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產業基地的發展優勢
區位優勢明顯。依託燕山石化,具有發展石化新材料產業的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和環境優勢。對外交通聯絡便利,臨近京石高速、西六環和京周路,京原鐵路穿越其中。境內公共設施健全,交通路網完善,居民出行便利,901路汽車直通城內。未來幾年,市區兩級政府將加快推進石化基地基礎設施建設,房山軌道交通將延至石化基地,屆時基地的區位優勢將更加明顯。
政策環境良好。為加快推進石化基地開發建設,北京市和中石化簽定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市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於加快建設石化基地的若干意見》(京政辦發〔2009〕94號)。根據上述文件,北京市和中石化將在石化基地規劃編制、資金投入、土地供應、產業支持、項目進駐、市場保障、基礎設施建設等各個方面給與大力支持,為石化基地開發建設提供有力保證。
產業資源豐富。核心發展區內的燕山石化公司擁有生產裝置88套,輔助裝置71套,每年原油加工能力1000萬噸、乙烯80萬噸,可生產歐Ⅳ標準的清潔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石蠟、乙烯等120種494個牌號的石化產品,其中樹脂及塑料、合成橡膠、基本有機化工產品是國內最大的生產商之一。同時,公司廠區內基礎設施完善,擁有獨立的供水、供電、供氣等公用工程系統。豐富的石化產業資源,成為石化基地開發建設的重要依託。
高端人才聚集。中國科協和市科協在房山區設立了北京第一家院士專家工作站,市科委新材料中心及新材料測試聯盟與房山區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組成了石化基地發展戰略和技術指導的強大智囊。燕山石化公司擁有從事石化新技術和新產品研發的專業團隊,有200多項技術成果獲國內外專利權,汽油、聚乙烯、聚丙烯等12大類產品多次榮獲國家級優質產品獎。
『貳』 西安以什麼產業為主
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於1993年,2000年2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開發區, 2002年6月中心區控制規劃面積21.74平方公里。
截止目前,經開區內共有企業2800多家,引進工業項目500餘項。可口可樂、西門子、三菱、日立、羅爾斯·羅伊斯、ABB、海德魯、康明斯、BP等25家境外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和台灣頂新、香港金威、陝重汽、貴航等一批國內知名企業先後入駐,促進了四大支柱產業的發展。
——商用汽車產業。總投資19.8億元的陝汽商用車產業園項目一期已正式投產,07年9月產銷量突破百億元大關。為其配套的零部件、專用車以及發動機、車橋、零部件製造等方面10多家企業陸續開工建設,投資6億元的中集專用車項目一期竣工投產。預計到「十一五」末,商用汽車產業將形成年產重型汽車7萬輛、發動機5萬台、專用車3萬輛、車橋18萬根,總產值達350億元的產業規模。
——電力電子產業。西門子、日立、三菱、ABB等世界500強投資企業以及西電集團、山西永濟電機等企業構成了經開區電力電子產業的骨幹企業,啟源機電、西瑪電機等項目建成投產,中鋼西安重機工業園項目入區建設。「十一五」末,電力電子產業將實現產值120億元。
——食品飲料產業。區內已經聚集了可口可樂、金威、頂益、樂百氏、維維、榮氏等眾多國內外知名企業及相關配套企業,形成了「酒、肉、水、面、奶」產品齊備的食品飲料產業體系。「十一五」末,食品飲料產業將實現產值100億元。
——新材料產業。2007年被授予國家級新材料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基地。核心企業西部超導是國際上唯一能夠同時進行鈮鈦超導線材和棒材規模化生產的企業;西部鈦業建成達產後將成為亞洲最大的無縫鈦管生產廠;西部金屬將建成世界第二大金屬纖維生產基地和世界第二大稀有金屬層狀金屬復合材料生產基地。以自主知識產權為主體的新材料產業成為西安經開區成長性最好的產業之一,「十一五」末將實現產值80億元。
陝西西安出口加工區自2004年4月封關運行以來,已吸引西瑪阿達、彩輝顯示、BP普瑞新能源、鳳城精密機械等入區項目32個項目入區,其中已有24家企業投產。2006年全年實現外貿出口1.9億美元,累計實現進出口額4.6億美元,在中西部出口加工區中名列前茅。2006年12月,經國家正式批准成為全國首批七個拓展保稅物流功能試點單位,同時具備出口加工、保稅物流、研發、監測及維修功能,成為西北第一個保稅物流區,並已於2007年11月22日通過西安海關聯合驗收組的驗收。保稅物流區正式投入運行,成為西北首家以加工製造為主、保稅物流為輔的先進製造業集聚區和功能完善的內陸「口岸」,將有效的促進陝西和西北地區外向型經濟的發展。
經開區成立以來,GDP、技工貿收入、工業總產值和工業增加值等主要指標始終保持較快增長,2003年以來主要經濟指標連續5年保持40%左右的發展速度,規模與效益同步並進,2007年地區生產總值200億元,工業總產值超過450億元。
二、「十一五」總體發展目標
西安經開區「十一五」發展總的指導思想是:以科學發展觀和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三為主兩致力一促進」方針,重點發展商用汽車、電力電子、食品飲料、新材料等支柱產業,努力促進支柱產業向產業集群躍升,產業開發區向城市新區躍升,將西安經開區建設成為中國西部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出口加工基地和西安城市新中心。
經開區「十一五」發展目標是:完成支柱產業向產業集群的躍升,產業開發區向城市新區的躍升;依託四個功能園區,發展四大產業集群,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產業發展、社會事業同步前進;確保區內生產總值、工業增加值、外貿出口、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引進資金等主要經濟指標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遞增,到2010年實現生產總值500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1350億元,外貿出口10億美元,財政收入16億元,解決就業40萬人。
三、功能園區簡介 陝西西安出口加工區A區 陝西西安出口加工區A區位於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內,2002年6月21日由國務院批准設立,2004年4月5日封關運作,是西北地區首家國家級出口加工區。加工區A區總規劃面積2.8平方公里,首期開發1平方公里。
截至2011年底,已有32家中外企業入駐,主導產業包括航空、精密機械、電子和新材料等,其中世界知名企業有英國BP、法國ALSTOM、美國TIFFANY等、美國GE(SMITH)。
——航空類企業: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公司(CATIC)、西安航空發動機(集團)公司(XAE)、西安航空動力控制有限公司(AECC)、慶安公司(與Smiths合資)、英國AMS、APOLLO等十餘家企業;
——精密機械類企業:西瑪阿達電機、鳳城精密等
——電子類企業:彩虹集團、偏轉集團、香港駿德集團
——新材料企業:BP太陽能、天琪太陽能等。
2006年加工區A區實現進出口額1.9億美元,在中西部出口加工區中排名第一。預計2010年進出口總額將達到15億美元。
2006年12月,國家在全國59個出口加工區選定7個進行拓展保稅物流功能試點,西安出口加工區是西北地區唯一進行試點的加工區。加工區A區內首期建設三棟保稅倉庫,總建築面積1.85萬平方米,以及1萬平方米的露天堆場,於2007年4月投入使用,2007年11月正式通過海關總署聯合驗收組驗收。
加工區A區內海關、商檢、銀行等機構齊全,企業通關十分便捷。區內基礎設施達到「七通一平」,完全滿足企業生產需求。 涇渭工業園 涇渭工業園是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充分發揮開發區綜合優勢,與西安市高陵縣政府聯合共建的重點發展園區之一,位於涇河以北、西銅高速公路以東,規劃控制面積25平方公里。
涇渭工業園於2003年初全面正式啟動,是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在世界製造業向中國轉移,東部製造業向西部轉移這一歷史機遇下,打造西部現代裝備製造業基地的主戰場。在經開區乃至西安的經濟發展中具有極其重要的輻射和拉動作用。
園區重點發展商用汽車、重型機械、新材料三大產業,全力打造中國西部裝備製造業基地,目前已有入區企業50餘家,總投資超過100億元。
截止2007年10月,園區基礎建設總投資近10億元人民幣,已有10平方公里土地達到了「七通一平」。幾年來,共建成道路30多公里,形成了「三縱六橫 」的道路網路。區內已有供氣能力140蒸噸/小時的熱力站一座。現有的涇渭水廠一期日供水3萬噸,規劃二期日供水能力達6萬噸,完全能夠保證項目的生產生活需求;正在規劃中的城區至涇渭工業園第二條供水管線日供水能力將達到15萬噸。
現有110KV輸變電站一座,正在建設的另一座110KV輸變電站和開閉所將為入區企業項目建設及生產提供更加充足的電力支持。智能化的車城溫泉花園住宅小區將完全滿足入區企業的入住要求。可容納兩千學生同時就學的交大經發高中也於06年9月正式開學。正在建設的商益步行街及四星級的國際商務酒店也將為區內企業提供購物、餐飲、娛樂等全方位的服務。園區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基礎配套服務體系。
此外,省上重點項目陝汽商用車產業園總投資19億元,一期工程已於05年底建成、投產。西部有色金屬研究院投資建設的新材料產業園一期也於06年10月正式竣工投產。總投資24.8億元的中鋼集團西安重機有限公司易地搬遷改造項目也已全面開工建設,一期工程2008年建成投產。這三大龍頭企業的開工建設和建成投產,標志著涇渭工業園三大支柱產業初顯雛形。
十一五期間,園區將不斷提高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土地儲備,通過實施「1151工程」,即培育一個年產值達100億、1個50億、5個20億、10個5-10億的企業。到2010年,實現工業生產總值400億元、工業增加值達150億元的發展目標。
四、地理區位
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西安市北城。開發區的中心區位於西安北繞城高速與北二環之間的城市南北中軸線迎賓大道兩側。涇渭工業園、草灘生態產業園、出口加工區等開發區的其他園區依附在中心區周邊。隨著西安拉大城市骨架、城市重心北移戰略的實施,開發區已經處在西安向北拓展的最前沿。
(1)西安市行政中心北遷:
西安市行政中心向北遷移的新址位於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張家堡廣場附近。目前,新行政中心建設於2007年6月啟動。新行政中心北遷將使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所在的這一區域成為西安新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2) 新火車客運站北遷:
經過國家鐵道部及相關部門的多次反復論證,投資逾百億元的西安新火車客運站最終選擇定點在北三環以北、渭河以南,經開區草灘生態產業園內。該客運站距開發區中央商務區不足兩公里,它的建成將充分帶動西安、咸陽、銅川等城市乃至整個關中城市群的發展,並為開發區實現高速穩定的發展提供優質的鐵路運輸支持。
(3) 總投資逾貳百億元的國家渭河綜合治理項目直接受益地。
2006年國家正式啟動實施渭河流域治理,重點解決渭河流域水資源短缺、水污染嚴重、下游防洪形勢嚴峻和水土流失等突出問題,促進渭河流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該規劃項目總投資229億元,其中涉及陝西省投資160億元。
(4) 航空交通:
開發區距西安國際航空港僅20分鍾的車程,目前,該航空港擁有飛往國內外各大城市的國際、國內航線155條,年旅客吞吐量逾1000萬人次,僅次於北京、上海、廣州,成為全國第四大航空樞紐。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是我國重要航空港,目前共有20家航空公司在機場經營150餘條航線,每天有400餘架次的航班在機場起降。2009年旅客吞吐量達到1529萬,為全國十大機場增速最快的機場。
從2009年3月開始, 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二期擴建工程全面開工,項目總投資103.91億元,將在現有跑道南側建設長3800米,寬60米的第二條跑道和平行滑行道,使飛行區達到4F標准,能夠起降A380等超大型洲際飛機。新建25.3萬平方米的3號航站樓,規模為現有航站樓的4倍,建成後,新建的3號航站樓將和現有的1號、2號候機樓連為一個整體,並有擺渡車往返其間,方便中轉旅客轉機,各航站樓之間實現一體化交通。
(5) 公路交通:
西安公路建設形成了一個以西安為中心,有9條國家高速在此交匯,形成了貫通全省、輻射周邊省市的高等級「米」字型輻射狀干線公路系統,有公路2800多公里,有6條國道干線通過。繞城高速、機場新線建成,二環路、三環路全面貫通。市區與所轄區縣全部開通高速公路。
開發區道路交通網路四通八達,成米字型向外輻射,與開發區相臨的繞城高速公路可連通以下高等級公路:
西潼(關): 走西潼高速,可到臨潼、渭南、潼關、洛陽、鄭州、北京等地;
西閻(良): 西閻高速可到高陵;
西銅(川): 走西銅高速,可到延安、榆林、內蒙等地;
西寶(雞): 走西寶高速,可到咸陽、楊凌、寶雞、天水、蘭州、烏魯木齊等地;
西藍(田): 走西藍高速、藍小汽車專用路,可到藍田、商州、丹鳳、武漢、合肥等地。
108國道 : 走108國道,可到周至、佛坪、漢中、成都、重慶等地;
(6) 鐵路交通:
鄭西高速客運專線:2005年9月25日,鄭州至西安鐵路客運專線正式拉開建設序幕。鄭西鐵路客運專線,全長484.5公里,建成後將滿足開行時速200公里以上旅客列車的需要。 西安火車站是我國西部最大的鐵路樞紐,聯結隴海、西康、寧西、包西、侯西、咸銅和西戶等鐵路線。 西安火車站不僅是中國特等客運站之一,而且是歐亞大陸橋在中國境內重要站點,我國從北京、上海、廣州、重慶等方向開往拉薩的列車必須經由西安站。 西安北客站已於2011年1月11日正式運營。西安北客站是目前我國規模第一、亞洲最大的客站。鄭西高鐵已通車,西安鄭州進入2小時經濟圈。
西安火車北環線建設完成:2005年4月26日,西安鐵路樞紐北環線開工建設。2006年9月1日,西安鐵路樞紐北環線比預期提前8個月建成通車,總投資18.268億元。
西安火車貨運樞紐建設:西安鐵路樞紐新建北環線是西安鐵路樞紐改造和建設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陝西省21世紀鐵路建設的龍頭工程,正線全長81.442公里。
(7)地鐵交通
西安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於2006年9月29日正式動工,已於2011年9月16日下午14時通車運行。1號線於2008年10月29日動工,預計2013年正式完工。西安已成為西北地區第一個擁有地鐵軌道交通運輸的城市。
基礎設施:
開發區積極致力於營造優良的投資硬環境,投入大量資金用於基礎配套設施建設。
供水:建成日供水量10萬噸的水廠;
供電:已建成110KV變電站四座,總容量36.3萬KVA;
通訊:市電訊六分局為開發區提供6萬門通訊線路,可提供包括DDD、IDD行動電話數據傳輸的圖文傳真等多項業務;
供氣:陝北天然氣管道已進入開發區,可滿足入區項目生產、生活需要;
供熱:開發區實行集中供熱,已建成每小時60蒸噸的第一供熱站,城北供熱站正在建設之中;
排水:區內的排水管道與市政管網連接,保證污水排放通暢。
配套物流企業:
開發區目前吸引了包括招商局物流、豐書物流(新加坡淡馬錫投資控股)、郵政運輸局物流、陝西華通物流等國內多家物流企業入駐。這些項目的入駐,在運輸、配送、保管、裝卸、包裝、流通加工、 倉庫管理、物流信息處理等諸多方面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對提升區內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優化業務流程改造、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管理水平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希望對你有幫助。嘿嘿!
『叄』 現在科技部和發改委在扶持什麼項目
到國家發改委的網站找節能減排辦公室的欄目里找吧,一般是由各級政府的節能減排辦公室負責對節能減排項目進行專項資金扶持的,項目是他們負責審批,扶持資金由他們負責安排
『肆』 山東淄博-中國最大瓷器生產地
淄博市位於山東中部,南依泰沂山麓,北瀕九曲黃河,西鄰省會濟南,東接濰坊、青島。是國務院批準的山東半島經濟開放區城市和「較大的市」。轄張店、淄川、博山、周村、臨淄5個區和桓台、高青、沂源3個縣,總面積5938平方公里,人口413萬,其中市區人口273萬。淄博是典型的組群式城市,5個城區各相距20公里左右,市政府駐地張店是全市的中心城區。淄博地勢南高北低,南部山區擁有魯山、原山兩個國家級森林公園,以及開元溶洞、樵嶺前溶洞、沂源溶洞等綿延數十里的溶洞群;北部平原沃野千里,黃河沿邊境蜿蜒47公里。
歷 史 文 化
淄博歷史悠久,是齊文化的發祥地,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臨淄為春秋五霸之首齊國的故都,現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淄博歷史上曾產生過許多著名人物,姜太公、齊桓公、管仲、晏嬰、孫武、左思、淳於意、房玄齡、蒲松齡、趙執信、王漁洋等是其中的傑出代表。淄博市文物古跡眾多,被列入保護的重點文物有177處。東部齊國故城文物浩繁,有「地下博物館」之稱,東周殉馬坑舉世罕見,中國古車博物館堪稱中國之最,中部有「世界短篇小說之王」蒲松齡的故居;南部有早於秦長城的齊長城遺址;西部的周村作為歷史商埠重鎮,有「天下第一村」之譽。
基 礎 設 施
淄博是山東省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東西向的膠濟鐵路、濟青高速公路、309國道和南北向的淄東(營)淄八(陡)鐵路、濱(州)萊(蕪)高速公路、205國道形成三個交通「十」字型主幹貫穿全市。市中心距濟南國際機場和青島港分別為70公里、210公里。淄博是魯中電信中樞和郵件處理中心,光纜通訊、數字、微波傳輸、程式控制電話、國際互聯網廣泛應用,行動電話、可視電話、國際郵政特快專遞等現代化通訊業務發展迅速,對外聯絡暢達。
經 濟 發 展
改革開放以來,淄博市經濟實力日益增強。1992年進入中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行列;2003年GDP達到1003.4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65.9億元,境內財稅總收入達到101億元,地方財政收入40.3億元,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824.3億元,各項貸款余額605.1億元,城鄉儲蓄余額479.3億元。
淄博是山東省及中國環渤海地區的重要工業城市,是全國重要的石油化工、醫葯生產基地,中國五大瓷都和三大建材生產基地之一,也是著名的「絲綢之鄉」和國家級新材料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基地。境內自然資源豐富,目前已發現50多種礦藏,其中鋁釩土、耐火粘土、化工石灰岩、陶瓷土等儲量大、品位高,均為山東的主要產地。北部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淄博工業主要有石油化工、陶瓷、紡織、醫葯、建材、冶金、機械、塑料、電子等35個門類,已形成以重工業為主體,大中小企業相結合,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格局。至2003年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416家。坐落在淄博的齊魯石化公司,是我國特大型石化聯合企業,原油加工量居全國前列。淄博醫葯生產具備較強優勢,解熱鎮痛葯、口服頭孢類抗生素原料葯和制劑等均為國內重要的生產基地。陶瓷、建材、紡織業特色突出,年產日用陶瓷4.3億件、建築陶瓷5億平方米。近年來,以新材料、精細化工、基礎電子元器件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迅速成長。2003年全市工業總產值達到1413
『伍』 包頭稀土應用產業園區都有哪些單位
包頭稀土高新區引進了東方希望、寧波韻升、法國羅地亞、英國久益、日本版昭和等一大批權國內外大企業,目前有注冊企業1500多家,其中經內蒙古自治區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23家,佔全自治區的71.9%,占包頭市的92%,先後被國家知識產權局確定為國家級實施知識產權制度示範園區,被科技部批准為「國家級稀土新材料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基地」、國家「十五」863計劃成果產業化基地,被批准為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被團中央命名為「青年科技創新示範基地」。
『陸』 西安經濟開發區的總體情況
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於1993年,2000年2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開發區, 2002年6月中心區控制規劃面積21.74平方公里。
截止目前,經開區內共有企業2800多家,引進工業項目500餘項。可口可樂、西門子、三菱、日立、羅爾斯·羅伊斯、ABB、海德魯、康明斯、BP等25家境外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和台灣頂新、香港金威、陝重汽、貴航等一批國內知名企業先後入駐,促進了四大支柱產業的發展。
——商用汽車產業。總投資19.8億元的陝汽商用車產業園項目一期已正式投產,07年9月產銷量突破百億元大關。為其配套的零部件、專用車以及發動機、車橋、零部件製造等方面10多家企業陸續開工建設,投資6億元的中集專用車項目一期竣工投產。預計到「十一五」末,商用汽車產業將形成年產重型汽車7萬輛、發動機5萬台、專用車3萬輛、車橋18萬根,總產值達350億元的產業規模。
——電力電子產業。西門子、日立、三菱、ABB等世界500強投資企業以及西電集團、山西永濟電機等企業構成了經開區電力電子產業的骨幹企業,啟源機電、西瑪電機等項目建成投產,中鋼西安重機工業園項目入區建設。「十一五」末,電力電子產業將實現產值120億元。
——食品飲料產業。區內已經聚集了可口可樂、金威、頂益、樂百氏、維維、榮氏等眾多國內外知名企業及相關配套企業,形成了「酒、肉、水、面、奶」產品齊備的食品飲料產業體系。「十一五」末,食品飲料產業將實現產值100億元。
——新材料產業。2007年被授予國家級新材料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基地。核心企業西部超導是國際上唯一能夠同時進行鈮鈦超導線材和棒材規模化生產的企業;西部鈦業建成達產後將成為亞洲最大的無縫鈦管生產廠;西部金屬將建成世界第二大金屬纖維生產基地和世界第二大稀有金屬層狀金屬復合材料生產基地。以自主知識產權為主體的新材料產業成為西安經開區成長性最好的產業之一,「十一五」末將實現產值80億元。
陝西西安出口加工區自2004年4月封關運行以來,已吸引西瑪阿達、彩輝顯示、BP普瑞新能源、鳳城精密機械等入區項目32個項目入區,其中已有24家企業投產。2006年全年實現外貿出口1.9億美元,累計實現進出口額4.6億美元,在中西部出口加工區中名列前茅。2006年12月,經國家正式批准成為全國首批七個拓展保稅物流功能試點單位,同時具備出口加工、保稅物流、研發、監測及維修功能,成為西北第一個保稅物流區,並已於2007年11月22日通過西安海關聯合驗收組的驗收。保稅物流區正式投入運行,成為西北首家以加工製造為主、保稅物流為輔的先進製造業集聚區和功能完善的內陸「口岸」,將有效的促進陝西和西北地區外向型經濟的發展。
經開區成立以來,GDP、技工貿收入、工業總產值和工業增加值等主要指標始終保持較快增長,2003年以來主要經濟指標連續5年保持40%左右的發展速度,規模與效益同步並進,2007年地區生產總值200億元,工業總產值超過450億元。
『柒』 中科院常州先進製造技術研發與產業化中心的下屬機構
合肥物質院分中心
是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直屬的非法人二級機構,2010年1月由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與常州市政府簽約共建,其前身為常州機械電子工程研究所,於2007年1月注冊成立。先進製造所由常州機電所、中科院合肥智能所智能車輛技術中心和常州現代設計與製造中心合並而成,現注冊為常州市事業法人「常州先進製造技術研究所」。研究所設有機器人系統實驗室、虛擬樣機實驗室、精密加工與檢測實驗室、智能自動化實驗室、汽車電子技術實驗室、半物理模擬驗證實驗室,主要圍繞機器人和智能裝備,大力推進設計與虛擬樣機技術、機器人應用技術、智能自動化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的發展。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解決企業技術難題,培養高技術人才等方面成為特色鮮明的研究機構。
上海技物所分中心
由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獨立建立,已入駐常州科教城,並注冊獨立事業單位法人機構,注冊名稱為「常州光電技術研究所」。分中心重點發展領域主要有兩個方面:LED產品檢測和高端產品研發,紅外探測器件研發及光電探測技術研究。同時,利用技術物理所在太陽能光伏及醫學影像系統方面的研發成果,推進研究所與常州企業的合作,爭取在3-5年內建設成為區域范圍內,在光伏新材料、新光源和紅外民用產品技術方面具有一定技術水平和影響力的應用技術研發平台。
沈陽計算所分中心
由中科院沈陽計算技術研究所獨立建立,已入駐常州市科教城,並注冊成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事業機構「常州數控技術研究所」。主要從事數控與工控技術、信息技術的研發和科技成果的轉化;同時開展數控技術與操作、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技術、動漫製作等技術的培訓。研究所設有數控技術實驗室、柔性製造技術實驗室和信息技術實驗室。有一支專業的技術隊伍,專門從事數字控制技術的技術研究、開發、培訓及產業化工作,在技術產品創新及工程化、工藝優化、自動化設備的更新換代等方面具有明顯的技術優勢。
成都有機所分中心
由中科院成都有機化學有限公司獨立建立,已入駐常州科教城,並注冊成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事業機構「常州化學研究所」。分中心以技術研究、技術推廣、項目合作、人才培訓為主要任務。立足常州地區,面向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對化學化工技術的需求,在綠色化學技術與工程、新型能源材料與儲能器件、再生資源的高值化及環境友好的高分子材料的制備與應用等方面,開展技術研發並承擔企業委託的研發課題,為企業提供全面的技術支持,加快推進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廣州能源所分中心
由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獨立建立,已入駐常州科教城,並與常州景源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共同組建了常州廣生源節能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與常州鍾樓區政府合作建立了生態節能建築及新材料工程技術中心。分中心以能源環保技術及相關材料技術的研發、推廣應用為重點方向,針對常州市的需求以及產業優勢,開展能源環保領域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以及技術研發、推廣、產業化工作。目前分中心在建築物節能、可再生能源利用、城市污水及垃圾處理等方面具有成熟、先進的技術成果並已經得到應用或正在實施。
寧波材料所分中心
由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和常州兆隆合成材料有限公司合作建設,非法人機構。寧波材料所的定位是以製造業和材料產業的發展需求為導向,以材料科技的進步為牽引,瞄準世界前沿,高起點、大目標、多集成,從前瞻性應用基礎研究推動技術開發、促進產業化。目前分中心主要開展高性能聚酯復合材料研發及產業化。已開發的「高性能聚酯復合材料」被列為江蘇省重點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具有較高的科技含量和市場前景。
過程工程所分中心
由中科院過程所與常州華威電子有限公司合作建設,非法人機構。主要開展反光材料及其相關領域產品研製和開發。雙方合作建立了「江蘇省華威反光材料應用工程中心」,已建成工程膜、車牌膜、高強膜等多個工程化實驗室,搭建了反光材料及其相關領域產品的行業性專利資料庫信息平台,並開發了相關的技術軟體。目前「高性能(微棱鏡型)回歸反光材料的研究」項目正在實施。分中心發展目標:推進反光材料工程技術發展,促進反光產品更新換代,努力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實現科技成果的規模產業化。
工程熱物所分中心
由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與常州市三維技術成套設備有限公司共同建立,非法人機構。並聯合成立「新品研發與試驗基地」。工程熱物理所主要是圍繞能源、動力、環境這三大領域,在潔凈煤炭聯產技術、先進燃燒技術、傳熱傳質技術、航空航天熱物理和總能系統及可再生能源五個研究領域和方向開展技術研發及應用。目前分中心主要從事新型汽輪機、燃汽輪機葉片的氣動設計和研究,進行強度、材料、工藝性等試驗,爭取國家、省、市相關領域研究課題,開展專業技術培訓,以及新產品的規模化生產和應用。
上海硅酸所分中心
由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與江蘇遠宇電子有限公司合作建設,非法人機構。上海硅酸鹽所學科方向是先進無機材料科學與工程,主要研究領域涵蓋了人工晶體、高性能結構與功能陶瓷、特種玻璃、無機塗層、生物環境材料、能源材料、復合材料及先進無機材料性能檢測與表徵等。目前分中心主要開展表面貼裝壓電陶瓷電聲器件、高功率壓電發聲器件和通訊類應用的下一代消費類視聽終端微小型壓電陶瓷電聲器件的研發及產業化。
中國科技大分中心
由中科院中國科技大學與常州華鈦化學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設,已經進駐常州科教城。中國科技大學是以前沿科學和高新技術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學科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目前分中心主要依託中國科技大學的技術優勢,開展光固化先進技術和材料的研發。現已建立中科大-華鈦光固化基礎與新材料聯合研究中心,包括四個課題組,即新型光固化引發劑研發項目組;食品包裝用光固化塗料項目組;無線光縫合技術項目組;電磁屏蔽光固化粉末塗料項目組。有多個項目已經實現產業化。
『捌』 鄭州新材料產業園的園區介紹
鄭州新材料產業園是以鄭州高新區超硬材料產業為基礎成立的一個集超硬材料及製品、精密陶瓷材料、鎂合金材料、包裝材料等其它材料於一體的新材料產業聚集區。園內現有新材料企業60餘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40餘家,承擔火炬計劃和863計劃項目10餘項。 超硬材料基地是全國唯一的國家火炬計劃超硬材料產業基地和國家863超硬材料成果產業化基地。基地的鄭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鄭州金屬製品研究院、鄭州大學、河南工業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基地企業發展強有力的技術支撐。現已聚集骨幹企業7家、中小企業30多家,形成了從原輔材料、生產工藝及設備到金剛石、CBN及其製品的較為完善的產業鏈,其中人造金剛石和CBN的國內市場佔有率分別達到60%和90%。並成立了信息中心、工程技術中心、工程化中試平台、檢測中心、培訓中心、創業孵化中心等比較完善的成果轉化公共服務體系。
新材料產業園位於國家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入駐鄭州新材料產業園的企業除享受國家級高新區的政策優惠之外,符合條件的企業還可得到產業園的其它政策性支持。
鄭州新材料產業園管理辦公室隸屬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是承擔鄭州高新區新材料產業招商引資、產業培植及產業發展研究等任務的職能部門。同時也是產業園的日常管理和服務機構。
本著精心培育,做大做強優勢產業的宗旨,新材料產業園將成為科技創新能力強、產品技術含量高、行業特徵明顯的一流特色工業園。
『玖』 內蒙古蒙西集團生產氧化鋁的工廠怎麼樣這個企業怎麼樣啊
內蒙古蒙西高新技術工業園區(以下簡稱蒙西工業園)始建於1998年底,當時為伊盟行署批準的盟級工業園區;2001年12月被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列為自治區級高新技術工業園區,是自治區第一家省級高新技術工業園區;2002年5月被國家科技部信定為國家新材料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示範基地;2004年被自治區黨委、政府列入全區20家重點扶持園區;被2005年11月被國家發改委等六部委列為全國第一批循環經濟產業試點園區。
蒙西工業園區從座在鄂爾多斯市西部邊緣的鄂托克旗蒙西鎮境內。園區區位優勢明顯,地處一盟三市的交匯處,南依新型工業城市烏海市、北靠全國商品糧基地巴彥淖爾河套平原,東連馳名中外的絨山羊基地阿爾巴斯,西與廣裹無垠的駱駝之鄉阿拉善隔河相望,素有「鄂爾多斯之窗口,烏海之咽喉,巴彥淖爾之屏障,阿拉善之外局」的美稱,是實現四大區域經濟融合的最佳著力點,是最具開發潛力和發展潛力的「黃金地帶」。園區交通便捷,已構成公路、鐵路、航空三俠一體的立體交通運輸網路,南距烏海機場4公里,有定期航班飛往全國各地;東鄰京藏高速公路,並設有蒙西「互通」;西鄰京蘭鐵路和110國道,園區地勢平坦,地質結構穩定,未開發面積較大,無工業污染,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強勁的後發優勢,園區境內及周邊資源和能源富集,儲有煤炭、鐵、硅、石灰石、石膏、耐火粘土(煤系硬質高嶺土)等30多種金屬,非金屬礦藏,具有運距短、易開采、相對集中,價格低廉等特點,有利於資源的就地轉換。建成4.2萬KW自備電廠、內蒙古西部電網3.5萬伏和11萬伏變電站各一處,正在建設的北方聯合電力蒙西電廠,總投資31億元,規劃容量為2×300MW+4×600MW機組,可為園區提供充足的電力,完全能滿足項目建設用電。建成100萬噸的煤焦化生產線,可供城市標准煤氣3億/年立方米,可保證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用氣。園區距黃河3公里,地下水資源豐富,水質多數優於國家飲用水標准。目前,園區供水系統具備4萬噸/日供水能力,加上污水處理後的中水利用,可達到6萬噸/日以上,能夠為工業生產、綠化和居民生活提供可靠的供水保障。
蒙西工業園區控制規劃面積194平方公里,總體規劃面積38.6平方公里,一期配套開發面積6.6平方公里,由生活辦公區、高新材料區、化工區、煤矸石綜合利用區四部分區組成。
蒙西工業園區總體運行態勢良好,發展勢頭強勁,產業集聚效應和規模逐步顯現,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經濟發展的活力明顯增強。駐園企業發展到28家(其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家,自治區級高新技術企業3家),資產總額增長到50億元,從業人員達到4000多人。以蒙西集團為核心的入園企業積極進行科研項目攻關,有10項科研成果通過自治區科技成果鑒定,4項科研成果列入國家級火炬計劃的項目,2英科研成果列入國家級新產品試產計劃,並取得了多項自主知識產權,共申報專利19項,其中發明專利4項,產用新型專利15項。高新企業占入園企業的10%,高新技術企業產值占園區企業總產值的80%以上,高新技術產品銷售心入占園區企業總產品銷售心入的81%,科技貢獻率達74.3%。水泥、搗固焦等主要產品產量達到240萬噸。
二發展思路、重點、目標
十一五」時期,蒙西工業園區的發展思路是:在新的起點上,立足優勢,堅持走一條產業向基地集中、工業向園區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的集中發展道路,全面推進新型工業化和特色城鎮化進程,全力打造沿河高效工業經濟帶,集中發展以發電為龍頭的煤矸石綜合利用產業、以焦煤煤氣為龍頭的化工產業和以水泥為龍頭的新材料產業,努力形成三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傾力打造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社會和諧、人民安康的蒙西。
發展重點:一是堅持資源綜合利用,建立生態型、節約型工業園區;二是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形成煤矸石綜合利用產業鏈、二氧化碳綜合利用產業鏈、煤化工產業鏈、粉煤灰綜合利用產業鏈等循環經濟產業鏈。
總體奮斗目標是:到2010年,投資總額累計突破100億元;工業總產值突破40億元;稅收達到8億元;特色經濟和優勢產業明顯顯現。具體發展目標是:到2010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到5億元;能源發電產業產值達到10億元;建材產業產值達到10億元;煤化工產業產值達到10億元;其它產業產值達到5億元。
三在建及近期規劃重點項目
⒈在建項目:北方電力蒙西2×30萬千瓦電廠、蒙西集團日產5000噸干法水泥項目等。
⒉規劃項目:蒙西集團年產40萬噸粉煤灰提取氧化鋁項目、神華蒙西年產80萬噸搗固焦10萬噸甲醇項目等。
11月
『拾』 株洲的榮譽
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全國公交都市建設示範城市
國家老工業基地
國家交通管理模範城市
國家綠化城市
國家衛生城市
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中國最具魅力旅遊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國家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
全國雙擁模範城市
國家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城市
國家金融生態城市
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八次榮膺)
全國製造業信息化工程試點市
科教興市先進城市
國家新材料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基地
國家火炬計劃感測技術產業化基地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2010年獲「中國十大最具投資價值城市」稱號
2010年綜合競爭力居中部非省會城市第1位
2011年「中國十大地級活力城市」稱號
2011年位列「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排行榜」第64位,省內第2位。
2012年「中國最具魅力旅遊城市」稱號
2012年「中國十佳誠信政府」稱號
2012年度位列「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第72位,中部商業城市排行榜第7位,省內第2位。
2012年全球風景園林領域最高榮譽——「國際風景園林師聯合會亞太區土地資源管理傑出獎」
2012年入選「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2013年度「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第68位,省內第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