。 也就是說,「我希望他人對我怎樣,我就要先對他人怎樣」。 你希望別人珍惜你的勞動成果,所以你要先珍愛他人的勞動成果。 從社會心理學上講。有一個「自我價值保護原則」。 也就是說,我們會對認可和接納自己的人,反過來給與肯定與支持。 你珍惜他人勞動成果,是對他人的認可和接納,反過來對方也會支持肯定你,這樣有助於社會人際關系的建立。
滿意的請採納哦!
❹ 為什麼要提倡珍惜勞動成果,勤儉節約
勞動成果來之不易,所以我們要珍惜。哪天你去親身體驗一下種糧食的苦你就知道為什麼要勤儉節約了。
❺ 珍惜勞動成果
鋤禾日當抄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著名的詩是我們從小耳熟能詳的。說的就是勞動的辛苦,勞動的收獲和付出是成正比的,因此我們應該珍惜勞動成果,因為它凝聚了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汗水。
類似這樣的啦,很好開頭的啦,祝你成功
❻ 為什麼要珍惜勞動成果
1.知道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一切用品都是勞動成果,它們來之不易。
2.懂得珍版惜勞動成果是一種美權德,是尊重勞動人民的表現。
情感:
1.以珍惜勞動成果為榮,以浪費勞動成果為恥。
2.尊敬珍惜勞動成果的人,願意向他們學習。
行為:
1.珍惜日常生活用品和學慣用品,不損壞,不浪費。
2.見到同學不珍惜勞動成果,加以勸阻。
一
珍惜勞動成果
糧食來之不易,勿浪費
愛惜生活用品,要節約
珍惜勞動成果,是美德
❼ 結合當代中國國情,說說在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為什麼還要珍惜勞動成果,勤儉節約
勞動成果分好多種,體力勞動腦力勞動,學習也是種勞動,都需要珍惜的
勤儉節約是一種美德,更是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不要把子孫後代的資源浪費掉,
❽ 為什麼要珍愛他人的勞動成果
從心理學上講,心理學中有一個「黃金法則」。
也就是說,「我希望他人對我怎樣,我回就要答先對他人怎樣」。
你希望別人珍惜你的勞動成果,所以你要先珍愛他人的勞動成果。
從社會心理學上講。有一個「自我價值保護原則」。
也就是說,我們會對認可和接納自己的人,反過來給與肯定與支持。
你珍惜他人勞動成果,是對他人的認可和接納,反過來對方也會支持肯定你,這樣有助於社會人際關系的建立。
---二級心理咨詢師
❾ 為什麼要提倡珍惜勞動成果,勤儉節約
珍惜勞動成果,就是讓我們懂得體諒勞動人民的辛苦,而不再是漠不關心
【*糧食是可恥的版行為!如果每個人都權做很多菜,真正吃只吃幾口,那剩下來的菜怎麼辦?】
勤儉節約,讓我們保護地球資源。
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如果每個人都鋪張浪費,地球上的資源肯定會被用完,那時候地球會變成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