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海市松江區泗涇第二小學的教學成果
泗聯小學「十一五」期間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學校榮獲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園、松江區內文明單位、松容江區校務公開先進單位、松江區藝術教育特色學校、松江區師資隊伍建設先進集體;教學質量一直位於全區前列;督導綜合考核連續三年考核為A級;師德建設顯著,一位教師獲市模範教師稱號、一位教室獲市農村教室君遠獎一等獎、一位教室獲市園丁獎;師德隊伍建設有成效、教師專業化水平不斷提升;有三位教室參加市教學評比活動,二位獲一等獎,一位獲二等獎,有四位教師評上中學高級教師職稱;麵塑特色品牌展示活動獲,新特色項目已形成 。
2. 麵塑製作的內容簡介
「社區學校特色課程系列教材」包括《奧妙聲律》、《彩珠巧串》、《家宴菜餚》、《剪紙入門》、《麵塑製作》、《絨線編織》、《詩詞楹聯》、《書法基礎》、《花鳥畫法》、《集郵知識》、《藝術插花》、《營養保健》共12本,進一步豐富了社區學校教材的內容,促進了社區教育教材的系統和完善。
本書為其中一冊,介紹了魚類麵塑、鳥類麵塑、水果麵塑、陸地動物麵塑等製作方法。內容貼近生活、通俗易懂、圖文並茂,能為社區居民的學習提供方便,能為學習型社區的創建發揮積極的作用。
3. 怎樣和幼兒園的園長談增加麵塑課程
一、不同年齡階段幼兒麵塑的主要特點 1.小班階段(3—4歲)。 小班幼兒在塑造技能上處於原始性體驗、感知面土階段。由於這個年齡幼兒的手部肌肉的發育不夠成熟,認識能力有限,因此他們在塑造時並沒有明確的目的,只是無目的地玩面,在任意拍打、擺弄的過程中,偶然發現自己塑造的形象與生活中的一些物品相像,於是進行命名。在小班的後期,幼兒由無目的的動作逐漸轉為有意義的嘗試。他們常常在塑造前就宣稱要做個什麼,然後著手塑造。他們依據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實物和游戲中玩耍的小玩具,有目的地設計一些簡單的物體形象。 2.中班階段(4—5歲)。 中班幼兒在小班塑造的基礎上,初步具有了立體造型的意識。正如日本幼兒心理學家崛崛內所說:「(在黏土造型方面)4歲左右的幼兒就有了較好的有意造型的傾向。」中班初期,幼兒還不了解立體的東西,他們主要以圖畫式的半立體形式表現事物,成為浮雕式作品。 在中班後期的幼兒麵塑活動中,由於幼兒對事物的觀察、了解、概括能力的提高,以及幼兒的手部精細肌肉的發育和手眼協調能力的增強,同時還學會一些基本的手工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他們會用合成的方式組合一些復雜的物體。 3.大班幼兒(5—6歲)。 大班幼兒塑造、表現主題的技能,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覺經驗的發展而逐漸提高,其麵塑造型能力、對客觀事物的概括能力、立體性的表現能力都逐步發展起來,運用麵塑表現情感的能力也大大提高。這一時期,由於兒童手部精細肌肉的發育,手眼協調能力的增強,能熟練地掌握一些基本的手工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因此他們的表現慾望更強烈,喜歡用麵塑表達自己的意願和情感體驗。 大班後期,經過教師的引導,幼兒的生活比以前豐富,大腦功能不斷趨向成熟,手的小肌肉群得到進一步的發育,因此他們能夠比較完整地表現物體的主要部分。 總之,我認為,幼兒麵塑能力的發展最終受幼兒心理發展的制約,並伴隨幼兒立體知覺能力和知覺經驗的發展而逐漸發展。對於不同年齡的幼兒來說,由於個體成熟程度、生活環境及教育影響不同,因此個體表現出的差異也不一樣,教師應明了每個幼兒的發展進程,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二、不同年齡段幼兒麵塑活動的指導策略 教師為了提高幼兒的麵塑能力,要針對不同階段幼兒的水平和興趣、需求給予不同的指導,同時為幼兒創設各種有利的情境,精心設計一系列活動,推動幼兒塑造能力的提高。實踐中,我從五個方面進行了有效嘗試: (1)依據幼兒的興趣、能力水平,選擇幼兒身邊的熟悉的適宜用麵塑表現的事物作為塑造主題; (2)採用豐富多樣的方式豐富幼兒的相關經驗; (3)營造和提供適宜的環境與材料,支持幼兒塑造; (4)依據幼兒的發展與需求給予不同的指導,幫助其獲得成功; (5)注重引導幼兒介紹、交流自己的作品,豐富其塑造經驗。 在此基礎上,我還根據不同年齡幼兒的發展水平,探索出適合小、中、大班麵塑活動的指導策略。 1.小班:在游戲情境中開展,激發麵塑興趣。 根據小班幼兒的塑造特點及水平,教師應更多地為其提供充分的活動材料和玩耍機會,抓住幼兒感興趣的事,以游戲的形式開展,鼓勵幼兒大膽地操作、感知面土。 指導小班幼兒學會揉捏、敲打、弄碎、拉長、分塊等技能,讓幼兒用手接觸面土,了解面土的特性,感知麵塑的樂趣。另外,教師可直接加入孩子的活動,引導幼兒用面土堆山、挖洞,鼓勵幼兒把一塊塊的面自下向上堆,再來挖山洞,激發幼兒的興趣,使幼兒從中感知面土的可塑性,鍛煉幼兒手的配合和控制能力。 總之,小班幼兒還處於無目的的感知材料的階段,教師應採取多種游戲方式,激發其塑造興趣,鼓勵其大膽地玩面。 2.中班:豐富知識經驗,提高麵塑水平。 在了解了面土性質的基礎上,中班幼兒已經具有初步的半立體造型意識,對工具的使用和客觀事物的認識、概括能力也在不斷增強。教師應結合幼兒塑造的特點及水平,豐富其感性經驗,抓住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引導其觀察事物的主要外形特徵,引導幼兒發現不同事物的形態特徵、事物的簡單情節、人物動態、事物間的某些細節關系. 可結合幼兒喜歡飼養的小動物進行描述、交流。在活動中讓幼兒學一學大象走、小貓伸懶腰,說一說自己家的小狗喜歡干什麼等,從而使幼兒感悟小動物的神態、動作及性格特徵。再鼓勵幼兒運用塑造的方法表現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啟發幼兒抓住主要特徵進行塑造。孩子們從靈巧的十指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他們積極地把自己的發現傳遞給小夥伴,在探究中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3.大班:精心設計活動,提高麵塑的表現力。 為了進一步提高大班幼兒麵塑水平和表現事物內在精神內涵的能力,教師要不斷引導幼兒深入觀察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深刻理解人物的表情、動作、神態,感受這些因素採用的各種造型。大班幼兒更喜歡感知和描繪熟悉的物體,以及令人愉快的人和事,因此,教師要精心營造環境和設計活動,吸引幼兒運用塑造的方式表達,使幼兒從中提高審美能力。 在大班塑造活動中,要不斷地讓幼兒在動作的參與中獲得進一步的體驗,動作參與最能激發幼兒情感,從而以此不斷加深幼兒對表現對象內在精神內涵的理解,把握塑造對象的明顯特徵和瞬間姿態,最終提高幼兒麵塑表現、表徵的能力。 總之,幼兒的潛力很大,只要教師善於引導,耐心啟發,多帶幼兒觀察、感知事物的變化,將活動融入幼兒學習中,麵塑活動就會為全面提高幼兒素質發揮最大的促進作用。
4. 幼兒園麵塑如何滿足幼兒個性的發展
要滿足幼兒的個性的發展,主要是要他學習獨立自主,好好學習的好習慣
5. 民間麵塑說課稿
菏澤麵塑歷史悠久,聞名全國.
簡介:
一根竹簽捏在手裡,紅、黃、藍、綠、黑、白、紫等各色面團在十指間揉、搓、拈、壓、拍,連續的動作之下,手中魔術般出現了孫悟空、豬八戒、桃園劉關張三結義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這就是麵塑,其使用的工具不過是剪刀、撥子、刀子、梳子等日常生活用具。
[編輯本段]發展歷程
起源
「天下麵塑出穆李。」據碑文記載,清咸豐二年江西弋陽的米塑藝人王清原、郭湘雲來到穆李村,與當地的花供藝人郝勝、楊白四合作,把米塑與花供技藝結合起來,形成了今天的「曹州面人」。從此,「曹州面人」脫離民俗功用,成為一種集觀賞和把玩於一體的民間工藝品。除了它生動形象、粗獷、豪放、鄉土氣息濃的藝術風格外,「曹州面人」的持久保持期,也是其另一魅力。
發展
在麵塑藝術的發展過程中,穆李村麵塑藝人走南闖北,影響全國,逐漸形成了三大流派,即山東菏澤的李派、北京的湯派、上海的趙派。三派各具特色,而菏澤市李派一直獨占鰲頭,其代表人物先後有李俊興、李芳清、穆緒建等。
市麵塑協會副主席穆緒建告訴筆者,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民俗藝術越來越感興趣,而麵塑作為一種藝術品,也越來越受到人們喜歡,麵塑藝人的收入自然是水漲船高。穆緒建徒弟穆明芳憑借扎實的功底,受聘於廣州一大型飲食公司,每月除去吃住還能有2000元的結余。
現狀
「現在穆李村有麵塑藝人不下400餘人,別小看這一根竹簽一團面,一年收入2萬塊錢不在話下」,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穆緒建自信地說。目前,他正在積極籌備,聯合「單打獨斗」的麵塑藝人向產業化發展。
菏澤麵塑相傳於堯舜時代,帶有濃厚的民間風味,逢年過節在公園、市場仍能看到藝人的身影,師傅們在短短幾分鍾就能為你捏出逼真的花朵、活潑的娃娃、可愛的動物等讓你喜歡的面人。距菏澤城西南十多公里的解元集鄉穆李村是麵塑之鄉,是菏澤麵塑的發源地。菏澤麵塑大師曾到東南亞多國獻藝,並應邀訪問歐美國家。菏澤麵塑與時俱進,不斷發展與創新,麵塑作品現已成為人們的藝術欣賞品和菏澤的旅遊紀念品。
現在菏澤比較有名的麵塑藝術家有李芳清、穆緒建等
6. 我是主廚培訓公司是周毅老師開的嗎裡面麵塑培訓授課專業嗎
找個正規的學校去好好的系統學習下(了解學校環境,設施設備,回師資水平),不止燒菜答(各種烹調方法不解釋),糖藝,雕刻,麵塑,果畫,盤飾冷拼之類,正規學校不僅傳授廚藝教導各種菜系的製作方法,磨煉廚師的基本功,平常都是實踐教學,還會傳授很多飯店管理經驗哦畢業也會推薦就業還可以提供學歷,考證服務。
7. 中班麵塑做水果教案
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變化、引申而來的,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專所教知識的內容,找出與新屬知識有關的舊知識,看一看哪些知識學生已經把握了,哪些知識還沒有完全把握,確定需要跟學生補哪些知識漏洞,課始安排什麼溫習內容,新授選擇什麼學習方法和教學方法等,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備學生的知識水平,只有這樣,我們在備課、上課時才能有的放矢。
8. 孩子學習麵塑有什麼好處
這是我國傳統的手藝,很多酒店也需要這方面的人才
9. 幼兒園小班麵塑草地河流教案
活動目標
1、知道用正確的方法補洞洞,培養幼兒撕、粘、塗、固定的動手能力。
2、嘗試根據洞洞的形狀添畫出各種形象並體驗添畫的樂趣。
3、學會正確的使用固體膠和雙面貼的方法,保持桌面和地面的干凈。 活動准備
1、油畫棒、膠棒、雙面膠、記號筆、水彩筆
2、各種服裝雜志、彩紙、彩色報紙等
3、有洞的T恤、各種形象(動物、車、水果、人物等)
4、 音樂:輕音樂、《森林狂想曲》
活動過程
一、 談話引出課題。
師:前幾天放假,你們出去玩了嗎?(去公園了、沒出去···)你們猜我去哪了?(打開登山照片)對我去爬山了!爬山很開心。哎!只有一件事讓我特別的郁悶,我把衣服弄破了好幾個洞,你們瞧!(出示刮出洞的T恤)
你們說我該怎麼辦呀?(縫一縫、補一補)
師:你們真聰明!(出示各種紙)假如這是一塊布,我把它補在洞洞的背面。看洞洞補好了。怎麼讓洞洞看起來更漂亮?(在裡面填上圖案,裝飾上花紋···)
二、 游戲——撕洞洞。
三、 師:你們說的很好!今天我把你們請來,就是想讓你們幫我把這些洞洞
設計一下。
1、提出設計要求:老師准備了各種T恤紙,但現在上面還沒有洞,我們一起玩個游戲,把上面撕出各種形狀的洞洞,然後再來設計。(記住:洞洞的形狀越奇怪越好,洞洞之間要有一定的距離。)
2、播放音樂,開始游戲。
三、嘗試想像創作。
1、補洞洞。
師:現在T恤上有許多洞洞,你們把洞洞周圍塗滿膠,選一張喜歡的紙把洞洞補好。
2、添加想像。
師:洞洞補好了,我們看看洞洞能變成什麼?(請個別幼兒示範)出示各種圖片(動物、車、水果、人物)。
四、幼兒對自己的作品設計進行簡單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