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貨拉拉和58速運對比
貨拉拉和58速運(58速運已更名為快狗打車)對比:
1、貨拉拉和58速運(58速運已更名為快狗打車)的業務方向不同:貨拉拉是一款專注同城貨運的app,業務方向為同城即時整車貨運。快狗打車是一家「拉貨的打車平台」,提供拉貨、搬家、運東西等短途貨運送及交易服務平台。
2、貨拉拉和58速運(58速運已更名為快狗打車)的注冊數量及司機活躍數量不同:官方數據顯示,貨拉拉擁有2000萬注冊用戶,活躍司機數達到了56.84萬;快狗打車(原58速運)的注冊用戶數則為800萬,活躍司機數是30.83萬。
從數據可以看出,貨拉拉的用戶和司機要多於快狗打車,但是多不一定是好處,人多單少可能是一個挑戰。
3、貨拉拉和58速運(58速運已更名為快狗打車)的收費方式不同:
貨拉拉收費詳情:根據車型每五公里有30元,55元,60元,100元不等,車型有小麵包車,中麵包車,小貨車,中貨車,不同城市的價格有細微差別。五公里之外的收費車型不同收費標准也不一樣,分別是每公里小麵包車3元,中麵包車4元,小貨車5元,中貨車5元。
小面、中面和小貨的上貨、卸貨免費等候時間總共為40分鍾。過後每10分鍾加收5元,不足10分鍾按10分鍾計算。
中貨的上卸貨免費等候時間總共為60分鍾,過後每15分鍾加收10元,不足15分鍾按15分鍾算。
以上費用包含路費和油費,高速/停車場費用另算。不過貨拉拉在人工費方面並沒有明確的規定,用戶需要和司機進行商定。
快狗打車收費詳情:
目前快狗打車可提供小型麵包、金杯、依維柯、廂貨、小型平板貨運,每種貨運的收費標准都不一樣。小型麵包、金杯、小型平板裝卸貨等候時間免費60分鍾,超過60分鍾後每15分鍾加收10.0元,不足15分鍾按15分鍾計。
廂貨、大型平板裝卸貨等候時間免費120分鍾,超過120分鍾後每15分鍾加收10.0元,不足15分鍾按15分鍾計。
所有貨運均以5公里起步,小型麵包30元,超公里按3元一公里計算;金杯45元,超公里按4元計算;依維柯68元,超公里按4.5元計算;廂貨108元,超公里按5元計算;小型平板48元,超公里按4元計算;大型平板120元,超公里按5元計算。
以上費用已包含油費及運輸服務費。高速/停車場費用另算。快狗打車同樣在人工費方面並沒有明確的規定,用戶需要和司機進行商定。
(1)成果les擴展閱讀:
一般情況下,搬運東西並不多,選擇小麵包車或小貨車的情況下,兩者收費差不並不大。如果是需要選擇搬運大件物品,可以選擇貨拉拉,因為大到9.6米大貨車都有,而快狗打車是不具備的。
當然快狗也是有一定的優勢的,在中小型貨運中,快狗打車有更多的免費裝卸貨時間,並且車型更具體。
總的來說,乘客的選擇是多方面的,需要根據自己實際搬運情況而定。
2. les怎麼治
如果是純感情上對女性額依戀,比較好辦拉.可能多交些異性朋友,試著對優秀的異性培養感情版.
純身體上對權女性的愛好,只能靠慢慢調整心態,多從欣賞角度來對待女性身體,少看些色情的女性圖片等多媒體資料,以後跟異性感情深深,可以慢慢過渡,學會兩性的科學知識,直到能健康的享受良性關系,不要偏執給自己定性成les.很多les後來還是有很多自然而然的變成異性戀.
3. 丹飛的主要成就
出版
在各任上主持或參與打造了羅志祥《羅志祥豬式會社》,當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兒》,南派三叔《盜墓筆記》,流瀲紫《後宮——甄嬛傳》,「知青文學之父」梁曉聲教授《政協委員》,《廊橋遺夢》作者J.R.沃勒《高原上的探戈》,布克獎得主約翰·班維爾《海》,「史上最紅小和尚」釋戒嗔《戒嗔的白粥館》,《參考消息》力薦楊白勞《世界歷史有一套》等口碑文化產品,邀來金岳霖弟子、中國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家組組長兼首席科學家、中國史學會副會長、中國先秦史學會理事長、中國錢幣學會副會長兼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文字博物館館長、前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文科高等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李學勤教授擔任大型歷史叢書《歷史中國》總顧問,邀來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協-清華大學科技傳播與普及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學等多所高校兼職教授劉兵教授擔任科普叢書《簡史》主編,邀來著名作家、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大學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客座教授曹文軒擔任新概念作文叢書《文曇》主編,邀來《鬼吹燈》作者天下霸唱擔任MOOK《吹燈錄》主編。個人署名主編/編選圖書有《清華九十年美文選》、《很多愛:說出來已是淚流滿面》等。
·經紀
經紀及促成《甄嬛傳》、《婚姻扣》、《婚姻門》(《婚姻》)、《娶我為妻》、《房比天大》、《殺八方》、《草莽》、《盪寇》、《老少爺們拿起槍》、《愛神的黑白羽翼》、《84號公路》、《婆婆媳婦那些事》、《七年之癢》、《圈裡圈套》等影視劇改編權。
·電影孵化
協助孵化《狼圖騰》動畫電影(初定《獅子王》第二導演羅伯·明可夫執導)、游戲、真人電視劇等全產業鏈資產包的包裝設計,整體打包與第三方版權與投資合作;組織孵化李安與張藝謀紐約對談主持人、紐約大學電影系前系主任崔明慧導演、教授得意門生、紐約版《戀愛的犀牛》導演溫偉廉編劇、導演院線電影。
·微電影
微電影《婚前X行為》、《荷爾蒙在飛》、清華大學水利系招生微電影《愛這里》的出品人/策劃人。
·作詞作曲
《尋龍記》、《劍俠緣》、《男人歌》、《人在他鄉》等大型網游、電視欄目主題歌作詞人,曲、唱則由廣州亞運會主題歌作曲人撈仔、中國游戲音樂第一人羅曉音、滾石實力歌手郁可唯等擔綱。用直接開腔吟唱的方式作曲(「唱作」),作詞作曲創作了《中國紅》、《追夢在路上》、《錦瑟》、《海上花》、《迷路》、《一顆星亮在天邊》、When I』m Old Enough等大量歌曲。
·專欄
在中文核心期刊《出版廣角》及《書香兩岸》、《出版營銷》、搜狐娛樂、《搜狐電視周刊》等媒體開設《見好不收》等專欄或撰寫封面文章。
媒體報道:
報紙
多次接受多種報紙文化版、社會版、讀書版、出版營銷版專訪、報道。
電視
廣東電視台於2009年、2014年(兩部)三度攝制其個人紀錄片《丹飛的穿行》(2008—2009年度中國紀錄片十優作品)、《中國父親》 (Le Père Chinois)(第四屆歐洲電影節中國銀幕(Les Ecrans de Chine)特別獎,與其他紀錄片一起入選「十二五」國家重點音像電子出版物出版規劃增補項目、獲廣東省第九屆「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中國娃娃》(2014年10月2日播出)。
4. 拉拉銅礦成果與科普場館
拉拉銅礦位於抄會理縣,會理縣是襲全國文化歷史名城,文化底蘊深厚,又是紅軍長征路過的地方。基地建設全面系統收集了拉拉銅礦自發現以來地質找礦、地質科研及探采選冶形成的所有成果資料,可長期為從事礦產資源勘查的地勘單位、科研院校、礦山企業及國內外相關人士考察、學習和研究提供服務,為國內外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和生產單位提供典型礦床研究、勘查方法技術應用、生產實踐和人才培養基地,達到拉拉銅礦科研基地服務行業、普及地學知識、服務社會的目的。基地系統總結拉拉銅礦發現、勘查評價、方法技術應用、地質科研和開發歷史,典型礦床研究取得新認識,地球物理方法技術應用示範取得新成果。基地為了解拉拉銅礦、先人活動遺跡、銅礦發現史、勘查史、科研史、開發歷史、認識各類岩石、礦物、銅精礦、鈷精礦產品有一個整體了解,培養對地質工作和礦業開發的興趣,了解地質工作的艱辛,傳承三光榮精神,地質工作夢想成真後帶來的自豪感和礦業開發在國民生活和國民經濟建設的地位與作用。
5. 求LES的電影,電視劇,女主角要漂亮,最好是外國的,中國的看著別扭。。
(以下分類全來自個人觀點,純手動,請尊重勞動成果。——小雅)
一、經典!不得不看!非常值得看的!
1、指匠情挑——BBC出品,非常精彩,就算去掉les情節也是一部好片!有les當然更精彩了不是?總長3小時哦,建議一起下好了看,只看一半的話會很難受的……
2、同心難改——不多說,樓主好眼光。
3、看不見的世界——同心難改姐妹篇,如果樓主很喜歡lisa和shelth一定要看哦。
4、南茜的情史——BBC出品,和指匠情挑是一樣的編劇,我對此片感覺一般,但網路上評價很高,因此推薦。
5、戀戀師情——師生戀的,學生很養眼哦,船戲很美。
6、安妮李斯特的秘密日記——真人真事改編,歷史上安妮李斯特是現代史上第一位女同性戀,很成功的一位女性,該片以她的情感史為線索。
7、戰火中的伊甸園——德國出品,講述的是二戰為背景的一段les感情,非常動人,女主很美。
8、自梳——雖然樓主強調了不要國產片,但還是情不自禁推薦這一部,絕對可以算是les里的經典。
9、水仙花開——法國出品,講述三個女生的青春期,很讓人心疼的一個故事,只是不知道樓主喜不喜歡法國片的慢節奏。
10、吻我——瑞典出品,女主超美!!!真的是超美!!!整個片子色調溫暖,特美。劇情就是直女扳彎記。
11、四角關系——喜劇片,很輕松的,片里的男人很可愛,為成全女人自動退出。
12、你是我的蕾絲邊——法國出品,非常虐心!建議樓主做好心裡准備再看,這部片的節奏還好,不算太慢。
13、埃洛伊塞——西班牙出品,倆主角都很美!結局微虐。
14、唇唇欲動——BBC出品,講述的蘇格蘭的les圈,聽說和拉字至上有點相似。不算很長,一季6集,一共兩季,推薦第一季。
二、還不錯,值得一看。
1、靈契——BBC出品,和指匠情挑、南茜的情史是一個系列的,但可以說是該系列中最糟糕的一部…有點驚悚元素,還好最後會真相大白。
2、少女特工隊——喜劇片,挺可愛的,很輕松,也有點幼稚,要看樓主怎麼理解咯。女主很帥!
3、兩邊床——西班牙出品,女主很美!是歌劇,音樂很好聽。但是故事有點混亂,人物關系也有點混亂…不知道是不是西班牙人天性使然?
4、高潮藝術——講述一個雜志編輯和一個攝影師的故事,攝影師生活太墮落了…所以我不是很喜歡。
5、霓裳情挑——安吉麗娜·朱莉出演,這部片放一分類還是二分類其實挺糾結的…真實故事改編,原型吉婭是美國早期影響力巨大的以為模特,但是結局太悲了…
6、甜過巧克力——加拿大出品,說的是女主和另一女的墜入愛河然後出櫃,但是電影里成人元素太多,看著有點不舒服。
7、驚世狂花——黑社會頭子的老婆和一個女水管工的故事,片子色調有點陰暗,而且本人不是很喜歡這種主題。
8、格瑞的困擾——主要講述女主愛上一個女生後的糾結感情,以及最終認識自己,不能算真正的女同片,但算les片。女主很可愛~
9、蓮娜的甜美生活——英國出品,講述的一個女廚師的感情,最後出櫃。色調不是很好看,故事還不錯。
10、真愛故事第一季第三集——真愛故事是BBC出品的連續劇,每一集都是單獨的故事,這一集就是les的故事。講述的是師生戀,最後出櫃,遭到不理解,私奔。節奏比法國片還慢,實在無法理解…
三、這種電影看完後我深深地覺得自己浪費了青春……
1、意亂情迷——加拿大出品,其中女主是四角關系的女主,此片從第三人稱角度講述一對les情侶的故事——其中一女的害怕壓力,要舍棄這份感情,然後就開始說另一個女的失戀情節。速度超慢!不過這個第三人稱演員很美!
2、假小子——法國出品,一個性別意識障礙的小女孩子被當做男孩,然後一個女生喜歡上了她。最後被識穿了真實身份。
3、如果牆壁會說話2——三個單元故事組成,主要講的是les現實生活中的難處,但每個故事的篇幅都太小,顯得故事很單薄了。
4、植物學家的兒女——中法聯合出品,其中一個中法混血女主長得挺好看,但我還想說,我看完這部片以後非常想砸了電腦!
5、她美麗——荷蘭出品!同性戀的天堂荷蘭!一部超級爛片,和AV差不多。講述性保守的女主慢慢變成性開放,中間有個les情節,看了讓人想砸電腦。
6、勞拉現身——莫名其妙的一部片子…,建議樓主除非是以上片子全部看完了實在無聊,不然千萬不要看!
最後推薦樓主去豆瓣電影搜「les」標簽,會找到很多網路知道里搜不到的答案,傳送門在參看資料處可見。
手工打的很辛苦啊,求樓主給分~~T T
6. 你對同性戀怎麼看
曾經由男人來決定女人該不該受教育,白人決定黑人能不能活下去,後來我們都認為這是荒誕的,如今我們卻又讓異性戀來決定同性戀能不能相愛同性戀很正常同性戀不是病,不是罪,不是錯,同性戀愛情和異性戀愛情沒什麼不一樣,異性戀不是更正常只是更平常,無論同性異性每個人在人權上都是平等的,都渴望自由、平等、有尊嚴、有愛的生活,同性戀是世界上最純凈的愛情。因為這種愛情可以沖破世俗的樊籠,穿透異樣的眼光,接受來自社會的重重困難艱辛。經過這些最世俗的東西洗滌後的愛情,才是最為真摯動人的。在愛的靈魂體驗上,同性之愛觸到了異性之愛沒有觸到的深度,更接近愛之本質。他們都是勇敢的人,也都是最干凈的人。這種愛,凡夫俗子無法領會。這其中的艱辛,也不會有人感同身受。這世上,有人相信真愛,有人懷疑真愛,IDLOVES是為同性真愛而生的,專注服務於堅定相信真愛的那一類5%的LGBT同志人群,IDLOVES認為真愛是一種信仰,神聖不可褻瀆。IDLOVES虔誠地祈望世間有更多的人相信真愛、踐諾真愛、弘揚真愛,IDLOVES制定了猶如宗教般的嚴苛規定:IDLOVES的文化基因里相信真愛是一種本能,真愛不分星球、不分國度、不分宗教、不分種族、不分性別、不分貧賤、不分年齡,真愛面前人人平等,婚姻面前人人平等。對於此,有些人理解,有些人不理解,真愛即IDLOVES的事業,IDLOVES願意固執地信奉此真愛理念,恪守真愛這塊凈土陣地,真誠地希望愈來愈多的人成為「ID同性真愛信徒」,讓懷疑真愛的人相信真愛,讓被愛傷害的人重新相信真愛,讓相信真愛的人更加相信真愛,讓真愛普世,實現促進人間真情大愛的宏願:「真愛到世上來,乃是光,叫凡信真愛的,不住在黑暗裡」。——IDLOVES,異性天生愛異性,同性天生愛同性;異性戴異性品牌戒指,同性戴同性品牌戒指。IDLOVES就是同性戒指,同性戒指就是IDLOVES。異性戒指就是別的戒指,別的戒指就是異性戒指。同性戀是天生的,愛一樣一樣愛,IDLOVES是專為同性戀而生的。包括les戒指、gay戒指、自戴的、求婚的、情侶對戒、結婚戒指等正如異性戀天生愛異性戀一樣,同性戀天生愛同性戀,正如異性戀不會選擇同性戀戒指品牌一樣,同性戀不會去選擇異性戀戒指品牌,這是一個三歲小孩都明白的道理。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什麼同性戀、異性戀、雙性戀、等,有的只是兩個人剛好相愛了,就這么簡單。希望每位同志都能獲得浪漫、真誠、永恆、平等的愛情。讓同性戀去愛異性戀和讓異性戀去愛同性戀都是荒唐的。「正如《人民日報評論》文章所說的「不一樣的煙火」,一樣可以綻放,願每一種愛都不被傷害,願每一個人都能活出內心的色彩。」,人民日報、新京報、環球時報、觀察者報、Vista看天下、能量中國官方微博、頭條新聞等大眾媒體紛紛轉載表示對同性戀的認同和支持。為同志而生,專屬定情信物,為同志發聲,消除偏見歧視,為同志之愛代言,傳播同志正能量,為同志之愛正名,推動同志婚姻平權。中國唯一且第一同志戒指品牌。中國唯一真正支持同性婚姻並為此貢獻的珠寶品牌。真正的LGBT,真正的IDLOVES。比專屬還專屬,比有意義更有意義。願我們每個LGBT都能收獲幸福越來越好,願每個LGBT都能為平權事業貢獻力量。
7. 想了解貨拉拉好做不
不難做,只需要努力和堅持,收入覺得超過大部分打工人。新人可以先嘗試版著跑跑小面/輕卡,權加幾個微信群,多和老司機交流交流,首先是熟悉軟體,然後要對哪些路段兒、哪些時間、哪些車型限行心中有數,有時候客戶是不知道的,你接了之後道路限行就影響你拒單率了。小面幾乎沒有限制,一天下來干好了能有500吧,300多到400是比較正常的,一個月差不多小一萬,等干熟悉了就可以試試大車,但其實不一定非得開大車,小車開小單活兒多跑的快,收入還是挺可觀的。
8. 大家來幫忙啊!除了有賞外,還有萬分感謝!我是一個同性戀
我的回答:
1、同性戀和異性戀沒有一條完整的界限!按照你所描述的情況,你有同性戀傾向,也就是圈內T!但也不能說你完完全全對異性沒有任何感覺,你不可能愛上異性!我不能下結論說你是個純粹的同性戀,但我可以說你現在至少是一個T!至於以後是同性戀或者異性戀這很難下結論,因為事情總是在變化的!
2、假如你是一個同性戀,出現緊張臉紅的現象是因為你對不熟悉的人或事有著一點恐懼,一點靦腆,從本質上來說,這和你目前的性傾向沒有關系,是因為你年齡小,還在太年輕,接觸的人或事不是太多,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陌生人!
3、你因該以積極的態度面對以後的生活!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學會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學會交一些值得的朋友!多看書,多學習,不悲觀,以陽光的心態來面對這個世界!至於人際關系方面,要以最好的自己展現在別人面前!通過與不同的人接觸總結不同的為人處世之道,這還得靠自己領悟!多多實踐!
4、同性戀與異性的關系其實和普通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一樣,沒有什麼特別,沒有必要這么敏感!與異性很自然地相處,真誠相待,就像對朋友一樣!多接觸,使自己擺脫緊張與靦腆,這需要自己戰勝自己!自己多鼓勵自己,給自己信心!
5、你的年齡還小,對於自己的性向還是那麼明確!至於以後嘛,該怎麼走還得怎麼走,多找點對自己有益的事情做!對於同性戀之路確實很艱辛,這要靠頑強的意志力來戰勝周圍的很多事物,並得到周圍人的認可!以後的路由你自己選擇,不要荒廢青春!你現在事業是第一位,有了穩固的事業,才可能有穩固的愛情!
6、現在還沒有人逼你結婚生子,你若心意已決那麼任何人的決定都阻擋不了你。你若要和男性結婚,那麼,你會選擇一個什麼樣的男子呢?什麼樣的男子會選你呢?結婚不是一件小事,結婚不是說說而已!結婚是彼此的承諾,是彼此的祝福,你若不會愛上男人,不會對他付出,那又會有幾個男人願意娶你?若他真奮不顧身愛上你,並願意娶你為妻,那你忍心殘忍地傷害一個好男人么?那是對他的不負責任,害人害己!不如單身的好!
回答完畢!
9. 什麼樣算是個先天性的LES
既然你喜歡研究,就好好看看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同性愛是一種同性別的人之間的性愛關系,這種關系存在於人們內隱的心理圖式或外顯的行為之中。如果一個人終生或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和同性別的人建立著心理上或行為上的性愛關系,我們就可以將其稱為同性愛者。
雖然同性愛者只佔社會人口的一小部份,但是這種現象卻是普遍存在於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社會階層之中。據美國《今日心理學》雜志刊登的一份於1970年所作的調查表明,4%的男人和1%的女人將自己歸入絕對的同性愛者,此外還有一部分與兩性都發生關系的人。另據我國性文明調查,城鄉已婚男女的2%曾有同性性體驗。
什麼因素使人們成為同性愛者?保守的道學家們說同性愛是一種罪惡或魔鬼的惡意選擇。許多傳統的行為學家認為,同性愛是個體成長過程中受誤導的結果;這種方式偏離了成年人婚姻生活的軌道。雖然現今的心理學家們已相繼將同性愛排除出精神病的行列,但一般公眾包括部份同性愛者卻依然把戀慕同性視為不正常。而大部份同性愛者則認為,這既不是一種選擇,也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個人的身份;這早在他們能記事起就能被感受到。對他們來說,同性愛不只是勾肩搭背或做愛調情,而是意味著作為人他們是誰;這滲透在他們對於生活每一瞬間的感受或其人格的每一方面。
同性愛生物學研究從烏爾利克斯於上世紀中葉開始倡導,雖然經歷了一百多年,但研究真正起步卻在本世紀八十年代。除了科技進步的原因外,社會對同性愛日趨寬容的態度使科學界也加入了同性愛運動。除了文藝界以外,西方的高級研究機關(包括著名大學及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的研究所)自由與寬容的氣氛也往往被同性愛者視為工作樂土。許多身為同性愛者的研究人員(包括上述所提的發表實驗結果的人如哈維博士等在內)無需諱言自己的性傾向,這
使他/她們可以大膽地探索自身生命的內涵。
也許我們永遠也無法弄清楚同性愛的形成原因。這現象太復雜而且品味多樣,就象其它類型的愛情一樣,因此沒有一種單一的理論能充份解釋這樣的男人或女人。1989年美國的一本精神病學教科書中對同性愛作了這么一個聲明:「生物學、家庭、社會文化環境和心理動力等種種因素都是決定人各方面生活方向的原因。性傾向只是人的生活的一部份;同性愛的產生不只因為一種因素影響而成。」根據1992年美國精神病學界的調查,在508位應答者中,28%的精神病專家認為同性愛是一種受環境影響而致的精神不正常狀態,但是72%的精神病學家則認為同性愛的產生是因為生理因素造成的。然而,最近的一些研究卻有助於人們對同性愛的認識接近於真實:同性愛傾向至少部份是由遺傳決定的。
◇ 研究結果
前下丘腦間隙核已經普遍被認為是決定和調解性慾的部位。一九七九年,佩拉奇奧等學者在《腦部研究》雜志上發表了文章,指出因為通過對猴子的實驗表明,間隙核的損傷會破壞它們的異性愛行為,但沒有消除它們的性慾。1990年,查瑞和勃姆兩位博士在《腦部研究》雜志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成果。他們在實驗中故意損傷雪鼬的前下丘腦間隙核,發現原先從事異性愛行為的雪鼬開始呈現出同性愛性傾向。目前的醫學道德標准不允許對活人的腦部進行類似的醫學實
驗。
1991年,索爾克研究所的勒維博士在《科學》雜志上發表了題為《異性愛男子與同性愛男子下丘腦結構之差異》的文章。勒維的研究樣本包括19名死於愛滋病的同性愛男子,16名異性愛男子(其中6名死於愛滋病,其他死於其它疾病)和6名死於其它疾病的女子。他比較了這三組人群的前下丘腦間隙核的大小,發現1號、2號和4號的間隙核在三組人之間沒有呈現明顯的差異,但異性愛男子的3號間隙核比其他兩組人大兩至三倍,也就是說同性愛男子的間隙核
的大小等同於女子。即使我們不接受間隙核的大小決定了一個人的性傾向的提法,勒維的研究成果至少提出了這么一個有力的假設:人體的生理機制同時決定了性傾向和前下丘腦間隙核的大小,即間隙核即使不決定性傾向,這兩者至少在生物學上是關聯的。
勒維博士的研究結果在媒體引起一片喧嘩,同時也受到某些同行的質疑,其中最表示懷疑的是西奈山醫學院的精神病學兼神經學專家拜恩博士。拜恩曾在其它動物如豬身上進行過類似的神經解剖研究,他認為間隙核3號也許根本就不存在;即使存在,也很難說明它在調節性傾向方面的作用;另外,在勒維博士的實驗對象中,愛滋病及其葯物影響可能會導致間隙核變小。但是拜恩認為最好的爭辯是自己動手做實驗。他在自己採集到的人體樣本中做了類似於勒維博士的實驗,其結果表明:間隙核確實存在,可能與性傾向呈現相關,而且愛滋病及其葯物的作用也不會使間隙核變小。目前還沒有其他研究者通過類似的實驗推翻勒維博士的結論。
無獨有偶,阿倫和高斯基兩位博士於1992年在美國自然科學院的年會上發表了《性傾向與人腦前神經接索的大小》的文章。他們實驗的樣本比勒維的大得多,而且包括活人,因此統計結果更令人可信。他發現同性愛男子和異性愛女子的前神經接索明顯地比異性愛男子大。人腦前神經接索是聯接大腦兩半球的神經纖維,與性慾沒有直接的聯系,但這項研究成果暗示人體的某些生理機制可能同時作用於神經接索與性慾,使後兩者呈現了相關。
同性愛生物研究的另一個方向是基因研究。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研究小組於1993年7月在《科學》雜志上發表的一篇報告揭示,比起一般人來,在76名男同性愛者的男性親屬中,同性愛的比例相當高;有趣的是,幾乎所有的比例失調都出在母系這邊。研究人員又研究了決定性別並被人們稱為X和Y的性別染色體。男人從其母親那裡獲得一個X染色體,從其父親那裡獲得一個Y染色體;而女人則從雙親那裡各獲得一個X染色體。上述家譜研究提示,男同性愛者可能是母系遺傳的,於是科學家們把注意力集中在X染色體上了。
為了證實上述猜測,另一項針對40對同性愛兄弟的DNA分析發現,33對兄弟的X染色體的一個特別區域上,兄弟兩人竟然有5個不同的基因相同。難道這有什麼奇怪嗎?因為一個男人X染色體上的基因片斷是其母親兩個染色體上基因高度隨意的組合,所以兩兄弟的基因排列應該是極為不同的。從統計學角度反過來說,有相同性傾向的兄弟在基因上存在這樣的相同決不是偶然的。這一事實表明,至少有一個與同性愛有關的基因位於染色體的這一區域。同性愛是這33對兄弟唯一共同的特性;他們倆沒有都具有相同的眼睛,也不穿相同大小的鞋,也沒有其它顯著特徵是一樣的。這一項目的負責人哈默先生說道,這些兄弟也不都明顯女人氣或者相反。除了性傾向,他們倆是不同的。哈默聲稱:「這是迄今為止有關性傾向具有遺傳基礎的最有力證據。」
母系遺傳可能有助於解釋一個難題:如果同性愛是遺傳的,那麼為什麼這種品質沒有最終消失——因為男女同性愛者比別人更少生孩子?新研究給出了這樣的答案:導致男同性愛的基因是因為異性愛婦女攜帶並可傳遞給她的孩子,而這些基因並沒有使這些婦女成為同性愛者。哈默小組對女同性愛者的研究也初步顯示,女性性傾向也是受基因影響的。
另一項研究是關於雙生子的研究。1992年12月美國西北大學心理學副教授貝理和波士頓大學精神病學教授比勒在《普通心理學檔案》雜志上發表了他們所做的男雙胞胎或兄弟的研究。他們認為同性愛的產生可能是遺傳,其中遺傳的影響可能佔70%。
他們招集了167位有兄弟的男同性愛者,其中56位為單卵性雙胞胎兄弟中的一個(他和他的雙胞胎兄弟遺傳基因的相似程度應該等同於普通的兄弟),另57位有一個領養的兄弟(既然是領養的,應該缺乏共同的遺傳基因)。他們發現,52%的單卵雙胎中的另一人也是同性愛者,22%的雙卵雙胎中的另一人是同性愛者,而在領養兄弟中,只有11%的兄弟是同性愛者。
1993年3月,貝理副教授和比勒教授在上述刊物上又發表了關於女雙胞胎或姐妹的研究。他們這次招集了147位女同性愛者,其中115名雙卵雙胎姐妹是同性愛者,而只有6%的領養姐妹是同性愛者。
參與研究的兄弟姐妹都生長和生活在他們各自的家庭里。貝利先生說道,如果同性愛的產生是環境所致,照理三組不同的兄弟和姐妹的同性愛比例應該是一樣的,但研究結果並非如此。如果同性愛的產生乃是因為遺傳基因,那麼單卵雙胎兄弟和姐妹的同性愛比例應該是一樣的,但研究結果並非如此。如果同性愛的產生乃是因為遺傳基因,那麼單卵雙胎兄弟和姐妹的同性愛比例應該是100%,但實情也非如此。所以研究人員認為,同性愛的產生是遺傳決定或者至少受到遺傳的影響。他們同時認為後天環境和心理動力機制的作用也不容忽視。
◇ 爭議
任何科學研究都是在批評中進步,使理論逐漸完善,最終達到與真理聚合或者接近聚合。對上述研究成果的爭議,既包括研究方法上的質疑,也有對結果的不同詮釋。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人體某些生理器官的大小並不是代表性別優劣或智力高低的標志。例如同性愛男子的間隙腦3號比異性愛男子的要小,但這並不說明同性愛男子有「生理缺陷」。不然的話,那麼所有的異性戀女子都應該被歸入「病態」。再舉一個例子,男人的骨頭比女人少一根,那麼所有的男子是不是應該被送入醫院治一治呢?
某些評論家認為研究的准確性可能會受研究者本人性傾向的影響,因為同性愛者在同性愛生物研究中確實比例重大。但是所有的研究者從小就感受到先天性的同性愛傾向,即他們實證研究的假設(Hypo-thesis)就是自小感受到的。況且,同性愛作為一種生理和心理現象,如果異性愛研究者對此不甚感興趣,難道就有理由對此束之高閣嗎?科學研究作為一種客觀過程,對科學研究的批評應該集中在研究本身,如理論是否成熟或信服,樣本是否具有代表性,已經統計方法是否科學等,而不應集中在研究者身上。
實驗樣本確實是爭議的由來之一。參與實驗的同性愛者往往是在同性愛雜志或同性戀社區活動上看到實驗廣告後應徵的,這樣就可能出現「自我擇取」(Self-selection)的偏差,即有些參與者可能事先從某種角度和某些渠道得知實驗的目的,如果他有位兄弟也是同性愛者的話,可能會更加踴躍報名,但他們的積極性卻破壞了樣本的無偏差性,即參與實驗的同性愛者可能代表不了整個同性愛族群,這就影響了平均值比較(即中值比較,Mean Comparison),因為同性愛實驗對象的間隙核可能會低於實際的同性愛族群。然而,似乎找不出任何理論依據來說明報名參與實驗的同性愛者為什麼會在間隙核上與其他同性愛者有何不同,因此關於「自我擇取」偏差的爭論不很有力。
另一個質疑是針對實驗假設所提出的關聯。勒維博士指出,參加他的實驗的同性愛者都是自我意識強烈並且情感成熟的成年同性愛者,他們多年的同性愛經歷是否影響了間隙核的大小並不得知。他的實驗只檢測到關聯(correlation),但無法指明因果(causality),即我們沒有確鑿證據說明究竟是間隙核影響了性傾向,還是性傾向和性行為影響了間隙核的大小。最理想的研究設想是觀察一大組出生嬰兒的間隙核,然後根據間隙核的大小把他們分成兩組,並追蹤他們成長。如果間隙核小的那一組嬰兒成長後,組內同性愛者的比例明顯大於另一組(即間隙核大的那一組),那麼就說明了性傾向和性行為並不影
響間隙核,從而佐證了同性愛的先天性。但對嬰兒作這項實驗在現階段是不可能的。
持同性愛後天說的人認為,兄弟和姐妹在同一環境下成長和生活,他們中同性愛者比例相對地比較高正說明了環境因素的大力影響。然而,這種批評完全無視上述所提的研究結果,所以從根本上講是對新知識和新發現的抗拒。當然,在做基因比較時,最理想的樣本是那些並非在同一環境下成長的(最好是剛出生後就被分離的)的孿生兄弟或姐妹,因為這樣就完全避開了環境的相同性。目前已有一些學者試圖從事這項研究,但樣本採集可謂難上加難,因為自幼受到分離的孿生兄弟或姐妹大多數是被遺棄的孩子,當他們被放入兩個不同的家庭接受撫養時,官方一般不會向領養的父母提供有關孩子父母的任何信息,使許多孩子長大後根本不知道自己還有位孿生兄弟或姐妹。
反對同性愛的人士認為同性愛的先天性說並沒有推翻從病理學角度看待同性愛的態度,因為基因解釋也可以說明同性愛的先天性病理說。他們指出一些科學上認為「不好的」特徵如精神病或軀體疾病也是被認為和基因有關的。提出這個爭辯之前,我們覺得爭辯者應該好好考慮一下「病理」的定義(參看本刊第9期《談談同性戀的「病理」》)。精神病人之所以受到約束的重要原因就是因為他們會對旁人造成體格傷害,而在傷害的過程中自己卻沒有知覺或無法自我控制。
至於軀體疾病,則在生理上給病人帶來痛楚,即使別人不提,病人自己也會要求治療。同性愛者只要求一個不受干擾的生活空間,並不傷害任何人。在一個不寬容的社會環境下,特別是當同性愛被列為犯罪或病態時,同性愛者的精神痛苦就成為必然。且不談治療同性愛的無效,我們只要看一下那些被父母和朋友所接受的同性愛者的愉快生活,就不難看出,消除同性愛者精神痛苦的最好方法就是給他/她提供一個寬容的環境。
◇ 反響
不管上述研究的科學性如何,他們對社會和政治的影響是巨大的。如果同性愛是命中註定的,那麼許多現實生活中阻撓同性愛者獲得平等權利的爭論就沒有道理。例如反對同性愛者入伍的人士認為同性愛是個人想要這樣,因此應該受到法律的限制。同性愛者爭辯說,這是自己的天性,也就是說,這是遺傳驅使的。一名同性愛權利活動分子說:「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研究,它對公眾理解同性愛者很有幫助。」一些法學家認為,如果科學家能為性傾向做出象膚色和性別一樣的基於基因的解釋,法官便可能被說服從而認定對同性愛的歧視是違法的。
有關同性愛是遺傳的推測影響著許多的人倫關系。父母們如果認為子女的性傾向是「寫」在他/她們的基因上的,那麼他們就不必擔心子女所接觸的老師或其他人中是否有同性戀者,從而也就不會有眾多的成年同性愛者被判為流氓教唆犯而痛苦終生。而那些有子女是同性愛者的父母也就會少些自我責備,同時也會減少同性愛子女被逐出家門的悲劇。一名母親說道:」同性愛者的父母們的第一感覺是負罪感,但如果性傾向是遺傳的,孩子和父母也許就會開始接受它。」另
一位母親說:「我們曾經試圖治療孩子身上一些無需治療的東西,他們根本沒有錯。」但另一方面,也有些父母會因為遺傳基因出於自己而轉為深深的自責。
同性愛者普遍歡迎這些研究結果。一名男子說:「我一直認為這是天生的。如果同性愛是遺傳的,你就不能把它怎麼樣。如果今後有更多的類似研究,同性愛就會被接受,而不再被視為病態。」
正如許多人歡迎這些發現一樣,也有人不喜歡他。同性愛活動分子說同性愛並不傷害任何人,因此他/她們所要爭取的平等權利並不取決於同性愛是先天形成的還是後天促成的。勒維博士自己也說:「我不認為同性愛運動需要以同性愛先天性為基礎,因為即使有人看不慣,同性愛者仍然應該享有平等的權利。」另一名同性愛權益活動分子說:「同性愛不是什麼需要為之辯護和解釋而是需要被接受和寬容的東西。在人們接受我們之前,世界上所有的科學證據都無助於改變
人們對同性愛的恐懼。」另外,有人擔心如果有朝一日能夠清楚地鑒別「同性愛基因」,就會有人試圖「矯正」同性愛者或者把發現的天生的同性愛胎兒流產掉。
同性愛不是簡單地編好程序就能產生,而是價值和人格的一種復雜表現。正如哈默博士所說:「基因只是此事的一部份,這個基因區也只是遺傳的一部份,並不是全部。」可能我們永遠不能完全搞清楚同性戀的成因,但只要我們認識了一部份,就不僅顯示了研究的前進方向,而且給那些在痛苦中掙扎的人帶來了一線希望。
10. 任毅的科研成果
1. Ren Y., Li Z.-J, Lei Y.-J. 2003. Achene and seed abortion contribute to the rarity of Kingdonia uniflora. Israel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51: 39–44
2. Ren Y., Li Z.-J., Chang H.-L., Lei Y.-J. and Lu A.-M. 2004. Floral Development of Kingdonia (Ranunculaceae s. l., Ranunculales). Plant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247:145–153.
3. 李紅芳,任毅*. 2005. 領春木莖次生木質部中導管穿孔板的變異. 植物分類學報 43:1–11.
4. Ren Y.., Liu X., Ge S. 2005. Low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populations of the rare Chinese endemic Kingdonia uniflora revealed by RAPD-analysis. Israel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53: 65–73.
5. Chang H.-L., Ren Y.* and Lu A.-M. 2005. Floral morphogenesis ofAnemone rivularis Buch.-Ham. ex DC. var. flore-minore Maxim. (Ranunculaceae)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androecium development sequenc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47: 257–263.
6. Zhang X.-H., Ren Y.*, Tian X.-H., Pan L.-Z. 2005. Anatomical studies on Sinofranchetia chinensis (Lardizabalaceae) and their systematic significance.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149: 271–281.
7. Tian X.-H., Zhang L.,Ren Y. 2006. Morphogenesis of flowers and inflorescences of Circaeaster (Circaeasteraceae, Ranunculales). Plant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256: 89–96.
8. 賀海霞,張小玲,任毅*. 2006. 獨葉草的不育雄蕊、花被片和可育雄蕊對傳粉昆蟲和傳粉的影響. 雲南植物研究 28: 371–377.
9. 辜天琪,任毅*. 2007. 黃連屬Coptis(毛茛科)花的形態發生研究. 植物學通報24: 80–86.
10. Chen L., Ren Y.*, Endress P. K., Tian X.-H., Zhang X.-H. 2007. Floral organogenesis in Tetracentron sinense (Trochodendraceae) and its systematic significance. Plant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264: 183–193.
11. Ren Y., Li H.-F., Zhao L., Endress P. K. 2007. Floral morphogenesis in Euptelea (Eupteleaceae, Ranunculales). Annals of Botany 100: 185–193.
12. Tian X.-H., Zhao L., Ren Y., Zhang X.-H. 2007. Number of floral organs in Circaeaster agrestis (Circaeasteraceae) and possible homeosis among floral organs. Plant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265: 259–265.
13. Yan X.-L., Ren Y.*, Tian X.-H., Zhang X.-H. 2007. Morphogenesis of pistillate flowers of Cercidiphyllum japonicum (Cercidiphyllecea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49: 1400–1408.
14. Ren Y., Cheng L., Tian X.-H., Zhang X.-H., Lu A.-M. 2007. Discovery of vessels in Tetracentron (Trochodendraceae) and its systematic significance. Plant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267: 155–161.
15. 宋萍, 田先華, 任毅. 2007. 驢蹄草屬和金蓮花屬(毛茛科)花器官的形態發生及系統學意義. 植物分類學報 45: 769–782.
16. Wang Z.-F., Ren Y.*. 2008. Ovule morphogenesis in Ranunculaceae and its systematic significance. Annals of Botany 101: 447–462.
17. Li J., Ren Y.*. 2008. Floral morphogenesis of Aristolochia L. (Aristolochiaceae). 西北植物學報 28: 267–271.
18. Zhang X.-H., Ren Y*. 2008. Floral morphology and development in Sargentodoxa (Lardizabalacea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169: 1148–1158.
19. Zhang X.-H., Ren Y.*, and Tian X.-H. 2009. Floral morphogenesis of the genus Sinofranchetia (Lardizabalaceae) and its systematic significance.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160: 8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