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集成創新成果

集成創新成果

發布時間:2021-02-22 02:02:16

㈠ 集成創新名詞解釋是藝術設計和集成創新有什麼關系

集成創新名詞解釋是指圍繞一些具有較強技術關聯性和產業帶動性的戰略產品和重大項目,集成創新和藝術設計沒有關系。

1、藝術設計:

藝術設計是一門獨立的藝術學科,藝術設計是專業名詞,主要包含環境設計專業方向、平面設計專業方向、視覺傳達專業方向,產品設計專業方向,等等方向。

它的研究內容和服務對象有別於傳統的藝術門類;同時,藝術設計也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它涉及到社會、文化、經濟、市場、科技等諸多方面的因素。

2、集成創新:

集成創新,是指圍繞一些具有較強技術關聯性和產業帶動性的戰略產品和重大項目,將各種相關技術有機融合起來,實現一些關鍵技術的突破甚至引起重要領域的重大突破。

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自主創新不能封閉起來進行,而應開展廣泛的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完善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機制,充分利用人類共同的科技成果

(1)集成創新成果擴展閱讀:

藝術設計的最大的特點就是服務性。藝術設計的第一動機不是表達,是對生活方式的一種創造性的改造,是為了給人類提供一種新的生活的可能,不論是在商業活動中的信息傳達里的應用,還是日常生活的行為方式中的應用,藝術設計就是讓人類獲得各種更有價值,更有品質的生存形式。

他讓生活更加簡單、舒適、自然、效率這是藝術設計的終極目的。藝術設計最終的體現是優秀的產品,這個體現人們從喬布斯和蘋果的產品中可以完全感受的到。

蘋果的設計就改變了現代人的行為方式,喬布斯的設計夢想就是改變世界,他以服務消費者為目的,用顛覆性、開拓性的設計活動來實現這一目標,好的藝術設計產品能改變世界,好的藝術品能觸動世界,這是不同的。

㈡ 什麼是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推動技術進步

1、互聯網+;代表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版作用權,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於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

2、將重點促進以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現代製造業、生產性服務業等的融合創新,發展壯大新興業態,打造新的產業增長點,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環境,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增強新的經濟發展動力,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㈢ 什麼叫集成創新它與自主創新的區別

這是兩個概念---一個是創新的類型,一個是說創新的形式.
集成創新是指在別的現有的產品內或知識進行重組容和搭配而形成新的產品或事物.實現新的功能和作用.而自主創新是說在沒有自身之外的幫助或聯系.而自發的創新.

㈣ 中國的科技成果有哪些

1、全球首對體細胞克隆猴姐妹「中中」「華華」誕生

2018年1月24日,中國科學院宣布我國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非人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誕生;12月5日第二個克隆猴「華華」誕生。多年來,與人類相近的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一直沒有解決,成為世界性難題。該成果標志中國率先開啟了以體細胞克隆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新時代,實現了我國在非人靈長類研究領域由國際「並跑」到「領跑」的轉變。

2、「慧眼」衛星填補我國空間X射線探測衛星空白

2018年1月30日,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衛星「慧眼」正式投入使用,標志著其進入科學成果產出的新階段。據介紹,「慧眼」衛星已多次參加了國際空間和地面的聯測,獲得了銀道面掃描巡天、黑洞、中子星、太陽耀發等的大量觀測數據,發布了30多個伽馬射線暴的觀測結果,直接測量到了目前最強的中子星磁場迴旋吸收線,完成了國內最高精度的脈沖星導航試驗。

3、我國科學家實現全球首例人類肺臟再生

從患者支氣管刷取出的幾十個幹細胞,在體外擴增數千萬倍之後,被移植到患者肺部的病灶部位;經過3至6個月的增殖、遷移和分化,這些幹細胞逐漸形成了新的肺泡和支氣管結構,進而完成了對患者肺部損傷組織的修復替代——同濟大學醫學院左為教授團隊在國際上率先利用成年人體肺幹細胞移植技術,在臨床上成功實現了人類肺臟再生。

4、「3010份水稻基因組計劃」揭示水稻遺傳信息密碼

2018年4月25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志長文刊登了「3010份水稻基因組計劃」研究成果。研究人員用新一代基因組測序技術和高性能計算機平台,對這些水稻種質資源進行了大規模基因組重測序和大數據分析,解析了水稻種群基因組多樣性本質。

5、「天鯤號」海試成功中國疏浚事業邁向深藍

「天鯤號」於2018年6月8日-11日進行海上試航,期間,「天鯤號」完成多項考驗,如航速測定、停船試驗、回轉試驗、拋錨試驗、操舵裝置試驗、船舶動力系統功能試驗及其他輔助系統功能試驗。除了航行時需要進行慢車、停車、全回轉、溺水救生等一系列緊急動作外,還要對雷達、電羅經、磁羅經等助航輔助設備進行調試校正,返航後開始為後期挖泥試驗做准備。

㈤ 什麼是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

1、互聯網+;代表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專的優化和集成作屬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於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

2、將重點促進以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現代製造業、生產性服務業等的融合創新,發展壯大新興業態,打造新的產業增長點,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環境,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增強新的經濟發展動力,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㈥ 什麼是「集成創新」,這個觀點最早是由誰提出來的

集成創新(Integration Innovation)的思想可以追溯到1912年Joseph Schumpeter首次提出的創新理論。他認為創新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 即實現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一種新組合,這種新組合包括以下五種形式:引進新產品、引入新技術、開辟新市場、控制原料新的供應來源、實現工業的新組織。整個社會不斷地實現這種組合,就促使經濟向前發展。
集成創新的理論研究始於20世紀70 年代。為應對動態環境給企業技術創新帶來的挑戰,Dillon、Dosi、Utterback等分別從內部技術創新要素集成的角度探討了企業技術、組織、制度、管理、文化的綜合性創新,指出提高企業技術創新成效的關鍵在於合理協調上述各種要素的匹配關系,發揮協同作用。他們的研究促進了創新集成化思想的傳播和發展。
1982年,美國學者R.Nelson和S.Winter在生物進化理論的啟示和借鑒下,提出了創新系統演進的觀點。他們認為:技術創新過程的集成促進了各種資源要素經過優選,並以適宜的結構形成一個有利於資源要素優勢互補的有機整體。Freeman則在更廣范圍上展開對技術、組織、制度、管理、文化的綜合性創新研究,他認為:技術創新在經濟學意義上包括「新產品、新過程、新系統和新裝備等形式在內的技術向商業化實現的首次轉化。」這表明創新管理的集成化趨勢越來越明顯,集成的思想和原理逐漸在科技管理實踐中得到推廣和應用。
1998年,哈佛大學教授Marco Iansiti提出了「技術集成」(Technology Integration)的理念,而這也被大多數學者認定為集成創新概念的首次提出。他認為「通過組織過程把好的資源、工具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應用稱為技術集成,它為提高R&D 的性能提供了巨大的推動力」。Nancy Staudenmayer把集成創新界定為按照社會和市場需求,系統地組織內外部優勢資源 (如技術、知識、信息等)而產生具有功能倍增性技術發明和創新產品的過程。Philip Sadler則認為,在當今企業創新管理中,構建柔性的組織結構、流程和創新型文化以快速響應環境的變化,更利於集成創新。這表明,在創新管理領域中,更高層次的集成及技術創新與組織、制度等由分化走向融合的趨勢更加明朗化。
H·K·Tang指出,集成創新思想所要解決的中心問題不是技術供給本身,而是日益豐富、復雜的技術資源與實際應用之間的脫節。集成創新的邏輯起點是把握技術的需求環節。在創造符合需求的產品與豐富的技術資源供給之間創造出匹配。Best 則基於Marco Iansiti的研究成果,從國民經濟和地區發展的角度提出了「系統集成」 的概念,並以Intel公司為個案進行研究,研究證實了系統集成既是企業新產品開發的驅動力,也是企業生產的組織方式。Best 的「系統集成」進一步明確了「集成」模式或方法的普遍適用性。

㈦ 中國現代科技成果有那些

1、我國「人造太陽」裝置創造世界新紀錄

國家大科學裝置——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東方超環(EAST)實現了穩定的101.2秒穩態長脈沖高約束等離子體運行,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這一重要突破標志著,我國磁約束聚變研究在穩態運行的物理和工程方面將繼續引領國際前沿。

東方超環是世界上第一個實現穩態高約束模式運行持續時間達到百秒量級的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對國際熱核聚變試驗堆(ITER)計劃具有重大科學意義。由於核聚變的反應原理與太陽類似,因此,東方超環也被稱作「人造太陽」。

該成果將為未來ITER長脈沖高約束運行提供重要的科學和實驗支持,也為我國下一代聚變裝置——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的預研、建設、運行和人才培養奠定了基礎。

2、國產水下滑翔機下潛6329米刷新世界紀錄

我國自主研發的「海翼」號水下滑翔機於2017年3月在馬里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完成大深度下潛觀測任務並安全回收,最大下潛深度達到6329米,刷新了水下滑翔機最大下潛深度的世界紀錄。

「海翼」號水下滑翔機是根據中科院B類戰略先導專項的部署,由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研製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水下觀測平台。

從原理樣機的研發到深淵觀測任務的圓滿完成經歷了13個年頭,包含淺海、深海、深淵等不同型號的水下滑翔機20餘台。

此次「海翼」號在馬里亞納海溝共完成了12次下潛工作,總航程超過134.6公里,收集了大量高解析度的深淵區域水體信息,為海洋科學家研究該區域的水文特性提供寶貴資料。

3、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誕生

2017年5月3日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院士科研團隊宣布光量子計算機成功構建。潘建偉團隊在多光子糾纏領域始終保持著國際領先水平,團隊利用自主發展的綜合性能國際最優的量子點單光子源,通過電控可編程的光量子線路,構建了針對多光子「玻色取樣」任務的光量子計算原型機。

實驗測試表明,該原型機的取樣速度比國際同行類似的實驗加快至少24000倍,通過和經典演算法比較,也比人類歷史上第一台電子管計算機和第一台晶體管計算機運行速度快10倍至100倍。

這台光量子計算機標志著我國在基於光子的量子計算機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為最終實現超越經典計算能力的量子計算奠定了堅實基礎。

4、國產大型客機C919首飛

我國首款國際主流水準的國產大型客機C919於2017年5月5日14時許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首飛。C919的全稱是「COMAC919」,COMAC是C919的主製造商中國商飛公司的英文名稱簡寫。

「C」既是「COMAC」的第一個字母,也是中國的英文名稱「CHINA」的第一個字母,體現了大型客機是國家的意志、人民的期望。第一個9寓意「天長地久」,19寓意C919大型客機最大載客量190人。

C919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標志性工程,凝聚了國內最優秀的設計人才和工程人才,針對先進的氣動布局、結構材料和機載系統,研製人員共規劃了102項關鍵技術攻關,包括飛機發動機一體化設計、電傳飛控系統控制律設計、主動控制技術等。

5、我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開采

2017年5月18日,我國首次實現海域可燃冰試采成功,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試采實現連續187個小時的穩定產氣。這是「中國理論」「中國技術」「中國裝備」所凝結而成的突出成就,中國人民又攀登上了世界科技的新高峰。

源源不斷的天然氣從1200多米的深海底之下200多米的底層中開采上來,點燃了全球最大海上鑽探平台「藍鯨一號」的噴火裝置。這是我國首次,也是全球首次對資源量佔比90%以上、開發難度最大的泥質粉砂型儲層可燃冰成功實現試采。

從「藍鯨一號」起步的可燃冰試采,不僅對我國未來的能源安全保障、優化能源結構具有重要意義,甚至可能給世界能源接替研發格局帶來改變。

㈧ 我國近年來科技創新成就

1、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五年來,中國基礎研究取得一批重大原始性創新成果。國際論文總數世界排名上升到世界第四位,在三大國際論文檢索系統(SCI,EI,ISTP)論文總數中佔7%,進入世界第二方陣,與英國、德國、日本相當;

納米科學論文數居世界第一,工程科學論文數居世界第二。前沿技術領域突破了一批核心技術,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不斷縮小。

2、產業技術創新取得多方面突破。

近年來,中國在基礎工業、加工製造業以及新興產業領域,技術創新能力大幅度提高,石油、鋼鐵、船舶、電子信息、先進裝備製造和生物技術等領域重大技術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產業整體技術素質邁上新台階。

3、科技走進千家萬戶、惠及億萬人民。

近年來中國政府把解決民生問題和發展社會事業放在突出位置,科技進步為人口健康、節能減排、氣候變化、防災減災、公共安全等提供了有力支撐。

雜交水稻的培育和應用,糧食豐產科技工程的實施,為解決糧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撐。能源領域突破一批石油勘探、大型煤液化工程成套設備、大型水電設備、先進核電等關鍵技術,攻克一批燃料電池、風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關鍵技術,為調整能源結構、保障能源安全奠定了基礎。

4、知識產權產出水平大幅度提高。

五年來,中國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持續、快速增長,知識產權創造能力進一步增強。2002年到2006年,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從3.97萬件增長到12.2萬件,國內發明專利授權量從0. 58萬件增長到2.5萬件。

5、科技投入規模和強度持續提高。

2006年,全社會科技支出經費總額4500億元,全社會研究開發支出總額3003.1億元,居世界第5位;研發投入強度不斷提升,全社會研究開發支出總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42%。

近5年國家財政科技投入保持了年均17%的較快增長,其中2006年中央財政科技撥款達1009.7億元,比上年增加25.0%。

6、中國成為世界科技人力資源大國。

2005年,中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約為3500萬人,居世界第1位;2006年,中國研究與試驗發展全時人員達150萬人/年;一支充滿活力的中青年科技人才隊伍正在迅速成長,45歲以下中青年科研人員占研究人員總數的80%。

閱讀全文

與集成創新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沈陽盛唐雍景糾紛 瀏覽:973
工商局生態市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757
侵權責任法第87條的規定 瀏覽:553
招商地塊南側公共服務項目批前公示 瀏覽:208
盤錦公交投訴電話 瀏覽:607
馬鞍山到宿遷汽車時間 瀏覽:215
公共衛生服務的工作目標 瀏覽:813
知識產權服務制度 瀏覽:726
警察管詐騙叫民事糾紛 瀏覽:650
馬鞍山胡駿 瀏覽:110
推動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全覆蓋試點工作調研 瀏覽:680
山東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349
投訴制凝 瀏覽:932
黑警投訴 瀏覽:95
國培預期研修成果 瀏覽:151
知識產權專利培訓心得 瀏覽:974
工商登記需要提供什麼資料 瀏覽:683
大連使用權房子辦產權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30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