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說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各個理論成果的精髓
(1) 從哲學層面的角度來說,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世界觀版和方法論的集中概括權。
(2)從歷史的角度來說,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形成和發展的歷史起點,即是說,有了這 個實事求是,才有了這些理論成果的形成和發展。
(3)從理論的角度來說,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各個理論成果的邏輯起點,即是說,實事求是是體現於、貫穿於、滲透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各個方面的最重要的東西,是活的靈魂。
總之,貫穿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始終的,是實事求是。正是把握和運用這個精髓,一代又一代馬克思主義者在開創和發展 社會主義事業的歷史進程中,不斷解決新課題,開拓新境界。把握了這個精髓,就把握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之間的歷史聯系及其統一的科學思想體系,把握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中最本質的東西。
蝸牛火軒 2012-3-20
B. 為什麼說事實求是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各個理論成果的精髓
以深刻而完整的理論形態表現出來的黨的思想路線,是由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和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准這四個基本要素構成的。從理論結構上看,這四個基本要素是互相聯系、互相貫通、互相補充的統一整體,但它又不是不分主次的並列關系。根據毛澤東同志的科學表述,「實事求是」是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三者相統一的概括,它體現了主觀和客觀、理論和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包含了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統一的原則,正確地把握事物發展規律等內容,因而是其它三個基本點的核心,但它並不能代替其他三個基本點。
在新的歷史時期,鄧小平在闡發黨的思想路線時,又從多側面揭示了實事求是在毛澤東思想和毛澤東方法論思想中的地位。首先,他明確指出實事求是是毛澤東哲學思想的精髓。他多次講:毛澤東同志所以偉大,能把中國革命引導到勝利,歸根到底就是靠實事求是。我們要完整准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的體系,就要抓住它的實質,就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這是用最簡潔的語言指出了實事求是在毛澤東思想體系中的核心地位,無疑也指出了它在黨的思想路線中的核心地位。其次,他又指明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唯物論基礎。鄧小平說:「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出發點、根本點。這是唯物主義」。這就是說,實事求是是馬克思所創立的辯證的歷史的唯物主義的體現,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再次,鄧小平還認為,「實事求是,是無產階級世界觀的基礎,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基礎。過去我們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勝利,是靠實事求是;現在我們實現四個現代化,同樣要靠實事求是。」從而強調了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在認識和改造世界中的指導作用。
C. 論述,為什麼說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各個理論成果的精髓
誠信 山東省是
D. 簡答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髓是什麼,為什麼
實事求是。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指出「實事求是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精髓,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也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
在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在糾正教條主義和「左」的錯誤思想路線的過程中毛澤東牢牢的把握住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神實質,提出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並對「實事求是」的含義進行了全新的闡釋:「『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去探索。
(4)各個理論成果精髓擴展閱讀
我們要從國內外、省內外、縣內外、區內外的實際情況出發,從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即找出周圍事變的內部聯系,作為我們的行為指導。」 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鄧小平在撥亂反正、突破「兩個凡是」思想禁錮、客觀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毛澤東思想的精髓進行了深入地探索,他認為,「毛澤東同志倡導的作風,群眾路線和實事求是這兩條是最根本的東西。
毛澤東同志在延安為中央黨校題詞,就是『實事求是』四個大字,這是毛澤東哲學思想的精髓。」 從1977年5月到9月,鄧小平對毛澤東思想的論述不斷推進。明確的提出了「精髓」的概念,指出:「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也就是毛澤東同志概括的實事求是」, 「馬克思、恩格斯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毛澤東同志用中國語言概括為『實事求是』四個大字。」
這些論述充分體現了對實事求是在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中的核心和基礎地位的深刻把握。鄧小平以及隨後的兩屆領導集體在重新恢復實踐對於理論權威的基礎上,把「實事求是」積極靈活運用於有中國特設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並賦予了其許多新的內容。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指出「實事求是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精髓,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也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
實事求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核心命題,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它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它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
E. 為什麼說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各個理論成果的精髓
1、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創立的毛澤東思想,貫穿著實事求是的思想。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理論、黨的建設的理論,以及其他許多方面的理論也都體現了這個精髓。
2、改革開放以來,黨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統一,大力發揚求真務實精神,自覺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
以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為改革開放提供了理論指導,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3、貫穿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始終的是實事求是。把握了這個精髓,就把握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之間的歷史聯系及其統一的科學思想體系,就把握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最本質的東西。
(5)各個理論成果精髓擴展閱讀:
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在今天,就要大力弘揚與時俱進精神,推進理論創新,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新境界。與時俱進,就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工作要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黨的全部理論和工作的與時俱進,要特別重視理論創新。
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要通過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創新,為各個方面的創新提供指導。要使黨和國家的事業不停頓,首先理論上不能停頓。
實現理論創新,必須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使我們的思想和行動更加符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和時代發展的要求。
F.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各個理論成果的精髓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精髓。他貫穿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貫穿於這一理論的各個方面,是這一理論的思想基礎。只有掌握這個理論的思想精髓,才能深刻理解整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只有堅持這個精髓,才能在實踐中正確地不斷的豐富和發展這一理論。
(一) 解放思想,事實就是,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哲學基礎
鄧小平正是依據實事求是這一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正確地總結歷史經驗,科學地分析當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從而創立了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理論。
我們黨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由毛澤東確立的。他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開創了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中國自己的革命路線,在全黨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但是毛澤東在晚年背離了自己倡導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使中國社會主義遭受了「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兩次嚴重的挫折。「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正是在總結歷史的過程中形成的。「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剛剛開始的撥亂反正,遇到了「兩個凡是"的嚴重障礙。為了沖破禁錮,打開局面,鄧小平以馬克思主義者的非凡膽略和科學態度,旗幟鮮明的提出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實事求是,領導和支持了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著手解決黨的思想路線問題。1978年12月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批評了兩個凡是的方針,提出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的口號,提倡理論聯系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肯定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重新確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從而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使廣大幹部和群眾從過去一個時期盛行的個人崇拜和教條主義的精神枷鎖中解脫出來,黨內外思想活躍,出現了努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生動形象。針對長期教條主義和當時兩個凡是造成的危害,鄧小平特別強調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同時,他還指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只有解放思想,才能達到實事求是;而只有實事求是,才能真正的解放思想。
可以說,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現在,中國共產黨在領導全國人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所取得的理論和實踐的重大成果。都離不開對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這一思想路線的堅持。離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就不可能有改革開放的新局面的出現,也就不可能有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
(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理論的根本立場和方法,它貫穿於整個理論體系之中,是這一理論活的靈魂。
從社會主義發展的道路和階段來看,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後,人口眾多的國家,究竟應該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這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新課題。照搬書本不行,照搬外國模式也不行,必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起來,在實踐中開辟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同樣,也只有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指導下,才能糾正超越革命發展階段的「左」的思想,從我國生產力發展的實際狀況出發,做出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接段的科學論斷。黨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性質 、主要矛盾、奮斗目標、指導方針和基本路線的正確認識,無一不是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結果。
從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和發展動力來看,沒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我們絕不可能沖破傳統體制和陳舊關念的束縛,不可能提出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不會認識到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動力,要通過經濟、政治、科技、文化、教育體制的改革,完成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的使命;也不會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改革目標。
從社會主義建設的外部條件和戰略步驟來看,關於和平發展是當代世界的兩大主題,對外開放是改革和建設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政治保證,分三步走實現現代化的戰略步驟等問題的提出和解決,都離不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祖國統一問題上的「一國兩制」構想,也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結出的豐碩果實。正如鄧小平所說:「如果『一國兩制』的構想是一個對國際上有意義的想法的話,那要歸功於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用毛澤東主席的話來講就是實事求是。」
由此可見,正是由於堅持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我們才逐漸形成和構築起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一整套科學體系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這個理論的強大生命力所在。
(三)鄧小平理論是發展的理論,我們要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就必須清楚的認識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我們永遠的思想路線,這是我們黨永保蓬勃生機的法寶。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給我們提供的一個重要方法論原則,就是尊重實踐,不唯書,不唯上,要唯實。在當今復雜的國際形勢下,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只有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才能正確認識世界發展的大勢;才能借鑒北國現代化建設的經驗,使之服務於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才能把中央的決策同本地區本部門的具體實踐相結合起來,從實際出發,創造性的開展工作,完成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使命,建成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G. 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髓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精髓.他貫穿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貫穿於這一理論的各個方面,是這一理論的思想基礎.只有掌握這個理論的思想精髓,才能深刻理解整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只有堅持這個精髓,才能在實踐中正確地不斷的豐富和發展這一理論.
(一) 解放思想,事實就是,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哲學基礎
鄧小平正是依據實事求是這一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正確地總結歷史經驗,科學地分析當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從而創立了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理論.
我們黨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由毛澤東確立的.他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開創了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中國自己的革命路線,在全黨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但是毛澤東在晚年背離了自己倡導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使中國社會主義遭受了「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兩次嚴重的挫折.「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正是在總結歷史的過程中形成的.「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剛剛開始的撥亂反正,遇到了「兩個凡是"的嚴重障礙.為了沖破禁錮,打開局面,鄧小平以馬克思主義者的非凡膽略和科學態度,旗幟鮮明的提出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實事求是,領導和支持了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著手解決黨的思想路線問題.1978年12月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批評了兩個凡是的方針,提出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的口號,提倡理論聯系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肯定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重新確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從而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使廣大幹部和群眾從過去一個時期盛行的個人崇拜和教條主義的精神枷鎖中解脫出來,黨內外思想活躍,出現了努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生動形象.針對長期教條主義和當時兩個凡是造成的危害,鄧小平特別強調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同時,他還指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只有解放思想,才能達到實事求是;而只有實事求是,才能真正的解放思想.
可以說,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現在,中國共產黨在領導全國人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所取得的理論和實踐的重大成果.都離不開對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這一思想路線的堅持.離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就不可能有改革開放的新局面的出現,也就不可能有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
(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理論的根本立場和方法,它貫穿於整個理論體系之中,是這一理論活的靈魂.
從社會主義發展的道路和階段來看,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後,人口眾多的國家,究竟應該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這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新課題.照搬書本不行,照搬外國模式也不行,必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起來,在實踐中開辟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同樣,也只有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指導下,才能糾正超越革命發展階段的「左」的思想,從我國生產力發展的實際狀況出發,做出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接段的科學論斷.黨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性質 、主要矛盾、奮斗目標、指導方針和基本路線的正確認識,無一不是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結果.
從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和發展動力來看,沒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我們絕不可能沖破傳統體制和陳舊關念的束縛,不可能提出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不會認識到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動力,要通過經濟、政治、科技、文化、教育體制的改革,完成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的使命;也不會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改革目標.
從社會主義建設的外部條件和戰略步驟來看,關於和平發展是當代世界的兩大主題,對外開放是改革和建設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政治保證,分三步走實現現代化的戰略步驟等問題的提出和解決,都離不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祖國統一問題上的「一國兩制」構想,也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結出的豐碩果實.正如鄧小平所說:「如果『一國兩制』的構想是一個對國際上有意義的想法的話,那要歸功於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用毛澤東主席的話來講就是實事求是.」
由此可見,正是由於堅持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我們才逐漸形成和構築起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一整套科學體系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這個理論的強大生命力所在.
(三)鄧小平理論是發展的理論,我們要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就必須清楚的認識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我們永遠的思想路線,這是我們黨永保蓬勃生機的法寶.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給我們提供的一個重要方法論原則,就是尊重實踐,不唯書,不唯上,要唯實.在當今復雜的國際形勢下,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只有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才能正確認識世界發展的大勢;才能借鑒北國現代化建設的經驗,使之服務於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才能把中央的決策同本地區本部門的具體實踐相結合起來,從實際出發,創造性的開展工作,完成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使命,建成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H. 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兩大理論成果的精髓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精髓。他貫穿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貫穿於這一理論的各個方面,是這一理論的思想基礎。只有掌握這個理論的思想精髓,才能深刻理解整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只有堅持這個精髓,才能在實踐中正確地不斷的豐富和發展這一理論。
所謂的精髓,對於某一理論而言,指的是能使這一理論得以形成和發展並貫穿其始終,同時又體現在這一理論體系各個基本觀點中最本質的東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大理論成果的精髓是實事求是。實事求是,「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實事求是既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大理論成果的精髓。
首先,實事求是貫穿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大理論成果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馬澤東思想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即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結合中國實際將其進一步具體化,體現了實事求是的精神。改革開放以來,黨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其次,實事求是體現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大理論成果基本內容的各個方面。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具有豐富內容的科學理論體系,貫穿在這些內容中的一條紅線就是實事求是。
最後,實事求是是滲透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大理論成果的方法論原則。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大理論成果的哲學基礎,蘊含著豐富的方法論原則,在實際工作中,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
I. 簡答題為什麼說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各個理論成果的精髓
精髓,對於某一理論而言,指的是能使這一理論形成和發展並貫穿其始終,同時又體版現這一理論體系各個權基本觀點中的最本質的東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的精髓都是實事求是:一方面,正是由於把握和運用了這個精髓,才有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創立和發展,才有十六大以來的理論創新;另一方面,這個精髓,又體現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各個理論成果基本內容的各個方面。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形成和發展的歷史起點,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各個理論成果的邏輯起點,所以說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各個理論成果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