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如何引領和示範作用
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為主線,以搭建承接科技成果轉化平台為重點,以項目建設為龍頭,以爭取科技政策支持、優化創新環境為保障。
一般說來,各地政府主管部門對工作的支持力度不一樣。
2. 如何構建國家科技成果轉化示範區
一是圍繞新一代信息網路、智能綠色製造等重點產業領域,發布轉化一批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投資規模與帶動作用大的科技成果包,探索市場化的科技成果產業化路徑。
二是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設一批機制靈活、面向市場的國家技術轉移機構,加強科技成果與產業、企業需求有效對接。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構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協同開展成果轉化。
三是建設一批符合特色產業需求的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加強中試熟化與產業化開發,發揮技術開發類科研基地作用,推動更多共性技術成果轉化應用。
四是構建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國家技術交易網路平台,鼓勵區域性、行業性技術市場發展,完善技術轉移機構投融資、科技成果評價、知識產權服務等功能。
五是推動成果轉化與創新創業互動融合,建設一批以成果轉化為主要內容的眾創空間,支持以核心技術為源頭的創新創業。
六是組織科技人員開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活動,將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領軍人才納入創新創業人才引進培養計劃,培養專業化技術經紀人。
七是建設一批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工作經驗與模式。
八是發揮好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等的杠桿作用,支持地方加大投入力度,運用投貸聯動、眾籌等金融手段,拓寬資金供給渠道。
3. 如何建設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基地
科易網是你最好的選擇! 科易網是科技部評定的國家技術轉移示專范、國家現代服務業示範,是屬國家獎勵辦批准建設的國內第一個國家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示範基地,提供技術轉移、技術創新全流程服務,致力於打造卓越的技術專利和科技服務交易。
4. 科技成果轉化的主要流程是什麼
科技是經濟增長的發動機,是提高綜合國力的主要驅動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內、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容化,已經成為目前世界各國科技政策的新趨勢。目前科技成果轉化的途徑,主要有直接和間接兩種轉化方式,並且這兩種方式也並非涇渭分明,經常是相互包含的。
(一)科技成果的直接轉化
1.科技人員自己創辦企業
2.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開展合作或合同研究
3.高校、研究機構與企業開展人才交流
(二)科技成果的間接轉化
科技成果的間接轉化主要是通過各類中介機構來開展的。機構類型和活動方式多種多樣。在體制上,有官辦的、民辦的,也有官民合辦的;在功能上,有大型多功能的機構(如既充當科技中介機構,又從事具體項目的開發等),也有小型單一功能的組織。
1.通過專門機構實施科技成果轉化
2.通過高校設立的科技成果轉化機構實施轉化
3.通過科技咨詢公司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活動
5. 科技成果轉化中介機構的主要作用是什麼
科技成果轉化難在哪?一是高校、科研機構有效供給不足。眾所周知,絕大部分前沿科技成果掌握版在各類高校以及權科研機構手中,但是大部分高校所掌握的科研項目是基於研發人員興趣或者前沿熱點,這就導致了部分科研成果不符合市場需求,轉化價值不高。
二是企業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不夠。科技成果轉化不能單單為了轉化而轉化,最終是要面向市場的,創新型企業以及投資機構在科技成果轉化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大部分企業相關人才匱乏,不具備技術辨識能力,並且對產生發展動態以及產業政策方向並不清楚,這就需要專業的第三方,從中斡旋,提供專業的科技成果轉化指導。
6. 全國有幾家科技成果轉化基地
全國科技成果轉化基地應該是非常多的吧,目前國家對這一塊鼓勵政策非常多,政府也大力支持,而且很多網上對接平台也孕育而生,科易網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7. 科技成果轉化的作用及難點表現在哪些方面
多年來,我國一直存在著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不力、不順、不暢的痼疾,創新和轉化各個環節銜接不夠緊密的現象。我國將科技成果加以轉化應用達到產業化的比例僅有約2%~6%,科技研發對經濟和社會的支撐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為實現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我國需要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科技成果轉化難在哪?
一是高校、科研機構有效供給不足。高校、科研機構是科技成果的主要來源,而大部分高校院所的科研成果是基於科研興趣或者是前沿熱點,沒有真正形成以需求為導向、以市場為依歸的研發模式。這造成科研人員的技術研發活動在立項階段就可能與市場需求不一致,導致具有轉化價值的成果比例不高。
由於不需要經歷市場競爭,高校院所的科研活動動力不足,難以與市場貼近,大部分科技成果很多時候與企業的現實需求是錯位和脫節的。導致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看起來十分豐厚,但真正能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成為有效供給的成果卻很少。
現行考核體系下「重研發、輕轉化」「重論文、輕專利」等現象仍然存在,這導致科研人員片面追求發表論文的數量,對轉化科技成果的市場意識和積極性都不強烈。大量科技成果僅僅成為課題或項目完成的標識而被束之高閣,未能通過轉讓、許可、技術作價入股、創辦企業等形式得到應用並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二。現在不能單純地就轉化談轉化,而是要面向市場,企業在科技成果轉化中要承擔主體作用,形成科技成果從研發到市場化的渠道。但目前在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方面,90%以上的企業研發、轉化科技成果的動力能力不足。國企大而不強、外企強而不為、民企長而不大,中小企業大多處於產業低端,對成果轉化「有心無力」。
我國企業的主體是中小企業,最
需要技術支持,但總體來看又最缺乏技術創新和轉化的條件。中西部地區的一些省份,90%以上的企業沒有研發活動,購買專利和改造生產線的能力弱,難以依靠科技進步經營企業。國有企業技術人才多,研發條件好,因考慮科技投入風險大、見效慢,一般只對現有的生產要求開展科研,一些科技含量高、市場潛力大但要過一定時間見成效的科技成果難以在企業轉化和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