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涉礦概念股有哪些涉礦股票一覽
涉礦概念股一覽
湘潭電化(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19.73-17.9021.15定向增發6月8日收官,募資2.257億元用於收購電化集團擁有的與錳礦開采及錳粉加工相關的經營性資產及錳礦開采業務後續建設的資金投入。
雄震礦業-6.1517.8725.2近三年來資源收購動作不斷,繼2007年收購雲南玉溪鑫盛礦,2010年收購內蒙古銀鑫礦後,今年5月31日又收購風馳礦業。
明星電力(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10.3028.8917.08目前擁有國內各類礦權共9個,其中探礦權6個,采礦權1個。
中天城投(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18.576.9914.69與貴州省地礦局102地質大隊簽訂了《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小金溝錳礦合作開發協議》,雙方合作開發貴州遵義小金溝錳礦。
風帆股份(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7.73-2.8415.032007年8月與天津華北地質勘察總院簽定《探礦權轉讓合同》,以6800萬元向其購買位於河北省淶源縣、淶水縣境內部分探礦權。
中潤投資(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23.3411.9912.615月12日,控股子公司中潤礦業與山東博納投資有限公司,以1.17億元受讓湖北三鑫與中國黃金四川公司共同持有的四川平武中金礦業100%股權及6190.26萬元債權,以及湖北三鑫持有的西藏中金礦業100%股權。
西昌電力(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13.8829.2212.16先後參股四川康西銅業有限責任公司,德昌鐵合金(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占康西銅業公司20.18%股權、德昌鐵合金集團21.8%股權。
路翔股份(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32.97-36.3318.03公司7310萬元收購了四川甘孜州融達鋰業有限公司51%股權,擁有呷基卡礦區134號脈鋰輝石礦511.4萬噸開采權,金屬鋰含量7.37萬噸,是全球第二、亞洲第一的鋰礦資源。
西藏發展(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44.75222.3236.976月8日,鑒於公司已出資2億元參股厚地稀土,而西昌志能原計劃用於出資的采礦權證遲遲無法辦理轉移,為加快項目進度,西藏發展直購項目公司股權。
廣晟有色(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7.606.3469.09擁有的廣東富遠稀土是國內分離規模最大、生產能力最強的南方稀土全分離企業之一。6月3日與中科院在贛州聯合掛牌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廣晟稀土新材料研發中心。
包鋼稀土(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27.7559.3775.83全資收購華美,華美年產碳酸稀土10萬噸、各類稀土氧化物和化合物2.5萬噸、各類單一稀土金屬300噸、納米晶稀土合金磁粉100噸。國內最大稀缺資源壟斷股。
中色股份(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2.9415.3836.39將建成南方規模最大的稀土分離企業。與宜興新威集團合作進行緬甸境內北部地區及其他地區金屬、工業原料礦物和礦石等資源的勘探、開采項目,雙方在緬甸密支那和雲南騰沖分別成立合資公司,中色占股51%。
廈門鎢業(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10.57-9.7042.76和廈門三虹未來擬投入20億元以上進行鎢資源的勘探和礦山開發。
五礦發展(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3.456.0934.69五礦集團有整合大型稀土一體化企業集團的決心,今年3月在北京簽約拿下了廣東河源的稀土礦。
金瑞礦業(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74.42117.5825.5重組後,新設立的青海能源公司作為青海省魚卡礦區的唯一開發主體,對該礦區進行統一開發。
天山紡織(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23.3716.8415.68重組獲批,擬向凱迪礦業及青海雪馳分別定向發行7402.83萬股和3701.41萬股,收購其所持有的西拓礦業50%和25%的股權,天山紡織由此變身礦企。
2. 初級勘查公司
初級勘查公司或初級礦業公司,是指那些通過私募或在證券市場上銷售股票籌集資本,進行礦產勘查的小型公司。投資者投資或購買這種股票的目的是,找到有經濟價值的礦床,通過轉讓權益或出售股票,最好是將所發現的礦床轉為大型礦業公司的股份,從而使礦產勘查的投資增值或贏利。初級勘查公司,直接冠以勘查公司名字的公司有,但為數不多。它們有的稱勘查(Exploration)公司、有的稱資源(Resources)公司、有的稱礦業(Mining)公司、有的稱金屬(Metals)公司等。是不是初級勘查公司,要看實質。初級勘查公司一般沒有生產礦山,從事礦產勘查,擁有可能發現礦床的探礦權或已控制資源量/儲量的礦產地。一般說來,初級勘查公司現金流為負值,沒有收入,但公司的資產有高增長性。為避免概念混亂,本書以後就將這類公司統稱為初級勘查公司。
初級勘查公司規模通常很小,一般只有幾名到十幾名勘查地質學家和雇員,幾間辦公室,總市值一般在幾百萬到幾千萬加元。主要是擁有探礦權資產,一般佔到80%以上,固定資產和現金資產占公司總資產的比例很低。可供立即投入礦產勘查的現金資產的數量,是衡量初級勘查公司活力的重要指標。
根據多倫多證券交易所的公報,截至2006年12月31日,在中國開展礦產勘查的20家初級勘查公司的市值見表2-1。
表2-1 初級勘查公司的市值
以下以幾個實例來說明初級礦業公司的簡要情況。
一、明科礦業及金屬公司
明科礦業及金屬公司(Minco Mining&Metals Corporation)1994年進入中國開展礦產勘查,是最早進入中國的初級勘查公司。公司總部在加拿大溫哥華,在多倫多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交易代碼為MMM。截至2006年10月27日,發行股票4214萬股,股價1.53加元/股,公司市值為6 448萬加元。公司總裁及首席執行官是蔡之凱博士。
明科礦業及金屬公司和大型礦業公司Teck Cominco組成戰略聯盟,在中國開展礦產勘查開發。目前,該公司組建了內蒙古華域明科礦業公司、甘肅科銀礦業有限公司等合資企業,在廣東富灣、內蒙古BYC和戈壁、甘肅白銀小鐵山等項目上擁有權益,但尚無采礦企業。明科礦業及金屬公司目前雖尚無找礦的重大突破,但該公司管理團隊在業內有良好的信譽,所以投資者一直支持該公司的勘查項目。
二、斯巴頓資源有限公司
斯巴頓資源有限公司(Sparton Resources Inc.)成立於1982年,公司總部在加拿大多倫多,在多倫多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交易代碼為SRI。截至2006年10月27日,發行股票3 984萬股,股價0.12加元/股,公司市值為478萬加元。公司總裁及首席執行官是李巴克博士(Dr.Lee Barker)。
斯巴頓資源有限公司在中國與雲南省核工業地調院201隊成立了雲南斯巴頓礦業有限公司。曾包機運送鑽機,開展潞西金礦勘查。斯巴頓資源有限公司因缺乏鼓舞性的找礦成果,該公司的股價一直在低位運行。另外,斯巴頓資源有限公司在墨西哥Siera Rosario金礦、美國內華達州SBD金礦、加拿大Lake Folson鉑礦擁有權益,但這些項目均是工作程度低的勘查項目。
三、亞洲金礦公司
亞洲金礦公司(Asia Gold Corporation)是一家以蒙古國斑岩型銅金礦為主要勘查目標的初級勘查公司。公司總部在加拿大溫哥華,在溫哥華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交易代碼為ASG。截至2006年10月27日,發行股票1 578萬股,股價2.20加元/股,公司市值為3 472萬加元。公司總裁是歐文斯(David Owens)。
亞洲金礦公司由艾芬豪礦業公司控股47%、必和必拓公司控股7%,形成了初級勘查公司和大型礦業公司的戰略聯盟。艾芬豪礦業公司將中蒙邊界的部分探礦權轉入亞洲金礦公司。亞洲金礦公司在艾芬豪礦業公司奧尤陶勒蓋銅金礦外圍找礦。2006年在奧尤陶勒蓋銅金礦西部找到了Khongor斑岩型銅金礦。艾芬豪礦業公司轉入亞洲金礦公司探礦權中,部分探礦權具有尋找焦煤的潛力。再由亞洲金礦公司和中國的公司合資勘查開發。另外,亞洲金礦公司同時還在保加利亞的Tashulaka熱液金礦、印度尼西亞的Kaputusan斑岩型銅金礦開展風險勘查。
初級勘查公司是商業性礦產勘查市場主體中的主力軍。初級勘查公司的勘查投入總和超過大型礦業公司的總合。初級勘查公司分為私公司(Private company)和上市公司(Public company)。據統計,全球有3 786家上市的初級勘查公司,在多倫多證券交易所的創業板上市的最多。其中有一部分初級勘查公司,因籌措的勘查資金已用完,又沒有新的項目再籌資,處於休眠狀態。私公司因信息不公開,無法統計其數量。
初級勘查公司精乾的組織結構、靈活快速的運作、多樣化的籌資方式、具有冒險精神的商業性礦產勘查文化,適應礦產勘查難度加大、新區風險找礦的要求。近年來,全球大多數重大突破或發現都是初級勘查公司做出的。例如,全球保有儲量位居第二的大銅礦蒙古奧尤陶勒蓋(Oyu Tolgoi)銅金礦、全球位居第四的大鎳礦加拿大沃依斯灣(Voisey's Bay)鎳礦,以及加拿大赫姆洛(Hemlo)金礦、墨西哥聖弗朗西斯科(San Francisco)金礦,還有最近在中國發現的雲南東川的播卡金礦等。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起,初級勘查公司取代了大型跨國礦業公司的勘查部,成為找礦的主力,在風險礦產勘查中發揮了主導地位。
商業性礦產勘查市場運作發生變化的原因是,隨著找礦難度的不斷加大,大型礦業公司的勘查部對目標礦種的選擇、對目標礦床規模的限定、高比例的管理費用、層層報批的管理運作模式,導致大型礦業公司找礦成功率越來越低,遠不如由少數找礦專家組成的初級勘查公司的找礦成功率。由於礦產勘查工作具有高風險和富於探索性的特點,礦產勘查公司最重要的不是「規模生產」和「生產效率」。商業性礦產勘查的產業特點決定了,不能像製造業、建築業那樣,追求企業規模,組建大型集團,打造航空母艦。初級勘查公司以其高度的靈活性、好的資本成長性、相對低廉的運營成本、對找礦設想的迅速實施和在風險資本市場上的籌資能力,在礦產勘查階段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J.Hetternan報道,1997年有1 400家初級勘查公司,勘查投入形成礦權的資本化市值為200億美元,占當年全部新發現礦產地資本市值的80%。根據加拿大金屬經濟小組公布的數據,2000年初級勘查公司和大型跨國礦業公司在礦產勘查上的投入比例為72:28。
初級勘查公司的激勵機制,與風險找礦一致,符合礦產勘查的內在規律。上市的初級勘查公司,經董事會同意,證監會批准,可以給公司雇員期權股(Option)。該股還可以給其他為公司作過貢獻的人員,如技術顧問等。其涵義是,在指定的時間以內,以指定的價格,購買該公司指定數量股份的權力。例如某初級勘查公司給公司一位項目地質學家為期5年,每股1美元的期權股,共10萬股。其涵義是該項目地質學家在期限內,可以以每股1美元的價格,購買該公司的股票10萬股。由於找礦有進展或找到了礦,比方說,股價上升到每股6美元,該項目地質學家買進期權股後,再賣出,就可以掙到50萬美元。如果找礦沒有進展,股價上升很少,或股價不升反降,期權股對於這位地質學家是沒有意義的。初級勘查公司人數少,一般說來重要的雇員都有期權股,依其在初級勘查公司中作用和責任的不同而給予不同的配給。在期權股實施期前離開該公司的,期權股的權力不能帶走。很顯然,這種激勵機制解決了國內十分關心的「找礦工作中,地質人員的知識價值」問題。引導初級勘查公司的地質學家,乃至全體人員都關心找礦,關心找礦成果,並有利於穩定隊伍。大型礦業公司勘查部的地質學家只能拿工資,找礦成績優秀的,可以得到晉升、榮譽獎勵和物質獎勵,如授予BHP人的稱號,帶全家環球旅行等,和國內地勘單位的情況差不多。兩者的激勵機制相比,就容易理解為什麼初級勘查公司找礦比大型礦業公司多。
這里要澄清一個觀念。近年來,許多初級勘查公司進入中國尋求勘查項目、合作夥伴、投資機會。根據筆者不完全統計,在這輪勘查高潮中,進入中國的國外初級勘查公司有百家以上,和我國地勘局隊、礦業公司、各級政府部門有了廣泛的聯系與合作。由於對初級勘查公司不了解,產生了各類說法,到底應當怎樣看待這些初級勘查公司呢?
首先,對初級勘查公司實力要有個正確估價。對於初級勘查公司不能片面地以規模,即公司的資產和員工多少來論實力,看到某初級勘查公司的資產和員工不多,就認為沒有實力;也不能看到某初級勘查公司在幾個國家有礦產勘查項目,就認為是有實力的跨國公司。對初級勘查公司實力看三條:第一,公司是否曾為投資者帶來過良好的回報;第二,公司團隊在礦產勘查業內的知名度;第三,在公司的賬戶上還有多少可用於礦產勘查的現金。這三點都非常重要,對於上市公司,這些信息是公開的。
其次,對初級勘查公司信譽也要有個正確估價。全球有數千個初級勘查公司,由於公司規模小,良莠不齊,在勘查高潮到來時,泥沙俱下的情況是存在的。加拿大的初級勘查公司:Bre-X公司的世紀黃金勘查騙案,就給全球礦產勘查帶來過災難性後果。任何行業都有信譽不好的公司,礦產勘查行業也不例外,但大多數初級勘查公司是有信譽的。初級勘查公司規模小,市場運作上往往需要探礦權的多次流轉,不應一概斥之為「炒礦權」,這不應當成為初級勘查公司信譽的障礙。對初級勘查公司信譽,必須根據商業信息作具體分析。
3. 買天津億華二手車過戶到齊齊哈爾怎麼辦手續
需要到天津辦理車輛過戶手續,再到齊齊哈爾申請辦理車輛落戶上牌手續。
辦理車輛過戶手續,需車輛之前違章處理完畢,車檢合格。
由買賣雙方持有各自身份證和車輛手續(機動車登記證書,機動車行駛證等),雙方一起到車輛登記的車管所咨詢辦理車輛過戶手續。
車輛管理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一日內,確認機動車,核對車輛識別代號拓印膜,審查提交的證明、憑證,收回號牌、行駛證,確定新的機動車號牌號碼,在機動車登記證書上簽注轉移事項,重新核發號牌、行駛證和檢驗合格標志。
《機動車登記規定》:
第十三條 機動車所有人的住所遷出車輛管理所管轄區域的,車輛管理所應當自受理之日起三日內,在機動車登記證書上簽注變更事項,收回號牌、行駛證,核發有效期為三十日的臨時行駛車號牌,將機動車檔案交機動車所有人。機動車所有人應當在臨時行駛車號牌的有效期限內到住所地車輛管理所申請機動車轉入。
申請機動車轉入的,機動車所有人應當填寫申請表,提交身份證明、機動車登記證書、機動車檔案,並交驗機動車。機動車在轉入時已超過檢驗有效期的,應當在轉入地進行安全技術檢驗並提交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合格證明和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憑證。車輛管理所應當自受理之日起三日內,確認機動車,核對車輛識別代號拓印膜,審查相關證明、憑證和機動車檔案,在機動車登記證書上簽注轉入信息,核發號牌、行駛證和檢驗合格標志。
第十八條 已注冊登記的機動車所有權發生轉移的,現機動車所有人應當自機動車交付之日起三十日內向登記地車輛管理所申請轉移登記。
機動車所有人申請轉移登記前,應當將涉及該車的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和交通事故處理完畢。
第十九條 申請轉移登記的,現機動車所有人應當填寫申請表,交驗機動車,並提交以下證明、憑證:
(一)現機動車所有人的身份證明;
(二)機動車所有權轉移的證明、憑證;
(三)機動車登記證書;
(四)機動車行駛證;
(五)屬於海關監管的機動車,還應當提交《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監管車輛解除監管證明書》或者海關批準的轉讓證明;
(六)屬於超過檢驗有效期的機動車,還應當提交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合格證明和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憑證。
現機動車所有人住所在車輛管理所管轄區域內的,車輛管理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一日內,確認機動車,核對車輛識別代號拓印膜,審查提交的證明、憑證,收回號牌、行駛證,確定新的機動車號牌號碼,在機動車登記證書上簽注轉移事項,重新核發號牌、行駛證和檢驗合格標志。
現機動車所有人住所不在車輛管理所管轄區域內的,車輛管理所應當按照本規定第十三條的規定辦理。
第六十四條 本規定下列用語的含義:
(四)身份證明是指:
3.居民的身份證明,是《居民身份證》或者《臨時居民身份證》。在暫住地居住的內地居民,其身份證明是《居民身份證》或者《臨時居民身份證》,以及公安機關核發的居住、暫住證明。
4. 紫金礦業污染事件的事故調查
當紫金礦業的重污染讓汀江流域百姓痛不欲生之時,有人卻因紫金礦業活得極為滋潤。10年前,陳發樹、柯希平和陳景河三人一起玩轉紫金礦業;10年間,他們從中瘋狂吸金65億元,搖身一變成富豪:陳景河已是中國第一金礦的董事長、柯希平成了廈門首富、陳發樹則登上了「福建首富」的寶座。紫金礦業直接催生了閩商系的三條巨鱷。
因紫金礦業結緣
「他們三人很像,又非常不像。」紫金礦業廈門總部的一位老員工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陳發樹、柯希平和陳景河是多年的黃金拍檔,「他們因紫金礦業結識,雖各具特色,但做事都很果敢。」
現年50歲的陳發樹靠新華都(18.50,0.00,0.00%)百貨起家,是福建省零售業的大佬;柯希平則是廈門恆興實業的董事長,主要從事建材生意。
1997年,陳發樹和柯希平共同出資成立了新華都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新華都工程」),其中陳發樹占股51%,柯希平占股49%。
那年,陳發樹花6000多萬元購買了一批水電站設備。「對於當時資金並不雄厚的陳發樹而言,這批6000多萬元的設備更像是一種賭博。」陳發樹的一位朋友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如果做好了收益會很高,做不好陳發樹就可能即刻面臨破產。」陳發樹的豪賭氣質可見一斑。
然而,正是這批設備,讓陳發樹結識了陳景河。
設備到位後,陳發樹和柯希平的新華都工程公司先後承接了浙江和江西開采土石方的工程。當陳發樹得知紫金礦業也有土方工程的需求時,便主動與對方接觸,隨後陳發樹結識了陳景河,並開始承接紫金礦業的業務。
1992年,科班出身的陳景河作為特殊人才被引進上杭縣開發紫金礦山,委以上杭縣礦產公司經理的重任。「陳景河是一個工作狂,」上述紫金礦業的老員工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他經常加班,十分敬業。」
「1992年,紫金礦業的利潤只有5萬元,但1993年實現了55.4萬元的利潤之後,就開始逐年迅速增長,1996年達到了1000萬元。」在陳景河看來,紫金礦業的壯大與發展在情理之中,「人們把技術神秘化了。其實,有些看似很復雜的東西,把它弄明白了,與生產一結合,就顯得很簡單。」
隨著紫金礦業資產規模不斷膨脹,2000年,紫金礦業開始實行股份制改革,陳景河任董事長。而正是在這個千禧年,陳發樹、柯希平和陳景河三人第一次真正匯聚於紫金礦業。
「當時的紫金山礦是貧礦且開采難度大,也因陳景河的技術攻關需要不斷試錯,所以欠下陳發樹很多工程款。改制時,紫金礦業就將欠下陳發樹的工程款摺合為股份入股。」紫金礦業的老員工向時代周報記者解釋陳發樹入股紫金礦業的原因。
隨後,在陳景河和陳發樹的牽線搭橋下,柯希平也成功入股紫金礦業,與陳發樹一起成為紫金礦業第一、第二大自然人。
超低價入股
這10年間,陳發樹、柯希平和陳景河持股紫金礦業共計7.1億多股,如按當時9.15元的股價計算,這些股票已讓這三大閩商的身家暴漲至65億元。然而,令人咋舌的是,當時他們都是以0.1元的超低價入手,總投入不足7000萬元。
時代周報記者調查發現,陳發樹和柯希平個人擁有的6.1億股紫金礦業都來自於新華都工程公司。當時,新華都工程以0.1元的面值無償轉讓給陳發樹3.5億股紫金礦業,同樣以0.1元的面值轉讓給柯希平2.6億股。這就意味著,陳發樹和柯希平的投入成本只有6100萬元。
2003年12月23日,紫金礦業成功登陸港交所,陳發樹旗下的新華都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紫金礦業已發行股份的13.16%,陳個人直接控制紫金礦業已發行股份的3.41%。 據此陳發樹直接和間接持有紫金礦業的股份近18.5億股,佔比14.05%。
作為引領陳發樹和柯希平進入紫金礦業的帶路者,陳景河也同樣以低價收購入主紫金礦業。
2004年,陳景河以0.1元/股低價收購了金山貿易持有的紫金礦業600萬股,又以0.65元/股的價格從新華都百貨處收購了400萬股。2006年,類似的轉讓兩次出現,陳景河以同樣的低價再次拿下4167.52萬股。陳景河僅僅花了735.28萬元就成功獲得了紫金礦業總計1.14594億股。
至此,三大閩商花了不足7000萬元就躋身紫金礦業十大股東,成為三大自然人,坐擁65億資產,已然成為福建三大巨鱷。而紫金礦業和陳景河顯然是陳發樹和柯希平的貴人,雖然陳和柯在入股紫金礦業前已有自己的企業,但紫金礦業的暴漲才使得他們的企業從池塘進入海洋,開始真正的「飛躍」,兩人從紫金礦業所獲的利潤比他們此前20年的收入都要多。
「與陳景河不同,陳發樹和柯希平入股紫金礦業有很明顯的投資痕跡。」廈門一位從事零售業的閩商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這位閩商所指的投資痕跡,其實就是陳發樹和柯希平通過「新華都工程」來避稅。陳發樹和柯希平的6.1億股通過新華都工程劃撥到自己名下,由企業股轉為個人股,按當時股價來計算,這些股票的價值達到55.815億元,如按25%的企業所得稅計算,陳發樹和柯希平則將應繳納的13.75億元稅款直接當做「利潤」收入囊中。
瘋狂減持套現
去年4月底紫金礦業大小非解禁後,陳發樹和柯希平開始瘋狂套現。
解禁之時,柯希平通過大宗交易平台,減持紫金礦業2110萬股,通過上證所競價交易系統累計減持紫金礦業5367萬股。以紫金礦業此間的加權均價8.88元計算,柯希平此次套現約6.64億元,而陳發樹套現達42億元之多。
兩人從紫金礦業「吸金」後,立即著手擴張自己的投資版圖,陳發樹隨即入股青島啤酒(34.80,0.00,0.00%)和雲南白葯(54.99,0.00,0.00%),成為其大股東之一;柯希平則入股京東方成為其第二大股東。「我們只動用了套現的部分資金。」陳發樹和柯希平在面對外界的質疑時,回答驚人的一致。
數十億元的大手筆投資,陳發樹和柯希平已淡然面對,紫金礦業給陳和柯帶去的,也許遠不止金錢。陳發樹早已不是那個擔心6000萬元的設備會讓其破產的青年;柯希平也將自己的企業安在了廈門最具小資氣息的高檔區域。
就在陳發樹和柯希平瘋狂套現的同時,陳景河也按捺不住,開始減持了。陳景河轉讓了紫金礦業近2760萬股,套現2.5億元,其中近8成轉讓給了公司部分董事、監事及高管。
三大個人股東集體減持套現,引起市場一片恐慌,人們紛紛猜測紫金礦業將進入「夕陽」。「事實上,陳發樹、柯希平或是陳景河的減持未必就是對紫金礦業前景的擔憂。減持後他們仍是紫金礦業最大的自然人股東。」前述紫金礦業廈門總部的老員工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當時代周報記者走訪柯希平的廈門恆興公司時,公司的內部人員向記者證實了紫金礦業老員工的話:「我們對外界炒作套現之事也很反感,至少現在紫金礦業仍是我們業務的一部分。」而陳發樹旗下的上市公司新華都的董秘龔嚴冰此前也向時代周報記者承認紫金礦業的重要性:「紫金一直給我們帶來豐厚的利潤。」
瞄準海外並購
十年的磨合,竟然使得三人的氣場如出一轍,低調、寡言。當時代周報記者向這三大閩商詢問對彼此的看法時,三人都宛若不認識對方般,「不予置評」。與陳發樹和柯希平不同,帶領紫金礦業馳騁國內外多年的陳景河雖不願談及商業夥伴和商業秘密,但在與時代周報記者的交流中卻始終保持禮貌,彬彬有禮。
早在幾年前,陳景河就已將紫金礦業陸續推出國門,「我們要利用海外資源供應國內市場。」陳景河一直堅持走國際路線,「這是中國政府積極鼓勵的,也是紫金未來發展應該認真實踐的課題。」陳景河這幾年的國際化轉型之路走得略有成效,2009年,紫金礦業榮登英國《金融時報》公布的全球500強企業第243位。
也許受到了陳景河的影響,陳發樹和柯希平也開始走海外並購之路,只不過他們選擇隱身於一家叫天然乳品的公司之後。
這家只有11名員工、注冊地在開曼群島的神秘香港上市公司,日前已完成了對紐西蘭最大私營農場Crafar Dairy20%股份的收購。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這家公司多年虧損、市值只有11億港元的公司是如何「吞下」比自己公司規模大7倍的公司的?
答案也許正是陳發樹和柯希平。如今的陳發樹和柯希平已是福建富豪,作為天然乳品的股東,兩大巨鱷在背後力挺,此番海外並購進軍乳業的成功實屬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陳發樹、柯希平和陳景河的海外拼圖正在醞釀升級中,也許下一次三人再聯手時,已與礦業無關了。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報刊司今天下午致電中國青年報記者,對本報披露的紫金礦業「封口費」事件表示關注。
報刊司的李先生告訴本報記者,受領導委託,他特地打電話了解紫金礦業「封口費」事件的相關情況。本報記者在電話里詳細介紹了采訪經過,並一一告知7家媒體記者自述遭遇紫金礦業公關的情況。李先生表示,會向有關媒體做進一步的核實了解,並關注事態的發展。
而在今天早些時候,福建新聞出版局的官員也打來電話了解相關情況,本報記者同樣做了詳細介紹。
自從7月26日本報報道紫金礦業「封口費」事件之後,該公司一直沒有對此做出正式回應。這兩天,本報記者多次打該公司宣傳部部長鄒永明的手機和辦公室電話,均無人接聽。
據《東方早報》報道,鄒永明對有關媒體表示,「封口費是他們(記者)在亂說」。而據經濟觀察網報道,鄒曾經發誓:「如果有拿錢堵記者嘴的事,我的腿將被人砍掉」。
「這是鄒永明個人的說法,不能代表公司,他要對自己的說法負責。」紫金礦業董事會秘書鄭於強今天上午對本報記者表示,關於「封口費」的真偽,現在還不清楚。「我們問過公司宣傳部,他們說沒有這回事。公司會對此事進行調查,給公眾一個說法。」
該公司監事會主席林水清告訴記者,關於「封口費」的事,他只是聽說,事實真相還有待調查。他認為,作為公司層面,不應該有這樣的行為。
記者打電話給上杭縣紀委,接電話的一位女士稱領導不在。她說,在網上看到過有關紫金礦業「封口費」的新聞,但由於不是「正規渠道」得來的消息,當地紀檢部門還沒有就此進行調查。
另外,總部在北京的《新財經》雜志昨天否認在外地設有記者站。該雜志一位李姓總編助理對本報記者說,所謂的「福建記者站站長」鄭某,只是該雜志發行代理公司的人員。此前,被此間媒體圈認為是《新財經》「福建記者站站長」的鄭某對本報記者聲稱,紫金礦業給他們的6萬元匯到了福州中聞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通過網上搜索,記者找到了《新財經》雜志在福建分支機構的地址。但上門一看,辦公場所除了懸掛「《新財經》雜志社華東南站」的牌子外,還有「《中國發展觀察》雜志社福建聯絡處」以及「福州中聞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招牌。
據紫金礦業今晚發布的公告,該公司副總裁、原紫金山金銅礦礦長陳家洪因涉嫌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已於7月27日被警方刑事拘留。
5. 紫金礦業的發家史
紫金礦業老闆,"2008最牛商人"陳發樹的發家傳奇
:
2008年4月25日,紫金礦業雖以高達40倍的發行市盈率於弱市中登陸A股市場,但其0.1元的發行面值,仍在當日一度沖高22元。這家中國最大的黃金採掘生產商已經不是第一次引起資本市場嘩然。
上市至今,紫金礦業股價雖已從峰值跌去近三分之二,如果按照7月30日7.69元的收盤價計算,公司股票背後兩位個人大股東陳景河與陳發樹財富值仍然分別高達8.81億元與141.49億元。如果按紫金礦業(2899.HK)在H股8月1日6港元的收盤價計算,陳景河與陳發樹財富值仍然分別高達6.88億港元與111億港元。陳發樹與陳景河,一位於上市前慧眼識珠入股紫金礦業,一位從職業經理人華麗轉身為公司大股東,兩人創富路徑背後的財技值得關注。
陳景河:735.28萬元換來的8億財富
據世界經理人學堂報道,十年間,作為紫金礦業創始人的陳景河共計持有紫金礦業11459.4萬股,與陳發樹玩轉資本投資不同,陳景河持有的股權皆為低價轉手獲得。陳景河比陳發樹大3歲,1957年出生在福建龍岩。1982年大學畢業後被分到閩西地質隊,開始與紫金礦業結緣。
1998年,陳景河與上杭縣政府開始動員當地居民、政府人員、紫金職工集資入股。紫金礦業由國有獨資公司轉變為國有控股公司,除了上杭縣財政局(後將股份轉讓給國有資產經營公司閩西興杭實業有限公司)擁有86.80%股份外,紫金礦業工會委員會、上杭縣舊縣鄉政府、上杭縣才溪鎮政府和上杭縣才溪鎮同康村委會成為4家外部股東,其中紫金礦業工會委員會擁有10.17%的股份,股份擁有者是包括陳景河在內的紫金礦業職工--這些原始股權證在紫金礦業A股上市前後最多被賣到了65萬元。
作為職業經理人的陳景河謀求紫金礦業股份之路就此展開。
2000年,上杭縣財政局將其擁有的福建省閩西紫金礦業集團有限公司86.80%股權全部劃撥予閩西興杭實業有限公司。
同年7月28日一家名為紫金礦業而生的金山貿易公司注冊成立。
短短幾天之後(2000年8月1日),紫金集團工會委員會、上杭縣才溪鎮同康村委會分別與金山貿易簽訂轉讓出資協議書,將起各自擁有的福建閩西紫金礦業集團有限公司的12.19%、1.01%股權全部轉讓給金山貿易。
當時紫金的股東變成閩西興杭實業有限公司和金山貿易。
同月,閩西興杭實業有限公司作為主發起人,聯合新華都(002264行情,股吧)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其他7家發起人,發起設立福建紫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並進入上市沖刺階段。
紫金礦業招股說明書顯示,陳景河與金山貿易在2002年2月1日簽署《股權激勵協議書》。
依據上述協議,2004年7月12日,金山貿易將持有的紫金礦業600萬股轉給了陳景河,每股0.1元/股。
「當時股東的想法就是希望紫金礦業通過上市,實現公司資產和股東財富的保值增值。」按照公司董秘鄭於強說法,公司成功上市,陳景河以每股0.10元的價格獲得股權轉讓並不出人意料。
6. 火箭」炸「出了一位神秘富豪 480億身家是怎樣煉成
根據最近《紐約時報》的一篇報道,在中國,身家超過10億美元的富豪多達430人,比美國以外的其他任何國家都多。這其中,就包括王靖。
有著"運河狂人"之稱的北京商人王靖,在2015年胡潤百富榜上以480億元身家排名第21位。王靖的特殊之處,在於以一般民營企業家無法企及的宏大項目震驚世界:在克里米亞投資深水港,在尼加拉瓜挖運河……但王靖卻自稱是"普通人"。這讓他顯得很神秘。
9月1日,美國特斯拉(Tesla)公司創始人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旗下SpaceX公司的獵鷹9號火箭爆炸,則讓王靖的又一次"大手筆"投資曝光。這位神秘中國富豪在衛星產業的"野心"被公之於眾。
SpaceX炸毀的Amos6衛星,來自以色列通信衛星運營商Space Communication。而在爆炸前一周,A股上市公司信威集團(600485.SH)剛剛披露,擬以2.85億美元的交易對價收購SCC的100%股份。信威集團的實際控制人,正是王靖。
獵鷹9號火箭將信威集團"炸"到了台前。網易財經調查發現,這家默默無聞的上市公司,或為王靖驚人能力的另一個注腳。細究這家公司的業績、商業合作夥伴以及正在實施的戰略,就如其控制人一樣神秘莫測。
神秘客戶帶來逾90%業績
信威集團的年報顯示,公司在柬埔寨、烏克蘭等國開展的海外公網業務帶來的銷售收入,佔到年總營收的90%以上。但這些海外合作夥伴背後的控制者究竟是誰?對於機構和媒體的質疑,王靖本人以及信威集團從未披露過。
相較早前引發全球關注的香港尼加拉瓜運河開發投資有限公司,王靖的A股上市公司信威集團算不上一家知名企業。甚至是在王靖被媒體集中報道的時期,由其控制的信威集團也僅是被寥寥數筆帶過。
但從多個方面來看,信威集團都可謂是一家特殊的企業。
一位曾經造訪過信威集團的媒體記者如此描述這家企業:公司大廈大廳迎面是"八榮八恥"等宣傳語錄,大會議室的背景牆上是"報效國家"巨幅字幕。而王靖的會客室,則放著紅軍領導人會師的油畫。每天早晨,公司廣播里會播放《解放軍進行曲》,下午播的則是《打靶歸來》。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信威集團的主營業務,則是國內企業少有的"全球化"。信威集團的年報顯示,公司在柬埔寨、烏克蘭、俄羅斯、坦尚尼亞、愛爾蘭、巴拿馬、尼加拉瓜等國開展的海外公網業務帶來的銷售收入,佔到年總營收的90%以上。
這些為信威集團帶來90%以上銷售收入的海外合作夥伴,背後的控制者究竟是誰?對於機構和媒體的質疑,王靖本人以及信威集團從未披露過。
而通過仔細查閱信威集團披露的前述海外項目的復雜交易結構,以及登記在香港政府機關的相關文件,網易財經獨家調查發現,這些被信威集團稱為"海外新興通信運營商"的合作夥伴,在兜兜轉轉之後,悉數處於一些香港公司的控制之下。
一位名叫"張渺"(MIU ZHANG)的香港籍人士,是信威集團海外業務的早期合作夥伴。其與中信資本高級董事總經理、結構融資部主管同名。
2012年9月20日,張渺在香港注冊成立Citic Capital SIF Telecom Investment Limited(簡稱"中信資本SIF投資"),這是一家注冊資本僅100港幣的公司。但僅僅兩個月後,11月27日,公司即去掉了"中信資本"的前綴,更名為Citic Capital SIF Telecom Investment Limited(下稱"SIF投資")。
SIF投資,曾是信威集團在烏克蘭的商業合作夥伴Prosat Ltd的間接股東,持有後者98.11%的股份。Prosat Ltd採用信威集團的McWiLL 無線接入技術,在烏克蘭境內組建覆蓋全國的通信網路。
通過復雜的交易結構,Prosat Ltd為信威集團帶來了價值24.04億元的基站軟體、核心網設備買賣合同。
2014年10月31日與信威集團簽下價值6.62億美元基站設備及核心網路設備買賣合同的俄羅斯商業夥伴Polari Genies Telecom Limited(下稱"PG"),同樣由前述張渺間接控股。而PG的主要股東,則是張渺注冊於香港的Russwill Telecom Limited(下稱"Russwill")。
Russwill注冊資本僅1美元,成立於上述合同簽署前4個月。與SIF投資類似,Russwill也隱現"中信資本"的痕跡:Russwill成立最初的注冊地址位於"香港中環添美道1號中信大廈28樓",這里是中信資本香港辦公室。
一位名叫"凌利鋼"的中國籍人士,是信威集團海外業務的另一位重要合作夥伴。這是一名活躍的投資者。網易財經查閱文件記錄發現,凌利鋼通過注冊在香港的多家公司間接持股,實質上是信威集團在坦尚尼亞、愛爾蘭、巴拿馬和尼加拉瓜四個國家的商業合作夥伴。
凌利鋼曾在通信巨頭華為的多個海外項目中擔任負責人。在信威集團2014年、2015年的年報中,華為被列為該公司境外公網行業主要的競爭對手。
網易財經發現,前述香港公司,多注冊在一些由代理提供的地址上,在與信威集團簽訂合同之前,均無太多實質性經營痕跡。但正是這些隱藏在香港的公司,為信威集團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收入,是信威的主要業績來源。
而根據買方信貸的合作方式,這些"海外買家"支付給信威集團的銷售貨款,主要是來自國家開發銀行、建設銀行等機構的貸款,並且由信威集團及其子公司為這些"海外買家"提供擔保。
根據信威集團年報披露,2015年公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約35.34億元,其中海外公網業務的營業收入為32.82億元,佔比高達93%。2014年海外公網業務的營收佔比則高達96%。包括俄羅斯等項目的銷售毛利率,甚至高達90%以上。
沒有跡象表明,前述海外項目背後的控制者張渺和凌利鋼,在與信威集團達成合作之時,與他們的職務身份、所在機構存在聯系。網易財經未能聯繫到張渺、凌利鋼本人對相關交易進行置評。中信資本企業關系部董事譚嘉雯、信威集團董事會秘書王錚亦未回復網易財經的問詢郵件。
諱莫如深的財富歷程
在王靖鮮為人知的履歷中,柬埔寨,是一個繞不開的地方,也是他的"福地"。柬埔寨當地的媒體記者、接近王靖的人士均向網易財經確認,按王靖自己的說法,他早年是以礦業起家,在柬埔寨擁有一處金礦。不過,無人能說出該金礦的具體情況。
讓信威集團在全世界范圍內簽下銷售訂單,業務遍地開花,在2014年順利借殼上市,並自此保持銷售毛利率在90%以上的人,是王靖。
但王靖是誰?除了"神秘富商"、"運河狂人"這些集中見諸報端的稱呼外,沒有多少人知道其來歷。
王靖本人稱自己僅為"一個普通人"。
"我是1972年12月出生的,出生地就是北京。其實這么多年,都是很簡單地在生活。"王靖在一次罕見接受海外媒體采訪時說,他的父親是一名普通工人,纏綿病榻11年後於2010年去世,母親已經退休。此外,他還有一個女兒。
網易財經調查發現,在王靖鮮為人知的履歷中,柬埔寨,是一個繞不開的地方,也是他的"福地"。
柬埔寨當地的媒體記者、接近王靖的人士均向網易財經確認,按王靖自己的說法,他早年是以礦業起家,在柬埔寨擁有一處金礦。不過,無人能說出該金礦的具體情況。
有據可查的王靖與黃金有關的業務,體現在一家名為"香港寶豐黃金有限公司(STR Gold(HK)Limited)"的公司。香港企業查冊中心的記錄顯示,該公司於2009年7月注冊成立,注冊資本1萬港幣,實際繳納為0。公司的董事名單中,除了王靖,還有兩名商業夥伴高衛東、趙勁。不過這家公司持續經營到2013年後便宣告解散。
柬埔寨更為重要的作用,體現在王靖入主信威集團之時。
2010年3月,一家名為"博納德"的投資公司,通過增資擴股形式,以1.09元/股的價格認購信威集團1.2億股股份。1.09元/股這個價格,甚至低於信威集團2004年一次增資擴股時資產評估公司給出的最低增發價。而在上述1.2億股中,有8800萬股為博納德替王靖代持。
2011年7月,博納德再次出手,從信威集團原股東大唐控股手中,以1.78元/股的價格購入2146.49萬股股份。8月,博納德與王靖等原隱名股東解除了代持關系,王靖自此走到台前,正式成為信威集團實際控制人。
奇跡由此發生——信威集團的股價在此後快速飆升。這也意味著,王靖等信威集團股東的財富暴漲。
距離王靖走到信威集團台前僅3個月後的2011年11月-12月,信威集團一名自然人股東關利民與他人簽署股權轉讓協議,轉讓所持股份,轉讓價格高達59.7元/股。步入2012年後,信威集團經歷8次增資擴股、股權轉讓,交易價格均高達79.2元/股。
信威集團在2014年借殼上市期間的公告中解釋,上述股價的變化,得益於王靖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後完成的第一個規模化海外電信公眾網路項目——柬埔寨項目。這個項目僅在2011年便實現收入11.71億,凈利潤5.69億元。柬埔寨項目給信威集團帶來的銷售收入,在2011年、2012年分別占當期總營收的84.70%、90.47%。
柬埔寨項目,後來被媒體描繪為王靖"點石成金"的案例。
但有意思的是,根據信威集團公告,當時持有柬埔寨項目80%股權的是柬埔寨公司Khov Primsec Co., Ltd.。網易財經從金邊證券的一份報告中確認,Khov Primsec Co., Ltd.系柬埔寨當地的一家礦業公司。巧合的是,這家公司也是開發金礦。
王靖入主信威集團,並藉助上市公司讓自己一夜暴富,這一切均發生在其2014年12月宣布尼加拉瓜運河項目開工、成為"運河狂人",從而走入公眾視野之前。
被"炸"出來的衛星夢
王靖對衛星產業的興趣由來已久。早在入主信威集團之後不久,他就低調啟動了"空天信息戰略",致力於打造低軌衛星星座系統。在2014年成功借殼上市前夕,信威集團與清華大學聯合研製的首顆靈巧通信試驗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成功搭載發射。
如果說依靠神秘買家構建起海外公網業務,並以此支撐起信威集團500億市值是王靖的"今天",那麼收購以色列公司SCC,在太空一展宏圖,便是王靖的"明天"。
種種跡象表明,王靖准備在衛星產業大顯身手。
王靖對衛星產業的興趣由來已久,甚至早於投資建設運河。實際上,早在入主信威集團之後不久,他就低調啟動了"空天信息戰略",致力於打造低軌衛星星座系統。
在2014年成功借殼上市前夕,信威集團與清華大學聯合研製的首顆靈巧通信試驗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成功搭載發射。而當時的政策背景,正值國務院正式對外公布"60號文件",明確鼓勵民間資本進入空間領域,參與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建設。
就在宣布收購SCC公司3個月前的2016年5月,信威集團宣布,將以定增方式募集資金,投資建設尼加拉瓜通信衛星系統並開展商業運營,拓展以拉丁美洲為主、覆蓋美洲地區的衛星通信市場。
公開資料顯示,信威集團在盧森堡的子公司,目前已取得西經84.4度軌道位置20年的使用權,擬在該軌位發射一顆對地靜止衛星"尼星一號"並運營。尼星一號項目已經取得相應頻率協調及運營許可,並與南北美洲的幾乎所有國家,以及太平洋、加勒比海、大西洋海岸的法屬島嶼、英屬島嶼取得了頻率協調及運營許可。
據悉,尼星一號項目建設期為2.5年,預計於2019年4月發射衛星,當年二季度開始運營,預計在軌運行的第五年(2023年)達產。根據信威集團公告,尼星一號項目達產後,預計年銷售收入為3.6億元,年凈利潤為1.31億元。
在9月1日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爆炸前一周,信威集團宣布,計劃以2.85億美元的交易對價收購SCC的100%股份,並將這家位於以色列特拉維夫的上市公司私有化。
作為一家全球靜止衛星運營商,SCC擁有的幾顆衛星均在地球靜止軌道運行,並擁有4W、65E、17E軌位的使用權,主要覆蓋的范圍包括中東、中歐、東歐、亞洲及非洲等區域,均為衛星通信服務需求增長較快的地區。其中,亞太地區是全球衛星運營服務行業的主要收入貢獻地區,中東地區是全球衛星運營服務行業收入增長最快的區域之一。
如果能順利收購SCC,信威集團運營的衛星將覆蓋95%的世界主要人口分布區域,成為為數不多的幾乎覆蓋全球的衛星運營商。
網易財經獲悉,在與信威集團達成收購意向之前,SCC的控股股東,以色列私有控股集團Eurocom為了替SCC尋找買家,已經長達數年之久。此前曾對SCC產生興趣的,是西班牙知名衛星電視運營商Hispasat。但是交易最終因以色列的相關法律障礙未能達成。
獵鷹9號火箭爆炸事故的發生,讓SCC陷入困境。信威集團隨後也停牌,不過對外表示"Space X火箭發射失敗對擬收購SCC無本質影響"。
"發射衛星不僅是技術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核心資源問題。現在世界電聯的衛星頻軌資源十分擁擠,一般的情況是全球各個國家互相協調,統一向ITU申請軌道位置和頻段,至於能否搞定,什麼時候搞定,就要看運氣了。"東吳證券分析師徐力曾高度評價信威集團前述兩項衛星項目投資的"戰略意義","這次收購花了2.85億美元,關鍵不在於幾顆舊衛星,而在於軌道和頻率資源以及運營經驗。"
徐力分析,假如信威集團收購SCC順利完成,加上2019年發射的尼星一號,將彌補我國通信衛星覆蓋嚴重不足問題。"換句話說,中國海外的大使館、領事館,其他駐外機構、飛機、輪船,甚至海外駐軍,都能夠通過我國自有的衛星通信系統進行全球溝通。"他說。
7. 河南省有色金屬地質礦產局對外合作: 從引進來到走出去
黃彩麗 楊群周
(河南省有色金屬地質礦產局)
河南省有色金屬地質礦產局對外合作是從2004年開始的,開始主要是引進外資進行風險勘查與開發,取得了很好的成效。2008年局實施「走出去」戰略,局屬地勘單位在境外取得多處礦業權,在非洲、南美、東南亞到蒙古國都有河南有色找礦人。
一、引進來,以開放的胸懷擁抱世界
河南省有色金屬地質礦產局的對外合作是從「河南省洛寧縣月亮溝銀礦詳查」等5個勘查區和內鄉縣銀洞溝等3個勘查區引進外資進行風險勘查開始的。前者由於當時地質事業費撥款不足,該地區的勘查工作進展不大,局屬一隊也曾設法引入一些社會資金進行勘查,但限於其經濟實力,資金投入也不大,勘查成果也不明顯,且有嚴重的「後遺症」。後者自2000年開展國土資源大調查以來,由於投入多,取得的勘查成果也較突出。
2004年1月30日,加拿大SKN公司總經理高建國由中國礦業協會副秘書長劉益康先生陪同,實地考察「月亮溝」、「銀洞溝」鉛鋅銀金礦項目。考察後外方對這兩個項目比較滿意,雙方於2月3日簽訂了合作意向。外方為英國威克多礦業有限公司(屬加拿大SKN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中方為河南有色地質礦產有限公司。2月20日,在談判後,雙方就月亮溝、銀洞溝地區的8個探礦權的合作簽訂了協議。4月12日,在鄭州召開的「河南國際經貿洽談會」上,馮銳代表英國威克多礦業有限公司、畢福海局長代表河南有色地質礦產有限公司就上述合作簽訂了合作合同,合同金額為1000萬美元,決定成立中外合作河南發恩德礦業有限公司。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參加了該項目的合同簽字儀式。
成立中外合作河南發恩德礦業有限公司,首先面臨的是軍事禁區問題。在此前已有十幾家外國公司想在河南省進行礦業勘查,都是因為此問題而失敗。前期局通過洛寧縣委、縣政府等做了一些工作,但效果不明顯。後來畢局長親自出面,多次到洛陽、北京,利用洛陽市委、市政府、市人大等各方關系同軍事基地方面進行接觸,同時畢局長還到第二炮兵參謀部進行匯報。經過了艱苦、細致的工作,這個問題總算有了結果:內鄉銀洞溝3個探礦區的合作勘查開發被軍方否決,洛寧月亮溝的5個探礦權只能限制在其范圍內進行勘查開發。在河南省進行風險勘查開發的外商投資企業,河南發恩德礦業有限公司是第一家。
軍事禁區問題解決後,其他問題迎刃而解,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於2004年8月30日頒發了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後辦理「月亮溝」等5個探礦權由有色一隊到合作公司的轉讓。國土資源部於2005年6月6日向河南發恩德礦業有限公司頒發「月亮溝」、「西廟—壘壘石」兩探礦證。省工商局於2005年6月24日已向河南發恩德礦業有限公司頒發長期營業執照(30年),合作公司注冊地已由鄭州變更到合作公司生產經營地洛寧縣。
二、合作中,以真誠的態度達到多贏
中外雙方於2004年下半年開始對月亮溝地區開展合作探礦工作。在合作中,雙方以誠相待,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兩年多共投入坑探近5.5萬m,鑽探5萬m,勘查投入8000餘萬元,取得了很好的勘查效果,目前僅在月亮溝勘查區就獲探明、控制和推斷的資源儲量:銀為中型規模,鉛鋅為中型規模。
河南發恩德礦業有限公司於2006年3月底取得月亮溝鉛鋅銀礦采礦證,4月份開始采礦,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2006年實現銷售收入2億多元,2007年實現銷售收入7.5億元。中方在該項合作中從經濟上受益匪淺,而加拿大希爾威金屬有限公司(原加拿大SKN公司)的股票價格也在與中方的合作中得到大幅度的攀升,目前是數十家在華進行風險勘查的加拿大上市礦業公司中股票價格最高、最為成功的公司。
自公司成立以來,以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為己任,為洛寧縣經濟的發展作出了貢獻。2006年上繳稅2000餘萬元,2007年上繳稅9000餘萬元,另外還為當地解決了近千人的就業問題。
該項目不僅給局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局還派出一些技術骨幹參加到該項目。他們在與外方的交流磋商中,直觀地了解了國際規則,規范了管理方法,更新了觀念,鍛煉了隊伍,提升了自身的競爭力。
三、走出去,尋找更大可持續發展空間
2008年局黨組深刻分析勘查開發全球化的趨勢,加快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步伐,實施走出去戰略。並認識到當前的全球金融危機是歷史給予我們「走出去」的新機遇,要求局屬地勘單位採取各種有效措施,在境外取得礦業權,做強勘查,做大開發,真正做大做強自己的主業,形成長期穩定的優勢產業。目前局屬地勘單位在境外取得礦業權的有:①局屬一隊在菲律賓擁有一個礦業權;②局屬二隊在辛巴威有一個礦業權,在蒙古國有兩個礦業權;③局屬五隊在蒙古國有3個礦業權;④局屬六隊在澳大利亞有一個礦業權;⑤局屬地勘總院在智利有一個礦業權。
這樣,在非洲、南美、東南亞到蒙古國都有河南有色找礦人。
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局不僅在對外合作勘查開發中獲得了收益,更為參與更廣泛的對外合作積累了經驗,熟悉了規則,鍛煉了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