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綜合實踐課成果展示課怎麼上如何點評
這樣的文章屬於總結性的文章。可以這樣選材:你參加了什麼實踐;目的是什麼;你是怎麼實踐的;通過實踐你收獲了那些成果(本文的重點);有什麼啟發等等
Ⅱ 幼兒園教學成果展示課的宣傳詞
親愛的家長朋友、可愛的小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幼兒園的全體教職工對各位的到來表示衷心的感謝和熱烈的歡迎,歡迎大家。感謝大家能夠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參加幼兒園所舉辦的成果展示。
很高興也很榮幸擔任本次會議的主持,我是主持人,希望我的主持能夠給大家帶來快樂和美好的回憶。那麼我相信今天所到來的各位一定會不虛此行,滿載而歸。
有一位成功人士經常給我說這樣一句話,成功一定有方法,失敗一定有原因,只要方法正確,就一定會成功。那麼大家要不要這種方法呢?要的話請舉手,讓我看下,好,謝謝請放下。那麼這種方法就是:1、在我們會議期間不可以來回走動,不可高聲喧嘩。2、不可接打私人電話。3、會議未結束不可以接孩子。謝謝大家的配合,我相信大家都能夠做到,因為你們都是高素質,高品質的家長。
接下來,請允許我介紹本次會議的主要內容: 第一項, 第二項, 第三項等等。
那麼我相信通過今天的會議讓大家一飽眼福,將會給大家帶來無限的價值和收獲。
好,接下進行會議的第一項,掌聲有請為大家帶來節目。 以此類推
第二項:有班級為大家帶來的識字展示,班孩子在時間掌握了多少字,接下掌聲有請這些可愛的孩子。(可與家長互動)
以此類推
第三項:
第四項:最後園長做總結。(可說對本學期的內容做下總結,可說下學期計劃)
第五項:結束會議(我們的會議已接近尾聲,謝謝大家的認真聆聽和良好的配合,幼兒園就像一個大家庭,這個大家庭必有優秀的人才,那麼這些優秀的人才就是我們的老師,那麼優秀的老師必教出優秀的孩子,讓孩子在這個溫馨的大家庭里健康快樂的成長。最後祝大家家庭和睦,幸福一生,祝幼兒園的明天會更加美好!下次再會!)
Ⅲ 有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成果展示環節包含哪些內容
1、小結來內容:要點、重點自、難點、結構、思路、方法、規律、學法等;
2、小結方法:
①由小組合作完成,每組確定一人在前後黑板同時展示;
②由教師引導學生共同完成。或用提問式,或用多媒體課件,或師生邊總結邊出示板書等; ③難度較大,由教師獨立完成;具體操作方法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而定。
3、小結形式:板塊小結、定律小結、課節小結、單元小結、階段小結等等。可用文本小結,也可圖文並茂,給學生新穎、形象、立體之感受。
這一環節是指導學生進一步把知識系統化、概括化,把技能綜合化、熟練化,使學生在探究互動的基礎上形成的認知結構得到進一步鞏固,達到強化本節課所學內容的目的。
Ⅳ 怎麼上綜合實踐活動成果展示課
首先,課前應該讓全班學生根據主題選擇想要研究的小題目;
然後,根內據小題目全班分組,最好分成容5、6組
在上展示課的時候,先讓每組學生上台呈現他們的研究成果,展現的形式可以是電腦小報的形式,可以是展板的形式,可以是錄像,可以是照片,最好能夠展示他們的研究過程(錄像、照片等形式)、研究成果。在課上,每個小組展示的時候,其他小組也可以去補充,提問,增強互動性。最後,延伸研究的內容,得到升華。
Ⅳ 成果展示課需要注意什麼
講述要有理有據,不能誇大其詞。當然也要注意不能埋沒了成績,把做的東西要列全。
Ⅵ 課堂展示都有哪些形式
所謂課堂展示,就是學生在充分自學、探究、討論的基礎上,在課堂上把自己的學習成果通過一定的方式展現給老師和其他同學的一種過程,目的是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
從形態來看,展示分為靜態展示和動態展示兩種。靜態展示是學生經過小組討論後將需要展示的內容抄寫在黑板上;而動態展示則是學生互動交流過程中的展示,展示的是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以及應對能力,反映的是學生課前准備的充分程度和思維的敏捷性。
從范圍來看,展示可以分為組內展示和班內展示兩種。組內展示是由小組長組織的,在組內進行的展示,展示對學中尚未解決的問題或一些生成性的問題,解決最為基礎的問題,並由小組長將組內交流還未解決的問題經由學習組長匯報給教師,便於教師把握學情。班內展示一要有展示,二要有點評。展示時小組選派代表在班內展示帶有共性的問題、易錯的問題。
從細節來看,展示的形式更多,如口頭展示、書面展示、肢體語言展示、實物模型展示等。
口頭展示
口頭語言易於展示,形式靈活,適用於比較簡單、直觀的內容,如概念的形成、現象的描述等。其不足是不及書面語言精確、嚴謹、完整,展示缺乏持久性,無法讓多人同時展示和點評,對學生的注意力要求較高。
書面展示
書面語言是為了適應書面交際的需要,它是在口頭語言的基礎上經過加工而形成的。這種語言結構完整規范,講究條理性。其不足是對時間的要求高,可用於定理的證明、探究的過程、題例的解答等。
肢體語言展示
肢體語言是展示的學生用手勢、用表情、用姿態幫助其說明,增強展示的效果,可作為口頭語言的補充。在展示中恰當地運用肢體語言有時會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實物模型展示
學習與空間圖形有關的內容時,教師可以提前讓學生製作模型,學生通過展示、比較,更加易於認識圖形之間的關系,加深對相關內容的理解。
從思維角度來看,展示分4個層次,在課堂中交叉使用,可以獲得良好的效果。4個層次分別是:思維的可視化過程、思維的可聽化過程、思維的交織過程、思維的提升過程。
思維的可視化過程是學生的板書展示過程。學生在自主學習時,會產生沒有標准答案的認知沖突。在認知沖突中,每個學生由於其原有認知背景和思維方式的不同,各自產生的沖突點也不相同。教師的「一查」,就是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進行調查,通過調查,明確學生出現的典型性錯誤。這些典型性錯誤,就是高效課堂學習的價值點所在。歸納出典型性認知沖突後,教師將其交給學科班長,有意識地分配展示任務。學生會將問題暴露在板書上,這就是認知沖突的可視化過程。
認知沖突的可聽化過程,就是給學生「辯解」的機會,尊重學生的思維權利。板書的內容是僵化的思維,學生的「辯解」則是靈動的思維。學生在充滿自信或忐忑的「辯解」中,會重新檢視自己的自主學習過程。通過第二次思考,他們的很多問題都可以「自愈」。而其他學生在傾聽的過程中,也可以不斷矯正自己的思考,在比較中鑒別、在鑒別中求真。
認知沖突的交織過程也是思維的交織過程。認知沖突反映在導學案上就是學生犯錯誤的根源。由於高效課堂的展示階段之前,學生都不知道正確答案,每個學生都可能在自以為正確的情況下,犯許多錯誤。因此,每個學生都會自然而然地維護自己的觀點,當把持有兩個或多個觀點的學生放在一起時,沖突必然會產生,這就是高效課堂的高潮階段——對抗質疑。這時的課堂,會產生激烈的碰撞,學生不僅會全身心地投入到維護自己或團隊的觀點中,還會在辯論與對抗中,學會理性思考問題、學會尊重對方觀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收獲了正確的結論,更重要的是,他們也收獲了對他人的尊重、對真理的追求。
思維提升是高效課堂展示的高級階段。但一定要注意,教師只是幫扶者,只要有一個學生能承擔「提升」的任務,教師就不要與學生「爭鋒」。如果學生確實無法突破,教師才應該做出適當的點撥。
結合具體的課堂情況,也可以對展示形式進行創新,下面再簡單介紹幾種新穎有趣的展示形式。
深層次的多元展示---擂台戰。教師將展示環節設計成「擂台戰」,確定「擂主」與「挑戰者」,一個小組擺擂,其他小組進行挑戰。其基本流程是:確定一個小組為擂主,其他小組為挑戰者;擂主向大家介紹觀點,挑戰方提出質疑,擂主進行解釋、答辯;雙方在挑戰與應戰的過程中,不斷理清思路、完善觀點。
省時間的高效展示---訪客游戲。教師將小組成員劃分為「接待者」與「訪問者」兩種角色。接待者負責向來訪客人介紹本組的成果,並接受他們的提問;訪問者負責外出到其他小組學習交流,每個訪問者負責訪問一個小組,然後回到本組分享訪問收獲。一般情況下,每個小組有一至兩名接待者,其餘學生都為訪問者。
更靈活的書面展示---漂流本。各個小組將本組的學習心得整理後,記錄到漂流本上,然後將漂流本交給其他小組傳閱。傳閱時,各組都將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寫在漂流本上,當漂流本「物歸原主」時,擁有它的小組,就可以根據其他小組的觀點和意見,繼續完善本組的學習心得。
總之, 只要教師引導得好,學生一定會呈現出精彩的課堂展示。
Ⅶ 實踐活動展示成果的方式有什麼
實踐活動展示成果的方式:活動報告、調查報告、調查表、實物標本、畫圖、攝影、活動日記、活動記錄、手抄報和展板等等多種方式。
綜合實踐活動是新課程的核心課程,這門課程既不是課外活動,也不是活動課程,而是通過教育交往為中心的活動,其強調的是學生的參與,重視的是學生的體驗、感受,以學生興趣和內在需要為基礎,以主動探索為特徵,以實現學生主體能力綜合發展為目的。
(7)課上成果展示擴展閱讀:
綜合實踐活動是現代教育中的個性內容、體驗內容和反思內容,與傳統教育片面追求教育個體的發展、共性和知識有所不同。
綜合實踐活動提供了一個相對獨立的學習生態化空間,學生是這個空間的主導者,學生具有整個活動絕對的支配權和主導權,能夠以自我和團隊為中心,推動活動的進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更謀求獨立完成整個活動,而不是聆聽教誨和聽取指導。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這個生態化空間里,只是一個絕對的引導者、指導者和旁觀者。
與傳統實踐活動強烈的目標性不同,綜合實踐活動更強調多種主題,多種任務模式,多種研究方法的綜合,這種復合不是來自教師的人為復雜化,而是來自於學生個體對實踐活動主題的更深入認識和挖掘過程。
在國外,教育的綜合實踐活動被童子軍組織、民間公益組織、社區管理組織所分解,學校只是起到了輔助和輸送的作用。在中國小學,綜合實踐活動通過課程改革被推動,附加在課程體繫上的課標教材、封閉實踐基地、素質報告承擔了更多的實際責任。
特點
(1)綜合性:對任何主題的探究都必須體現個人、社會、自然的內在整合,體現科學、藝術、道德的內在整合。
(2)實踐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展開往往以各種活動為載體,強調學生通過活動或親身體驗來進行學習,但不是為「活動」而「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顧名思義,它要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通過「行動」來學習。但這里所講的「活動」或「實踐」,不能僅僅從字面上、從直觀上去理解,把它理解為讓學生「動」起來,或者讓學生去「操作」。而是要把它理解為「知與行」、「動手與動腦」的結合與統一。
那些不需要學生動腦思考、對學生的情感態度沒有觸動的「活動」,不是「綜合實踐活動」中所講的活動。真正具有「育人」價值的綜合實踐活動,應當讓學生在活動結束時「有所知」、「有所得」、「有所悟」。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來講,「活動只是一種教學的手段與方法」,它本身不是目的。
(3)開放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面向學生整個的生活世界,其內容與學生個人的生活或現實社會緊密相聯系,往往表現為一個沒有固定答案的開放性問題,要解決這樣的開放性問題,學生不可能到書本上去找現成的答案,只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去發現,才能找到可能的答案。
(4)生成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展開很少從預定的課程目標入手,它常常圍繞某個開放性的主題或問題來展開。隨著活動的不斷展開,新的目標、新的問題、新的主題不斷生成,學生的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創造性的火花不斷迸發,這便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生成性」的集中體現。
(5)自主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十分注重從學生現有的興趣與經驗出發,強調學生的自主選擇與探究。學生不僅可以選擇學習的內容、進度與方式,還可以自己對自己的學習過程或結果進行評價與反思。
Ⅷ 小學語文閱讀成果展示課怎麼講
課堂主題是學生,教師只做適時的指導。以學生的表現展示教師素養。
Ⅸ 如何上好綜合實踐活動成果展示課
首先,課前應該讓全班學生根據主題選擇想要研究的小題目;
然後,根據小題目全班版分組,最權好分成5、6組
在上展示課的時候,先讓每組學生上台呈現他們的研究成果,展現的形式可以是電腦小報的形式,可以是展板的形式,可以是錄像,可以是照片,最好能夠展示他們的研究過程(錄像、照片等形式)、研究成果。在課上,每個小組展示的時候,其他小組也可以去補充,提問,增強互動性。最後,延伸研究的內容,得到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