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的成果主要包括哪些
一個臨時性的機構 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試點領導小組組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為全面掌握地名基本信息,提高我國地名管理和服務水平,定於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開展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現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目的和意義 地名普查的目的是查清地名基本情況,掌握地名基礎數據,提高地名標准化水平,加強地名信息化服務建設,為社會提供全面准確的地名信息。 地名是基礎地理信息,地名普查是一項公益性、基礎性的國情調查。開展地名普查,有利於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鞏固國防建設,有利於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有利於社會交流交往、方便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對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務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二、范圍和內容 普查范圍: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試點區域以外的全國所有陸地國土(不含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省)。 普查內容:查清地名及相關屬性信息,對有地無名的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實體進行命名,對不規范地名進行標准化處理,設置標准規范的地名標志,建立、完善各級國家地名和區劃資料庫,加強地名信息化服務建設,建立地名普查檔案。 三、時間安排 此次地名普查從2014年7月1日開始,到2018年6月30日結束,分三個階段實施。普查標准時點為2014年12月31日。 第一階段,2014年7月至12月,所有普查地區完成組織動員、成立機構、搜集資料、制定方案、人員培訓等各項准備工作。 第二階段,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完成所有地區的普查和各級檢查驗收工作。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可結合實際統籌安排所轄相關縣(市、區、旗)的普查和檢查驗收,既可同時開展,也可分期分批進行。具體計劃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領導小組報國務院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領導小組批准後實施。 第三階段,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完成成果完善、上報、匯總工作,建立檔案,開展普查成果轉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