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二戰後日本否認、歪曲甚至美化侵略歷史的史實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這是一個不容忘卻的日子,它宣告了日本軍國主義路線的徹底潰敗,標志著中國抗擊外敵入侵的民族解放戰爭的最後勝利。
近代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侵略戰爭,給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眾多國家帶來了巨大損失。僅1937年至1945年,日本侵華就給中國造成了3500萬人的傷亡和60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不過,統計數字再精確也很難完整、全面地反映日本侵略給中國、給亞太地區國家和人民造成的全部損失。日本軍國主義犯下的南京大屠殺罪行,和德國法西斯對猶太民族的種族滅絕行為一樣成為人類歷史上令人發指的黑色記錄;比賽殺人的游戲、用活人作試驗的「七三一」細菌部隊、強征「慰安婦」、「三光」政策……這些「野蠻人的行徑」給中國以及亞太地區人民留下了無法癒合的記憶傷痕,並時刻提醒著我們珍視和平、遠離戰爭。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它忠實記錄下每一個國家走過的足跡,也給每一個國家未來的發展提供啟示。縱觀世界歷史,依靠武力對外侵略擴張最終都是要失敗的。這是歷史規律。中國人民對日本侵略戰爭帶來的苦難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對和平有著孜孜不倦的追求。中國政府早就向世界鄭重宣示: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並且希望世界各國共同走和平發展道路,讓和平的陽光永遠普照人類生活的星球。我們紀念「8·15」,就是要更好地珍惜和維護來之不易的和平,使戰爭悲劇不再重演,讓各國人民永享太平。
放眼世界,記錄二戰時期猶太人苦難的《安妮日記》被列入世界記憶名錄,聯邦德國前總理勃蘭特雙膝跪在波蘭猶太死難者紀念碑前,以色列的大屠殺紀念館成為許多外國政要的到訪地……曾經慘痛的戰爭記憶,讓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無比珍惜今天這來之不易的和平環境、發展良機。但是,今天的日本右翼勢力卻偏偏患上了歷史健忘症和選擇性失憶症,他們無視鐵的歷史事實,無視在戰爭中犧牲的數以千萬計的無辜生命,逆歷史潮流而動,一再否認甚至美化侵略歷史,踐踏國際秩序,破壞國際互信,製造地區緊張。
從拋出「侵略未定義」論,到挑戰「村山談話」;從身穿作戰服登上編號「731」戰機,到宣稱為侵略戰爭的歷史自豪;從悍然參拜供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到對強征慰安婦的歷史事實提出質疑;從修改歷史教科書,到通過修改憲法解釋、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內閣決議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否定歷史的泥沼中越陷越深,在軍國主義發展道路上越走越遠,已經引起了包括中國人民在內的全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強烈譴責。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憂心忡忡地說:「行使集體自衛權意味著開啟了通往戰爭之路。」英國《金融時報》更發出警示:「又有一個國家宣告准備在必要時發動戰爭了。」
銘記歷史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為了從歷史中獲得省思,開創光明美好的未來。然而,日本社會卻在刻意迴避「8·15」,在日本政府的正式稱謂中,8月15日不是「戰敗日」,更不是「無條件投降日」,而是「追悼戰歿者、祈念和平日」,故意模糊日本在戰爭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對戰爭應負的責任,試圖以此對日本民眾進行洗腦和擺脫罪惡的歷史包袱。年復一年的「8·15」,日本領導人都不忘祈念「和平」,但同時不忘以各種方式上演「拜鬼招魂」鬧劇。現實警醒我們,日本右翼勢力有擴展泛濫的趨勢,日本軍國主義有死灰復燃的危險。忘記歷史的人註定重蹈覆轍。每個日本人都應該重新追問一下自己,「8·15」究竟意味著什麼?
70年過去了,歷史的傷痕還在,歷史的警示還在,歷史的教訓還在。今日中國,從歷史的傷痛中已經汲取奮進的力量;今日世界,和平發展進步的浩盪潮流已不可阻擋。任何人想要否認、歪曲甚至美化侵略歷史,中國人民和各國人民絕不答應
② 不可否定二戰中國戰場作用也不應誇大
是的。
二戰主力戰場是蘇德戰場和美日太平洋戰場。
中國戰場是附屬於太平洋戰內場的一部分,承擔了其陸地容上主要作戰任務,以中國疲軟弱小國力,付出3500餘萬人的巨大傷亡拖住了巔峰時期的日本陸軍約300萬人,因為這三百萬日本陸軍一旦投入到澳大利亞和印度戰場,那麼盟軍的戰略態勢將極度惡化。
一則日軍與德國在蘇聯戰場和西亞戰場勝利會師,二則英美喪失澳大利亞這個原料供應地。
但是二戰勝利的根本性因素是德日實力不足,樹敵太多,美蘇參戰,憑借美國強大的工業實力和諾曼底登陸,盟軍與蘇軍兩面夾擊,外加兩顆原子彈解決德日法西斯的。
中國只是眾多輔助戰場中最突出的一個,和主力戰場無關。
③ 有人認為日本在二戰中只是輸給了美國的原子彈,從而否定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的偉大作用。請對此表述自己
二戰中中國起到的作用有多大,其實都不用列舉數據了,也不堪當時各個回名人的發言,只是說一個簡單答的事實,做一個對比相信大家都知道了。
一戰,中國同樣是戰勝國,但結果如何,德國在中國的利益被割讓給了日本,作為戰勝國的中國難逃被瓜分,被切割的命運,由此還引發了近代著名的五四運動,為何?因為中國在一戰中的作用沒有得到認可,所以作為戰勝國的你不但不能切勝利的蛋糕,反而成為了被瓜分的對象。
然而反觀二戰,蔣作為當時的領導人出席了開羅會議,與世界英美等世界頂級強國領導人一道商量二戰後世界格局的劃分。這恐怕是近代中國領導人第一次與世界頂級強國領導人有了一個平起平坐的機會。
這說明什麼,說明中國當時已經有了和世界頂級強國商討切割勝利蛋糕的資格,而這個資格和被承認哪裡來的。難道人家會憑空給你這個機會,這都是靠無數國人在國土上以巨大的犧牲,給予了日本重大的打擊換來的。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獲,不讓人家看到你的實力,你就不可能獲得尊重。
二戰中國在對日作戰中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從此就可以得出結論。
④ 二戰時,蘇軍西方面軍司令員巴甫洛夫為何慘遭槍決
這是因為其未來經上級允自許擅離戰略崗位、導致部隊指揮瓦解、指揮不力。
1941年7月28日,命令第0250號根據國防委員會的決定,鑒於原西方面軍司令員巴甫洛夫、原西方面軍參謀長克里莫夫斯基赫、方面軍通信主任格里高里耶夫和原西方面軍第四集團軍司令員科羅布科夫的驚慌失措行為、未經上級允許擅離戰略崗位、導致部隊指揮瓦解、指揮不力。
根據國防委員會的決定,將以上四人逮捕,並交軍事法庭審判。根據蘇聯最高法院判決,巴甫洛夫、克里莫夫斯基赫、格里高里耶夫和科羅布科夫被剝奪軍銜,判處槍決。判決已執行。
(4)二戰成果否定擴展閱讀:
巴甫洛夫的相關內容:
1、巴甫洛夫和原西方面軍參謀長克里莫夫斯基赫,自法西斯德軍對蘇聯開始突然進攻後,表現得驚慌失措、指揮無方、坐視部隊指揮的瓦解,導致大量武器和倉庫落入敵手,擅離西方面軍戰斗崗位,致使敵人有機可乘,突破方面軍防線。
2、巴甫洛夫沒有採取任何有效的改進措施。戰爭開始後,巴甫洛夫完全慌了神。竟跑到一個集團軍里去,等於放棄了對方面軍整體的指揮。加劇了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