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科研成果的社會評價是什麼
指對科研成果的工作質量、學術水平、實際應用和成熟程度等予以客觀的、專具體的、恰當的評價。
這是屬科研成果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這是一項政策性和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它直接關繫到科研的發展方向和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以及經濟建設的發展。
主要應從學術價值、經濟效果和社會影響三個方面進行評審。對不同類型的成果,要有不同的側重,但不能偏廢。對基礎研究成果,主要側重於學術價值;技術研究成果(應用研究印發展研究成果)應側重於經濟效果和社會影響。
(1)成果的社會影響擴展閱讀:
科研成果應符合以下三方面的條件:
1、科研成果應具有創造性、先進性,創造性是指前人所沒有或國內外所沒有的.理論上有新的創見,技術上有新的提高。先進性應該在成果的技術價值和技術水平上有所提高。
2、科研成果必須具有社會價值(科學價值初經濟價值),並得到社會的公認。既要有實用性,又要符合科學規律,具備實施條件,滿足社會要求,經濟價值高。
3、科研成果必需經過技術鑒定或評審。鑒定或評審應實行同行專家評議。認為合格,才能算作成果。
『貳』 科研成果評價標准有哪些a社會影響
科研成果評價標准
有社會影響力
能夠創造的利潤率
『叄』 黨外代表人士推薦表怎樣填寫主要成就和社會影響
主要成就就是一個所做的被世人所認可的成果,主要是個人事跡、學術成果、獲獎記錄等回。社會影響答是指對他人態度或行為所發生的作用,均如實填寫即可。
社會影響是指他人的言辭、行為或僅僅是其在場對個體的思想、感覺、態度或行為所產生的影響和效果。有許多種形式,不只是要改變別人行為的意圖,而且僅僅是他人的存在就能使個體受到影響。
(3)成果的社會影響擴展閱讀:
社會影響取決因素
社會影響的深淺、范圍大小,取決於人們之間的關系是否協調,目標是否相互依存。如人們擁有共同的目標,關系和諧,彼此間容易相互影響。
反之,任何一方都不容易接受對方的影響。其基本成分,依照行為學家的觀點,可分為人的獎勵能力、專長、邏輯觀點、擁有的信息、使他人希望與之協調一致的能力、強制能力六種。
『肆』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科學內涵和重大意義(經濟、政治、社會發展等方面)
任何一種科學的思想理論都不是憑空產生的,都是其理論邏輯發展延續的結果。在中國共產黨近百年的歷史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產生了兩次歷史性飛躍,形成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馬列主義。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一脈相承的關系,具有共同的理論基礎、理論精髓、理論品質和價值理想。它不僅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將馬克思主義方法論靈活運用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使得這一創新成果閃耀著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光芒。
而且繼承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不斷探索和回答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這三大基本問題。
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三大理論成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全面堅持了我們黨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基本原則、基本要求,緊緊抓住當前制約我國發展的根本矛盾。
圍繞「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形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探索的最新理論成果。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既是全黨智慧的結晶,又集中展現了習近平同志的巨大理論勇氣、超凡政治智慧、遠見卓識和獨創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又一次重大飛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在科學把握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大勢、順應實踐要求和人民願望、吸收借鑒人類優秀文明成果的基礎上形成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是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於對21世紀時代特徵的深刻洞察和當代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的科學判斷,高度關注人類命運前途和時代發展趨勢,敏銳把握中國與世界關系歷史性變化的基礎上形成的,回應了當今深刻變革的世界形勢。
給我們黨治國理政提出的新挑戰,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它是在總結我國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偉大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順應了當代中國深刻變化的國內形勢給我們黨和國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回答了執政環境的巨大變化給我們黨提出的新問題,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璀璨結晶。它深深紮根於中華文明的沃土之中,具有鮮明的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同時又吸收借鑒人類優秀文明成果尤其是500年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歷史及其實踐經驗教訓。
具有鮮明的開放性、世界性、創新性,從而以全新的視野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實踐表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
立足於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熱切期待,著眼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勝利實現,通過實施「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與五大發展理念等一系列新思路、新戰略、新舉措,使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使我國發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不僅如此,它還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具有重要的世界歷史意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已經形成了一個結構合理、邏輯嚴謹、層次分明的科學理論體系,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高度,深刻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後。
中國共產黨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擔負什麼樣的歷史使命、實現什麼樣的奮斗目標等一系列帶有根本性的問題。從八個明確的深刻內容,到14條堅持的具體方略,充分體現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
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深化拓展,是對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踐經驗的理論概括。習近平總書記立足新的歷史起點,著眼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作了新的謀篇布局,明確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貫通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各領域。
涵蓋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方面,形成了內涵豐富、邏輯嚴密、結構合理、博大精深、完整統一的科學理論體系,對實踐具有重大指導意義。正是因為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科學理論的指導,我們黨才能帶領人民在迅速變化的時代中贏得主動。
在新的偉大斗爭中贏得勝利,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進新時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理論上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歷史性飛躍,在實踐上引領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是確保黨長期執政、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實現中華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強大思想武器,將其確立為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是全黨意願,是人民期盼,必將在國內外產生重大影響。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形成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途徑。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並初步實踐建設社會主義。
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形成奠定了堅實基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總結前期探索的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正因為依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所以形成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而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則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的歷史命運。由於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又在不斷地促進社會主義制度的完善。由於緊緊依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則更好地堅持和完善了社會主義制度。
『伍』 科學意義及經濟及社會效益分析怎麼寫
你好!根據前瞻網研究指出在當前,科技成果轉化的作用和意義主要表現在如下三方面:專1.重屬視科技成果轉化是世界競爭發展的需要。在當今世界范圍內,經濟的競爭愈來愈表現為科學技術的競爭,表現科技成果(特別是高技術成果)轉化數量、質量和轉化速度的競爭。歸根結底是科技成果商品化、產業化程度及其市場佔有率的競爭。2.科技成果轉化是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關鍵。發展經濟要依靠科技進步,發揮第一生產力的作用,而只有把作為第一生產力重要體現的科技成果在生產實踐中得到廣泛的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我國的經濟增長質量,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兩個根本轉變。3.科技成果轉化是科技與經濟結合的最好形式。新技術的產生並不等於新產業的形成,要使科技成果變成現實的生產力,特別是要形成規模效益,就需要科技工作者與經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制定有力措施,創造有利於成果轉化的環境條件,加快成果轉化的步伐,為解決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難點、熱點、重點問題作出貢獻。望採納!謝謝
『陸』 張旭的主要成果社會影響
[1] 2010年月,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英詩漢譯史論」由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組織的在結項中獲優秀等級。所出版的《中國英詩漢譯史論——1937年以前部分》在2012年由中南地區人民出版社優秀圖書評選委員會評委優秀圖書。[2] 2011年所出版的《湘籍近現代文化名人·翻譯家卷》被收入湖南省重點文化工程《湖湘文庫》(乙編70號)。該叢書為「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3] 2010年出版的專著:《跨越邊界:從比較文學到翻譯研究》,有書評2篇:(1)袁麗梅的「縱橫古今 跨越中西——《跨越邊界:從比較文學到翻譯研究》評介」(載《中國翻譯》2010年第6期);(2)袁麗梅的「縱橫與跨越——張旭新著《跨越邊界:從比較文學到翻譯研究》評介」(載《中國比較文學》2010年第4期);該書由現任台灣比較文學學會會長、台灣中央研究院單德興教授做序:「學科的旅行與翻譯——序張旭《跨越邊界:從比較文學到翻譯研究》」(載《外語與翻譯》2008年第4期),序中對本書做出高度的評價。[4] 2008年出版的專著《視界的融合——朱湘譯詩新探》(中南大學人文社科重點項目成果),收入「翻譯與跨學科學術研究叢書」,該叢書目前在國內學界影響較大。有書評3篇:(1)Lu Shao, 「Fusion of Horizons: New Perspectives on Zhu Xiang』s Poetry Translation」, Perpectives: Studies in Translatology, Vol 18, No.4, Dec. 2010;(2)傅勇林的「視界的融合、中西化合與中西譯學的雙向熔鑄和綜攝——讀張旭博士《視界的融合:朱湘譯詩新探》」(載《湖南工業大學學報》2008年第5期);(3)譚曉麗的「史料鉤沉文化闡釋——《視界的融合:朱湘譯詩新探》述評」(載《外語‧翻譯·文化》(第七輯,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另外該書還被許多高校翻譯學專業的研究生列為推薦書目,並被多次被引用。2009年度,該書獲湖南省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會「30年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5] 論文:《文學轉型與反思——試論全球化與數字化時代希利斯·米勒的文學新觀念》(載《當代外國文學》2010年第1期),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外國文學研究》(2010年第6期)作為首篇全文復印轉載;同時被收入《文學研究文摘》2010年第3期。[6] 論文:<朱湘譯詩音樂美的現代詮釋>(全文約3萬字),獲第二屆香港翻譯學會獅球教育基金會翻譯研究獎學金,獎金1萬港幣。該獎項主要針對兩岸三地的優秀博士,每年頒發一次,每屆得主僅一名,本人也是迄今大陸唯一一名學者獲此獎項。該文後發表在香港核心刊物《翻譯季刊》(2007年第44期,頁46-95),該刊目前被香港多家高校翻譯研究學科列為核心刊物,同時系英國曼徹斯特大學Translation Studies Abstract來源期刊;該文後收入劉靖之、陳德鴻編:《蛻變中的中國翻譯研究》(香港翻譯協會,2011年,頁181-222)。該集精選《翻譯季刊》第1至第50期優秀論文16篇,為慶祝香港翻譯協會成立40周年而編選。[7] 2013年8月31日在福建省圖書館所做報告《中國文化如何走出去?——從<紅樓夢>的英譯說起》系2013年度「福建百場社會科學報告」;9月6日《福建日報》登有記者對張旭教授所做專訪:《文化走出去,「絆」在哪裡?》,該篇被多家媒體全文轉載。
『柒』 社會影響及主要成就怎麼寫
主要成就指的是到目前為止,一個所做的被世人所認可的成果。主要要個人事跡、學術成果、獲獎記錄等。
社會影響是指一個人的成就對社會造成的影響。
『捌』 區域活動與主題活動有效結合成果的社會影響是什麼
做任何一個活動,他都希望達到一個好的一個效果是符合自己目標的貨,符合自己目的的這樣的一個效果,不管是社會的,還是個人還是企業的都要達到一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