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物權法: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什麼意思
如果你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購買了有物權爭議的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物品,但未作登記。該物品涉及的責任,仍然可以追究原所有權人的責任,而不必需追究你的責任。
善意第三人,通常指的是無權處分他人動產或不動產的佔有人,將動產或不動產轉讓給第三人,如果第三人在取得該動產或不動產時不知情,出於善意,就可以依法取得對該動產或不動產的所有權,第三人在取得動產或不動產的所有權以後,原所有人不得要求第三人返還財產,而只能請求佔有人賠償損失。善意第三人就是沒有過錯的第三人。
(1)轉讓權消滅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89條指出:「第三人善意、有償取得該財產的,應當維護第三人的合法權益。
《物權法》第160條 本條所稱的「第三人」,指的是對同一標的物享有物權的人,不包括債務人的一般債權人。理由有二:
第一,就法律性質而言,物權具有排他性,其效力恆優先於債務人之一般債權,這是民法上的基本規則,動產抵押權既屬物權,理應優先於債務人之一般債權人,登記與否不能影響其物權優先效力。
第二,就交易安全而言,一般債權人借與金錢系信賴債務人之清償能力,故應承擔不獲清償的風險,否則其為避免不測之害,自應設定擔保物權。而且一般債權人與動產抵押標的物並無法律上的直接聯系,不能承認其具有對抗動產抵押的效力。
關於第三人善意的判斷。本條所稱的第三人「善意」,指的是主觀上不知情,即根本不知道動產抵押權的存在,而不能解釋為「善意無過失」。
否則如果要求第三人「善意無過失」,無異於要求所有參加動產交易的人,均須注意該動產是否已經有擔保權的存在,則顯然不利於動產的迅速流轉和市場交易的安全,對第三人過於苛刻。因此,只要第三人不知有動產抵押權的存在,即為「善意」。
㈡ 繼承等設立,轉讓,變更或消滅的物權從什麼時候起
(1)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員會的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等,版導致物權設立、變更、轉讓權或者消滅的,自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等生效時發生效力。
(2)因繼承或者受遺贈取得物權的,自繼承或者受遺贈開始時發生效力。
(3)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實行為設立或者消滅物權的,自事實行為成就時發生效力。
(4)依照前面三項規定享有不動產物權的,處分該物權時,依照法律規定需要辦理登記的,未經登記,不發生物權效力。16081242
㈢ 物權法對於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有哪些基本規定
(1)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2)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3)動產物權設立和轉讓前,權利人已經依法佔有該動產的,物權自法律行為生效時發生效力。(4)動產物權設立和轉讓前,第三人依法佔有該動產的,負有交付義務的人可以通過轉讓請求第三人返還原物的權利代替交付。(5)動產物權轉讓時,雙方又約定由出讓人繼續佔有該動產的,物權自該約定生效時發生效力。
㈣ 物權法對於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有哪些基本規定
(1)動產物權的設立和抄轉讓,自交付時襲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2)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3)動產物權設立和轉讓前,權利人已經依法佔有該動產的,物權自法律行為生效時發生效力。(4)動產物權設立和轉讓前,第三人依法佔有該動產的,負有交付義務的人可以通過轉讓請求第三人返還原物的權利代替交付。(5)動產物權轉讓時,雙方又約定由出讓人繼續佔有該動產的,物權自該約定生效時發生效力。
㈤ 為什麼動產物權只有設立和轉讓,沒有變更和消滅呢
你好。
動產物權
有變更和消滅。
變更:動產物權的變動一般交付即可,不需要辦理登記,因此沒有特別強調變更的問題。轉讓就涵蓋了變更的意思了。
消滅:動產滅失,動產物權消滅。
請採納,謝謝。
㈥ 物權法15條規定: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物權的合同...
「合同成立時生效」指的是合同(債權),即以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物權為內容的內合同;「自記容載於不動產登記簿時生效」,指的是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指的是物權本身的變動,而這是物權合同(債權)得到履行的結果。
㈦ 7、不動產物權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登記。()這句話對還是錯。
不動產物權設復立、變更、轉制讓和消滅,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登記。這句話對的。
不動產物權主要是以不動產為標的物的物權。即指以土地、房屋等不能移動的財產作為權利標的物權。
不動產物權以登記為公示方法,而動產物權以佔有和交付為公示方法。包括所有權、地上權、地役權、永佃權、典權、抵押權6種。
(7)轉讓權消滅擴展閱讀:
不動產權屬證書作為權利人享有該不動產物權的證明。不動產權屬證書記載的事項,應當與不動產登記簿一致;記載不一致的,除有證據證明不動產登記簿確有錯誤外,以不動產登記簿為准。
當事人簽訂買賣房屋的協議或者簽訂其他不動產物權的協議,為保障將來實現物權,按照約定可以向登記機構申請預告登記。預告登記後,未經預告登記的權利人同意,處分該不動產的,不發生物權效力。
㈧ 《物權法》對於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有哪些基本規定
(1)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2)船舶、航專空器和機動車等物屬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3)動產物權設立和轉讓前,權利人已經依法佔有該動產的,物權自法律行為生效時發生效力。(4)動產物權設立和轉讓前,第三人依法佔有該動產的,負有交付義務的人可以通過轉讓請求第三人返還原物的權利代替交付。(5)動產物權轉讓時,雙方又約定由出讓人繼續佔有該動產的,物權自該約定生效時發生效力。
㈨ 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的生效條件是什麼
第九條 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依法屬於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所有權可以不登記。 本條是關於不動產物權登記生效以及依法屬於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所有權可以不登記的規定。不動產物權登記,最基本的效力表現為,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例如,當事人訂立了合法有效的買賣房屋合同後,只有依法辦理了房屋所有權轉讓登記後,才發生房屋所有權變動的法律後果;不經登記,法律不認為發生了房屋所有權的變動。 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這里的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內容:一是本條第2款所規定的,依法屬於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所有權可以不登記。二是本章第三節規定的物權設立、變更、轉讓或者消滅的一些特殊情況,即主要是非依法律行為而發生的物權變動的情形:第一,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員會的法律文書,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等,導致物權設立、變更、轉讓或者消滅的,自法律文書生效或者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等行為生效時發生效力;第二,因繼承或者受遺贈取得物權的,自繼承或者受遺贈開始時發生效力。第三,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實行為設立和消滅物權的,自事實行為成就時發生效力。
㈩ 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講解
你好朋友,這個應該是屬於合同法裡面的內容啊,你可以找一本合同法仔細看一下就理解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