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靠譜的科技成果轉化的網站推薦一個
《科技縱覽》雜志是IEEE(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的旗艦出版物IEEE Spectrum的中文版回,由中國科學技術答信息研究所主辦,於2012年8月正式出版。旨在探討未來技術發展趨勢及其對社會和商業的影響,主要內容為報道國際航空航天、計算機和電信、生物醫學工程、能源和消費電子等領域的最新技術進展和成果。官方網站是悅智網,可以在悅智網訂閱電子版或者紙質版,不知道我的回答是否對你有幫助。
❷ 科技成果轉化的主要意義表現在哪些方面
科技成果轉化的意義主要表現在如下三方面:❸ 科技成果轉化的主要流程是什麼
科技是經濟增長的發動機,是提高綜合國力的主要驅動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內、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容化,已經成為目前世界各國科技政策的新趨勢。目前科技成果轉化的途徑,主要有直接和間接兩種轉化方式,並且這兩種方式也並非涇渭分明,經常是相互包含的。
(一)科技成果的直接轉化
1.科技人員自己創辦企業
2.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開展合作或合同研究
3.高校、研究機構與企業開展人才交流
(二)科技成果的間接轉化
科技成果的間接轉化主要是通過各類中介機構來開展的。機構類型和活動方式多種多樣。在體制上,有官辦的、民辦的,也有官民合辦的;在功能上,有大型多功能的機構(如既充當科技中介機構,又從事具體項目的開發等),也有小型單一功能的組織。
1.通過專門機構實施科技成果轉化
2.通過高校設立的科技成果轉化機構實施轉化
3.通過科技咨詢公司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活動
❹ 美國和我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科研,教學,推廣三結合機制的異同點
我國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體質基本上形成了以政府農業科技推廣機構為主,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和科協組織等為輔的多元化轉化體制,與在這一體制下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運行機制有著內在的關系。表現出運行機制為一個綜合系統,就有整合、動力、定向、調控和發展功能,這些功能配合的好壞就是運行機制的好壞。目前我國成果轉化的運行機制有以下幾種:
1 科研、教學、推廣三結合的運行機制
科研、教學、推廣是我國農業生產的三大支柱。實踐表明,科研、教學、推廣共同進行技術的開發和推廣是一條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運行機制。科研、教學、推廣三者互相依賴,互相支持,缺一不可。三者結合基本形式有以下幾種:
1.1 以推廣項目為粘合劑的合作推廣形式
重點推廣項目,組織由科研、教學、推廣三方單位科技人員構成的協作組來共同進行農業科技成果推廣。
1.2 以生產指標為主向的集團承包形式
根據不同地區的不同生產任務要求,組織由農業院校、科研單位專家教授,基層推廣人員、農用物資供應部門、地方行政領導構成的承包集團,聯合承包地區各年度的生產任務指標。
1.3 根據生產需要進行聯合攻關的形式
針對一些生產上的主要障礙因素,農業推廣部門和生產部門根據生產需要邀請科研、教學部門聯合攻關。
1.4 推廣部門建立技術依託單位的形式
各級推廣部門通過各種渠道,採取各種方式建立以科研、教學部門為技術依託單位的形式,引進人才和技術。
1.5 以聘請顧問為主的技術咨詢服務形式
農業推廣部門聘請由教學、科研單位專家、教授組成的顧問團,在生產關鍵階段進行巡迴考察指導和產前、產中、產後的咨詢服務,幫助農民解決生產中的技術問題。
2 技、政、物三結合的運行機制
技、政、物三結合是指科技成果轉化中,在行政領導的干預,及物資供應部門的支持下,實現政、技、物結合,科技與經濟相結合向農民推廣農業實用技術。在技、政、物三結合中,領導是關鍵,專業技術人員是核心,物資供應是保證。技、政、物三者有效結合將有利於農業技術推廣各項措施的落實,有利於各級政府加強對農業生產的掌控,有利於促進其他部門支持農業生產,有利於發揮農業推廣、科研、教學部門在技術上的整體功能和綜合效益,有利於推動農業管理體制的深化改革,有利於有償服務的獎懲兌現。
3 政府、專業機構、民辦機構三結合的運行機制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農村經濟向著商品化、專業化、現代化方向發展,農業推廣工作一方面沿用從中央到地方到農民的縱向農業推廣體系,另一方面又注重加強橫向聯合,農民技術協會等民辦機構在政府的宏觀調控下,以農業科研單位、大專院校等專業機構為技術依託,農民成為推廣的積極參與者,形成了政府、專業機構和民辦機構三結合的運行機制。例如,湖南阮江縣自1982年首創8個農民專業技術協會以來,到1992年,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發展會員450萬人,涉及種植、養殖、鄉鎮企業、服務行業等140個專業門類。這些民辦的專業協會上掛科研單位、高等院校,下聯千家萬戶,在政府的宏觀調控下,逐步走農工貿一體化道路,形成農科教相機和的技術經濟實體,成為科學技術迅速轉化為生產力的暢通渠道,對加速科技成果在農村中普及推廣和農村商品經濟的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目前我國各地興起的民辦機構形式大致有以下幾種:
3.1 單一的技術服務型
又稱為技術協作開發型。它是純粹以技術交流為宗旨,開發某一轉向產業技術。如使食用菌種植、庭院立體經濟、養豬、養雞、養羊等。通過會員交流技術環節,開展技術服務,提高商品質量,取得較好的效益。
3.2 專業技術經濟實體
專業戶在自願互利基礎上,採用投資、集資等方式興辦技術經濟實體,實行生產管理、經營一條龍,形成技術經濟聯合體或技術服務公司。這種形式既管生產技術、人才培訓、技術交流,又管物資供應和產品銷售,為農民提供系列化服務。
3.3 商業、企業化經濟聯合實體型
專業戶與專業技術聯合體的發展,使農民進入流通領域,開始了有組織的聯合經營活動,形成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逐步實現產業化經營。例如,優質麵包專用小麥生產與食品廠聯系起來,農民在生產加工銷售過程中,參與加工和流通,得到配套服務,促進農業實現高產、優質、高效。
4 經營咨詢、技術推廣、經營服務三結合的運行機制
農業技術推廣、經營咨詢、經營服務相結合,為農民提供配套的綜合服務,這是我國農業推廣體制改革中出現的一件新生事物,在推動科學技術的傳播和農村商品生產發展中已經發揮了重大作用。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這一新生事物的內容需要不斷完善,使農業推廣逐步走向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經營咨詢是指推廣人員或專家向生產單位或農民提供咨詢服務,解答他們提出的各類問題。經營服務是指推廣部門在做好技術推廣工作的同時開辦經營性實體,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後系列化配套服務。經營咨詢、技術推廣、經營服務相結合使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中實現服務內容綜合化,推廣、經營一體化,技術與物資配套規范化,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系列化。
❺ 科技成果轉化是什麼意思
科研成果轉化是指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已轉化成成品、樣機、技術得到全面推廣應用等,證明一般是如轉化為新產品,可以用該產品新產品證書、生產批文(葯類的)、銷售合同、訂單、銷售發票等一種或多種材料證明;若轉化為新設備,則用該設備說明書、設備備案文件、發票等證明;轉換為新技術,一般是要多個使用單位的推廣應用證明。❻ 科技成果轉化的途徑是什麼
科技成果轉化的途徑包括直接轉化和間接轉化。❼ 科技成果轉化模式
縱觀發達國家的科技成果轉化,各國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選擇了不同的模式。美國主要通過管理創新和建立風險投資機制的途徑來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風險投資強調的是整體投資回報率,藉助於風險投資方高水平的專家,能夠較為准確地判斷實驗室項目的未來前景。因此,建立風險投資機制是美國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途徑。德國通過建立「科研創新體系」來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科研創新體系」很好地實現了政府、企業和科研人員的統一。科研人員出成果,企業出資本,國家出政策,並且負責在企業界和科技界之間進行溝通。它不僅包括科研開發工作,而且包括科研成果轉化為市場產品的增值過程、科技成果及科技知識的傳播和人才資源的培育培訓。英國模式與德國模式有些類似,主要是通過加強高校與企業界的合作來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日本通過改革研究開發體制及研究開發戰略來實現科技成果轉化。法國通過改革法律、機制、稅收來鼓勵科技成果轉化(唐宏力等,2003)。無論採取何種模式,國外的科技成果轉化大多以企業作為科技成果轉化的主要載體,通過信息平台與市場機制的有機結合,依託「官產學研」聯合形成科技成果轉化的產業鏈條。
我國由於國情因素,科技成果轉化起步晚,起點低。但改革開放以後,國家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制定了一系列發展計劃,如:星火計劃、火炬計劃、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等,建立服務功能社會化和網路化的技術創新服務中心和生產力促進中心,許多高校和企業也已經意識到科技成果的潛在市場價值,開始進行科技成果轉化的聯動合作,選擇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模式。可以說我國的科技成果轉化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的發展態勢。
❽ 什麼是科研成果轉化
科技成果是有來源的,通常來源於項目,專利等,種類包括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都屬於科技成果,一般以項目驗收或成果鑒定、專利申請作為成果形成的依據;而科研成果轉化則是指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已轉化成成品、樣機、技術得到全面推廣應用等,證明一般是如轉化為新產品,可以用該產品新產品證書、生產批文(葯類的)、銷售合同、訂單、銷售發票等一種或多種材料證明;若轉化為新設備,則用該設備說明書、設備備案文件、發票等證明;轉換為新技術,一般是要多個使用單位的推廣應用證明。
舉個我最近報高企的例子,我寫了13個科技成果轉化,其中,8個科技成果來源寫項目RD**(因為我3年間只有8個項目實現了成果轉化),5個寫了來源於公司某個專利(或者寫來源於三年前項目),然後在成果轉化結果寫上PS**(當然有些可以寫樣機,樣品),假如寫PS的即是產品,可用檢測報告或新產品證書或產品標准或銷售合同或發票等證明,(我只有8個產品轉化),轉化結果也可寫上樣機、樣品,用實物照片、查新報告或樣機說明書證明。這里有一點要指出,多個成果的轉化成果可以是同一個產品。比如我的PS02,該產品是一設備,他同時由成果(項目RD 01一種噴液方法的研究)和 成果(項目RD02 新型包裝機械的研發 )一起轉化的。
❾ 國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總結
國外科技成果轉化通常涉及4 大機制,即投入機制、合作機制、市場機制和專保障機制。這4個機制在實屬際運行過程中並不是獨立進行的,而是相互促進、相互聯系的有機統一體(圖4-3)。
首先,投入機制是合作機制、市場機制和保障機制的前提,沒有投入機制在人力、物力、財力等多方面的投入,其他3種機制就無法維持最基本的運轉。反過來,其他3種機制的良性運轉又對投入方式、投入方向、投入主體及投入結構等狀況給予反饋,保證了投入機制的支持作用。其次,市場機制貫穿於整個科技成果轉化過程,通過傳遞信息、提供咨詢服務等方式為合作機制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並且通過合作機制的反饋信息,不斷地完善自身建設。最後,保障機制通過政策法律的完善、基礎條件的建設,為其他3個機制提供有力的保障,使得合作和服務圍繞科技成果轉化的目標順利展開,反過來其他3個機制對於保障機制的反饋能夠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有悖於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一些政策和做法。
總之,4種機制相互聯系,形成了一個閉合的路線,為我國改進科技成果轉化的現狀提供了可借鑒的思路。
圖4-3 4 種機制間的相互關系
❿ 科技成果轉化率的國內外對比
科技成果轉化率
與美國和德國等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對科技成果轉化率的專強調帶有一定的「屬中國特色」。之所以國內仍在強調「科技成果轉化率」,是由兩個因素促成的:一是很多項目在立項時沒有考慮項目的商業化前景,或者一開始覺得有商業化價值,但在項目實施之後發現沒有商業化價值;二是一些項目盡管有商業化前景,但大學、研究所沒有動力去推行,致使轉化率低。
中國對「轉化率」的強調,恰恰說明中國的科研不是面向市場的。中國的科研依靠國撥經費,所以會特別強調要轉化。
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並不存在成果轉化方面的問題。因為他們的科技成果本身就是面向市場的,科研成果研發出來就直接面向生產線,否則對於作為科研投資主體的企業來說,資金就「打水漂」了。
中國科技研發投入快速增加,2011年超過一萬億,佔GDP的1.98%,但科技資源配置不合理,利用效率低,大量的科研成果不能轉化為應用技術的問題十分突出。中國的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為10%左右,遠低於發達國家40%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