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國的軍隊建設能取得新成就、新發展的根本原因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採取了,和平發展,國富兵強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㈡ 新中國建國初期軍事國防的偉大成就
新中國成立60年來,國防和軍隊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第一,人民解放軍已經由單一軍種的軍隊發展成為諸軍兵種合成的強大軍隊
新中國成立時,人民解放軍只是單一陸軍,沒有空軍,沒有海軍。陸軍也基本上是步兵,炮兵和裝甲兵部隊極為有限,軍隊武器裝備基本上是在抗日戰爭和全國解放戰爭中繳獲的日軍和國民黨軍隊的武器裝備,性能落後,型號繁雜,威力弱小。新中國成立初期,人民解放軍在這樣的基礎上迅速發展起來,建立了海軍、空軍等軍種和陸軍的炮兵、裝甲兵、工程兵、鐵道兵等技術兵種部隊,並都形成了作戰能力,空軍和陸軍各技術兵種都有部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1966年組建了戰略導彈部隊——第二炮兵。此後,隨著軍事技術發展,又相繼組建了電子對抗部隊和陸軍航空兵部隊。60年來,人民解放軍全面履行保衛祖國、保衛人民和平勞動的根本職能,勝利完成了保衛國防作戰任務,嚴密守衛邊防、海疆,依法履行香港、澳門防務職責,震懾、打擊危害國家安全和統一的各種分裂、破壞活動,為國家繁榮發展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參加搶險救災,保護人民生命財產,支援國家建設,有力支持了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參加國際維和、反恐、公海護航活動,為維護世界和平發揮了重要作用。經過多次精簡整編和60年的現代化建設,人民解放軍已經規模適度,結構明顯優化,現代化水平和作戰能力大為提高,形成了陸軍、海軍、空軍、第二炮兵等諸軍兵種合成的強大人民軍隊。此外,還建立了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建立了民兵與預備役相結合的後備力量體制。
第二,建立了完整的國防科技和國防工業體系但中國整個工業水平和技術水平低,這些企業也只能從事舊雜式武器裝備的修配和小批量生產不能生產坦克、大炮、飛機、艦艇等武器裝備。新中國的國防工業就是在這樣的基礎上立和發展起來。20世紀50年代蘇聯援助中國156個建設項目中,有41個是國防工業建設軍事綜合信息網開通,一體化聯合作戰指揮控制系統建設取得進展。地地洲際導彈試驗、潛地導彈發功,導彈核潛艇建成下水,通信衛星、實用通信廣播衛星、氣象衛星先後發射成功。從年12月1日神舟一號發射成功,到2008年9月25日,神舟五號、神舟六號和神舟七載人飛船先後發射成功。2007年10月24日探月工程「嫦娥」一號發射成功。中國國防技事業已經走在世界的前列。
第三,建立了比較完善的軍事法規體系
新中國成立伊始,如何建設國家,如何建設國家軍事,都沒有經驗,都是向蘇聯學習。在學習過程中,1952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和政務院聯合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兵組織暫行條例》,1955年7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同年,人民解放軍實行薪金制、軍銜制和義務兵役制三大制度。人民解放軍的一些規章,除《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草案)》是總結解放軍政治工作歷史經驗制定的外,其他基本是照搬或參照蘇聯紅軍的一些軍事規章。從20世紀50年代末期開始,軍事建設貫徹「以我為主」的方針,從中國國情、軍情出發,編寫制定自己的條令、規章。改革開放後,特別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軍事法規建設明顯加快,先後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設施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役軍官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備役軍官法》等。至2005年底,形成了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為龍頭,15部專門規范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法律以及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181件軍事法規、88件軍事行政法規、3000多件軍事規章的法體系。
第四,全面展開了軍事人才隊伍建設新中國成立時,人民解放軍隊伍中除有極少量知識分子和懂技術的幹部外,總體文化素很低。培養軍事指揮和專業軍事技術幹部。改革開放後,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明確規定「努力實現幹部隊伍的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此後軍隊各級領導班子的歷次調整,嚴格按「四化」要求選配幹部。進入20世紀90年代,建立了依託普通高等院校教育培養軍隊幹部制度。21世紀以來,中央軍委和總部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規,採取措施大力加強軍事人才隊伍建設,以建設指揮官隊伍、參謀隊伍、科學家隊伍、技術專家隊伍和士官隊伍「五支隊伍」為重點,造就大批適應信息化建設、勝任信息化條件下作戰任務的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今天,人民解放軍各級領導班子文化程度均在大專程度以上,碩士、博士學位的領導幹部所佔比例越來越大,五支隊伍建設已初具規模。同時,採取措施鼓勵全日制本科畢業生入伍當戰士。胡錦濤主席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人民解放軍已經過去弱小的單一軍種的軍隊發展成為諸軍兵種合成、具有一定現代化水平並開始向信息邁進的強大軍隊。我們建立起完整的國防科技和國防工業體系,國防實力不斷增強。
二、60年來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幾點啟示
新中國成立60年來國防和軍隊建設成績和經驗是主要的,但也有失誤和教訓,這些為未來國防和軍隊建設提供了有益的啟示,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長期艱難曲折的革命斗爭,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而建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工農兵學商,黨政軍民學,中國共產黨領導一切的。建國60年來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巨大成就都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取得的。因此,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中國共產黨締造和領導的人民軍隊,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裝力量,堅持中國共產黨對人民解放軍的絕對領導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魂。因此,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設更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規定,由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建立協調會議機制,具體研究解決國防和軍隊建設事務,由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在各自職權范圍內組織實施。
第二,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必須首先加強國家經濟建設
建立強大的經濟力量,建立強大的國防是新中國的兩件大事,也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兩大戰略任務,兩者不可偏廢。經濟建設是解決包括國防和軍隊建設問題在內國家建設所有問題的基礎,國防和軍隊建設是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的保障。但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必須首先加強國家經濟建設。關於這個問題,早在1956年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中就有深刻闡述。毛澤東指出:「國防不可不有。現在,我們有了一定的國防力量。經過抗美援朝和幾年的整訓,我們的軍隊加強了,比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蘇聯紅軍要更強些,裝備也有所改進。我們的國防工業正在建立。自從盤古開天闢地以來,我們不曉得造飛機,造汽車,現在開始能造了。」「我們現在還沒有原子彈。但是,過去我們也沒有飛機和大炮,我們是用小米加步槍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和蔣介石的。我們現在已經比過去強,以後還要比現在強,不但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這個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怎麼辦呢?可靠的辦法就是把軍政費用降到一個適當的比例,增加經濟建設費用,只有經濟建設發展得更快了,國防建設才能夠有更步。」「你對原子彈是真想要、十分想要,還是只有幾分想,沒有十分想呢?你是真想要、十分想要,你降低軍政費用比重,多搞經濟建設。」「
第三,國防和軍隊建設必須與國家經濟建設協調發展
國防和軍隊建設必須與國家經濟建設協調發展,這也是國防和軍隊建設基本規律第四,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必須跟蹤世界軍事發展形勢,從中國國情出發歷史是發展的,世界的軍事形勢特別是軍事技術裝備不斷發展。不了解世界,就會形成閉關自守,閉關自守就會被拋在世界發展潮流的後面。清朝末期的落後除朝廷腐敗之外,主要是閉關自守也主要是不顧世界的發展潮流。而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抗美援朝戰爭,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充分認識了軍隊武器裝備落後在現代戰爭中的困難,從而加速了人民解放軍的現代化建設。1955年又根據世界核武器的發展,決定研製「兩彈一星」,從而在世界高科技領域佔有一席之地。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後,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充分認識了信息技術在高技術戰爭中的作用,從而加速了人民解放軍的機械化和信息化建設。但中國是個大國,人口多,底子薄,加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國情出發,有所為,有所不為,只能用有限的經費集中研究解決關鍵的高端技術。
第五,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必須走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而人民解放軍戰略導彈部隊的主戰裝備是自主研製的,走出了自己的路子,雖然精度不高、數量不多,但不受制於人。因此,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必須走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必須有自己的「撒手鐧」。2綱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決定」家,「把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發展科學技術的戰略基點,走出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㈢ 簡述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國防建設取得什麼成就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國防建設取得的成就:
1、建立和完善了中國特色的武裝力量領導體制我國的武裝力量領導體制,是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並隨著社會主義建設的不斷深入而日漸完善。1982年,黨和國家設立中央軍事委員會。
2、進一步發展和健全了"三結合"的武裝力量體制武裝力量是國家的正規軍和其他武裝組織的總稱。我國的武裝力量,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包括現役部隊和預備役部隊)、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和民兵,實行"三結合"的武裝力量體制。
3、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現代化、正規化和革命化建設有了突破性的進展新中國成立後,人民解放軍在毛澤東關於建設現代化革命武裝力量的戰略思想和鄧小平關於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的指引下,不斷向現代化、正規化和革命化邁進,並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4、形成了門類齊全、綜合配套的國防科技工業體系 國防科技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國防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國的國防科技工作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落後到先進,建立起了包括電子、船舶兵器、航空、航天和核能等門類齊全、綜合配套的科研實驗生產體系,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國內或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為我軍現代化建設和切實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做出了重要貢獻。
5、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展我國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形成了一整套制度和優良作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且加強了全民國防教育,特別是恢復並加強了對大學、中學在校學生的軍訓工作,使國防教育逐步納入到整個國民教育體系中,走上了法制化、規范化的軌道。
㈣ 軍隊主題教育對照檢查 贊頌科學發展成就,忠實履行歷史使命 在三個方面進行對照檢查 1科學發展信心不足...
2012年1月11日,總政下發意見,要求全軍和武警部隊開展「贊頌科學發展成就,忠實履行歷史使命」教育活動。《意見》強調,為貫徹黨中央、中央軍委和胡主席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打牢全軍官兵高舉旗幟、聽黨指揮、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礎,今年圍繞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開展「贊頌科學發展成就、忠實履行歷史使命」教育活動。
學習後,我深刻的體會到:今年是黨、國家和軍隊發展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義的一年,我們黨將召開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圍繞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開展「贊頌科學發展成就、忠實履行歷史使命」教育活動,對於認真貫徹黨中央、中央軍委和胡主席重要指示精神、大力營造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的良好氛圍,對於深入持久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進一步發展先進軍事文化,對於強化戰斗精神、增強做好軍事斗爭准備的責任感緊迫感,確保部隊政治堅定、團結統一和安全穩定,忠實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開展教育活動,要緊緊圍繞黨、國家和軍隊工作大局,緊貼貫徹國防和軍隊建設主題主線實踐,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強基固本,堅持用科學發展成就堅定信念,堅持用我黨我軍優良傳統凝神聚氣,堅持用軍隊歷史使命激勵鬥志,在全軍形成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十八大的濃厚氛圍,形成學傳統、愛傳統、講傳統的濃厚氛圍,形成講政治、重團結、嚴紀律、正風氣、保穩定的濃厚氛圍,教育和激勵官兵堅定不移聽黨的話、跟黨走,積極投身軍隊建設、改革和軍事斗爭准備實踐,堅決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各項任務。
教育活動的基本內容是: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和道路、理論體系、制度,學習了解我們黨成立90多年、新中國成立60多年、改革開放30多年艱辛探索的不平凡歷程,深入學習黨的十六大特別是十七大以來黨在理論創新方面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廣泛贊頌黨的十六大特別是十七大以來黨、國家和軍隊建設發展取得的偉大成就,大力宣揚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建立的豐功偉績,宣揚黨的十六大特別是十七大以來中央關於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重大決策和重要部署,宣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宣揚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取得的歷史性進步;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深入學習黨史軍史,學習黨的三代領導核心和胡主席關於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重要論述,學習我軍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優良傳統;積極投身貫徹國防和軍隊建設主題主線實踐,提高履行我軍歷史使命能力,深入學習領會胡主席關於國防和軍隊建設主題主線重大戰略思想,學習了解國際安全形勢和我國安全環境的新特點新變化,學習領會胡主席和軍委關於推進軍隊建設、改革和軍事斗爭准備的決策部署。
教育活動有計劃分階段地組織實施。上半年,主要深入學習貫徹胡主席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和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學習貫徹今年全國「兩會」精神。「七一」「八一」前後,適時啟動黨的十六大特別是十七大以來黨、國家和軍隊建設科學發展成就的學習宣傳,圍繞紀念建軍85周年深入進行黨史軍史和我軍優良傳統學習教育,黨的十八大召開前形成濃厚氛圍。黨的十八大召開後,集中抓好大會精神的傳達學習和宣傳貫徹。
此次活動還強調,要加強組織領導,搞好結合融合,豐富教育資源,注重增強實效。著力抓好教育效果的實踐轉化,把官兵煥發出的政治熱情引導和凝聚到推動部隊建設科學發展、有效履行我軍歷史使命上來,高標准做好以軍事斗爭准備為龍頭的各項工作,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再加點自己的體會
㈤ 我國國防的主要成就
1、中國首艘國產航母下水
2017年4月26日,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正式下水,人民海軍迎來了中國歷史上第一艘真正意義的完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航母。
5、中國最大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升空
2016年11月3日20時43分,中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長征五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成功升空。長征五號系列運載火箭,又稱「大火箭」,是中國為滿足進一步航天發展需要 ,也是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中芯級直徑為5米的火箭系列。
㈥ 新中國國防建設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新中國國防建設共經歷個四階段。
1、第一階段:
從1949年底到1953年,國家處在外御帝國主義侵略,內治戰爭創傷和恢復經濟時期。
2、第二階段:
從1953年底到1965年,國防現代化建設突飛猛進的重要時期。
3、第三階段:
從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10年。
1966年,發射了中程地對地導彈。1967年爆炸了氫彈。經過十年建設,初步形成了科研、生產、試驗的後方基地,改變了建國初期國防科技工業大多集中在沿海和邊疆地區的布局。
4、第四階段:
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至今。提出了" 和平與發展" 是當今世界兩大主題的觀點,從而確定了全黨工作的著重點和國防建設指導思想實行戰略性轉變。
(6)軍隊發展成果擴展閱讀:
國防建設的含義
國防建設,是國家為保衛自己的安全,遏制和抵禦外來侵略而採取的軍事、經濟、政治、科技、文化等一整套措施的總稱。國防建設的目標,取決於國家的目標, 它依賴於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
其基本內容包括:國防領導體制 和軍隊指揮體制的確立;國防資源(包括人力、財力,物力)的投入、使用和管理;國防教育的實施;國防科學技術和武器裝備的發展;國防工程設施;
常備軍戰鬥力和戰備水平的提高;國家動員體制的建立和健全;國防立法以及國防理論的研究等。提高常備軍實戰水平和增強國家威懾能力,是國防建設的基本任務 。
國防建設指的是為國家安全利益需要,提高國防能力而進行的各方面的建設。包括精神和物質兩個方面的建設,是為維護國家安全利益的需要,建立和發展國防力量的措施和行為,是國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防是為捍衛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防備外來侵略和顛覆,所進行 的軍事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外交、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建設和斗爭。
國防建設的內容主要包括:武裝力量建設;戰場建設,人力物力的多種動員准備;邊防、海防,空防和人防建設,戰略物資的儲備,國防工業建設和國防科學技術研究;對人民群眾和學生進行國防教育和軍事訓練,發展國防體育事業,建立,健全國防法規體系;
軍事理論研究,發展軍事科學,制定並完善符合實際的戰略戰術原則;後備力量的建設,以及與國防相關的鐵路、公路、水運、民航、郵電、能源、水利、造林、氣象、衛生、航天等方面的建設。重點是武裝力量建設。
㈦ 國防和軍隊建設與科學發展成就輝煌有什麼啟示
科學技術的發展大潮是國防和軍隊建設生長、壯大的土壤;
抓住機遇期是近期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點;
中國近幾年科學發展的巨大成就給軍事裝備和技術提供了優良的條件。
㈧ 中國國防建設取得的新成就有哪些
國防成就
1,建立和完善了有中國特色的武裝力量領導體制
2,展示中國國防
3,中國的武裝力量領導體制,是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新中國成立後,根據中央人民政府1949年10月19日的命令,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作為全國武裝力量的最高統帥機關。
國家的中央軍委設立後,中共中央軍委同時存在,為避免機構重疊,中共中央決定,國家軍委與黨的軍委是「一個機構,兩個牌子」,其組成人員完全相同,而且全體軍委委員都由共產黨員擔任。
4,黨的中央軍委與國家中央軍委並存,同時向中央和全國人大及人大常委會負責。這種領導體制,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作為惟一的執政黨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領導地位和作用。
5,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現代化正規化和革命化建設有了突破性的新中國成立後,人民解放軍在毛澤東關於建設現代化革命武裝力量的戰略思想和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的指引下,不斷向現代化、正規化和革命化邁進。
6,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7,形成了門類齊全綜合配套的國防科技工業體系
8,國防科技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國防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
(8)軍隊發展成果擴展閱讀:
四種類型
1,擴張型。大國為了維護本國在世界各地的利益,奉行霸權主義,侵略、顛覆和滲透他國。
2,自衛型。主要依靠本國力量,廣泛爭取國際支持,防止外敵入侵,維護本國安全。我國堅持和平自主的防衛原則,永不擴張,也不容別國侵犯我國一寸土地。
3,聯盟型。以結盟形式,聯合他國彌補自身力量的不足。又分為擴張和自衛型,還可分為一元和多元聯盟,前者有一個大國做盟主。
4,中立型。中小發達國家嚴守和平中立的田防政策,制定總體防禦戰略和寓兵子民的防禦體系。如瑞士。
中國屬於積極防禦自衛型的國防。
國際形勢日漸緩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橫行。居安思危,我國既要加速發展,也要確保安全。「國富」「兵強」是我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兩大支柱。
㈨ 黨的軍事指導理論創新發展的成果有哪些
要著來眼全面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源軍隊歷史使命,以推動國防和軍隊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戰鬥力生成模式為主線,全面加強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以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戰鬥力生成模式為主線的重大戰略思想,明確了軍隊建設發展的總綱和必由之路。貫徹主題主線是全軍的重大政治任務和長期戰略任務
就是要使軍隊走科學發展之路,就是要按照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戰略目標,推進我軍由機械化半機械化向信息化轉變,使信息化成為軍隊戰鬥力的倍增器,充分發揮信息能力在戰鬥力生成中的主導作用。這一重大戰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