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建國以來外交成就
1.新中國成立時的第一年,就與10幾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
2.1955年參加萬隆會議,提出了「求同存異」方針
3.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
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正常化
Ⅱ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外交有哪些成就
第一,科學判斷形勢,從根本上調整外交戰略。鄧小平同志對國際形勢和時代主題作出新的科學判斷,指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兩大問題,世界大戰並非不可避免和迫在眉睫。這為我們集中精力搞經濟建設提供了重要依據,也為對外政策的一系列重大調整提供了條件。
第二,提出獨立自主和不結盟,改善和發展同各主要大國的關系。調整聯合一切力量制衡蘇聯的「一條線」戰略,不與任何大國或國家集團結盟,不以意識形態定親疏。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兩國各領域交流與合作穩步發展。逐步緩和同蘇聯的關系,於1989年5月實現了中蘇關系正常化。同日本、西歐及東歐國家的務實合作有了長足發展。
第三,妥善處理同鄰國的歷史遺留問題,促進與周邊國家關系的改善和發展。調整對東南亞國家的政策,注意嚴格區分黨際關系與國家關系,使我國同東南亞國家的雙邊關系有了很大改善。提出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五點方針,同印度恢復高級互訪和邊界談判。
第四,推動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務實合作。提出「平等互利、講求實效、形式多樣、共同發展」經濟合作四原則,開展形式多樣的經濟合作,使我國與發展中國家關系有了更深厚的經濟基礎。
第五,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作用,擴大國際影響。積極參與柬埔寨問題的政治解決進程,為緩和東南亞地區緊張局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阿富汗問題的解決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第六,創造性地提出「一國兩制」構想,推進祖國統一大業。1982年,鄧小平同志提出按「一國兩制」原則收回香港。經過艱苦談判,中國政府於1984年12月和1987年4月,分別與英國和葡萄牙政府就對香港、澳門恢復行使主權簽署聯合聲明。
(2)中國近幾年外交成果擴展閱讀:
中國取得成就的原因:
第一,堅持黨對外交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外交工作所取得的一切成績,都是歷代中央領導集體英明決策、精心指揮的結果。
第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我們在外交理論和實踐上取得的重大成就,都是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結果。
第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我們在外交理論和實踐上取得的重大成就,都是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結果。
第四,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我們秉承外交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服務的宗旨,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自覺從國內建設和發展需要出發開展外交工作,努力營造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睦鄰友好的周邊環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環境、互信協作的安全環境和客觀友善的輿論環境。
第五,堅持開展全方位外交。同發達國家加強對話,深化合作,妥善處理分歧,推動相互關系長期健康穩定發展;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加強同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積極開展區域合作。
參考資料:楊潔篪撰文論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外交成就與經驗-人民網
Ⅲ 近十年來中國取得的外交成就
二零零年:第27屆悉尼奧運 會,中國金牌數位居第三,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
廈門特大版走私案首批案件一權審公開宣判。
2000年3月,「網路泡沫」破滅
二零零一年:中國北京 獲得2008年第29屆奧運 會主辦權。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
二零零二年:上海市獲得2010年世界博覽會舉辦權。
北京 網吧縱火慘案導致網吧被全面查禁。
二零零四年:我國在雅典奧運 會上獲得32枚金牌,63枚獎牌,實現歷史性突破。
禽流感肆虐亞洲10個國家和地區。
二零零五年:人民幣採取彈性匯率機制。
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
松花江發生重大水污染事件。
二零零六年:青藏鐵路全線鋪通。
中國大陸農民離別有2600年歷史的「皇糧國稅」。
二零零七年:香港回歸10周年。
我國首次探月工程取得圓滿成功。
我國改革實行近十年的「黃金周」休假制度。
二零零八年:北京 成功舉辦奧運 會,中國51金首登金牌榜首。
全國眾志成城抗凍災。
四川汶川5·12強烈地震。
金融風暴席捲全球。
Ⅳ 建國初期,新中國的外交取得哪些成果
建國第一年,抄我國就與蘇襲聯、東歐等17個國家建立外交關系。
1953年,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周恩來總理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原則。(2)1954年,周恩來總理訪問印度、緬甸,三國總理積極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954年4——7月,參加日內瓦會議(瑞士)。作用:第一次以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加,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為打開新中國外交新局面發揮積極了作用。
1955年,參加萬隆會議(印度尼西亞)。影響: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首腦會議。中國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也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形成「萬隆精神」。
Ⅳ 回顧中國外交2015年取得的十大成就有哪些
參考http://www.kunlunce.cn/ssjj/guojipinglun/2015-12-29/17034.html
Ⅵ 20世紀50-70年代新中國取得的外交成就有哪些
在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上,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代表權,中日建交,專中美建交。
從新中國成立屬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是新中國外交的奠基時期,打破了帝國主義孤立封鎖中國的政策,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外交成果.其中「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越來越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贊同.
20世紀70年代,在世界局勢發生重大變化的背景下,中國外交打開了新局面.世界局勢的變化,主要有三點,一是美蘇爭霸出現蘇攻美守的態勢;二是西歐、日本成為美國的有力競爭對手;三是廣大亞非拉國家取得獨立並在國際事務中成為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
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也就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外交,是新中國外交政策的進一步完善時期.這一時期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的兩大主題,中國適應新的形勢,對外交政策和國際戰略作出重大調整,為維護世界和平和促進人類共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Ⅶ 請詳細列舉進入新世紀20年以來,中國在外交上取得的具體成就
新世紀27世紀以來,中國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
Ⅷ 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的外交成就有哪些
1、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最先是周恩來總理於1953年12月底在會見來訪的印度代表團時提出內的。1955年,於萬隆容會議,中國同印度、緬甸共同倡導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五項原則內容是: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2、1955年萬隆會議上,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方針。
3、1957年,毛澤東主席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庄嚴宣告,中國堅決主張一切國家實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來總理出訪亞洲、非洲和歐洲14個國家時,提出了中國經濟援助的八項原則,把五項原則擴展到經濟領域。
4、1974年,鄧小平同志在聯大特別會議上再次強調國家之間的政治和經濟關系都應建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1988年,鄧小平同志又率先明確提出以五項原則為准則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主張。
5、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並立即把國民黨集團的代表從聯合國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
Ⅸ 中國從1990到現在的外交成就有哪些
我國外交成就顯著的原因:
1、奉行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2、奉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3、實行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戰略;
4、綜合國力不斷提升;
5、支持各國人民的正義事業對第三世界國家進行援助;
6、推進構建和諧世界,為建立公平公正的世界新格局中國做出了許多努力.如積極參加維和行動,參加各種國際會議發表中國自己的聲音.我國外交事業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成就,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詳細如下
1992年3月,中國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1992年,中國政府在里約熱內盧會議期間簽署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在核不擴散體制方面,中國先後簽署了《南極條約-1983年8月》《外層空間條約-1983年12月30日》《南太平洋無核區條約-1987年2月10日》《非洲無核區條約-1996年4月》等國際條約
1996年,中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五國元首在上海簽署關於在邊境地區加強軍事領域信任的協定.
1996年與印度簽署了《關於在邊境實際控制線地區軍事領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協定》
1996年9月24日,中國簽署了《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
1997年10月27日和1998年10月5日,中國先後簽署了兩個人權公約《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1998年,中美簽署了《關於建立和加強海上軍事安全與磋商機制的協定》
1999年11月,中國國防部與蒙古國邊防軍管理局簽署了《中蒙邊防合作協議》
21世紀
2001年,中、俄、哈、吉、塔和烏茲別克六國元首,在上海簽署了《「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影響:上海合作組織是第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它進一步加強了我國與周邊國家的關系.
2001年,中國成功承辦了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上海APEC會議)會議主題:「新世紀、新挑戰:參與、合作,促進共同繁榮」.通過了《上海共識》.影響:上海APEC會議是中國迄今舉行的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多邊外交活動.
2001年11月,在卡達多哈舉行的世界貿易組織第四次部長級會議上,審議通過了中國加入這個組織的決定.影響:中國終於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性貿易組織的成員.我國的對外開放事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2002年11月,中國與東盟簽署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有利力地推動了中國和東盟的地區一體化進程
2002年11月,中國與東盟(10+1)領導人簽署了《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自此全面啟動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進程
2004年11月,中國與東盟簽署了《貨物貿易協議》,並在2005年7月20日開始實施降稅
2005年7月,中國與東盟簽署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協定》,提出了到2010年建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目標
2007年1月,中國與東盟簽署《服務貿易協定》
2009年8月中國與東盟簽署《投資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