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競爭性磋商,競爭性談判和公開招標有何區別
競爭性磋商、競爭性談判和公開招標有3點不同:
一、三者的概述不同:
1、競爭性磋商的概述:指采購人、政府采購代理機構通過組建競爭性磋商小組與符合條件的供應商就采購貨物、工程和服務事宜進行磋商,供應商按照磋商文件的要求提交響應文件和報價,采購人從磋商小組評審後提出的候選供應商名單中確定成交供應商的采購方式。
2、競爭性談判的概述:指采購人或代理機構通過與多家供應商(不少3家)進行談判,最後從中確定中標供應商的一種采購方式。
3、公開招標的概述:政府采購的主要采購方式,是指采購人按照法定程序,通過發布招標公告,邀請所有潛在的不特定的供應商參加投標,采購人通過某種事先確定的標准,從所有投標供應商中擇優評選出中標供應商,並與之簽訂政府采購合同的一種采購方式。
二、三者的評審不同:
1、競爭性磋商的評審:依據得分從高到低確定成交供應商的排序。
2、競爭性談判的評審:依據報價從低到高確定成交供應商的排序。
3、公開招標的評審:評標是采購機構根據招標文件的要求,對所有的標書進行審查和評比的行為。評標是采購方的單獨行為,由采購機構組織進行。
在這一階段,采購員要進行的工作主要有審查標書是否符合招標文件的要求和有關規定,組織人員對所有的標書按照一定方法進行比較和評審,就初評階段被選出的幾份標書中存在的某種問題要求投標人加以澄清,最終評定並寫出評標報告等。
三、三者的適用范圍不同:
1、競爭性磋商的適用范圍(符合下列情形的項目,可以採用競爭性磋商方式開展采購):
(1)政府購買服務項目。
(2)技術復雜或者性質特殊,不能確定詳細規格或者具體要求的。
(3)因藝術品采購、專利、專有技術或者服務的時間、數量事先不能確定等原因不能事先計算出價格總額的。
(4)市場競爭不充分的科研項目,以及需要扶持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
(5)按照招標投標法及其實施條例必須進行招標的工程建設項目以外的工程建設項目。
2、競爭性談判的適用范圍:
(1)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購目錄以內,且未達到公開招標數額標準的貨物、服務。
(2)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購目錄以外、采購限額標准以上,且未達到公開招標數額標準的貨物、服務。
(3)達到公開招標數額標准、經批准採用非公開招標方式的貨物、服務。
(4)按照招標投標法及其實施條例必須進行招標的工程建設項目以外的政府采購工程。
3、公開招標適用范圍(依法必須公開招標項目主要有三類):
1、國家重點項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的地方重點項目(《招標投標法》第十一條)。
2、國有資金占控股或者主導地位的依法必須進行招標的項目(《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第八條)。
3、其他法律法規規定必須進行公開招標的項目。例如,《政府采購法》第二十六條規定,公開招標應作為政府采購的主要采購方式;《土地復墾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政府投資進行復墾的,有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當依照招標投標法律法規的規定,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確定土地復墾項目的施工單位。
Ⅱ 您好 我想學習一下模糊綜合評價法 很著急要用 看到您在這方面頗有成就 想向您尋求幫助 謝謝
模糊綜合評價法是一種基於模糊數學的綜合評標方法。該綜合評價法根據模糊數學的隸屬度理論把定性評價轉化為定量評價,即用模糊數學對受到多種因素制約的事物或對象做出一個總體的評價。它具有結果清晰,系統性強的特點,能較好地解決模糊的、難以量化的問題,適合各種非確定性問題的解決。
模糊集合理論(fuzzy sets)的概念於1965 年由美國自動控制專家查德(L.A. Zadeh)教授提出,用以表達事物的不確定性。
為了便於描述,依據模糊數學的基本概念,對模糊綜合評價法中的有關術語定義如下:
1.評價因素(F):系指對招標項目評議的具體內容(例如,價格、各種指標、參數、規范、性能、狀況,等等)。
為便於權重分配和評議,可以按評價因素的屬性將評價因素分成若干類(例如,商務、技術、價格、伴隨服務,等),把每一類都視為單一評價因素,並稱之為第一級評價因素(F1)。第一級評價因素可以設置下屬的第二級評價因素(例如,第一級評價因素「商務」可以有下屬的第二級評價因素:交貨期、付款條件和付款方式,等)。第二級評價因素可以設置下屬的第三級評價因素(F3)。依此類推。
2.評價因素值(Fv):系指評價因素的具體值。例如,某投標人的某技術參數為120,那麼,該投標人的該評價因素值為120。
3.評價值(E):系指評價因素的優劣程度。評價因素最優的評價值為1(採用百分制時為100分);欠優的評價因素,依據欠優的程度,其評價值大於或等於零、小於或等於1(採用百分制時為100分),即0≤E≤1(採用百分制時0≤E≤100)。
4.平均評價值(Ep):系指評標委員會成員對某評價因素評價的平均值。
平均評價值(Ep)=全體評標委員會成員的評價值之和÷評委數
5.權重(W):系指評價因素的地位和重要程度。
第一級評價因素的權重之和為1;每一個評價因素的下一級評價因素的權重之和為1 。
6.加權平均評價值(Epw):系指加權後的平均評價值。
加權平均評價值(Epw)=平均評價值(Ep)×權重(W)。
7.綜合評價值(Ez):系指同一級評價因素的加權平均評價值(Epw)之和。綜合評價值也是對應的上一級評價。
模糊綜合評價法的最顯著特點是:
相互比較
以最優的評價因素值為基準,其評價值為1;其餘欠優的評價因素依據欠優的程度得到相應的評價值。
函數關系
可以依據各類評價因素的特徵,確定評價值與評價因素值之間的函數關系(即:隸屬度函數)。確定這種函數關系(隸屬度函數)有很多種方法,例如,F統計方法,各種類型的F分布等。當然,也可以請有經驗的評標專家進行評價,直接給出評價值。
在招標文件的編制中,應依據項目的具體情況,有重點地選擇評價因素,科學地確定評價值與評價因素值之間的函數關系以及合理地確定評價因素的權重。
一般步驟:
1、模糊綜合評價指標的構建
模糊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是進行綜合評價的基礎,評價指標的選取是否適宜,將直接影響綜合評價的准確性。進行評價指標的構建應廣泛涉獵與該評價指標系統行業資料或者相關的法律法規。
2、採用構建好權重向量
通過專家經驗法或者AHP層次分析法構建好權重向量。
3、構建評價矩陣
建立適合的隸屬函數從而構建好評價矩陣。
4、評價矩陣和權重的合成
採用適合的合成因子對其進行合成,並對結果向量進行解釋。
評價因素
1.第一級評價因素可以設為:價格、商務、技術、伴隨服務等(對於機電產品而言)。
2.依據第一級評價因素的具體情況,如需要,設定下屬的第二級評價因素。
1)第一級評價因素「價格」可以不設置下屬的第二級評價因素。(當然,也可以設置。例如,總價格的高低、價格組成的合理性、投標分項報價表的完整性、各項價格內容的清晰性,等。)
2)第一級評價因素「商務」的下屬第二級評價因素可以設置:交貨期、付款條件和付款方式、質保期、業績、信譽,等。
3)第一級評價因素「技術」通常需要設置下屬的第二級評價因素,其內容視項目具體情況而定。
4)第一級評價因素「伴隨服務」的下屬第二級評價因素可以設置:售後服務的響應時間、質保期後的售後服務收費標准、售後服務機構和人員、培訓,等。
3.依據第二級評價因素的具體情況,如需要,還可設定下屬的第三級評價因素。
1)第一級評價因素價格、商務、伴隨服務下屬的第二級評價因素通常不需要再設置下屬的第三級評價因素。
2)第一級評價因素技術下屬的第二級評價因素還有可能需要設置下屬的第三級評價因素。
評價細則
確定評價細則——確定評價值與評價因素值之間的對應關系(函數關系)。下列評價細則可供參考:
1.投標價格
1)投標報價將按照招標文件的規定修正算術錯誤(如果有);
2) 如果有缺漏的供貨內容,投標報價將按照招標文件的規定進行調整;
3) 如果有不同的價格條件,也將調整至統一的價格條件;
4) 境外產品:如果有進口環節稅,將把進口環節稅加到投標報價中(免稅的除外)。
5) 經上述修正和調整後的投標報價將作為綜合評議的投標價格。
6) 評價值與其投標價格之間的對應關系為:評價值(E)=最低的投標價格/投標價格
2.交貨期
1)偏離招標文件要求最小的交貨期的評價值為1。在此基礎上,每延遲交貨一周,將按照招標文件的規定降低其評價值。
2)如果延遲交貨超出了招標文件中規定的可以接受的時間,將視為非實質性響應投標;
3)提前交貨的評價值為1。但招標人依然可以要求投標人按照招標文件規定的交貨期交貨。
3.付款條件和方式
1)偏離招標文件要求最小的付款條件和方式的評價值為1。在此基礎上,將按照招標文件中規定的利率計算提前支付所付的利息(及招標人可能增加的風險),並按照招標文件的規定,依據利息值多少降低評價值。
2)如果招標文件中規定了最大的偏離范圍或規定不允許有偏離,超出最大偏離范圍的或有偏離的將被視為非實質性響應投標。
4.技術參數/性能、功能
1)對有具體數值的技術參數的評價
單個技術參數:數值越大越好的技術參數:評價值與評價因素值(技術參數值)的對應關系成正比:評價值=技術參數值/最優的技術參數值。 單個技術參數:數值越小越好的技術參數:評價值與評價因素值(技術參 數值)的對應關系成反比:評價值=最優的技術參數值/技術參數值。 如果能確定,某個技術參數的評價值與評價因素值(技術參數值)的其它對應關系優於正比關系或反比關系,可採用其它對應關系。 如果能確定,按正比關系或反比關系確定評價值欠科學、欠合理,且也不能確定其它對應關系,可由評標委員會成員直接評議:技術參數最優的評價值為1;欠優的,依據欠優的程度,其評價值0≤E≤1。 對若干個技術參數進行綜合評價時,由評標委員會成員直接評議:最優的評價值為1;欠優的,依據欠優的程度,其評價值0≤E≤1。 2)對沒有具體參數的性能或功能的評價
由評標委員會成員直接評議:性能或功能最優的評價值為1;性能或功能欠優的,依據欠優的程度,其評價值0≤E≤1。 無此項性能或功能的評價值為0。 3)關鍵技術參數值不滿足要求時,將視為非實質性響應投標。
5.伴隨服務
1)售後服務的響應時間
2)質保期後的售後服務收費標准
3)售後服務機構和人員
4)培訓
對於上述評價因素,應在招標文件中規定具體的評價細則。
6.評價細則確定原則
1)有具體數值的評價因素
原則上,有具體數值的評價因素的評價值為:正比:評價值=評價因素值/最優評價因素值;反比:評價值=最優評價因素值/評價因素值。 如果能確定,評價值與平價因素值的其它對應關系優於正比關系或反比關系,可採用其它對應關系。 不能確定對應關系的評價因素,由評標委員會成員直接評議:最優的評價值為1;欠優的,依據欠優的程度,給出評價值,其評價值0≤E≤1。 2)沒有具體數值的評價因素或對有具體參數的若干個評價因素進行綜合評價
按招標文件中載明的評價值與評價因素之間的對應關系進行評價。
權重分配
1.第一級評價因素的權重之和為1。
2.各級各個評價因素下屬的下一級評價因素的權重之和為1 。
3.當沒有說明評價因素的權重分配時,實際上是具有相同的權重。
4.權重公布的時間應視項目的具體情況而定:
在投標截止後、唱標前公布。 在招標文件中公布。 5.設置權重時可供參考的幾點建議:
如果可以知道,(潛在投標人的)價格以外的評價因素值都差不多時,可以適當提高價格的權重;反之,則適當降低。 在技術性能上只要夠用就可以的,可以適當提高價格的權重,反之,則適當降低。 對於要求高技術、高水平的機電產品,可以適當提高技術的權重。 一般情況下,只要設置第一級評價因素的權重就可以了;第二級和第三級評價因素可以不另設權重,即,權重相同。
評標
A.評議步驟
評標委員會按照招標文件中確定的評價因素、評價細則及權重進行綜合評議。綜合評議步驟如:
1.對第一級評價因素所屬最下一級評價因素進行評議
1)評標委員會成員將按照招標文件的規定,對第一級評價因素所屬最下一級評價因素進行評議,評議(計算)出各投標人評價因素的評價值(E)。評價因素最優者的評價值為1(E=1,採用百分制時為100分)。再依據欠優的程度給出欠優者的評價值(0≤E≤1,採用百分制時0≤E≤100)。
2)計算平均評價值(Ep):平均評價值(Ep)=各評委的評價值之和除以評委數。
3)計算加權平均評價值(Epw):加權平均評價值(Epw)=平均評價值(Ep)×權重(W)。
4)計算綜合評價值(Ez):綜合評價值(Ez)=加權平均評價值(Epw)之和。該綜合評價值也是對應的上一級評價因素的值。
2.計算未經評議的各級評價因素的評價值
5)逐級計算上一級評價因素的評價值。計算至第一級評價因素。
6)計算第一級評價因素的加權評價值:第一級評價因素的評價值×權重。
7)計算第一級評價因素的綜合評價值:第一級評價因素的加權評價值之和。
3.確定建議中標人
8)第一級綜合評價值最高的投標人即為建議中標人。
B.評議方式
1.評價值與評價因素值之間有確定的對應(函數)關系
在評標會主持人的主持下,集體進行計算。計算出的評價值即為平均評價值。
2.評價值與評價因素值之間沒有確定的對應(函數)關系
按照招標文件的規定,由評委單獨給出評價值並據此計算出平均評價值。也可採用集體討論的方式,給出評價值。給出的評價值即為平均評價值。
Ⅲ 政府采購有哪些方式
政府采購的組織形式
國內政府采購一般有三種模式:
集中采購模式,即由一個專門的政府采購機構負責本級政府的全部采購任務;
分散采購模式,即由各支出采購單位自行采購;
半集中半分散采購模式,即由專門的政府采購機構負責部分項目的采購,而其他的則由各單位自行采購。
中國的政府采購中集中采購佔了很大的比重,列入集中采購目錄和達到一定采購金額以上的項目必須進行集中采購。
政府采購(Government Procurement)
是指各級政府為了開展日常政務活動或為公眾提供服務,在財政的監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通過公開招標、公平競爭,由財政部門以直接向供應商付款的方式,從國內、外市場上為政府部門或所屬團體購買貨物、工程和勞務的行為。
其實質是市場競爭機制與財政支出管理的有機結合,其主要特點就是對政府采購行為進行法制化的管理。政府采購主要以招標采購、有限競爭性采購和競爭性談判為主。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於2002年6月29日通過,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作出《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等五部法律的決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進行修正。
最新消息:財政部:自9月開始 政府采購應公開具體成交記錄
據財政部網站消息,財政部日前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政府采購信息公開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集中采購機構應切實推進協議供貨和定點采購信息公開,自2017年9月1日開始,除按規定在中國政府采購網及地方分網公開入圍采購階段信息外,還應公開具體成交記錄。
電子賣場、電子商城、網上超市等的具體成交記錄,也應當予以公開。
(一)節約財政支出,提高采購資金的使用效益。實踐證明,政府采購制度是一種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公開透明的采購制度。從國際經驗來看,實行政府采購一般資金節約率為10%以上。
(二)強化宏觀調控。發揮政府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宏觀調控作用,推進保護國內產業、保護環境、扶持不發達地區和中小企業等政策的實施需要制定政府采購法。
(三)活躍市場經濟。政府采購活躍市場經濟主要表現在:
1. 政府采購使政府正常運轉需要的貨物、需建的工程和服務,由政府自產、自建、自管轉為全方位面向市場開放,極大的活躍市場經濟;
2. 政府采購的公開招標、競爭性談判等方式,促使企業按市場經濟的規律運行,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提高服務質量,提高產品競爭力等,也促使市場經濟的活躍。
3. 政府宏觀調控,加大投資,促進內需,大多通過政府采購渠道來進行。大量的政府采購行為使市場經濟更加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