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珍惜勞動成果的名言
1、北宋·范仲淹——《江上漁者》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版,出沒風波里。
白話譯文:權
江上來來往往的人們,只喜愛鱸魚的美味。
你看那漁人駕著像樹葉一樣的小舟,在大風大浪里時出時沒。
2、唐代·李紳——《憫農·其一》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白話譯文:
春天播種下一粒種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獲很多的糧食。
天下沒有一塊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種田的農夫餓死。
3、唐代·李紳——《憫農·其二》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白話譯文:
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曬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
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顆每粒都是農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呢?
4、儉節則昌,淫佚則亡。——戰國·墨子《墨子·辭過》
白話譯文:節儉的就昌盛,淫佚的就滅亡。
5、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清·朱柏廬《朱子家訓》
白話譯文:一碗粥飯,當想來之不易;半根絲線,常記織得艱難。
B. 勞動成果為什麼要珍惜怎樣珍惜勞動成果
從心理抄學上講,心理學中有一個「黃金法則」。 也就是說,「我希望他人對我怎樣,我就要先對他人怎樣」。 你希望別人珍惜你的勞動成果,所以你要先珍愛他人的勞動成果。 從社會心理學上講。有一個「自我價值保護原則」。 也就是說,我們會對認可和接納自己的人,反過來給與肯定與支持。 你珍惜他人勞動成果,是對他人的認可和接納,反過來對方也會支持肯定你,這樣有助於社會人際關系的建立。
滿意的請採納哦!
C. 我們應該怎樣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
勞動人民是偉大的,所做的一切都是用血汗換來的,不毀壞,不浪費,
不賤踏,而且還要發揚勞動精神,,,,,
D. 關於珍惜勞動成果的故事
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E. 關於尊重和珍惜勞動成果
故事發生的年代距今已有好些年了,當時,經常跑藏北的人總能看見一位老獵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動,他將捕獲的大量獵物賣錢後,除了自己消費一少部分外,更多地是用來救濟那些路遇的朝聖者——那些磕著長頭去拉薩朝覲的藏家人。
老獵人一面大量殺生,一面不斷行善,風餐露宿,日子雖然艱辛卻也逍遙自在。直到有一天清晨,他從帳篷里出來,伸伸懶腰,正准備喝一碗酥油茶時,突然瞅見幾步之遙的對面草坡上站立著一隻肥肥壯壯的藏羚羊。老人眼睛一亮,迅速回到帳篷拿來獵槍,他舉槍瞄準。這時候藏羚羊也看到了老人。奇怪的是,那隻肥壯的羚羊並沒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著老人,然後沖著他前行兩步,用兩條前腿撲通一聲跪了下來,與此同時兩行清淚從它的眼裡流了下來。老獵人的心頭一軟,扣扳機的手不由得鬆了一下。因為藏區流傳著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語:「天上飛的鳥,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此時藏羚羊給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饒命了。可他是個獵手,不被藏羚羊的悲憫打動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於是老獵人雙眼一閉,扣動扳機。槍聲響起,那隻藏羚羊栽倒在地,它倒地後仍是跪卧的姿勢,眼裡的兩行淚跡也清晰地留著。
雖然老獵人成功地獵殺了藏羚羊,但他並沒有往日捕獵成功的喜悅和輕松。他感到有些蹊蹺,藏羚羊為什麼要下跪?這可是他幾十年狩獵生涯中惟一見到的一次。老獵人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近藏羚羊,隨後對藏羚羊開膛扒皮,當藏羚羊的腹腔在刀刃下被打開時,老人驚呆了,手中的屠刀當啷一聲掉在了地上……原來在藏羚羊的子宮里,靜靜地卧著一隻小藏羚羊,它已經成形,但自然是死了。這時候,老獵人終於明白了藏羚羊的身體為什麼肥肥壯壯,也終於明白了它為什麼要彎下笨重的身子向自己下跪,它是在求獵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條命呀!
當天,老獵人沒再出獵,他在山坡上挖了個坑,將那隻藏羚羊連同它那沒有出世的孩子一起掩埋了。同時埋掉的還有跟了他大半輩子的獵槍……
從此,這個老獵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了,沒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天下所有的母親,包括動物在內,都愛自己的孩子;天下所有母親的跪拜,包括動物在內,都是神聖的。我們在有感於母愛偉大的同時,是不是也感悟到了生命的珍貴、感悟到了生命——來之不易。
的確,生命來之不易。每一個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生命都寄託了父母、家人無限的希望,都飽含著母親孕育的不易與生產的艱辛,都是母親在十個月的喜悅、擔心、期盼、害怕後迎來的新的、最大的希望。能順利來到這個世界是我們的幸運,能為這個世界添一抹亮光更是我們的驕傲。我們沒有理由不尊重生命、珍愛生命,我們更沒有理由漠視生命、殘害生命!
還清楚地記得我校高九六屆有一名女生,高一第一眼見到她時,發現她的嘴唇是紫色的。顯然,這孩子的健康有問題。隨後聽說她患有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母親在生下她時就被告知「這孩子活不過18歲」。女生的父母在猝不及防、傷心痛惜之後理智地接受了現實,他們向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樣疼愛著自己的寶貝,而這個女生也很懂事、很爭氣,從不怨天尤人、自憐自艾,她勤奮好學、積極向上、孝敬父母、與人為善,她珍惜活著的每一天。但不出醫生所料,未及上到高三,她的生命就終結了。對於她的離去,盡管父母親人傷心、同學老師不舍,但大家悲痛過後,內心留下的是這個女孩兒的美好與頑強。對於她的離去,幾乎所有的人都感到內心釋然、沒有抱怨與遺憾,因為盡管她的生命很短暫,但她珍惜生命、認真過好了她所擁有的每一天。大家都覺得她沒有死,她只不過像到過人間的天使一樣重返了天堂,留給人們無盡的美好與遐想。相反,我們周圍那些不珍愛生命,因為一點坎坷與不如意就自戕、就結束自己生命的人留給父母親人的是無盡的傷痛與悲哀,留給同學朋友的是長期的恐懼與陰霾。這些人,他們的世界是灰暗的,也讓周圍人的世界變得灰暗;他們的內心有陰影,最終讓這陰影籠罩了更多的人。就在上周,土門新華印刷廠家屬院內,一名15歲花季少年從16層樓上跳了下來,他的父母悲痛欲絕、精神崩潰。面對這樣的事情我們不得不問:多大的事情能讓你放棄生命?你這是跳樓,如果沒有身亡,而是摔殘了、摔癱了、摔成植物人了,你後半生怎麼過?現在身亡了,你倒是所謂的「解脫」了,「不帶走一片雲彩」,可你想過你的父母家人沒有?你知不知道從此以後他們的天——塌了!他們將不再有歡笑和喜悅,不再有幸福與美好,他們萬念俱焚、形如枯槁。特別是到了晚年,當別人闔家團聚、盡享天倫之樂的時候,他們會怎樣?他們將在孤獨、寂寞、追悔、痛苦中度過餘生,想想這些,你忍心拋下他們不管嗎?你真的就那麼自私自我嗎?
人常說,人生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的一生難免碰到這樣那樣的困難與問題、磨難與煎熬,但只要我們以樂觀的態度面對困難、以積極的心態解決問題,只要我們多替他人想想,我們定會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定能跨過阻擋在我們面前的那道坎兒。我們要堅信山重水復之後一定會是柳暗花明,風雨過後定將有彩虹!
人的一生很長,也許你現在不出色但你將來很優秀,也許你做這件事情困難重重但做其他事情卻得心應手。只要我們堅定信念、樂觀頑強,只要我們珍惜生命、享受生命過程,我們的一生必將無怨無悔。
珍愛生命,我們不僅要珍愛自己的生命,同時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葯家鑫就是因為不尊重他人生命最終也喪失了自己的生命;周克華就是因為踐踏他人生命最終被武警擊斃;納粹分子、日本軍國主義者更是因為塗炭生靈遭人唾棄,最終被壓上了歷史的審判台。害人者終將害己的道理大家都懂,可近年來,學生中因為一句話、一件小事就報復同學、殘害同學的事情還是時不時發生,讓人難以理解。這些人,他們不懂得生命的寶貴,更不懂得尊重他人生命,他們的眼裡只有一己之利、只有自己的私慾!他們視別人的生命如草芥,置別人的生命於不顧。其實,生命不分貧富貴賤,生命更沒有優劣差異,他人的生命和我們的生命一樣寶貴,一樣值得珍惜、值得尊重。
珍愛生命,我們不僅要牢固樹立這樣的意識,更要認真落實這樣的行動,要讓珍愛生命成為我們的日常行為習慣。大家知道美國「雅虎新聞網」上列舉的全球10大意外死亡原因中居於首位的是什麼原因嗎? 對,是發簡訊走神。來自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的研究稱,2001年至2007年,因開車或走路時發簡訊、打手機造成的交通事故,已導致大約1.6萬人死亡。 想想看,我們中的很多人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危險習慣?的確,在死亡原因中,除了疾病,還有很多讓我們忽視的因素:高空墜物、不良飲食、溺水、違規用電等等等等,你的許多不經意的行為都有可能讓你靠近死亡。
平日里,嚴格遵守交通規則、不肆意橫穿馬路,老師家長講了一遍又一遍,可有多少同學真正聽進去了?不到危險的地方去、不做危險的事情,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2010年,18名復旦大學的學生因為探險,被困在黃山一段未開放的區域,為了救他們,年僅24歲的民警張寧海不幸墜崖犧牲。近年來,因驢友探險遭遇險情的事件不斷發生。應該承認,探險體現出一種可貴的探索精神,本可以提倡。但是探險畢竟不是誰都可以去的,要通過專業的學習與培訓,包括專業器材的准備。穿上鞋背個包,就敢殺進深山老林,就敢闖入鮮有人去的地方,那不是探險,那是冒險,是玩命。一旦遇險,你知道得有多少人冒著生命危險去救你?得耗費多少社會成本、社會資源去換回你?如此淺顯的道理,遺憾的是我們很多同學不懂。更有甚者,事情發生後,有些獲救學生不僅不反思、不感恩,反倒在校園網上忙著討論如何控制媒體,如何危機公關,甚至有人說出「他們就該為納稅人服務」這樣讓人心寒的話!這件事不僅暴露出部分大學生的冷血與自私,更表明這些所謂的天之驕子,在對待自己的生命以及他人的生命及付出時缺乏一種最基本的尊重與敬畏。試想若干年後,當推動社會前進的重擔落在他們肩上時,他們能承擔得起嗎?
社會要發展,人類要進步,前提是什麼?是生命的美好延續,是每一個人的內心都有良好的道德感和責任感。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珍惜生命、都有義務延續生命,任何人都沒有理由剝奪自己的生命、更沒有資格踐踏他人生命。真正的仁者,視他人的生命如自己的生命;真正的勇者,願為他人的生命付出自己的生命;而我認為,真正的智者,珍愛自己生命的同時也尊重他人的生命。讓我們做個智者,珍愛生命, 珍惜曾經的走過、此刻的經歷、將來的擁有,不管是幸福快樂,還是苦痛折磨!做個智者,享受生命給予我們的一切:苦難挫折那是我們活過的證據,愛和傷害都是值得歡呼的經歷、都該表框起來當做回憶!做個智者,不讓自己的生命貶值消逝,也不讓別人的生命因為自己留下遺憾、缺少完美。
珍愛生命,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及勞動成果,只有這樣,才能讓每一個生命都綻放出他應有的光輝!
F. 你是怎樣珍惜勞動成果的舉三個例子說明
在毛主席生前用過的一百多件日常生活用品中,有一件穿過20 多年、已補過73次的睡衣。身邊的工作人員多次提出給他換一件新的,他都執意不肯,直到逝世前夕,他老人家還是穿著這件補釘綴補釘的睡衣。在國民經濟困難時期,他老人家首先倡導不吃肉、不吃水果,常常是幾個烤芋頭就是一餐飯,與全國人民同甘共苦。在周總理身上,這樣的例子也數不勝數。1962年夏,周總理到遼寧省視察工作,剛一住下,他就從口袋裡掏出一張紙,交給負責接待的同志,說:「上面寫的東西都不能做。」原來,這張單子開著20多種禁吃的菜名,雞鴨魚肉之類都包括在內。正是這一樁樁、一件件小事,鑄就了他們偉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我黨我軍光榮傳統的化身!
雷鋒在望城縣委當公務員的時候,一次他看見路上有一顆螺絲釘,踢了一腳就走開了。書記卻把釘子拾起來,裝進衣袋。幾天後,雷鋒要到一家工廠去送信,書記掏出那顆螺絲釘:「小雷,把它送到工廠去吧。咱們國家底子薄,要搞建設就得艱苦奮斗呀。」雷鋒聽了,頓時明白了。後來他到了部隊,用舊木板釘了一個「節約箱」,把撿到的破銅爛鐵、邊角料、螺絲釘裝進去。許多次,雷鋒就是從這個「節約箱」里找到了要用的材料。
G. 為什麼要珍惜勞動成果
1.知道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一切用品都是勞動成果,它們來之不易。
2.懂得珍版惜勞動成果是一種美權德,是尊重勞動人民的表現。
情感:
1.以珍惜勞動成果為榮,以浪費勞動成果為恥。
2.尊敬珍惜勞動成果的人,願意向他們學習。
行為:
1.珍惜日常生活用品和學慣用品,不損壞,不浪費。
2.見到同學不珍惜勞動成果,加以勸阻。
一
珍惜勞動成果
糧食來之不易,勿浪費
愛惜生活用品,要節約
珍惜勞動成果,是美德
H. 珍惜勞動成果就是尊重勞動者,這個道理我懂,所以我在平時是這樣做的
1、拒絕舌尖上的浪費。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時刻綳緊糧食安全這根弦,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自覺把珍惜糧食、文明餐飲的理念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在家要言傳身教,從節約一粒米、一滴油、一根菜做起,珍惜來之不易的糧食,讓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在家庭里生根,在親情中升華。在外就餐時做到合理點餐,文明就餐,做到人走桌清,堅決反對餐飲浪費。
2、積極做到厲行節約。
堅持把節儉節約作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堅決抵制鋪張浪費不良風氣,要形成以「光碟」為榮,以「剩宴」為恥的共識,增強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
3、做珍惜勞動成果的踐行者。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節約糧食就是節約能源資源,就是珍惜勞動成果。大家要像節能節水一樣,做好節約糧食工作。在外就餐提倡理性消費,堅決抵制公款浪費,不搞排場、不搞攀比,做到用餐不多點、辦酒不鋪張、剩菜要打包,養成舌尖上的文明和綠色節約的生活好習慣。
(8)珍惜勞動成果的啟示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要大力弘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以勤儉節約為榮,以鋪張浪費為恥;自覺珍惜糧食、敬畏糧食,不棄微末、拒絕「剩宴」,真正讓節儉節約、節糧愛糧成為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修養和習慣,以實際行動拒絕浪費糧食、形成節約意識。
各級工會組織和廣大職工群眾要珍惜勞動成果,堅決摒棄「愛面子」「講排場」的陋習,在外就餐,適量點菜,不剩飯、不剩菜,踐行「光碟行動」;要發揮勞模、工匠的榜樣作用,弘揚勞動精神,開展勞動教育,倡導綠色文明的工作生活方式,引導廣大職工群眾文明用餐、理性消費。
I. 如何寫關於珍惜勞動成果的反思日記
又是一個忙碌的季節。教室外機械轟隆,父老鄉親起早貪黑的勞動,我不禁陷入了深思。
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學習,有老師為我們排憂解難。有點熱氣了,更有風扇為我們服務。想想烈日當頭仍在地里幹活的親人,我們又有什麼不滿足的呢?他們不知道在家裡的風扇下看電視是享福嗎?
媽媽經常告訴我:「要好好學習,做個農民很辛苦,長大了就要脫離體力勞動。」這句話一直縈繞在我的耳邊。
可在我們身邊就有一些人,不滿足現在的生活水平。有人甚至那父母的血汗錢大手大腳的花費。我真為他們感到惋惜。
是呀,有人會說:父母不就是為我們勞動的嗎?掙錢不就是讓我們花的嗎?
大家聽聽啊,好像父母就是為了吃苦才要孩子,而孩子不花掉父母的勞動成果就是無能!
各位同學,讓那些恬不知恥的人見鬼去吧。讓我們珍惜了自己父母的勞動成果,提高了自己修養,為大寫的「人」字出一份力吧!
J. 珍惜勞動成果的故事
鋤禾日當午,復汗滴禾下土製,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著名的詩是我們從小耳熟能詳的。說的就是勞動的辛苦,勞動的收獲和付出是成正比的,因此我們應該珍惜勞動成果,因為它凝聚了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汗水。
類似這樣的啦,很好開頭的啦,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