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委託付款與債權轉讓有何區別
?委託付款的涵義。我們這里所講的委託付款,是指存在債權債務關系中的債權人一方,向其債務人開具付款委託書,委託債務人向該債權債務關系之外的第三方(該第三方一般為債權人的債權人)支付款項。債權轉讓的涵義。債權轉讓是指債權人通過與第三方訂立合同的方式,將債權移轉於第三方,並通知債務人將欠款付給第三方。
企業在對外經濟往來過程中,特別是在處理三方甚或多方當事人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時,往往會採取委託付款或債權轉讓的方式。但在實際工作中,有時候常常將兩者搞混淆,本意是想委託付款,但簽訂的卻是債權轉讓協議;或原本想進行債權轉讓,卻簽成了委託付款協議。由於在法律意義上,委託付款與債權轉讓的方式有著很大的不同,採取不同的方式,其法律後果自然是不同的。因此,我們有必要弄清兩者之間的區別,以便在工作中正確地操作。
【案例】案例一 A開發公司拖欠B建築公司工程款200萬元,而B建築公司欠C材料商200萬元,並且這兩筆債務均已到期。現C材料商找到B建築公司要求支付200萬元材料欠款。B建築公司提出目前資金異常緊張,無力償還欠款,但在A開發公司那裡尚有200萬元到期債權。經過協商,B建築公司開具了200萬元付款委託書交給C材料商,委託書載明由A開發公司向C材料商付款,B建築公司予以認可。於是,C材料商持委託書直接到A開發公司索要該200萬元欠款,但沒有結果。C 材料商又反過來向B建築公司主張該筆欠款,B建築公司認為已辦理了付款委託,自己已沒有付款義務,雙方遂形成爭議。
案例二 同是上述案例,但B建築公司與C材料商之間辦理的不是付款委託,而是簽署了債權轉讓協議,約定B建築公司將其享有的對A開發公司的200萬債權轉讓給C材料商,用於清償拖欠C材料商的200萬材料款,同時B建築公司向A開發公司發出了債權轉讓通知。後C材料商到A開發公司索要該200萬元欠款,但沒有結果,C材料商於是反過來再次向B建築公司主張該筆欠款,B建築公司認為辦理了債權轉讓後自己已沒有付款義務,雙方遂形成爭議。
1.委託付款的涵義。我們這里所講的委託付款,是指存在債權債務關系中的債權人一方,向其債務人開具付款委託書,委託債務人向該債權債務關系之外的第三方(該第三方一般為債權人的債權人)支付款項。該付款委託書由債權人徑直交給債務人,或先交給第三方,由第三方持付款委託書出示給債務人,然後債務人把款項支付給第三方。諸如甲方欠乙方工程款,乙方委託甲方付款給丙方即屬此種情況。比如在案例一中,A開發公司實際上是受B建築公司的委託,代B建築公司向A開發公司支付工程款,而A開發公司和C材料商之間不存在直接的債權債務關系。
2.債權轉讓的涵義。債權轉讓是指債權人通過與第三方訂立合同的方式,將債權移轉於第三方,並通知債務人將欠款付給第三方。這里的債權人為出讓方,第三方為受讓方。比如案例二中,B建築公司是債權的出讓方,C材料商是債權的受讓方。
【分析】通過對委託付款和債權轉讓的概念進行釋意,我們能夠發現,採用兩種不同的方式,法律後果是完全不同的。
1.委託付款的法律後果。從法律上講,當事人採取委託付款的情形下,由於是債權人委託其債務人代為向第三方支付款項,因此原債權債務關系的當事方並沒有發生改變,第三方與債務人之間並沒有產生直接的債權債務關系。
2.債權轉讓的法律後果。在債權轉讓的情形下,出讓方(原債權人)退出了原合同關系,由作為第三方的受讓方代替其債權人地位。這樣一來,第三方與原債務人之間形成了直接的債權債務關系。
【結論】回到提出的問題上,C材料商向A開發公司索要欠款未果的情況下,採取委託付款方式時,由於原債權債務關系的當事方並沒有發生改變,C材料商與A 開發公司之間沒有直接的債權債務關系,因此C材料商無權繼續向A開發公司索要欠款,只能折回頭來找重新B建築公司主張權利。
B. 代付工資構成債權轉讓嗎
需要債權人同意,才可以,
C. 剛買的還在按揭的房子可以轉賣嗎 怎麼操作
可以。轉按揭交易轉按揭是指將房屋產權人(上家)欠銀行的貸款轉讓給下家,原抵押關系解除,下家以所購房屋重新向銀行作抵押。
這種轉讓方式需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1、按揭銀行允許提前還貸並開設了轉按揭業務,有指定的轉按揭擔保機構;
2、下傢具備銀行規定的貸款條件;
3、下家的貸款額度受到限制,一般來說,若下家欲貸款數額超過或明顯低於轉按揭的貸款數額,則難以成功。
交易過程:
其交易過程可以概括為:居間委託———前期審查———簽訂買賣合同———轉按揭申請———過戶抵押。
風險:
通過轉按揭方式轉讓按揭房,上下家的風險較低,但交易周期相對較長,通常需要一個月到一個半月轉貸審核期,審核通過後方可辦理過戶手續。
交易過程中,銀行風險主要通過他們自身的金融服務流程和轉按揭擔保機構來消化。上下家的風險主要通過中介機構和合同約定來防範。
(3)代付轉讓款擴展閱讀:
非轉按揭方式:
非轉按揭交易不通過轉按揭的方式轉讓按揭房,在二手房交易實踐中也很常見,但最好通過誠信度較高的中介公司,以防其中較大的風險。
採用原因
採用這種方式的主要原因有:
1、貸款銀行沒有轉按揭業務;
2、下家無需貸款或貸款數額要超過原貸款數額,或者欲貸數額明顯少於原貸款數額;
3、上家需要在短期內完成交易。
實質:
遇到上述情況,通過中介公司居間出售按揭房的,實踐中一般又有兩種操作方案,一是買賣合同簽訂後上家自行還貸,二是買賣合同簽訂後上家用下家的首付款還貸。
因此,非轉按揭交易的實質是,簽訂轉讓合同還貸後再交易過戶。相對於轉按揭,這樣交易更靈活、方便。
風險:
從風險角度來說,銀行風險很小,上下家的合同風險較大。
如何防範風險:
為避免上下家的風險,中介公司一般會關注房屋產權是否清晰、首付款是否由中介監管和違約金數額約定是否夠高三個問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現階段跨行轉按揭一般難以實現,而先還貸後交易,跨行貸款自然不是問題。
當然,這種方式除了要求中介公司有較高的誠信度外,還要求下家有提前償貸能力或者下家有足夠的首付能力,否則就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了。
D. 原價轉讓股份,因公司有利潤,地稅要求交納股權轉讓個人所得稅,領導說要公司代付,這個帳怎麼出啊這個
如果股份是領導個人所有,那所得稅就要您領導出啦。領導讓你工作為難了吧
E. 股權轉讓中代付的債務如何確認,轉讓方收到的代付的債務金額是否應並入股權轉讓收入中去計算所得稅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發生轉讓,與公司對外的債權、債務似乎沒有多大聯系,從法理上看,也屬於兩種不同的法律關系。然而,公司法理論中,公司是一個擬制的法律行為主體,這就要求實踐當中需要有具體的人來履行具體的義務。這個義務人可能並不是法律上直接規定的應當承擔義務的人,但是,直接義務人(比如公司),履行義務需要這個義務人(比如股東)來支持。這樣,公司這個擬制主體的股東構成,以及公司內部治理結構,間接地影響了公司對外償還債務的能力。 因此,股東的股權轉讓所牽涉的不只是單純的股東地位的置換和股權比例變動的內部問題,還涉及到公司對外債權持有以及對外債務償還的外部問題。
債權問題 公司有股權發生轉讓,同時公司對外享有債權的情況相對容易處理。
1.股權對內轉讓的情形 這種情況下,外部債務人的償還義務沒有發生變化,只是股權轉讓人不再享有分配的權利。此時,轉讓人在轉讓股權時,放棄了相應比例的收益權,而受讓人則依法取得了這部分收益權。
2.股權對外轉讓的情形 與上述情況不同,股權對外發生轉讓不能一概而論。如果股權受讓人是第三人,情況則與上述情況相同;而如果股權受讓人同時又是外部債務人,就需要分情況討論: (1)外部債務人獲得公司全部股權,即公司整體轉讓給了該債務人,則債權債務混同; (2)外部債務人獲得公司部分股權,原來的外部債權債務關系很可能就變成了現在的內部關聯交易關系。 值得指出的是,在實踐當中,轉受雙方有時會在轉讓協議中註明,由轉讓人負責在股權轉讓生效前收回股權轉讓基準日前到期的公司債權。
F. 支付寶消費卷不能折現,轉讓,繼承,折扣,代付,贈予,那要怎麼用
到支持消費券的商家那裡去消費直接用不就完了,反正有些東西早要買,望採納,謝謝
G. 請問京東E卡可以轉贈嗎
京東E卡在未綁定的情況下,可以轉贈。京東E卡作為實體卡,可以直接轉贈給他回人使用。京東E卡只能在京答東購買產品時使用,有效期為36個月。
購買產品使用的金額及配送費用將從京東卡/京東E卡中扣除。每筆訂單最多可以使用49張京東卡/京東E卡,由於瀏覽器的不同,一次最多使用京東卡/京東E卡的張數不定。沒有使用完的余額將仍然保留在京東卡/京東E卡中,可在有效期內繼續使用。
(7)代付轉讓款擴展閱讀:
京東E卡僅能購買京東自營商品京東卡/京東E卡不予兌現,購物金額不足部分以現金補足。京東卡/京東E卡一旦綁定,將只能被綁定賬戶使用,不能跨賬戶使用。
購買京東卡/京東E卡時不能使用優惠券或京東卡/京東E卡,不能與其他商品在同一訂單購買。購買單筆訂單購買金額上限不能超過 5萬元,此次調整訂單金額≥1萬元的,需要進行線上實名驗證,若超過此訂單金額需分開下單。
H. 股權轉讓的款項需要通過公司帳戶代收代付嗎
個人作為股東的,收取轉讓款不需要公司的賬戶收取。
I. 股權轉讓新股東替老股東代付的水費怎麼入賬
1、如果是股東私人之間的代付,則由新股東直接找老股東索要,公司無須入賬
2、如果是以公司名義所欠的水費,雙方有約定的,以雙方約定為准,雙方未約定的,應由現公司承擔。直接計入管理費用或營業費用等。
J. 淘寶的淘金幣可以轉讓嗎
淘金幣不可以轉讓,但是你可以用你的淘寶賬號也就是用你的淘金幣幫別人買東西,或者選擇代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