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成果目錄規范

成果目錄規范

發布時間:2021-01-23 18:46:29

❶ 科研項目的成果形式具體有哪些

1、論文和專著

2、自主研發的新產品原型

3、自主開發的新技術

4、發明專利

5、實用內新型專利

6、外觀設計容專利

7、帶有技術參數的圖紙等

8、基礎軟體

9、應用軟體

10、其他

❷ 近五年發表的學術論文和科研成果目錄怎麼製作

學術論文寫作中如何自動生成目錄
論文不同於平常我們所看的散文,論文常指用來進行科學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科學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它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總稱為論文。很多論文在投稿之前作者都會生成一個目錄,方便審稿人員和讀者對文章的了解和查看方便。本文總結了學術論文撰寫的時候自動生成目錄的方法。
下面介紹一下如何利用word自動生成目錄並動態更新,這里介紹一種很方便的方法——利用大綱級別自動生成目錄
如果要插入目錄,請單擊「插入」菜單,指向「引用」→「索引和目錄」,出現「索引和目錄」的畫面,點擊「目錄」標簽,倘若直接按下「確定」按鈕,則會以黑體字提示「錯誤!未找到目錄項」。那麼何謂「目錄項」呢?目錄項即文檔中用來顯示成為目錄內容的一段或一行文本。因此,要想自動顯示目錄,必先定義目錄項。目錄項的定義很簡單,點擊「視圖」→「大綱」切換至大綱模式,如下圖所示,大綱模式下文檔各段落的級別顯示得清楚,選定文章標題,將之定義為「1級」,接著依次選定需要設置為目錄項的文字,將之逐一定義為「2級」。當然,若有必要,可繼續定義「3級」目錄項。
定義完畢,點擊「視圖」→「頁面」回至頁面模式,將游標插入文檔中欲創建目錄處,再次執行「插入」→「引用」→「索引和目錄」,出現「索引和目錄」畫面,點擊「目錄」標簽
一共只定義了二個級別的目錄項,因此將上圖「顯示級別」中的數字改為「2」。「顯示頁碼」與「頁碼右對齊」這二項推薦選擇,前者的作用是自動顯示目錄項所在的頁面,後者的作用是為了顯示美觀。「製表符前導符」即目錄項與右對齊的頁碼之間區域的顯示符號,可下拉選擇;此外,有多種目錄顯示格式可供選擇,下拉「格式」就可以看到了。
最後點「確定」,目錄就這樣生成了,包括頁碼都自動顯示出來了。按住Ctrl鍵,點擊某目錄項,當前頁面自動跳轉至該目錄項所在的頁碼,很方便吧?
使用這種方法生成目錄還有一個好處,如果你想更改目錄項,可以切換至大綱模式調整目錄項的內容與級別,然後點擊一下圖中所示的按鈕,目錄就可以自動更新了-得來全不費功夫!

❸ 成果管理的圖書目錄

推薦序一(邵明路)
推薦序二(羅珉)
推薦序三(向炳偉)
推薦序四(詹文明)
前言
緒言 任務
第一部分 了解企業
第1章 企業的現實
第2章 成果區
定義產品
企業成果的三個因素
第3章 收入、資源與前景
為什麼不使用成本會計法
什麼是事務處理
什麼帶來領先地位
資源在哪裡
第4章 我們怎麼做
診斷發生變化的產品
增量分析
第5章 成本中心和成本結構
典型的成本中心
成本點
成本類別
無所作為的高成本
第6章 企業經營的是顧客
市場現實
如何看待意想不到的事情
了解顧客
第7章 企業經營的是知識
我們擅長做什麼
知識的現實
我們的知識有多有效
第8章 這就是我們的企業
缺少什麼
第二部分 以機會為中心
第9章 發展靠優勢
通用汽車的崛起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羅斯柴爾德家族是如何發展的
目標和時間
從昨天到今天
前進計劃
創造出績效而配備人員
第10章 挖掘企業的潛力
視薄弱環節為機會
化弱勢為優勢
企業不具有適當的規模
我們擔心什麼
第11章 未來取決於今天
已經成為現實的未來
創意的力量
第三部分 績效方案
第12章 關鍵性決策
企業的宗旨
我們的優勢是什麼
優先考慮的事情
第13章 企業戰略
恰當的機會和適當的風險
專業化、多元化和一體化
自力更生或買現成的
結構和戰略
第14章 企業以經濟績效為本
工作計劃
企業的實踐
人及其工作和精神
結束語 責任
譯者後記

❹ 張艷的主要成果目錄

學術研究課題 編號 課題名稱 課題來源 年限 排名 1 企業內部控制信息的供給特徵及決策機制研究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12.7-2014.12主持2 基於財務報告質量的內部控制披露運行機制研究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優秀青年項目2011.9-2014.9主持3 信號理論、規模化與審計市場績效: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規模化效應實證研究湖南省自科基金2010-2012主持4 湖南省產學研合作與其產業發展的關聯性及實現模式研究湖南省科技廳軟科學計劃重點項目2009-2010主持5 重大錯報風險事項識別系統及應用研究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09-2010主持6 高校財務風險內部控制機制研究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委託項目2009-2010主持7 財務報表重大錯報風險演化機制研究南華大學2008-2009主持8 控制股東掠奪行為與審計治理機制研究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一般項目2007-2008主持9 湖南省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產權差異研究湖南省科學技術廳科技計劃一般項目2009-20102 10 高校全面預算管理體系及運用研究湖南省教育廳課題2009-20113 11 我國上市公司國際協調的實證分析及測定研究廣東省財政廳暨會計學會2005年度會計科研課題2005-20062 12 中國審計市場開放問題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2006-20084 13 貴陽市烏當區農用土地資源與環境適宜性評價及農業經濟發展戰略規劃貴州省政府課題2002-20033 14 貴州省政府現代化管理研究貴州省政府省長基金課題2003.2-122

❺ 徐國祥的主要課題成果目錄

[1]統計指數理論的發展與應用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05年5月-2006年12月,課題組組長;
[2]上海人才國際化目標、指標體系及實現途徑的研究,上海市人事局項目,2005年7月-2005年12月,課題組組長;
[3]我國保險公司經營狀況綜合評價方法及其實證研究,國家統計局項目,2004年12月-2005年12月;
[4]社會保障體系統計方法研究,上海統計局項目,2005年6月-2005年9月,課題組組長;
[5]現代服務業統計界定研究,國家統計局重點項目,2002年5月-2004年4月,課題組組長;
[6]上海城市綜合競爭力指標體系研究,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2002年5月-2004年1月,課題組組長;
[7]浦東新區人才現狀、需求與開發研究,上海市浦東新區政府項目,2003年6月-2004年3月,課題組組長;
[8]上海非公有制企業管理人員及產業技術人員抽樣調查研究,上海市人事局項目,2003年11月-2004年3月,課題組組長;
[9]營業部傭金定價研究,東方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項目,2003年6月-2004年2月,課題組組長;
[10]張江高科技園區人才規劃,上海市浦東新區政府項目,2003年6月-2004年3月,課題組組長;
[11]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年度考核方案設計研究,上海市科協委員會項目,2003年11月-2004年5月,課題組組長;
[12]我國金融服務業的現狀、問題和對策研究,全國普查辦公室項目,2002年9月-2003年12月,課題組組長;
[13]我國股票指數產品創新及其風險控制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02年6月-2003年12月,課題組組長;
[14]我國指數期貨合約模式的定量研究,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項目,2001年4月-2003年12月,課題組組長;
[15]上海市靜安區現代服務業發展戰略研究,上海市靜安區政府項目,2003年5月-2003年12月,課題組組長;
[16]證券指數體系及其應用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999年6月-2001年12月,課題組長;
[17]金融危機預警指標體系及其評價方法研究,財政部資助項目,1999年6月-2001年12月,課題組長;
[18]股票定價模型研究,企業集團項目,2001年3月-2001年8月,課題組長;
[19]指數產品創新研究,上海證券交易所項目,2001年1月-2001年6月,課題組長;
[20]人才指數編制及相關系統研究,上海市人事局項目,2000年9月-2001年4月,課題組長;
[21]全國統一股價指數研究——指數期貨標的物選擇的實證分析,上海證券交易所項目,1999年11月-2000年12月,課題組長;
[22]上市公司經營業績綜合評價及其實證研究,上海市曙光計劃項目,1999年12月,課題組長;
[23]金融風險指標體系研究,國家統計局項目,1998年6月-2001年12月,課題組長;
[24]面向21世紀的統計專業教學模式研究,教育部項目,1998年12月,課題組長;
[25]新中國經濟思想史綱要(1949-1989),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八五」規劃重點項目,1997年,負責統計思想史部分;
[26]上海證券指數系列編制的理論和方法研究,上海市高等學校科技基金項目,1997年,課題組長;
[27]體制轉軌時期宏觀經濟分析和預測的方法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997年,課題組長;
[28]上市公司綜合評價系統研究,上海證券交易所資助項目,1996年,課題組長;
[29]期貨交易中保證金和漲跌停板的關系及其數學模型研究,上海證券期貨研究中心資助項目,1996年,課題組長;
[30]上海證券市場運作機制和監控體系研究,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996年,主要完成人之一;
[31]現階段我國證券市場經濟功能的統計測定研究,上海證券交易所資助項目,1995年,主要完成人之一;
[32]股價指數研究,上海證券交易所資助項目,1995年,課題組長;
[33]人事宏觀管理指標體系研究(分課題),國家人事部資助項目,1995年,課題組長。

❻ 黃芳的科研成果目錄

專著
1、《走私犯罪的定罪與量刑》,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
2、《國際犯罪國內立法研究》,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
譯著
《國際刑事法院導論》(英文原著作者:威廉.A.夏巴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論文
(一)關於國際刑法問題的研究
1、《論國際刑法中的引渡問題》,載《刑法若干理論問題研究》,四川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2、《論國際犯罪及其刑事責任》,載《刑事法學要論》,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3、《論實現國際犯罪刑事責任的途徑和方式》,載《中國刑事法雜志》1999年第6期。
4、《國際犯罪的國內立法研究導論》,載《法學評論》2000年第2期。
5、《論罪刑法定原則與國際刑法的關系》,載《法學家》2002年第3期。
6、《香港與外國簽訂的移交逃犯協定概覽》(合作),載(澳門)《區際刑事司法協助研究》,澳門特別行政區檢察院、澳門檢察律政學會2002年出版。
7、《香港與外國簽訂的刑事司法協助協定研析》(合作),載《法學家》2003年第2期。另載(澳門)《區際刑事司法協助研究》,澳門特別行政區檢察院、澳門檢察律政學會2002年出版。
8、《香港與外國簽訂的移交被判刑人制度研究》(合作),載《中國法學》2003年第2期。
9、《如何開展區際刑事司法協助》(合作),載《檢察日報》2002年7月8日第3版。
10、《區際刑事司法協助法律研討會綜述》(合作),載《中國刑事法雜志》2002年第4期;另載(澳門)《區際刑事司法協助研究》,澳門特別行政區檢察院、澳門檢察律政學會2002年出版。
11、2002年刑法學年會論文:《論打擊恐怖犯罪國際合作的原則和方式》。
12、2002年死刑問題國際研討會論文:《論死刑適用的國際標准與國內法的協調》,載《法學評論》2003年第6期。
13、2003年國際刑事法院專題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論中國刑法典中的國際刑法規范》(合作),載《法學》2003年第9期。
14、2003年國際刑事法院專題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中國引渡法及引渡條約研究》。
15、《國際刑事法院相關問題探索》(合作),載《人民法院報》2003年8月11日,法制時代B1。
16、《在積極探索中走向國際刑事法院--國際刑事法院專題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合作),載趙秉志主編:《刑法評論》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7、《國際犯罪國內立法的基礎理論問題》,載《國際區際刑法問題探索》,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8、博士論文摘要:《國際犯罪國內立法研究》,載《中國刑事法學》(第一卷),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19、《外國刑法中的國際犯罪立法模式探討》,載《現代刑事法治問題探討》,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0、《酷刑及酷刑罪的界定》,載《酷刑遏制論》,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21、《中國現行引渡制度基本問題研究》,載陳澤憲主編《刑事法前沿》,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2、《歐盟成員國間引渡制度研究》(合作),載高銘暄、趙秉志主編:《刑法論叢》第7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3、《簡論酷刑罪的概念和特徵》,載《河南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4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復印報刊資料《刑事法學》2004年第6期全文轉載。
24、《懲治恐怖犯罪與人權保障問題》(合作),載趙秉志主編:《刑法評論》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5、《香港與外國刑事司法合作制度研究》(合作),載(台灣)《刑事法雜志》,2003年第5期、第6期。
26、《關於加強我國刑法與國際刑法協調與銜接的建議》載《中國社會科學院要報--信息專報》2004年8月9日;另載《中國社會科學院要報--領導參閱》、《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
27、《論懲治恐怖主義犯罪中的國際刑事司法協助》,載陳澤憲主編《刑事法前沿》,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28、《審判薩達姆的幾個法律問題》,載《法制日報》,2005年6月28日,第8版。
29、《關於破解期權腐敗司法難題的對策》,載《中國社會科學院要報——信息專報》2007年4月9日第13期。
合著
1、《國際恐怖主義犯罪及其防治對策專論》,副主編兼作者,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2、《新編國際刑法學》,副主編兼作者,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3、《中國刑法學》,副主編兼作者,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4、《香港特區的國際刑事司法制度研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5、《比較法學》「俄羅斯法」部分,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法學碩士教材,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
6、《刑法學》「排除犯罪事由」和「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態」部分,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法律碩士教材,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3、《中組部領導幹部公開選拔考試大綱學習讀本》,黨建讀物出版社2004年版。
7、《黑社會性質犯罪研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8、《金融詐騙犯罪研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9、《經濟法習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0、《經濟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1、《危害稅收征管罪》,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2003年版。
12、《危害稅收征管罪的認定與處罰》,中國檢察出版社1998年版。
13、《單位犯罪的認定與處罰全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14、《新刑法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的界限》,中國檢察出版社1998年版。
15、《刑法適用手冊》,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16、《刑法新罪名通論》,中國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
譯文
《論希臘婦女的犯罪》(俄文),載《法學天地》1989年第6期。
專業審校
《引渡與國際法》(合作),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如何破解腐敗期權的司法難題
愛爾蘭訪學見聞
評中國對《國際刑事法院規約》投反對票的五點理由
趙燕案審理的法律啟示
論打擊恐怖主義犯罪的國際刑事司法合作
審判薩達姆的幾個法律問題
關於加強中國刑法與國際刑法的協調與銜接的建議
酷刑及酷刑罪的界定
家鄉印象
思 父 親
外國刑法中的國際犯罪立法模式研究
懲治恐怖犯罪與依法保障人權
國際犯罪的國內立法導論
交通肇事罪中犯罪主體的認定
論國際犯罪及其刑事責任
論實現國際犯罪刑事責任的途徑和方式
論死刑適用的國際標准與國內法的協調
論中國刑法典中的國際刑法規范
論罪刑法定原則與國際刑法的關系
香港特別行政區與外國移交被判刑人制度研究
中國引渡法及引渡條約研究

❼ 武樹臣的研究成果目錄

〔著作類〕
《中國法律思想史綱(上下)》,甘肅人民出版社,1984年8月、1987年1月。
《中國法律思想史資料選編》,法律出版社,1983年1月。
《蘇維埃行政法總論》(譯),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年10月。
《中國法律史》,法律出版社,1986年12月。
《科技法律手冊》,光明日報出版社,1987年10月。
《中國法律思想史》,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年10月。
《法律文書寫作》,光明日報出版社,1988年12月。
《嘉靖新例》(點校),中國稀見法律典籍集成乙編二冊,科學出版社,1993年9月。
《中國法律思想史》,台灣漢光書局有限公司,1993年10月。
《中國法律思想通史》(第一卷、第二卷),(國家七五重點項目)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9月。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國家七五重點項目),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8月。
《法理學》,法律出版社,1995年6月。
《中國法律思想史概論》,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6年8月。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鳥瞰》,大象出版社,1997年12月。
《法家思想與法家精神》,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8年3月。
《法律社會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9月。
《武樹臣法學文集》,光明日報出版社,1998年9月。
《法學基礎》,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9年3月。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辭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0月。
《中國法律史》,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0年3月。
《武樹臣法學文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5月。
《儒家法律傳統》,法律出版社,2003年9月。
《中國法律樣式》,台海出版社,2004年1月。
《判例制度研究文集》,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1月。
《中國法律思想史》,法律出版社,2004年月。
〔論文類〕
「朱熹法律思想探索」,《北京大學學報》,1983年5期。
「亞里士多德法治理論探索」,《法學》(上海),1985年5期。
「耶律楚材與元初封建法制建設」,《法學論文集》(北大),光明日報出版社,1985年6月。
「運用判例是加強法制建設的重要途徑」,《北京司法》,1986年4期。
「論判例在我國法制建設中的地位」,《法學》(上海),1986年6月。
「孔子與鑄刑鼎」,《孔子法律思想研究論文集》,山東人民出版社,1986年2月。
「從判例法時代到成文法時代——對春秋末期法制變革的再探索」,《自修大學》,1987年3月。
「《易經》與我古代民法」,《法學》(上海),1987年4期。
「中國傳統法律意識探索」,《自修大學》,1987年5期。
「應當重視法律文化的研究」,《法學》(上海),1987年6期。
「一部禮治的盛衰史——中國法律思想史的主旋律」,《自修大學》,1987年7期。
「《易經》與我國古代法制」(上下),《中國法學》,1987年4-5期。
「中國法律文化探索」,《北大法學論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年12月。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講座(連載),自修大學
緒言「一個萌芽中的法學分支——法律文化學」,1987年8期。
第一題「法律文化理論」,1987年9-10期。
第二題「中國法律文化的起源」,1987年2-12期。
第三題「神治·任意法」時代的法律文化,1988年1期。
第四題「禮治·判例法」時代的法律文化,1988年2-3期。
第五題「法治·成文法」時代的法律文化,1988年4-5期。
第六題「禮法合治·混合法」時代的法律文化,1988年6-7期。
第七題「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終結與新生」,1988年8-9期。
第八題「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發展線索」,1988年9期。
第九題「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發展規律」,1988年10期。
第十題「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總評判」,1988年11期。
第十一題「中國法律文化的現狀與未來」,1988年12期。
「中國傳統法律意識批判」,《煙台大學報》,1988年2期。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總評判」,《學習與探索》,1988年4期。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與當今法制建設」,《政法叢刊》,1988年4期。
「法原:中國法觀念的萌動、萎縮與覺醒」,《比較法研究》,1988年4期。
「晉國文化:法治思潮的發祥地與輸出港」,《晉陽學刊》,1989年1期。
「法律文化研究的現狀與趨勢」,《法律學習與研究》,1989年1期。
「關於法律文化研究的幾個問題」,《中外法學》,1989年1期。
「法律文化述要」,《政法叢刊》,1989年2期。
「讓歷史預言未來——論中國法律文化的總體精神與宏觀樣式」,《法學研究》,1989年2期。
「歷史沒有捷徑——論中國傳統法觀念的總體落伍與局部早熟」,《青年學者》,1989年2期。
「生命固應重,人格猶宜尊——近代法觀念的一大變革」,人民日報海外版,1989年2月2日。
「中國法律文化的總體風貌」,《北大法學論文集》,光明日報出版社,1989年5月。
「判例法與我國法制建設」,《法律科學》,1990年1期。
「中國法律實踐的歷史足跡」,《中國法治四十年》,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
「中國法系的特徵及其價值」,《人民日報》,1990年1月15日(6版)。
「中國成文法探源」,《政法論叢》,1990年4期。
「易經與我國古代法律實踐活動」,《中國法律史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陝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9月。
「傳說時代的社會狀況與法的起源」。
「中國成文法的起源」,《學習與探索》,1990年6期。
「從以刑統例到以罪統刑」,《文史知識》,1991年2期。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構成及其對實踐的影響」,《法學研究》,1991年2期。
「名辯思潮與成文法的誕生」,《中國法學》,1991年4期。
「親親與尊尊——孔子的直與封建法制」,《文史知識》,1991年7期。
「中國古代的人治與法治之爭」,《文史知識》,1991年11期。
「從荒閱到質要——中國古代奴隸製法一瞥」,《文史知識》,1992年1期。
「比較法律文化研究的對象和方法」,《中外法學》,1992年1期。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社會成因」,《學習與探索》,1992年2期。
「中國法的起源及其特點」,《中外法學》,1992年6期。
「法律文化與中國傳統法律文化論綱」,儒學與法律文化研究(論文集),復旦大學出版社,1992年9月。
「中國的混合法——兼及中國法系在世界的地位」,《政治與法律》,1993年2期。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法制建設(筆談)」,《中外法學》,1993年2期。
「失序的法文化透視與對策」,《法學史》,1993年3期。
「直文化與隱文化——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兩大基因」,《學習與探索》,1993年4期。
「循吏酷吏與漢代法律文化」,《中外法學》,1993年5期。
「法字新考」,《中外法學》,1994年1期。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價值基礎」,《法律科學》,1994年2期。
「夫與父孰親——先秦倫理觀的一次裂變」,《文史知識》,1994年3期。
「中國法律樣式的反思與重構」,《學習與探索》,1994年5期。
「走出法系——論世界主要法律樣式」,《中外法學》,1995年2期。
「走向東方,走向混合法——從中國法律傳統的角度看判例法」,《判例研究》,1995年2期。
「正視傳統,開創未來——《美國學者論中國法律傳統》座談會紀要」,《法學研究》,1995年3期。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歷史遺產」,《中央政法幹部管理學院學報》,1995年3期。
「判例意識與判例價值」,《判例研究》,1995年3期。
「世紀之交的中國法律文化建設」,《學習與探索》,1995年5期。
「淡化專業與課程體系的調整」,《中外法學》,1996年2期。
「大力擴充以法治國的法」,《法律科學》,1996年3期。
「二千年來之法,荀法也——荀子與中國封建法律文化」,《儒家義利觀與市場經濟》,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6年4月。
「現代中國的法律樣式」,《中國研究》,1996年7月號。
「中國法律樣式一百年」,《走向法治之路》,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1996年8月。
「中國古代的法學、吏學、律學和讞學」,《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996年5期。
「橫的法與縱的法——先秦法律文化的沖突與終結」,《南京大學法律評論》,1996年秋季號。
「中國古代法律樣式的理論詮釋」,《中國社會科學》,1997年1期。
「尋找最初的法——對古法字形成過程的法文化考察」,《學習與探索》,1997年1期。
「淪語五十以學易當為卒以學易說」,《中國文化研究》,1997年春季號。
「法律涵量、法官裁量與裁判自律」,《中外法學》,1998年l期。
「裁判自律引論」,《法學研究》,1998年2期。
「春秋決獄:儒家經義與判例法」,《判例與研究》,1998年2期。
「再論橫的法:對先秦法律文化的再探索」,《南京大學法律評論》,1998年春季號。
「論世界三大法律樣式」,《武樹臣法學文集》,光明日報出版社,1998年8月。
「兩個轉變,三個課題——關於中國法史研究的幾點想法」,《武樹臣法學文集》,光明日報出版社,1998年8月。
「啟動裁判自律工程,探索司法改革之路」,《武樹臣法學文集》,光明日報出版社,1998年8月。
「淡化專業與課程體系的調整」,《武樹臣法學文集》,光明日報出版社,1998年8月。
「貴族精神與判例法傳統」,《中外法學》,1998年5期。
「勁士精神與成文法傳統」,《法律科學》,1998年5期。
「董仲舒的法律思想及實踐」,《法律史論集》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9月。
「怎樣理解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的統一性」,《人民日報》,1998年9月15日第10版。
「法家法治思想的再評判」,《上海華東政法學院學報》,1999年1期。
「荀子的混合法理論」,《判例與研究》,1999年3期。
「荀子法律思想新論」,《法律史論集》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10月。
「鑄造灰色之法」,《法學研究》,2000年l期。
「《左傳》與古代法律文化」,《法律史論集》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1月。
「尋找最初的德對先秦德觀念形成過程的法文化考察」,《法學研究》,2001年2期。
「懷念恩師張國華先生」,《法律史論集》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7月。
「《尚書》與古代法律文化」,《法律史論集》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7月。
「地域文化與比較法律文化研究」,《比較法在中國》第2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11月。
「判例意識的覺醒與判例機制的誕生」,《判例與研究》,2003年1期。
「三辟」與「參辟」,《武樹臣法學文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5月。
「說『象刑』」,《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五辭』辨正」,《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有教無類』新解」,《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束脩』新解」,《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古往今來說『無訟』」,《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刑訊的產生、原因及其禁絕」,《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雲夢秦簡對法史研究的價值」,《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中國政治文化法律文化縱橫」,《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中國法律傳統與歐洲法治精神」,《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五四新文化運動與中國法觀念的啟蒙」,《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歷史決定論』的是與非」,《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儒家法律傳統及其對實踐的影響」,《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中國法史研究要注意五個相結合」,《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時代呼喚活的法律」,《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中國民事審判制度的改革」,《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法官認證方式實務調查分析與對策」,《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自省自礪努力提高兩個素質」,《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倡導三種精神提高隊伍素質」,《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學歷、能力及其他」,《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開創首都法制建設一盤棋的新格局」,《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商法的制定與國際規約」《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日文論文〕
「中國の法文化」,《比較法學》,25卷1號(1992年3月)。
「中國法律文化の總體精神と宏觀樣式」,《法政研究》60卷(1993年11月)。
「中國の傳統的法文化の社會的成因」,《法政研究》62卷(1995年8月)。
「法の淵源を尋ねへ」,《法政理論》29卷3號(1997年2月)。
「中國法百年の樣式(上、下)」,《法律文化》,1997年3期、4期。

❽ 王金蓮的課題成果目錄:

成果名稱 主持人 參與者 課題類型 時間 獲獎情況
01 養老服務成本與效益分析研究 賀彩虹 王金蓮 湖南省發展改革委員會 11/2004 立 項

❾ 何崝的成果目錄

《徐中舒傳略》 《晉陽學刊》,1984年第4期。
《甲骨文字歌》 巴蜀書社,1986年。本書用歌行體的形式介紹了甲骨學發展史,並用甲骨文書出,附有釋文、注釋。是一本甲骨學普及讀物。
《甲骨文字典》 四川辭書出版社 ,1987年。徐中舒主編,本人為編寫者之一。 本書收入已考釋和未考釋的甲骨文,均作簡要解釋說明,附有辭例。本人編寫了第八卷,全書除甲骨文字形外,均為本人書寫。
《實用六體書字典》 四川辭書出版社,1987年。 本書收入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草書六種書體各二千四百餘字,是普及古文字學的工具書。
《一種由婦女創造的文字——女書》 《成都晚報》1984年9月28日4第4版。
《康有為與寒山寺鍾》 《成都晚報》1985年1月11日第4版。
《寒山拾得與和合二仙》 《成都晚報》1985年1月14日第4版。
《談書法中的古文字使用問題》 《書法》1990年第1期,又收入《四川書學論文選》電子科大出版社,1995年。
《甲骨卜辭〈貞〉字新考》 《南方民族考古》1992年第五輯。
《日字構形與商代日神崇拜及人頭祭》 《四川大學學報》哲社版1993年第3期。
《商文化窺管》 四川大學出版社,1994年。 本書收入有關商文化的論文5篇,全書共20萬字。
《商代卜辭中所見之碎物祭》 《中國文化》1995年7月第11期。
《書壇杞憂錄》 《書法研究》1997年第5期。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本書由何崝編校,收入郭沫若的代表作包括專著《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甲骨文字研究》、《金文叢考》和論文若干篇,全書共67萬4千字。本人對這些專著和論文作編校、注釋,並加說明,還撰寫了《郭沫若小傳》、《郭沫若先生學術年表》、《郭沫若先生著譯要目》等。
《古器中的虎食人造型及窮奇見於商代卜辭考》收入《徐中舒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巴蜀書社,1998年。
《當代史學大師——徐中舒》 《巴蜀史志》2001年第1期。
《商代文字來源缺失環節的域外覓蹤》 《四大學學報》哲社版,2001年第4期。
《唐代書學制度考》 《書法研究》2000年第3期。
《甲骨文字歌》(增訂本) 上海書畫出版社,1999年。本書收入1986年出版的《甲骨文字歌》作為《前甲骨文字歌》,又收入新撰寫的《後甲骨文字歌》,並重加註釋。
《今古文經學對立的文字學意義》 《中國文字研究》1999年第1輯,廣西教育出版社。
《對商代日月食問題的一些認識》 《中國文字研究》2001年第2輯,廣西教育出版社。
《開拓大境界的困惑者——李正武其人其畫》載《李正武彩墨藝術》,四川美術出版社,2000年。
《甲骨文》上海書畫出版社,2001年。 本書收入完整甲骨26片和當代學者所書甲骨文作品13件,均加註釋,並收入本人所撰《甲骨文書法概要》一文。是甲骨學和甲骨書法的普及讀物。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2004年。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編纂,本人為編委之一。本書為上海市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重點項目,是一部匯錄歷代學者關於古文字形音義考釋成果的大型工具書。全書共約1500萬字,本人參與了該書《說文》所無字的資料編纂工作,處理資料約100萬字。
《李白〈蜀道難〉新解》 《文史知識》2001年第7期。
《讀張載〈劍閣銘〉》 《文史雜志》2002年第1期。
《試論禹與魚鳧族的關系》 收入中國先秦史學會論文之五《蚌埠塗山華夏文明》,黃山書社,2002年;又收入《紀念中國先秦史學會成立2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周秦社會與文化研究》,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
《觀劉東父先生遺墨》 《文史雜志》2003年第1期。
《簡明篆刻正字字典》及《簡明篆刻反字字典》 湖北美術出版社,2003年。 二書由何崝主編,邱登成、王道義編。本書收入小篆、甲骨文、金文、古璽及戰國文字、繆篆及漢代文字、鳥蟲篆等文字,4320個單字,正字與反字配合使用。是適用於篆刻藝術的古文字工具書。
《巴蜀文字的來源》 《成都文物》2005年第1期。
《嶔崎磊落之人太息未盡其才——〈印塘存稿〉讀後》 《文史雜志》2005年第1期。
《篆刻技法基礎教程》 湖北美術出版社,2005年。 本書由何崝主編,邱登成、王道義編。本書系統、全面地介紹了篆刻技法,適用於藝術學校的篆刻教學,業余愛好者也可用作自學教材。
《水井坊賦》 收入《當代百家辭賦評注》,新風出版社,2002年。
《梅華枯葉賦》 收入《當代百家辭賦評注》,新風出版社,2002年。
《春江翠岸賦》 收入《當代百家辭賦評注續編》,新風出版社,2004年。
《雒城賦》 收入《當代百家辭賦評注續編》,新風出版社,2004年。
《旅遊專業古代漢語》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旅遊學院試用教材,2000年。

❿ 楊衛東的主要成果目錄

1、《專家以案析法》(民商法卷,副主編,主要撰稿人),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
2、《專家以案析法》(商事法卷,撰稿人),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
3、《毛澤東捍衛民族獨立的理論和實踐》(中華社科基金「八五」規劃課題,主要參加人),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8月出版 1、《論作為國際投資法法律淵源的雙邊投資條約和習慣》,載陳安主編《國際經濟法論叢》第5卷,2002年6月,法律出版社
2、《TRIMs協議與我國現行外資法的對比分析》,載《國際經貿探索》(國際貿易類核心期刊),2001年第4期(該文主要觀點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2年第3期摘錄)
3、《雙邊條約與國際法法律淵源》,載《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中文核心期刊),2001年第2期
4、《雙邊投資條約與國際投資法法律淵源》,載《科技與法律》(國家科技部與中國科技法學會主辦),2001年第1期
5、《建國初期「一邊倒」的外交方針與利用外資》,《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中文核心期刊)2000年專輯
6、《合理運用世貿組織規則 切實保障首都經濟安全》,載《政務研究》,2002年第11期
7、《立法講求地方特色 執法務必嚴格規范》,載《法制建設》,2003年第5期
8、《中外雙邊投資保護協定中的仲裁管轄條款研究》,載《時代經貿》(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02年北京國際論壇專刊)
9、《法官能帶來社會變革嗎?》(譯文),載信春鷹主編《公法》第3卷,2003年8月,法律出版社
10、《空洞的任命(譯文),載信春鷹主編《公法》第3卷,2003年8月,法律出版社
11、《關鍵性任命的影響》,信春鷹主編《公法》第3卷,法律出版社 1、《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公安行政執法的影響及對策》(主筆人,聯合國開發暑、公安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與中國警務執法》,擬由群眾出版社出版)
2、《加入世貿組織對北京市依法行政工作的影響與挑戰》(主要參加人,北京市依法治市領導小組委託課題)
3、《北京市工業企業境外投資戰略研究》(主持人,北京市經濟委員會委託課題)
4、《加入世貿組織過渡期北京市行動計劃綱要》(主要參加人,北京市政府委託,2002年9月11日經北京市委常委會討論通過,作為北京市政府應對入世的指導性文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4月出版)
5、《中關村科技園區國際化發展綱要》(分報告主持人,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委託課題)
6、《北京市實施科技興貿戰略研究》(主要參加人,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委託課題)
7、《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過渡期海淀區財政局行動計劃》(主要參加人,北京市海淀區財政局委託課題)
8、《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過渡期通州區行動計劃》(主要參加人,京市通州區政府委託課題,部分內容發表於《時代經貿》2003年第7、8期)
9、《SARS對首都經濟社會的影響》之《非典與政府行為方式變革及現代公民意識的養成》
10、《北京市優化發展環境研究》(主要參加人,北京市市委、市政府委託課題)
11、《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與中關村科技園區發展態勢研究》之《中關村科技園區知識產權保護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中標課題)
12、《北京市進口產業損害預警指標體系》(《北京市貿易預警機制》課題之子課題) 1、《國際投資規則的WTO體制化趨勢和我國政府的談判立場及策略》(商務部「投資與競爭政策」課題組委託,獨立完成)
2、《關於劉黎等12位北京市人大代表就制定台灣同胞投資保護法實施辦法的法律咨詢意見》(北京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委託,獨立完成)
(五)學術會議宣讀論文
1、《論世界貿易組織的監督體系》(2003年台灣中正大學法學院主辦的「海峽兩岸青年法學家論壇」主題發言)
楊衛東 法學專著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與網路法規匯編/楊衛東,2001-5-1版

閱讀全文

與成果目錄規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雲南基金從業資格證書查詢 瀏覽:313
新知識的搖籃創造力 瀏覽:187
股轉轉讓協議 瀏覽:676
王者達摩大發明家 瀏覽:904
金庸為什麼不要版權 瀏覽:305
蘭州經濟糾紛律師 瀏覽:994
沈陽盛唐雍景糾紛 瀏覽:973
工商局生態市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757
侵權責任法第87條的規定 瀏覽:553
招商地塊南側公共服務項目批前公示 瀏覽:208
盤錦公交投訴電話 瀏覽:607
馬鞍山到宿遷汽車時間 瀏覽:215
公共衛生服務的工作目標 瀏覽:813
知識產權服務制度 瀏覽:726
警察管詐騙叫民事糾紛 瀏覽:650
馬鞍山胡駿 瀏覽:110
推動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全覆蓋試點工作調研 瀏覽:680
山東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349
投訴制凝 瀏覽:932
黑警投訴 瀏覽: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