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宅基地可以在同村人之間轉讓,是哪條法律規定的請具體說明一下的是什麼法第幾條謝謝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八條規定: 城市市區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農民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於農民集體所有。
第九條 國有土地和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確定給單位或者個人使用。使用土地的單位和個人,有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的義務。
由此可見,對於宅基地,個人只擁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
宅基地使用權不同於一般用益權,該權利的取得和享有與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緊密相連,具有一定的福利性質和社會保障功能。宅基地使用權的主體應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也只能在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之間流轉。
宅基地使用權不得單獨轉讓,有下列轉讓情況,應認定無效:
(1)城鎮居民購買;
(2)法人或其他組織購買;
(3)轉讓人未經集體組織批准;
(4)向集體組織成員以外的人轉讓;
(5)受讓人已有住房,不符合宅基地分配條件。
具體法律條款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第一百五十二條宅基地使用權人依法對集體所有的土地享有佔有和使用的權利,有權依法利用該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屬設施。
第一百五十三條宅基地使用權的取得、行使和轉讓,適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國家有關規定。
第一百五十四條宅基地因自然災害等原因滅失的,宅基地使用權消滅。對失去宅基地的村民,應當重新分配宅基地。
第一百五十五條已經登記的宅基地使用權轉讓或者消滅的,應當及時辦理變更登記或者注銷登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八條規定: 城市市區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農民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於農民集體所有。
第九條 國有土地和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確定給單位或者個人使用。使用土地的單位和個人,有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的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十條城市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
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屬於集體所有。
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
一切使用土地的組織和個人必須合理地利用土地。
『貳』 在自己祖宅上蓋了幾層房子,每層賣給別人,買房有房產證嗎
你這個問題先要搞清楚你的祖宅是在農村還是市區,土地是什麼性質?
『叄』 我想買一位宅基地,對方也同意賣,但是它是祖宅,是弟兄的共同財產,我能買嗎
這個事情必須你也是農村戶口
否則這樣的宅基地是不可以轉讓的
或者說對方這樣的多人擁有的情況也無法轉讓
『肆』 無證房屋拆遷補償標准及補償方式
對於無證房拆遷,以下三種是可以補償的:1、祖宅。在農村祖上傳下來的房屋,其房屋是在六七十年代前建造的,即使沒有房產證,但其房屋的合法性是無異議的,房屋拆遷補償等同於有證房屋的全額補償。2、農村宅基地上房屋。因房屋在農村,08年《城鄉規劃法》出台之前法律規定並未完善,對於農村宅基地上房屋管理比較松,法律也並沒有明確指出農村房屋需要辦理房產證,因此08年1月1日以前是法律的界定,之前建造房屋拆遷補償等同於有證房屋的全額補償。3、歷史遺留的房屋。在法律和登記制度並沒有完善時候的房屋,房屋所有權人在這期間有房屋補貼的,房屋拆遷補償等同於有證房屋的全額補償。
『伍』 侄子將祖宅過戶給親叔叔要怎麼辦理
可贈予或買賣過戶。具體如下:
過戶的話辦贈予費用約為報稅價(即你們商定的房產轉讓價)的6%(公證費3%,過戶稅費3%)。但贈予過戶後,如果你們以後要轉讓房產,單一項個人所得稅就要交報稅價的20%。所以不建議採用贈予過戶。
建議採用買賣過戶,即直接轉讓房產,稅費約為房產報稅價的8%(賣方:個人所得稅1%(房產證大於5年的免)、營業稅5.5%(房產證大於5年的免),買方:契稅1.5%,其它過戶稅費約數百,以上稅點均按小於144平方米的普通住宅計算)。
買賣過戶如房產證過五年也不用交個稅,只需交契稅1.5%,其它過戶稅費約數百。即總共1.8%左右。
報稅價是你們自己定的。房管局的電腦系統對當地每個區域有一個最低的評估價。你們報的報稅價高於那評估價就按你們的價計稅。低於的話就按系統的評估價計算。對這評估價最了解的是當地同區域的房產中介,因為他們經常去過戶,知道能最低報多少可以通過,所以建議你去中介那了解下。
二手房過戶基本程序:簽買賣合同、遞件、交稅、完稅過戶、領證。不同地區有時程序不同,比方有可能先交稅再遞件。
簽買賣合同是指:買賣雙方連同中介方(如果有的話),就房產價格、交樓方式、付款方式等的協商簽合同。
遞件是指:買賣雙方本人帶相關資料去房管局申請房產轉移登記。買方帶身份證原件。如貸款要首套房證明等還要按房管局要求先到相關部門開具。賣方帶身份證、房產證、房產原相關稅費票等原件。交房管局買賣合同可以用房管局版本到房管局後再簽。(大城市有很多已實行網簽的,就是在網上先申請預受理號和填表,再遞件,免得你在房管局排隊)
交稅是指:房管局收件後,按其要求時間到相關稅局部門交納各種稅費。買賣雙方各自帶身份證原件交各自的稅費。
完稅過戶是指:買賣雙方交納各自稅費後,雙方一起帶身份證和各自交稅費的全部稅票單據,到房管局審察確認已完稅,完成過戶,領取過戶回執。
領證是指:買方按過戶回執指定時間,帶身份證和過戶回執到房管局領取新房產證。
『陸』 甲與乙簽訂將甲名下的一棟祖宅轉讓的合同,2010.10.1簽訂,價金500萬,約定當日支付定金10
可以利用擔保的保證期間免責。一般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在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債權人未對債務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債權人已提起訴訟或申請仲裁的,保證期間適用訴訟時效中斷的規定。《擔保法》第二十五條。
連帶責任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債權人有權自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和前款規定的保證期間,債權人未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擔保法第二十六條。
在本案中首先要看保證人承擔的是一般保證還是連帶責任保證,如果沒有約定保證形式,則為連帶責任保證。看來本案中當事人並沒有約定保證責任和保證期間,所以適用連帶責任保證形式,同時使用擔保法26條規定「連帶責任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債權人有權自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本案中規定2010年12月30日付清餘款並過戶,這是主債務履行期,而2011年12月1日丁才起訴要求丙承擔保證責任,已經超過連帶責任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債權人有權自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規定。
退一步講(當丁主張應當以2011年4月1日作為主債務履行期的時候)同樣適用連帶保證中未約定保證期間的適用六個月的規定,2011年12月1日再起訴同樣超過了丙承擔保證責任的期間。
綜上,利用保證期間的規定,丙完全可以免除保證責任。
『柒』 爺爺有債務把祖宅贈與孫子,債務是否需要孫子還
需要 按照我國的法律 債務存在時 祖宅屬於爺爺 那麼祖宅的價值要優先用於償還債務 在債權人不知情的情況向 爺爺將祖宅贈與 是侵犯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的 所以 孫子要還清債務才能繼承祖宅
『捌』 繼承祖宅,戶口非本村集體,但仍然農戶,可以翻建嗎
繼承祖宅,戶口非本村集體,但仍然農戶,可以翻建嗎?
我們國家的農村土地
是農村集體版所有制
那麼之權前農村的宅基地使用權
是和身份高度掛鉤的
原則上
只能由村集體成員才能夠擁有
那麼現在我們國家城市化進程
非常快
那麼很多農村子弟
通過考大學
買房子
進入了城市
不再具有村集體的身份了
那麼還能不能夠繼承父母的祖宅呢
之前一直是一個空白地帶
那麼這一次
國家自然資源部等部門
聯合規定
明確了沒有農村戶口的子女
一樣可以合法繼承
父母在農村的祖宅
這樣是一次巨大的一個進步
可以說也讓大家吃了一顆定心丸
因為農村宅基地的使用權
能夠繼承之後
就充分保障了農村的房產的價值
能夠讓房子更加值錢了
而讓宅基地的財產性的權利
更加完善
更加方便它的流轉和傳承
也突破了身份的限制
總之可以讓我們在農村的祖宅
是更加值錢了
之前輿論場裡面
經常會討論
鄉村破敗的話題
所謂鄉村破敗
其實一個重要原因
還是因為
擁有城市身份的子女
不能夠有效的繼承祖宅
那麼所謂無恆產者無恆心
很難有心去打理
而這一次通過繼承這個方式
讓祖宅真正的能夠傳承起來
就實現了恆產恆心
另外一方面
繼承製度也是
形成了城市和農村之間的
一個細細的紅線
『玖』 城鎮戶口在農村祖宅能否轉讓或賣掉
這個是可以的,但也沒有規定說不可以。
『拾』 自家兄弟對於祖宅不要了應怎樣寫協議
你既然是自家兄弟,對於主宅不要了,寫協議就應該在相互協商的情況下寫的這個協議,然後應該請一個懂法律的人幫助你指導你寫這個協議,互不受到利益侵害的情況下,合理的寫好協議,那樣才是公平公正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