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防科技成果

防科技成果

發布時間:2021-01-27 10:42:21

⑴ 21世紀的重大的科技成果有什麼

1、兩只克隆猴在我國誕生。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孫強團隊經過5年努力培育出克隆猴「中中」和「華華」,標志著我國成功突破了現有技術無法克隆靈長類動物的世界難題,率先開啟了以獼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時代。

2、北京大學江穎和中科院王恩哥院士領銜的聯合研究團隊首次獲得水合離子的原子級圖像,並發現其輸運的「幻數效應」,將在離子電池、海水淡化以及生命科學等領域展現出廣闊應用前景。

3、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成功實現水上首飛。AG600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在研水陸兩棲飛機,對於填補我國應急救援航空器空白、滿足國家應急救援和自然災害防治體系能力建設需要具有里程碑意義。

4、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港珠澳大橋是世界總體跨度最長、鋼結構橋體最長、海底沉管隧道最長的跨海大橋,也是公路建設史上技術最復雜、施工難度最高、工程規模最龐大的橋梁,創造了一系列「世界之最」。

5、首個深海實時科學觀測網建成。我國新一代海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在完成2017年西太平洋綜合考察航次後,於2018年2月返回,標志著我國第一個深海實時科學觀測網建成,所獲取的連續和實時數據為我國的氣候預報和環境保障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支撐。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科技創新大潮澎湃 重大成果競相涌現

⑵ 我國近年來取得的國防科技成果

空軍的殲10戰斗機和梟龍戰斗機,海軍的170和171中華神盾,元級aip潛艇和093商和094晉核潛艇,陸軍99式主戰坦克,二炮的東風41洲際導彈

⑶ 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中國的國防科技成果有哪些

飛機復製造:殲-15艦載機、殲制-20隱形戰機,運-20和C919(運十下馬30年重回藍天),預警機l:直-20即將裝備部隊,轟-20即將試飛。
艦艇:054D驅逐艦、055大驅、國產航母和大型保障艦、095核潛艇等。
導彈類:東風16D、東風21、東風26、東風31、東風41、鷹擊-9,還有巨浪系列等。

⑷ 如何避免科技成果的不當應用

如何避免科技成果的不當應用
加強科技工作者道德自律意識,增強社會責任回感,是防範科研答成果濫用的有效方法。
提高科技工作者的業務能力和道德修養,規范科技工作者行為,是科技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是保障我國科學技術事業的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科技人員只有把個人抱負和知識同國家和人類發展需求結合起來,才是社會和大眾需要的科技工作者。

要嚴格履行技術合同的有關約定保證科技成果轉化的質量和應用的效益。加大懲處力度,是避免成果濫用的法律手段。科技工作者要自覺接受輿論的監督。嚴重違背科技工作者職業道德、影響極其惡劣的行為,在准確把握事實真相的基礎上,要充分運用報刊、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對其進行嚴厲鞭笞。新聞媒體在進行輿論監督時,不得對他人惡意誣告、中傷誹謗,不得侵犯當事人和他人的合法權益。對違背科技作者行為准則的不良行為,可以向各級科技行政管理部門和其他科技管理機構進行投訴

⑸ 國內外最新科技成果

天津威歐斯公司早在非典爆發之前就向專利審批部門遞交了隱形液體手套的可行性專利報告,充分顯示出威歐斯公司在科研領域的前瞻性眼光。之後爆發的非典疫情讓人們體會到生命的脆弱和健康的珍貴,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衛生習慣隨之也被深刻地改變。人們對於健康的關注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每個細節,而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雙手的健康問題就尤其引人注目。天津威歐斯公司及時抓住了這個千載難逢的市場商機,以創新性手部衛生新概念,匯集國內外最新生物科技成果,傾力推出具有良好抗菌潤膚功能的隱形液體手套。 隱形液體手套是天津威歐斯公司採用 國內外最新生物科技成果 經過多年潛心研製的一款具有革命性意義的綠色環保護膚用品,並榮獲國家發明專利( ZL03150232.6,ZL200510133674.X,ZL200710059270.X )。本產品由採用現代生物技術從海洋生物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活性材料製成,該活性材料也是至今為止人類發現的唯一一類具有抗菌抑菌功能的天然高分子材料。此外,本產品還富含多種天然成分,如維他命 E , TCC 抗菌劑等,可持續、安全、穩定的殺滅各種接觸性病菌、真菌、支原體、傳染病和殘留物,殺菌率高達 99.98% ,明顯改善人體皮膚本身的抗菌力,並提高自身免疫力,同時本產品還能夠促進細胞的新陳代謝,深層滋潤皮膚,持久有效的去除皮膚表層附著的油污垢。因此,本產品即可作為日常生活的化妝品用,也可用作醫療保健用品。使用時,本產品可在人體表面形成雙層可生物降解的液體保護膜,可抵禦多種有害物質及污垢的侵襲,抑菌去油有效時間長達 10-24 小時。使用結束後,用水沖洗,即可「脫」除。既方便快捷,又綠色環保。 隱形液體手套廣泛應用於機械製造、交通運輸、煤礦、石油化工、油漆、機械維修、金融、電訊、學校、網吧、餐飲等行業的從業人員,無論是在人們上學、上班、娛樂、點鈔之前或工作、商旅之中,如果使用了本產品,都可達到消毒、殺菌等防護作用。 隱形液體手套不僅能除油護手,有效抗菌、抑菌、抵抗病毒入侵,而且具有良好的氣體通透性,使用中不影響手部皮膚呼吸,手感舒適順暢。本產品還具有極佳的肌膚親和性,塗抹在手部後, 1 分鍾即可自然風干成膜,成膜後緊貼手部皮膚,不影響手部靈活,沒有異樣感覺,工作、學習均不受影響;獨特的皮膚修復功能,能促進手部皮膚細微創傷的自我修復,並能夠阻擋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 隱形液體手套使用簡便,使用時擠出 1-2ml 均勻塗抹在雙手上, 1 分鍾後自然風干即可進行工作。工作之後,用清水洗手即可。需要特別提示的是:使用中接觸水後需重新「穿戴」,以保持效果

⑹ 了解我國近幾年來所取得的國防科技成果

一、首艘國產航母完成首航。

2018年5月13日,經歷了漫長的等待後,首艘國產航母終於進行了首次出港試航。軍事專家表示,首次海試主要目的就是檢驗動力系統,通俗地講就是檢驗鍋爐和螺旋槳,這兩樣能確保航母動起來。動力系統檢驗主要是看在鍋爐全部運轉下的狀態。

二、055型萬噸大驅完成首航。

055型驅逐艦是中國自行研發建造的首款萬噸級導彈驅逐艦,堪稱海軍裝備序列中具有開拓性意義的大殺器。它的出現讓中國海軍距離「藍水海軍」的目標更近了一步,也讓我們終於有了能夠與外國重型「宙斯盾」艦平起平坐的資格。

三、國產乘波體高超聲速飛行器試飛成功。

2018年8月3日,隨著一聲巨響,國產「星空-2」火箭在西北某靶場升空,經過近十分鍾的飛行,火箭完成主動段轉彎、拋罩/級間分離、試飛器釋放自主飛行、彈道大機動轉彎等動作,按預定彈道進入落區。作為中國首款乘波體高超聲速飛行器,「星空-2」的試飛成功堪稱意義巨大。

四、AG600水陸兩棲飛機完成首次水上試飛。

2018年10月20日,伴隨著強勁的發動機轟鳴聲,國產AG600「鯤龍」大型水陸兩棲飛機成功實現水上首飛。

作為中國大飛機「三劍客」之一的AG600相繼實現陸上和水上的成功首飛,是繼中國自主研製的大型運輸機運-20實現交付列裝、C919大型客機實現首飛之後,在大飛機領域取得的又一個重大突破,填補了我們在大型水陸兩棲飛機的研製空白。

五、國產隱身戰機殲-20首次公開展示彈艙。

11月11日是中國空軍成立紀念日,而今年的11月11日也是恰巧趕上了第十二屆珠海航展。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國產殲-20隱身戰機也為我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表演。

在珠海航展的現場,四架殲-20以全新的迷彩塗裝低空飛過,在干凈利落地完成了幾組動作之後,其中的兩架戰機毫無徵兆地將打開了內埋彈艙,將其中攜帶的兩枚近距空空導彈與四枚中距空空導彈首次公開展現在大眾面前。

⑺ 如何理解科技成果為國防安全作出了歷史貢獻

比如核武器,其他高端武器。科技也會促進經濟的發展,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

⑻ 21世紀偉大的科技成果有哪些

1、天宮二號

天宮二號,即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是繼天宮一號後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二個空間實驗室,也是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將用於進一步驗證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及進行一系列空間試驗。

天宮二號主要開展地球觀測和空間地球系統科學、空間應用新技術、空間技術和航天醫學等領域的應用和試驗,包括釋放伴飛小衛星,完成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的對接。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已於2016年9月15日22時04分09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將與神舟十一號飛船對接。2016年10月19日3時31分。

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自動交會對接成功。2016年10月23日早晨7點31分,天宮二號的伴隨衛星從天宮二號上成功釋放。

2019年1月14日,天宮二號完成了伽馬射線暴瞬時輻射的高精度偏振探測,相關成果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天文學》。

2、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於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在酒泉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

中國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院士介紹,如果說地面量子通信構建了一張連接每個城市、每個信息傳輸點的「網」,那麼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就像一桿將這張網射向太空的「標槍」。

當這張縱橫寰宇的量子通信「天地網」織就,海量信息將在其中來去如影,並且「無條件」安全。2017年1月18日。

中國發射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圓滿完成了4個月的在軌測試任務,正式交付用戶單位使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等單位相關領導在交付使用證書上簽字。

3、細胞核重新編程

所謂細胞核重新編程,是將成熟體細胞重新誘導回早期幹細胞狀態,以用於發育成各種類型的細胞,應用於臨床醫學,將細胞內的基因表達由一種類型變成另一種類型。

通過這一技術,可將一個體上較容易獲得的細胞(如皮膚細胞)類型培育成另一種較難獲得的細胞類型(如腦細胞)。

北京時間10月8日17時30分,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瑞典斯德哥爾摩揭曉。因為革命性地改變了人們對細胞和生命體的理解。

在細胞核重新編程研究領域做出了傑出貢獻,英國發育生物學家約翰·格登和日本京都大學再生醫科研究所幹細胞生物系教授山中伸彌,獲得這一獎項。

4、神光二號

神光二號是我國2002年成功研製的大型激光裝置,目前建在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由成百台光學設備集成在一個足球場大小的空間內。

可十億分之一秒的超短瞬間內可發射出相當於全球電網電力總和數倍的強大功率,從而釋放出極端壓力和高溫。

「神光二號」可用作科學實驗,釋放的巨大能量在實驗中產生的極端物理條件,對基礎科學研究、高技術應用和確保國家安全的新技術的推出,均有重大意義。

「神光」的未來前景誘人。據專家介紹,核聚變是未來清潔能源的希望所在,估計到本世紀中葉,科學家可利用激光聚變技術。

把海水中豐富的同位素氘、氚轉化為巨大的、取之不盡的能源。「神光二號」的建成,為我國科學家從海水中獲得能源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5、神舟三號飛船

神舟三號飛船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為主研製,「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為主研製。

這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66次飛行。自1996年10月以來,中國運載火箭發射已經連續24次獲得成功。

中國科學院和信息產業部等有關單位為這次發射研製了對地遙感、生命科學、空間科學等船載儀器和地面測控設備。

⑼ 求我國最新的國防科技成就,最好分類

由中來國國防科工委和源國家國防教育辦聯合主辦的《國防科技知識展》9月26日開幕,集中展示了核科技、航天科技、航空科技、船舶科技、兵器科技和軍工電子等中國6大軍工行業近年來所取得的成就。
此次展覽集中反映了中國在核、航天、航空、傳播、兵器、軍工電子等領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共有圖片700餘幅、模型50餘個,及大量兵器實物。其中有些圖片反映了近幾年中國最新國防科技成果。

曾經發射了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將作為繞月探測衛星「嫦娥一號」衛星平台的「東方紅三號」以及中國剛剛承建的世界建造難度最大的液化天然氣船等的模型都在這次展覽上亮相。

除了展示中國國防科技工業所取得的成就,該展覽還向參觀者全面介紹了國防領域的科技知識,具有較強的知識性、趣味性和觀賞性。

這次展覽面向全社會觀眾開放,以國防科技知識普及為主要目的,隨後還將在全國部分城市進行巡展。

閱讀全文

與防科技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雲南基金從業資格證書查詢 瀏覽:313
新知識的搖籃創造力 瀏覽:187
股轉轉讓協議 瀏覽:676
王者達摩大發明家 瀏覽:904
金庸為什麼不要版權 瀏覽:305
蘭州經濟糾紛律師 瀏覽:994
沈陽盛唐雍景糾紛 瀏覽:973
工商局生態市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757
侵權責任法第87條的規定 瀏覽:553
招商地塊南側公共服務項目批前公示 瀏覽:208
盤錦公交投訴電話 瀏覽:607
馬鞍山到宿遷汽車時間 瀏覽:215
公共衛生服務的工作目標 瀏覽:813
知識產權服務制度 瀏覽:726
警察管詐騙叫民事糾紛 瀏覽:650
馬鞍山胡駿 瀏覽:110
推動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全覆蓋試點工作調研 瀏覽:680
山東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349
投訴制凝 瀏覽:932
黑警投訴 瀏覽: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