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檢閱成果

檢閱成果

發布時間:2021-03-03 21:50:49

㈠ 鎮海煉化公司慰問新員工檢閱軍訓成果是什麼時候

8月29日上午

㈡ 國慶閱兵式場面描寫

2009年10月1日,在庄嚴的天安門廣場將舉行盛大的閱兵式。這是我國為了慶祝國家的生日而舉行的軍隊形象和建設成果的集中展示,是向國家和人民的匯報,是向世界鄭重聲明我們的軍隊在維護國家主權和世界和平穩定的決心和實力,是對一切敵視我國和企圖破壞我國建設的敵人的警告和震懾,同時也向世界人民展示我軍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的形象。
今年的閱兵方隊具有優良傳統多、歷史榮譽多、完成大項任務多的「三多」特點。
從受閱部隊的構成上看,有紅軍時期創建的老部隊,也有剛組建不久的新兵種。有戰爭年代浴血奮戰的英雄團隊,也有站在歷史潮頭用高科技武裝起來的典型部隊。有參加過歷次閱兵的老牌兵種,也有首次亮相的新兵種。以文明之師、威武之師的形象向世界展示我軍的成長進步和發展步伐。以敢打必贏的姿態宣誓我國軍人決心和信心。
從展示的武器裝備來看,都是從各部隊精心挑選的,全部是自主研製生產的新型列裝裝備。有的已經達到或者超過世界先進水平。特別是這次閱兵裝備方隊中沒有一件裝備是引進的裝備。這將展示了中國軍隊和武器裝備現代化、信息化、自主化建設的成果和取得的巨大進步,展示了我國武器裝備建設的自主研製和創新能力。將極大的鼓舞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將讓我國人民放心得在和平、穩定、繁榮的環境下享受勞動成果和幸福生活。為全球發展進步的歷史寫上濃重的一筆。
從參閱力量的構成來看,無論是陸、海、空、二炮、武警等軍種部隊,還是裝甲兵、空降兵、防空兵、特種兵等兵種部隊。無論是坦克、火炮、導彈等戰斗裝備,還是雷達、通信、醫療衛生等後勤保障,都將在這次閱兵中全景展示。參閱的要素將更加齊全,武器裝備類型將更加多樣,兵種專業更加全面。展示了我軍很強立體能力、縱深能力和防禦能力具有很強的聯合性和對抗性。將向世界宣布我軍有能力、有決心、有信心在世界舞台上維護世界和平和國家穩定發展,保衛國家主權和人民的勞動成果。
我們的軍隊發展之快,武器之強,軍心之穩、信心之足、人民之放心讓我感慨。我的情結、我的情感、我的感激、我的驕傲和自豪無以言表,傾瀉、噴涌而出。我的愛國之心被再一次凝聚、被升華。我為在共產黨領導下的國家而慶幸,為我們國家的未來充滿了幸福的期待。對為我們幸福生活的護衛者、捍衛者充滿了感激。感謝黨領導下的軍隊,為我們的安定和平作出的貢獻和犧牲,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的安定與繁榮,就沒有我們國家的強大與和平發展。就沒有我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就不能挺直腰桿對世界說:「我們是中國人,是中華民族的子孫」。

㈢ 看完閱兵式的感受

昨天我看了閱兵式,從頭到尾看了兩遍,整體感覺顏色很鮮艷,列隊也整齊,坦克隊列很方正,水兵方隊、最後的女兵方隊,還有空中梯隊表現都很不錯,個人覺得都是亮點。但是對比了以前的經典畫面,覺得這次閱兵畫面有兩大遺憾:1.閱兵方隊氣勢不如99年那樣氣勢如虹,威武英勇。感覺有點平淡,是否整體受閱部隊的平均年齡比99年的更小了的緣故?99年的閱兵動作很激動人心,尤其是劈槍亮刺刀動作,那真是氣吞萬里如虎的昂揚軍威啊!

2.電視畫面切換欠佳,感覺慌慌張張的。該反應受閱方隊氣勢的時候,鏡頭又突然轉向天安門城樓了,鏡頭聚焦方隊兩個領隊兵時也是半身像,顯示方隊全景也經常採用超遠的角度拍攝,還經常逆光照射...以致使人覺得把軍隊的優點抹殺了,把缺點倒放大了不少。如果要追求完美,那就期待八一電影廠的傑作吧。

還有個疑問:進行閱兵的時候軍樂聲太大,方隊走過大道的腳步聲不是很明顯,沒有儀仗隊踏步走的那震山般的踏步聲響。

這次國慶慶典的群眾遊行亮點也很多:四代領導人的經典瞬間、珍貴錄音和理論號召,還重新演繹了很多經典好聽的革命歌曲和時代旋律,都能引起聽眾的深刻共鳴。還有,參演群眾發自內心的喜悅心情也令人十分難忘。

總結這次的國慶大典有以下幾點:

1.武器裝備有較大進步,依然是保家衛國的堅強利器;

2.軍隊建設更趨向年輕化,參閱方隊多是80後,90後的年輕身影;

3.群眾主體得到更大的體現,大規模、多形式的遊行方陣、花車說明了這點;

4.戰略力量鬆弛有度,一些解放軍的超級武器如DF-41,巨浪-2導彈等沒有參閱閱兵,體現了高層決策的戰略思想。

5.延續發揮了中國人集體辦大事的紀律性和統一性,如經常變化口號的巨幅人牆。這一點我們中國人確實做到無與倫比的頂峰高度了!

不以一葉遮目而不見泰山,雖然此次閱兵有部分瑕疵,但瑕不掩瑜,畢竟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經典和評價標准。

你為這次閱兵喝彩一聲,共和國就會多一份光榮。

㈣ 閱兵式隨筆寫

觀看盛大的閱兵儀式有感

光陰似箭,日歷也穿上了「國慶裝」。今天——10月1日是我們中華民族盛大的節日,是我們偉大的祖國母親——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50年的喜慶日子。!!!!

此時此刻的天安門前已是人山人海,樂聲陣陣。在這喜慶的日子,祖國母親的兒女把您團團圍住,歡慶著,問候著。有解放軍戰士、學生以及各省和各族的人民,他們都掛著鮮花、紅旗。一萬多名學生持著紅色和黃色的鮮花,組成了四個大字「祖國萬歲」。這四個大字的周圍是由黃色的鮮花圍成的,這紅色和黃色不是象徵五星紅旗嗎?……此時的天安門是花的海洋,樂聲的海洋,但是吸引我的還是解放軍叔叔的閱兵儀式。

「咚——咚——咚」這是解放軍前進的腳步聲,他們正踏著雄壯的步伐,沿著長安街的天安門廣場前進。「咚——咚—— 咚」多麼有勁,多麼鏘鏘有力的步伐聲啊!這不是普通的腳步聲,這是我們國家邁向世界民族之林的聲音,是祖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成就的喜悅之聲,是中國人民揚眉吐氣的腳步聲。是他們,是解放軍叔叔在戰場上與敵人頑強搏鬥,才換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們,是解放軍叔叔用他們的生命和熱血來保衛祖國的邊疆,無私地向自己的崗位奉獻自己的青春,就是因為有這一群 「威武之師、文明之市、勝利之師」為祖國做後盾,才有祖國今天的繁榮昌盛,社會的安定,民族的團結。

就在這個時刻,一群身穿橄欖綠軍裝的威武之師走了過來。口號聲如雷貫耳,有如開閘流出的急水,有如滾滾而來的大潮,有如在荒原上奔騰的駿馬。你看,他們的軍資是多麼標准,步伐均勻,剛勁有力,每一個動作都一致。行進的時候,這千萬個人的行動如同一個人,橫直有行,行行筆直,就像刀切一樣,個個面目庄嚴、意氣風發、鬥志昂揚地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向黨和國家致敬,向人民致敬。這一舉動,無不牽動和震撼每一位炎黃子孫的心!

當受閱的三軍勇士邁著矯健的步伐,雄赳赳、氣昂昂地通過天安門時,國防武器已接踵而來地展現在人民的眼前:新型主戰坦克、火炮、核武器以及各種戰略導彈。祖國啊,祖國,你讓我看到了你50年來的繁榮昌盛和國防力量的日益強大,你的人民從此揚眉吐氣地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想到這,我全身每個毛孔如吃了人參果,無一處不激動,無一處服帖。如果時間可以停住,真想能夠留住那永恆的一瞬間。強大的軍隊和先進的戰鬥武器,為祖國的改革開放,提供了安全保障,為祖國的統一,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這天,這只跨世紀的軍隊在天安門廣場向祖國和人民展示了他們的風貌、變化和成就,讓人民對這支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勝利之師充滿了信心,對祖國的前程也充滿了信心。

面隊著威嚴的陣容,雄壯的節奏,整齊、矯健的步伐,閃亮的槍炮,還有青春般的口號,我真想大聲喊:「偉大的中華人民萬歲!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萬歲!偉大的中國人民萬歲!

㈤ 中國閱兵式的發展

1949年,來自24個國家、98家工廠、110多種、80多個型號的武器裝備參加了新中國的首次閱兵式。新中國成立後的歷次閱兵,見證了我軍主戰武器裝備的發展歷程,閱兵式也成為中國軍隊武器裝備發展的縮影。如果我們縱向選取開國大典、國慶5周年、10周年、50周年和60周年國慶盛典這5個時空坐標,閱兵式則清晰地演繹了一條中國武器裝備由劣到優、由低到高、由弱到強的發展脈絡,它在折射軍隊強大的同時,也把中國軍隊九類主戰裝備的發展,完整而透明地印刻在了天安門廣場的每塊方磚之上。
步兵輕武器

1 步兵輕武器:十年實現國產化

開國大典:13種口徑

開國大典的閱兵方陣中,受閱部隊的槍械,主要是斯登式沖鋒槍、湯姆沖鋒槍、三八式馬步槍、毛瑟手槍和多款機槍。這些槍械來自美國、蘇聯、日本、英國、捷克、波蘭和國民黨軍工廠,有的甚至根本找不到確切產地,而且裝備的製造和服役年代也十分雜亂,從6.5毫米、7.62毫米、7.7毫米、7.9毫米、7.92毫米一直到11.43毫米共有13個口徑。

國慶5周年:雷鋒的「波波沙」

國慶5周年閱兵,以雷鋒同志標准像中的波波沙-43為標志,中國軍隊的輕武器發展開始向萬源歸一方向邁進。隨著中蘇軍事合作的深入,著名的波波沙-41/43沖鋒槍浸透著抗美援朝的烽火硝煙來到了中國。我國把仿製的波波沙-41沖鋒槍稱為50式沖鋒槍,仿製的波波沙-43沖鋒槍稱為54式沖鋒槍,雷鋒同志標准像中握持的就是54式沖鋒槍。

國慶10周年:老三「5」

國慶10周年,國產第一代「5」字頭槍械接受檢閱。56式半自動步槍、56式沖鋒槍和56式班用機槍成為陸軍步兵班最基本的武器。在當時,這種三「5」組合方式,使我軍班一級的火力密度、精度、距離和殺傷威力位居世界前列,在單兵近戰武器的位置上占據時間長達近40年。

國慶50周年:小口徑輕武器

國慶50周年的受閱步兵裝備中,首次出現了95式5.8毫米小口徑自動步槍。這是繼「5」和「8」字頭兩代7.62毫米口徑輕武器後,首次裝備中國軍隊的小口徑輕武器。

國慶60周年:根據不同需要多樣化發展

國慶60周年閱兵式上,中國軍隊將向世界展示輕武器發展的最新成果——5.8毫米03式自動步槍、95B式5.8毫米短自動步槍、05式5.8毫米微聲沖鋒槍和07式18.4毫米自動霰彈槍,它們將首次出現在受閱裝備之中。這四種武器的出現,說明我軍不僅注重基型槍的高起點研製,還能夠在基型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的需要進行深度開發和多樣化發展,在編配上也能夠高標准適應不同崗位戰斗人員的需要,這標志著一支槍橫跨全國、配備三軍的粗放模式已經結束。

坦克

2 坦克:把世界頂級水平碾在履帶下

開國大典:功臣號

坦克是綜合作戰能力最強的陸戰武器,是衡量一支陸軍部隊戰鬥力的標志。60年來,中國軍隊的陸戰之王從無到有,在高起點快速發展後,經過20年的長期徘徊,終於躍上了三代潮頭,實現了信息與裝甲的融合。

開國大典的受閱坦克在日制97式「功臣」號帶領下,95式、日制97式、美製M3、M4依次通過天安門廣場,這些繳獲來的坦克成為新中國擊敗入侵者和建立新型軍隊的功臣,也是中國陸軍機械化的起點。

國慶5周年:蘇制T-34中型坦克——戰後一代

國慶5周年受閱的坦克是引進的蘇聯T-34中型坦克。1950年,中國向蘇聯采購了300輛T-34和60輛IS2坦克,首次使中國陸軍有了重型突擊兵器。T-34坦克的引進,大幅度提高了陸軍的重裝甲突擊能力,從世界范圍內坦克武器發展水平衡量,這種能力位居世界前列。

國慶10周年:59式——趕上潮頭

國慶10周年,仿製蘇聯T-54A的59式中型坦克出現在了天安門閱兵現場。T-54A坦克是蘇聯陸軍當時最先進的主戰坦克,59式坦克的仿製成功,使國產陸戰之王一經問世,就站在了較高的起點上。59式坦克是我軍第一代主戰坦克,也是二戰後達到世界范圍第一代技術水平的主戰坦克。與同代的美國M48、英國「百人隊長」、日本61式等坦克相比,59式坦克在火力、機動、防護三個方面均有優勢。從開國大典的97式、5周年的T-34到10周年的59式,10年之內,我軍主戰坦克的發展已經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對一支自行研製生產裝備僅10年的軍隊來說,這個速度是一個奇跡。

國慶50周年:99式——世界三代水平

國慶50周年閱兵式,具有三代水平的99式坦克盛裝亮相,標志著我軍與發達國家「豹」2、M1A1/2、T-80、「勒克萊爾」、90式等坦克的技術差距正在迅速縮小,99式坦克西式帶尾艙的大傾角炮塔,是我國擺脫俄式T系列模式的標志。99式坦克的出現,結束了陸軍一代(59/69)、二代(79/88)坦克混裝、混用的裝備格局,標志著我軍主戰坦克裝備水平已經達到世界三代水平。從開國大典的不入流,到5周年和10周年的借力發展,國慶35周年的兩代混合,到50周年中國軍隊終於裝備了與發達國家同代技術水平的國產三代坦克,駐足三代坦克這個時間坐標回望,歷史好像凝固了20年。

國慶60周年:把世界頂級水平碾在履帶之下

國慶60周年,新型主戰坦克的改進型將再次亮相,這款用當代最新技術武裝的新型坦克,炮塔和車體四周的主動裝甲,雖然模糊了坦克原有輪廓,但大幅度提高了防護能力。新型125毫米主炮在2000米距離上的穿甲能力優於以前偶像級的M1A1/2和「豹」2。在攻與防兩項黃金標准上,新型坦克把世界頂級水平碾在了履帶之下。

火炮

3 火炮:射程與威力間的絕妙平衡

開國大典:來自戰場

就中國人民解放軍武器裝備而言,從紅軍時期開始就被定位為「小米加步槍」式的游擊型裝備,1949年以前,基本上與重型武器無關。開國大典閱兵式上亮相的火力打擊裝備,主要是繳獲的日制75毫米野炮和美製105毫米榴彈炮。

國慶5周年:蘇式重炮

國慶5周年閱兵,火炮由「多國造」實現了「蘇式」火炮的基本統一,這是陸軍火力打擊武器一次歷史性的跨越。受閱的蘇制M-43式120毫米迫擊炮、57毫米反坦克炮、76.2毫米加農炮、M-38式122毫米榴彈炮、M-37式152毫米加農榴彈炮、BM-13式火箭炮和CY-122式122毫米自行火炮,把蘇聯陸軍地面火力打擊的基本模式搬到了天安門廣場。

國慶10周年:國產老四「5」

國慶10周年閱兵式的受閱裝備,實際就是國慶5周年蘇式裝備的國產化展示。主要包括四種「5」字頭的國產火炮:54式122毫米榴彈炮、122毫米加農炮、56式152毫米榴彈炮和59式130毫米加農炮。這些重型火炮的國產化,標志著在中國近代史上從紅夷大炮開始,縱橫百年的「洋炮」開始退場,中國軍隊開始用國產火炮構建新型火力打擊體系。

國慶50周年:精確打擊炮兵武器系統

國慶50周年的受閱裝備中,火炮的機動方式沒有出現大的變化,但國際通用的155毫米標准口徑開始被中國軍隊接受,這標志著中國火力打擊武器開始在蘇俄模式中轉身,向國際標准邁進。這一時期,炮兵武器開始引入精確打擊能力,各種口徑的激光制導炮彈列裝部隊,炮兵火力突擊的效能明顯提高。

國慶60周年:52倍口徑革命

國慶60周年閱兵中,將首次全部實現自行化炮兵武器的兩大重要方向:即遠射程和高威力。受閱的300毫米火箭炮是陸軍新型遠程打擊武器,基本性能與美國的M270和俄羅斯的「龍卷風」相當。新型155毫米榴彈炮首次使用了52倍口徑的身管,使中國火炮加入了世界火炮「52倍口徑革命」,在射程與威力兩個重要指標上取得了高水準的平衡。

海軍艦艇

4 海軍艦艇:走向深藍

開國大典閱兵式上,雖然由東北海軍學校和華東海軍艦隊兩個排組成的海軍方隊得到了毛主席「海軍走得像一個人一樣」的稱贊,但海軍受閱裝備是零。在隨後的12次國慶閱兵中,海軍的學員、水兵方隊規模不斷壯大,但海軍裝備仍然沒有參加受閱。但這一時期,中國海軍的武器裝備卻在幕後快速發展。

1949年11月,在南京組建了海軍第一支水面艦艇部隊,主要武器是繳獲的黃水炮艇。上世紀60年代,中國開始自行製造魚雷快艇、導彈快艇,初步形成了雷艇一體的裝備布局。1975年12月,我國第一艘自行建造的導彈護衛艦交付部隊使用。1971年12月,我國自行建造的第一艘導彈驅逐艦交付部隊使用。上世紀70年代末,海軍水面艦艇部隊進入飛速發展階段,第二、三代導彈驅逐艦、護衛艦、新型導彈快艇、大型登陸艦、掃雷艦、遠洋綜合補給艦相繼裝備部隊。

國慶50周年閱兵,海軍艦空導彈和戰機首次亮相。受閱海軍裝備主要有兩型艦空導彈和兩型反艦導彈,海軍航空兵的國產「飛豹」殲擊轟炸機也首次飛越天安門。

國慶60周年將受閱的反艦導彈和艦空導彈均是新型艦艇配備的新式武器,特別是遠程反艦導彈,再度使中國海軍的反艦作戰能力范圍得到了大幅度拓展,超視距攻擊能力進一步提高。垂直發射的防空導彈使中國海軍首次具備了區域防空能力,這兩種武器標志著海軍能夠持有更長的利劍,在更加嚴密的防護能力下深入大洋,靠近深藍。
防空武器

5 防空武器:從機槍到導彈

開國大典:無奈的雙用途

開國大典閱兵中的防空武器最典型的是日制37毫米高射炮,這一時期的中國軍隊沒有專用防空武器,打擊空中目標的基本手段仍是步兵手中的輕武器,步槍和機槍的對空射擊是防空作戰的主要手段,無疑,這種防空能力是強加給輕武器的。

國慶5周年:燈炮配合

國慶5周年,蘇制M-39式37毫米高射炮、M-13式85毫米高射炮和探照燈構成防空武器的主力,把中國軍隊防空武器的作戰高度提升到了3000米和8000米,夜間對低空目標射擊時,探照燈部隊與高射炮配合作戰,形成了照打結合的防空模式,利用暗低空進入的目標被探照燈照中就意味著被擊落。

國慶10周年:躍上萬米高空

國慶10周年閱兵,由於取消了口徑在100毫米以下的火炮方隊,高射炮只有雷達探照燈團組成的100毫米高射炮和雷達探照燈方隊受閱。100毫米高炮的加入,把防空高度再次提到了13000米,雷達和探照燈的雙重引導,提高了殲毀概率,防空武器的炮時代達到了頂峰。

國慶50周年:多層次打擊、彈炮一體

國慶50周年的受閱裝備中,低空超低空、中低空、中高空防空導彈全部出現,S-300、紅旗-2、紅旗-7、紅纓-5完整地展示了中國防空導彈的多層次打擊能力,標志著中國已經成為一個防空強國,中國的國土上空,已經織就了一張捕獲高性能三代戰機的火網。

國慶60周年:防空/反導相結合的大防空格局

國慶60周年,防空武器的展示將出現防空/反導相結合的大防空格局,國產化的三款垂直發射導彈,具備了打擊航空器與導彈的能力。

艦載垂直發射系統的列裝,是艦載防空導彈作戰方式的一次革命。這種垂直發射的導彈處於待發狀態,不需裝填和瞄準,反應時間短,發射速率高,實現了無盲區全方位發射。垂直發射方式的出現,使我軍水面艦艇的防空作戰能力從單艦防空擴展到了編隊防空,首次具備了區域防空能力。

作戰飛機

6 作戰飛機:兩預齊飛創建中國式空戰體系

開國大典:能飛就行——P51

開國大典時,中國軍隊有100多架各型飛機,能夠上天飛行的只有58架,有戰斗能力的不足20架,而且主要是美、日製造的老舊型號。17架受閱的飛機由於數量有限,只能在地面受閱部隊通過天安門廣場時,用反復飛行的方法來烘托氣氛,美國的P-51「野馬」戰斗機由於技術狀態最好、作戰能力最強,被賦予了受閱和空中警戒的雙重特別使命,成為中國空軍唯一帶彈飛越天安門上空的作戰飛機。

國慶10周年:高起點——殲5

國慶10周年,空軍受閱裝備發生了巨大變化,4架仿製米格-17的國產殲-5型戰斗機飛越天安門上空。殲-5殲擊機是一種單座單發高亞音速噴氣式戰斗機,這種現在看來很落後的飛機,在當時是中國航空武器裝備的一次重大飛躍,是中國現代空軍武器裝備的起點。殲-5使中國空軍武器裝備在經歷了對螺旋槳時代短暫的繼承後,用不到10年時間走了外國空軍武器裝備50年的發展道路,殲-5托舉著中國空軍裝備,與美、蘇、英、法等空中強國一起跨入了噴氣時代。

國慶50周年:外援三代——蘇-27/轟油6

國慶50周年閱兵,徘徊的中國空軍裝備隨著蘇-27的引進躍上三代水平,國產的殲-8Ⅱ戰機配備了超視距空空導彈,在外界不易察覺的情況下,中國製造的超視距攻擊能力首次形成。

轟6雖然15年後再次飛越天安門,但飛行品質與作戰能力已經得到大幅提高。空中梯隊加、受油編隊中的轟油6飛機,是中國展示的第一種空中加油飛機,這種伴隨保障方式的出現,使戰斗機的作戰半徑有了大幅提高,成為中國空軍向攻防兼備方向轉型的標志性裝備。

國慶60周年:殲10、殲11出場

國慶60周年的空中梯隊,除飛行表演隊外,殲7以下戰機已經沒有資格受閱,殲10、殲11、殲轟7A等作戰飛機均已進入二代半水平,國產化的三代機成為主力機型。受閱的空中預警機把空軍作戰保障提到了一個更高水平,這種相當於7-8座地面雷達站的空中預警機的服役,標志著中國空軍首次具備了高效率、全方位、大范圍的空中指揮能力。兩預齊飛,標志著中國式的空戰體系已經初步建立。

戰略導彈

7 戰略導彈:核常兼備 覆蓋全球

東風無影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第一顆運載核彈頭的東風2號導彈,成功進行了導彈原子彈兩彈結合飛行的試驗;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從開國大典到國慶10周年閱兵這11次閱兵盛典,戰略導彈這柄鎮國利器尚在煅造之中。

中近程攻擊

至國慶35周年閱兵,東風導彈的寒光一直深藏在中國群山之中,雖無蹤影,但氣勢逼人。經過近20年的發展,東風系列核導彈實現了3000千米-4000千米的中程覆蓋能力,這些導彈能夠在堅固的發射井中擔負戰備值班,也能夠依託固定的發射陣地發射。國慶35周年受閱武器方隊中,首次公開展示了「東風」系列三個最具代表性的型號。如果說行進在海軍方隊中的「中國飛魚」導彈是令人驕傲的武器,戰略導彈就是一種令全世界震驚的武器。受閱的第一代洲際地地戰略導彈射程近萬公里,具有較強的突防能力和強大的毀傷能力,能夠進行高效的核反擊作戰。從開國大典到國慶35周年,戰略武器首次公開出現在天安門廣場,這是中國軍事力量由大變強的標志,表明我軍不僅具備較強的常規打擊力量,也具備強大的戰略威懾能力。

井中殺手

國慶50周年閱兵,中國戰略導彈部隊展示了4個導彈方隊,中國的戰役戰術導彈、戰略核導彈、洲際導彈首次集中亮相。與國慶35周年相比較,受閱的導彈主尺寸明顯變小,普遍採用了固體火箭發動機和機動發射方式,標志著中國的核導彈能夠在國土任何范圍內,不依託固定陣地,完成對全球范圍內預定目標的突擊。

機動打擊 全球覆蓋

國慶60周年閱兵式,受閱的導彈武器沿襲了核常兼備、懾戰一體的打擊力量體系,核彈頭突防能力進一步增強,常規打擊能力顯著提高。將首次受閱的常規巡航導彈,是我軍中遠精確打擊的重要武器,導彈的命中精度達到了米級,不僅有選擇目標的能力,還有選擇目標部位的能力。巡航導彈的全部彈道距離地面僅百米甚至幾十米,這意味著它能夠只在雷達盲區內飛行,敵方龐大的防空探測體系可能根本無法發現,就連擁有先進預警技術的美國也認為:巡航導彈是最難防禦的武器。從海灣戰爭到今天,在不到20年的時間里,我軍中遠程精確打擊就結束了以彈道導彈為主的「高舉高打」模式,進入了不同攻擊彈道、不同毀傷效果相結合的「米級」精確打擊時代。

中國軍隊主戰武器裝備經過60年的發展,從1949年的世界造、萬國牌,到國慶60周年的中國精銳,祖國強大、軍隊強大成為一個不朽的符號融入了中華人民共和國60華誕,歷史會記住2009。

至於花車遊行時這些年的事情,99年有,09年有,並且規模很大。但是以前的歷次閱兵沒有這個環節。

㈥ 大閱兵的時政述評

●不管中外有何具體的差異,大國閱兵的共性則是——除了展示國防實力外,主要價值就在於是和平時期的愛國動員。如何讓此次國慶閱兵的寶貴歷史財富煥發出永續的光芒,是我們應該認真思索的課題。
●對於基礎教育系統來說,培養怎樣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和如何培養富有創新能力的國家未來建設人才,是其特定的歷史使命。因此,其對閱兵式的解讀,自然應該有「百年樹人」的磅礴大氣。
世界各國尤其是大國,都極為重視閱兵式對國民的共同意識影響和對未成年人的大國意識啟蒙。由於文化和歷史的差異性,閱兵式的規模和具體特徵會有所不同。如美國主要是在總統就職儀式上舉行閱兵,而有的國家如法國還年年在國慶節舉行閱兵式。不管有何具體的差異,但大國閱兵的共性則是———除了展示國防實力外,主要價值就在於是和平時期的愛國動員。
舉世矚目、期盼十年之久的新中國成立60周年國慶閱兵式,於10月1日上午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普天之下的中華兒女,無不為這壯麗偉業的盛典而感到歡欣鼓舞。人們相信,這一盛典承載著時代的光榮與夢想,同時也凝聚著國家的核心價值觀。盛典本身必將成為歷史的華章,那麼,如何讓這筆寶貴的歷史財富煥發出永續的光芒,是我們應該認真思索的課題。筆者從對中小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角度,來談談如何認識和開發閱兵式中蘊涵著的豐富的教育資源話題。
對於中小學校而言,尤其應以「百年樹人」的高度來認識國慶60周年閱兵式的戰略意義。眾所周知:對於基礎教育系統來說,培養怎樣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和如何培養富有創新能力的國家未來建設人才,是其特定的歷史使命。因此,其對閱兵式的解讀,自然應該有「百年樹人」的磅礴大氣。
國慶節前,投身教育事業40餘年的上海市勞模、上海西南模範中學校長汪勁松,在和筆者談到這次閱兵式的育人價值時就指出:一定要組織中小學生觀看閱兵式的實況轉播,這不是為了看熱鬧,也不是為了長假的休閑,而是著眼於學生們今後40年的人生道路走向。特別是中學生正處在世界觀的形成期,要讓他們明白前輩的奮斗之路,今天的科學發展觀和國家傑出成就,以及未來自己能夠為祖國作出怎樣的貢獻。再過40年,也就是建國百年之際,我國要建成世界中等發達強國,這是中華民族對全世界的庄嚴承諾。而實踐和實現這一庄嚴承諾的生力軍,則正是觀看國慶60周年閱兵式的這一代中小學生。因此,通過觀看閱兵式給他們這一代留下深刻的思想烙印,也是目前基礎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責任。
同時,應以符合基礎教育自身特點的形式,來積極深化對閱兵式的全面認知。「百年樹人」德為先,但「德」本身也需要以相對自然的形式來加以參透,這方面很多基層單位都做了不少有益的實驗。如筆者在調研中發現:徐匯區教育局黨工委根據推進素質教育多年來的探索,在德育方面已經形成了關心國家大事寫周記、開主題班會、演講交流、文藝演出等有效手段。而在針對把握這次國慶60周年閱兵式機遇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相關布置中,也特別強調利用這些已經習慣的有效手段來引導廣大中小學生「懷愛國之情、樹報國之志、踐愛國之行」。
筆者也認為,閱兵式的內容極其豐富,不僅要展示讓人民放心的國防力量,也有舉國公認的科技成就、文化成果和發展目標,更令人關注的還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這一歷史性時刻發表的重要講話。面對這樣豐富的內容,自然需要進行符合基礎教育特點的再開發,而形式的合理選擇和教學的精心准備,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值得注意的是,還應引領學生積極把握媒體公共教育資源,激發其自主學習的創造性和自我提升修養的主動性。筆者所謂的媒體公共教育資源,是指國內的主流媒體,不僅在閱兵式的當天,而且在閱兵式舉行前後一段時間,都會進行深入、全面的報道,這將積累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的歷史素材和現實素材。
也就是說,閱兵式不是孤立的一件大事,而是全景式的一部國家發展史詩的高潮。媒體報道的內涵,也不只局限在新聞本身,而是愛國主義教育資源的精神富礦。而現在的學生更富有質疑精神和探究意識,也許他們會問:在已經是機械化和信息化的軍事時代,為什麼還要進行徒步方隊閱兵?高科技時代的閱兵訓練有什麼實際的含金量?閱兵村裡發生了哪些動人的故事?國際社會如何看待我國的閱兵式?等等。這些學生們感興趣的眾多話題,主流媒體已經作了相當全面的解答,提供了很多課本外的知識。所以,讓學生們關注、把握和自主開發這座精神富礦,讓其了解閱兵背後的更多故事和真情細節,是釋放其學習潛能的必要條件。
最後,值得關注和流傳的還有盛典時軍樂團演奏的閱兵樂曲。新世紀以來,音樂的普及已經深入家庭和學校,一些示範性高中還建立了自己的學生樂團。同時,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也空前提高。毫無疑問,目前我軍的軍樂團集聚著世界一流水準的作曲家、指揮家和演奏家。而這次盛典,軍樂團要幾乎不間斷地演奏19首閱兵樂曲和24首群眾遊行樂曲,可以說是融入了合唱、領唱、民族打擊樂等表現形式的一場氣勢恢弘的廣場交響音樂會。這些樂曲,也都經過了歷史的積淀和社會的檢閱,思想性方面印有中華民族共同價值觀的標志。這次又經過軍樂團的精心演奏,在藝術性方面會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理想高度。所以,閱兵樂曲及其演奏成果作為新世紀我國優秀文化的結晶,當由學校加以傳唱和傳承,並以此來增強今後愛國主義教育的藝術感染力

㈦ 我正在抓緊時間練字,這是今天的練習成果,請大家檢閱。

最好稜角鋒明些 效果會更好

㈧ 開國大典閱兵式一五計劃成果具有怎樣的內在聯系初二歷史

都是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

㈨ 抗爭勝利70周年士兵檢閱觀後感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也是中國人民抗戰戰爭勝利70周年。中國人民抗戰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戰場爆發時間最早、歷時最長。中國人民抗戰戰爭堅定了盟國與法西斯作戰的認為可靠,推動了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中國人民也為此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

看著閱兵式上的官兵們雄赳赳氣昂昂、英姿颯爽的樣子使人們倍感精神振奮、非常自豪,有這樣的軍隊、有這樣的官兵作為一名中國人我非常驕傲。我們希望通過舉辦紀念活動,喚醒每一個善良的人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避免歷史悲劇重演,與熱愛和平的國家共同捍衛二戰勝利果實,開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回顧70年前,以前的中國是怎樣一種社會情況,內憂外患,貧困落後,現今可謂是截然不同了。現代化的城市,信息化的設備,巨艦橫行海洋,坦克碾壓陸地,戰機翱翔長空,核武器威懾世界。現在的國家發展日新月異,這便是社會建設者立下的赫赫戰功。二十一世紀,看待了祖國的飛速進步與發展,但我們不能夠停留在別人的成果中,我們應建立起遠大的理想與目標,向著我們遠大的理想去努力,去建立起更加和諧美好的社會,這就是我們年輕人應該做的。

自強不息,激流勇進,永不服輸,是我們中華人民的傳統精神。歷史啟發了我們將來的路不可能一馬平川,也不可能一帆風順。凡是這條路我們會走下去,因為正是這些迎刃而解,堅持不懈,頑強拼搏,刻苦鑽研才成就了我們祖國的今天,成就了我們祖國的繁榮富強。

如今,中國繁榮昌盛,蒸蒸日上。作為中華民族子女的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把我們的祖國發揚光大。更應當為祖國作出一份力所能及的貢獻。讓我們在同一片藍天下,共同奮斗吧,為我們的祖國有我們而驕傲!

觀看後真可謂感慨萬千。我信賴在看完《勝利日大閱兵》後每個人都會有所改變,讓我們丟掉昨天的不快與氣餒,共同走向新的明天!祝祖國繁榮昌盛,更加繁榮富強,早日實現祖國的偉大復興!中國——萬歲,中國——加油!

㈩ 國慶閱兵觀後感2000字

軍旗飄飄,軍歌嘹亮;馬達轟鳴,鐵流滾滾。多麼整齊的步伐,多麼威風的軍容,多麼嚴明的紀律,多麼堅強的意志!在解放軍建軍七十七周年紀念日,駐港部隊官兵在石崗軍營舉行的公開盛大閱兵儀式,吸引了全社會的目光,更是帶給約三萬現場市民全新的體驗和強烈的震撼。

隨著軍旗護衛方隊、九個徒步方隊、兩個裝甲方隊和三個空中直升機編隊組成的受閱隊伍,相繼亮相,接受司令員王繼堂中將的檢閱,其一流的精神風貌、一流的作風紀律、一流的訓練質量,都淋漓盡致地展示在全港面前。喜看閱兵式,市民無不交口稱贊,對擁有這樣一支威武、文明、勝利之師,倍感驕傲和自豪,對香港的穩定繁榮更添信心;咸稱通過觀賞閱兵儀式,增加了對解放軍的了解和對國家的認識,加深了愛國之情,增強了國家主權觀念。

眾所周知,軍隊是國家主權的象徵和保障。在世界各國,閱兵儀式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在軍事上,都是一項非常嚴肅和重大的活動,其主要意義在於彰顯國家主權、突出國防實力,展示政府維護國家和地區安全的力量和決心。在中國,除了舉行過十三次舉世矚目的國慶閱兵外,一般閱兵活動是建軍節在軍營內舉行。此次駐港部隊在軍營公開舉行『八一』閱兵,在香港特區和全國范圍都是第一次,對於回歸已經七年的香港來說,更是具有特殊意義。

應該承認,由於種種歷史的原因,在香港,所謂國家觀念和主權意識等,在人們心中一直都是比較淡薄的。對沒有國家主權完整和安全,就沒有民眾安居樂業這樣的基本道理,人們都不甚瞭然,甚至連『愛國愛港』,都曾經成為一些人嘲笑的對象。在這種心態下,當然對主權象徵的解放軍,就長期存有偏見、
疑慮和抗拒了;在這種認知下,對認識和落實『一國兩制』,對執行基本法,當然帶來種種不利影響,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有識之士早就大聲疾呼,香港亟待加強國民教育。

毫無疑問,閱兵式就是很好的一種國民教育方式。從此次閱兵式後各方的良好反應來看,昨天的閱兵式是相當成功的,相信還會給本港帶來更加深遠的影響,不僅讓市見證了駐港部隊七年來的光輝足跡,展示了駐港部隊『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的昂然形象,加深了市民對軍隊的認識和信任;而且也有利於增強市民的國家觀念,強化主權意識,從而有利於更好地落實『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維護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

七年前,在香港這顆東方明珠上首次飄揚起『八一』軍旗,歷經百年滄桑的香港有了象徵和體現國家主權的軍隊,香港社會的繁榮穩定有了堅強可靠的保證;七年來,駐港部隊以其過硬軍事素質、精良武器裝備、嚴明作風紀律和高昂士氣,嚴格依法履行防務,在市民心目中建立起良好形象,築起安全屏障,充分證明鄧小平當年堅持駐軍香港,的確是高瞻遠矚!

閱讀全文

與檢閱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沈陽盛唐雍景糾紛 瀏覽:973
工商局生態市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757
侵權責任法第87條的規定 瀏覽:553
招商地塊南側公共服務項目批前公示 瀏覽:208
盤錦公交投訴電話 瀏覽:607
馬鞍山到宿遷汽車時間 瀏覽:215
公共衛生服務的工作目標 瀏覽:813
知識產權服務制度 瀏覽:726
警察管詐騙叫民事糾紛 瀏覽:650
馬鞍山胡駿 瀏覽:110
推動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全覆蓋試點工作調研 瀏覽:680
山東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349
投訴制凝 瀏覽:932
黑警投訴 瀏覽:95
國培預期研修成果 瀏覽:151
知識產權專利培訓心得 瀏覽:974
工商登記需要提供什麼資料 瀏覽:683
大連使用權房子辦產權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30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