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理解macd戰法之黑馬飄升
股票實戰的方法多,但並不是所有戰法都合適自己,所以我們要從眾多股票實戰法中,選擇出合適自己的。因此首先我們得知道一些戰法,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下macd平飛戰法,希望幫助你找到適合的。
圖中顯示該股在發作前經驗了長達8個月的遲鈍上升蓄勢,期間MACD的雙線一直在0軸上方平飛,形態十分大度。功效發作後股價在短期內便翻了三倍,成為名副其實的超等大牛股。
更多的股票實戰技巧,大家可以多多關注16878策略。
② 中國古代戰法
從公元前 3世紀末至公元13世紀,中國經歷了秦、漢、晉、隋、唐、宋、元等幾個大的王朝的統治和更迭。在這漫長的歷史時期,先秦的軍事思想對軍事斗爭仍然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同時,由於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及戰爭的發展,軍事思想也進一步得到豐富和提高。就戰爭種類而言,有建立封建王朝的統一疆域的戰爭,有多次大規模農民起義、民族起義的戰爭,又有國內諸民族貴族為了爭奪中央統治權而進行的戰爭。就軍隊發展而言,兵種和兵器裝備有了較大的變化。不但有了獨立的騎兵,而且舟師水軍參戰的數量也更多了。這就要求作戰指揮必須加強步、騎、水軍等的配合作戰,使得戰略戰術運用和指揮藝術都得到高度發展。在這一時期,通過戰爭實踐,造就了許多著名的軍事家和將領,出現了許多總結軍事斗爭經驗的兵書。秦始皇的大規模築長城、修馳(直)道、重兵戍邊等軍事措施,對後世建設邊防的戰略思想,有重大影響。在著名的楚漢戰爭中,張良為劉邦決策,收攬民心,分化對方,爭取同盟,孤立項羽,取得了戰爭勝利。西漢王朝在對北方匈奴貴族的反擊作戰中,由名將衛青、霍去病率獨立的騎兵集團主動出擊,快速機動,遠程奔襲,以及正面沖擊,翼側迂迴等作戰行動,創造性地發展了大規模使用騎兵的戰略戰術。兵書《六韜》,針對頻繁的戰爭,提出了愛惜民力、休養生息的思想,並對作戰指揮機構以及步兵、騎兵的協同作戰等作了論述。兵書《三略》,進一步闡述了「柔能制剛,弱能制強」的樸素的軍事辯證法思想,並指出最高統治者必須廣攬人才,重視民眾與士卒的作用。從漢到隋曾多次發生過從黃河流域向江南進軍的大規模戰爭,大都是步、騎兵和水軍多路並進的多兵種大集團的配合作戰。其中,東漢末年的赤壁之戰,晉滅吳之戰,東晉苻秦的淝水之戰,以及隋滅陳之戰最為著名。在這些戰爭中,政治斗爭與軍事斗爭的結合,謀略與決策,以及作戰指揮藝術,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李衛公問對》一書,聯系唐代初期的戰爭經驗,對以往兵書進行了探討,對《孫子兵法》提出的虛實、奇正、攻守等原則及其內在聯系,作了比較辯證的論述。李筌的《太白陰經》認為,戰爭的取勝決定於國家政治的優劣、力量的強弱以及謀略的運用。到了遼、宋、西夏和後來的宋與金、蒙古等幾個民族政權並立的統治時期,互相長期處於對立狀態,戰爭頻繁。這時期,隨著生產發展和戰爭的需要,出現了火器和復雜的裝備器材,對作戰產生了重要影響。在以漢民族為主體的宋王朝,由於政治腐敗,軍權由皇帝絕對控制,軍隊作戰能力低下,造成屢戰失利。統治者為了教習文臣武將熟悉軍事,命曾公亮等編纂《武經總要》,總結古今兵法和本朝方略,並頒布《孫子兵法》、《吳子》、《司馬法》、《六韜》、《尉繚子》、《三略》和《李衛公問對》為《武經七書》,官定為武學教材。這時,許洞的《虎鈐經》和何去非的《何博士備論》,均對皇帝絕對控制軍隊指揮權及其危害提出了非議。南宋名將岳飛提出:「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他率「岳家軍」突破皇帝「欽定」的作戰旨意,採取步、騎配合的靈活戰法,擊敗了金軍強大的騎兵。陳規在《守城錄》中,記錄了軍隊開始使用火器和改進城防工事進行防禦作戰的方法,主張「守中有攻」,對城市防禦戰法有所創新。中國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遼、西夏、金等政權,均以騎兵見長,特別是後來興起的蒙古族,建立了兵牧合一的制度,充分發揮其騎兵優勢,以高度的機動靈活制敵,並善於學習和利用敵方先進技術,不斷改進其軍隊的裝備。蒙古貴族和後來建立的元王朝戰勝南宋時,採取遠距離的戰略迂迴和步、騎、水軍聯合多路進軍,實施大集團軍隊的戰略進攻。以上的實踐經驗和兵書內容,進一步發展和豐富了古代的軍事思想。在革新與守舊的矛盾中繼續前進的時期大約從14世紀末至19世紀40年代,約從明朝至清朝後期,中國封建社會逐步走向沒落的境地,不但有連綿不斷的大規模農民起義戰爭、民族起義戰爭和統治者的平叛戰爭等,而且外國也開始入侵中國。這一時期,由於火器的改進和從外國引進部分先進兵器,出現了獨立的水師、炮兵、工兵及其他技術兵種,加以作戰對象發生了變化,因而在建軍和作戰指揮等方面都發生相應的變化。這時,一方面出現十分保守的只求守城保寨單純防守作戰的思想;另一方面,從實踐中總結出的帶有強烈革新內容的軍事思想,也在不少兵書中出現。明代傑出抗倭將領戚繼光的《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就是這種革新思想的代表作。他根據沿海復雜的地形條件和倭寇火器裝備的特點,對陣法作了重大改革。他制定了以12人為單位的「鴛鴦陣」,把它作為戰斗隊形的基礎。何良臣的《陣紀》一書,對於軍隊組訓和戰法的論述,也具有革新的內容。孫承宗主編的《車營扣答合編》,反映了在大量火器裝備部隊後,編制和戰法的改革。茅元儀編纂的《武備志》,則試圖從軍事理論、建軍作戰、兵器製造使用、天象地理、江河海防諸方面,提出實行軍事改革的依據,以求振興明王朝的武備。清王朝建立以前,後金(清王朝前身)與明軍發生薩爾滸之戰,清太祖努爾哈赤以「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夏允《倖存錄》)的方針,集中優勢兵力,充分發揮其步騎協同作戰的長處,對明軍的多路進攻實行各個擊破,反映了軍事指揮上的新思想。乾隆以後,統治者局限於騎射為滿洲之根本的思想,採取閉關鎖國政策,在軍事上逐漸趨於保守落後。但是,也有不少人針對這種狀態,提出了某些革新思想。例如,惠麓酒民的《百金方》,主張團結民心,實行兵民聯防;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提出京城要建立多層次設防的思想;年羹堯的《治平勝算全書》,強調平時對軍隊嚴格訓練,戰時才能取勝等,都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中國古代軍事思想是中國古代千百次王朝戰爭和大規模農民起義戰爭的經驗總結。它的豐富內容,是前人留下的寶貴軍事遺產,也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遺產的一個重要部分。中國近代的直至現代的軍事思想,都從中批判地繼承和吸取了許多有價值的內容。
古代軍事資料中國古代戰略戰術
●軍中之事,不聞君命,皆由將出。
軍隊中的事情,不能等待君王命令,所有決斷應由將帥做出。●出軍行師,將在自專。進退內御,則功難成。自專:個人專斷。內御:受朝內君王駕御。出兵打仗時,將帥對重大問題要自己決斷;如果進攻或退卻都由朝內君王決定,就大功難成。●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善於打仗的人,能調動敵人而不被敵人調動。●後之發先之至,此用兵之要術也。後發兵而先到達戰地,這是用兵的重要方法。●柔能制剛,弱能勝強。柔:柔韌,與「剛」相對。制:制約。●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在作戰時,先動手就能牽制敵人,後動手就會被敵人控制。●先發制人,此機不可失也。在作戰時要先於敵人行動,這個機會不可錯過。●道貴制人而不貴制於人,制人者握權,制於人者遵命。用兵的原則,最重要的是牽制敵人而不被敵人牽制。能牽制敵人就掌握了主動權,被敵人牽制就只能由敵人擺布。●戰而後陣,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一旦確定打仗之後就要布陣,這是用兵的常規;而布陣的巧妙,全在於將帥的用心謀劃。●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 ●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
●以五當一,如為萬全。作戰時以五倍於敵人的兵力對付敵人,就能萬無一失。●兵貴合也,合則勢張,合則力強,合則氣旺,合則心堅。用兵可貴的是集中兵力,集中兵力就氣勢張、力量強、士氣旺、心志堅。●兵散則勢弱,聚則勢強。兵散:兵力分散。聚:集中兵力。●以寡御眾之道,須聯數人之心為一心,合數萬人之力為一體。以寡御眾:用少抵抗多。道:方法。●兵不貴分,分則力寡。兵力不宜分散,分散了兵力就少。●孤則易折,眾則難摧。作戰時分散孤立的部隊易遭挫敗,集中的人數眾多的部隊難於摧毀。●兵貴勝,不貴久。用兵重要的是取勝,而不貴久戰不決。●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就用兵情勢來說主要是行動要迅速,乘敵人來不及防禦,從敵人預料不到的道路,攻擊敵人沒有戒備的地方。●巧者一決而不猶豫,是以疾雷不及掩耳,迅電不及瞑目。聰明的人一旦作出決斷就不再猶豫,好比急雷迅至來不及捂耳朵,閃電速成到來不及合眼。●戰如風發,攻如河決。 打仗象狂風那樣猛烈,進攻象河水決口那樣洶涌澎湃。●用兵之害,猶豫最大。用兵為害最大的是遲疑不決。●兵貴神速,機不可失。機:戰機。●奇在速,速在果。用兵奇的關鍵在於快,快的關鍵在於果斷。●功難成而易敗,機難得而易失。功:功業。機:時機。●兩軍相恃所貴者機會,此勝負存亡之分也。相恃:雙方對立,互不相下。分:分界線。●兵貴拙速不尚巧遲,速者乘機,遲者生變。拙速:雖然笨拙但行動迅速。巧遲:雖然巧妙但行動遲緩。乘機:有機可乘。生變:發生變化。●難得者時,易失者機,迅而行之,速哉。時間難得,戰機易失,行動要迅速,要快。●兵以速為策者,其機中速。譬猶獵者之逐獸,免起鶻落,少縱則失之。用奇兵決策的關鍵是快,好比獵人打獵,必須抓住兔子躍起和鶻鳥落地的一剎那進行射擊,稍一錯過就失去機會。●機之未至不可以先,機之已至不可以後。》機:戰機。先:搶先。後:落後。●潛師遠襲,利在捷速。 秘密出兵遠襲敵人,行動宜於敏捷迅速。●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戰勢:作戰形勢。奇正:古代兵法術語,對其解釋有所不同。一種廉潔是,以對陣交鋒為正,設計邀截襲擊為奇。作戰形勢不外奇正兩種,但奇兵和正兵的交替變化是說不盡的。●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打仗總是以「正兵」迎擊敵人,以「奇兵」戰勝敵人。●以正治國,以奇用兵。 正:指正常的方法。奇:指特殊的、變化的方法。●形以應形,正也。無形而制形,奇也。用正規作戰方式對付敵人,叫做正兵;用機動靈活的特殊作戰方式對付敵人,叫做奇兵。●正兵貴先,奇兵貴後。用正規作戰方式貴在先發制人,出奇兵貴在後發制人。●治兵以信,求勝以奇。以信:用誠信。以奇:靠出奇兵。●操正以正奇。運用正規作戰方式的目的,正是為了正確運用奇兵。●兵以奇正為始。奇正:奇兵、正兵,古代兵法術語。●兵之道難言,大要不外奇正二字。兵之道:用兵的原則、方法。大要:總的說來。奇正:古代兵法術語。對其有不同的解釋。一種說法是以對陣交鋒為正,以設計邀截襲擊為奇。●用兵之術百數,其要在奇正權謀。奇正權謀:權衡謀劃怎樣運用正兵和奇兵。●行兵之要不外奇正,為正之法在於分合。要:要旨。為正之法:運用正兵的方法。分合:兵力的分散和集中。●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用兵善於出奇的人其戰法象天地一樣變化無窮,象江河一樣奔流不竭。●治兵以勝,求勝以奇。治軍為了取勝,求勝靠奇兵。●將貴專謀,兵貴奇勝。專謀:專斷謀劃。奇勝:用奇兵取勝。●以少擊眾,以弱制強,出奇無窮,制勝如神。出奇:出奇兵。●古之名將必出於奇,然後能勝。出於奇:善於出奇兵。●兵者應變出奇以取勝。用兵靠適應形勢變化出奇兵來取勝。●出奇制勝,變化如神。●凡戰,所謂奇者,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也。●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恆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率然:恆山(有的版本為「常山」)的蛇名。比喻各部隊要互相支援,協同作戰。●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飢。 佚:逸。用就近的有利地形迎戰遠來的敵人,用休息好的部隊迎戰疲勞的敵人,用吃飽飯的部隊迎戰飢餓的敵人。●我飽食而待其飢也,安處以待其勞也,正靜以待其動也。安處:休息好。正靜:嚴正安靜。●數戰則民勞,久師則兵弊。弊:疲睏。頻繁作戰百姓就疲勞,長期打仗士兵就疲睏。●以逸制勞,以靜制動。 逸:安逸。制:制服。●軍之無陣,猶人之無四維,虎之無山谷,不可以一日存也。陣:舊時作戰部隊的戰斗隊形。四維:舊指禮義廉恥。不可以一日存:一天也不能生存。●水來土掩,兵來將迎。
突厥軍隊的戰術,以高速度的運動為特徵,即唐太宗所說的"風馳電卷",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突厥兵的出擊毫無規律性。張鷟《朝野金載》記突厥人人塞有如下徵兆:"唐調露之後,有鳥大如鳩,色如烏雀,飛若風聲,千萬為隊,時人謂之突厥雀。若來,突厥必至,後則無差。"這項記載並非無稽之談(另詳本書《突厥方物志》關於突厥雀的論述)。突厥雀分布於沙漠或半沙漠地帶,在謝米列契,沙雞常居於熱海(伊塞克湖)北岸的山區,靠水草之地覓食,冬季遷徙,飛行極速。據此可知,唐代突厥雀南飛必在冬天,因為"胡地隆冬,草枯泉涸"。至於這種鳥性為什麼會成為突厥人入塞的徵兆,那顯然是由於"每歲河冰合後,突厥即來寇掠"。一個"冰"字就這樣把突厥雀南飛和突厥兵入塞聯系起來了。突厥在"冰合"時節人侵中原是一種常例。《通典·突厥傳》中雲:"朔方軍北與突厥以河為界,河北岸有拂雲祠,突厥將人寇,必先詣祠祭酹求福,因牧馬料兵,候冰合渡河。"難怪唐代文士用"冰合賊過"一事擬題:"將軍守敬狀:被差防河,恐冰合賊過,請差州兵上下數千里推冰,庶存通鎮。"冰合便於渡河,不習水性的突厥騎兵選擇這個時節入侵中原,是理所當然的。更有進者,兵強與馬壯分不開,緊跟著"秋馬肥"之後到來的冬天,成為突厥用武的"旺季",就更容易理解了。此外,還應估計到"胡地隆冬,草枯泉涸",此時掠奪臨近的農業地區,正是為了解決草原地區人畜的給養問題。由此看來,突厥入侵的季節性,不外是游牧生活對軍事行動的制約性的反映。
像行獵應先摸清野獸的分布狀況一樣,作戰之前也必須偵察敵人的動靜,因此在突厥大隊人馬前頭有一支刺探敵情的尖兵。貞觀四年(630),張公謹行軍至陰山,曾遇突厥"斥候千餘帳"。這種"斥候"部隊,猶如蒙古的"哨馬",十分機敏。所以唐太宗要王仁恭仿效這種辦法,"遠置斥候"。後來張廷圭也提醒過唐玄宗應對"賊有斥候"保持警惕。顯然它是突厥行兵時重要的一環。中國文獻所記的這種"斥候",大概相當於突厥文的Komg,即"偵探"。
此外,在突厥戰術中,也有"斗將"這種方式,如:"賊中有一驍將,超出來斗。""突厥許諾,因遣一將挑戰,(竇)榮定遣(史)萬歲應之。"看來,武德七年(624)唐太宗與頡利可汗在豳州城西罵陣,也就是一次斗將,只不過"唇槍"比刀槍更為突出而已。
以上所述盡管不夠完整,但仍然能夠說明突厥人的戰術是與其兵制和裝備相適應的。
最後,讓我們通過一個具體事例,來考察突厥汗庭如何根據它的兵制和戰術進行軍事部署。《舊唐書·梁師都傳》雲:"(武德三年十一月)師都大懼,遣其尚書陸季覽說處羅可汗日:『比者中原喪亂,分為數國,勢均力弱,所以北附突厥。今武周既滅,唐國益大,師都甘從亡破,亦恐次及可汗。願可汗行魏孝文之事,遣兵南侵,師都請為向導。『處羅從之,謀合莫賀咄設人自原州,泥步設與梁師都入自延州,處羅人自並州,突利可汗與奚、契丹、鞨鞨入自幽州,合於竇建德,經滏口道,來會於晉絳。兵臨發,遇處羅死,乃止。"
這段記載,雖未全面反映突厥軍隊的活動,但其中有數點與本文所論甚合
第一,時在十一月,按節氣已近"冰合"。
第二,梁師都北附突厥後受"大度毗伽可汗"稱號,此處"請為向導",正是以客部落身份充當"軍鋒"。
第三,兩名"設"自原州、延州人侵,均屬西路,即右翼。突利率奚諸部從幽州來,方位在東,即左翼。處羅人自並州,顯然是親率中軍。所謂"會於晉絳",實際上就是左右翼朝中路靠攏。毫無疑問,處羅可汗的作戰計劃也是遵循左中右三軍的配置原則的。順便指出,這次行軍路線是沿襲歷來塞北與中原交通的故道,即漢唐期間的"入塞三道"。
2007-4-2 19:54回復 古代軍事 3位粉絲
3樓 突厥軍隊最主要的裝備是戰馬和兵器,中國史書雖有記錄,但頗嫌簡略。因此必須用考古資料來詮釋文獻,才能提供一個關於突厥軍隊裝備的具體概念:
《唐會要》卷七二《諸蕃馬印》條雲:"突厥馬技藝絕倫,筋骨合度,其能致遠、田獵之用無比。"這里已經概括地描述了突厥馬的體質結構和工作性能,下面根據考古資料作些補充。前蘇聯科學院物質文化研究所考古隊,曾在阿爾泰的牧民古墓中,掘出馬的殘骸23副,其中屬於七、八世紀即突厥時代的共12副,包括肢骨10件、頭骨6件。據查勒金研究,這12副馬骸有11副可歸入體高134--142厘米的"草原"馬型,即幾乎占總數的92%。因此可以確定,突厥時代阿爾泰馬群基本部分的體型與現代哈薩克馬近似。哈薩克馬即我國所謂"伊犁馬",是良種之一。《唐會要》的上述記載,看來是可信的。
有馬必有馬具,但文獻失載,因此只能全部徵引考古資料。馬鞍大概因質料不便長久保存,所以沒有遺留到今天,但馬銜和馬鐙則曾大量出土。突厥時代阿爾泰的馬銜是鐵制,成對,但不完全相稱。銜有兩環,環端穿孔系帶。帶扣由鐵、銅或骨製成,扣里有活軸,使帶可松可緊。馬鐙據庫萊墓葬群出土所見,可分三類:
(l)最流行的是寬鐙板、小革孔的8字形馬鐙
(2)形制略簡,環孔頂端扁平,開一革孔
(3)此類形制最繁,環孔上方有高鼻,革孔橫開。
這些馬鐙製作甚巧,環孔及樓板鏤刻花紋,有的鐙還鑲上草木紋銀錯。馬橙的使用對突厥軍隊具有重要意義,因為騎士的腳有了著力點,便能變砍擊為切擊,從而提高殺傷效果。
突厥軍隊使用的兵器,據《周書·突厥傳》雲:"兵器有弓矢、鳴鏑、甲鞘、刀劍。"現參照考古資料,分為射遠器、衛體武器、短兵和長兵四類,逐項進行考釋。
(l)射遠器:包括弓矢和鳴鏑。阿爾泰人在銅器和鐵器時代早期,用簡單的曲體木引七至九世紀才使用形制較繁的引從阿爾泰突厥墓的發掘中,可知這種弓具有如下結構:木胎,把手及兩端以骨為社。卸弦平放時其長度為1.25米,持滿時兩端曲屈成M字形。這種骨襯M字形弓,其射程、強度和准確性均較古弓為佳。鐵制箭鏃多為三角形的三葉鏃。鏃葉穿孔,鏃的下方附有鑽孔的骨質球體,射出時遇風發響,這就是"鳴鏑"。
(2)衛體武器:阿爾泰古墓至今尚未發現突厥人服用的盔甲。但中國文獻對此屢次提及,如唐太宗說突厥"以甲胄為常服"(見前引),黑齒常之"見賊徒(指突厥兵)爭下馬著甲",皆是。古米列夫認為有無甲胄是侍衛之士與控弦之士在裝備上的重要差別。這可能是甲胄不見於阿爾泰墓的原因之一。
(3)短兵:根據阿爾泰突厥墓葬品及蒙古和南西伯利亞突厥石人像的佩飾,可把馬刀、匕首和劍歸人這一類。馬刀柄直,有十字形的臘(也有彎柄無臘的),刀身厚重。匕首也是直柄,惟刀鋒有楔。劍製作甚精,劍身樓刻圖案,可能是貴族佩用的外來品。
(4)長兵:目前僅知有長矛和馬絆兩種。阿爾泰墓出士的鐵矛,其形制為銎管頗長,矛尖狹長成校形,以利戳甲。馬絆即套馬索,既是游牧人的牧具,又是一種武器。由於它有這樣的價值,所以突厥法規定盜馬絆者處死。
突厥軍隊的上述裝備,在當時的條件下是相當優越的,難怪毗伽可汗十分自豪:"我父可汗的軍隊有如狼,他的敵人有如羊!"
③ 近快戰法怎麼解釋
依靠在近距離接戰並配合快速調整使對方措手不及的戰法,近快戰法適用於版很多地方權,朝鮮戰爭用過,不過最著名的是新中國導彈部隊的近快戰法,用它打下很多u2偵察機。第一步,我方近距離對對手進行試探攻擊。第二步,想方設法讓對手做出應對動作。第三步,快速分析出對方的應對方案(只能靠經驗了)。第四步,迅速做出大幅度調整,使敵人之前方案失效。如果敵人措手不及陷入被動則為成功……具體可以看看電影《亞瑟王》裡面最終決戰時亞瑟王的戰術,也可以看最新紀錄片……實在不行看中國的乒乓球的國際比賽QAQ……近快戰法的實質是「先出擊的一方反而處於被動」
④ 《三國志12》所有武將的戰法的解釋和用途是什麼
自身強化系
戰法名 說明 所持武將 效果
"攻擊強化" —— 自身攻擊力上升 —— 冷苞—— 20%
"防禦強化 " ——自身防禦力上升 —— 韓玄—— 20%
"攻城強化" ——自身破壞力上升——嚴白虎、周昂 —— 100%
"射程強化 " ——自身攻擊力和射程上升—— 糜竺
"索敵 " ——自身的視野和機動力上升—— 楊丑
"速攻"——自身機動力上升——單經
"伏兵" —— 自身部隊伏兵效果 —— 李典
"伏兵神速」 —— 自身攻擊力和機動力上升,伏兵效果 ——關索 —— 攻擊+20%
"老當益壯 " —— 自身戰鬥力長時間上——黃蓋 黃忠 嚴顏
"剛勇 "——自身攻擊力和武力上升,回復動搖和挑撥 ——閻行——攻擊+100% 武力+30
"鉄壁 "——自身防禦力上升,回復動搖和挑撥—— 典韋—— 防禦+150% 武力+30
"突破 "—— 自身攻擊力、破壞力和機動力上升——文丑、紀靈 攻擊+20% 破壞+100%
"猛攻 "—— 自身攻擊力和破壞力上升—— 樂進——攻擊+50% 破壞+200%
"遠猛射 "—— 自身攻擊力、射程和視野上升,全兵進行猛射—— 夏侯淵
"攻防一體"——自身攻擊力、防禦力、武力和智力上升——夏侯惇 —— 攻擊+20% 防禦+20% 武力+30 智力+30
"單騎驅"——自身攻擊力、防禦力、機動力上升——趙雲——攻擊+50% 防禦+20%
"強襲 "——自身攻擊力和機動力上升,對全兵科特殊攻擊 ——張遼 馬超
"萬人敵" ——自身攻擊力、防禦力和武力上升、對全兵科特殊攻擊——張飛——攻擊+100% 防禦+50% 武力+30
⑤ 股票中520戰法是什麼意思
大部分股票抄5日均線可以判斷是否強勢,20日均線做為趨勢判斷,當20日均線走平向上表示趨勢開始向上,如果5日均線在20日均線上出現拐頭向上,表示又一輪上漲開始。」根據5.20的諧音給這種買股方法取了一個非常有寓意的名稱——「我愛你」戰法。
---摘自其他地方的解釋
⑥ 為什麼說戰法即是戰術
按作者解釋,戰法即是戰術。「戰術為交戰之法,系戰斗之時,在回戰場指揮操縱各兵之答術。」作者還對戰爭的定義和宗旨作了探討。認為戰爭是「判決各國所生歧略紛議,為控訴威力之策」。他承襲帝國主義的理論,鼓吹戰爭能啟人智,振國威,對國家有無窮之利。最後結論:「故曰戰爭者,實國家致富強要旨也。」
⑦ 股票雙突戰法解釋一下謝謝 我是入坑新人不懂的希望不要亂回答謝謝
首先這個選股方來法的前綴源是一定要選熱門板塊的強勢股票。這是必須的前綴
好了,有了這個我們開始解盤,以5月26日強勢股賽升葯業為例子
我將分時圖貼出並且做了圖解。雙突戰法的特點在滿足必要的前綴之後(前一天日線大陽線且屬於熱門板塊,有主力資金積極運作,最好是昨日漲停縮量,沒有換手率)。那麼就很好說了,首先股票平開之後主力試探性拉升為1突,這個1突我們只能認為是主力試探拉升,看浮籌和資金跟進情況。最主要是2突,2突必須高於1突的最高點,且回踩不能破1突回調的最低點。那麼說明市場籌碼非常穩固,主力拉升成本就會比較小, 市場惜售故而封板。
雙突戰法只能用來解盤,實際操盤過程中還需要考慮很多因素,總結就是前一日漲停的股票必須縮量且低換手。再去運用分時則時買入。但是往往這種票也不需要用到所謂雙突戰法,這樣的強勢票如果開盤有機會進場,更低位買進難道不香嗎?
⑧ 求三國志12所有戰法的詳細解釋(包括武將四維對戰法效果的影響)
戰法說明在情報>戰法中。
四圍說明在功能>用語辭典中。
⑨ 三國志12所有武將的戰法的解釋和用途
強力武將可以分為高智高統和高武高統兩種,前者的優勢在於稍微培養下就可以到100智力,且高智武將多數自帶鬼謀。後者的優勢在單挑和特殊攻擊,並且高武武將多數帶豪傑。
少數高智武將和高武武將也有80左右的武力和智力,通過戰法容易提升到100是個不小的優勢,智力到100的意義比武力到100的意義更大。另外由於封官系統的原因,武力統率比智力更容易提升到100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群體傷害戰法:
神火計和人中呂布應該是本作最強的兩個戰法,擁有者周瑜和呂布的個人能力也是一流的,這兩個戰法比頂級群體增益戰法強的地方是可以短時間內連續施放,給予敵方部隊巨大傷害的同時還帶敵方群體削弱的效果,從而輕松以弱勝強。
而且不像群體增益戰法講究團隊作戰,對隊友的能力也有一定要求,周瑜和呂布幾乎是個人英雄主義,顯然是技高一籌的。只說戰法,人中呂布帶的動搖效果比神火計減攻防好用,特別是在攻城時,雖然戰法本身對城牆上的弓手傷害不高,但是敵人動搖了以後就不能進行特殊攻擊了,這點相當好用。
兵科分為騎兵,槍兵,弓兵,兵器。兵科會影響到一部分戰法的實用性,比如虛誘掩殺和挑釁就是騎兵最好;鐵壁跟槍兵相性差(攻城時弓兵能對槍兵出特殊攻擊),但鐵壁跟沖車相性很好,伏兵戰法則最合適弓兵。
由於騎兵擁有最高的攻防和機動,雖然攻城時破壞不如槍兵,但是好處是不會吃弓兵的特殊攻擊,而且一旦擁有了攻城類的戰法,騎兵效率上的優勢是很明顯的,所以同戰法同能力下,騎兵較有優勢。本作兵科是不能自由選擇的,所以兵科可以算個人優勢,
⑩ 高分求DNF戰法詳解
我也是練法師出身的,所以在知道里經常幫人解難(聲明,相同的問題,有些復制了我給其他提問者的回答,絕對不是抄襲。)戰法切實不好練,刷圖攻不高,藍不夠是法師的通病,再加上戰法是近戰,盾耗魔會佔大部分。無論刷圖還是pk都易被對手反控制,因為職業本身硬直低、霸體技少,范圍性技能CD長(如碎霸),但如果手法好的話也是很牛的。
常見流派有4種(球:炫紋)
1 棍系無、光、(冰)球:無球加移速,光球加攻速、浮空,冰球減對方速度。連招方便,命中+1%(棍精通能加上更多命中)攻速快。
2 矛系無、光、火/冰球:速度沒棍快,但可用球來彌補,優點是暴擊高、范圍大(矛精通加更多暴擊),相對來講會多很多MISS。
3 矛系無、暗、火球:也是純cd流,高物攻加高魔攻,暗炫紋的特點就是吸怪,讓怪沿反方向墜落,火屬性則相反,還加暴擊,滿級的火炫紋+123點力量,相當於一把+11的武器,攻擊相當BT絕對不亞於紅眼,而攻速和命中的弊端就顯而易見了。
4 棍/矛亂球:結合棍和矛的特性(雙修sp不夠)再配合剛說的各系球特性,操作好的話連招無限,刷圖、pk都牛,反之則會很垃圾。
再說說加點(戰法不像元素那樣有一些刷圖、pk廢技(如雪人刷圖廢,電鰻pk廢),每個技能的強制都很有必要,只是根據pk、刷圖有些點高、有些只出強制)
天擊+5(起手技,也有xxx起手的)出強制,因為你不傾向pk,所以5
龍牙+5出強制
魔法盾+10,是戰法的必滿技能
替身草人+10,不解析,PK、刷圖超好用的技能,比酒館的加速精靈可牛,pk時都搶到話,速度可想而知。
落花+10出強制,蓄滿有霸體,+10是因為後面出強襲流星打,而且PK刷圖都常用到
棍/矛+10,看個人愛好。
炫紋就看你的流派了
自動炫紋+5,+1是絕對沒用,+滿又用不完,而且經實驗,+5的自動是絕對夠用的。
圓舞棍+5、滿也不錯,要強制,使用時無敵,刷圖能砸倒一片怪。
碎霸+5,強制,有龍牙也就相當於強制了。不過xxx的名字叫龍花霸,其實就是小號龍牙、落花掌、碎霸,強制就是為了保證「小碎霸」、碎霸的輸出,范圍、攻擊都還可以。
流星打+1,作為為數不多的直接霸體技能,可中斷連天擊或強襲。
強襲+1/滿,范圍廣,命中可另對方浮空,刷圖有時爆擊上萬,PK也很常用。
煌龍+8,雖然對於其他職業同等級技能來說是很差,但升高了不單是增加傷害,拌隨著加快出招速度,而最重要的是刷圖時可聚怪,聚怪對於戰法來說是多重要相信大家都明白。
覺醒被動技+6,無條件+滿,HIT越高,攻擊越高!
覺醒主動技(變身)+7,由於覺醒後的傷害輸出是固定的,而且血量也少的可憐,所以,要麼不學,要學就滿。(由於是固定傷害,所以建議:變身時用48級獄岩石武器(哪個都行),在馬上換40級的疾風棍或50的冰矛,有錢人強烈推薦50粉棍---玉龍奔雷棍,打怪前(尤其boss)別忘喝銳眼啊)
後跳+1出強制(送的)
受身蹲伏+1,此技能在草人冷卻的時候用比較好,但要注意,這技能如果用不好的話會讓對方連更多的血,用的好的話能快速的反擊。
操作問題
不pk我認為很簡單,多看看視頻
刷圖來說大體因怪而分,有些怪變態的打不動。
1.就用xxx+後跳+無紋來連招(xxx後就生成),不過前提是跑位好,跑不好會被圈的。配合40級的疾風棍會越打越快,節奏自己把握。
2.亂來,戰法牛就牛在沒有固定的連招,哪招cd哦了就用那招,操作、技巧都上的去,你說的連怪、虐怪的快感,外加高傷害都會有,(ps:盡量多用圓舞,使出來是無敵效果也不錯,就像中心開花一樣,超爽)不過雖然效率高,但很費藍,圖少還說得過去。所以,這類人推薦魔法書滿。戰法雖不像元素和召喚那樣依賴藍,但沒藍也很麻煩,盾不吸傷害,炫紋發不了,沒輸出也沒防禦,只能等死。
3.浮空,起手為天擊接光球,也就是常用的pk時的浮空連招(刷圖沒有出不出保護的問題)主要用於難纏的精英怪(如犬人)和一些霸體技多的APC上。手法不好也可覺醒秒了
4.覺醒法,戰法覺醒是公認的No.1(加滿啊),基本上秒除門票圖的任何boss,這類人魔法書也要滿,變身的mp消耗可不是比小數目啊,無色也要備足,一次7個。(配合滿級魔法秀效率更高,不過sp太緊,不太建議)
希望你是真心喜歡戰法
華北大號賣了,現北1區51小斗神,希望你能成為戰場上真正的斗神。另外,我蘿莉、大叔都練全了,基本都45以上,雖不是達人,不過也有些了解,除戰法外的蘿莉或大叔的問題我也能做些解答。有何疑義也可討論一下。
並不強求採納,只希望你能在大家的努力中找到心怡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