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建築工程科技成果

建築工程科技成果

發布時間:2021-02-15 23:09:23

『壹』 建築施工企業科技成果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專利、科技進步獎、工法、其實論文專著等也算

『貳』 河北科技大學建築工程學院的科研成果

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多項,獲省級以上獎勵5項,出版專著、教材十餘部,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多篇。學院注重學科建設和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學科研同步發展,效果顯著。

『叄』 中國建築第二工程局的科研成果

中國建築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實施科技興企戰略,近年來,有88項科技版成果權獲國家或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其中有17項技術獲國家級科技獎。擁有國家級工法10項。深圳媽灣電廠採用半潛駁浮箱法施工工藝,填補了國內空白,並榮獲國家科技發明三等獎;深圳賽格廣場超高層鋼管混凝土結構綜合施工技術榮獲200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是國內唯一掌握火電、水電、核電和風電等電站綜合施工技術的企業,被譽為「中國電力建設的勁旅」。中國建築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技術中心是全國建設系統首批唯一一家國家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

『肆』 工程建設地方標准屬於科技成果嗎

工程建設地方標准屬於科技成果。對技術水平高、取得顯著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的,應當納入科學技術獎勵范圍,予以獎勵。

『伍』 中國最新的科技成果有哪些 至少三個

1、世界首條雙層隧道在上海建成

2004年9月,經過32個月施工,中國第一條雙管、雙層越江隧道復興東路隧道在上海建成。這也是世界上第一條建成通車的雙層隧道。該隧道的建設採用了國際罕見的雙層、雙管設計,共設6個車道,高2.6米,可供各類小型車輛通行;下層隧道設一車道,高4米,可供公交車等大型機動車輛通行,並備有一條緊急停車道,隧道的車流量比普通隧道增加了三成。同時,考慮到雙層隧道的特殊防火要求,共設置了120組消火栓和160組自動水噴霧噴頭,每隔30米一組,如有險情,噴淋系統會自動打開。復興東路隧道全長2785米,總投資15.9億元人民幣。

2、青藏鐵路攻克凍土世界性難題

凍土是指溫度在零度以下,並含有冰的各種岩土和土壤。凍土在凍結的狀態下體積膨脹,到了夏季,凍土溶化體積縮小。在這兩種現象的反復作用下,道路或房屋的基底就會出現破裂或者塌陷。高緯度凍土,比較穩定,如加拿大、俄羅斯等國家。而青藏鐵路的格爾木至拉薩段緯度低、海拔高、日照強烈。加上青藏高原構造運動頻繁,那裡的凍土具有地溫高、厚度薄等特點,其復雜性和獨特性舉世無雙。
有「世界第一高遂」之稱的風火山隧道全長1338米、軌面標高4905米,全部位於永久凍土層以內,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凍土區最長的高原永久凍土隧道。青藏鐵路開工前,有西方媒體預言:青藏鐵路根本過不了風火山,因為風火山地下全是長年凍土,冰厚達150多米,在冰山上打隧道根本不可能。
2001年10月18日,風火山打響隧道第一炮。負責施工的中鐵二十局創造性地研製了兩台大型隧道空調機組,將隧道施工溫度控制在±5℃,有效地防止了地下冰融化滑塌。他們和多家科研單位合作,相繼攻克了淺埋隧道進洞、冰岩光爆、凍土防火隔熱等20多項世界性高原凍土施工難題。
青藏鐵路堪稱凍土工程的「博物館」。青藏鐵路有一種特殊的路基,即在土路堤底部填築一定厚度片石,上面再鋪築土層的路基。這種長達111千米的「片石層通風路基」為國內首創,它好似散熱排風扇,冬季從路堤及地基中排除熱量,夏季較少吸收熱量,起到冷卻作用,可有效保持凍土路基穩定。青藏鐵路「以橋代路」橋梁達156.7千米,鐵軌飛架而過卻不驚擾凍土,如此大規模採取「以橋代路」措施在世界上還是首次。

3、中國最大科學裝置——「上海光源」

「上海光源」工程由國家、中科院和上海市政府共同投資建設。「上海光源」並非簡單的「發光裝置」,而是一個進行「同步輻射光源」研究和應用的高科技建築物。「上海光源」總投資達12億元人民幣,位於張江高科技園區內的張衡路上,佔地約15公頃(約300畝),整個建築由周長432米的閉合環形高科技裝置和上百個科學實驗站等部分組成。「上海光源」從裝置到建築,均由我國自行設計和集成,建設周期為52個月,外部的建築工程將於2006年5月完工,其內部設備的製造、安裝和調試將從2005年3月開始,預計2010年前完成整個建設並投入使用。
「上海光源」即同步輻射光源,是繼電光源、X光源、激光光源之後的第四種光源,是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等眾多學科領域基礎研究及應用研究的「敲門磚」。「上海光源」是目前世界上正在設計或建造中性能最好的光源之一,其能量居世界第四(前三名是日本SPRING-8、美國APS、歐洲ESRF),科學壽命超過30年。該科學裝置建成後,每天能容納數百名全世界不同學科、不同領域的科學家和工程師進行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將對推動我國多學科領域的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起到重大作用。
「上海光源」應用十分廣泛:
1.照亮生活,診斷疾病將更加精確
採用「上海光源」產生的射線可以獲得安全的、高清晰的心血管成像;利用同步輻射光的高分辨特點,可發現很小的腫瘤,實現腫瘤的早期診斷,提高腫瘤的治癒率;通過同步輻射光源,可以進一步看清SARS病毒的真面目,為預防和控制SARS提供更有效手段。
2.照亮科技,為各種研究提供平台
「上海光源」具有幾十條向用戶開放的光束線和上百個科學實驗站,它們將為我國的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等許多基礎學科提供研究平台。目前,世界已處於後基因時代,各國蛋白質研究的競爭愈演愈烈,而我國對蛋白質的研究中,80%以上工作需依靠「上海光源」。
3.照亮工業,可提高微細加工技術
「上海光源」將為醫葯、石油、化工等高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提供很大幫助,並將有助於我國的工業基礎及早趕上國際先進水平。另外,「上海光源」還將對微細加工技術起到支撐作用。科學界估計,對線度在幾十納米以下的集成電路,「上海光源」將成為主要光刻手段。

4、高科技亮相」珍珠型」國家大劇院
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的西側,有一個巨大的珍珠型建築物非常引入矚目.它就是國家大劇院。國家大劇院最大的特點,應該算是環型的景觀水池了。大劇院四周環繞有1.2萬立方米的景觀水池。在劇院的南北面都有主入口.當你穿過長安街,從北面的地下主入口通過30米的長方形水下長廊,就可以進入劇院大廳。
整個劇院大部分在地下32米左右,共有4層,地上一層主要包括三個劇場.從東向西依次是音樂廳、歌劇院和戲劇院。三個劇場各有特點,歌劇院有2416個座位,規模最大;而戲劇院的舞台最大;
音樂廳雖然最小,但設備先進,它擁有一架全國唯一的世界一流的管風琴,價值1600萬美元,合人民幣大約1.2億元。地下三層則是休息廳、化妝間、小劇場等。在國家大劇院最強烈的感受就是高科技無處不在。
進入大劇院,你會發現這里的屋頂十分空曠,沒有任何支撐 整個屋頂一共是三塊,底部和頂部都是最先進的鋼結構環梁設計,連系著中間148個梁架, 構成了無柱撐天穹形鋼殼屋頂。這個橢圓形屋頂.東西212米,南北144米,重達6750噸。在劇院大廳,有一塊6000平方米的大玻璃幕牆,這塊幕牆形狀像透明的水滴,厚度是普通家用玻璃的6倍,有60厘米,但透過幕牆,您仍然可以盡情欣賞外面熱鬧的長安街景。幕牆採用最先進的鋼化和加膠技術處理,抗震性強,安全性高。
大劇院3.8萬平方米的殼體屋面,由2萬多塊耐腐蝕的鈦金屬板和1200多塊大小不等的有色玻璃組成;從外面看,大劇院銀光閃閃.你一定會擔心如果下雨或它的清潔問題,其實,全部的屋面已經使用了先進的納米材料自潔系統,這些特殊的納米材料塗在殼體外面,就像荷葉一樣.保證了表面不吸附水珠、灰塵、煙塵。
在劇院外面,你可以在四季恆溫的環行景觀水池旁休息 這里的水不是外來的自來水,而是抽取的深層地下水,經過一套先進的微循環處理系統,使水溫長期控制在零度以上,冬天不結冰,不起霧,夏天不生綠藻,還大大節約了能源。
國家大劇院總建築面積為149520平方米,總投資約為26.88億元.由中央財政專項安排。

『陸』 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著名工程建築等成就!整理!

1.中國古代的科技發展:主要包括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及外傳,中國古代的天文歷法、建築、醫學、數學成就及著名的科技著作等。 商文化、秦漢文化、隋唐文化和宋元文化是中國古代科技文化對世界做出巨大貢獻的幾個典型。商有獨特風格的青銅製造藝術及先進的歷法。秦漢時期的突出表現是中國文明開始源源不斷走向西方、走向世界,包括絲綢、冶煉鑄造、水利技術等都遠播到中亞、羅馬和歐洲地區。隋唐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輝煌,幾乎在所有領域都有突出成就。由於唐朝時期中外交流空前繁盛,被世界學者公認的「中華文化圈」既影響了亞洲文明的發展,也促進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進步。宋元文化是在隋唐文化的基礎上發展的,印刷術、指南針及火葯技術的對外傳播,這對其後整個世界面貌的改變起了巨大的作用。明清時期中國科技文化落後於西方。

認識:中國古代的科技在16世紀以前(明代以前)一直領先於世界,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國古代封建制生產關系的確立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這為科技的進步創造了條件;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建立與發展為科技發展連續性與多樣性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使我國古代科技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通過各民族集體的智慧得到了不斷地進步;政府出於鞏固統治的需要對科技的重視與支持也使中國古代科技能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中國古代教育的發展,為科技的發展奠定了人才基礎;中國古代對外交往的發展也使中國古代科技能吸收其他國家地區人民的智慧,得以進一步發展;我國古代人民在與自然界長期斗爭中積累的豐富的知識經驗,成為了古代科技發展的源泉;而中國古代一些著名科學家們的個人努力與不懈的探索精神是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主觀因素。這些既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尤其農業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條件,也同時為世界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特點:科技內容上應用性強,對事物發展規律的探索不夠;研究方法上主要採用傳統的典籍整理與經驗總結,缺少實驗;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務於封建農業經濟的發展需要,缺乏將科技有效地轉化為生產力並成為科技進一步發展的動力的意識。

中國古代科技從16世紀以後不可逆轉地走向衰落的原因: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占統治地位,限制了生產力的發展,使科技的發展缺乏足夠的動力;封建統治者推行的「重農抑商」政策與後期的「閉關鎖國」政策,進一步限制了中國古代科技的發展;中國古代以儒學為主的教育內容與越來越殘酷的文化專制統治使中國古代科技缺乏足夠的重視和足夠的人才。歸根結底是由於中國古代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導致了中國古代科技在16世紀以後走向衰落。

2.中國古代的文學藝術成就:古代文學成就包括詩詞、散文、賦、小說、戲曲等形式多樣,作品繁富;古代藝術主要包括書法藝術、繪畫藝術、音樂舞蹈藝術和雕塑藝術等的發展。

認識:我國古代燦爛的文學藝術成就凝結了中國古代各族人民的智慧,是古代文學家與藝術家在前人成就基礎上不斷創新的結果,也是中國古代封建經濟與政治在意識形態上的反映。它不僅豐富了我國各族人民的精神生活,創造了輝煌的中華文明,為中國近現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為世界文化的發展與人類文明的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尤其是對東亞地區文明發展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

『柒』 雲南農業大學建築工程學院的科研成果

學院已完成和在研的國家級、省部級及大型橫向科研項目達30餘項,其中包括聯版合國人居署項目權等科研課題25項,另外還有一大批廳、委級科研項目及橫向科研項目,科研經費達600餘萬元。多年來學院積極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求發展,組織師生投身經濟建設主戰場,開展建築工程檢測、工程監理及新農村建設規劃等社會服務,取得了較好的社會與經濟效益。

閱讀全文

與建築工程科技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沈陽盛唐雍景糾紛 瀏覽:973
工商局生態市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757
侵權責任法第87條的規定 瀏覽:553
招商地塊南側公共服務項目批前公示 瀏覽:208
盤錦公交投訴電話 瀏覽:607
馬鞍山到宿遷汽車時間 瀏覽:215
公共衛生服務的工作目標 瀏覽:813
知識產權服務制度 瀏覽:726
警察管詐騙叫民事糾紛 瀏覽:650
馬鞍山胡駿 瀏覽:110
推動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全覆蓋試點工作調研 瀏覽:680
山東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349
投訴制凝 瀏覽:932
黑警投訴 瀏覽:95
國培預期研修成果 瀏覽:151
知識產權專利培訓心得 瀏覽:974
工商登記需要提供什麼資料 瀏覽:683
大連使用權房子辦產權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30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