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共享發展理念是什麼
共享發展理
② 就共享共建談談你對共享發展理念的理解
共享發展理念的理解:
一、共享發展是制度本質,而非政策表象。
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共享發展將這個根本的理想目標落實為可操作的階段性目標,體現了過程與目標的統一。
毫無疑問,共享發展必須有政策支撐,靠政策貫徹,但政策都是在一定時間內制定施行的,在合理與時效方面表現出一定的局限性。
特別是在利益多元復雜的社會環境中,政策需要不斷更新完善。如果拘泥於政策層面,局限於一時一事,缺乏根本原則的貫穿,往往會事與願違。政策應當隨時隨地調整,但共享的根本價值取向永遠不能變,這就是制度的本質。
二、共享發展是共建共享,而非片面均享。
「公與平者,即國之基址也。」公平均衡是我們始終傳承的基因,共建共享是我們始終追求的目標,共享發展要消滅兩極分化,使全體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和夢想成真的機會。
但消滅兩極分化不是抹殺一切差別,不是搞平均主義,更不是吃大鍋飯,走進「均貧富」的歷史怪圈。每個人的幸福都需要依靠辛勤的勞動來創造、來獲得,共享發展不是不勞而獲,好吃懶做,而是共同勞動,共同建設。
三、共享發展是系統生成,而非線性升級。
當今時代,隨著社會財富的不斷增加,人民群眾的滿足感和獲得感的范圍也不斷擴大,共享目標空前多樣,共享發展必然成為全方位系統生成的過程。
例如「十三五」期間,「共享發展」僅在民生方面的目標就有實現就業服務、社會保障、基本醫療、公共衛生、公共文化、環境保護、教育質量、人口均衡發展等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這些都是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必須尊重系統生成的新要求。
四、共享發展是發展動力,而非權利阻力。
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共享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社會公平、公正的內在要求。但是,強調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並不意味著一定要損害其他利益群體的合理權利,造成新的不公,弱化發展的動力。共享發展既要沿著有利於增添發展新動力的方向推進。
也要沿著有利於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方向推進;既要提升全體人民基本生存和尊嚴的社會底線,也要不斷拓展社會各利益群體自由發展的空間,激發每個人的活力和創造力,促進社會和諧整合,增加社會財富,有效推動社會發展
③ 共享發展的理念,注重的是解決社會什麼問題
共享發展的理念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也揭示了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共享發展理念引領我國發展,這對實現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發展提出了目標要求和行動准則,必將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最深厚的偉力。
共享發展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建議》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之一。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這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集中體現,也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必然選擇。共享發展的理念思想深刻、內涵豐富,我們必須科學加以把握,准確加深理解。
(3)成果共享理念擴展閱讀
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全面小康是全體人民小康,而不是一部分人的小康,是否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一個重要標準是全體人民共同邁入小康社會。
堅持共享發展,就是要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著力解決公平正義問題,通過「十三五」規劃的實施,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④ 中國主張與各國分享發展機遇,共享發展成果,體現中國堅持什麼發展理念
體現中國堅持和平,和諧,共同繁榮的理念。
⑤ 十八大提出的共享發展理念是指什麼
堅持共享發展,關鍵是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加快建構和完善對實現共享發展具有推動作用的制度體系。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增加公共服務供給、實施脫貧攻堅工程、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就業創業、縮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促進人口均衡發展等八個方面的部署,是共享發展的主要著力點,蘊涵了一系列關涉共享發展的制度建構與完善的內容。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堅持和鞏固,以及有利於推動公平正義的具體制度的建構和完善,是實現共享發展的兩個關鍵著力點。
一、堅持和鞏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社會形態層面的制度因素不僅是影響社會發展速度和前景的決定性力量,也是左右能否真正實現共享發展的關鍵性條件。馬克思在分析英國對印度侵略所造成的後果時指出,印度人之所以失掉了他們的舊世界而沒有獲得新世界,使得他們現在所遭受的災難具有一種特殊的悲慘色彩,根本原因就在於社會制度。在馬克思主義看來,如果離開經濟基礎談共享發展問題,是不可能獲得徹底正確的答案的。
只有在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基礎上,廣大勞動者才能夠不僅獲得創造財富的權利,更獲得平等享有勞動成果的權利,真正成為他們所創造的社會財富的主人。中國道路的探索尤其證明了這一點。近代以來中國只有在徹底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最終選擇並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之後,才逐漸走上獨立的工業化和現代化道路,逐漸走上共享發展的現實道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根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的實際水平,逐步確立了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這一基本經濟制度是廣大人民群眾共享發展的根本制度保障。
當前存在的社會貧富分化以及衍生出的一系列不平等現象,雖然是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必須正視經濟基礎這個不可忽略的關鍵性因素。私人資本的大規模存在以及公有制經濟在實踐中出現的對社會主義原則的偏離現象,是分析這一問題起因兩個至關重要的方面。對於中國共產黨而言,在實踐中體現共享發展的取向:
一方面,必須在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同時,堅決拒絕大規模私有化的主張,切實防止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為目標的國有企業改革在實踐中淪為私有化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必須在堅持按照市場經濟要求做強做優做大國有經濟的同時,按照社會主義價值原則對國有經濟做出一系列戰略調整,不斷提升國有經濟之於社會主義的意義與價值。
二、加快有利於公平正義的具體制度的建構與完善。
隨著現代化、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深入推進,隨著廣大人民群眾權利意識的持續增強,隨著勞資、干群等一些矛盾和問題的不斷出現,公平正義的問題已經上升為中國道路探索的關鍵性問題之一。推進共享發展的過程,則必然是社會公平正義不斷擴大和提升的過程。用歷史的眼光分析和判斷,也許當前中國社會存在的不公正現象有其必然性的一面,但對此必須下大力氣進行解決,因為沒有公平正義,就沒有社會主義,更談不上社會主義的未來。維護和實現公正的制度化安排必須成為共享發展的主要著力點。要在建立和完善均等化公共服務體系、階層利益表達機制、收入分配調節機制和社會保障機制等方面下大力氣,取得實質性和突破性進展。
加快完善對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具有推動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基點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構築起共享發展的制度保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階段的實踐標識。需要著重強調的是,完善制度要遵循差異性原則,著力於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之所以強調這一點,是因為理論界在共享發展的實踐取向上存在著不同的看法。
應該看到,共享發展理念提出的初衷首先在於對貧困人口、社會弱勢群體的特別關注。對於這部分群體而言,機會平等還遠遠沒有充分兌現,只有通過教育資源的均等化等一系列努力,才能逐步實現機會平等與事實平等的統一。這就決定了共享發展必須堅持底線思維,在政策的制定和制度的完善上,做出最有利於貧困人口、社會弱勢群體的安排,明顯增加低收入勞動者收入,提高低收入群眾生活水平和質量,不斷縮小社會貧富差距。在共享發展的旗幟下,通過構建和完善保障公平正義的制度體系,進一步鞏固公平正義的社會秩序,最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第二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打好根基鋪好路,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在新的歷史階段所要堅持的方向和要完成的重大任務。
⑥ 如何正確理解共享發展理念
共享發展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版民、發展成果由人權民共享是黨執政為民理念的嶄新表述,是黨和政府執政為民、服務於民的政策基點和時代命題。
共享發展充分體現了「十三五」發展目標的重要特點,全面小康是全民共享的小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僅追求發展速度,更要強調發展的科學性和可持續性,最終的受益者是廣大人民群眾。共享發展理念深刻闡釋了「為了誰發展、依靠誰發展和發展成果的分配」等問題」,是與人民最廣泛最關切的利益訴求形成的共振和共鳴,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堅持共享式發展,是黨和政府在發展實踐中的自覺自醒,有利於破解社會發展的各類難題,消除人民參與經濟發展,分享經濟發展成果的障礙,順應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期待,實現社會的公平與正義。
⑦ 如何正確理解共享發展理念
黨的十八復屆五中全會的一個突制出亮點就是提出了必須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用新的發展理念引領我國發展方式的轉變。全會提出堅持共享發展,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那麼,我們應當如何正確理解共享發展理念呢?
共享發展是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集中體現。
共享發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的必然要求。
共享發展是推動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
⑧ 五大發展理念中協調和共享的區別
協調更強調區域,解決地區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協調更強調公民,保證公民的生活質量。
1、協調:
協調一般是指各主體之間行為的相互適應、避免相互掣肘。協調發展新理念,不僅包括部分之間的靜態協調,還包括部分與整體的協調整合。強調的是全局下和整體中多方面、各層次、全方位的動態平衡和結構優化;
同時,協調必須促進發展,部分之間的協調,必須著眼於整體實力的提升,包括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後勁。
協調發展,涵蓋了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軍民融合發展。而我們現實的經濟發展,各方面都還存在著大量的不協調,部門分割、地方封鎖、行政藩籬等掣肘的現象還處處可見,阻礙著經濟發展。
2、共享:
共享是人類對理想社會的美好追求,是社會主義的真諦,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改革開放初提出的允許一部分人依靠辛勤勞動先富起來的大政策,就是要通過先富帶動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
提出共享發展理念,不僅是強調共同富裕發展目標的實現,而且賦予了發展動力、發展過程、發展方式和發展性質的新內涵。共享發展,不能僅僅理解為發展後對發展成果的共享,而是把共享賦予發展的全過程,形成共享式發展。
(8)成果共享理念擴展閱讀:
五大發展理念: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是實現我國「十三五」既定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的理論指南,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
進入新時代,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為了讓中國強大起來,並且滿足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須進行各種方式的創新。在創新過程當中,必須根據不同類型的產業的特性來進行不同方式的創新。
金融要服務實體經濟,也必須根據不同產業的發展和創新的方式,以合適的金融安排來支持。並且在創新的過程中,關注協調、綠色、開放、共享,若能如此,相信黨的十九大所提出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以及讓中國強起來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新時代中國新發展理念解讀
⑨ 十三五五大發展理念中的共享是什麼意思
十三五五大發展理念中的共享:堅持共享發展,必專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屬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廣大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改善,但同時出現了分配不公的問題,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有不少短板要補。按我國現行脫貧標准,必須要堅持共享發展。
(9)成果共享理念擴展閱讀:
十三五期間,要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充分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著眼於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放手支持群眾大膽實踐,大膽探索,大膽創新,及時發現、總結和推廣群眾創造的成功經驗,把群眾的積極性和創業精神引導好、保護好,充分發揮了人民群眾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為改革發展創造了一個寬松的環境。
⑩ 共享發展理念的內涵之一是全民共享這是就共享的什麼而言的
覆蓋面。
實現全民共享就是要把不斷做大的蛋糕分好,讓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得到更充分體現,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共享發展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之一。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集中體現。
(10)成果共享理念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共享發展理念以推進社會公平正義為前提,以推進扶貧脫貧,縮小收入差距為抓手,以推進區域,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保障,以推進共同富裕為目標。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大幅提升,民生得到了很大改善,人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這是實現共享發展的基礎保障。如果沒有高度發達的生產力,沒有充裕的可供分配的社會總產品,就不可能實現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