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成果申報管理暫行辦法

成果申報管理暫行辦法

發布時間:2021-02-13 09:51:32

1. 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管理暫行辦法的第二章 項目立項

第五條項目立項一般應包括申請、審批、簽約三個基本程序。
第六條科技部專項計劃部門在啟動項目申請工作前,應根據科技發展規劃和戰略,發布項目指南或優先領域,並依據計劃的性質、宗旨和功能定位,明確申請項目的選擇范圍、領域、性質、規模、目標方向等,確定項目申報的時間、渠道、方式。
第七條項目指南和優先領域已明確項目目標和任務,並符合招標投標條件的,應當依據《科技項目招標投標暫行管理辦法》中的相關規定執行。
第八條申請項目的申請者(包括單位或個人)應當符合以下基本條件:
(一)符合該計劃對申請者的主體資格(包括法人性質、經濟性質、國籍)等方面要求;
(二)在相關研究領域和專業應具有一定的學術地位和技術優勢;
(三)具有為完成項目必備的人才條件和技術裝備;
(四)具有與項目相關的研究經歷和研究積累;
(五)具有完成項目所需的組織管理和協調能力;
(六)具有完成項目的良好信譽度。
第九條申請項目應符合國家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科技政策,符合國家科技發展規劃、計劃的總體部署和安排。
第十條申請項目應提供以下三部分材料:
(一)項目申請表(由科技部統一印製);
(二)項目建議書(由申請者按照科技部要求的內容框架編寫);
(三)項目建議書的附件(與項目建議書內容有關的證明材料、專家評議意見、相關單位的項目推薦意見)。
第十一條項目建議書的內容和框架一般應包括:
(一)立項的背景和意義;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三)現有研究基礎、特色和優勢;
(四)應用或產業化前景、科技發展或市場需求;
(五)研究內容與預期目標;
(六)研究方案、技術路線、組織方式與課題分解;
(七)年度計劃內容;
(八)主要研究人員和單位簡況及具備的條件;
(九)經費預算;
(十)有關上級單位或評估機構的意見。
除滿足上述條件外,不同類型項目的建議書可有所側重,或根據需要增加新的內容。
第十二條項目申請,必須嚴格按各類國家科技計劃管理辦法規定的渠道、方式、時間執行。申請渠道可按行政隸屬關系逐級匯總、審核;或由申請者經有關行業和地方科技行政管理部門推薦後直接申報,最終由科技部專項計劃部門受理。
第十三條經科技部專項計劃部門或由其委託的有關機構對項目建議書進行討論、咨詢和審查後,符合條件並通過審查的項目,可以進入可行性論證或評估。
第十四條科技部專項計劃部門負責組織或委託有關機構進行項目可行性報告的論證或評估工作。
第十五條可行性報告內容和框架一般應包括:
(一)項目的背景和意義;
(二)國內外研究開發現狀和發展趨勢(包括知識產權狀況);
(三)擬承擔單位的技術優勢和條件;
(四)項目目標、研究內容和關鍵技術;
(五)技術路線方案、課題分解;
(六)經費的預算;
(七)年度進度和目標;
(八)預期成果
(九)項目負責人的技術水平和組織管理能力介紹;
(十)有關上級單位的意見。
第十六條可行性論證或評估報告應對項目給出可行、不可行或需作復議的明確結論意見,並交科技部專項計劃部門負責審核。對論證結論「需作復議」的項目,申請者應對有關內容進行必要的修改,然後將修改完善後的論證報告送科技部專項計劃部門進行復審。
第十七條對通過可行性論證審核的項目,科技部將以部發文的形式給予批復,並根據管理公開制度在相關范圍或媒體向社會公眾發布列入計劃項目公告。
第十八條對符合評估條件的項目,應當依據《科技評估管理暫行辦法》中的相關規定執行。
第十九條列入國家科技計劃的項目,科技部專項計劃部門應根據不同計劃的性質,通過合同或計劃任務書形式,確定項目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二十條列入國家科技計劃的項目實行統一編號,有關標准由科技部另行制定。
第二十一條項目的合同或計劃任務書的文本由科技部專項計劃部門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統一設計和印製,由項目承擔者依據批準的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填寫合同或計劃任務書。經簽約各方共同審核後,方可履行簽訂手續。
第二十二條合同或計劃任務書應包括以下內容:
(一)項目編號、項目名稱和項目密級;
(二)合同甲方或計劃任務下達部門;
(三)合同乙方或計劃任務承擔單位(人)和任務責任人;
(四)立項背景與意義;
(五)主要任務、關鍵技術;
(六)驗收考核指標;
(七)實施方案、技術路線與年度計劃進度;
(八)經費預算和用途;
(九)承擔單位的保障條件與經費配套;
(十)科技成果及其知識產權的歸屬和管理;
(十一)涉密項目的科技保密義務;
(十二)爭議解決方法。
第二十三條根據國家科技計劃的不同性質和目標,合同或計劃任務書可增加有關科技行政管理部門作為第三方,第三方有保證任務完成的責任和監督項目實施的權力。
第二十四條對於執行結果可測的項目,合同中的研究和考核指標,必須量化;對於執行結果不可測項目,合同中的研究和考核指標,必須有準確含義的定性說明。
第二十五條對項目執行中的有關國撥經費、條件保障和經費配套條款,必須明確簽約各方的責任,並明確出現一方違約時,其他方應有的權力。
第二十六條合同或計劃任務書由科技部專項計劃部門核准後方能生效。
第二十七條對國務院交辦或科技部決定所需緊急立項任務,可按各類國家科技計劃管理辦法所規定的緊急立項程序條款進行立項。

2. 創新管理成果能申報政府政策獎勵嗎

可以申請政府的四新應用項目,包括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和新經濟,也可以申請政府的創新成果獎勵。這是上海市的政策。

3. 如何寫成果申報培育目標及主要措施

人員的構成與分工、項目經理的大項目組織參與工作經驗、項目的領導組織結構、相關管理制度、應急措施等等。

4. 申請專利後怎樣做成果登記

專利申請後怎麼做成果登記?
第一條為了增強財政科技投入效果的透明度,規范科技成果登記工作,保證及時、准確和完整地統計科技成果,為科技成果轉化和宏觀科技決策服務,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執行各級、各類科技計劃(含專項)產生的科技成果應當登記;非財政投入產生的科技成果自願登記;涉及國家秘密的科技成果,按照國家科技保密的有關規定進行管理,不按照本辦法登記。
第三條科學技術部管理指導全國的科技成果登記工作。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學技術行政部門負責本地區的科技成果登記工作;國務院有關部門、直屬機構、直屬事業單位負責本部門的科技成果登記工作。
第四條科技成果登記應當以客觀、准確、及時為原則,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全國科技成果信息的交流。
第五條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學技術行政部門和國務院有關部門、直屬機構、直屬事業單位科技成果管理機構授權的科技成果登記機構,對符合登記條件的科技成果予以登記。
第六條科技成果完成人(含單位)可按直屬或屬地關系向相應的科技成果登記機構辦理科技成果登記手續,不得重復登記。兩個或兩個以上完成人共同完成的科技成果,由第一完成人辦理登記手續。
第七條科技成果登記應當同時滿足下列條件:
(一)登記材料規范、完整;
(二)已有的評價結論持肯定性意見;
(三)不違背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政策。
第八條辦理科技成果登記應當提交《科技成果登記表》及下列材料:
(一)應用技術成果:相關的評價證明(鑒定證書或者鑒定報告、科技計劃項目驗收報告、行業准入證明、新產品證書等)和研製報告;或者知識產權證明(專利證書、植物品種權證書、軟體登記證書等)和用戶證明。
(二)基礎理論成果:學術論文、學術專著、本單位學術部門的評價意見和論文發表後被引用的證明。
(三)軟科學研究成果:相關的評價證明(軟科學成果評審證書或驗收報告等)和研究報告。《科技成果登記表》格式由科學技術部統一制定。
第九條科技成果登記機構對辦理登記的科技成果進行形式審查,對符合條件的予以登記,出具登記證明。科技成果登記證明不作為確認科技成果權屬的直接依據。
第十條科技成果登記機構對已經登記的科技成果應當及時登錄國家科技成果資料庫,並在國家科技成果網站或者科學技術研究成果公報上公告。
第十一條凡存在爭議的科技成果,在爭議未解決之前,不予登記;已經登記的科技成果,發現弄虛作假,剽竊、篡改或者以其他方式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注銷登記。
第十二條科技成果登記機構的工作人員擅自使用、披露、轉讓所登記成果的技術秘密,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
第十三條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學技術行政部門,國務院有關部門、直屬機構、直屬事業單位可依照本辦法制定實施細則。
第十四條本辦法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1984年2月22日原國家科委(84)國科發成字141號文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關於科學技術研究成果管理的規定》同時廢止,本辦法施行前公布的有關規定與本辦法規定不一致的,以本辦法的規定為准。

閱讀全文

與成果申報管理暫行辦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沈陽盛唐雍景糾紛 瀏覽:973
工商局生態市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757
侵權責任法第87條的規定 瀏覽:553
招商地塊南側公共服務項目批前公示 瀏覽:208
盤錦公交投訴電話 瀏覽:607
馬鞍山到宿遷汽車時間 瀏覽:215
公共衛生服務的工作目標 瀏覽:813
知識產權服務制度 瀏覽:726
警察管詐騙叫民事糾紛 瀏覽:650
馬鞍山胡駿 瀏覽:110
推動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全覆蓋試點工作調研 瀏覽:680
山東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349
投訴制凝 瀏覽:932
黑警投訴 瀏覽:95
國培預期研修成果 瀏覽:151
知識產權專利培訓心得 瀏覽:974
工商登記需要提供什麼資料 瀏覽:683
大連使用權房子辦產權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30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