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魯能股權轉讓

魯能股權轉讓

發布時間:2021-02-12 13:32:27

A. 魯能泰山為什麼停牌了

魯能泰山因控股股東的實際控制人山東魯能集團股權轉讓事宜,公回司股票自2月4日起停牌公告答
魯能泰山於2008年2月4日接到控股股東的控制人山東魯能集團有限公司的通知,根據國家有關部門批復,山東電力集團公司、中國水電工會山東電力委員會和山東魯能物業公司收購原由公司實際控制人北京國源聯合有限公司、首大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山東魯能集團有限公司95.47%的股權。山東電力集團公司為中央國有企業。轉、受讓各方已經於2008年2月4日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公司正在准備相關資料。為避免公司股價異常波動,保護投資者利益,公司股票自2008年2月4日起停牌,直至上述事項相關公告發布後復牌。

B. 魯能改制了嗎

魯能集團悄然改制 700億資產歸屬仍在迷霧中

2007-01-09 11:23:35 大洋網

--------------------------------------------------------------------------------

山東第一大企業,同時也是全國電力系統最大職工持股企業魯能集團悄然改制,但700億資產的歸屬仍在迷霧中。

2006年12月30日,山東省省會濟南市迎來了2006年的最後一場雪。紛飛的雪花中,帶有「魯能」字樣的各色廣告燈牌懸掛在主要的道路邊,在深夜清冷的街頭顯得格外耀眼。

魯能近年來崛起於山東大地,橫跨煤電、礦業、房地產、工程建設、金融、體育等多項產業。這個名字不論是對電力業界資深人士,還是街頭匆匆而過的行人,都如雷貫耳。鮮為人知的是,經過一年來的輾轉騰挪,這個龐大的企業王國已悄然易主。

魯能集團,這個原為國家電網山東電力集團公司下屬的「三產多經」企業(電力行業內部對「三產」和多種經營公司的通稱),如今已然是羽翼豐滿的企業王國,總規模不僅超過原母體山東電力集團,也超過勝利油田、兗州煤礦、海爾集團等其他知名本地企業巨頭。據國家統計局山東調查總隊截至2005年底的數據,魯能集團以總資產738.05億元傲居山東企業第一。

很少有人知道,這家「巨無霸」數年前已並非國有企業,主要由具有壟斷地位的電網系統職工控股;更少人知道,今天的魯能,已經完成了驚險的一躍:在內部人嚴密運籌之下,職工退股已經基本完成,兩家位於北京的企業——北京首大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首大能源)和北京國源聯合有限公司(下稱國源聯合)——已獲得魯能集團91.6%的股份。魯能集團股權的作價依據,為魯能集團截至2005年底的賬面凈值,並且減去了魯能集團向股東支付的2005年度現金紅利。以此計算,兩家公司收購總價格約為37.3億元。相關新聞: 魯能系齊問魯能集團是否私有化 尚未得到答復

2006年12月,中國投資協會會長、原國家計劃委員會副主任陳光健上書國務院,反映魯能清退職工股並引進兩家私人企業股東的情況。這封信措詞峻急,請求國務院成立專門調查組,查清這一事件中可能涉及的「腐敗問題」。

魯能兩個「新主人」的名稱,在魯能內部一個極小的圈子裡一度被稱為「絕密中的絕密」;如今,正是這兩家名不見經傳的神秘公司,成為這一大型綜合性財團的絕對控股人。從這兩家「幸運的」新股東往上追溯,則是層層疊疊密如蛛網的股權轉讓與交易網。

今天的魯能究竟屬於誰?雲深不知處,答案在這張網中。

既成事實

「魯能集團公司層面的職工退股已基本完成。」2006年11月8日,魯能集團政治工作部宣傳負責人金濤向《財經》記者證實。

事實上,魯能集團遠不止是「基本完成」職工退股而已。在魯能內部,北京兩家私人企業入主魯能集團的說法早就悄悄流傳,但長期以來,無人知曉是哪兩家公司,更不清楚是用什麼價格、什麼方式轉讓股權。即便到了2006年下半年,魯能集團股權轉讓及相關的股權變更手續完成以後,這一消息仍然被嚴密封鎖。《財經》記者遍詢魯能集團與山東電力業內人士,無人說得出新股東的名稱。金濤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仍然否認魯能正在進行改制和引進戰略投資者的說法。

與此同時,中央國資委、國家電監會等部門的高級官員也表示,迄今沒有接到魯能集團股權轉讓的報批文件。

然而,新晉股東絕對控股魯能集團,早在半年前就已成為現實,有關工商登記變更業已完成。

山東省工商局資料顯示,北京首大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國源聯合有限公司於2006年5月獲得了當時魯能集團35.77億股本中的91.6%。魯能集團50家股東中,除三家公司,其餘股東均已完成職工退股,隨即將所持魯能集團股權悉數以凈值作價轉讓。其中,山東省電力工會委員會(當時名稱為中國水利水電工會山東電力委員會,下稱山東電力工會)持有的31.52%股權轉讓給首大能源;其餘46家股東合計持有60.09%的股份則轉讓給國源聯合。

2006年6月10日,魯能集團已經召開了新一屆股東會,剛剛完成股權變更的新晉大股東立即宣布增資。首大能源與國源聯合計劃共同增資37億元左右,採用分期付款出資的形式進行。目前,第一期認繳出資7億余元(國源聯合4.1億元,首大能源3.4億元)已打入魯能賬戶;第二期認繳出資29.7億元約定於2006年12月31日之前到位。

待增資完成,魯能集團的注冊資本將達到72.94億元,國源聯合、首大能源分別擁57.29%和38.59%。

魯能集團新一屆董事會亦已正式產生:原董事會成員錢平(山東電力集團總會計師)、焦德房(魯能物業公司總經理)、劉建旬(山東青島供電公司總經理)、王魯軍(山東電建三公司經理)等去職,同時去職的還有於世昌(山東電力集團公司黨委書記)等五名監事。新晉大股東國源聯合派出三名董事李彬(國源聯合董事長)、霍宏、肖翠蘭,首大能源派出兩名董事熊宏偉(首大能源董事長)、曾鳴(首大能源子公司首大能源科技公司董事長),在九人董事會中共據五席。

代表新大股東進入魯能集團董事會的國源聯合董事長李彬年僅36歲,是內蒙古包頭市人氏。

魯能集團核心人物董事長高洪德與總裁徐鵬繼續擔任原職。

高洪德與徐鵬均從山東臨沂起步。高洪德歷任山東臨沂行署辦公室科長、電業局副局長、山東電力局局長助理、山東魯能控股集團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等,之後經歷魯能歷次股權轉讓,目前仍擔任魯能集團的董事長;徐鵬曾任山東臨沂電業局局長,2003年前後進入魯能集團總部,任分管地產業務的副總裁,其後很快被提升為魯能集團總裁。

如果一切順遂,新董事會及其所代表的新晉大股東意志,將主導魯能這家總資產超過700億元的企業巨頭未來的命運。

「轉制」三部曲

2006年的這場改制,對魯能決策者來說,可能是水到渠成之舉。

作為一家由山東電力集團公司養育的公司,魯能集團近年來在業務層面數道並進,跨地區跨行業拓展雷厲風行,作風高調進取,迅速崛起為煤電、房地產和資源行業的重要玩家;同樣是近年間,魯能集團內部股權結構與資產交易頻仍,作風同樣激進卻極為低調,令業內資深人士也難窺堂奧。

「魯能的企業性質到底是什麼?」前不久,電監會價財部一位負責官員向魯能旗下魯能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一位高管發問。答曰:「不是中央國有,不是地方國有,也不是私人企業,是『四不像』。」

「那資產呢?」

「資產也說不清,國有、私營都有。」

「說不清」的魯能,歷史原本並不模糊。

「魯能」,原本是山東電力集團(當時為山東省電力工業局)下屬第三產業和多種經營企業的總稱,創建於1995年,其前身可追溯到1988年成立的魯能電力開發公司。魯能第一任總經理崔兆雁回憶,創業之初「只有五個人,一間辦公室」。這是第一階段的魯能,至1998年時總稱「山東魯能集團總公司」,經營的資產約26億元。

1998年,山東電力集團撤銷「山東魯能集團總公司」,成立「山東魯能集團公司」。這是第二階段的魯能,特點是職工持股和國有股共存。這一時期魯能集團的股權結構是:山東電力工會代表職工持股超過20%,而山東電力集團直接持股為17%,另有由山東電力工業局下屬的魯能物業持股19%。

第二階段的魯能為時甚短,1999年9月以後,山東電力集團確定以魯能控股有限公司(下稱魯能控股)為核心來管理旗下「三產多經」企業。魯能由此進入第三階段:魯能控股由山東電力集團全資擁有,將本已試行職工持股的魯能重新全數納入國有軌道,並大量注入山東電力所屬國有資產。

此時的魯能控股,規模已然不小。原來的「山東魯能集團公司」則更名為「魯能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魯能發展),主營發電業務,成為魯能控股旗下骨幹企業之一。30多台發電機組從山東電力劃撥到魯能發展,總裝機容量400多萬千瓦,相當於彼時山東全省總裝機容量的10%以上。正是依託早年間電力系統的行業壟斷地位,魯能控股獲得極大發展,是山東電力集團轄下同時擁有電力和非電力資產的國有企業。這一時期,山東電力工會開始通過協議轉讓等方式收購魯能控股旗下的優質資產。

2001年是中國電力體制改革的啟動年。電力體制改革的核心,就是打破多年集發電、配電職能於一身的國家電力公司及下屬各省公司的超級壟斷地位;而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實行「(發電)廠(電)網分開」政策,原電力系統仍然能夠以壟斷地位掌握電網資源,旗下電力資源則劃至國家五大電力集團公司,亦即華能集團、大唐集團、華電集團、國電集團、中電投集團。

依改革之勢,原山東電力的資產一分為二,電網資產組建山東電力集團公司,為「中央駐魯企業、國家電網公司所屬企業」,以壟斷地位專責山東電網運營;發電資產則大部劃入五大國有發電集團。但是,已經在此前劃至魯能發展的電力資產不在「分家」之列。

此後,山東電力又在「魯能」這一旗號下,邁出了關鍵性一步:2002年11月8日,魯能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魯能集團)成立,由此進入魯能的第四階段。山東電力工會將持有的魯能發展、恆源經貿、魯能物資等公司的股權作價8.6億注入魯能有限。當年年底開始了職工集資改制。集資由山東電力集團正式提出,要求「自願集資,數額固定……普通員工和科技幹部3萬元;處級幹部5萬元;局級幹部8萬元」。

完成了改制的魯能集團,已接近百分之百的職工持股。與此同時,國有的魯能控股依然存在,二者並存至今,但始於2002年,從國有之魯能控股到電網職工之魯能集團的資產交易便開始了。

C. 山東魯能泰山西周礦業有限公司的最新消息

2008年12月,魯能泰山抄(股票代碼000720)發布公告稱,公司間接控制人魯能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魯能發展)與華能山東發電有限公司(下稱華能山東)於2008年12月11日簽署股權轉讓合同,華能山東以6.37億元收購魯能泰山電纜電器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泰山電纜電器)56.53%的股權。而魯能泰山電纜電器公司又為「魯能泰山」的控股股東,這意味著魯能泰山的實際控制人已經變更為華能集團,
據了解,魯能集團為山東電力集團公司的全資子公司,魯能集團持有魯能發展89.73%的股權。這次股權轉讓,也意味著魯能集團的資產結構整理拉開序幕。而華能集團是國務院出資設立的國有企業。華能山東是華能集團的全資子公司,成立於2008年12月,注冊資本一億元人民幣。

D. 魯能在內4支中超球隊中性名需整改,球隊取名有哪些規定

1月8日,中國足協透露,58家職業俱樂部上報的中性名,有超過80%符合要求,也就是說,還有近20%,差不多10多傢俱樂部不符合要求。本報通過各俱樂部以及相關途徑了解到,中超共有4傢俱樂部不符合要求,其中包括以原名字上報的長春亞泰和以新名字上報的山東泰山。

這其中,有兩傢俱樂部申請了延期,其中國安是因為中赫要收購中信股份,所以,申請延期3個月再提交俱樂部名稱;至於建業,由於上報的“洛陽龍門”引發了軒然大波,所以,他們向足協申請延期審批,同時,抓緊時間擬定新名字。

從本報了解到的情況看,有4傢俱樂部使用了現名字,其中大連人和深圳符合要求,不過,長春亞泰和青島黃海,都被足協否決,理由很簡單,含有俱樂部股東名稱,不符合“六點規范”中的第3款。

“長春亞泰”未能通過,是因為股東關聯關系,長春亞泰足球俱樂部有限責任公司,控股股東為長春吉盛投資有限責任公司(100%股份),該公司為長春市二道區國有資產管理局下屬企業。

查詢可知,吉盛投資擁有吉林市亞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100%股份,擁有吉林亞泰江南茶城有限公司95%股份,擁有吉林亞泰名車超級市場有限責任公司85%股份,擁有海南亞泰溫泉酒店有限公司47.08%股份,所以,不符合要求。

如果想用亞泰,解決方案比較麻煩,畢竟,吉盛投資旗下擁有多家商號帶有“亞泰”的企業,不管是股權轉讓,還是企業更名,都非常繁瑣和麻煩。

“青島黃海”俱樂部上報名稱時表示,青島地處黃海之濱,是國家重要的現代海洋產業發展先行區,黃海體現了俱樂部的地域特色,其實是一個標準的中性名。

不過,黃海俱樂部股東之一是青島黃海健康產業集團,占股比例為27%,此外,第一大股東深圳市衡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持股63.63%),旗下也有2家名字中帶有“黃海”的企業,其一便是青島黃海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擁有100%股份;而青島黃海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旗下持股公司中,也擁有多家名字帶“黃海”的企業。

這種情況下,通過股權變更、更改相關公司名稱的辦法,幾乎無法走通,唯一的辦法就是上報新名字,目前,俱樂部正在積極操作此事,已有多個備選,其中呼聲較高的是“青島人”。

至於申花,是老字型大小中唯一可以使用“現名”的球隊,只不過,去掉了“綠地”字樣。

E. 山東魯能電力現在是國企還是私企

是國有企業抄

山東魯襲能電力集團是魯能集團前身,其煤電產業是按照煤電一體開發模式,重點在煤炭資源富集地區投資建設煤電項目,促進資源就地轉化和能源優化配置。

山東魯能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2003年1月,是集團化發展、多元化經營的企業集團,以煤電、房地產等為核心業務。公司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嚴格落實國家經濟政策和產業政策,堅持資源型產業發展戰略,依法經營,規范管理,服務國家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5)魯能股權轉讓擴展閱讀:

扎實推進「兩個轉變」,突出抓好安全生產、電網發展、經營管理、優質服務、隊伍建設,協調推進各方面工作,創建和諧企業,加快建設「一強三優」現代公司。

山東電力集團公司是中央駐魯企業,是國家電網公司的所屬企業,主要負責山東省境內的電網規劃、建設、運營和電力供應。公司現有員工3.9萬人,下屬17個市供電公司和超高壓公司、電力基建等32家企業。對全省90個躉售縣供電企業實行代管。

F. 中電投山西鋁業有限公司的資產劃轉

中電投山西鋁業有限公司原名山西魯能晉北鋁業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02年10月,由山東版魯能集團公司和山西權省經濟建設投資公司共同出資組建,魯能集團公司控股經營。公司主營鋁土礦、石灰石礦、氧化鋁、電解鋁、鋁型材等的生產和銷售。
2011年9月25日,中電投集團旗下國際礦業投資有限公司和山東魯能集團有限公司在北京舉行了山西魯能晉北鋁業有限公司股權轉讓暨託管協議簽字儀式。
2012年3月底,國務院國資委正式批准了中電投集團對晉北鋁業的收購。2012年5月底,山西魯能晉北鋁業有限責任公司更名為中電投山西鋁業有限公司。對晉北鋁業的收購使中電投集團公司在鋁土礦—氧化鋁—電解鋁產業鏈建設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提升了鋁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G. 魯能智能公司是不是被山東電力全資收購了

是的,樓主記住,所有的魯能都是屬於電力集團,因為魯能就是電力的下屬公司!

H. 山西魯能晉北鋁業有限責任公司的簡介

2002年10月31日,山東魯能集團與山西省經濟建設投資公司共同出資組建成立山西魯能晉北鋁業回有限責任公司,由山東答魯能集團控股經營。項目一期估算總投資60億元人民幣,按自有資金佔25%計算,各股東方需現金注入15億元人民幣。公司注冊資本2.1億元人民幣,其中山東魯能集團占出資總額的70%。
2011年9月25日,中電投集團旗下國際礦業投資有限公司和山東魯能集團有限公司在北京舉行了山西魯能晉北鋁業有限公司股權轉讓暨託管協議簽字儀式。2012年5月底,中電投集團正式完成了對晉北鋁業的收購,晉北鋁業更名為中電投山西鋁業有限公司。晉北鋁業的收購使中電投集團公司在鋁土礦—氧化鋁—電解鋁產業鏈建設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提升了鋁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2011年10月左右山西魯能晉北鋁業有限公司因國家發改委調控,轉讓給中國國際電力投資有限公司名下的國際礦業投資公司,託管期為1年。

I. 關於魯能集團股權轉讓問題

我怎麼覺得有些中性。
原來依靠山東電力集團的背景發展起來,並通過一系列資本運作脫離山東電力集團變為私人公司的魯能集團重新回到了發跡之初的國有股權架構。
但如果有注資的話或者有整體上市預期的話,肯定是好事啊

J. 聽說魯能的電廠要被華能收購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對的,電力行業合並是大趨勢。就像通信行業的改革一樣。

閱讀全文

與魯能股權轉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沈陽盛唐雍景糾紛 瀏覽:973
工商局生態市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757
侵權責任法第87條的規定 瀏覽:553
招商地塊南側公共服務項目批前公示 瀏覽:208
盤錦公交投訴電話 瀏覽:607
馬鞍山到宿遷汽車時間 瀏覽:215
公共衛生服務的工作目標 瀏覽:813
知識產權服務制度 瀏覽:726
警察管詐騙叫民事糾紛 瀏覽:650
馬鞍山胡駿 瀏覽:110
推動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全覆蓋試點工作調研 瀏覽:680
山東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349
投訴制凝 瀏覽:932
黑警投訴 瀏覽:95
國培預期研修成果 瀏覽:151
知識產權專利培訓心得 瀏覽:974
工商登記需要提供什麼資料 瀏覽:683
大連使用權房子辦產權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30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