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84年,中國首批申報成功了6項世界遺產是
中國是1987年首批申報成功了6項世界遺產,具體是
1、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1987.12 文化遺產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龍骨山。因本世紀二十年代出土了較為完整的北京猿人化石而聞名於世,尤其是1929年發現了第一具北京人頭蓋骨,從而為北京人的存在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成為古人類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到目前為止,出土的人類化石包括6件頭蓋骨、15件下頜骨、157枚牙齒及大量骨骼碎塊,代表約40個北京猿人個體。為研究人類早期的生物學演化及早期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實物依據。
根據對文化沉積物的研究,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萬年至20萬年之間。北京人的平均腦量達1088毫升(現代人腦量為1400),據推算北京人身高為156厘米(男),150厘米(女)。北京人屬石器時代,加工石器的方法主要為錘擊法,其次為砸擊法,偶見砧擊法。北京人還是最早使用火的古人類,並能捕獵大型動物。北京人的壽命較短,據統計,68.2%死於14歲前,超過50歲的不足4.5%。
在龍骨山頂部於1930年發掘出生活於2萬年前後的古人類化石,並命名為「山頂洞人」。1973年又發現介於二者年代之間的「新洞人」,表明北京人的延續和發展。
2、甘肅敦煌莫高窟 1987.12 文化遺產
俗稱千佛洞。位於甘肅敦煌市東南25公里的鳴沙山東麓崖壁上,上下五層,南北長約1600米。始鑿於366年,後經十六國至元十幾個朝代的開鑿,形成一座內容豐富、規模宏大的石窟群。現存洞窟492個,壁畫45000平方米,彩塑2400餘身,飛天4000餘身,唐宋木結構建築5座,蓮花柱石和鋪地花磚數千塊,是一處由建築、繪畫、雕塑組成的博大精深的綜合藝術殿堂,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被譽為「東方藝術明珠」。本世紀初又發現了藏經洞(莫高窟第17洞),洞內藏有從4—10世紀的寫經、文書和文物五、六萬件。引起國內外學者極大的注意, 形成了著名的敦煌學。
3、山東泰山 1987.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泰山,古名岱山,又稱岱宗。自然景觀雄偉絕奇,有數千年精神文化的滲透渲染和人文景觀的烘托,被譽為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縮影。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
世界遺產專家在泰山考察時發現,泰山既有突出普遍的自然科學價值,又有突出普遍的美學和歷史文化價值,是一座融自然科學與歷史文化價值於一體的神奇大山。
4、長城 1987.12 文化遺產
中國的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工程,它始建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一中國之後聯成萬里長城。漢、明兩代又曾大規模修築。其工程之浩繁,氣勢之雄偉,堪稱世界奇跡。歲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當您登上昔日長城的遺址,不僅能目睹逶迤於群山峻嶺之中的長城雄姿,還能領略到中華民族創造歷史的大智大勇。
2002年11月中國唯一的水上長城遼寧九門口長城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驗收,作為長城的一部分正式掛牌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5、陝西秦始皇陵及兵馬俑 1987.12 文化遺產
位於陝西臨潼縣城東5公里,距西安36公里,是秦始皇嬴政的皇陵。 陵區分陵園區和從葬區兩部分。陵園佔地近8平方公里,建外、內城兩重,封土呈四方錐形,頂部略平,高55米,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皇帝陵,也是最大的皇帝陵。
1974年以來,在陵園東1.5公里處發現從葬兵馬俑坑三處,出土陶俑8000件、戰車百乘以及數萬件實物兵器等文物;1980年又在陵園西側出土青銅鑄大型車馬2乘。引起全世界的震驚和關注,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跡」。現已在一、二、三號坑成立了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對外開放。
6、明清皇宮:北京故宮(北京)1987.12 、沈陽故宮(遼寧) 2004.7 文化遺產
又稱紫禁城,位於北京市區中心,為明、清兩代的皇宮,有24位皇帝相繼在此登基執政。始建於1406年,至今已近600年。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 最完整的古代木構建築群,佔地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擁有殿宇9000多間,其中太和殿(又稱金鑾殿),是皇帝舉行即位、誕辰節日慶典和出兵征伐等大典的地方。故宮黃瓦紅牆,金扉朱楹,白玉雕欄,宮闕重疊, 巍峨壯觀,是中國古建築的精華。宮內現收藏珍貴歷代文物和藝術品約100萬件。
2. 改病句:集中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藝術成果。
成分殘缺
在哪裡展示,什麼時候
在最前面加上今天在博物館
修改為:
今天在博物館集中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藝術成果。
3. 非物質文化遺產幫他名錄和代表傳承人保護體系不斷完善,保護水平不斷提高,成效更加顯著怎麼翻譯
Protection for the U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Lists and heritage representatives had been continually improved, and its protection level had been continually enhanced. All of them had been made a more noticable effect. 不擅長中譯抄英, 大概意思應該沒問題,句子比較拖沓。
4. 2019「BMW中國文化之旅」非遺保護創新成果展在京開幕
易車北京報道 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BMW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創新基地,與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2019「BMW中國文化之旅」非遺保護創新成果展在北京798藝術中心開幕。
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總裁兼CEO魏嵐德博士(Dr.johann Wieland)在2019「BMW中國文化之旅」非遺保護創新成果展開幕式致辭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魏嵐德博士(Dr. Johann Wieland)在2019「BMW中國文化之旅」非遺保護創新成果展開幕式上致辭
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魏嵐德博士(Dr. Johann Wieland)表示:「在『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理念的指導下,我們與清華美院建立的創新基地三年來碩果累累。我們為創新基地為非遺傳承人以及非遺保護做出的開創性、引領行業的傑出貢獻驕傲與自豪。創新基地的探索完美闡釋了BMW戰略型企業社會責任以『賦能』為手段,以『創造共享價值』為目標的理念。自『BMW中國文化之旅』項目發起以來,我們始終致力於發揮BMW的品牌影響力,嫁接『聯結』利益相關方和本土社會的橋梁。」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馬賽教授本次展覽歷時三天,2019「BMW中國文化之旅」非遺保護創新成果展從11月14日至16日面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該展覽邀請了由創新基地歷年來培養的17位非遺傳承人,展示了近250件以「非遺走入現代生活」為理念指導設計開發的非遺文創品,包括藍印花布、湘綉、彝族服飾等。
成果展還展示了寶馬 7系華彩輝耀典藏版。該車由寶馬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魯曉波教授領銜的清華美院設計團隊合作,研發歷時12個月,繼2019年成都車展發布後,首次亮相北京。該車以中華傳統美學中對「奢華」的理解與運用,將寶馬精湛百年造車技藝與中國傳統文化象徵元素相融合,在豪華品牌寶馬的旗艦車型中,完美詮釋了「東方大美,近雅唯和,臻於至善」的中華美學思想,是新時代美學價值的典範。
整車設計選取漢代玉環紋樣、霽藍瓷、降真香等中國文化象徵元素,並結合刺綉、大漆、螺鈿等巧奪天工的製作技藝,用創新思維展現出寶馬對於中國文化的深刻理解。新寶馬 7系華彩輝耀典藏版是東西方文化互融共生的典型代表,是寶馬向中國文化致敬的一種獨特方式。正如魯曉波教授指出的,「我們並非在復制過去,而是用創新的思想,在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藝術與科學、以及藝術本身各種形式的融合中,尋求和諧與統一。」在為社會各界展示「非遺走進現代生活」的創新思維的同時,該車的開發思路體完美體現了BMW與利益相關方「創造共享價值」的企業社會責任理念。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張雷教授帶領清華美院設計團隊介紹新寶馬 7系華彩輝耀典藏版設計理念及工藝今年,基於寶馬與清華美院前三年合作的成功經驗,創新基地全新升級。在「BMW中國文化之旅」海南探訪活動中,共有5位非遺傳承人成功選入創新基地,清華美院的教授將作為設計師,攜手傳承人以「研培+藝術設計+產業」有機結合的方式,推動非遺的創新性轉化與發展。目前,5位非遺傳承人已順利完成在創新基地的研修課程,將與設計師共同設計並開發具有市場需求的非遺文創產品,預計於2020年3月面向社會發布。
新寶馬 7系華彩輝耀典藏版同時,「BMW中國文化之旅」攜手知名旅遊網站馬蜂窩,連續四年推出以非遺為主題的旅遊攻略,繼續探索「非遺+旅遊」的跨界融合。今年,繼成功推出四川、湖南和玉樹三個目的地的非遺主題旅遊攻略後,《BMW中國文化之旅海南旅遊攻略》正式上線。
5.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近來成果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藝術研究院受文化部委託,承擔著中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的具體組織工作,為我國連續3次申報的4個項目都得以成功入選發揮了積極而重要的作用。中國也由此成為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數量最多的國家。
中國藝術研究院在組織申報工作中表現出的學術水平和工作態度,贏得了包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內的國際社會的普遍贊揚。2003年初,文化部與財政部聯合國家民委和中國文聯等單位,啟動實施「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之後,也將負責具體工作的「國家中心」,設在了中國藝術研究院。國家中心在保護工程的實施過程承擔了試點單位確定的論證、人才培訓等大量工作。中國藝術研究院注重國際學術界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理論和經驗的交流,並分別於2002年、2003年和2004年成功主辦了三次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為主題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並以敏銳的眼光和高度的責任感,創造性地將學術界普遍認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以人為本」的原則付諸於實際工作之中,於2005年聘任了首批30位民間藝術創作研究員,不僅有效地提升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社會影響力,也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開辟了新的途徑。
與此同時,中國藝術研究院還著眼於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基礎理論研究工作,承擔著大批國家級、部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保護等重點課題項目。特別是近一年來,中國藝術研究院全程參與了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建立工作、承辦了我國第一個全面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成果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全面介入我國第一個「文化遺產日」活動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活動的策劃、組織、實施、宣傳等工作,為順利實現文化遺產日活動的既定目標發揮了重要作用。
6.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 具體展覽時間是早上幾點到下午幾點
2006-02-16 11:44:39 來自: nakedlunch (北京)
時 間:2月12日到月16日
地 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門 票:5元
訂票電話:65138894
主要展覽:本次展覽分為「綜合板塊」和「地方板塊」兩個部分內容,共展出唐宋古琴、仿宋針灸銅人、樹葉信、貝葉經、少數民族典籍善本等2000多件珍貴文物。
由文化部、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等9部門共同主辦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今日在國家博物館正式開幕。據悉,這是我國政府第一次舉辦全面反映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的大規模展覽。
本次展覽分為「綜合板塊」和「地方板塊」兩個部分內容,共展出唐宋古琴、清代昇平署劇本、《二泉映月》原聲采錄設備及「瞎子阿炳」當年親自演奏的《二泉映月》、大型雲錦織機、老式商業招幌、高山族木雕、仿宋針灸銅人、江永女書、水族水書、樹葉信、貝葉經、少數民族典籍善本和各種手抄本等2000多件珍貴文物,它們把無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形象地展示給觀眾。展覽還專門安排優秀的一些地方特色民間藝術的傳承人,為觀眾做制瓷、染織、刺綉、泥塑、剪紙、年畫刻印、唐卡繪制、風箏扎制、提線木偶等項目的現場表演。
看你自己感不感興趣了,我是很想看的,可惜看不成了,還有,一個地方好不好玩,有時候是看跟誰一起去了
參考資料: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034249/
回答者:梨花一支春帶雨 - 經理 四級 2-27 23:14