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成果四川話

成果四川話

發布時間:2021-02-24 01:36:57

『壹』 周慶山的主要成果

學術論文
1 周慶山,圖書情報專業碩士學位教育的實施,圖書情報知識 20112 周慶山,張薇,網路視聽節目不良內容對未成年人影響的實證研究——基於北京地區中學生的調查分析,現代傳播,20113 周慶山,三十而立 碩果滿園——為《情報資料工作》賀歲,情報資料工作 20104 周慶山,評價與保護網路信息生態,社會科學報 20105 周慶山,綜合類人文社科期刊的優勢所在,中國社會科學報 20106 周慶山,駱楊,網路媒介生態的跨文化沖突與倫理規范,現代傳播,20107 翟金金,周慶山,企業競爭情報搜集中的倫理問題及解決措施,情報資料工作 20108 董燕影,周慶山,開放獲取自存檔的版權許可障礙與解決措施初探,情報理論與實踐 20099 董燕影,周慶山,網路隱私第三方認證機制初探,情報理論與實踐 200910 趙需要,周慶山,張文德,網路信息生態系統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方略,情報學報 200911 周慶山,黃國彬,美國圖書館與信息科學學院信息科學專業本科課程設置的典型分析與啟示,圖書情報工作 200912 周慶山,王雯,李瀚瀛,冀志賢,文化遺產資源產業化開發與保護的生態戰略研究(下) ,圖書館 200813 周慶山,王雯,李瀚瀛,冀志賢,文化遺產資源產業化開發與保護的生態戰略研究(上) ,圖書館 200814 周慶山,圖書館倫理與法律研究進展,中國圖書館學報 200815 趙需要,周慶山,張文德,我國情報學教育及學科發展新動向分析——基於2007年新增情報學碩士點的統計,情報理論與實踐 200816 陳淑雲,周慶山,高校自主管理研究生學位論文的版權管理模式初探,大學圖書館學報 200817 周慶山,王京山,維基網路信息自組織模式探析,情報資料工作 200718 周慶山,基於圖書情報檔案一體化整合構建的文獻交流思想述略,國家圖書館學刊 200719 周慶山,李瀚瀛,朱建榮,李騰東,信息生態學研究的概況與術語界定初探,圖書與情報 200620 周慶山,計算機網路信息專業倫理守則制定問題初論 周慶山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北京 【期刊】圖書與情報 200621 周慶山,《文獻交流引論》出版20周年北大信息管理系座談會紀念,圖書與情報 200624 趙需要,周慶山,我國情報學教育研究取向分析——基於我國情報學碩士點研究方向的統計,情報理論與實踐 200625 周慶山,圖書館立法勢在必行 周慶山,圖書與情報 200626 周慶山,數字時代圖書館權益的保障與著作權法的完善,國家圖書館學刊 200431 周慶山; 周城雄,我國B2C電子商務支付方式及信用風險分析 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 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 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碩士研究生 【期刊】南方經濟 200334 周慶山; 施燕,香港大學圖書館與北京大學圖書館網站建設的比較研究 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 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 北京 【期刊】津圖學刊 200236 周慶山; 王濤,Trips協議與我國信息立法完善策略 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 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 北京 【期刊】情報資料工作 200237 周慶山,孫潔,美國資料庫保護立法的新進展——兼論我國資料庫專門權利法律保護之定位 ,圖書館學研究 200238 周慶山,情報交流研究的文本闡釋學取向引論,情報理論與實踐 200240 周慶山,政府信息立法及權利義務分析,圖書情報知識 200242 專業雜志中的精品 學術創新上的園地——賀《圖書情報工作》創刊45周年 周慶山 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北京大學信息傳播研究所 北京 【期刊】圖書情報工作 200144 大眾傳播信息合理使用原則分析 周慶山 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 【期刊】情報理論與實踐 200145 澳門文獻信息跨文化交流發展戰略探析 周慶山 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 【期刊】情報資料工作 200146 香港圖書館事業發展研究 周慶山 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 【期刊】中國圖書館學報 200147 信息法結構模型分析(英文) 周慶山 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 北京 【期刊】圖書情報工作 200148 初景利,周慶山,變革中的西方圖書情報學教育,大學圖書館學報 200049 王錦貴,周慶山,香港的社科信息服務業,情報資料工作 199850 周慶山,面向21世紀的信息法學,情報理論與實踐 199851 周慶山,關於圖書館哲學的思考,圖書情報工作 199752 周慶山,中西合壁的澳門市政廳圖書館,圖書與情報 199753 周慶山,論圖書情報工作的公共傳播原理,圖書情報工作 199754 周慶山,文本闡釋原理與文獻傳播研究,中國圖書館學報 199755 周慶山,繼承與創新:學科建設管見,圖書情報工作 199756 周慶山,交流、合作與共享———澳門首屆國際圖書資訊學學術會議述略 ,圖書館 199657 吳慰慈,周慶山,面向21世紀的圖書館學專業課程探討,大學圖書館學報 199658 周慶山,楊鼎家,情報科學共同體初探,情報雜志 199659 周慶山,試評《信息管理學》的學術特色,情報資料工作 199660 周慶山,文獻傳播的非均衡性分析,圖書與情報 199661 周慶山,文獻傳播立法問題研究述略,圖書館工作與研究 199662 周慶山,我國信息政策的調整與信息立法的完善,信息與研究 199663 周慶山,文獻學與古籍整理,中國圖書館年鑒 199664 周慶山,文獻傳播障礙的人文考察研究,圖書情報工作 199565 周慶山,國際文獻傳播非均衡性研究,情報資料工作 199566 周慶山,跨文化戰略:文獻傳播的國際共享,圖書館 199567 周慶山,論文獻傳播的網路化發展策略,津圖學刊 199568 周慶山,論文獻傳播的文化功能,圖書與情報 199569 周慶山,文獻社會傳播渠道形式的對比評價,高校圖書館工作 199570 周慶山,文獻傳播的社會功能簡論,圖書館工作與研究 199571 周慶山,文獻傳播產業化發展政策研究,圖書館學研究 199572 周慶山,文獻的人際傳播形式研究,四川圖書館學報 199573 周慶山,跨國資料流通的社會影響與對策,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 199574 周慶山,世紀之交的信息咨詢產業的發展對策,現代情報 199475 周文駿,周慶山,以信息為基點的情報學研究,圖書情報工作 199476 J.柯克; 周慶山,增值信息服務:信息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圖書館學刊 199377 周慶山,周文駿圖書館學情報學思想述略,圖書與情報 199278 周慶山,美國圖書情報學教育及對改革我國專業教育的啟示,山東圖書館季刊 199179 周慶山,傳播學的啟示與現代圖書館學研究模式,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198980 周慶山,初景利,論圖書館管理中的公共關系策略,圖書情報工作 198881 周慶山,圖書情報機構有償服務理論綜述,黑龍江圖書館 198882 周慶山,傳播理論與現代圖書館學研究,圖書館學研究 1986

『貳』 四川話,雲南話,貴州話之間有什麼區別

1、分布不同區域:

四川話又稱巴蜀方言,屬漢語西南官話,主要分布於四川省、重慶市及內陝南境內容。

雲南話屬於漢語西南官話,主要分布於雲南省。

貴州話屬於西南官話,又稱上江官話。分布於中國西南的四川、重慶等。

2、所屬漢語系不同:

四川話屬西南官話,雲南話屬於北方方言,貴州話屬於西南官話。

3、疏遠關系

西南官話區外,湘語與四川話聯系最為緊密,兩者擁有大量的獨具特色的共有詞彙,與川渝地區以外雲、貴、鄂等地的西南官話關系卻比較疏遠。

(2)成果四川話擴展閱讀:

西南官話古入聲未發生分化,整體保留或整體混入它調(主要混入陽平)。例如四川話和重慶話中,入聲整體混入陽平;岷江小片中整體保留了入聲,部分地區甚至還保留塞音韻尾;仁富小片入聲整體派入去聲;雅棉小片入聲整體派入陰平。

在湖廣片中,不乏去聲分陰陽的次方言,同時也有少部分入聲分陰陽者。例如湖南北部的津市,其方言中古全濁入歸陽入,其餘歸陰入。

『叄』 四川人對於四川話如此驕傲,為什麼川劇衰落成這樣

說的跟京劇沒有衰落一樣,整體來說是戲曲全部在衰落,而不單單是川劇。

戲劇的現狀———相比於從前,衰落無疑。
衰落原因:
一、藝術創作上的問題。
1.藝術家的技藝水平與藝術功底減弱,引發連鎖反應。不得不承認,戲曲和曲藝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如今聲名最高的幾位,和當年的萬兒也不可同日而語了。從前看梅蘭芳的萬人空巷場面,現在大概只有陳奕迅和周傑倫能達到了。於是在當代商品社會,受到商業價值不足的影響,戲曲藝人經濟收入嚴重降低。除了全國性的一些尚還能上得了電視參加的了戲曲頒獎的曲種,很多戲曲演員可是屬於一邊演出一邊務農維持生計的,那這種練習和演出時間就會不同程度減少,所謂「一日不練自己知道,兩日不練老師知道,三不練觀眾就能看出來」,技藝不精就是衰落的開始;而且,很多民間藝術家由於思想文化水平和藝術創造力的局限性,導致無法形成標志性個人藝術風格、無法更好的使自己所表演的這門戲曲具備高記憶度的魅力展現,那這對於本來可能就沒有太多戲曲欣賞知識的觀眾,形成一種「各種曲藝都差不多」的籠統印象。當今這么注重符號價值的社會,沒特色絕對不行;活兒不好沒人請著去演出,經濟收入就微薄,導致藝術家的改行和傳承人數的驟減。到現在,我研究的那八百年歷史的大鼓藝術,傳承人就3個了。
2.藝術傳播方式太傳統。戲曲和曲藝藝術「口傳心授」的傳統模式,與當代傳媒社會傳播方式現代化有矛盾,戲曲傳承人在當代傳播趨勢大環境中自身推廣方式方法也不足。事非經過不知難,我跟著傳承人學習了大半年時間,可以說根本沒有規范化與系統化的教授,而是只傳授基本的藝術入門技巧,之後便讓我這個弟子自己練習。比如從唱腔上看,表面上一板一眼非常簡單和規律,但實際唱時,每句的開口處和腔的煞筆處都有不同的處理,即使有譜子也沒辦法完全套用,更何況一些處理更加靈活的部分,是沒有準確曲譜可言的。所以想要按照樂譜自學拍子實際上是行不通的,必須得靠師傅口傳身授,然後自己心領神會、細細揣摩。而且還存在一種情況,叫做「丑不醜,一家手」,通常還得是一家人教一家人,因為潛移默化學習的時間也長,我這種機動的、零碎時間的學習,效果完全打折扣;藝術家本身傳播上也有問題,雖然其在網上傳了視頻、傳了錄音、傳了文字、留了聯系方式,但這些只是粗放式零散式的推廣,而且其僅在個人空間發布的不夠規范的研究成果,也無法令更多的專業人士與愛好者對這門藝術產生更多的關注興趣與深入研究。在商業開發方面,依然是進行個人零散的最傳統和初級的下鄉演出模式,而且是與其它眾多藝術的雜燴性質演出,並未成立獨立的機構或與商業性質的曲藝社形成長期合作關系進行商業演出。
二、戲曲作品本身的問題。
1.不得不說,相較於流行歌曲,戲曲本身所具備的難度、完善性與文雅性特徵,都是具有演出創作難度的。那些個唱念做打和戲曲的程式化,真的是得一點一點打磨出來的。可是隨著藝術家的減少,舊作品的「隱身」和新作品內涵不足導致經典作品匱乏。即使黃金時代催生了極具個性魅力的藝術家,但無好作品傍身,再「真風采、大雅才」的藝術家也只能是曇花一現。我們甚至無法想像隨著一代風華正茂的藝術家謝幕,這一藝術是否也因缺乏經典作品而隨之香消玉殞。好作品是沉澱過的,而在這個娛樂時代,一些打著創新旗幟、使原本的戲曲本體喪失的新作品,導致藝術風格變味甚至走上歧途。老票友沒留住,新票友沒培養起來,尷尬。
三、藝術欣賞的問題。
1.信息化時代變遷造成受眾集體人格與審美趣味、習慣的變化。公共空間的壓縮導致受眾集體人格的變化,過去人們愛在街頭巷尾、戲園子里一大群人聚著看戲,不過現在人們好像更喜歡在家看電視。即使大家喜歡去影院看電影,不過那種播放的頻率可不是藝術家現場演出所能及的;當前物質、精神生活的豐富導致受眾審美趣味與習慣變化。過去人們的娛樂方式少,沒事的時候就愛聽歌戲,在藝術形式選擇多元化的今天,企圖修改某種形式來涵蓋一切觀眾面的設想肯定是不現實的。而且,如今的年輕受眾對於快節奏的藝術表演形式更為崇尚和喜愛,所以敘事緩慢的一些傳統戲曲根本不受待見,現在連抒情歌曲的市場都不如電子樂大呢。比如我研究的那個,其中有個著名的花腔「論講一回」,從前為其獨具特色的花腔,使得整個唱腔顯得悠揚婉轉而節奏緩慢,而如今看來,四個字卻可以拖唱出一分鍾,一杯茶的功夫都出去了它依然在拖腔,心急的人聽不出那韻味。

四、外部環境的問題。
1.中華傳統節日、時令節氣與廟會集會意識的淡薄,導致戲曲演出土壤減少。中國群眾自古看重節日的喜慶氣氛,所以在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重陽節等重要節日之時,唱大戲可是必不可少的助興節目,各種戲曲形式你方唱罷我登場,台下群眾廣叫好,有些甚至還要把戲班子請到自己家族來單演。可現在呢,購物,聚餐,去KTV唱歌,去溫泉泡湯,去聽音樂會,去看電影,哪個選擇不比看戲來的容易和洋氣?
2.保護機制不健全。先是戲曲藝術保護的藝術教育、藝術創作和藝術科研「三足鼎立」穩定模式尚未形成,我們藝術學院在大學開設這么多年,戲曲專業幾家有?再說政府這里,一直說保護而且也撥了款,可力度不到位啊。政府很大程度上控制著藝術資源,可它的把控性卻太強,比如一些資料的組織撰寫,可經費批了卻不給出版,出版了只在文化館放那麼幾本做做樣子,沒能起到保護和推廣的作用。有些政府積極申報自己地域內曲藝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結果申請上了便束之高閣,各種戲曲機構建立和開展活動不到位,同時政府對其沒能進行大力的推廣和扶植,也沒能形成集合效應。

『肆』 作文里可不可以有四川方言

可以有
普通話也是方言
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和北方方言為基礎,這里的北京語音並不包括北京的土音,北方方言也並不包括北方的土語;這里的北方的含義是廣義的,包括我們江淮一帶。這樣,普通話的詞語中,揚州方言也佔有一定的比重。揚州方言是江淮官話(俗稱下江官話)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屬於北方方言。當然,普通話中也不包含揚州方言中的土音土語。普通話是提煉多種方言後的結晶,是方言的升華。
方言的形成
方言起源於部落語和部族語,是漢語的地方變體。方言的形成是不發達地域之間缺少溝通的結果。現在,越是不發達的地區,方言的種類往往越多。世界上大約有3500種語言,其中非洲就有1140種。
方言的價值
方言本身確實也是一種文化,還是一種情結。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方言能繼續發揮增進鄉情、親情的作用;在藝術領域,有繼續發揮繁榮民俗文化的作用。試想若用普通話演唱蘇州評彈或說揚州評話,那就不成其為地方藝術了。方言具有相當的使用價值。
但普通話畢竟是在方言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要高於方言。普通話的音素更為齊全,且用四聲調配,節奏感、音樂性強;普通話的詞彙和習語空前豐富,更富於表達功能。如果用普通話和方言分別唱歌,或朗誦散文、詩歌,或宣讀政府聲明,感染力與效果就明顯有別。
方言終將消亡
目前世界上的語種盡管有三、四千之多,但被各國定為官方語言或通用語言的也就65種左右。由於共同語的建立,各種語言的方言都在逐漸衰退,方言的作用日益縮小。
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也是相互影響的。普通話的逐步普及,必然會對方言語音逐漸產生影響,吳語中的王黃兩姓不分,揚州話中牛劉讀音無別,林凌、蘇舒等讀音相同的現象終究會要變化的。方言也必然會從普通話中吸收大量詞彙,同時擯棄一些只有讀音而無相應文字或已明顯不合時宜的詞語。但這種變化並不是方言的退化,而應看著是方言的進步。當然,普通話也會不斷地吸收從方言中流傳開來的詞彙。隨著我國經濟、科技和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各地的方言必然會趨同,將逐步統一在普通話的旗下。
當然,方言的消亡將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就像資本主義必定會消亡一樣,誰也說不出會是在什麼時候。從目前發達國家來看,盡管他們的民族語早已普及,但方言仍然普遍存在。英國英語以牛津音為標准音。但如你去倫敦旅遊,街上能不難聽到當地土音及帶蘇格蘭或威爾士腔的非正宗英語
就我國目前情況看,方言遠未進入消亡階段。有些地區由於經濟的發達和擴張,當地的方言還處於發展階段,甚至有外溢現象。說「世界上每年都有語言在消亡」,甚至說「每天都有一兩種方言消亡」,是言過其實,是不可能舉出實例來的。
方言無須保護
方言的產生,發展,衰退與消亡是事物發展的必然結果,是歷史的必然。方言無法保護,也保護不了。語言是人們進行思想交流的工具。是工具就得不斷改進、更新,以至扔掉落後的,用上更先進的。
鼓勵同一方言地區的人群總是使用方言是辦不到的。隨著人們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文明水平、生活質量的提高,你會發現越來越多的人,甚至是中老年人也喜歡說一兩句普通話了。
由於普通話的學習和使用同接受教育,對外交往密切相關,年輕人愛說普通話往往能藉以標榜自己的文化檔次。有時候,一個人說話的發音、用語和語調確實可以成為這個人的文化高低和氣質雅俗的一個標志。
開設地區語言課也是行不通的。以揚州方言為例。很多方言詞語只有語音而寫不出文字來。有些詞語口頭說說時並不在意,但一旦寫了出來卻發現難登大雅之堂。比如江蘇里下河地區的「屙尿」(小便)、「曉不得」(不知道)等。發達的語言的特點之一是特別富於同義詞,中古時期的英語往往就能有三個同義詞表達同一個概念。三個詞當中,一個來自古英語,一個來自法語,還有一個來自拉丁語。而江蘇蘇北里下河地區方言中的「兜」字,一個詞卻能表達無數意義。如「曾兜了沒有?」(吃飯了沒有?)「我兜(打)了他兩下。」「我兜(罵)了他兩句。」「我兜(睡)了一覺。」「我兜(買)了兩斤」等。
要開設方言課還得有教材,課本的內容得從大量的用方言寫作的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中去選擇。要學好方言還要有較高水準的詞典來規范方言的字形、讀音和用法。目前,這些條件好像都難以具備。
總之,我們認為普通話一定要大力推廣。但目前應該是「雙語」的語境,在正式場合要堅持說普通話。在日常生活中可讓方言繼續發揮增進鄉情親情的作用,在藝術領域中提倡用方言來繼續發揮繁榮民俗文化的作用

『伍』 四川話和普通話有什麼區別

四川話和普通話的區別:

四川話是地方方言,普通話使用范圍更廣。

【四川話 】

  1. 四川話,又稱巴蜀方言,屬漢語西南官話。現今四川話形成於清朝康熙年間的"湖廣填四川"的大移民運動時期,是由明之前流行於四川地區的蜀語和來自湖廣、廣東、江西等地的各地移民方言逐漸演變融合而形成的。

  2. 成都話是川劇和各類曲藝的標准音,同時由於四川話內部互通度較高,各方言區交流並無障礙,因而四川話本身並沒有標准音。

  3. 部分語言學家認為,四川話並不等同於"四川方言" ,因為除四川話外,四川省境內較為常見的漢語言還有土廣東話(屬客家話)和老湖廣話(屬湘語)等,其都以方言島的形式分布於四川各地 。同時,四川省境內還擁有大量藏語、彝語、羌語的使用者。但由於四川話在四川具有強勢地位,是事實上的通用語,一般而言,土廣東話與老湖廣話的使用者同時也是四川話的使用者 ,而部分藏族、彝族、羌族地區,特別是康定、雅江、昭覺、馬爾康、松潘、丹巴等州府、縣府所在地,也通用口音接近的四川話 。

【普通話】

  1. 普通話(Standard Mandarin/Putonghua) 是以北方話(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現代標准漢語。 普通話作為聯合國工作語言之一,已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和外國人學習中文的首選語言。 截至2015年,中國70%人口具備普通話應用能力,尚有約4億人只局限於聽懂的單向交流。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攻堅工程實施方案》計劃"到2020年,在全國范圍內基本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具體為全國普通話普及率平均達到80%以上。

  2. 清末已出現"普通話"一詞,清廷1909年規定北京官話為"國語",民國時期多次制定國語讀音,新中國成立後1955年規定國家通用語言為普通話。 國語的前身是明清官話,更早之前則稱為雅言。普通話可看作官話方言的次方言。所以現代人讀唐詩宋詞元曲基本都能押韻),從《唐韻》到宋代《廣韻》和明代初期的《洪武正韻》是繼承。

『陸』 一個搞笑的四川方言段子

搞笑的四川方言段子如下;

1,有個晚上成都先地震又狂風再暴雨的,超恐怖!凌晨了還滿街都是人,我旁邊一個男的在打電話給他朋友,說,「媽的,還整個地震套餐哦,又是地震又是風雨的!」

2,先吃點燒烤,不然遭埋起了咋撐100多個小時哇……多吃點,我們才好隨時創造生命奇跡。

3,一汶川地震倖存者被俄羅斯救援隊救出,記者采訪他感覺怎樣,倖存者說:「狗日的地震好凶噢!老子被挖出來看到外國人還以為把老子震到國外了。

4,有一個人被埋了50多個小時,被救出來時還很清醒,記者前去采訪,他看到記者背著筆記本,忘了傷痛問記者,你的筆記本能上網嗎?記者回答說能,他說:那你幫我看看大盤漲了沒有。」

5,地震時,成都高樓四個老太太在打麻將,其中一個說:「為什麼我感覺樓在晃啊?」另外一老太太起身看了看窗外:「沒事沒事,快出牌吧,別的樓也在晃呢。」

『柒』 成果簡述是什麼意思

階段性,是證明你做這是是有分階段分步驟的,
階段性成果,你這階段的成果專或發現,
然後簡述出來屬。簡述:簡單的敘述。你可以這樣說:xxx事情,的第幾階段(或初級階段,中期階段後期)的成果是,1,2,3~(或成果是發現什麼,得到什麼)
例如;
寫論文,計劃第一階段是,市場調查。這個階段性的成果是:1。xxx得到什麼數據
2。什麼問題完成3.~~~
簡述最好分點說明~

『捌』 主要成果

一、劃分礦床類型與礦產預測類型

在全國礦產資源潛力評價的基礎上,按照空間、時間和成因為主要因素,參照著名的典型礦床進行劃分,共劃分出五種預測類型和14個礦床式。預測類型分別為沉積型、層控(內生)型、熱液型、風化型(殘坡積型)和火山-沉積型。主要是沉積型礦床,其次為火山-沉積型和層控型,熱液型、殘積坡積型重晶石礦資源較少。沉積型、火山-沉積型和殘積坡積型重晶石礦容易識別,層控型重晶石呈充填交代脈狀、浸染狀、囊狀等形式產出。14個礦床式分別為:秦巴式、大河邊式、湘黔式、石榴村式、李坊式、宋官疃式、潘村式、譚子山式、大豁落井式、鏡鐵山式、鋪溝式、大池山式、南庄坪式、象州式。

二、典型礦床研究

在礦床類型與礦產預測類型研究的基礎上,給出了26個典型礦床,分別為貴州天柱大河邊,湖南貢溪,廣西三江板必重晶石、來賓市洪江,湖北省隨縣柳林,四川省城口縣巴山,陝西省安康市石梯,甘肅省肅北大豁落井、文縣東風溝,福建永安李坊,安徽石榴村、石橋,浙江臨安冷田邊,湖北枝城南庄坪,四川彭水,河南汲縣大池山,陝西勉縣鋪溝,浙江紹興西裘,廣西象州縣潘村,山東宋官疃,湖南譚子山、秀山,甘肅鏡鐵山,廣西象州縣寺村,扶綏縣思同、鹿寨黃冕,廣東水嶺,報告中抽取了15個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礦床,並對其進行了所屬的成礦區帶、區域成礦條件、礦體特徵、成礦機制及成礦模式進行了深入研究與總結,繪制了成礦模式圖。

三、成礦區帶研究

根據成礦的構造背景及成礦作用性質、產物及強度等礦化信息,劃分了中國重晶石礦Ⅲ級成礦區帶。討論了各成礦區帶的劃分原則,給出了區域成礦構造背景及礦產預測類型、規模和成礦時代,共劃分出九個成礦省和23個Ⅲ級成礦區帶。

四、礦集區及成礦遠景區研究

在典型礦床及成礦區帶研究的基礎上,綜合構造背景、岩相古地理及成礦條件等因素,劃分出九個重晶石礦礦集區,分別為甘南-陝西南-鄂北沉積型重晶石礦集區、黔東-湘西-桂北沉積型重晶石礦集區、鄂西南-川東南-黔中層控(內生)型重晶石礦集區、邢台-汲縣-運城層控(內生)型重晶石礦集區、安丘-臨沭-含山熱液型重晶石礦集區、閩西南沉積型重晶石礦集區、桂粵熱液型重晶石礦集區、錫鐵山-鏡鐵山-青銅峽火山-沉積型重晶石礦集區、桂粵瓊風化(殘坡積)型重晶石礦集區。礦集區的劃分基本反映了沉積型、層控(內生)型、火山-沉積型、熱液型、風化(殘坡積)型重晶石礦礦床的自然分布和成礦的集聚區,表現了我國重要重晶石聚集區的基本特徵。對五個資源潛力在2000萬噸以上重要找礦遠景區的資源潛力進行了分析,初步預測重晶石礦遠景資源量10.2億噸。可作為化工礦產資源潛力評價礦種成礦規律與礦產預測的基礎。

『玖』 用國際音標歸納四川方言的語音系統

四川話在語音、詞彙、語法上和普通話總體上相當接近,而差異最顯著的是在語調上。
聲調┛┓┻ ┳

四川話與普通話的聲母與韻母相拼形式與內容基本一致(不一致的地方下文詳述),主要差別在聲調上。但為什麼四川人初學普通話時,對於聲調的轉變又基本沒什麼困難呢?因為轉換時出現了潛意識的規律性,也就是基本的四聲(如āáǎà)與普通話基本有一一對應的關系(不一致的地方下文詳述)

A 四川話陰平調值為55,表現形式類似漢語拼音,拼音是如「雞」[jī];

但按「聲樂鋼琴調」C大調,普通話一聲為1,四川話略為12倚音,音略上揚,可用┛表示

B 陽平調值為21,與漢語拼音中的輕聲基本一致,如「巢」[cao];

同上,普通話二聲為51倚音,四川話為65下滑音,可用┓表示

C 上聲調值為53,借用漢語拼音中去聲調號表示,如「走」[zòu];

同上,普通話三聲為361倚音,四川話為54前倚音,可用┻表示

D 去聲調值為213,借用漢語拼音中上聲調號表示,如「霧」[wv三聲]。

同上,普通話四聲為45下滑音,四川話為61倚音,可用┳表示

『拾』 請問,在四川方言里,偷青是什麼意思啊

「偷青」來源來於四川,是自一種古老的習俗,就是在正月十五那天的夜晚,年輕人成群結隊悄悄潛入別人家的菜園里扯一根蒜苗或者掐摘豆尖,又或者拔上幾棵大青菜或者別的農作物,然後再趁著月色潛回家和家人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

在嘻嘻哈哈的笑聲中送走舊歷年的最後一天,迎來嶄新的一年。據說這樣一年都不會生病,而被偷了青的人家也不能罵,越罵越是祝福那「小偷」呢。偷到什麼都是有寓意不同——偷到菜,寓意財,偷到蔥,寓意聰明,偷到蒜,寓意好打算……

偷青的習俗作為非物質文化,而且也在「與時俱進」。正月十五夜晚人們可以暫作一下「賊」,「偷」一點別人菜園里的蔬菜。據說,如果偷菜挨菜園主人詛咒得越刻毒就越「旺相」。

這些年,到了正月十無的晚上,吃了大年飯的人們湧上街頭,有些商人也抓住商機,出售火把,還配上煤油,為偷青者提供方便;偷青者也是古今結合,土洋結合,有的是騎著摩托,有的甚至是開著小車去偷青。

閱讀全文

與成果四川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沈陽盛唐雍景糾紛 瀏覽:973
工商局生態市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757
侵權責任法第87條的規定 瀏覽:553
招商地塊南側公共服務項目批前公示 瀏覽:208
盤錦公交投訴電話 瀏覽:607
馬鞍山到宿遷汽車時間 瀏覽:215
公共衛生服務的工作目標 瀏覽:813
知識產權服務制度 瀏覽:726
警察管詐騙叫民事糾紛 瀏覽:650
馬鞍山胡駿 瀏覽:110
推動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全覆蓋試點工作調研 瀏覽:680
山東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349
投訴制凝 瀏覽:932
黑警投訴 瀏覽:95
國培預期研修成果 瀏覽:151
知識產權專利培訓心得 瀏覽:974
工商登記需要提供什麼資料 瀏覽:683
大連使用權房子辦產權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30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