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秦封泥研究成果

秦封泥研究成果

發布時間:2021-02-21 00:44:11

『壹』 研究秦漢史的文獻來源考古還是什麼於

文獻的流傳和考古發現是兩大最主要來源!

傳世文獻有限,曾是制約秦漢史研究的一大因素。而五十年來,一大批重大考古發現,完全改變了秦漢史研究的格局。它對於推動秦漢史研究的作用,無論如何估價,都不會嫌其過高。

自七十年代以來,三次重大的考古發現(雲夢秦簡、始皇陵兵馬俑坑、秦封泥),為人們研究秦國及秦朝的法律制度、陵寢制度及兵制、官制及歷史地理,帶來了寶
貴的新材料,藉助於對秦律遺文及相關法律文書的研究,史學家不僅可以大致弄清秦律體系(栗勁《秦律通論》,堪稱代表之作),並且還對一些重大的制度問題
(如:始傅年齡、隸臣妾的社會身份、嗇夫的種類與職掌、賦役制度、民族政策等)進行了有價值的探討。而以秦俑秦陵為中心的學術研究,業已蔚成規模,以王學
理、袁仲一、張文立、徐衛民等為代表的一批學者,已利用佔有資料的優勢,做出了令人注目的成績。如果說,林劍鳴的《秦史稿》一書,標志著秦史研究得以從附
庸地位而走向獨立,那麼,九十年代出版的《秦俑·秦文化》叢書(計劃30種,已出16種),則是這一領域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特別應予介紹的是,田靜《秦
史研究論著目錄》一書,把本世紀的秦史研究成果,分「專著」「論文」兩編,分列專題,以時為序,給以著錄介紹,所收資料豐富(全書60餘萬字,收集下限到
1999年6月),極便檢索利用。近年新出封泥資料(分藏於北京「古陶文明博物館」和西北大學歷史博物館),已引起了學界高度重視。

『貳』 怎樣製作封泥

隨著中國第一部系統研究秦封泥的斷代性專著《秦封泥集》的出版,秦代百官志與地回理志的總體框架首次得以答確立,同時也為研究秦代的政治、經濟、軍事與民族等問題提供了翔實可信的歷史資料。
封泥是中國古代封緘物件的遺跡。當古人把竹簡等所需封緘的物件捆紮之後,為防其內容為他人所知,在捆紮的繩結上捺以特製的粘性泥團,再加蓋上印章,然後用微火烘烤,使其硬化,與物件及繩子連為一體。這種帶有印章的泥塊,便被人們稱之為封泥。
秦封泥是指戰國時期的秦國及統一中國的秦朝遺留下來的起封緘作用的封泥。由於年代久遠,在1995年以前,傳世公認的秦封泥不足十枚。而1995年和1996年,人們在西安北郊的相家巷一地就發現了數千枚秦封泥。學術界普遍認為,這是二十世紀中國繼發現雲夢睡虎地秦簡、秦兵馬俑等之後,秦文化的又一重大發現。
對於秦朝職官制度的研究,由於古代文獻典籍中的相關記載很少,可以引證的材料有限,為數不多的秦封泥便成為人們研究秦朝職官制度的主要依據。相家巷秦封泥的發現,為人們提供了帝印、三公九卿、官苑、馬廄等眾多的秦朝中央職官與首都、故都、郡、縣、鄉、亭等地理職官的印章,以及幾十個私人印章

『叄』 李學勤的自序

《李學勤文集》自序:
起因
1952年,我離開讀書的清華大學,到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參加編著《殷虛文字綴合》,開始了自己的學術生涯。1954年起,在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就是後來的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荏苒至今,已經過去50多年了。
我這些年來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先秦的歷史文化。在大學和考古所的幾年,努力學習的是甲骨文和戰國文字。來歷史所後,由於作著名歷史學家侯外廬先生的助手,長一段時間在他指導下做思想史的研究,但先秦還是重點。「文革」後,我轉到古文字古文獻研究室,又到先秦史研究室,便完全回到先秦一段。
先秦歷史文研究特點,是必須涉及多種學科。在狹義的歷史學以外,還得綜合考古學、古文字學、文獻學等等方面,為了進行較研究,甚至需要外國古代的知識。我曾經建議,用「中國古代研究」或「中國古代文明研究」來稱呼這一多學科交叉的領域。在這樣的情況下,我歷年寫的小文也顯得相當駁雜,大家很容易在這本集子里看到這一點。 前些年,我應安徽教育出版社之約,曾經編過一本自選集,1999年以《當代學者自選文庫·李學勤卷》為題出版。那本書共選輯了70篇,這本集子也收入70篇,與安徽教育的那本沒有重復,都是從我以往的書和集子以及報刊上另選的,有興趣的讀者,不妨以這兩本自選集合看。
這本新的集子,在選目上盡力包括我歷年著力過的各種學術方向和問題。其編排的次序.首先是帶有通論性的作品,然後按時代先後,史前與傳說時期和夏代在前面,殷商、西周、東周至秦在後面,隨之是關於典籍文獻和關於簡牘帛書的部分。和安徽教育那本自選集一樣,沒有收我早年寫的現在看來錯誤已多的文章,論古文字因而難於排印的論作也基本不選。
我在先秦歷史文化這個領域里摸索前進的步,是躑躅曲折的。如上文所說,起初由甲骨文和殷商考古著手,又輯集整理戰國文字。六十年代,因深感積累不足,轉而側重金文以及青銅器的研究。七十年代,有機會參加新出土簡帛的整理考釋工作,又跨入新的學科範圍。出於一連串主觀、客觀的原因,對於許多重要問題只能淺嘗即止,給自己留下不少遺憾。今天這個領域有關的各學科或學科分支越來越細化,信息量迅速增長,要想在一個科中保持前沿位置都是非常困難的,像我這樣「橫通」的經歷自然不足為訓。談到我曾涉足的一些學科,想乘這一機會,對其在新世紀的發展說幾點個人的想法,向讀者請教。 甲骨文的研究早已擴充形成了一個相當大的學,即甲學。一般把甲骨學的誕生到發展的歷程分為三階段:自1899年王懿榮發現鑒定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算起,到1928年殷墟考古發掘以前,是第一階段,殷墟甲骨大量私掘和流傳,學者通過甲骨文的研究,認識了甲骨對殷商研究的重要:卷義,推定了殷墟的性質和時代。殷墟發掘開始後,到抗日戰爭時期,為第二段,考古的重大收獲給甲骨的分期研究奠定了基礎,各方面研究擴大了甲骨學的影響。建國之後,是第三階段,甲骨獲得更大進展,特別是《甲骨文合集》等書的完成出版,將材料系統集中,分期研究更是成果頻出,這為今後系統深入的研究工作準備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條件。
釋字仍然是殷墟甲骨研究的一項基本課題,還有相當一批很關鍵的字沒有得到辨識,或者沒有充分解說。我想,應該進行有計劃的考釋工作,優先解決那些對理解整個內容有較大意義的字。甲骨學的研究對象,已經不限於殷墟甲骨了。其實早在1953年,鄭州二里崗就出過字骨,有一片上面是卜辭;2003,濟南大辛庄也發現和殷墟非常接近的卜甲,文字較多。這些仍是商代的,1954年,洪洞坊堆出土了字骨,1956年被鑒定為西周的。此後,各地發現的西周甲骨頗多,近岐山周公廟出土的幾批,更引起公眾的普遍注意。看來,西周甲骨的研究正漸成為甲骨學的一個分支。
甲骨學當然不是只研究卜辭文字,而且卜辭的文例等問題要依靠對甲骨形制、卜法等等的認識。以後的學者要突破看拓本、讀文字的限制,對甲骨本身做更多的考察。
同樣的,金文的研究應作為青銅器研究的一個部分。我覺得,青銅器研究早該被視為獨立的學科,要從青銅器的形制、紋飾、銘文、功能、組合、工藝等方面綜合研.或者還可以把藝術的分析賞鑒也列為一種角度。
與甲骨一樣,青銅器是考古遺物.因而需要而首先應當用考古學的方法來研究整理。分期和分域,是這種整理的中心要求,也只有做好分期、分域,才有利於使用青銅器銘文即金文中的歷史材料。
過去許多學者對青銅器分期有重要貢獻,已經建立了很好的框架,但多數是由金文的釋讀和系聯出發的,因為各家對方面的見解容易分歧,分期的結果便大有差異。我有一篇題為《青銅器分期研究的十個課題》的小文,建議:「在分期的方法論上,應強調以考古學的類型學研究放在首位,繼之再以古文字學等去論證和細化。同時,當了解青銅器的演變是多線的,分期必須與分域相結合,排出各個區域不同時期的譜系。」
西周的金文最為豐富典重,與《詩》、《書》等文獻又有密切聯系,影響於歷史文化的研究最為重大。2000年通過驗收的「夏商周斷代工程」所排的西周金文歷譜,在以往各家成果的基礎上做了改進,當然也仍有若干問題有待討論和修正。有幾件很重要的與歷譜相關的器物出現,在這樣的趨勢下,解決久成懸疑的「月相」問題,進一步確定金文歷譜,可能為期不遠。
1926年秋天,王國維先生作《桐鄉徐氏印譜序》,指出近世所出兵器、陶器、璽印、貨幣等六國文字,「上與殷周古文、中與秦文、下與小篆不合」,不能以六書求之者,實際是那時當地的通用文字,與《說文》和正始石經的古文相同,這一真知灼見,開啟了戰國文字研究的肇端。五十年代以來,包括六國文字同秦文字在內的戰國文字研究逐步開展,到七十年代後竟成為古文字學發展最快的分支之一。
中國的古文字,從萌生到殷商、西周一脈相承,進入春秋,隨著國家的走向分裂,出現了西土(秦)與東土的差異,後者到戰國時又區別為三晉、燕、齊、楚等系.造成《說文敘》講的「文字異形」的局面。及至秦兼並六國,在文字上「罷其不與秦文合者」,後世的文字,真草隸篆,皆出於秦文字,六國文字於是廢絕。過去學者論述文字源流,每每空缺了戰國一段,只是在戰國文字研究作為學科分支成熟之後,空白才得以填補。
戰國文字研究興起不久,從事的學者不多,雖然有較多可喜的成果,值得深入討論的問題還是不少。不難預見的是,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會有更多學人對此投入精力,將已有的知識綜合起來,歸納出更多規律性的認識。
在六國文字的幾系裡,蓬文字的研究成果最多,這是因為楚文字出土材料非常豐富,特別是楚帛書、楚簡,不但字多,且有上下文可尋,有些更能與傳世文獻對照,因而備受學者重視,已成為六國文字研究的前沿。另外,秦文字材料的發現也日漸繁多,尤其是西安相家巷秦封泥、龍山裡耶秦簡的出土,數量之大出人意料,使大家對秦文字(戰國時秦國和秦代的文字)的眼界一新,有關研究的擴也是可以預期的。
這里已經說到了簡帛。簡帛學同樣是新興起的一門學科,並且已經分劃出研究簡牘文書和研究簡帛書籍這樣兩個分支。前可溯源到二十世紀初西陲簡牘的發現,關系材料以漢晉更多,從而和先秦的工作聯系較少;後者則多屬戰國到漢初,最引人注目的是荊門郭店和上海博物館收藏的戰國楚簡,再有長沙馬堆發現的漢墓帛書等等,吸引了歷史學、考古學、古文字學諸多方面的學者,正在形成研索討論的熱潮。
簡帛書籍使我們目見古代著作的本來面目,其中不少佚書是連司馬遷、劉向、劉歆也沒有看到。一系列的發現,促使學者對長期以來對古書的看產生改變,不少久被懷疑否定的「偽書」得以昭雪,也有一些確鑿的「偽書」進一步定論。
應該說,我們對這大量空前的發現尚來不及仔細估量、充分消化。太急於導出術思想史高度的結論,恐怕還失之過早。有必要避免一種新材料出現,就隨以「一陣風」式研究的傾向還有不少已出土的簡沒有整理,沒有發表,同時在不久的將來又會有新的材料出土,深入踏實的工作是當前最需要的。
以上講的意見,限於我識力的狹陋,都不夠成熟,確實是「只供參考」。
最後我還想說一下,我個人學習的,雖然主要是這些「」的學科,但我並不認為這些對於先秦歷史文化研究已經夠了。想真正揭示歷史文化的真,除了「實」的研究,還必須有「虛」的指引,這便是理論。回顧上個世紀,先秦一段歷史研究之昕以變革發展。相信在世紀中,理論的不斷創新將對先秦歷史文化的研究起重大的促進作用。
請允許我把安徽教育那本自選集序言的最末一句話再寫在這里:「重讀這70篇小文,瑕疵滿目,為之汗下。讀者如尚以為可教,何幸如之!」
李學勤
2005年3月1日,於北京清華園荷清苑

『肆』 私人博物館的概述與介紹

參考以下幾個博物館,希望對你有用
1、胡慶余堂中葯博物館

特色簡介:國家級中葯專業博物館,佔地面積2700平方米。可參觀200年前的中國傳統葯店建築風格;參觀胡慶余堂的發展史(圖文與實物陳列)及傳統的手工葯丸和草葯切片;購買地道的中草葯材,品嘗葯膳。地址:吳山腳下大井巷內電話:87815209交通:8路、K8、155路鼓樓下

2、中國絲綢博物館

特色簡介:國家級專業博物館。佔地面積73畝。陳列千餘文物、標本、圖片、機具和現代展品。按工藝流程分蠶桑、制絲、絲織、印染四個專業展廳。展示中國五千年的絲綢歷史、文化及傳統工藝,反映建國以來的絲綢工業科技成果。地址:玉皇山北蓮花峰前電話:87035150公交線路:游3、38、809路

3、南宋官窯博物館

特色簡介:中國第一座在古窯址基礎上建立的陶瓷專題博物館。全方位展示了南宋官窯的風韻與特色。分設遺址保護廳和展覽廳兩部分。遺址保護廳以大跨度輕型框架結構建成,為我國南方目前規模最大的考古遺址保護、參觀建築,遊客身臨其境可作全景式觀照。地址:南復路施家山42號(玉皇山南麓八卦田東側)公交線路:809路八卦田站下,39、308路水澄橋站下,20路

4、良渚文化博物館

特色簡介:一座綜合反映良渚文化考古研究成果的專題性博物館。共設一個序廳和三個展廳。第一廳全面介紹良渚文化時期的生態環境及社會經濟、生活情況;第二廳展出該地出土的各種精巧玉器、豐富的黑陶與石器;第三廳展示了一座該時期的「玉斂葬」大墓。地址:餘杭區良渚鎮荀山南麓公交線路:513、313路良渚站下

5、中國印學博物館

特色簡介:位於「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內,是中國惟一收藏、研究、展示印的國家級博物館。該館陳列了古代至明清初年歷代官私印,及元末明清及近代名家篆刻印章。地址:孤山西泠橋畔公交線路:K7路27路

6、杭州碑林

特色簡介:佔地面積2000平方米。陳列和收藏了從唐代至清末共500餘塊碑石,均為古代原物。內容包括帝王御筆、人物畫像、名家法帖、地方史料及儒學、宗教和墓誌等,是集歷史、藝術、科學為一體的「石質書庫」。地址:勞動路65號杭州孔廟內電話:87062125公交線路:38路35路8路

7、都錦生織錦博物館

特色簡介:我國第一家專題織錦博物館。以近千件實物和圖片詳盡介紹了我國傳統織錦兩千餘年發展歷史和當代織錦的後起之秀---都錦生織錦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共分陳列室、原料准備工場、織錦織造工場和產品展示展賣廳四大展區,同時還在展區之間配有專門介紹蠶桑知識的名桑園,內植中國五大名桑。地址:鳳起路519號都錦生絲織廠內交通:12、305、21、26、30、14、151、152、18路

8、杭州世界錢幣博物館

特色簡介:2001年正式開館。館藏當今世界上二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流通紙幣、硬幣、金銀紀念幣及世界各國的歷史貨幣。還設有鑒別與咨詢服務部,提供鑒別真假外幣的服務,以及提供國內外錢幣發行與錢幣市場行情的信息咨詢。地址:河坊街178號電話:87809600公交線路:5路、8路、13路、35路、40路、85路、155路、308路等均可到達

9、張小泉剪刀博物館

特色簡介:我國首家以研究剪刀文化為主的專題性博物館,整個館佔地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00平方米。館內現有藏品1500餘件,分別為剪刀、刀具、指甲鉗、書畫作品、剪刀生產工具等五個品類。並收有大量古代剪刀圖片、文字資料及復製品。展覽廳內設剪史、剪藝、精品三個展廳。地址:大關路33號杭州張小泉剪刀廠內交通:804路、1路、503路、23路、15路、151路、55路、Y8路

10、杭州南宋錢幣博物館

特色簡介:建築面積1500多平方米,1996年正式開館,館藏錢幣6萬多枚,5000多個品種,大量錢幣實物的保存,為社會和經濟學家研究古都杭州提供了八百多年前的南宋都城較完整的經濟資料。館內設三個展廳:一、實物部分(以南宋錢幣為主的歷代錢幣及西湖出土錢幣2萬多枚);二、資料部分(拓片與文獻);三、輔助部分(烘托時代背景的銅器、瓷器、玉器等)。地址:小營巷醬園弄12號電話:87911087公交線路:151路、834路均可到達

11、浙江西湖美術館

特色介紹:面積約1500平方米,1999年正式開館,曾是國立藝術院的舊址。是一座以介紹美術動向、進行學術交流、研究藝術珍品的專業性美術館。館內還有黃賓虹書畫館和呂霞光藝術館。地址:孤山路25號,浙江博物館東側。公交線路:850於謙祠特色簡介:始建於明代弘治二年(1489年)。1998年11月為紀念於謙誕辰600周年,重新修建開放。該祠為三進兩廂,建築面積900多平方米。地址:三台山公交線路:游5路花港站下

『伍』 陝西公布8枚秦封泥研究成果了嗎

2018年5月6日,5月6日,在西安中國書法藝術博物館舉行的「大秦渭南-渭南秦封泥歷史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新聞發布會暨「西安中國書法藝術博物館書法教育發展委員會」成立大會上,西安中國書法藝術博物館公布了「大秦渭南」的8枚秦封泥研究成果。

封泥,也稱「泥封」,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古代文書的封緘形式之一。書寫有文字的竹簡或木牘被捆紮之後,在繩結處敷以特製的膠泥,再在膠泥上鈐戳呈報人或部門的印章,可以防止文書在傳遞途中被人偷看。因此,封泥也被稱為中國最早的文件保密手段。

龐任隆說,這8枚封泥呈現的地名均位於陝西省渭南市,這一區域在秦代為首都咸陽的東大門,通過對這批封泥的研究,佐證了渭南地區縣治歷史的發展和歷史脈絡。

『陸』 秦軍在商鞅變法的時候,真的跟魏武卒是一樣的嗎

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一處材料寫道:

盡徵其材士五萬人為屯衛咸陽,令教射狗馬禽獸。

教射狗馬禽獸,實際上就是日常射獵,「弋」的字義之一就是射鳥,所以,當時參與嫪毐叛亂的佐弋很可能本職是帶著材官陪著秦王射獵的「侍從官」,進而通過掌握這些善射者,成為一支重要的武裝力量。

注意上面的措辭——「盡征」,也就是平時「材士」並不集中在咸陽,而是分散在郡國之中,「盡數征調」,總數也才5萬人,這還是秦統一天下後的數字,在嫪毐叛亂時,秦國只佔天下的1/3,材士要少得多。

材士,《史記正義》注釋為材官蹶張之士,也就是說,等同於「材官」,關於材官的記載就多了,比如《漢書·刑法志》記載:



商鞅對於軍隊的梯隊設計,還可見《商君書·兵守篇》:

三軍:壯男為一軍,壯女為一軍,男女之老弱者為一軍,此之謂三軍也。壯男之軍,使盛食、厲兵,陳而待敵。壯女之軍,使盛食、負壘,陳而待令;客至而作土以為險阻及耕格阱;發梁撤屋,給從從之,不洽而熯之,使客無得以助攻備。老弱之軍,使牧牛馬羊彘,草木之可食者,收而食之,以獲其壯男女之食。

也就是說,商鞅變法時代的「邦系統」軍事制度,是以強、中、弱的思路來設計「三軍」,而非「左中右」的指揮思路,本質上非常古老,具體的方法又很新鮮。

其軍隊的構成,從已知的信息來看,至少分為四個部分:

(1)諸令所統的「郎」、「大夫」,為車兵、騎士,是身份高貴、裝備精良的貴族子弟軍人,是配屬的「特種兵」;

(2)中卒,為武力精選的輕車士、強弩士,為戰斗兵的主力中堅,比擬的是春秋時代的甲士;

(3)屯卒,為普遍發役的士兵,是戰斗兵的輔助力量,比擬的是春秋時代的徒卒;

(4)徒,徒、校等,是邦司空管理下的刑徒、奴隸,負責輔助工作。

這種編制體系,也與三解在《軍功授爵,一場虛幻的「平等」春夢》和《為什麼陳勝、吳廣會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兩篇文章考證秦軍功爵制本身仍舊殘留著濃厚的貴族世襲制度的色彩,且軍功授爵制中有明確的階層壁壘的結論相合。

商鞅最新鮮的創新——「中卒」,其實不過是「省錢版」的「魏武卒」罷了

閱讀全文

與秦封泥研究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沈陽盛唐雍景糾紛 瀏覽:973
工商局生態市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757
侵權責任法第87條的規定 瀏覽:553
招商地塊南側公共服務項目批前公示 瀏覽:208
盤錦公交投訴電話 瀏覽:607
馬鞍山到宿遷汽車時間 瀏覽:215
公共衛生服務的工作目標 瀏覽:813
知識產權服務制度 瀏覽:726
警察管詐騙叫民事糾紛 瀏覽:650
馬鞍山胡駿 瀏覽:110
推動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全覆蓋試點工作調研 瀏覽:680
山東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349
投訴制凝 瀏覽:932
黑警投訴 瀏覽:95
國培預期研修成果 瀏覽:151
知識產權專利培訓心得 瀏覽:974
工商登記需要提供什麼資料 瀏覽:683
大連使用權房子辦產權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30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