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王建華的代表作品
參加的課題和研究項目:
20012004 北師大課題組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自然、高效、主流的人機交互界面範式
主要的研究成果:
發表的論文:
1. 王建華(2000),語料庫建設 (譯文) 《語言文字應用》 第一期
2. 王建華(2003),手持移動界面交互評估研究,《社會經濟信息評價》第一期
3. Wang Jianhua et al, Evaluation on Keyboard-mouse and Voce-mouse Based Interaction Published in the Collection of Papers for APIC conference, November, 2002, Beij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
4. 王建華(2005) 提高英語的實用性 中國教育報
5. 王建華(2006)英語教學注重應用中國教育報
6. 王建華 (2006)英語教學也應該注重批判性思維中國教育報
碩士論文:
王建華, 《英漢雙語術語的自動獲取研究》 2000。6月
博士論文:
王建華, 《小界面大信息的呈現方式研究》 2003年7月
翻譯的著作:《全是贏家的學校》2005.1月機械工業出版社
講授課程:
2003年7月至今在中國人民大學外語學院任教
1.《英語高級閱讀》
2.《高級口譯》
3.《高級技能訓練》
出版的主要書籍
《寫作160篇》,話題類作文的開山之作,連續四年命中考研大小作文原題。
《閱讀基礎90篇》,與張磊合著,根據考研大綱八大考點編排,對於考生提高閱讀速度,獲取高分有極大的幫助。
⑵ 什麼是作品和成果
通過作者的創作活動產生的具有文學、藝術或科學性質具有獨創性而以一定有形形版式復製表現權出來的智力成果。根據大多數國家的版權法(見著作權)和主要國際版權公約的規定,可以受版權保護的作品包括小說、詩詞、散文、論文、速記記錄、數字游戲等文字作品。
成果的是指通過對某一領域課題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探討而獲得的成果,可以是文字形式的、也可以是產品、形式類別不拘一格。課題成果是來自於團隊實踐思考的結果,具一定的研究價值和實踐價值,能對某一領域的發展起到指導性和推動性的作用。
(2)成果代表作品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二條規定
著作權法所稱作品,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成果。作品是一種智力成果,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是作品,而用畫筆描繪出山河美景,用相機記錄下旖旎風光則可為作品。
作品是能夠被他人客觀感知的外在表達,「心中縱有萬語千言」不是作品,落筆成詩躍然於紙上才可構成作品;作品是具有獨創性的外在表達,「偷梁換柱」、「東施效顰」、「復制粘貼」不是作品,作品還需符合「獨立創作、源於本人」,且「體現創作空間、達到創作高度」的要求。
⑶ 張國慶的代表作品
主要著作:《中國古代美學要題新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11月出版。主要論文:《校中有五——杜十娘內心世界簡析》,載《文史知識》1985年第6期;《論中和之美的哲學基礎〉,載《中國哲學史研究》1986年第4期;《論中和之美》,載《及藝研究》1988年第3期;《論意境說的源流》,載《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13輯,1989年9月上海出版3{論創作方法的層次結構》,載《文學評論》1991年第5期;〈中和之美的幾種常見形式》,載《文藝研究〉1992年第4期;《論儒家詩教的思想性質》,載《思想戰線》1992年第5期;《近體詩聲律結構體現的美學文化精神》,載《社會科學戰線》1997年第6期;《再論中和之美》,載《文藝研究》1999年第6期。獲雲南省政府頒發的「雲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I項,雲南省教委頒發的社科成果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雲南省委高校工委、省委宣傳部等聯合頒發的教書育人論文獎二等獎1項。
雲南大學人文學院張國慶教授主持完成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成果《〈二十四詩品〉詩歌美學》(中國編譯出版社出版)入選第三批《國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庫》(以下簡稱《文庫》)。張國慶教授是我省社科界第一位獲此殊榮的學者。9月20日,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在北京京西賓館舉行《國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庫》第三批優秀著作出版座談會,張國慶教授應邀出席了會議。雲南大學副校長肖憲教授、科研處處長楊毅也被專門邀請參加了會議。
《二十四詩品》是中國古代一部經典詩歌美學著作,理論蘊涵豐厚,言極簡而意極深,對後世詩歌理論有很大影響。2002年張國慶教授以同名課題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課題的資助(課題組成員有:馮良方、蔣永文、孫興義)後,在多年研究的基礎上,又經過幾年的辛勤工作,其最終研究成果《<二十四詩品>詩歌美學》(43萬字)成為我國第一部從詩歌美學角度深入研究《詩品》的專著。
鑒定專家認為,這項成果「是《詩品》研究帶有總結性的一部理論性專著」,「研究基礎扎實,學術價值厚重,創新性明顯,極大地推動了《詩品》理論研究」。與會專家認為,《〈二十四詩品〉詩歌美學》體現了張國慶教授十年磨一劍的治學精神和打造學術精品的不懈努力,以及勇攀學術高峰的執著追求。同時也說明,做學問沒有捷徑可走,只有力戒浮躁,甘於坐「冷板凳」,耐得寂寞,才有可能取得經得起時間檢驗的學術精品。
⑷ 通用技術成果簡介怎麼寫
通用技術成果簡介怎麼寫
先寫針對的問題,幾句話搞定。比如內針對**的情況產生的**問題。
最後寫寫這個研究點的學術成果
通用技術(簡稱GT)在高中課程當中是指信息技術之外的,較為寬泛的、體現基礎性和通用性並與專業技術相區別的技術,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對廣大學生的發展具有廣泛遷移價值的技術。
⑸ 葉勤的作品成果
發表了《磁控濺射法制備/CoFe2O4多鐵性復合薄膜及其鐵電鐵磁性研究》、《陶瓷粉末靶與陶瓷塊狀靶濺射制備薄膜的性能比較》、《Structure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RF Sputtering Deposited Thin Ferroelectric Pb(Zr0.52Ti0.48)O3 Films》、《LCD體散射導光板的制備及其光學性能》、《退火溫度與ZAO透明導電薄膜晶體結構及特性關系的研究》、《摻碳可見光TiO2光催化薄膜的制備及性能研究》、《射頻濺射法和電弧離子鍍法制備納米TiO2薄膜的性能對比》、《體散射液晶導光板的光線追跡模擬》、《反應濺射摻碳二氧化鈦(TiO 2-xCx)薄膜可見光激發的親水性和光催化特性研究》、《WO3薄膜退火溫度與Li+致色性能關系的研究》、《碳摻雜銳鈦礦結構二氧化鈦(TiO 2-xCx)可見光光催化薄膜的制備及表徵》、《Hydrophilic properties of nano-TiO2 thin films deposited by RF magnetron sputtering》等三十餘篇科技論文。獲得了《體散射導光板模擬設計軟體》的國家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證書。曾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研究並獲廣東省高教廳科技進步三等獎。
承擔並主持的科研項目有:《摻碳可見光活性半導體光催化薄膜的制備及穩定性研究》(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新型光散射聚合物液晶導光板》(廣州市科技局重點攻關項目、廣東省科技廳資助項目)。
⑹ 清代金石學的研究成果、代表人物及著作
清代以後的金石學 清代受乾嘉學派影響,金石學進入鼎盛。乾隆年間曾據清宮所藏古物,御纂專《西清屬古鑒》等書,推動了金石研究的復興。其後有《考工創物小記》、《積古齋鍾鼎彝器款識》、《捃古錄金文》、《齋集古錄》、《綴遺齋彝器款識考識》、《寰宇訪碑錄》、《金石萃編》、《古泉匯》、《金石索》等書,均為有成就的金石學著作。這一時期研究范圍擴大,對銅鏡、兵符、磚瓦、封泥等開始有專門研究,鑒別和考釋水平也顯著提高。清末民初,金石學研究范圍又包括新發現的甲骨和簡牘,並擴及明器和各種雜器。羅振玉和王國維是此時的集大成的學者。馬衡著《中國金石學概要》,對金石學作了較全面的總結。
⑺ 王健的主要科研成果與代表作
《文書學》(21世紀全國統編教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創新與拓展——檔案管理e化之路》(專著),中國檔案出版社,2004
《電子時代機構核心信息資源管理》(專著,國家社科項目成果),中國檔案出版社,2003
《電子證據——當代機構文件管理戰略》(譯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政府電子文件管理》(北京市精品教材,參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4月
《電子政務教程》(電子政務系列教材,參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3月
關於檔案數字化化優化模式的探討,檔案學通訊,2007.1
論國際交流與教學科研之互動,檔案學通訊,2006.6
電子政務建設中的文件管理風險探析(合作),中國行政管理,2005.4
從《聯邦登記》看美國政府信息公開(合作),中國檔案,2004.2
電子政務建設的功能缺失與隱患(合作),中國人民大學《問題與思路》,2003.8
透視電子政務——電子政務的定位、實質與社會背景,北京檔案,2003.10
全球電子政務發展戰略及系統建設盲點研究,辦公自動化,2002.12
Dancing with byte: Archival study in E-age in China,ICA/SAE,2002.8
⑻ 李心天的主要成果和著作
1958年調至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在丁瓚教授領導下從事醫學心理學研究至今已45載,重點在心身關系方面從臨床實踐到理論獲得一些成果,現分述如下:
一、創立了《悟踐療法》
一種整體的(Holistic)心理治療方法。
1958至1959年我們醫學心理組先後在對對患神經衰弱的大學生、鋼鐵工人、軍事機關的幹部進行了綜合快速治療,取得了全部好轉、其中痊癒和顯著好轉為81.2%~93.2%的療效。為此我作為中國科學院代表之一出席了全國群英會(1959)。
二、發現皮膚痛閾年周期節律的存在。
此研究為《針刺麻醉心理學問題的研究》的子課題,獲中科院科技成果二等獎。
三、從臨床神經心理學角度研究大腦兩半球機能一側化及其心理與行為的協同作用。
(一)、中國人的左右利手分布和形成機制。
(二)、半腦人的研究 。
(三)、裂腦人的研究。
(四)、鏡像書寫的研究。
(五)、言語障礙和失語症的綜合性神經語言學研究。
四、醫學心理學的理論研究及與醫學的關系
醫學心理學是心理學與醫學相結合的一門新學科。醫學是研究人體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轉化的規律;醫學心理學則是研究醫學領域中的心理學問題,研究心理因素在人體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轉化過程中所起作用的規律。它們都是以人做為研究和服務的對象。
⑼ 孫世偉的主要創作成果:
1994年油畫作品《仙人掌》 參加第三屆中國油畫年展。
1994年油畫作品《老夫老妻》參加第二屆中國油畫展。
1996年油畫作品《穿花衣服的女人》參加由東北三省美協主辦的東北三省油畫精品聯展並榮獲大獎。
1998年油畫作品《幸福家庭》參加由遼寧美協,遼寧青年美協聯合主辦的遼寧省第二屆青年美展,並榮獲金獎。
2001年油畫作品《擲玉米桿的人》參加由中國美協主辦的第五屆全國體育美展
2002年油畫作品《暖冬》參加由遼寧文聯,遼寧美協聯合主辦的遼寧省美術精品大展,並榮獲金獎。
2003年油畫作品《暖冬》參加由文化部主辦的全國第十二屆群星獎,並榮獲銅獎。
2004年油畫作品《暖冬》參加由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國美協聯合主辦的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
2004年油畫作品《風景四號》參加由遼寧美協,遼寧青年美協,魯迅美術學院聯合主辦的遼寧省第五屆青年美術作品展覽,並榮獲金獎。
2007年油畫作品《初秋》參加由文化部,國家畫院聯合主辦的第四屆全國畫院優秀作品展。
2007年油畫作品《冬天》參加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第二屆風景·風情全國油畫作品展,並榮獲優秀作品獎(此獎為本屆展覽最高獎)。
2008年油畫作品《擲玉米桿的人》參加由國際奧委會、文化部、第二十九屆奧組委聯合主辦的2008奧林匹克美術大會並被國際奧委會收藏
孫世偉1994年從事藝術創作至今多次在國家及省美協主辦的各類美術作品展覽中獲獎。特別是在東三省美協、遼寧文聯、遼寧美協、遼寧青年美協、聯合主辦的省級以上美術作品展覽中共獲金獎六 次。並多次榮獲丹東市人民政府頒發的文學藝術創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