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美國最新醫學成果

美國最新醫學成果

發布時間:2021-01-20 07:42:55

❶ 查閱資料,討論美國《科學》雜志在2000年以後公布的十大醫學突破,談談個人的體會

很牛啊,科學一直都在進步,一直在和疾病抗爭。

❷ 最近兩界諾貝爾醫學取得成果

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詹姆斯-E. 羅斯曼和蘭迪- W. 謝克曼、德國科學家托馬斯- C. 蘇德霍夫,以表彰他們發現細胞內部囊泡運輸調控機制。
這三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解答了細胞如何組織其內部最重要的運輸系統之一——囊泡傳輸系統的奧秘。謝克曼發現了能控制細胞傳輸系統不同方面的三類基因,從基因層面上為了解細胞中囊泡運輸的嚴格管理機制提供了新線索;羅思曼20世紀90年代發現了一種蛋白質復合物,可令囊泡基座與其目標細胞膜融合;基於前兩位美國科學家的研究,祖德霍夫發現並解釋了囊泡如何在指令下精確地釋放出內部物質。
細胞生命活動依賴於細胞內的運輸系統。所謂囊泡運輸調控機制,是指某些分子與物質不能直接穿過細胞膜,而是依賴圍繞在細胞膜周圍的囊泡進行傳遞運輸。囊泡通過與目標細胞膜融合,在神經細胞指令下可精確控制荷爾蒙、生物酶、神經遞質等分子傳遞的恰當時間與位置。例如,對控制血糖具有重要作用的胰島素,正是藉由囊泡進行精確傳遞並最終釋放在血液中。
若囊泡運輸系統發生病變,細胞運輸機制隨即不能正常運轉,可能導致神經系統病變、糖尿病以及免疫紊亂等嚴重後果。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在聲明中說,「沒有囊泡運輸的精確組織,細胞將陷入混亂狀態」。
2014年10月6日17點30分:約翰·歐基夫(John O『Keefe) 和邁-布里特·莫澤(May-Britt Moser)以及愛德華·莫索爾(Edvard I. Moser)獲得201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們發現了構建大腦定位系統的細胞——GPS細胞。它使得我們能在空間中定位自己身在何處,這表明這種高級認知功能也有細胞級別的基礎。
1971年,約翰·奧基夫發現了這個定位系統的第一個成分。他發現,大腦海馬體里有一種神經細胞,每當大鼠身處屋子的某個特定地點的時候,這種細胞總是會被激活。其它神經細胞則在大鼠身處其它地方的時候被激活。奧基夫的結論是,這些「位置細胞」(place cells)組成了屋子的地圖。三十多年後,邁-布里特·莫澤和愛德華·莫澤發現了大腦定位系統的另一個關鍵成分。他們發現了另一種神經細胞,命名為「網格細胞」(grid cells),它們組成了一個坐標系,允許生物進行精確的定位和尋路。他們的後續研究表明,地點細胞和網格細胞一起使得定位和導航成為可能。

❸ 美國推出的精確醫學有人了解嗎

你可以在網上搜索一下,有很多關於這方面的新聞報道。
我只知道有一位叫內德賈
瓦迪
的醫生是這方面的專家級醫生。
還有中國現在也有在做這個精準醫療計劃。

❹ 請介紹一下1930-1960年間美國在醫學上的發明發現

你題的問題難度真大。。。我替你翻了下世界醫學史,找到一些,說實話,內美國在醫學上的的容成就就在二十世紀下葉比較突出一點
(一)醫學遺傳學
Watson,James Dewey and 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
沃森和克里克詳細地說明了DNA雙螺旋模型對遺傳學研究的重大意義:一、它能夠說明遺傳物質的自我復制。這個「半保留復制」的設想後來被馬修·麥賽爾遜(Matthew Meselson)和富蘭克林·斯塔勒(Franklin W.Stahl)用同位素追蹤實驗證實。二、它能夠說明遺傳物質是如何攜帶遺傳信息的。三、它能夠說明基因是如何突變的。基因突變是由於鹼基序列發生了變化,這樣的變化可以通過復制而得到保留。
美國科學界提出Mapped DNA計劃
(二)醫學免疫學
貌似沒有建樹
(三)器官移植
1933異體角膜移植技術
1954腎移植
1945人工腎技術
1950人體循環技術
只能找到這些了.....

❺ 中國有哪幾位獲得美國醫學成就獎的

獲得美國醫學成就獎的人還是挺多的,所以我感覺中國還是挺厲害的一個國家。

❻ 美國一預言家稱:二十年後因醫學的研究及進步,人的壽命可以活到1000歲,你是怎麼如何看待這個預言的呢

預言一 宇宙壽命還有240億年

美國斯坦福大學天體物理學家安德雷.林德預言,宇宙目前只度過了其生命的1/3,還是個「壯小伙」,剛過青春期,還能存在240億年左右。

預言二 銀河於136億年前誕生

德國天文學家說,銀河系中一些最古老的星體已有134億多年的高齡。據此推測,銀河大約在136億年前就誕生了。

預言三 21世紀末人類只能住南極

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戴維.金認為,如果人類不控制石油等燃料的使用,到2100年,亞洲、歐洲、南美、非洲、澳洲等大陸的溫度將急劇上升,人類只能棲息在南極。

預言四 25年後駕「空中飛車」兜風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波音等公司的科學家已經在研製可以飛行的汽車。科學家預言,這種「空中飛車」要投入到千家萬戶使用,需要25年的時間。

預言五 女人百年後比男人跑得快

英國研究者宣布,150年後100米賽跑女子組的冠軍成績為8.079秒,而男子組的冠軍為8.098秒,世界上將首次出現女人跑得比男人快的盛況。這樣在2156年奧運會上,100米賽跑女子的速度將首次超過男子的速度。

預言六 東京、倫敦、紐約將消失

在去年全球氣候變化學術會議上,有科學家指出,氣候變暖將使海水水位上升,倫敦、紐約、東京等知名城市都將被淹沒,從地球上消失。

預言七 20年內人類收到外星人信息

美國天文學家紹斯塔克預言,在10到20年的時間里,人類就可能捕捉到銀河系中的智慧生命發出的無線電信號,接收到外星人信息。

預言八 10年內「基因武器」研製成功

英國醫學協會去年發表報告說,基因研究在10年之內能夠獲得的成果是新型而駭人的生物武器,足以用於種族清洗。

預言九 3年後20萬美元游太空

英國著名冒險家、維珍航空老闆布蘭森宣布,2007年,他將推出全球首創的太空旅程,預計5年便可將來3000多名遊客送上太空。

屆時漫遊太空將不再是宇航員和超級富豪的專利,任何人只需付出約20萬美元便可飛出我們生活的地球。

預言十 20年後人類可獲長生不老術

有科學家認為,生物免疫葯物的廣泛使用將使人的壽命延長10年至15年,而美國著名未來學家庫茲威作出了更加驚人的預言:抗衰老研究在10年內可望從老鼠身上獲得重大成果,人類可望在20年內實現自古以來就孜孜以求的長生不老的夢想。

❼ 美國醫學手段那麼發達,為何面對新冠病毒卻無能為力

他們對新冠疫情束手無策的原因其實有一部分是因為國民思想問題,我們國家的公民思想都是比較服從指揮的,但是美國的公民不一樣,就算是他們換了一個嚴格抗擊疫情的總統,他們的公民也會有自己的思想,這其實和國家關系也不大,是因為東方人和西方人的原始思想問題。

在疫情來臨之際,我還是很慶幸我自己是一個中國人,正是因為我們國家的強大,我們才不需要擔心自己是否會被感染,這樣的國家可謂是安全感最高的國家了。

❽ 美國醫學有多發達

因為美國的大學醫學院多,這樣可以為醫療機構源源不斷的輸送人才.要知道美內國是一個高度商容業化的國家,這在某些方面也加速了本國的醫學技術的發展
醫療方面,美國的技術不一定是最先進的,但一定是最成熟的,而且設備一定是最頂級的。

具體就拿腰椎手術的實例來對比,同級別的單節段TLIF(經椎間孔腰椎椎間融合術),老美就會動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設備資源來保證手術的安全,比如術中實時導航的O-arm(脊柱手術中的戰斗機),保證打釘子的准確無誤,但是代價就是手術切口要拉的很大。其它的設備還有顯微鏡,術中電生理監測,常規C-arm(術中透視C臂機)。這一切的保駕護航,所帶來的是巨額的醫療賬單。附上一些我在美帝觀摩手術的照片,看上去就是各種高大上的設備。

❾ 最近最前沿的科學成果

字數有限,內容無限啊,就撿幾條吧,內容也有刪減的。

新生哺乳動物心臟受損後能自愈【醫學】
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在2月25日出版的《科學》雜志上報告說,老鼠實驗表明,新生哺乳動物的心臟在受損後完全能夠自我癒合,這一發現可為治療人類心臟病提供新的思路。
實驗中,研究人員將剛出生一周的小鼠15%的心臟切除,結果發現,在3周內,受損的心臟重新完好地長出來,其外觀和功能與正常心臟無異。研究人員認為,仍在跳動的未受損的心臟細胞,也就是心肌細胞,是新生細胞的主要來源。這些心肌細胞會停止跳動一段時間並且分裂,從而為心臟提供新鮮的心肌細胞。
「心臟病是發達國家威脅人們健康的頭號殺手,這是我們在尋找心臟病治療方法的道路上邁出的重要一步。」該研究報告作者之一、內科醫學助理教授希沙姆·薩迪克說,「我們發現,新生哺乳動物的心臟能夠自我修復,它只是在發育老化的過程中忘記了這一技能。目前的挑戰是要找到一種方法來幫助成年後的心臟回想起如何重新進行自我修復。」
此前的研究已經證明,一些能夠重新長出鰭和尾巴的魚類和兩棲類動物等低等生物也可以部分再生其受損的心臟。「相比之下,成年哺乳動物的心臟缺乏這種重新長出失去的或者受損的組織的能力,其結果是,當心臟出現損傷時,比如心臟病發作後,心臟就會變得越來越虛弱,最終導致心臟衰竭。」薩迪克說。
報告的另一位作者、分子生物學家埃里克·奧爾森博士說,成年後的心臟在發生損傷時無法再生,這是心血管醫學領域面臨的一個主要障礙。而這項工作表明,在出生後的一段「窗口期「內,哺乳動物的心肌再生是有可能的,只是這種再生能力隨後就失去了。有了這些認識,未來將可以通過葯物、基因或者其他方法以喚醒成年老鼠乃至成人的心肌再生能力。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下一步將趁心臟仍具備再生能力時對這個短暫的「窗口期」加以研究,並找出心臟是如何以及為什麼會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關閉」這一非凡能力的答案。(來源:科技日報 陳丹)

蘭州重離子冷卻儲存環成功加速83號元素鉍 【物理&化學】
文章來源:近代物理研究所 發布時間:2011-02-25
2月25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技人員在蘭州重離子研究裝置(HIRFL)冷卻儲存環(CSR)主環上成功實現了83號元素鉍離子(209Bi36+)束流的冷卻累積並加速到每核子能量170MeV,鉍離子是繼C,Ar,Ni,Kr和Xe等之後,HIRFL-CSR新加速的最重的離子。重離子209Bi36+束流的成功加速,既驗證了HIRFL-CSR的極重離子加速能力,也是我國重離子加速器技術進入世界先進行列的重要標志之一。
鉍金屬顆粒在超導ECR離子源SECRAL中被加熱蒸發,並在等離子體中電離產生209Bi36+離子,引出形成束流。209Bi36+束流經HIRFL-SFC迴旋加速器加速到每核子能量1.9MeV,在主環(HIRFL-CSRm)中經9秒累積到~2.5×107個離子,加速後能量達到每核子能量170MeV(單離子動能35.5GeV)。下圖為HIRFL-CSR主環加速209Bi36+束流過程中離子電流監測器DCCT上的監測信號。

研究實現原子間單量子能量交換 【物理】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2月23日報道,美國國家標准研究院物理學家首次在兩個分隔的帶電原子(離子)之間建立了直接運動耦合,實現了原子之間的單量子能量交換。這一技術簡化了信息處理過程,可用於未來的量子計算機、模擬技術和量子網路中。相關研究發表在2月23日的《自然》雜志上。
研究人員解釋說,他們讓兩個鈹離子在電磁勢阱中震盪進行能量交換,這一交換中是以最小能量單位——量子來進行的。這意味著離子被「耦合」在一起,表現出像宏觀世界中如鍾擺、音叉那樣的「和諧震盪」,做重復的來回運動。
實驗利用了一種單層離子勢阱,並將其浸在液氦浴中冷卻到零下269攝氏度。離子之間相隔40微米,漂浮在勢阱表面。勢阱表面裝有微小電極,讓兩個離子靠得更近,以便產生更強的耦合作用。超低溫度可以抑制熱量,避免擾亂離子行為。研究人員在勢阱上放了震盪脈沖來檢測鈹離子頻率。
研究人員還用激光製冷減弱兩個離子的運動,再用兩束反向紫外激光束將一個離子進一步冷卻到靜止狀態,調節勢阱電極間的電壓,就開啟了耦合作用。經測量,離子的能量交換每155微妙僅有幾個量子,而達到單個量子交換時頻率更低,間隔為218微秒。從理論上講,離子之間這種能量交換過程能一直持續,直到被熱量打斷。
「首先,一個離子輕微震動而另一個靜止,然後震動傳給了另一個離子,它們之間的能量運動是一個最小的能量單位。」論文第一作者、美國國家標准技術研究院博士後研究員坎頓·布朗說,「我們可以調節耦合作用,影響能量交換的速度和程度,還能控制耦合作用的開啟或終止。」用電極電壓來調整兩個離子的頻率,讓它們離得更近,耦合作用就開始了。當兩個離子頻率最接近時,耦合作用最強。由於正電荷離子之間的靜電作用,它們之間傾向於互相排斥。耦合使每個離子都具有了兩個電子的特徵頻率。
在未來的量子計算機中,上述技術可用於解決量子系統的復雜問題,破解當今使用最廣的數據加密編碼。不同位置的離子直接耦合可以簡化邏輯運算,有助於校正運算過程錯誤。該技術還可能用於量子模擬,以解釋復雜量子系統如高溫超導現象的原理機制。
研究人員還指出,類似的量子交換作用可以用來連接不同類型的量子系統,如離子和光子,在未來的量子網路中傳遞信息,如勢阱中的離子可以在超導量子比特(昆比特)和光子比特之間作「量子轉換器」。(來源:科技日報 常麗君)

英特爾新型連接技術最大數據傳輸速率可達10Gb/s 【信息】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2月24日報道,美國晶元製造商英特爾公司推出了新型高速連接技術雷霆(Thunderbolt),其理論最大數據傳輸速率可達10Gb/s,該技術有望給用戶帶來高速數據傳輸和高清屏幕顯示。
雷霆技術即2009年英特爾發布的光鋒(Light Peak)技術。光鋒技術是一種用於將計算機及其它設備連接在一起的接線,它不僅像USB連接那樣可以傳輸文件,而且還可以傳送視頻和網路信號,這些數據的傳輸過程需要由Intel的一款功能晶元負責管理。雷霆技術則由一個英特爾控制晶元驅動,使用小型連介面。
然而,雷霆技術目前還無法達到其理論最大傳輸速率,因為英特爾公司現在採用的是銅線而不是光纖光纜。不過,英特爾表示,未來雷霆技術將使用光纖,屆時該技術甚至有望達到100Gb/s的傳輸速率。
英特爾稱,雷霆技術的設計目的是為了滿足高清媒體創造者的需求。雷霆技術可提供更快的數據傳輸速度,不到30秒即可傳輸一部完整的高清電影;該技術也能同時傳輸多種信號類型,使顯示器、外設等能共用一條光纜,以此減少用戶將各種電腦設備連接在一起所需要的光纜數量;培育出開發和使用PC的新方式等。
英特爾全球副總裁鄧慕理表示:「處理高清媒體內容是當前電腦用戶最關注的任務之一,雷霆技術為專業人士和普通消費者提供了更快、更方便處理這些內容的新方式。」
福雷斯特公司的分析師莎拉·羅特曼·艾普斯表示,「雷霆技術並非消費者一直翹首以盼的創新技術,但它是消費者心儀的技術之一,尤其在傳輸視頻方面,擁有獨特的優勢。」
雷霆技術的出現讓消費者對USB3和火線介面(Firewire)等其他連接標準的未來提出了質疑。雷霆技術的數據傳輸速度為10Gb/s;Firewire400的速度是400Mb/s,Firewire800為800Mb/s;USB2為480Mb/s,USB3為3.2 Gb/s。
蘋果公司將成為首個使用雷霆技術系統的電腦製造商,蘋果將在其筆記本電腦上裝配該系統。

激光壓制觀瞄系統 【軍事】
高能激光一直被視為21世紀最有前途的武器,並以其遠射程和強大殺傷力得到各軍事強國的追捧。中國的軍用激光技術發端於上世紀60年代,目前已經取得一定的應用成果。今年9月出版的台灣《全球防衛雜志》為此特別撰文,介紹了大陸激光武器的裝備和使用情況。
文章指出,得益於數十年經驗的積累,中國大陸目前研發的激光武器約有七八種,其中又以配備艦艇及陸戰兵器的戰術性激光武器為多。這類「輕量級」激光武器的代表作,當屬配備於99式主戰坦克上的「激光壓制觀瞄系統」。
從外觀來看,該系統由主控電腦、激光發射器、熱成像儀和干擾機組成,通常安裝在坦克炮塔左後方的旋轉平台上,車長與炮長均可操作。據估測,該設備能夠持續發射100兆焦左右功率的藍綠激光,其威力足以燒傷2公里以外敵軍士兵的視網膜,或直接給對方的光電設備造成毀傷。
激光武器研製
「激光壓制觀瞄系統」擁有被動和主動兩種工作狀態。當系統處於被動模式時,主要依靠告警設備感知敵軍方位,並由干擾機射出一束較弱的激光以標定目標位置;經電腦確認之後,激光束的功率驟然增強從而對目標形成「硬殺傷」。如果開啟主動模式,該系統則首先藉助低能量脈沖對可疑區域實施掃描,一旦識別出對方觀瞄儀器鏡頭所反射回的微光便自動開火將其摧毀。換言之,「搜尋並消滅」就是對其作戰使命的最簡單概括。
基於「激光壓制觀瞄系統」的致盲效用,某些人曾將其視作有違人道的兵器。對此,曾任美國陸軍總參謀長的維克漢將軍在接受國會質詢時明確表示:「戰爭總會致人死傷,即使激光武器讓敵軍士兵瞎眼,這也總比要了他們的命強。」
事實上,美俄兩國早就開發了功能類似的激光武器系統,但將其與主戰坦克相結合卻是中國的首創。文章根據大陸媒體的公開報道判斷,「激光壓制觀瞄系統」 已相當成熟,技術上居於世界領先地位。不過,受制於激光本身的物理特性,這種武器在實戰中仍會受到雨霧等不良氣候的影響,若對手使用反射塗層、護目鏡等對抗手段,它的殺傷力也會打些折扣。

德國科學家發明「思動車」 可僅憑意念開車【運輸】
據英國媒體2月22日報道,德國科學家日前發明的一套無線裝置能將普通汽車變成名副其實的「思動車」,駕駛員真的可以不動手腳、僅憑意念就「開」著汽車到處走。
這組系統由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的科學家研製。首先,要在普通汽車上配備攝像機、雷達和激光感測器,這些裝置能夠完整拍下汽車周遭的環境;其次,駕駛員要戴上裝有16個感應器的特製頭盔,主要用來捕捉大腦發出的信號。
一切准備就緒後,安裝在汽車上的計算機就能解讀這些來自大腦的信號,再將命令執行到汽車上。在第一次試驗中,「思動車」已經能夠按照駕駛員的意思,朝左開或是朝右開。在第二次試驗中,「思動車」成功執行了加速和減速的命令。
不過科學家承認,「思動車」技術還遠未發展成熟,想讓其上路還需一段時日。

南非地下發現地球「最古老的水」 存在約20億年【環境?】
由德國、加拿大等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日前宣布在南非地下約3000米的岩縫中發現了被測定已存在了約20億年的地下水,這很可能是地球上目前已發現的最古老的水。
研究人員是在南非重要的金礦產區韋特瓦特斯蘭德盆地進行鑽探時發現上述地下水的。此外,研究人員還在南非岩縫水中發現了在完全與世隔絕的生態環境中僅靠吸收岩石解析到水中的無機礦物能量為生的微生物。德國科學家稱它們很可能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之一。

新型納米粒子或可用於疫苗安全遞送 【納米技術】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工程師日前設計出一種新型納米粒子,有望實現對諸如艾滋病、瘧疾等疾病的疫苗進行安全有效的遞送。研究結果公布在2月20日的《自然—材料學》(Nature Materials)上。
這種新型納米粒子由一種可攜帶仿病毒合成蛋白的同軸脂肪球組成。文章通訊作者達雷爾·歐文(Darrell Irvine)稱,該合成粒子可引發強烈的免疫反應,其效果可與活體病毒疫苗相媲美,但比活體病毒疫苗更安全。
在這項研究中,Irvine與同事嘗試使用該納米粒子對小鼠體內一種被稱為卵清蛋白(ovalbumin)的蛋白質進行遞送。他們發現低劑量疫苗產生的三種免疫作用引發了強烈的T細胞反應——小鼠體內達30%的殺手T細胞對疫苗中的蛋白產生特異性。Irvine表示,這種程度可算得上是由蛋白疫苗引發的T細胞反應中最強烈的一種了,完全可以比擬活體病毒疫苗的引發程度,而且,我們無需擔心活體病毒帶來的安全問題。重要的是,這種納米粒子還能引發抗體反應。
目前,除了正在進行的小鼠體內瘧疾疫苗遞送研究,Irvine和同事還在研究開發針對癌症疫苗和艾滋病疫苗遞送的納米粒子。(科學網 張笑/編譯)
相關儀器:90Plus/ZetaPals型高分辨zeta電位及激光粒度分析儀 JEM2100型透射電鏡 流式細胞儀
完成人:達雷爾·歐文課題組
實驗室: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生物工程系、科赫綜合癌症研究所 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 貝勒醫學院國立大分子成像中心 波士頓拉貢研究所

科學家或發現新乳腺癌致癌基因 【醫學】
有望藉此開發更有效的乳腺癌治療手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常與遺傳有關。最近,英國和加拿大的研究人員合作研究發現,一種名為ZNF703的基因過度活躍,會導致乳腺癌。研究人員稱,這是科學家5年來發現的首個乳腺癌致癌基因,對於乳腺癌的治療極具意義。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2月18日《歐洲分子生物學學會—分子醫學》(EMBO Molecular Medicine)上。
由英國劍橋大學和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組成的研究小組,使用微陣列晶元技術,同時對大量的細胞組織樣本測試,通過乳腺癌腫瘤細胞與正常健康細胞中基因活性的對比,他們發現,一種名為ZNF703的基因在雌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腫瘤中極其活躍。通過分析,研究人員判定,ZNF703是一個新的雌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驅動基因。
研究人員認為,測試ZNF703基因活性,有助於判斷癌症病人腫瘤發展情況,據此可設計針對性治療方案。而這一發現如經更大規模的研究獲得證實,將為開發出新的以ZNF703基因為標靶的癌症治療手段鋪平道路。
研究論文首席作者、英國劍橋大學的卡洛斯·卡爾達斯教授指出,通過測試這種基因的活躍程度,可使醫生了解標准激素療法,如使用它莫西芬(一種抗雌激素)或者芳香酶抑制劑是否有效,從而幫助醫生確認符合病人病情的針對性葯物。
英國癌症研究所的萊斯利·沃爾克博士則表示,ZNF703是5年來發現的首個乳腺癌致癌基因,對於開發新的乳腺癌治療葯物十分重要,希望能藉此開發出更有效的癌症治療手段。(來源:科技日報 劉海英)

自由電子激光器【軍事】
美海軍利用新型激光器在數秒內擊落巡航導彈
2011年2月21日 10:34
據sify網2011年2月19日報道,美國海軍創造激光武器的新世界紀錄,其利用新型高精度天基激光器,在數秒的時間內擊毀巡航導彈。
據福克斯新聞報道,在海軍研究局的協調下,科學家持續向原型加速器注入500千伏液體,直到其達到320千伏的極限電壓,從而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
自由電子激光器電子槍注入器系統主任表示,「這是一個創新的方法,以前世界上還沒有用過這種方法。」
當被問及此次試驗對海軍的意義時,海軍研究局項目經理表示,這更快了自由電子激光技術向更新、更強的方向發展。
「軍方目前使用的多為晶體、玻璃固體激光器,以及利用有毒液體材料的化學激光器。而自由電子激光器不同於以上兩種激光器,只需要注入器內部產生的電子。這個過程需要能量的不斷循環。換言之,它比現役的艦載武器都更節能,不會降低艦船的航行速度。」他表示。
目前,自由電子激光器技術需要將加速器置於足球場大小地下倉庫,在一個小型體育館大小的空間里,還充滿了各種管線、導體、電纜。
海軍目前需要確定如何利用電子束轉化成激光射線,以及如何小型化加速器,以裝備於驅逐艦。
介紹一下自由電子激光器
自由電子激光器(Free Electron Laser,簡稱FEL),顧名思義,是利用自由電子工作的激光器。即發出受激輻射的電子並不束縛在原子內,一般是以高能電子束的形式處於加速器中。它被公認為繼同步加速輻射後的第四代光源。本文從同步加速輻射開始,著重介紹其原理,分析自由電子激光相比前幾代同步加速輻射的繼承和超越,並簡要介紹我國在該領域的研究。
同步加速輻射
同步加速輻射是高能電子(或其他帶電粒子)束流打入垂直方向的磁場,電子受Lorentz力偏轉,沿軌跡的切線方向發出的輻射。省略復雜的物理學分析若干,可以求得單個電子的總輻射功率取決於兩個參數:電子束能量和偏轉磁場的強度。在現有的加速器水平上,其亮度可以較旋轉陽極X射線管的峰值高出10個量級。
對其圓周運動的給定含時問題作Fourier的頻域分析,可得其光譜特性。輻射的頻譜分布是平滑連續的
除去以上所述的高通量、高亮度以及頻譜寬廣連續且可以計算的特點外,同步加速輻射還有如下特點:
高偏振性。在軌道平面內為線偏振,在其他平面內為橢圓偏振。一般X光光源沒有此性質。
準直性好。輻射集中在軌道平面附近張角為很小的范圍內。
脈沖時間結構。光脈沖長度為數十至數百皮秒,光脈沖間隔為納秒至微秒量級,且非常固定。
超高真空潔凈環境,保證了發出的光光譜的純凈性。
光源穩定。
如上述分析,將光從單個的二極磁場的轉彎處引出,這就是第一代和第二代同步輻射光源的的結構特點。所不同的是,第一代光源只是寄生在高能加速器上,並非專用;而第二代光源則是專用機器。目前世界上在使用的第一代同步輻射光源約17台,而第二代同步輻射光源有23台之多。北京的正負電子對撞機上寄生的同步輻射光源(BSRF)屬於第一代,而合肥的同步加速輻射裝置(NSRL)屬於第二代。
扭擺器和波盪器
第一二代同步輻射光源的都是平滑的連續譜。這雖然使其可以支持很大光譜范圍內的實驗,但是在一定意義上也限制了其輻射譜功率輸出的極值。扭擺器(Wiggler)和波盪器(Unlator)等插入元件的引入,可以克服這一問題,使其在特定波長的輻射輸出功率進一步提高。
扭擺器和波盪器實際上都是一組N極和S極周期相間的磁鐵組成。它們安裝在直線段真空盒的上下方。磁場沿z方向的分布呈正弦樣式,而電子在上下相間的磁場里,也是作近似正弦曲線的扭擺運動。在每一小段圓周運動中,輻射仍然遵循上一節所述的規律。出光的方向均為z方向。
兩者的區別是,扭擺器的磁場較大,但磁鐵的周期數比較少。而波盪器的磁場較小,周期長度短,但是磁場的數目很多。
由於扭擺器的周期數不大,而周期又較長,因此從扭擺器產生的同步輻射特性基本上同從二極磁鐵出來的輻射特性相同,仍然是光滑的連續譜。扭擺器的作用在於它能夠局部的提供更大的磁場,所以輻射波長向短的方向移動,輻射功率也得到增強,同磁鐵的周期數N_u成比例。
至於波盪器,它並不用來提高出射光子的特徵能量,只是用來提高出射光子的數目。實際上,它應用了干涉原理:波盪器中得到干涉加強的光子,符合干涉加強條件,即要求電子相鄰兩個轉彎的頂點位置,相差為光的波長的的整數倍。因為電子在波盪器中軸向前進速度非常接近光速,所以事實上電子和前向同步輻射的光子z方向上幾乎同步運動。考慮到同步輻射的波列實際上有一定的長度,同一個電子在波盪器的不同磁場處發射的光實際上是可以互相干涉的。但是注意不同的電子發出的輻射因為初始相位不統一,故不能發生干涉;即光強正比於電子數N_c。
由於干涉加強只是對特定波長,所以插入波盪器後得到的基本上是單色光。同時,由於電子實際上在周期磁場中x方向振盪的幅度很小,所以其輻射角分布,在水平平面內也有進一步的集中。最重要的是,由於干涉效應,不同周期上產生的光部分相乾地疊加在一起,結果使得同步輻射光的亮度成百上千倍的增加。
在設計專用的同步輻射光源上引入上述插入元件,就構成了第三代光源的基本特徵,例如我國即將投入使用的上海光源(SSRF)。而隨著插入元件的技術成熟,它也被廣泛的應用於改進已有的同步輻射光源。例如合肥的同步輻射光源上就引入了扭擺器,將磁場提高到了扭擺器的6T,特徵能量由0.517KeV提高到了2.585KeV,大大提高了性能。
自由電子激光
波盪器的引入,雖然應用干涉原理,極大的提高了亮度,但是輻射歸根到底還是一種自發輻射。眾所周知,受激輻射(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激光)相對於自發輻射來說有很多優點。問題是能否把受激輻射和同步加速輻射的原理結合起來。自由電子激光器正是這樣一個成功的結合。

日本研究新方法使腦細胞再生不會半途而廢【醫學】
科學家發現1999年土耳其大地震前兆【地球】
……

❿ 美國最新的醫學院排名

2012美國大學排名之醫學專業排名Research方向
Rank排名 University美國大學
1 Harvard University哈佛大學
2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賓夕法尼亞大學
3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4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
5 Duke University杜克大學
5 Stanford University斯坦福大學
5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Francisco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
5 Yale University耶魯大學
9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華盛頓大學
10 Columbia University哥倫比亞大學
10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
12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芝加哥大學
13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加州大學洛杉機分校
14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匹茲堡大學
15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
15 Vanderbilt University范德堡大學
17 Cornell University康乃爾大學
18 Mount Sinai School of Medicine西奈山醫學院
19 Northwestern University西北大學
20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
21 Emory University埃默里大學
22 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貝勒醫學院
22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凱斯西儲大學
22 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Dallas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
22 University of Virginia弗吉尼亞大學
26 Mayo Medical School梅奧臨床醫學院
26 The University of Iowa愛荷華大學
26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
29 Brown University布朗大學
30 New York University紐約大學
30 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阿拉巴馬大學--Birmingham
32 Dartmouth Medical School達特茅斯醫學院
32 University of Rochester羅切斯特大學
34 BOSTON University波士頓大學
34 University of Minnesota明尼蘇達大學
36 Oregon Health and Science University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
36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南加州大學
38 Ohio State University俄亥俄州立大學
38 University of Colorado—Denver科羅拉多大學丹佛分校
38 University of Maryland馬里蘭大學
41 Yeshiva University葉史瓦大學
42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
42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加州大學歐文分校
42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辛辛那提大學
45 Georgetown University喬治城大學
45 Medical College of Wisconsin威斯康星醫學院
45 Temple University天普大學
45 University of Florida佛羅里達大學
45 University of Miami邁阿密大學
45 Wake Forest University維克森林大學
51 Indiana University--Indianapolis印第安納大學與普渡大學印第安納波里斯聯合分校
51 Tufts University塔夫斯大學
53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Worcester馬薩諸塞大學伍斯特分校
54 The University of Utah猶他大學
55 University at Buffalo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
56 Stony Brook University—SUNY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
56 University of Illinois伊利諾大學
56 University of Texas Health Science Center--Houston德克薩斯大學衛生科學中心-休斯頓
56 University of Texas Medical Branch--Galveston德克薩斯大學醫學部-加爾維斯頓
60 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喬治華盛頓大學
60 Jefferson Medical College托馬斯傑斐遜大學
60 Medical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Columbia南卡羅來納大學哥倫比亞分校
60 University of Kentucky肯塔基大學
60 University of Texas Health Science Center--San Antonio
60 The University of Vermont佛蒙特大學
66 Uniformed Services University of the Health Sciences
66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康涅狄格大學
66 University of Nebraska Medical Center
66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南佛羅里達大學
70 Rush University
71 Loyola University Chicago芝加哥洛約拉大學
71 Medical College of Georgia
71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亞利桑那大學
71 The University of Kansas堪薩斯大學Medical Center
75 Saint Louis University聖路易斯大學
75 University of Louisville
75 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
78 University of Medicine and Dentistry of New Jersey--New Brunswick
78 University of Missouri Columbia密蘇里大學哥倫比亞分校
78 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田納西大學Health Science Center
78 Wayne State University韋恩州立大學
82 Creighton University
82 SUNY--Syracuse
84 Texas A&M Health Science Center
84 University of Arkansas阿肯色大學for Medical Sciences
84 The University of Oklahoma俄克拉荷馬大學
87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密歇根州立大學
87 University of Hawaii--Manoa
87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新墨西哥大學
90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西弗吉尼亞大學
91 Drexel University德雷塞爾大學
91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Columbia南卡羅來納大學哥倫比亞分校

閱讀全文

與美國最新醫學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交賬會議紀要 瀏覽:877
雲南基金從業資格證書查詢 瀏覽:313
新知識的搖籃創造力 瀏覽:187
股轉轉讓協議 瀏覽:676
王者達摩大發明家 瀏覽:904
金庸為什麼不要版權 瀏覽:305
蘭州經濟糾紛律師 瀏覽:994
沈陽盛唐雍景糾紛 瀏覽:973
工商局生態市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757
侵權責任法第87條的規定 瀏覽:553
招商地塊南側公共服務項目批前公示 瀏覽:208
盤錦公交投訴電話 瀏覽:607
馬鞍山到宿遷汽車時間 瀏覽:215
公共衛生服務的工作目標 瀏覽:813
知識產權服務制度 瀏覽:726
警察管詐騙叫民事糾紛 瀏覽:650
馬鞍山胡駿 瀏覽:110
推動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全覆蓋試點工作調研 瀏覽:680
山東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349
投訴制凝 瀏覽: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