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中國最新科技創新的成果

中國最新科技創新的成果

發布時間:2021-02-27 15:55:17

① 中國現代科技成果有那些

1、我國「人造太陽」裝置創造世界新紀錄

國家大科學裝置——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東方超環(EAST)實現了穩定的101.2秒穩態長脈沖高約束等離子體運行,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這一重要突破標志著,我國磁約束聚變研究在穩態運行的物理和工程方面將繼續引領國際前沿。

東方超環是世界上第一個實現穩態高約束模式運行持續時間達到百秒量級的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對國際熱核聚變試驗堆(ITER)計劃具有重大科學意義。由於核聚變的反應原理與太陽類似,因此,東方超環也被稱作「人造太陽」。

該成果將為未來ITER長脈沖高約束運行提供重要的科學和實驗支持,也為我國下一代聚變裝置——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的預研、建設、運行和人才培養奠定了基礎。

2、國產水下滑翔機下潛6329米刷新世界紀錄

我國自主研發的「海翼」號水下滑翔機於2017年3月在馬里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完成大深度下潛觀測任務並安全回收,最大下潛深度達到6329米,刷新了水下滑翔機最大下潛深度的世界紀錄。

「海翼」號水下滑翔機是根據中科院B類戰略先導專項的部署,由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研製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水下觀測平台。

從原理樣機的研發到深淵觀測任務的圓滿完成經歷了13個年頭,包含淺海、深海、深淵等不同型號的水下滑翔機20餘台。

此次「海翼」號在馬里亞納海溝共完成了12次下潛工作,總航程超過134.6公里,收集了大量高解析度的深淵區域水體信息,為海洋科學家研究該區域的水文特性提供寶貴資料。

3、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誕生

2017年5月3日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院士科研團隊宣布光量子計算機成功構建。潘建偉團隊在多光子糾纏領域始終保持著國際領先水平,團隊利用自主發展的綜合性能國際最優的量子點單光子源,通過電控可編程的光量子線路,構建了針對多光子「玻色取樣」任務的光量子計算原型機。

實驗測試表明,該原型機的取樣速度比國際同行類似的實驗加快至少24000倍,通過和經典演算法比較,也比人類歷史上第一台電子管計算機和第一台晶體管計算機運行速度快10倍至100倍。

這台光量子計算機標志著我國在基於光子的量子計算機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為最終實現超越經典計算能力的量子計算奠定了堅實基礎。

4、國產大型客機C919首飛

我國首款國際主流水準的國產大型客機C919於2017年5月5日14時許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首飛。C919的全稱是「COMAC919」,COMAC是C919的主製造商中國商飛公司的英文名稱簡寫。

「C」既是「COMAC」的第一個字母,也是中國的英文名稱「CHINA」的第一個字母,體現了大型客機是國家的意志、人民的期望。第一個9寓意「天長地久」,19寓意C919大型客機最大載客量190人。

C919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標志性工程,凝聚了國內最優秀的設計人才和工程人才,針對先進的氣動布局、結構材料和機載系統,研製人員共規劃了102項關鍵技術攻關,包括飛機發動機一體化設計、電傳飛控系統控制律設計、主動控制技術等。

5、我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開采

2017年5月18日,我國首次實現海域可燃冰試采成功,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試采實現連續187個小時的穩定產氣。這是「中國理論」「中國技術」「中國裝備」所凝結而成的突出成就,中國人民又攀登上了世界科技的新高峰。

源源不斷的天然氣從1200多米的深海底之下200多米的底層中開采上來,點燃了全球最大海上鑽探平台「藍鯨一號」的噴火裝置。這是我國首次,也是全球首次對資源量佔比90%以上、開發難度最大的泥質粉砂型儲層可燃冰成功實現試采。

從「藍鯨一號」起步的可燃冰試采,不僅對我國未來的能源安全保障、優化能源結構具有重要意義,甚至可能給世界能源接替研發格局帶來改變。

② 新中國的主要科技成就有哪些

成就如下:

1、「兩彈」的成功研製。

研製目的:為了打破超級大國的核壟斷和核訛詐,加強國防建設。成功研製:1964年10月,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意義: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加強了我國的國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國主義的核壟斷,對維護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意義。

③ 中國的科技成果有哪些

1、全球首對體細胞克隆猴姐妹「中中」「華華」誕生

2018年1月24日,中國科學院宣布我國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非人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誕生;12月5日第二個克隆猴「華華」誕生。多年來,與人類相近的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一直沒有解決,成為世界性難題。該成果標志中國率先開啟了以體細胞克隆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新時代,實現了我國在非人靈長類研究領域由國際「並跑」到「領跑」的轉變。

2、「慧眼」衛星填補我國空間X射線探測衛星空白

2018年1月30日,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衛星「慧眼」正式投入使用,標志著其進入科學成果產出的新階段。據介紹,「慧眼」衛星已多次參加了國際空間和地面的聯測,獲得了銀道面掃描巡天、黑洞、中子星、太陽耀發等的大量觀測數據,發布了30多個伽馬射線暴的觀測結果,直接測量到了目前最強的中子星磁場迴旋吸收線,完成了國內最高精度的脈沖星導航試驗。

3、我國科學家實現全球首例人類肺臟再生

從患者支氣管刷取出的幾十個幹細胞,在體外擴增數千萬倍之後,被移植到患者肺部的病灶部位;經過3至6個月的增殖、遷移和分化,這些幹細胞逐漸形成了新的肺泡和支氣管結構,進而完成了對患者肺部損傷組織的修復替代——同濟大學醫學院左為教授團隊在國際上率先利用成年人體肺幹細胞移植技術,在臨床上成功實現了人類肺臟再生。

4、「3010份水稻基因組計劃」揭示水稻遺傳信息密碼

2018年4月25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志長文刊登了「3010份水稻基因組計劃」研究成果。研究人員用新一代基因組測序技術和高性能計算機平台,對這些水稻種質資源進行了大規模基因組重測序和大數據分析,解析了水稻種群基因組多樣性本質。

5、「天鯤號」海試成功中國疏浚事業邁向深藍

「天鯤號」於2018年6月8日-11日進行海上試航,期間,「天鯤號」完成多項考驗,如航速測定、停船試驗、回轉試驗、拋錨試驗、操舵裝置試驗、船舶動力系統功能試驗及其他輔助系統功能試驗。除了航行時需要進行慢車、停車、全回轉、溺水救生等一系列緊急動作外,還要對雷達、電羅經、磁羅經等助航輔助設備進行調試校正,返航後開始為後期挖泥試驗做准備。

④ 中國最近的科技發展成就有哪些

中國近些年發展速度非常快,尤其是科技方面更是如此,成就較多,簡單舉幾個例子。

①超級計算機。在大數據廣為應用之下,超級計算機越來越受重視,而且應用場景越來越多,這使得超級計算機成為「國家科技體現的標配」,畢竟國家信息化是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准,而實現這個標準的物質基礎,就是超級計算機。近些年,我國的超級計算機發展速度極快,目前綜合實力僅次於美國,遙遙領先於第三名,在全世界范圍之內形成了中美爭霸的局面,這本身就說明中國科技的崛起。

事實上,核電技術是我國未來要發展的方向,也是未來「出海」的主力產品之一,我個人認為他要比超級計算機更具變現力和戰略性。

⑤ 5年來中國誕生了哪些高科技成就

【載人航天】

「自從有了3D列印機,自己的一些小物件,比如筆筒、名片盒,對精度要求不是太高的,全部都可以由列印機解決。甚至婚戒盒,也是列印的。」

技術人員介紹說,目前的3D列印機主要分為桌面級和工業級,前者以民用為主,後者偏向工業應用。在工業上,3D列印多以鋁合金、鈦合金等作為原料,在智能製造、工業設計、航天、醫療、教育等領域應用前景廣泛。

【刷臉支付】



把臉湊近,「滴」一聲,你就付完錢可以走人了。刷臉支付的實現是基於人工智慧的人臉識別技術,目前支付寶的人臉識別准確率已遠超肉眼,且能夠克服光線、表情、化妝、年齡甚至是整容的技術障礙。其獨創的活體檢測演算法則能判斷採集到的人臉信息是否為照片、視頻等冒充。

此外,人臉等生物識別信息,不僅能認證身份,結合人工智慧分析,還能幫人們進行貸款理財,能精確實現身份認證,在降低網貸審核成本同時,還能提高效率和風控能力。

【智能家居】



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智能家居應用場景已走進人們的生活。新買的大米,掃一下條形碼,智能電飯煲就能匹配相應的煮法,多種加熱方案讓眾口不再難調。傍晚一進家門,迎接你的也不再是黑洞洞的屋子,而是開門瞬間便已亮起的燈光、舒適的溫度,甚至還有你所鍾愛的歌曲。網購語音下單,買東西成了「一句話的事兒」,電視猜你喜歡,娛樂可以「商量著來」。最後,無需布線的牆壁開關讓你躲在被窩里就能一鍵關燈,安心入夢。

⑥ 中國最新的科技成果有哪些 至少三個

1、世界首條雙層隧道在上海建成

2004年9月,經過32個月施工,中國第一條雙管、雙層越江隧道復興東路隧道在上海建成。這也是世界上第一條建成通車的雙層隧道。該隧道的建設採用了國際罕見的雙層、雙管設計,共設6個車道,高2.6米,可供各類小型車輛通行;下層隧道設一車道,高4米,可供公交車等大型機動車輛通行,並備有一條緊急停車道,隧道的車流量比普通隧道增加了三成。同時,考慮到雙層隧道的特殊防火要求,共設置了120組消火栓和160組自動水噴霧噴頭,每隔30米一組,如有險情,噴淋系統會自動打開。復興東路隧道全長2785米,總投資15.9億元人民幣。

2、青藏鐵路攻克凍土世界性難題

凍土是指溫度在零度以下,並含有冰的各種岩土和土壤。凍土在凍結的狀態下體積膨脹,到了夏季,凍土溶化體積縮小。在這兩種現象的反復作用下,道路或房屋的基底就會出現破裂或者塌陷。高緯度凍土,比較穩定,如加拿大、俄羅斯等國家。而青藏鐵路的格爾木至拉薩段緯度低、海拔高、日照強烈。加上青藏高原構造運動頻繁,那裡的凍土具有地溫高、厚度薄等特點,其復雜性和獨特性舉世無雙。
有「世界第一高遂」之稱的風火山隧道全長1338米、軌面標高4905米,全部位於永久凍土層以內,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凍土區最長的高原永久凍土隧道。青藏鐵路開工前,有西方媒體預言:青藏鐵路根本過不了風火山,因為風火山地下全是長年凍土,冰厚達150多米,在冰山上打隧道根本不可能。
2001年10月18日,風火山打響隧道第一炮。負責施工的中鐵二十局創造性地研製了兩台大型隧道空調機組,將隧道施工溫度控制在±5℃,有效地防止了地下冰融化滑塌。他們和多家科研單位合作,相繼攻克了淺埋隧道進洞、冰岩光爆、凍土防火隔熱等20多項世界性高原凍土施工難題。
青藏鐵路堪稱凍土工程的「博物館」。青藏鐵路有一種特殊的路基,即在土路堤底部填築一定厚度片石,上面再鋪築土層的路基。這種長達111千米的「片石層通風路基」為國內首創,它好似散熱排風扇,冬季從路堤及地基中排除熱量,夏季較少吸收熱量,起到冷卻作用,可有效保持凍土路基穩定。青藏鐵路「以橋代路」橋梁達156.7千米,鐵軌飛架而過卻不驚擾凍土,如此大規模採取「以橋代路」措施在世界上還是首次。

3、中國最大科學裝置——「上海光源」

「上海光源」工程由國家、中科院和上海市政府共同投資建設。「上海光源」並非簡單的「發光裝置」,而是一個進行「同步輻射光源」研究和應用的高科技建築物。「上海光源」總投資達12億元人民幣,位於張江高科技園區內的張衡路上,佔地約15公頃(約300畝),整個建築由周長432米的閉合環形高科技裝置和上百個科學實驗站等部分組成。「上海光源」從裝置到建築,均由我國自行設計和集成,建設周期為52個月,外部的建築工程將於2006年5月完工,其內部設備的製造、安裝和調試將從2005年3月開始,預計2010年前完成整個建設並投入使用。
「上海光源」即同步輻射光源,是繼電光源、X光源、激光光源之後的第四種光源,是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等眾多學科領域基礎研究及應用研究的「敲門磚」。「上海光源」是目前世界上正在設計或建造中性能最好的光源之一,其能量居世界第四(前三名是日本SPRING-8、美國APS、歐洲ESRF),科學壽命超過30年。該科學裝置建成後,每天能容納數百名全世界不同學科、不同領域的科學家和工程師進行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將對推動我國多學科領域的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起到重大作用。
「上海光源」應用十分廣泛:
1.照亮生活,診斷疾病將更加精確
採用「上海光源」產生的射線可以獲得安全的、高清晰的心血管成像;利用同步輻射光的高分辨特點,可發現很小的腫瘤,實現腫瘤的早期診斷,提高腫瘤的治癒率;通過同步輻射光源,可以進一步看清SARS病毒的真面目,為預防和控制SARS提供更有效手段。
2.照亮科技,為各種研究提供平台
「上海光源」具有幾十條向用戶開放的光束線和上百個科學實驗站,它們將為我國的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等許多基礎學科提供研究平台。目前,世界已處於後基因時代,各國蛋白質研究的競爭愈演愈烈,而我國對蛋白質的研究中,80%以上工作需依靠「上海光源」。
3.照亮工業,可提高微細加工技術
「上海光源」將為醫葯、石油、化工等高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提供很大幫助,並將有助於我國的工業基礎及早趕上國際先進水平。另外,「上海光源」還將對微細加工技術起到支撐作用。科學界估計,對線度在幾十納米以下的集成電路,「上海光源」將成為主要光刻手段。

4、高科技亮相」珍珠型」國家大劇院
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的西側,有一個巨大的珍珠型建築物非常引入矚目.它就是國家大劇院。國家大劇院最大的特點,應該算是環型的景觀水池了。大劇院四周環繞有1.2萬立方米的景觀水池。在劇院的南北面都有主入口.當你穿過長安街,從北面的地下主入口通過30米的長方形水下長廊,就可以進入劇院大廳。
整個劇院大部分在地下32米左右,共有4層,地上一層主要包括三個劇場.從東向西依次是音樂廳、歌劇院和戲劇院。三個劇場各有特點,歌劇院有2416個座位,規模最大;而戲劇院的舞台最大;
音樂廳雖然最小,但設備先進,它擁有一架全國唯一的世界一流的管風琴,價值1600萬美元,合人民幣大約1.2億元。地下三層則是休息廳、化妝間、小劇場等。在國家大劇院最強烈的感受就是高科技無處不在。
進入大劇院,你會發現這里的屋頂十分空曠,沒有任何支撐 整個屋頂一共是三塊,底部和頂部都是最先進的鋼結構環梁設計,連系著中間148個梁架, 構成了無柱撐天穹形鋼殼屋頂。這個橢圓形屋頂.東西212米,南北144米,重達6750噸。在劇院大廳,有一塊6000平方米的大玻璃幕牆,這塊幕牆形狀像透明的水滴,厚度是普通家用玻璃的6倍,有60厘米,但透過幕牆,您仍然可以盡情欣賞外面熱鬧的長安街景。幕牆採用最先進的鋼化和加膠技術處理,抗震性強,安全性高。
大劇院3.8萬平方米的殼體屋面,由2萬多塊耐腐蝕的鈦金屬板和1200多塊大小不等的有色玻璃組成;從外面看,大劇院銀光閃閃.你一定會擔心如果下雨或它的清潔問題,其實,全部的屋面已經使用了先進的納米材料自潔系統,這些特殊的納米材料塗在殼體外面,就像荷葉一樣.保證了表面不吸附水珠、灰塵、煙塵。
在劇院外面,你可以在四季恆溫的環行景觀水池旁休息 這里的水不是外來的自來水,而是抽取的深層地下水,經過一套先進的微循環處理系統,使水溫長期控制在零度以上,冬天不結冰,不起霧,夏天不生綠藻,還大大節約了能源。
國家大劇院總建築面積為149520平方米,總投資約為26.88億元.由中央財政專項安排。

⑦ 中國現代科技成就有哪些

1、詹天佑和京張鐵路:京張鐵路是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干線,是在近代中國科技十分落後,外國人諷刺中國鐵路工程師還未出世情況下建成的。

2、馮如研製飛機:馮如是中國第一位飛機設計師、製造家和飛行家,馮如研製的這架飛機的飛行高度、時速和航程均創當時世界紀錄。

3、兵器製造家龔振麟:龔振麟鴉片戰爭爆發後,他眼見大好山河被英國侵略者踐踏,刻苦鑽研科技、改良兵器,自覺投身於反侵略戰爭中。他親身奔赴甬東戰場,仔細觀察英軍火輪,製成用人力驅動的葉輪擊水「車輪船」和「車輪戰船」。林則徐「戴罪立功」於浙江期間,他被調到炮局工作,造出了「樞機新式炮架」,使大炮能夠四面轉動,靈活射擊。

4、李善蘭與《方圓闡幽》:方圓闡幽》是清代的數學著作。其內容是關於冪級數展開式方面的研究。李善蘭創造了一種「尖錐術」,並把「尖錐術」用於對數函數的冪級數展開;用求諸尖錐之和的方法來解決各種數學問題。雖然他在創造「尖錐術」的時候還沒有接觸微積分,但他已經實際上得出了有關定積分公式。英人偉烈亞力認為李善蘭所著書中,「其理有甚近微分者」。李善蘭的這一成就表明,即使沒有西方傳入微積分,中國數學也會通過自己特殊的途徑,運用獨特的思想方式達到微積分,基本上完成了由初等數學到高等數學的轉變。

⑧ 中國最新的科技成果是什麼

1,在核物理方面,建成了.5米重離子加速器,開展了低能重離子核物理研究,首次合成超鈾元素鐦等。此外還建造了1.5兆電子伏直線感應加速器、同步輻射裝置、同位素分離器、受控核聚變裝置和掃描隧道顯微鏡等科學研究設備以及大口徑反光望遠鏡、太陽磁場望遠鏡、13.7毫米波射電望遠鏡、氫原子鍾等天文儀器。

2、在基礎研究領域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如數理領域的哥德巴赫猜想、有限元法的標准演算法、數學定理的機器證明、微分動力系統穩定性、分子軌道圖形理論方法、暖雲降水理論、地球內核旋轉稍快的發現,生命科學領域的牛胰島素合成、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合成、胰島素三維結構與功能關系的研究、蛋白質功能基因的修飾、水稻基因物理圖譜,還有彗星和小行星的發現、准晶體的發現、澄江化石群等古動植物化石的發現,在生物固氮和光合作用研究、東亞大氣環流研究、古氣候和古新星研究、黃河探源、雅魯藏布江探險以及南極和北極的考察等方面都有眾多收獲。

3、技術進步的重要標志在於掌握高技術的能力。中國科學家和工程師掌握了製造原子彈、氫彈 、核發電和核輻射等核技術以及發射遠程運載火箭、各種用途的人造地球衛星乃至宇宙飛船的技術,製造的電子計算機有10億次巨型機、千萬次向量機。數百萬次超小型機以及曙光1號和曙光1000等高性能並行機,發展了時態邏輯語言、漢字語言信息處理系統、漢語語文轉換系統等軟體系統,研製了中文智能介面和高密度信息貯存裝置,在量子計算和量子通訊方面也有了量子避錯原理和量子隱形態實驗可喜的進展。

4、在激光技術方面我們研製出「神光」等高功率的激光裝置、半導體量子陷阱激光器、自由電子激光裝置和1.35微米半導體激光器等激光系統並掌握了高速光導纖維通信技術。獨創的雙離子束外延機、3微米集成電路工藝的突破以及核工業機器人、六維機器人、爬壁機器人等多種機器人的製造和6000米水下機器人探海實驗成功,代表了我們在精密製造方面的進步。

5、在生物技術方面,玉米和大豆的固氮、抗蟲棉花、基因工程疫苗、試管嬰兒和試管羊、人類基因在植物中的表達和高等動物克隆等生物技術成績斐然。材料科學方面,高溫超導體材料和納米材料、高性能固體推進料、非線性晶體和激光晶體等的研究都取得可喜成就。

6、在技術科學方面還有復式燃燒理論、葉輪機械三元流動理論、冷壓狀態方程、齒輪動態整體誤差理論、非線性系統的最優控制等有影響的理論成果。

7、工程方面的進步突出地表現在大型設備的製造能力上,中國已能製造12.5萬千瓦雙水內冷汽輪發電機組、17.5萬千瓦低水頭發電機組、50萬千瓦高壓輸變電設備、200噸級電渣重熔爐、1.5萬噸滌綸拉絲設備、24萬噸尿素生產、30萬噸合成氨設備、1000萬噸級露天采礦設備。

8、武漢和南京的長江大橋、長江葛洲壩和黃河小浪底兩大水利樞紐以及正在興建的三峽工程代表了橋梁和水壩的建設能力,萬噸級巨輪、運7客機、高速公路建設和火車提速表現了交通運輸方面的進展。

9、大慶油田的成功開發充分顯示了中國自力更生方針的力量,噴氣紡紗、合成橡膠表現了吸收和創新技術的能力。

10、農業進步的科學技術的貢獻已經達到35%,在良種推廣和耕作制度的改革方面進展巨大。秈型雜交水稻、魯棉1號棉花、鐵豐1號和東農36號大豆和小麥等良種的推廣對農作物增產起了巨大的作用,51年來農作物品種更換了四、五次,每次都增產20%~30%,主要作物良種覆蓋率已達80%,造林成活率提高20%,復種指數提高了25%。

11、在醫葯衛生領域,顯微外科和癌症早期診斷顯示了醫療技術的進步,基因工程多肽葯物、向導葯物和抗體工程等都有了可喜的進展,乙肝基因工程疫苗已取代血源性疫苗投放市場,在中醫葯方面也有針刺麻醉和洋金花麻醉葯以及抗瘧疾青蒿素葯物的成績,在計劃生育和人口理論方面的成功令世界矚目。

閱讀全文

與中國最新科技創新的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沈陽盛唐雍景糾紛 瀏覽:973
工商局生態市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757
侵權責任法第87條的規定 瀏覽:553
招商地塊南側公共服務項目批前公示 瀏覽:208
盤錦公交投訴電話 瀏覽:607
馬鞍山到宿遷汽車時間 瀏覽:215
公共衛生服務的工作目標 瀏覽:813
知識產權服務制度 瀏覽:726
警察管詐騙叫民事糾紛 瀏覽:650
馬鞍山胡駿 瀏覽:110
推動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全覆蓋試點工作調研 瀏覽:680
山東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349
投訴制凝 瀏覽:932
黑警投訴 瀏覽:95
國培預期研修成果 瀏覽:151
知識產權專利培訓心得 瀏覽:974
工商登記需要提供什麼資料 瀏覽:683
大連使用權房子辦產權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30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