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企業整體轉讓資產是否需要交納增值稅
企業整體轉讓資產不需要交納增值稅。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轉讓企業全部產權不徵收增值稅問題的批復》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增值稅的徵收范圍為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
轉讓企業全部產權是整體轉讓企業資產、債權、債務及勞動力的行為,因此,轉讓企業全部產權涉及的應稅貨物的轉讓,不屬於增值稅的征稅范圍,不徵收增值稅。
資產轉讓是改善經營,提高整體資產產出能力的客觀需要。在商品經濟條件下,資產產出能力不僅取決於對資產的合理利用,而且取決於資產的優化配置。
通過市場組織,適時地調劑和處理陳舊、老化和報廢的資產以及因技術進步和產品、工藝調整而閑置不需用的資產,可以減少資產損失,盤活資產存量,優化資產結構,從而提高資產的總體產出效益。
從宏觀經濟管理的角度積極推進資產轉讓活動的開展,也有利於調整社會產業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推動資產存量在流動中實現優化配置,從而形成社會資產總量的集約化經營效益。
資產作為能夠給所有者帶來預期收益的特殊財產,只有通過市場,按照價值規律和等價交換的原則,實行有償轉讓,才能實現其合理的價值補償。因此,資產的有償轉讓是商品經濟條件下資產轉讓的基本原則。
⑵ 企業在資產轉讓中,發生資產評估增值,那麼增值部分應當計入資產價值還是確認為商譽
商譽是無形資產,復之所以說不屬制於無形資產,是從會計核算角度而言的。商譽在形成的過程中,是無法核算其成本的,所以,從會計核算的角度而言,它不能進入資產計量;但在轉讓過程中,我們考慮到了商譽的價值,而且這種價值通過轉讓使它的成本變成一個可以計量的值,在這種情況下,轉讓商譽就要作為轉讓無形資產入賬了。
⑶ 情況,如將所有資產轉讓出去,是否需要繳納土地增值稅
企業整體資產轉讓是指,一家企業不需要解散而將其經營活動的全都(包括所有資產和負債)或其獨立核算的分支機構轉讓給另一家企業,以換取接受企業資本的股權(包括股份或股票等),包括股份公司的法人股東以其經營活動的全部或其獨立核算的分支機構向股份公司配購股票。企業整體資產轉讓原則上應在交易發生時,將其分解為按公允價值銷售全部資產和進行投資兩項經濟業務進行所得稅處理,並按規定計算確認資產轉讓所得或損失,也就是說,整體資產轉讓對轉出方來講也算是一種投資行為。
國稅函[2002] 165號文件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營業稅的徵收范圍為有償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的行為。轉讓企業產權是整體轉讓企業資產、債權、債務及勞動力的行為,其轉讓價格不僅僅是由資產價值決定的,與企業銷售不動產、轉讓無形資產的行為完全不同。因此,轉讓企業產權的行為不屬於營業稅徵收范圍,不應徵收營業稅。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土地增值稅一些具體問題規定的通知》(財稅字[1995] 48號)規定,關於以房地產進行投資、聯營的征免稅問題對於以房地產進行投資、聯營的,投資、聯營的一方以土地(房地產)作價入股進行投資或作為聯營條件,將房地產轉讓到所投資、聯營的企業中時,暫免徵收土地增值稅。對投資、聯營企業將上述房地產再轉讓的,應徵收土地增值稅。……在企業兼並中,對被兼並企業將房地產轉讓到兼並企業中的,暫免徵收土地增值稅。
⑷ 納稅人在資產重組過程中將實物資產轉讓給其他單位或個人,是否徵收增值稅
納稅人在資產重組抄過程中,通過合並、分立、出售、置換等方式,將全部或者部分實物資產以及與其相關聯的債權、負債和勞動力一並轉讓給其他單位和個人,不屬於增值稅的征稅范圍,其中涉及的貨物轉讓,不徵收增值稅。
納稅人在資產重組過程中,通過合並、分立、出售、置換等方式,將全部或者部分實物資產以及與其相關聯的債權、負債經多次轉讓後,最終的受讓方與勞動力接收方為同一單位和個人的,仍適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納稅人資產重組有關增值稅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13號)的相關規定,其中貨物的多次轉讓行為均不徵收增值稅。資產的出讓方需將資產重組方案等文件資料報其主管稅務機關。
⑸ 固定資產轉讓發生的增值稅的會計處理,求完整會計分錄
答:(1)出售固定資產轉入清理時,
借:固定資產清理 (轉入清理的固定資產賬面價值)
累計折舊(已計提的折舊)
固定資產減值准備(已計提的減值准備)
貸:固定資產 (固定資產的賬面原價)
(2)發生清理費用時,
借:固定資產清理
貸:銀行存款
(3)計算交納稅金時,企業銷售房屋、建築物等不動產,按照銷售設備繳納增值稅。
借:固定資產清理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4)固定資產清理後的凈收益,
借:固定資產清理
營業外收入——處理固定資產凈收益
(5)固定資產清理後的凈損失,
借:營業外支出-處置固定資產凈損失
貸:固定資產清理
⑹ 固定資產轉讓怎麼交稅
一般納稅人轉讓或者出售使用過的固定資產,計算銷售額和應納稅額:
①按照適用稅率徵收增值稅,按下列公式確定銷售額和銷項稅額:
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16%)
銷項稅額=銷售額×16%
②按照簡易辦法依照3%減按2%徵收增值稅,按下列公式確定銷售額和應納稅額:
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3%)
應納稅額=銷售額×2%
(2)發票開具
一般納稅人銷售自己使用過的固定資產,凡按規定適用按照簡易辦法依照3%徵收率減按
2%徵收增值稅政策的,應開具普通發票,不得開具專用發票。
納稅人可以放棄減稅,按照簡易辦法依照3%徵收率繳納增值稅後可以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
1、處理:
借:固定資產清理
累計折舊
貸:固定資產
2、賣出:
借:庫存現金/銀行存款
貸:固定資產清理
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將鐵路運輸和郵政業納入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的通知》《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有關事項的規定》第二條規定:原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自用的應征消費稅的摩托車、汽車、遊艇,其進項稅額准予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6)資產轉讓增值擴展閱讀:
銷售使用過的固定資產涉稅問題按財稅[2008]170號文件規定執行:四、自2009年1月1日起,納稅人銷售自己使用過的固定資產(以下簡稱已使用過的固定資產),應區分不同情形徵收增值稅:
(一)銷售自己使用過的2009年1月1日以後購進或者自製的固定資產,按照適用稅率徵收增值稅。
(二)2008年12月31日以前未納入擴大增值稅抵扣范圍試點的納稅人,銷售自己使用過的2008年12月31日以前購進或者自製的固定資產,按照4%徵收率減半徵收增值稅。
(三)2008年12月31日以前已納入擴大增值稅抵扣范圍試點的納稅人,銷售自己使用過的在本地區擴大增值稅抵扣范圍試點以前購進或者自製的固定資產,按照4%徵收率減半徵收增值稅;銷售自己使用過的在本地區擴大增值稅抵扣范圍試點以後購進或者自製的固定資產,按照適用稅率徵收增值稅。
參考資料: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將鐵路運輸和郵政業納入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
⑺ 固定資產評估增值後轉讓,是否需要調整固定資產賬面價值如何處理
最近也在搜索這個問題,看到上面的回答,感覺不很准確。根據公司法的規定,你關於回評估增值的固定資產允許調賬答的情況有二。1.根據公司法的規定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2.企業兼並。這兩種情況外,是不允許調賬的。
所以你問題的答案,是不需要調整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的。
關於你評估的目的是為了轉讓取得收益,不說你評估的目的單純與否,按現行規定,你可以作為資產處置損益計入利潤表。資產進行評估是為了反映資產的現實狀況,並不是反映你當時購入資產的付出的真實成本,評估後的價值是取得固定資產清理收益合理性的一個依據,至於你轉讓價格是否公允也不做探討。
或者,你卻是公司改制或者企業兼並,產生的固定資產增值額是允許提折舊的,這個國家稅務總局是有文件的。你可以移步網頁鏈接。
可能這個答案失去了時效性,希望對後來者有幫助。
⑻ 最新營改增固定資產轉讓增值稅稅率是多少
銷售自己使用過的在本地區擴大增值稅抵扣范圍試點以前購進或者自製的固定資產,按照4%徵收率減半徵收增值稅(調整為按照簡易辦法依照3%徵收率減按2%徵收增值稅」);
銷售自己使用過的在本地區擴大增值稅抵扣范圍試點以後購進或者自製的固定資產,按照適用稅率徵收增值稅固定資產轉讓交增值稅稅率是17%。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期間有關增值稅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90號)第二條規定,納稅人銷售自己使用過的固定資產,
適用簡易辦法依照3%徵收率減按2%徵收增值稅政策的,可以放棄減稅,按照簡易辦法依照3%徵收率繳納增值稅,並可以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
註:36號文規定「一般納稅人銷售自己使用過的、納入營改增試點之日前取得的固定資產,按照現行舊貨相關增值稅政策執行。
(8)資產轉讓增值擴展閱讀:
分類
(1)納稅人銷售或者進口貨物,除以下第二項、第三項規定外,稅率為13%。
(2)納稅人銷售或者進口下列貨物,稅率為10%:糧食、食用植物油、自來水、暖氣、冷氣、熱水、煤氣、石油液化氣、天然氣、沼氣、居民用煤炭製品、圖書、報紙、雜志、飼料、化肥、農葯、農機、農膜、農業產品、以及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貨物。
(3)納稅人出口貨物,稅率為零;但是,國務院另有規定的除外。
(4)納稅人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稅率為13%。納稅人兼營不同稅率的貨物或者應稅勞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